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王家岭煤矿透水事故

王家岭煤矿透水事故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王家岭煤矿透水事故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王家岭煤矿透水事故

王家岭煤矿透水事故范文第1篇

发生这样的事故,我们不禁感到痛心。这又是一场惨痛的教训。但在痛心之余,我们不禁要疑问:矿难为何同幽魂一般挥之不去呢?

有媒体报道称,王家煤矿事故事故发生前3个小时,调度人员已接到反映漏水电话,但未引起重视。

由此,我们不难判断,事故发生前3小时,该煤矿有一次及时发现安全隐患的机会,也有一次采取措施避免灾难发生的机会,但均由于工作人员安全意识淡薄,麻痹心理严重而把避免灾难发生的机会白白抛弃了!那种玩忽职守的工作态度以及对安全隐患视而不见,导致了这场惨重的事故,而这又是一切煤矿事故的通病,也是矿难为何同幽魂一般挥之不去的原因。

王家岭煤矿透水事故范文第2篇

《财经》记者 王宇/特约作者 丁骥 发自吉尔吉斯斯坦

3月28日中午14时刚过,矿工阎建科和他的工友们在王家岭矿井下开始狂奔。调度室打电话通知在岩石巷的掘进小队,“透水了,赶紧上撤!”岩石巷掘进队慌忙通知其他工作面上的掘进队。瞬息之间,地下全乱了。

《财经》记者了解到,在当天13时30分-40分间,南边辅助巷的掘进队就已经打电话给调度室报告发现透水。调度室却不让升井,并称“上来就不记工”。矿工中只有史文学执意离开,其余工友考虑到工资,留了下来。

史文学刚走出南边辅助巷,水就忽然大量涌入。

在一位老矿工带领下,阎建科与一众矿工找到了主巷道口,在25度的斜坡上奔跑,直到近15时他们才升井。

此时地面上已经乱成一片,一批工友正追打调度员、项目经理、技术人员等,逃出的矿工也很快加入了“战团”。

15时是白班和小夜班的交班时间,小夜班200多位矿工必须早到,矿上聚集了几百工人,他们不满的是13时30分调度室已经知道冒大水了,为何不立即打电话上报,“到了下午3点,还不报,我们当然不乐意,下边那么多人。”一位矿工说。

当天陆续共有108人逃出。而针对困在井下的另153名矿工(官方数字)的营救行动,却在透水事件发生数小时后才真正开始。

电力保障

3月28日21时,山西省电力公司临汾供电分公司经理魏琦带队赶到王家岭煤矿。现场一片混乱,矿上急需供电。井下平常都有灯,像隧道里的灯一样有序排列。但事故发生后,井下断电,只有靠近出口的地方还有几盏灯是亮的。

保障电力最关键的是使抢险线路畅通。随魏琦同时出发的还有一台应急发电车,由于车上设备沉重,车速慢,半夜12时左右才抵达现场。这台负荷500千瓦的应急发电车一到,马上启动。它最重要的任务不是给现场照明,而是带动抽水泵。

抢险人员首先保障的是碟子线(王家岭煤矿的电力主线)1600千瓦电力畅通,然后检查了该煤矿2700千瓦的预备电缆,这样就有了一运一备两条线路。

“原来没有考虑到要负荷多台水泵,而且水泵启动电流是额定电流的6倍-8倍,我们在第二天(29日)又调来一台560千瓦的应急发电车。”魏琦对《财经》记者说。电力抢险组还加了电缆,专门架设了一条临时应急供电线路。

由于积水容量大大超出预估,水泵陆续增加到了20台。透水事故抢救工作需要运载的总负荷为1400千瓦。而碟子线主要负荷进风口旁的4台风机(其中两台运作,两台备用)、20台水泵和井外的照明。“我们出动了500多人,为了保障供电,每一个钢塔下都有专人看守。”一位电力工程人员说。

打通二井

当晚12时30分,山西省煤炭地质局党委书记白秀平被电话惊醒,副省长直接打电话告知他立即组织人前往王家岭。白秀平电话安排太原、洪洞、清水和韩城等6地地质局下属的114院、115院、144院、148院、物测院和局里的有关专家,集结前往王家岭。白秀平在29日凌晨1时30分出发。

3月30日中午12时,113人陆续抵达现场,这113人组成的地质组中,有四分之一是高级工程师。“以前抢救都是平面的,就是通过巷道抽水,这次决定开垂直通道,形成立体救援法。”山西省煤炭地质局副总工程师、现场救援水文地质专家李振栓告诉《财经》记者。

立体救援的策略是众多专家在研究了这一矿区地质水文图后决定的。整个矿区在选址、挖掘期间,需请专业研究人员做全面的地质水文勘测,行内人称为“一勘”,王家岭煤矿的“一勘”是由河北省水文地质局一队承接。山西焦煤华晋集团公司(下称华晋集团)一位工作人员说,煤矿在掘进过程中的勘探则是“大约2008年、2009年华晋集团与煤炭科学研究总院西安分院签约的”。据李振栓说,到事发之时整个王家岭煤矿的“一勘”还没有完成。

专家们研究资料后,认定巷道充水的情况下,排水和通风是关键,而王家岭地下的巷道起伏不平,巷道内相对高处的水位会比较低,被困在那些地点的工人较为安全。

为了能够直接给可能的安全地点送风,以及将巷道内积水迅速排出,专家们设计了打钻两个直井的方案:一号直井排水,二号直井通风。当务之急是:打通通风直井。

从矿井出口地点翻过一道山梁,直线距离大约8公里左右的地方,是一个布满灌木的小盆地,“包围这个小盆地的五六个山包都是我们建议的打孔选址,然后再根据不同情况排除、确定。”李振栓说。

两个勘探队绕着整个山梁来回步行了两趟,用掉将近十个小时做地质水文勘探,经过讨论,最终确定了两个理想井位点,第一方案位点最理想――在北边山梁上,但勘探人员发现地质构造不适合钻探,随即被放弃。

地质组最终决定采用第二方案――井位在小盆地内,但麻烦在于,山体布满灌木,没有路通往这个位点。勘探人员下去找到了一条羊肠小路。“只有先抢修一条路,才能把钻机运下来。这边的土层很松,还要把路压实。”白秀平说。

抢修这条直线距离为1500米的小路,工程人员用了一个晚上,小路弯转起伏不平,普通的小轿车很难驶过,不过庞大的钻井机还是下到小盆地了。16个小时后,4月1日,2号直井被打通,并直达预定巷道,井深257米。所谓的井,其实口部直径只有215毫米,碗口大小, 工程人员称之为2号孔。

2号孔一通,立即冒出大量浑浊气体,20小时后,大约6万立方米的气体才放完,之后这个孔才开始担当起进风口的工作。有专家估计,涌出的这股气体是打钻时触及了岩石层内的瓦斯包,大量瓦斯被释放出来。

这时已到4月2日。在2号井旁边一个864米高的小山包上,1号孔也被打通了,井深406米,穿过矿井巷道,直达下方的一个采空区。“这个采空区是此前有人偷挖了煤,将煤运走后,扔下这么一段空位。”华晋集团一位工作人员说。1号井直接打到这个采空区就是为了让充斥在矿井巷道内的水流入,成为一个天然水仓。

“难得的是,两个孔都打得100%的准确。”白秀平说。从4月2日16时50分到4月5日11时,求援人员分七次向井下输送营养液、牛奶共计500余袋(桶)。

“这就是辅助运输巷内的106名被救矿工升井后生命体征平稳的原因,因为他们及时得到了营养补充。”李振栓说。不过,在“3・28透水事故”新闻会上,参与第一批救援的山西焦煤集团汾西矿业救援大队大队长陈永生披露,被困矿工在地下生存九天之谜是:吃树皮,喝井下凉水。

“幸运”风道

在打通2号孔后,钻头上到地面时,现场工作人员发现一截铁丝被绑在钻头上,这是事故发生后,第一次出现井下有生命的信号。

之后,阳泉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矿山救护大队中队长王学彬,下井探测瓦斯时在一个巷道内看到,约2米深的水上漂着空瓶――是地面救援组通过2号孔投入的装营养液的小瓶子。

“这些工人都有自救意识。”王学彬说,“他们能活着,一是压风管道开着,有一定氧气;二是地面打了两个眼(1号、2号井),一些人拿到了营养液,并且有水喝,我们下井有时渴极了也喝几口坑下的水。”

4月2日开始,地面向内投送食品,也就是说,投放口周围被困人员实际未进任何饮食的时间是4天。

王学彬在搜检时注意到,井下压风管道的六个阀门已经被打开。在建的矿井经常要用到风钻,为了加大风量,会打开部分阀门。

压风管道在矿井中是一个单独的管道,连着地面上的压风机房,平常是关闭的,其职责主要是:急救。即在遇到矿难时打开,向下输送空气;送风稀释瓦斯;井下作业需要使用风钻时,也用以加大风量。

地下通风系统是矿井设计、建设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不管出、入风口根据地形设计在什么部位,进风巷和回风巷都要确保地下巷道内空气流通循环,正常的通风是风从进风口入,从回风巷道排出。被困人员打开的压风管道使巷道内有了进风和空气,之后救援人员打通2号井成了出风口,这之间的“配合”一定程度使巷道内形成了一个循环系统,使巷道内的空气得以流通。

随着水位下降,回风巷道恢复正常后,2号井又自然转为进风口。

每个搜救队队长手中,都有一张图纸,搜救人员靠这张地图在地下每个巷道内展开搜救。

把矿井下的巷道类比为城市里错综复杂的街道,一点都不为过。像城市公路网一样,地下也分主路和辅路。地下矿井一般是一条主巷道,主巷道一侧布有胶带大巷,主要运输煤,另一侧是辅助大巷,主要运输材料、物资等。在主巷道两侧,还有进风巷和回风巷,用来分配风量,以保障氧气,且可稀释瓦斯浓度。围绕主巷道,还纵横着许多小巷道,每条小巷道都通向一个作业面。在一个建好的矿田中,这些小巷道基本都是相互贯通的,并且每条小巷都可以通到主巷道。

由于是在建矿井,王家岭地下有些巷道还没有形成正常的通风系统,但救援人员在进风口安装了四台压风机,轮流作业保证通风,同时也稀释了有毒、有害气体和瓦斯。

“矿井越大设计越好,一些矿井还会设有专门排放瓦斯的通道,但这里没设,新通道有些还没建成,不过这里属瓦斯稀少煤层,人就没有受到很大的损害。”王学彬说。

水中搜救

瓦斯没有造成大的威胁,但涌入的水又多又急,远远超出了专家的估测,从最初估测的11万立方米到4月9日公布的排水总量累计达25.3万立方米,在20台水泵导水速度没有受到影响的情况下,总水量一直呈增长态势。现场专家估计,原因可能是有新的补水,即别的老窑水或者是地下水流入巷道。

华晋集团纪委副书记温长进对《财经》记者说:“由于水泵的扬程达不到那么高,井下积水要先由潜水泵打到稍高处巷道内的一定位置后,再由大抽水泵抽出,而将沉重的大抽水泵从陡坡运入很困难,必须先拆卸水泵,然后将部件运进去,由技术人员在斜着的巷道内组装后,才能投入使用。”

井下巷道高低起伏不平,在排水口处和被困人员之间有“U型”槽,积水多,进入援救的人员被积水阻挡。环境测试的结果显示,地下水杂物多,且很浑浊,也不利于潜水员水下搜救。

早在3月28日16时20分,山西焦煤西山煤电抢救大队就接到了西山煤田安监局局长郭福忠的电话,告知王家岭煤矿发生透水事故,要求大队马上前往援救。抢救大队大队长任建平立即带了两个小分队25人开拔。

但为了保障搜救人员的安全,只有确定部分巷道水深在1米-2米时,也就是4月4日22时30分左右,抢救人员才进入搜索面。“那时已经都知道有生命迹象了,”王学彬说,“但一看到前边有灯光晃动,还是很激动。”

每盏矿工头灯可以维持12小时,聚在一起的工人们,为了节省用电,一次基本只打开一盏头灯,因此,搜救人员往往看到的光线都是孤单的一小股。

巷道的高度大约为5米-8米,如此高度下,有的巷道还是被水充满了。当大水冲过来时,三位工人紧急跳入了一辆运煤小车,这辆铁质的车载着三人顺水漂浮,他们必须抓住上边钢筋之类的东西,才能使其靠向地势高、水低的巷道。他们幸运地成为第一批生还九人中的三名。

每个救援队都分到不同的搜救点,各负责任。“我们被分到最重要的一个点――一号搜救点。”山西焦煤西山煤电抢救大队大队长任建平说,“当时预计那里有29人,但实际上在那一个点救出来了106人。”

分配给这个队的第一个搜救点,是编号20102的带式输送机巷,这个巷道有800多米长,其中有200米长的巷道水深达4米,需要救生艇才能过去,其余地段水深2米左右,“我们往里搜时是走在皮带(输煤带)上,这时水就到我的腿部。”任建平的一位同事指着工装裤子口袋部位解释。

西山煤电抢救大队由一位科长张金带队,在20102巷附近的一个小巷内发现了被困工人。“106人用了一个多小时送出来。慢在那200米长的深水区得划救生艇,井上听到汇报后,调来四个救生艇。”任建平说。这也是首次在矿难中使用救生艇。

被救者大多脾胃虚弱,在危难中,他们吃树皮和在水中泡软的木屑,但是现代大煤矿用到的木料实际很少,所以有人甚至吃煤块。有一名工人原本有胃病,每次下井都自带一瓶水和面包,这点物资他吃了两天。

被困状态下,依然是掘进队长说了算,他们用矿泉水瓶盛满水,放在旁边澄清后,每个人轮流一人喝一点――这106人困在漆黑的地下时,依然是组织有序的。

老窑水祸

被困人员喝的是老窑水,指采空区积水,又称老塘水。年月久远的老窑水颜色发暗,有时也发绿,一般有毒。“这次透水的肯定不是解放前的老窑水,因为解放前的设备挖不了这么深。”李振栓说。

山西大煤矿不得不重视的正是老窑水。治理老窑水,一般施工方会采取三种手段,将积水从巷道内的排水沟引到已经挖好的中央水仓,然后用水泵抽出;或者直接在老窑上方打孔将积水抽走;或者在水资源稀缺的地区,将老窑水引到一个固定地点,用于洗煤。

王家岭一带水资源不是特别稀缺,一般都是采取前两种方式来治理老窑水。

根据相关规定,在矿井施工过程中,井下作业要探一米掘一米,即每有掘进,必须事先做探测工作,大多由有经验的工人在壁面上打小孔作为测试。虽然发现老窑水之后,防治有办法,但李振栓说:“现在探老窑水主要用物探,准确率非常低,误差很大。”物探即地球物理勘探法,主要用于地下勘探。

危及煤矿安全的五大问题是顶板、瓦斯、水、火和煤尘。对于山西煤矿而言,谨防老窑积水一直是令采矿者头疼的问题。上世纪80年代后,滥采乱挖的情况严重,产生了许多废弃的小煤窑,这些小煤窑由于雨水、地表水等逐渐渗入,有的直接流入废弃巷道,日久逐渐形成大面积积水。

王家岭煤矿透水事故范文第3篇

关键词:MES、煤矿信息化、现场管理

中图分类号:X752文献标识码: A

1概述

山西王家岭煤业有限公司在建设之初,对全矿整体信息化建设进行了科学、全面的总体规划,从管理的角度进行了战略部署,确保山西王家岭煤业有限公司信息化投入的有效性,避免“信息孤岛”的产生。其中,MES系统为总体规划中的重要部分。通过MES系统的建设实施,将现代企业生产管理思想、理念引入煤炭安全生产管理中,对煤矿生产管理流程进行分析,构建煤矿的生产系统、数据集成共享平台,为煤矿安全生产管理部门指挥、调度生产提供必要、科学、及时、有效的生产安全信息,从而辅助煤矿决策,推动煤矿的安全生产管理的科学化,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2 MES系统业务需求分析

2.1业务需求分析

山西王家岭煤业有限公司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存在以下特点:

(1)生产对象埋在地下,地质条件复杂多变,生产场地随开采进度不断变化。

(2)生产作业环境艰苦,自然灾害多,可能会出现透水、冒顶及瓦斯爆炸等灾害事故。

(3)煤矿的生产过程涉及采掘、通风、提升运输、排水、机电、调度通信等多种技术,专业面广,需各学科、多工种相互配合的复杂系统。

根据煤矿生产过程特殊性,安全生产系统应该作为煤矿信息化中一个重要内容,其生产调度及决策难度比其他行业大,因此,煤矿信息化系统架构中生产执行系统(MES)不能套用流程行业或离散制造业,应该研究具有煤矿特色的安全生产管理系统。

作为一种计算机辅助生产管理系统,MES重要使命就是实现企业的连续信息流。它包含了许多功能模块,主要完成生产计划的调度与统计、生产过程成本控制、产品质量控制与管理、物流控制与管理、设备安全控制与管理、生产数据采集与处理等功能[1]。这些功能模块来源于制造企业。有很多模块对于煤炭采掘企业并不适用。因此,如何体现煤矿特色MES层成为煤矿信息化建设的一个关键问题。

2.2建设MES系统的重要性

煤矿作为生产的基层单位,最重要的就是要加强对煤矿生产现场的管理和控制。煤矿现场生产管理的主要目的就是保障生产安全、提高生产产能、降低生产成本;煤矿生产管理的首要需求是安全性,保障生产作业的人员、设备及环境安全;采用自动化技术和高科技设备,提高生产产能是煤矿生产管理的基本要求;不断降低生产作业成本,合理规划生产经营流程,保持企业市场竞争力是煤矿生产管理的必然趋势。

图表1煤矿业务与信息化系统对应图

如上图所示,煤矿信息化建设的阶段可分为控制系统、生产系统与管理系统三个部分[2]。控制系统主要实现先进的生产过程监视、监控与安全保证;生产系统主要实现煤矿生产过程的计划、跟踪、反馈与优化;管理系统主要实现企业资源计划与供应链的管理。煤矿信息化建设的三个阶段划分是相对的,各阶段的建设内容也是相互重叠交叉的。

煤矿做为一个以安全生产为主要任务的企业,外部环境相对稳定、生产计划明确,同时生产条件复杂,对现场环境的监控和安全保障就显得尤为重要。

这一切,决定了基于MES理论的煤矿安全生产管理系统成为煤矿信息化的必然选择。煤矿安全生产管理系统是以煤矿生产系统建设阶段的内容为主,涵盖部分控制系统与管理系统阶段的建设内容。该系统从生产现场的各种自动化系统中获取实时数据,形成安全生产数据库,实现对现场生产的实时监控与管理,同时为企业的ERP系统提供相关的生产管理各种信息数据,为企业的经营管理提供数据基础。

3 MES系统总体架构设计

3.1应用架构设计

图表2应用架构图

从山西王家岭煤业有限公司信息系统总体应用架构图中可以看出,信息系统分为工业控制系统、MES系统、ERP系统三大系统,其中MES系统处于中间层,重点实现对生产过程中现场生产状况的控制和管理,它以工业实时数据的应用集成平台为核心,以生产现场管理为基础,包括生产调度管理、安全综合管理、设备运行管理、现场材料管理等核心子系统,涵盖煤矿生产的各业务层面,同时还包括数据集成平台、企业短信平台、移动查询平台、通用报表平台等。

3.2系统集成设计

山西王家岭煤业有限公司MES系统需要与财务系统、人力系统、OA办公系统等ERP系统进行集成,同时将PCS自动化子系统进行集成,并统一网络集成、接口标准、最终形成由实时生产数据和管理数据共享的生产执行数据中心。由于MES系统需要集成的系统采用的技术和平台不一,自动化监测监控系统都处于相互独立的状态,无法统一监测和调度。所以造成了上下级管理信息不对称领导决策困难的局面,因此,通过如下的技术集成策略和业务集成策略来解决这一难题,保证MES系统与其他系统无缝对接。

3.2.1技术集成策略

1)统一集成平台

2)统一接口策略

3)统一信息编码标准

4)统一数据访问

5)统一数据安全管理

3.2.2业务集成策略

通过工作流中间件实现流程整合,通过消息中间件实现业务系统间的业务协作。

4 MES系统功能设计

山西王家岭煤业有限公司MES系统通过生产调度管理、安全管理、设备管理、生产监测、材料管理等业务系统的建设,实现对煤矿生产的综合管理;实现了部门之间数据的共享;实现了对现有业务的信息化管理支撑,从而提高企业的信息化管理水平。最终实现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目标。

4.1生产管理系统

生产管理系统是以工程管理为主导思想,针对采煤、掘进工程两条主线,以调度业务为核心,以管控集成为手段、最终达到提高生产效益的目标。

在煤矿生产的整个过程中,矿井生产作业活动体现为工程化特点,本系统以工程管理思想为依托,紧紧围绕采煤、掘进两大工程进行管理,采煤工程管理从工程的基础信息的建立,工作面开始投产验收,伴随工作面的初次来压,工作面日常的生产,日常的维修,最后到工作面采煤结束的整个过程进行管理。掘进工程管理从工程的基础信息的建立,巷道开始进行开门准备,伴随巷道日常的掘进,日常的维修,以及巷道掘进过程中遇到的贯通预透情况,最后到巷道竣工结束的整个过程进行管理。

4.2安全管理系统

安全管理从业务上主要包括安全检查以及通防监测两个活动域。在安全检查中,包括各种检查标准的制定以及检查的执行(三违检查、隐患检查、危险源管理、质量标准化检查、工作面安全评估)。同时,在安全检查的过程中,伴随着事故的管理、领导干部下井管理、停止作业、证书管理等。

在通防监测管理过程中,主要包括通防计划制定和监测数据的报表服务。

4.3设备管理系统

设备管理系统使用设备的全寿命周期管理概念[3],贯穿系统的全部设计过程,主要包括:设备前期管理(即物资管理,包括需用计划、采购、合同、入库、库存、出库、调拨、盘库等);设备使用管理(即设备管理、维护管理,包括大修、中修、小修、维修、保养等);设备处置管理(包括废旧、回收、降级使用等)。

4.4材料管理系统

材料管理系统以管理材料整个生命周期为主要设计思想,系统流程及操作符合煤矿企业材料管理要求。系统以降低材料消耗为目标,以材料采购、材料领用、材料回交、修旧利废、材料盘点为主线,全面涵盖了煤矿各类材料的管理业务,实现了从材料计划材料采购库存管理(入库、出库、退库、领用、报损、盘点)修旧利废统计分析的全过程材料管理,帮助山西王家岭煤业有限公司实现对整个过程材料单据的电子化,业务流程的规范化。

4.5生产监测系统

通过集成综合自动化系统、安全监测系统、人员定位系统、考勤系统,采集各系统的数据,进行实时展示、统一报警以及相应的分析。通过对人、机、环等信息的监测,保证生产的安全进行。同时通过生产监测数据,为调度提供一手的现场数据,为领导及调度人员的调度提供依据。

5应用效果

通过MES系统的建设,建立可量化的生产现场实时视图,进而弥补生产现场与运营管理间的信息断层,为山西王家岭煤业有限公司带来效益:

1)通过系统建设,减少了设备计划外停机,提高了设备利用率,提高了生产设备的投资回报率;

2)通过与矿井综合自动化系统有机集成,提高了生产可视化能力;

3)通过系统使用培训,相关领导和广大员工熟悉了计算机基础知识,提升了职工整体的素质。

4)通过系统建设,数据由各生产单位直接录入或从自动化系统直接提取,做到数据从源头采集,增加数据准确性,保证数据的一致性。

5)通过系统建设,可直接获取到各部门所需的相关数据,并整合成需求报表,基本取消手工报表,减少相关人员工作量,数据更加准确、可靠,报表更加整洁、美观。

6结论

山西王家岭煤业有限公司通过MES系统实施,运用现代企业生产管理思想、理念,对煤矿安全生产管理流程进行优化,建立起计划资源层与自动化生产设备层信息交流的桥梁,充分利用了企业现有的ERP、CRM和综合自动化系统等信息资源,实现煤矿企业生产的“数字化矿山”[4],推动煤矿的生产管理科学化,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增强煤矿的市场竞争力。同时,通过王家岭MES系统的成功实施,为煤矿引进MES系统提供了鲜活有力的实证,具有现实的参考意义。

参考文献:

[1]陈端壮.煤矿MES系统中信息集成平台架构研究[J].露天采矿技术,2013,5:64-68.

[2]刘颢颢.上湾煤矿精益化管理体系构建及其应用效果[J].煤炭工程,2014,46(2):144-166.

王家岭煤矿透水事故范文第4篇

一、煤矿水害事故发生的原因分析

(一)直接原因。

1.对矿井水文地质条件了解不清、盲目开采。一些矿井在水文地质条件没有查明的情况下,盲目开采,引发透水事故。

2.在水体下采煤防治措施不落实。一些煤矿违反煤矿安全规程规定,在防隔水煤柱中进行采掘活动;有些在水体下开采急倾斜煤层的煤矿,未按三下采煤的规定进行试采,超强度开采,煤层连续冒落,导致透水事故。

3.超层越界开采,破坏防、隔水煤柱。部分乡镇煤矿经过多年的开采,资源基本枯竭,为维持生产,违法超(深)层越界开采甚至开采防、隔水煤柱,由于不清楚相邻矿井的地质资料,也不进行探放水,盲目进入积水老空区,发生突水;还有一些矿井,在采掘工程平面图上弄虚作假,将井下超层越界开采区域和存在水患的采掘工作面进行封闭伪装,掩盖真实采掘活动,逃避监管。

4.防治水技术力量及从业人员相关知识匮乏。多数老空透水在事故发生前,均有明显的透水预兆,但由于煤矿地质和水文地质人员缺乏,矿井没有防治水害的专业知识,不能识别明显的透水预兆,使本可避免的重特大透水事故在同一地区或不同地区重复发生。

5.对已有水患未采取有力措施。有的矿井在水体下或冲积层下采煤留设的防水安全煤柱不合理;有的煤矿对地面的塌陷坑、废弃的小煤矿充填不实,使地表水溃入井下,导致事故发生。

6.雨季暴雨期井上下水情监测不够。有的煤矿井口标高低于历史最高洪水位;一些煤矿对断层水、底板水、溶洞水认识不足,未引起高度重视,不认真编制防治水措施,导致突水。

7.未进行或者违章探放水。我国乡镇煤矿经多次治理整顿、资源整合和关闭,许多废弃老窑没有留下详细的地质资料,其开采边界、分布范围、积水空间不清楚,已成为正在开采煤矿的主要水害隐患。大多数乡镇煤矿没有防治水专业人员和探放水队伍,在掘进和采煤过程中,不进行探放水,或者违章用煤电钻代替专用探水钻机进行探放,导致事故发生。

(二)间接原因。

1.防治水工作管理滑坡。企业受经济利益驱动、技术力量限制等,对防治水工作管理松懈、投入不足,没有认真落实水害防治责任制。主管部门或者监管部门疏于对煤矿水害的日常监管工作以及重大水害隐患的跟踪督促和落实。

2.煤矿水害防治监管制度不落实。煤矿超层越界和非法开采活动,未按照规程落实水害防治措施,没有建立水害隐患排查制度、制定水害防治应急预案,等等,都是造成重大水害事故的原因。

3.部分煤矿被动进行矿井防治水害工作。主要表现在防治水投入不足,防治水措施不到位不落实。没有主动安排防治水工作。

4.部分煤矿三违现象时有发生。部分煤矿没有处理好安全生产与经济利益的关系,为获得利润不惜违法或违规生产,导致水害事故时有发生。

二、对策与措施

针对煤矿水害发生的主要原因,必须强化煤矿企业的主体责任,依靠科技进步,增加水害防治资金投入,加强监管监察的力度、采取联合执法、严厉事故查处等综合措施,多管齐下,有效遏制重特大水害事故的发生。

(一)强化企业对水害防治的主体责任。

①煤矿企业必须配备地质或水文地质专业技术人员;配备齐全的探放水设备和队伍(重点产煤县可建立煤矿防治水技术服务中心和专门探放水队伍)。水文地质条件复杂或存在水害隐患严重的企业,必须设立专门防治水机构,配备专职技术负责人全面负责水害防治工作,认真编制矿区防治水规划、年度计划并负责组织实施;制定水害防治应急预案。

②煤矿企业的水害防治应坚持“预测预报,有疑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的原则,认真落实“防、堵、疏、排、截”五位一体的综合防治水措施。

③煤矿企业必须建立水害预测预报制度。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的矿井每月定期开展水害隐患排查制度,其它矿井每季度至少开展一次水害隐患的排查。查出的水害隐患,落实责任,采取切实可行的防治措施。

④煤矿企业要采用适合本地区的物探、钻探、化探等先进的综合探测技术,查明矿井或采区水文地质条件;收集、调查和核对相邻煤矿及废弃老窑的情况,编制《矿井地质和水文地质图》,建立健全矿区地下水动态观测网,为防治水工作提供真实可靠的基础资料。

⑤煤矿水害防治要坚持以防为主。井田内有与河流、湖泊、溶洞、强含水层等有水力联系的导水断层、裂隙(带)、导水陷落柱时,必须查出其确切位置,并按规定留设防水煤(岩)柱。相邻矿井的分界处,必须留设防水煤柱。严禁非法超层越界开采防水煤柱,已破坏的必须重新建立质量可靠的安全防水煤(岩)柱。

⑥采掘巷道过导水断层、裂隙(带)、陷落柱等构造薄弱地带时,必须探水前进。如果前方有水,应超前预注浆封堵加固。

⑦煤层受老空水威胁时,必须编制探放水设计,进行超前探放水,直到老空水全部疏干为止。煤层顶、底板受承压含水层威胁时要进行疏水降压,疏水降压无法保证煤层安全开采时,必须进行注浆加固。

⑧煤矿企业必须建立完善的井下排水系统。主要排水设备(水泵、水管、配电设备)、泵房出口、水仓容积等必须符合《煤矿安全规程》的规定。具有突水淹井的矿井,在地面安装大型潜水泵用于应急抢险。

⑨煤矿位于地表河流、山洪部位、水库等附近,井口、工业广场要修筑堤坝、开挖沟渠等截流措施,防止地表水体倒灌矿井。地表水体、采煤塌陷区、煤系地层露头等部位有漏水现象时,要对漏水的水体基底进行防漏加固处理。

(二)严厉打击超层越界和非法开采的矿井。

超层越界和非法开采是导致煤矿水害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有关部门要定期组织开展联合执法行动,严厉打击煤矿超层越界和非法开采活动,督查企业建立真实可靠的井上下采掘工程平面图,为煤矿防治水工作和应急救援提供可靠的图纸资料,煤矿企业应定期向国土资源、安全监管、监察部门交换采掘工程平面图,努力遏制煤矿超层越界行为,减少煤矿水害事故的发生。

(三)加强对煤矿水害防治安全监管。

各级煤矿安全监管部门要认真履行对煤矿水害的日常监管工作,对辖区内重大水害隐患要登记建帐,重点跟踪落实,督促企业认真落实水害防治责任制。在雨季暴雨期间要监督小煤矿停止生产,将井下人员全部撤退到地面。凡是企业没有配备地质或水文地质专业技术人员、探放水设备和队伍的;水文地质条件复杂或存在水害隐患严重的企业,没有设立专门防治水机构的;防治水规划、年度计划资金不落实的;没有建立水害隐患排查制度、制定水害防治应急预案的。要责令企业停产整改,限期整改不合格的,立即关闭。

王家岭煤矿透水事故范文第5篇

关键词:透水事故;透水原因;安全发展;安全素质;安全职责

中图分类号: P624.8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Abstract: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accident due southwest flooded, and put forward the set up "security development" concept, the clear safety production responsibility; Strengthen the team building, improve the safety quality; Perfect technical data, prepare prevention plan; Set up and perfect the institution, strengthening the management; Complete waterproof equipment, implement safety responsibility and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asures of water.

Keywords: permeable accident; Floods cause; Security development; Safety quality; Security duties

0引言

煤矿透水事故给我国煤矿安全生产带来的巨大威胁,是仅次于瓦斯事故的“第二杀手”,我国是世界上矿山水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随着煤矿地下开采深度的增加,煤矿地质水文条件日趋复杂,突水机率大大增加,煤矿透水事故对煤矿安全生产的威胁越来越大。因此,认真分析研究典型特大透水事故成因,寻求科学有效的预防措施,对保证矿井安全生产,保护从业人员生命安全和企业经济效益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现以西南某矿特大透水事故为例分析事故原因并探寻相应的防治措施。

1矿井概况及事故经过

该特大透水事故发生在地处华蓉山复式背斜北段的某新建矿井。该矿井采用平硐开拓,主平硐标高+301.7m,风井标高+725m。该矿井属高瓦斯矿井,煤尘具有爆炸危险性,煤层自然发火倾向性为易自燃至不易自燃,平硐自流排水。发生事故前,矿井涌水量一般为450―500m3/h,雨季时最大涌水量不超过600m3/h,矿井涌水较稳定,随大气降水变化量不大。

透水经过如下:

透水点发生在该矿回风暗斜井(回风上山,坡度350)岩巷掘进施工中,该掘进碛头由该矿新组建的掘进三队接替工程处负责施工,仅几十天后即发生特大透水事故。

透水事故当天,掘进三队早班到达回风暗斜井掘进工作面后,当班班长用5m探水钻杆套钻夜班两个探水孔残眼,发现还剩3m,当班便未施工探水钻孔。在施工炮眼过程中,工作面迎面左侧拱基线靠帮一个辅助眼在钻进约1.6m时,有黑色泥浆和水涌出,无压力,该钻孔未继续施钻;掘进工作面右侧有滴水。但掘进工作照常进行。

14时30分,中班跟班副队长及当班作业人员共15人乘梭车入井到达掘进工作面后,由当班班长在掘进工作面中部施工了一个深3.7m的探水钻孔,然后开始施工炮眼。在炮眼施工还剩6至7个时,跟班副队长离场并出井。

21时许,在主平硐1200m处进行卧底降道作业的运输队四位工人,突然听到“嗡”的一声沉闷巨响,赓即一股凉风袭来并伴有轰隆隆的声音,导致巷内管道乒乒乓乓作响,四人快跑至距井口约400m处被水围困,后被救护队救出。21时20分,地面主平硐井口发现突然大量涌水。突水峰值期流量约20万m3/h,为有记载的世界采矿史上突水水量之最(1984年开滦范各庄矿特大透水事故最大涌水量仅12万多m3/h),瞬间最大流速14.3m/s,历时约5小时10分。透水口冲出块石375t,其中最大达12.24m3,重量约30t。事故导致人员重大伤亡,井下所有设施、设备遭到不同程度的毁坏,直接经济损失数千万元。

2 事故原因分析

2.1事故直接原因

一是事故上一班(早班)未按规定施工探水钻孔,事故当班(中班)只打一个探水钻孔,其探水钻孔深度、探水钻孔数量、探水超前距离均不符合有关规定。

二是两班施工作业时均出现明显的透水预兆,但作业人员不仅不向调度室报告,且违章违规操作,因打眼、放炮直接导致碛头正前方岩溶透水。事后经现场勘查,施工碛头距前方充水岩溶湖边缘最小距离仅0.6~1.0m。因此,事故直接原因是因为作业人员违章施工,放炮诱发岩溶透水。

2.2事故间接原因

2.2.1施工区域水文地质条件复杂,勘探程度不够。该矿设计所依据的地质报告未达到设计要求的精查程度,对水文地质勘探程度不足,由于项目上马的需要,管理部门批准该勘察中间地质报告为精查报告并作为矿山建设的依据;特别是该矿井回风井区域当年属于军事管制区域,未受勘探控制,实为勘探盲区;该矿开工建设后,特别是在风井施工中已发现该区域存在大的地下水体的情况下,仍未及时开展水文地质补充勘探工作。

2.2.2安全生产理念不到位,严重存在重生产轻安全现象。该矿为了加快施工进度,一是终止与承建回风暗斜井掘井施工的大型工程处的合同,二是匆忙自建掘进施工队伍,并正式行文执行生产定额进度奖励;特别是在主平硐、轨道上山等处施工中,多次发生规模不等的涌水涌沙现象的情况下,不仅未积极采取措施探明区域水文地质情况,而是盲目追求进度,严重忽视新建施工队伍可能带来的问题,从思想意识和具体行为上严重弱化了安全工作。

2.2.3职工队伍业务素质低,从业人员培训不够。一是部分职工未签订劳动合同就上岗,二是临时招收的大部分“熟练工”,仅在其他煤矿(含小矿)工作过,他们对新工作矿井的特殊条件和水文地质情况不清楚,更严重的是他们当中的绝大部分职工培训时间未超过1周,更未进行专门的防治水知识培训,以致对明显的透水预兆无法判断,更未引起足够的重视。新组建的掘进区队干部启用大批退休人员担任,他们缺乏现代安全管理知识,缺乏矿井水文地质理论,无法正确指导复杂地质构造条件下的现场安全生产,更不能正确协调安全和生产的关系,同时,由于身体等原因,深入现场不够。

2.2.4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不到位,现场监督、技术管理力度不够。事故当班和前一班未按措施要求施工探水钻孔,作业人员未及时处理施工中出现的透水征兆;事故当班跟班队长违规提前出井,致使事故前一系列透水预兆未被及时处置;事故发生前回风暗斜井施工已进入长兴灰岩13.3m,但无探水钻孔施工记录,矿、队未完全掌握探水措施现场执行情况;矿管理职能部门未及时发现和制止掘进施工队未按规定施工探水钻孔;矿技术部门对掘进施工已进入水文地质复杂区域准备不足,对水的危害性认识不够,提出的防范措施有局限性。同时现场监理工作不到位。

3防治措施

煤矿透水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各不相同,但都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防治煤矿透水事故的发生,我们要从“综合”的角度,应用安全系统工程的理论,广角度、宽视野、综合性、全方位的采取措施,才能防止和避免煤矿透水事故的发生。

3.1树立“安全发展”理念,明确安全生产职责

安全生产是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前提、基础和保证。科学发展首先要安全发展,以人为本首先要以人的生命为本,和谐社会首先要关爱生命。国家要把安全生产纳入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总体战略布局,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各级政府要发挥安全生产监管主体的责任,安全生产守土有责,为官一任保一方平安,防患于未然,重在事前监管;各类企业是安全生产的责任主体,必须接受政府的依法监管、行业的有效指导和社会的广泛监督,依法依规搞好安全生产、落实安全责任,切实保障从业人员的安全和健康;从业人员是安全生产的直接主体,必须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理念,把防范事故作为工作任务的主体,把排查治理隐患、提高事故防范能力作为工作任务的重中之重。

3.2加强队伍建设,提高安全素质

人才队伍建设指矿山技术干部、管理人员和职工队伍的数量、质量、能力、水平和综合素质的总体提高。从导致本透水事故的技术、管理不到位和作业人员安全意识淡薄、安全技能差、安全素质低来看,高度重视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配备、引进、教育、培养和提高十分重要,高度重视职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素质的培训十分重要。训练有素的职工应用安全知识、技能和最前沿接触事故预兆的条件,能够最有效地避免事故的发生,能够最有效地应对或进行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

3.3完善技术资料,编制防治规划

精确的勘探矿井水文地质条件,准确的探明井田范围内的地下水及暗河来源、分布和活动基本规律,准确判断和划分含、隔水层及相关含水、导水构造,详细分析其与矿井采掘工作相互影响关系,并及时修改完善矿井设计及相关技术安全措施;制定完善可靠的矿井防治水规划和应急预案,按照“预测预报、有疑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掘)”的防治水原则及“防、堵、疏、排、截”五项措施要求,及时制定相关作业地点的局部防治水技术安全措施。

3.4建立健全机构,强化现场管理

设置矿井防治水专门机构,配备相应的专业技术人员,加强地质资料的收集、整理、分析,不断修正、完善水文地质基础资料;强化现场安全管理,强化作业规程、安全技术措施的落实,做到执行情况有反馈,执行过程有监督,执行结果有记录,形成信息闭合链,确保技术安全措施在生产现场的正确执行。

3.5完善防水装备,落实安全责任

根据矿井及矿井各作业地点需要,不断完善矿井防治水技术装备,配备、购买并使用好相关设备。同时,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制度,落实公司各级管理者及现场操作人员安全生产责任,加强施工现场的监督检查,明确现场跟班人员职责,确保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结语

该矿在认真总结分析透水事故原因,深刻吸取事故教训并积极采取切实可行的预防措施后,对事故后10个月内又发生的4次突水、14次因大气降水导致矿井涌水且最大涌水量达21000m3/h的水灾事故,由于该矿领导高度重视,周密组织,及时组建专家队伍现场踏勘,指导科学抢险,安全抢险,补充水文地质勘探,启动自动监测系统,认真分析总结大气降水与井上下各个水文监测点的变化规律,设置黄色、红色预警线,强化从业人员培训,因而成功处置4次突水和14次涌水并安全撤出人员,避免了事故扩大。

总之,我们要深刻吸取事故教训,举一反三,引以为戒,强化责任,完善措施,很抓落实,切实把安全工作做深、做细、做实,坚决杜绝重大事故的发生,切实抓好安全生产,全力营造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良好环境。

参考文献:

[1].王云泉.牛建军.从七起重大煤矿透水事故反思安全生产.能源技术与管理,2010.6

[2].罗时.王家岭矿难沉重警示2010.5,劳动保护

相关期刊更多

中国废钢铁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国废钢铁应用协会;中国金属学会废钢铁分会

江淮水利科技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安徽省水利厅

旅游时代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山西省太原市系统工程开发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