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月亮的诗词

月亮的诗词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月亮的诗词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月亮的诗词

月亮的诗词范文第1篇

【关键词】模糊词;唐诗;月亮;修饰

一、引言

自然界的物体,可能没有哪一个像“月亮”这样能够渗透并影响到人类生活的诸多方面。

自从有了人类,月亮,这个地球唯一的卫星,离地球最近的天体,其高悬夜空,或升或降、或缺或圆、或阴或晴的周期变化,深深吸引了人类。

对月的崇拜,便有了“嫦娥奔月”、“常羲生月”、“天狗食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唐明皇游月宫”等的中国神话传说。

对月的向往和憧憬,便有了人类欲上九天亲月、揽月的强烈愿望,便有了我国明朝的“万户飞天”,便有了前苏联的“月球9号”、美国的“阿波罗”、欧洲航天局的“智能1号”、日本的“月亮女神”、中国的“嫦娥工程”等飞月、奔月、登月、探月的实践壮举。

对月的认识,便有了上元节(元宵节)、中元节(鬼节)、下元节、观潮节、花朝节、七夕节、中秋节等与月有关的民间节日。

对月的喜爱、赞扬和歌颂,便有了冰轮、冰镜、嫦娥、婵娟、妲蛾、丹桂、娥影、娥灵、方晖、飞镜、悬钩、桂魄、皓彩、晖素、金蟾、银阕、幽阳、月魄等不胜枚举的月亮别称与美称;便有了二月兰、六月雪、九月菊、月月红、月月菊、月见草、月季、月桂等植物花卉的芳名;便有了北京的月坛、承德避暑山庄的月色江声殿、湖南道县的月岩、广西桂林的月牙山、甘肃敦煌的月牙泉等名胜风景的雅号;便有了月饼、月亭、月台等名称。

对月的怀念、依恋和寄托,使月亮成为自然物中最突出的描写对象,与月亮相关的诗词歌赋等文学作品可谓浩若烟海,而其中李白的《静夜思》《月下小酌》、张九龄的《望月怀远》、张继的《枫桥夜泊》、苏轼的《水调歌头》等作品脍炙人口,成为千古绝唱。

毋庸置疑,在我国,“月亮”已经成为一种文化。笔者仅就《唐诗一百首》中对月亮的模糊词修饰现象进行了初步的分析。

二、模糊词简述

1965年,美国加州大学教授、控制论专家查德(L.A.Zadeh)发表了著名的论文《模糊集合》,最早提出了“模糊”的概念和理论。此后,模糊理论便逐渐渗入到人工智能、生物学、医学、经济学、地理学、社会性、心理学、语言学、符号学等多个学科和领域,并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自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开始至今,模糊理论在语言学上得到了较系统的研究和应用。所谓模糊词“指的是那些外延界限不确切,具有游移性的词。”以往,也许过于注重强调语言和文字的准确性、精确性,从而忽略了自然语言及文字中大量存在、俯拾皆是的模糊词。毫无疑问,语言学正因为有了精确性和模糊性,才使人类对世界有了全面立体丰满的感知、认识、表达和描绘。

模糊词从意义上可分为:名词性模糊词(如“朋友”“过去”“古代”“窗前”)、形容词性模糊词(如“快”“大”“雪白”“好”“坏”)、动词性模糊词(如“抓”“拿”“爱”“恨”)、数词性模糊词(如“二三个”“七八个”)、量词性模糊词(如“些”“点”“堆”)、副词性模糊词(如“微”“几乎”“十分”“偶尔”“经常”)。

模糊词从结构上可分为:下无明确界标,上有确定界限模糊词(如“热水”“老年”“高个子”);上无明确界标,下有确定界限模糊词(如“冷水”“婴儿”“矮个子”);上下均无明确界标模糊词(如“温水”“中年”“中等个”)。

三、《唐诗一百首》中对月亮描述的总体概况

《唐诗一百首》含有月亮的诗共40首;“月”字共80字,确指月亮的有70字/词;诗名含有月亮的有5首(《春江花月夜》、《把酒问月》、《月下独酌》、《月夜》、《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一首诗中提及月亮最多的当数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全诗共36句,16处有月亮,几近一半;修饰月亮频率较高的字主要有“明”(14个)、“落”(5个)、“夜”(5个)。

无修饰的月亮有10处,如李白的“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将进酒)、“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把酒问月)、“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月下独酌)。

四、《唐诗一百首》中对月亮的模糊词修饰

《唐诗一百首》含有模糊词修饰月亮的诗共32首,模糊词修饰的“月亮”共61处(其中模糊名词27个、模糊形容词22个、模糊动词10个、模糊副词2个)。浅析如下:

1.模糊名词

①时间模糊

宏观时间。常用泛指时间的词有“时光”、“时节”、“日月”、“年月”、“年华”、“年岁”、“岁月”等,系典型的模糊词。李颀的“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送魏万之京)、白居易的“昭阳殿里恩爱绝,蓬莱宫中日月长”(长恨歌)句中的 “岁月”“日月”,不再指月亮,已经延伸转化为大时间的概念了。

过去时间。李白的“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把酒问月)、李贺的“空将汉月出宫门,忆君清泪如铅水”(金铜仙人辞汉歌)、刘禹锡的“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石头城)句中的“月”均指过去的月亮,分别以“古时”“汉”“旧时”等模糊词进行了修饰。

现在时间。李白的“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把酒问月)句中的“今月”的“今”系模糊词,意为“现在”“当今”。

月亮的诗词范文第2篇

【关键词】“A是A”;量词重叠;构成形式;语法意义;句法功能;语用效果

量词重叠是汉语研究的热点问题,我国语言学界对汉语量词重叠现象的研究越来越全面,人们对现代汉语中的量词重叠形态的认识也越来越深入。量词重叠现象一直以来受到语言学界的关注,很多专著和论文都有对量词和量词重叠的介绍。量词重叠属构形重叠,基本语法意义就是“事物的重复出现”。共同语中量词重叠没有“A是A”形式,而岳阳方言中的“A是A”式量词重叠在岳阳各地普遍使用,是岳阳方言一种比较特殊的量词重叠式。

一、“A是A”式量词重叠及其变式的构形特点

岳阳方言中的量词或数量词重叠形式主要有三种“A是A”式、“一AA”、“一A一A”,但没有共同语言中的“AA”式。有学者认为,“A是A”式可以看做是“AA”式的拓展,但是在岳阳方言中,“A是A”的量词重叠形式是普遍使用并且独一无二的。本文只讨论岳阳方言中“A是A”的量词重叠形式。岳阳方言中的“A是A”式量词重叠,其构成形式是与性质密切相关的。量词的量词按音节分有单音节量词和双音节量词,另加复合量词。在岳阳方言中,只有单音节量词可以构成“A是A”这种重叠形式,如:“只是只碗”。而双音节量词如“公斤”不能重叠成“公斤是公斤”。在岳阳方言中一般不用复合量词,所以也没有复合量词构成的“A是A”式量词重叠。但是岳阳话中的“A是A”重叠式还可以与不同的词语连用,构成几种不同的变式。该变式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放在动词“讲”后,构成变式“讲A是A”,一是在“A是A”式前面加上“一”构成变式“一A是A”。

不论是“A是A”,还是变式“讲A是A”和“一A是A”, 其中的A可以是名量词,主要包括个体量词、集合量词、度量词、准量词和部分临时量词等,如:

村里个是个都喜欢打牌。 (个体量词)

双是双是袜子都穿破了。 (集合量词)

这里的葡萄园,那硬是讲亩是亩。(度量词)

他屋里院子里盆是盆花都很漂亮。(临时量词)

这本盗版书页是页都有错别字。 (准量词)

同时,A也可以是动量词,主要包括专用动量词(“次”、“遍”、“觉”等)和借用名词的动量词(“刀”、“脚”等)。如:

我一遍是遍咯日日练习,还是没学会。 (专用动量词)

脚是脚都踢在他的肚子上。 (借用名词的动量词)

但是,在岳阳方言中并非所有单音节量词都能重叠。有的临时借用为量词的单音节名词不能重叠,例如可以说“一身汗”,但不能说“身是身汗”。不定量词“些”等,一般也不能重叠。如:“些是些人”这种说法就不存在。

从性质上看,岳阳方言中的“A是A”量词重叠及其变式一般是口语词。华玉明《试论量词重叠》(《邵阳师专学报》1994(3))提出:“总之,一般而论,可以重叠使用的量词是单音节的、非贬义的、口语化的。”这在岳阳方言中也得到了印证。

二、“A是A”式量词重叠及其变式的语法意义

量词重叠采取基式重复出现的结构形式,其基本语法意义就是“事物的重复出现”。由事物重复出现的意义在不同情况下又有不同的体现。在岳阳话中,“A是A”重叠式可表以下语法意义:一表数量的遍指;二表逐指;三表数量多;四表事物形状。

1、“A是A”式量词重叠表数量的遍指

“A是A”式量词重叠表数量的遍指时,是“所有、每一”的意思,相当于普通话量词的“AA”式和“每A”式,并且在句中都要与一些词语搭配。

(1)句子中一般要用“都”与“A是A”式相呼应。例如:

块是块衣都讨他穿烂了。 (件件/每件衣服都被他穿烂了。)

你怎么回是回考试都不及格?(你怎么回回/每回考试都不及格?)

(2)句中不用“都”,而用“没有(不)……的”的否定或双重否定形式。例如:

条是条凳子没有可以坐人的。 (条条/每条凳子都不可以坐人。)

家是家没有不讲他好的。 (家家/每家都讲他人好。)

2、“A是A”式量词重叠表逐指

(1)“A是A”式量词重叠表逐指,意义是“逐一”, 所谓“逐一”性,即对事物“一A一A”的逐一处置。例如:

这块玉要代是代传下去。 (这块玉要一代一代传下去。)

等这袋米颗是课选干净,天都黑了。(等这袋米一粒粒选干净,天都黑了。)

(2)“A是A”也可以与“都”连用,既可以用来表示遍指,也可以用来表示逐指。如:

你本是本书都找一下看看。

(你本本/每本书都找下看看。) (表遍指)

(你一本一本书都找下看看。) (表逐指)

这个例子中,“本是本”和“都”连用,既可以表示“所有的书都找找”,也可以表示“书一本一本地找”,既有遍指义也有逐指义。而且,当句子的动词是可以表示有先后次序的动作时,这两个意义大多数情况下是同时存在的。换句话说,“A是A”式量词重叠可以表示逐指义的,一般就同时也包含遍指义。

3、“讲A是A”式量词重叠表数量多

在岳阳话中,“A是A”式量词重叠的变式――“讲A是A”,可以用来表数量多。例如:

你买的衣讲袋是袋,又冒看你穿过。(你买的衣服有很多袋,又没见你穿过。)

腊月间里,肉是讲斤是斤的朝屋里买。(腊月里,往家里买很多斤肉。)

4、“一A是A”式量词重叠表事物形状

“A是A”式前面加上“一”构成变式“一A是A”时,这种量词重叠形式在岳阳方言中一般用来表示事物的形状,与普通话中的“一AA”有相似之处。例如:

他们站成一排是排的干什么? (他们站成一排排干什么?)

你莫把灰面捏得一坨是坨的啦! (你别把面粉捏得一坨坨的啦!)

三、“A是A”式量词重叠及其变式的句法功能

何杰认为:“量词重叠的语法功能特征是很突出的,它除去不能作补语外,几乎可以充当各种句子成分(主、谓、状、定)。”而岳阳方言中的“A是A”式量词重叠可以在句中作主语和定语等成分。此外,“A是A”通过添加了附加成分而构成的变式:“讲+ A是A”式可以充当句子的谓语、宾语;“一A是A”式则可以在句中作状语、补语。

1、“A是A”式作主语

“A是A”量词重叠形式在句中充当主语时,“A”可以是名量词,也可以是动量词。例如:

个是个都是打牌的好手。 (个个/每个都是打牌的好手。)

刀是刀都冒剁中。 (刀刀/每刀都没有剁中。)

这两个例子中,“个”是名量词,“刀”是动量词。并且,“A是A”量词重叠形式作主语时,一般与“都”或“没有(不)……的”连用,表示数量的遍指。

“A是A”式还可以作主谓谓语的主语,也表示数量的遍指。例如:

这些学生个是个都很认真。 (这些学生个个/每个都很认真。)

2、“A是A”式作定语

“A是A”式量词重叠作定语时,一般用来修饰主语,并且直接作定语,不需加“的”。这时,“A是A”既可以表遍指义,也可以表逐指义。

教室里张是张桌子都堆满了书。(教室里张张/每张桌子都堆满了书。)

只是只鸡蛋都拿起来看了一下。

(个个/每个鸡蛋都拿起来看了一下。) (表遍指)

(鸡蛋一个一个都拿起来看了一下。) (表逐指)

3、“讲A是A”式作宾语

“一A是A”式和“讲A是A”式都可以充当句子的宾语,表示数量之多。例如:

她这几天吃完的桔子是讲箱是箱。(她这几天吃完的桔子有很多箱。)

这场酒席上的菜是讲碗是碗。 (这场酒席上的菜有很多碗。)

4、“讲A是A”式作谓语

“讲A是A”式可以在句中作谓语,但是一般句中多有停顿,也是表示数量多。例如:

我房里的书,讲堆是堆。 (我房间里的书一堆堆的。)

5、“一A是A”式作状语

作状语的“A是A”式量词重叠,一般是由其变式“一A是A”充当的,其后可以加“的”,也可以不加。用来表示事物的形状。例如:

谷一袋是袋(的)码得整整齐齐。 (谷子一袋袋摆到屋子里去。)

她把书一排是排(的)摆得整整齐齐。(她把书一排排摆得整整齐齐。)

6、“一A是A”式作补语

“一A是A”式还可以在句中作补语,一般在后面加“的”,也是表示事物的形状。例如:

好好的一块布剪得一块是块的。 (好好的一块布剪得一块块的。)

他们围得一层是层的看热闹。 (他们围得一层层的看热闹。)

四、“A是A”式量词重叠的语用效果

“A是A”式量词重叠及其变式在句中的运用能够带来突出的语用效果。这种重叠式及其变式适用于非正规场合的口语中,与其它相关形式比较,具有浓厚的口语色彩。在口语交际中,其描摹功能更强,可以使表述更生动形象,往往还具有强调意味。是比较:

每顿都喝稀饭,人都要饿死!

顿顿都喝稀饭,人都要饿死!

顿是顿都喝稀饭,人都要饿死!

这三个句子的语气是逐渐增强的,第一个例子中的“每顿”语气较为平淡,表达的是稍稍的不满。第二个例子中的“顿顿”语气渐强,强调了说话人的强烈的不满。而第三个例子中的“顿是顿”语气最强,给人的画面感也很强,似乎可以看到一个正在因顿顿吃稀饭而不满、埋怨、生气的说话人。“顿是顿”有强调的意味,强调了“每顿、顿顿”这个概念,并且使整个句子的表意更突出,内容更加生动具体。

五、结语

“A是A”式及其变式从结构上分析,一般都是单音节量词,并且是。从性质上看,它们一般是非贬义的口语词。此外,从上文我们可以看到“A是A”式量词重叠可以通过连用构成“讲A是A”和“一A是A”两种变式。这三种形式在岳阳方言中可以表示遍指义、逐指义、数量多和事物的形状。不同的情境下,它们表示的意义不尽相同。“A是A”、“讲A是A”以及“一A是A”在句中一般充当不同的句法成分,“A是A”在句中一般作主语、定语;“讲A是A”作宾语、谓语;“一A是A”则可以充当句子的状语和补语。

同时,这种量词重叠形式在日常交际中也体现了突出的语用效果。这种具有浓厚的口语色彩的构词形式,描摹功能较其他词汇更强,可以使表述更生动形象,往往还带有强调意味。

通过上文的分析比较,我们看到量词“A是A”重叠式和它叠及其变式的两种变式在岳阳话中是一种强势构词形式,并且在语法意义、句法功能等方面均表现出自己的特色,尤其与现代汉语普通话存在着较大差异,但又与其他方言点量词重叠有相似相通之处,具有普遍性的特点。

【参考文献】

[1]陈淑梅.鄂东方言量词重叠与主观量[J].语言研究,2007(4).

[2]何杰.现代汉语量词研究[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0.

[3]华玉明.试论量词重叠[J].邵阳师专学报,1994(3).

[4]李宇明.数量词语的复叠[J].语言研究,1998(2).

[5]李宇明.数量词语与主观量[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1999(6).

[6]吕叔湘.汉语语法论文集[M].商务印书馆,1999.

[7]熊应标,康健.量词重叠研究综述[J].宜宾学院学报,2009(4).

[8]于宝娟.量词、数量短语重叠后的语义及句法功能[J].内蒙古教育学院学报,2000(2).

[9]熙.现代汉语语法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

月亮的诗词范文第3篇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苏教版五年级下册课文《望月》是我国当代著名散文作家赵丽宏的作品,文章角度独特,构思新颖,通过描写小外甥向舅舅挑战背诗和提问题的月下交谈,表现了小外甥聪慧好学、爱幻想的特点,抒发了热爱月下美景的思想感情。描写美景,创设情境,是本文写作特色之一;描写形象,童趣盎然,是本文写作特色之二;扣题引诗,扩大容量,是本文写作特色之三。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因此,教学《望月》,要在了解事件梗概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体会月夜江景之美,回忆描写月色的古诗,体会小外甥的独特比喻,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不过,要让五年级的学生细细体会人们喜爱月亮,追求美好事物的思想感情,也非容易的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对文本材料进行了多角度的拓展,综合音乐、图画等多种手段,在欣赏、朗读、想象、吟诵等一系列的活动中,让学生与月色融为一体,沐浴在月光的清辉里,体验散文视角下美好的月夜意境,创生出自己对月亮的独特感受。

教学目标:

1?郾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听写课文第2自然段。

2?郾学会本课3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3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郾感受望月的乐趣及小外甥的聪明好学、想象力丰富。

教学准备: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学生收集描写月亮的诗词。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借助诗韵,激发兴趣,引入课题

1?郾师:同学们知道哪些有关月亮的诗歌?请大家诵一诵,一人一句。

2?郾揭题,板书课题,学生质疑。

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领会词义

1?郾明确自学要求。

(1)完成“三读”目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顺课文。

(2)理解生字词语,结合上下文或借助字词典弄懂关键词语。

2?郾指名分段朗读课文,检查词语读音,理解部分词义:

清辉(qīnɡ huī):多指月亮发出的淡雅清纯的光辉。

剪影(jiǎn yǐnɡ):本义是把纸剪成人头、人体的轮廓形象,也比喻描写出的轮廓。

凝望(nínɡ wànɡ):注目远望。

清幽旷远(qīnɡ yōu kuànɡ yuǎn):四个字表达清亮、僻静、宽阔、久远四层意思,十分凝练,概括地写出诗句所表现的气氛。

不假思索(bù jiǎ sī suǒ):不花时间考虑或思索,马上作出反应,形容说话做事敏捷。

绘声绘色(huì shēnɡ huì sè):绘,指描绘。形容叙述和描写生动逼真。

云絮(yún xù):一条一条的云朵,像絮片一样。形容云很轻、很淡,像轻轻的面纱。

封锁(fēnɡ suǒ):(用强制力量)使跟外界联系断绝。

3?郾存疑,随堂待解。

三、再读课文,划分段落,理清脉络

1?郾默读课文并思考:课文是不是仅仅写了月亮?除了写月亮外,还写了什么?这篇课文主要写了哪些内容?

2?郾我们应怎样分段,概括段意?

全文21个自然段,可以分为3个逻辑段:

第一段(第1~2自然段)写“我”在江轮甲板上见到的月亮美景。

第二段(第3~20自然段)写“我”和小外甥共同赏月时的愉快交谈。

第三段(第21自然段)写“我”凝视月亮消失的地方,展开了幻想,留下美好的回味。

(其中第2逻辑段又可进一步划分为第3~13自然段与第14~20自然段两个部分,这样全文也可以分为4个逻辑段。)

四、描字、临字、抄词

镀 喻 舱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二、走进“江中月”

1?郾在“我”的眼中,月夜的江上是什么样子的?(板书“江中月”)

2?郾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月夜江上美景,在乐声中,范读第1段。

3?郾指名朗读。

4?郾领会第2自然段四句话的叙述顺序和主要内容。

(月亮出来——江面和江两岸的景色——概括)

5?郾再次读文,联系下列词语在脑海中想象一幅画面:

(1)月亮 吐洒 清浑

(2)月亮 洒落 长江

(江面 晶莹闪烁 光斑跳动)

(两岸 黑色剪影 伸展起伏)

(3)月光 镀 银色花边

6?郾再次读文,按照上述顺序,练习口头描述月夜江上景色并听写。

三、吟诵“诗中月”

过渡:正当“我”欣赏着月夜江上美景的时候,小外甥也来赏月了。仔细阅读课文第2段,想一想,“我”和小外甥在共同赏月的过程中谈了些什么?

1?郾思考:哪几个自然段写“我”和小外甥比赛背诗?哪几个自然段写小外甥对月亮的想象?

2?郾分一分,他们“我一句你一句”对背了几次?同桌分角色朗读。

3?郾想一想,从“我”和小外甥对背古诗的情景中,你们体会到小外甥有什么特点?(机灵、聪明,平日里好学才会有积累。)

4?郾多媒体投示情境,师生合作对背。

5?郾引导:是呀,每一句诗词里都镶嵌着一轮明月,这就是诗中月。只有这些诗词里有月亮吗?省略号表示的是什么?你还知道哪些?(板书“诗中月”。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加深理解,扩大阅读积累。)

6?郾学生交流课前的诗词准备,分组对背。

过渡:小外甥不仅向“我”挑战背诵(关于月亮的)古诗,还问“我”月亮像什么。

7?郾在小外甥的眼里,月亮像什么?为什么?请画出相关语句并细细地读一读。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小外甥爱幻想,想象力丰富。)

8?郾有感情地朗读第2段。(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四、畅想“心中月”

过渡:在你的眼里,月亮像什么?让我们也插上幻想的翅膀,一起去看看心中的月亮(板书“心中月”。欣赏投示配乐月色图,激起美好回忆。)

1?郾你可以静静地想一想,也可以动笔写一写,画一画。

2?郾学生交流。

3?郾小外甥爱幻想的特点深深地影响了“我”,此时“我”站在甲板上也展开了想象的翅膀,让我们一起来读读第3段(最后一个自然段)。

4?郾“我”在甲板上会展开怎样的幻想呢?

五、激情总结

聆听着同学们的汇报,老师更深刻地感受到月亮是一首恬静的诗,是一曲委婉的歌,是一幅含蓄的画,是一段绵长的情,让我们在优美的旋律与画面中,再一次领略美丽的月景带给我们幽远的思念和无尽的遐想……(有感情地诵读全文。)

月亮的诗词范文第4篇

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脍炙人口的传世名篇。作者以超现实的想象向我们描绘了一个虚无缥缈的奇幻世界,这一轮明月既表达了诗人对俗世的留恋(他思念胞弟的手足深情、他渴望朝廷的垂青重用),也表达了他超凡脱俗的愿望。这种出世入世的矛盾纠结在字里行间,文学语言的隐喻性即诗的语言陌生化较为明显,成为该文本教学的核心价值。“主题式教学设计”就是从感悟诗歌语言的隐喻性入手,去解读诗人的思想情感和古人写景、叙事、议论的艺术,体会语言运用的妙处。

二、教学步骤

(一)诗歌导入

月亮文化在中国源远流长,在浩如烟海的古代文学作品中,以“月亮”为题材的诗词歌赋不可胜数,“月亮”是中国文人骚客心目中的红颜知己。你知道哪些描写月亮的诗文?作者借月亮抒发了什么情感?

(二)美读赏析,体会情感之美

皎洁的明月已不再是纯粹的自然物,她已成为文人墨客思想情感的载体。文中诗人举头望月要倾诉一种怎样的情感?

1 先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结合文中词句说说你的理解。请以“我从___词(句)中品读到___,因此这是一轮倾诉___(之情)的明月”这样的句式来表述。

明确:

我从“大醉……兼怀子由”词句中品读到手足分离的痛苦,诗人借酒来麻痹思念的神经,因此这是一轮倾诉对亲人的怀念之情的明月。

我从“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词句中品读到“转”和

“低”表面指月亮的移动,实是暗示夜已深沉。月光转过朱红的楼阁,低低地穿过雕花的门窗,照着屋里失眠的人。诗人思念亲人辗转反侧,夜不成寐的痛苦,因此这是一轮倾诉对手足之情的怀念的明月。

我从“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中的“难”字品读到人生的艰难,很多事是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的,就像别离是难以改变的。诗人认识到自然和人生共有的规律,他由一己之离愁想到天下所有经历离别之苦的人,因此他不再悲观消极,而是宽慰那些陷入离愁的人,虽然跟所思之人不能相聚,但起码可以共赏明月,心灵是可以穿越时空的阻隔走到一起的,所以这既是一轮倾诉对手足之情的怀念的明月,也是一轮推己及人,倾诉对经受着离别之苦的人的美好祝愿的明月。

2 作者借这一轮明月要表达的感情很显然不止这些,正如词前小序所说:“兼怀子由”,一个“兼”字表明这轮明月承载的感情是复杂而丰富的,要走进诗人那时那地的心灵世界,我们必须了解诗人那时那地的经历。

明确:此词作于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年),此时作者在密州(今山东诸城)太守任上,政治上失意。

苏轼与变法者王安石等人政见不同,熙宁四年(公元1071年),被迫请调杭州,后来又调到徐州(今江苏省铜山县)、湖州(今浙江省吴兴县)。

神宗元丰二年(公元1079年),苏轼因“乌台诗案”入狱,元丰三年(公元1080年),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3 这样一位曾经踌躇满志的失意之人面对月亮又会倾诉些什么?请用前面相同的句式来表述。

明确:

我从“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一句,品读到诗人虽然身在江湖,但仍关心着朝堂上的情况。这是一轮倾诉对朝堂的留恋与向往的明月。

我从“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中的“欲”字与“恐”字,品读到诗人重回朝廷的渴望,但又有对朝廷党派之争的恐惧,害怕朝廷没有他的容身之地。这是一轮倾诉进退困惑的明月。

我从“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中的“何似”一词,品读到诗人身在山野的自由快活。在经历了一番思想斗争之后,诗人终于明白了“此心安处是吾乡”的道理,回到朝廷的愿望终于让位于对人间生活的热爱,诗人笃定地告诉自己留在地方做官是最好的。“凡圣无异居,清浊共此世。”一个人无论在哪里都可以有所作为。这是一轮倾诉乐观豁达襟怀的明月。

我从“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中的“无眠”,品读到失意之人不才不遇的痛苦。这是一轮倾诉孤独失意的明月。

(三)领悟隐喻义,体会语言之美

1 诗人与月亮的对话我们已经心领神会,月亮不再是自然生命体,诗人已把自然人化了。文中的月亮具有怎样的隐喻义?

明确:月亮阴晴圆缺比喻人间的离合,月亮又隐喻了思乡思聚之情,月亮又隐喻孤独失意的人生处境,皎洁的月亮又会让人联想到诗人豁达乐观的性格。

2 文中除了月亮具有隐喻义之外,还有哪些词句具有隐喻义?

明确:“天上宫阙”“琼楼玉宇”比喻朝廷;“人人间”比喻诗人为官的地方;“寒”比喻朝廷中的钩心斗角、明争暗斗的生活,也指朝廷中的诽谤、中伤。

3 在你所接触的有关月亮的诗文中,月亮还具有哪些隐喻义?

明确:李白《静夜思》中的明月隐喻思乡思聚之情;欧阳修《生查子・元夕》中的明月隐喻恋情;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中的明月隐喻怀古之情;李白《月下独酌》中的明月隐喻孤独失意。关于月亮在中国文化中的隐喻延伸还有很多方面,但总的来说无非思乡、高洁、永恒、怀古、惜别、团圆、恋情等。

4 中国文学讲究委婉含蓄,多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文学作品中随处可见关于“景和物”的隐喻,你能联系所学的古诗词说一说吗?

明确:杜牧《赤壁》中“折戟沉沙铁未销”隐喻岁月流逝、物是人非;文天祥《过零丁洋》中“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的惶恐滩、零丁洋隐喻危难的处境;陶渊明《饮酒》“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中的车马隐喻一种浮华喧嚣的生活……

月亮的诗词范文第5篇

从古至今,中秋节是少不了月亮的。相传,月亮上有一座美丽的广寒宫,广寒宫里住着嫦娥仙子和一只漂亮的玉兔,远处传来一阵阵伐树的声音,这大概是吴刚又在伐树吧!有许多形容月亮美丽的名字,什么玉兔啊,玉盘啊,玉轮啊,婵娟啊……这些都是人们对月亮的美好向往。

这个中秋节,是我过得最快乐的一个中秋节。这天晚上。我独自一人在楼顶赏月,爸爸闲得无聊,也跟着上来了。我凝视着月亮:“我们来比个赛怎么样?比比看谁积累关于月亮的诗词积累得多。”我毫不犹豫地接受了爸爸的挑战。“少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我好不得意地说出了一句。爸爸也不愿甘拜下风,马上对出了一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床前明月光,疑似地上霜。”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

终于,我和爸爸分出了胜负,爸爸以一局的优势战胜了我。我装作不服气的样子,说:“你是大人,我是小孩,我哪有你知道的多啊!”爸爸狡辩道:“所以你要积累更多的知识来打败我呀!”“你知道人类第一次上月球的故事吗?不知道吧,我来给你讲讲。”爸爸的神情突然严肃了起来。“在1969年7月,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郎,科林斯,奥尔德林终于代表全人类拜访了月球,他们可为人类探索太空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土星一号”火箭推动“阿波罗号”飞船进入太空。7月25日凌晨1点35分8秒,飞船进入地球大气层,三个大型降落伞打开后,飞船准确地溅落在预定海域。这代表着人类科技文明的进步,是一次伟大的壮举,全世界人民都为之自豪。”“我将来也要当宇航员!”我开心的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