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小池古诗的意思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教学目标:
1、认识4个生字。
2、理解重点词语和诗句,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3、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诗中描写的情景,培养学生想象力,进行审美教育,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趣。
二、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语气地朗读古诗。
三、教学难点:理解诗中描写的意境,体会大自然的美丽景色。
四、教学过程:
(一)创情境,导入新课
1、(出示美丽的大自然的录像片断,并配上优美的音乐。)
同学们,看看这大自然吧,万物总是那么和谐的相处,使大自然如此的美丽。从古至今不知道有多少诗人用他们的笔来赞美过大自然的万物。如我们刚学过的
(1)唐代诗人贺知章的《咏柳》: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让我们看到了春风的神力。
(2)宋代诗人王令笔下的《送春》
《三月残花落更开,小檐日日燕飞来》又把我们带到了花开花落三月-
(3)还有前几天我们学过的南宋诗人翁卷写的《乡村四月》中的《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等等,让我们走过了春天,又步入了四月初夏时节,
过渡:今天我就再来学习一首描写初夏时节的诗句《小池》。
(二)初读诗,感受意境。
1、有积累过这首诗的吗?背给大家听听。
2、很多同学都熟悉这首诗,其实它描写的就是一处初夏的小池塘(出示课件)。美吗?著名的宋代诗人杨万里当年看到了这个小池塘,在周围的景物映衬下,被深深的吸引、陶醉,于是便挥笔写下了这首千古吟诵的诗句《小池》。
3、介绍作者:杨万里是南宋著名诗人,最善长写山水诗,一生写诗二万多首,与大诗人陆游,范成大齐名。
4、听录音范读。注意听清每个字的读音,听清读诗的停顿与节奏。
5、学生自由试读。你能试着读一读吗?
6、相机认识生字及纠正字音。(惜 露 蜓。强调lǜ字的读音)师(刚才老师听同学读,有几个字不太准,在这里再强调下。)
7、生再读。请同学们再读一下古诗,注意生字,注意读诗的语气和节奏。
8、指生读。
(三)理解诗,领悟意境:
1、整体提问:在诗中都描写了哪些景物?(板书:泉眼 树阴 小荷 蜻蜓)
2、理解一、二句古诗。读中悟情。
(1)你知道泉眼是什么吗?(泉水的出口)。泉水是怎么流的呢?(无声、惜细流)无声指泉水流得很慢。惜指爱惜,谁爱惜谁呢?泉眼爱惜甘甜的泉水,舍不得多流一点儿。
(2)宁静悠美的景色应用什么语气来读呢?(舒缓,爱惜……)找生试读。
(3)泉眼在作者的头脑中想象得如此舒缓而美丽,那作者又是怎么想象池塘边大树的呢?树阴照水爱晴柔,借助注释理解一下。(生自由说二句意思,理通顺后,师小结)爱指喜欢,谁喜谁呢?
(4)这样柔和的美景谁能来读出?(读出柔美、喜爱……)找生读,师指导读。
3、理解三、四句诗,体会“立”的深意。
(1)同学们读得不错,后两句谁能来试着读一读。找一生读。
(2)你能从读中体会诗的意思吗?很浅显,同桌间交流下。
(3)汇报,师相机纠正。
(4),在评议中随机体会“立”巧妙用法。
“立”:(1)小晴蜓飞过来了,立在了荷叶上,你能给立换个词吗?(落、停、站……)
(2)你认为哪个字最好,为什么?师强调“立”字的用法,使诗句更生动,形象,体现了蜻蜓的可爱。
(5)蜻蜓立在了小荷之上,你能想象一下它们会交流什么吗?(谢谢你,看到你真高兴,我等你好久了……)
(6)其实诗人杨万里曾多次写过荷花,如上学期积累中《闲居初夏午睡起》中也描写了荷花,你还记得吗?(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7)谁能把后两句读一下。读出高兴、欣喜等语气。
4、齐读全诗。作者把泉水,大树,荷花和蜻蜓编织成了一副美丽的画卷,并表达了他对夏日池塘边美景的喜爱,带着高兴,喜爱的语气,品读一下全诗。
(四)赏读诗,内化意境。(适当配乐)
1、自由练读(读出个性)
2、个别读
3、同桌互读,背诵读。
4、想象读:你觉得在这个池塘边还会有哪些景色?(小草、小鱼、小鸟……)这么多景色作者只抓住了四种,却把整个夏天的美景印在了我们的脑海里,值得我们学习。在你脑海里能想象着更多的美景读一读吗?要读出你对景色的喜爱之情,你试试。
5、全班齐读(情感共鸣)
(五)教师总结:
涓涓细流,浓密的树阴,小巧的荷叶,顽皮的蜻蜓,让这宁静,优美的小池塘充满了生机与活力,诗情画意令人陶醉,不仅这些,还让我们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其实生活中到处都是美,让我们一起去发现美,享受美吧。
自我参加工作以来,一直担任低年级的班主任及语文老师。在我所带的班级中,有好几名学生, 成绩很差,调皮捣蛋,对学习从不感兴趣。其中印象最深的一名学生,他叫王鹏,他的家庭条件比较优越,但学习比较差,主要表现是学习基础差,没有主动性,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习惯也不好,没有学习兴趣,几乎每节课都在玩。在我眼中,他是一个差生,是一个让老师头痛的学生。
但不知为什么?我与这个学生似乎有一种特殊的感情,自从我带上语文课后,他特别愿意与我接触,我感到他那孩子般的眼神,笑容表露的是想与老师亲近的愿望,在教室里,他会主动走到你跟前,做个鬼脸或提一个奇怪的问题,逗乐大家,然后看着你笑。
可能是因为他的笑容与顽皮,我也特别愿意与他交谈,也愿意听他不交作业,不写家庭作业的狡辩,在他面前,我从不怒动、不责骂、不训斥、不冷淡歧视,投之以笑容于督促或提示,时时鞭策、处处教导、常常与他沟通,久而久之,我发现他在改变。
观察图画,对于优秀学生来说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何况对这些差生,我心里认定:只督促听话且学习认真的学生,那些差生,我从心眼里另有打算。从此王鹏每天见了我都会嘻皮笑脸地说:“老师,我看不懂教学挂图能不能别让我看?”我说:“不行,我就盯你一个,正因为你看不懂才让你仔细观察。”其实,我心里早有打算的。
一天在教学《小池塘》一课时,由于学校课程资源有限,缺少挂图,课前我在黑板上画了一幅小池塘的画,由于我的美术基本功有限,黑板上呈现出来的是一幅形象比较模糊,色彩比较暗淡的图画。我说:“小朋友看老师在黑板上画了什么?”一阵沉默之后,一只小手举了起来,这只手正是王鹏同学的手,我笑了一下,他就站起来说:“老师,我发现黑板上那幅图画画的是池塘,而且是小池塘。”这时大家都把目光投向他,他不好意思的坐下。可能是因为他从来不会答问题的缘故吧?我说:“大家觉得好奇吗?王鹏同学的答案是正确的。他真聪明,他知道今天我们上《小池塘》这课,老师画的当然会是小池塘啊!他的答案并非观察所得,因为黑板上的画实在看不出是小池塘。”
我在课堂上鼓励他,他有做了个鬼脸,看着他得意的样子,我很欣慰,很满足,我在享受一种成功的快乐。
其实,哪个孩子不想与老师亲近?哪个孩子有没有缺点呢?关键在于我们有怎样的学生观,看我们是否能给他们关爱、理解、宽容,我们应留给他们时间,让他们认识自我,转变思想,开始行动,所谓亲其师而言其道,何尝不是呢?
给他们一些宽容与理解,尤其是那些所谓的“差生”,我们应给他们充足的时间,给他们鼓励和期待,让他们自己改变自己。如果当初我选择了斥责、冷淡、歧视,他能回答今天的问题吗?
(二)
今天,王鹏同学生病了,请了两天假,这次是他让我们班的崔睁睁同学捎来一张自己亲笔写的假条,虽然字迹不工整,句中有错别字,但他的这种良好的习惯深深的打动了我。
过了两天,他来了,匆匆忙忙的走到我面前,他说:“老师,我给你写的假条看到了没?我在家里把这两天的作业补上了,麻烦你给我批改一下。”
我听了这话后,心中一股暖流涌遍全身。他是个被所有老师和学生看不起的差生,上课做小动作,不按时完成作业,似乎一无是处。然而,此时,他的疑问,他的主动,他的改变,怎能不令人感动。全班三十八名学生,只有他能主动来找老师询问情况,只有他能理解老师。
我们用情去激励学生,用心去感动学生,用爱去亲近学生,学生给我们回报的是意想不到的感动,虽然他的成绩很差,但一样使我们有收获。
(三)
今天下课,王鹏主动找我要求背写古诗,这让我很得意,他终于接受我的改造了。
记得上次他主动找我批改作业,作业不整齐,这次古诗也不知背写的怎样。
他说:“老师,我今天背写《草》这首诗”。
我站在讲台旁边,他在讲桌上开始背写了:“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极其正确、极其工整、不假思索、胸有成竹、背写如流。我被他打动了,他在努力改变自己,虽然他仍然不能按时完成作业,上课,自习时而在抽屉里玩耍,他的身上那种纨绔之气并没改多少,但他能如此流利地背写一首古诗,是需要付出努力的。看似简单的背写古诗,其实显示了他的巨大转变,他不在不把老师不当回事,不在把学习不当回事,他的内心是向善的、向上的。
他写诗时,表情很不自在,为什么?因为他从来没有过这样的学习生活,说白了,他就没有在老师当面背写过古诗,对这种学习任务,他一直采取置之不理,不屑一顾,拒绝完成的态度。今天,他抛弃了过去的自己,站在了一个新的起点上,可喜、可贺!
又过了两天,他又完成了第二首古诗《宿新市徐公店》的背写。
关键词:小学语文;诗文教学;有效策略
诗文是我国古代文化中的瑰宝,千古传诵至今,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据重要地位。但是,在实际教学中诗文教学处于尴尬状态,由于教学方式陈旧、呆板,再加上学生处于被动学习地位,这就使得学生的学习兴趣低下、教学成效也不够理想。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高效进行诗文教学,是教师急需思考的问题。
1、借助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只有确保小学生对诗文教学具有浓厚兴趣,才能促使他们更加努力地学习相关内容。因此,在日常教学中,小学语文教师应积极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学阶段是学生接触诗文的起始阶段,假如能让他们每节语文课之前背诵两首自己喜欢的诗文,久而久之,他们就能积累数量可观的古诗,并且还能使得他们对诗文教学产生兴趣。由于诗文与一般的记叙文不同,其语言较为艰涩难懂,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大胆创新教学方法,最大限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努力将艰涩难懂的诗文内容以更直观、生动的形式展示给学生,以帮助学生更加容易、准确地学习诗文知识、感受诗文意境。比如,在学习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登鹳雀楼》一诗时,教师可这样设计导语“同学们,老师今天想带大家到一个好玩的地方观光。”借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播放舒缓的古筝音乐,并展示鹳雀楼的优美画面,同时教师开始讲解“古代有个诗人叫王之涣,他也喜欢这里的风景,并到此处游览过还写下了一经典的首诗,大家想不想知道这首诗是什么?”在优美的音乐与风景画欣赏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很快被激发出来,这就为诗文高效教学做好了准备。
2、尊重学生主体地位,优化学生学习效率
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只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与引导者,而学生才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因此,在小学语文诗文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发挥组织者作用,将教学过程融会贯通,让学生在自己营造的教学环节中更加容易、更加准确地领悟诗文的意思,从而与诗文作者产生情感共鸣。这就需要教师在日常教学中积极将课堂教学活动的主动权完全归还给学生,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还应引导他们专注而从容地学习。在真实教学中,教师应适时察觉学生对诗文的学习情况,及时对其不解之处进行恰当的指导,利用诗文中的核心词语与句子引导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使学生可真实感受诗文中营造的意境与风景,深刻体会诗文中蕴藏的哲理与情趣。比如,在学习苏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村居》一诗时,教师需要对学生的兴趣爱好有充分的了解,并以学生的兴趣为切入点组织教学活动。在实际操作中,教师可依据小学生活泼爱玩的特点以“放风筝”为切入点引入新课,将学生对风筝的兴趣自然转移到对诗文的高效学习中。在小学语文诗文教学中,教师只有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才能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指导思想来组织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才能最大限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促使学生主观能动性的最大化发挥,最终切实提高诗文教学实效。
3、营造最佳教学情景,提高学生审美情趣
在古诗文中,诗人习惯将自己的愿望、情感寄托在笔下的客观事物中,赋予了自然事物人的情感,从而达到了情景相融的境界。在诗文中,客观事物情感与人的情感同步变化。有教育学者曾说“教授诗文,重在拓展想象、陶冶情操,假如教师能抓住诗文中的精要部分,只需几句点拨的话,就足够让学生茅塞顿开。”因此,在小学语文诗文教学中,教师应努力将学生带进诗文所营造的意境中去,让学生真实感受诗人的情感与思想。这就需要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依据具体的诗文内容积极采取措施为学生再现诗文意境,从而有效提高诗文教学效果。在小学语文诗文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深刻理解诗文中的句、词、字的意思,真实感悟诗文意境、学习诗文写作手法,教师可尝试用诗配图的方法实施教学活动。比如,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小池》一诗中,诗人的描写对象是小池,其抓住了蜻蜓、小荷、树阴、泉眼等景色的特点,以活泼而清新的语言,为读者展示了一幅温馨、生机、静谧的小池美景。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就诗文中的景物作画,让学生在画画的过程中逐渐融进诗文的意境中,从而真切感受作者当时的感情。诗配画的教学方式,不仅对学生形象思维得快速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而且还有利于学生深刻理解诗文的意思,并且还可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总之,在小学语文的诗文教学中,教师应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与手段,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为学生营造出逼真的诗文意境,促使学生更加深刻而准确地理解诗文内容与意境,最终大幅提高小学语文诗文教学实效。
参考文献
[1]洪会.小议小学语文古诗文教学的几点看法[J].考试周刊,2014,98:44-45.
关键词: 古诗教学 音乐 绘画
一、先画后文,促进理解
小学生对事物的认识能力较弱,借助直观学古诗能更有效地发展学生的智力。如教学骆宾王的诗《鹅》,我先引导学生细致有序地观察“春鹅戏水图”,从鹅的外形、活动环境及神态,充分利用学生视觉、听觉和动觉的各种形式感受表达画面,把学生导入有声有色、动静朴实的诗情画意中。那色彩缤纷的画面促使学生产生强烈的表述欲望,驱使他们积极地观察,主动地思考,并且寻找恰当的语言表述鹅。然后再趁热打铁学古诗,学生从直观上升到抽象,从感性上升到理性,自然而顺利地从画面的观察过渡到对于诗句的理解。这鲜艳醒目的画加上色彩明丽的诗,激发了学生爱美的情感,学生都能理解作者那种喜爱鹅儿和对美好春天无限热爱与追求的感情。
二、先文后图,深化理解
要认识事物,只有感受到东西,才能更深刻地理解它。我在教学孟浩然的《宿建德江》时,就采用先学诗,在初步弄懂诗义的基础上再通过创设的画面感受诗的情感,这符合《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提出的“学习作者是什么样观察事物,思考问题和表达思想”的要求。
首先,我和学生共同查阅讨论《宿建德江》诗的诗句意思,在对诗的内容初步了解的基础上就与学生一起讨论作一幅“烟渚月下泊船图”:水上烟渚朦胧的树形,渚畔的孤舟月影,诗人伫立船头眺望远方。面对画面,反复吟悟诗文,让学生设身处地地观察景物,体会情感。学生一致认为:作者所处环境孤独寂寞,凄凉忧郁。再加上我对作者生平与写作背景的介绍,学生对这首诗通过夜泊建德江借景抒情,抒发诗人思念家乡的愁苦心情,以及孤独寂寞平生不得志的忧愤之情有深刻的理解。
三、边文边画,帮助理解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理解句子是理解课文的基础,各年级都应重视培养学生理解句子的能力。”我在古诗教学中,遵循大纲要求。如教学白居易的《草》时,边文边画,逐句理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挖掘非智力因素,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帮助学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1.“离离原上草”。抓住“离离”的理解,用绿粉笔勾出绿草茸茸、姣好可爱、充满盎然生机与无限活力的旷野图。
2.“一岁一枯荣”。用黄粉笔绘出一幅茎枯叶黄的金色原野图,与第一幅图形成对照,结合理解“枯荣”。
3.“野火烧不尽”。在金色的原野上用红笔渲染出翻滚的烈焰,在讨论理解“烧不尽”的基础上,又画出草深扎地下的生命之根。
4.“春风吹又生”。在草根深扎的原野,寥寥数笔春风即起,草芽儿破土而出,展现在眼前的是一幅春草图。
通过“离离草”、“草枯荣”、“野火烧”、“春风吹”的描绘,一句诗引出一幅画,画面更深刻地帮助理解和记忆诗句。面对画面,学生体会到野火的凶残与虚弱,春风的温暖可爱,草的坚强不屈。
四、以画释疑,引导理解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对于含义比较深刻的词语,要理解它们在课文中的意思和对于表达思想感情的作用。”如教学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后两句借景抒情,是该诗的重点所在。我从“孤帆”一词入手,让学生作“孤舟”和“孤帆”二图进行比较,把抽象的文字用形象的画面表达,启发学生想象和理解。讨论后,学生知道:近见是舟,远望为帆。引导学生想象出一组画面:近舟远帆碧空尽。舟帆的空间变化和时间相连,望帆时间长,正表达诗人对故友离去的无限眷恋,显示出诗人与孟浩然交往之密,友情之深,两位诗人依依惜别之情也就从字里行间透露出来。
文字是抽象的画面,图画又是形象的文字。学习古诗一边学诗学句,一边吟诗作画,这样不仅营造了一种愉悦的课堂气氛,而且发展了思维,有利于理解古诗的内容。
五、音画结合,真切体会
“诗是有声画,画是无声诗”。小学教材中每首古诗都配有中国画,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这些图画,如第六册课本古诗《小池》中,景物的描写仅寥寥几字,要让学生领会到景物的“小巧”、“有趣”,则离不开有色彩的配图。欣赏了图画后,才能体会到泉水的细小清凉,荷叶鲜嫩,树阴的浓密,蜻蜓的俏皮可爱,俨然一张定格的初夏池塘风景照。
教学实践中,只要教师善于挖掘这一重要的教学资源,就会让插图“活起来”。如何有效利用插图,让其更好地为教学服务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利用插图,培养观察力
在教学中,观察对于学生来说是特别重要的。插图虽然所占篇幅很小,却能牵动整个画面内容。而正确地指导学生认真观察插图,不仅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也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过程。在指导学生观察插图时,可以有意识地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培养学生观察的习惯,并且要提醒学生注意观察的顺序、主次以及画面上的细节等等。如人教版第一册《东方明珠》的课文插图可以培养学生从上到下、由近及远的观察能力;第七册《》则可以培养学生从主要人物到次要人物的观察能力。
二、用活插图,培养理解力
利用插图理解文字内容是课文插图最直接的作用,它可以帮助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过程中化抽象的语言为形象的画面,直观地理解词句意思。比如在教学苏教版第八册《小池》这首古诗时,先指导学生看图,思考: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小娃娃?他去干什么了?他心里高兴吗?小艇过后,水面上出现了什么?小娃娃知道吗?大诗人白居易看到这一幕后,被小娃娃的淳朴可爱所感动,于是就写下了《小池》这首诗。诗人是怎么写这个小娃娃的?课上到这儿,学生的好奇心已经被充分调动起来,注意力也就自然而然地集中到诗句上来了。同时,对插图的一番观察,为学生理解诗句意思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古诗中的教学难点也得到了突破。这样把图与文结合起来学习,教师教得轻松,学生也会学得愉快。
三、巧用插图,培养想象力
课文中的插图是静止的形态,是无声的,是课文内容的体现,但静中有动,韵味无穷,能使插图上的东西都栩栩如生。如果我们采用这种以静联动的方法,并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就能“激活”插图上的人物、景观,让有生命和无生命的东西都充满生命,活灵活现,仿佛要跃出画面,向人们诉说心中的衷曲。同时,也正因为它的静止与无声,就为学生在观察时提供了足够的想象空间。比如苏教版第三册《乡下孩子》一文中,作者根据乡下生活中最常见的事物,加上丰富的想象,描写了撑圆肚皮的小猪、馋嘴的猫咪等可爱的形象。对此,教师仅仅凭借书上的和口头的语言是难以让学生获得鲜明的印象的。而指导学生观察插图,讲解插图,通过图文对照,学生就容易获得深刻的印象了,并能在此基础上举一反三,想象出乡下孩子还有的其他乐趣了,学生学习气氛自然就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