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描写冬天的诗有哪些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2)18—0028—01
课外作业是教师设计的、学生在课外完成的一种学习任务。从当前教师布置作业的内容来看,注重的是基础知识的巩固及基本技能的训练,忽视了课程目标提出的“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学生的作业单调枯燥,偏重书本,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这种封闭的、僵化的作业模式严重阻碍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和潜能的发挥。因此,教师要依据新课改的要求,重新设计课外作业。
“在人的内心深处有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研究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专题搜集型作业就是让学生们放开手脚,主动去探究知识,它不仅可以激发学习兴趣,拓宽知识面,还可以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可从以下几方面设计专题搜集型作业:
一、利用课文特点搜集资料
对学生来说,搜集信息本身也是一种学习的过程,他们必须经过查阅、筛选、整理等活动,才能找到合适的材料。因此,教师在布置课外作业时,可以根据课文的特点,让学生到图书馆查阅资料或者通过因特网搜集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资料,并让他们将搜集到的资料带到课堂上与其他学生交流、讨论。这样,学生会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大量的信息,进而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同时还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如,学习《小壁虎借尾巴》一课,学生不了解壁虎的尾巴具有再生功能,所以,课前我给学生布置了这样的作业:查找小壁虎的资料,了解壁虎的生活习性。课文学完后,学生热情未减,于是我趁热打铁,继续布置查阅资料的作业:查查其他动物尾巴的特点,生活中还有哪些动物的什么东西具有再生功能。第二天,学生们纷纷汇报自己查到的知识:燕子的尾巴可以掌握平衡,人的指甲可以再生,头发可以再生……学生在不知不觉中积累了许多丰富的课外知识。又如,学习《只有一个地球》前, 可让学生查阅资料,了解人类的不当行为给地球带来了什么样的灾难。比如,战争中的核污染、生物战、土地沙漠化、工业发展带来的一系列后果。同时还让学生查阅各国在保护环境方面所作的努力等,让他们懂得地球环境的污染对于人类是巨大的灾难。完成作业后,学生就会明白保护地球、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二、利用主题活动收集资料
除了教师指导、学生模仿、讲述写作方法、探索写作技巧外,我认为最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去体验,在大自然的怀抱里激起学生写作的欲望,获取写作的源泉。
春天,百花盛开、花红柳绿、草长莺飞,是郊游的最佳时机,作为语文老师,借作文课或课外活动的机会,带着孩子们去春游,学生们沐浴着轻柔的春风、温暖的阳光,呼吸着新鲜的空气,沉醉在小鸟般自由自在的氛围里。一张张可爱的小脸蛋上泛起朵朵的桃花,美丽极了。于是借春风、花儿、小草、蜜蜂、蝴蝶,给他们上一堂生动有趣的作文课,引导他们观察、体验,教会他们写记叙性的、抒情性的散文。
夏天,笔者和生物任课老师一起,带学生们到野外去捉虫子,去采集山上的植物,把动植物制成一个个很精美的标本,教学生们制作叶脉书签,讲解指导说明文的写作技巧。
秋天,满山的枫叶红了、田野里的稻谷熟了。笔者带着孩子们走进大自然,去感受田野的气息:“两岸稻谷香,一路风光秀……”优美的旋律荡漾在田野中。此时,满目黄澄澄的是稻桔支撑着沉甸甸的稻穗,弯曲的稻穗随风摇摆,一穗穗的在向我们行礼,高兴得笑弯了腰;高梁露出羞哒哒的脸……农民伯伯为孩子们讲了许多种田的工序:先是犁田、播种,等到秧苗长到一定高度的时候就开始插秧,之后还要施肥,除草,防虫防害等等。此时,学生们边听边记,还有同学随口吟出:“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学生们像放飞的小鸟,欢快地欣赏着、感受着一幅幅丰收的美景。欢声笑语在田野的上空回荡,带着理想飘向美丽遥远的地方。
冬天,冬姑娘迈着轻盈的脚步来到了人间,风伯伯急忙出来迎接――“呼、呼……”地刮了起来。
外面居然下起了大雪。雪花这位冬日的使者像绒毛一样轻轻飘落,让人不忍心踩在它那洁白、清秀的容貌上。远远望去,树上披上了白纱,房屋戴上了白帽;雪地里,带着孩子们堆雪人、打雪仗,村里的各个角落充满了欢声笑语。学生们的鼻尖上、眼睫毛上、头发上都沾满了凝结的小冰晶。我想:写作的源泉不就在这里吗!于是和孩子们边玩边指导:有关写雪花的诗句有哪些!此情此景,该怎样借描写雪花来抒发自己的感情,把你仔细观察到的和感受在充分发挥联想和想象的基础上写出来供大家欣赏。瞧!这是某个学生写的作文――冬日使者依然扭动着身躯,漫无边际的飞舞着,悄无声息,一会儿飞到高处,好奇地张望着白雪皑皑的世界;一会儿又尝试着靠近其它兄弟姐妹;一会儿又调皮地在空中翻跟斗……
在大自然的怀抱里,在野趣的追寻中,学生们增长了知识,开阔了视野,激起了他们写作的浪花,使他们学会了观察、学会了思考、也学会了探索。好多学生写起来就会滔滔不绝,余味犹尽。
一、充分发挥语文课堂主阵地,找准切入点
爱情题材作品出现在高中语文教材中,并占有相当的比重,这是根据当代学生身心发展教育的需要而设置的,符合新课程理念,顺应着时展要求。我们应该通过这类作品,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必要的爱情教育,引导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爱情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在日常教学中教师不妨课前让学生搜集有关描写爱情的材料,引发学生对爱情的思考,上课时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结合文本师生共同讨论什么是正确的爱情观。例如我在讲授完《致橡树》后,让学生先从大家搜集到的材料中一起来寻觅,这时学生分组活动,选出本组体现爱情美好语句,初步感受爱情的纯洁与美好。(此处关于爱情的诗句略)
那么大家一起找找《致橡树》中作者的爱情观是什么?学生们通过寻找意象、分析手法、鉴赏诗句,很快就能理解诗人用“绝不做攀援的凌霄花”断然否定了贪图荣华富贵,炫耀自己的攀附爱情观……那么诗人向往什么样的爱情观呢?此时教师再引导学生回忆初中时学过的苏霍姆林斯基的《致女儿的信》,再次体味文章中提到三个词——爱情、忠诚、心灵的追念之间的紧密的联系,理解真正的爱情必然伴随着忠诚,是爱人之间的生死相依,永不背叛,相濡以沫,永不厌倦;真正的爱情也必然是心灵的交融与契合,是可以超越死亡的“追念”。随着时间的推移,她是世间永恒的美和力量,愈经历风雨,就愈显风范,她是情感的高标,人性的盾牌!
二、正视早恋,适时引导
在对课文深层次挖掘之后,我请同学们谈谈家长老师学校忌讳的话题“早恋”,引导学生正视早恋,为此,我设置了诸多问题,仅举一二。
例如:1.你觉得你在中学阶段可以开启美好的爱情吗?为什么?2.当早恋不期而入时你会如何面对?
学生讨论异常热烈,有正反不同意见,这时我引入名人对爱情理解材料及时补充。如:
爱情,是一种炽烈的感情,一定要让理智做心灵的主宰。
——苏霍姆林斯基
爱情不是花阴下的甜言,不是桃花源中的蜜语,不是软绵绵的眼泪,更不是死硬的强迫,爱情是建立在共同语言的基础上的。
——莎士比亚
这种讨论不仅让学生理智对待青春期情感,也学会了在不合适时机遇到爱情时该如何处理。在同学们若有所悟时,我适时引导:只有努力学习,以高尚的人品、成功的事业作为基石,才能到达美好圣洁的爱情殿堂!
三、观看爱情影片,点评中感悟爱情
当今社会是信息时代,很多影视作品也会对青春期的学生爱情观产生影响,中学生是非观念差,容易受他人影响,好模仿,逆反心理强,考虑上述因素,我在教学后利用晚自习时间为学生播放有关爱情的影视片,如《早熟》等。同学们看完电影后,我让学生讨论:影片中男女主人公之间的感情是否是真正的爱情?男女主人公有哪些地方值得我们学习,哪些地方我们要引以为戒?通过讨论,同学们明白了我说过的“不能在冬天做春天的事”这句话的真正含义,也明白了女孩子要洁身自爱,男孩子要勇于担当。这时我说,马克思认为爱情使一个人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所以我们不应该躲避爱情,但也不应该过早地步入爱河。记得上大学时一位教授说过,大学生谈恋爱应该具备三个条件,一是有经济基础,二是对彼此及双方父母负责的态度,三是有正确的爱情观。同学们现在正处在求学阶段,以上三个条件不能同时具备,所以我们不可在没有做好准备时就赶时髦地看别人谈恋爱自己也谈,那样不仅不能收获美好的爱情,也会因此影响了个人发展。
描写立春的句子1. 正在拔节的麦苗儿,像绿色的地毯,厚厚的铺在田野上。
2. 可爱的春姑娘,迈着轻盈的步子来到人间,那一片生机的景象便随之来到四面八方,整个世界像刚从一个漫长的睡梦中苏醒过来。
3. 春天,它不像夏天那样干枯炎热,不像秋天那样冷清,也不像冬天那样寒冷。而春天是一个生气勃勃,充满活力的春天。这使我想到了我们的母亲,母亲就像大地,母亲生下我们,我们就有了生命,大地回春了,就等于一切都要重新开始了,所有的生命都重新来过。
4. 随着春天的到来,大地完全被绿化了,从仪表到心灵都焕然一新,整个春天都被绿色覆盖了。
5. 于是,开始在春天漫步。
6. 在春天里,动物们也从沉睡中醒来。小草开始发芽了,大地上到处都显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一眼望去,到处都是一片绿景象,就像一幅水彩画。
7. 春的到来,给大地又换上了绿衣裳,从表到内都焕然一新。远处的群山连绵起伏,变得苍绿了。近处的山坡上,小草也悄悄钻出地面。它们嫩嫩上午,绿油油的,肥胖的小叶儿像一个刚睡醒的胖娃娃。这一片,那一簌,给陡峻的山坡点缀上新的绿意。
8. 春天来了,小树发出了新芽。树叶经过了冬天的孕育,现在终于发出了新芽。柳树也长出了嫩芽,芽嫩绿嫩绿的,长满了枝条。风一吹,仿佛一位婀娜多姿的姑娘正翩翩起舞。
9. 对于痴醉于春天的人来说,今年的春天或许有些残酷,来不及欣赏阳春三月的青草初绽,冰雪消融。梨花带雨,樱花飞扬的盛春四月又要与我们擦肩而过。像流水从指尖东去,让我这不爱春的人也倍感痛惜。
10. 春天,不像夏天那样热情奔放,也不像秋天果实累累,给人一种丰收的喜悦,更不像冬天晶莹剔透,可春天是温柔的,醉人的。我爱你,春天!
11. 春天的江南是美丽的,风很柔和,空气很清新,太阳很温暖;大田里的麦苗像一片海,星罗棋布的村庄是不沉的舟,纵横交错的弯弯曲曲的河道,河边。
12. 田野上,麦苗返青,一望无边,仿佛绿色的波浪。那金黄色的野菜花,在绿波中闪光。
13. 淡黄的阳光轻洒在身上,没有夏日的热情,没有秋日的悲艳,更没有冬日的感伤。温柔地抚摸着心中那小小的梦想,忘却“化作春泥更护花”的承诺;抛开“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的惆怅;脱去“明朝散发弄扁舟”的桀骜华裳。春天,我是否也该沉浸在这段暂得希望里?
14. 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长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15. 春,绝对是一幅饱蘸着生命繁华的画卷。
形容立春的句子1. 春雨沙沙地下着,有如绣花针,有如牛毛。河面的雪融化了,雪水汇成小溪,淙淙地流着。河水中,一只只小蝌蝌顽皮地游着,好像在找它的妈妈,可爱极了。
2. 是谁在春意稍褪的时候唱起黑色的挽歌,是谁在夜幕降临的时候守望白色的村落,我的水银,我的烟火,还有我长满鸢尾的黑色山坡,这些永远不肯愈合的温柔伤痕,只有在绿树林花那一抹重比一抹的春*的感染下,才肯悄悄逝去。这是我第一次感受到,隐藏在寂寞华裳下所萌动的生命力。
3. 天上风筝渐渐多了,地上孩子也多了。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他们也赶趟儿似的,一个个都出来了。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各做各的一份事去。“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
4. 校园里,到处都是春光明媚的鲁象。柳树抽出了细细的柳丝,上面缀洁了淡黄色的嫩叶;小草带着泥土的芳香钻了出来,一丛丛,一簇簇,又嫩又绿花儿也伸了伸懒腰,打了个哈欠,探出了小脑袋;小朋友们都脱掉了笨重的冬衣,换上了既轻便又鲜艳的春装;小鸟们从家里飞了出来,唱着动听的歌,告诉我们:春天来了!
5. 鸟儿们欢快地唱着动听的歌儿,在发了芽的柳树上飞上飞下,用动人的舞姿来展示自己的才华,跳着春天的舞蹈。
6. 我怀着好奇的心情去找春天。田野上,麦苗返青,一望无边,仿佛绿色的波浪。那金黄色的野菜花,在绿波中闪光。
7. 披着柔媚的春光,让略带甜意的风,从身边掠过。就会领悟到春的气息里,其实包含着一种最令人感动的柔情。也会觉得大自然就是一位奇特的母亲,她竟选择在万物萧条的冬的尽头,将千姿百态的生命孕育而出,让它们踏着那最为柔媚的第一缕春光,相拥而至,把无限的生机带给人世。
8. 蜜蜂嗡嗡地飞来飞去,忙着采花酿蜜。
9. 花儿们竞相怒放,红的像火,白的像雪、粉的像霞,五光十色。山上的桃花远远望去像云霞。花儿们给世界穿了一件花衣裳,美丽极了。
10. 踩在她松软的泥土上,才知道生命的温床可以如此地平实。只要季节的老人飘然而至,所有沉睡的种子,都可以在这里孕育,并赋予生命一种变换的姿态。
11. 一群小鸟叽叽喳喳地从我们头顶掠过,一只大蜜峰正落在一朵金黄的迎春花上,好看的蝴蝶飞舞在花丛中。春天到了,它们忙碌着,不辜负这大好时机。
12. 当冬天的严寒渐渐退去,春悄悄地到来了。山坡上的积雪渐渐融化,慢慢地露出青山一角,雪水顺着泥土流下来,唤醒了沉睡在地里头的所有生物。布局鸟欢快地歌唱着,自由地飞舞着,飞向森林,飞向城市,想世界宣告春天的到来。
13. 春天来到了冰冻的河流上。一轮红日每天给河流温暖,帮助河流把覆盖着的冰块融化掉。慢慢的,河水又恢复成原来的样子。流得畅快,奏着“河水奏鸣曲”,叮咚叮咚响,仿佛在像春姑娘表示感谢。
14. 春天的景色太美了,春天里人们的心情更美。佝偻了整整一个冬季的腰板挺直了,欢快的笑脸充满着希望。公园里又热闹起来了,照相的青年人,钓鱼的老人,捕捉昆虫的小朋友,一个个陶醉在大自然的怀抱里,流连忘返。
15. 当春间二三月,轻随微微的吹拂着,如毛的细雨无因的由天上洒落着,千条万条的柔柳,齐舒了它们的黄绿的眼,红的白的黄的花,绿的草,绿的树叶,皆如赶赴市集者似的奔聚而来,形成了烂漫无比的春天时,那些小燕子,那么伶俐可爱的小燕子,便也由南方飞来,加人了这个隽妙无比的春景的图画中,为春光平添了许多的生趣。
有关立春的句子1. 春天,它不像夏天那样干枯炎热,不像秋天那样冷清,也不像冬天那样寒冷,而春天是一个生气勃勃,充满活力的春天,这使我想到了我们的母亲,母亲就像大地,母亲生下我们,我们就有了生命,大地回春了,就等于一切都要重新开始了,所有的生命都重新来过。
2. 春光明媚,春意盎然,绿茵遍野,嫩草像绿宝石一般发出悦目的光彩。
3. 河两岸新生的草笑眯眯的,像是和低着头蒲公英说悄悄话。草地边,一棵棵、一行行的杨树、槐树……枝条绽出嫩绿的叶芽,舒展着娇嫩的身躯,迎着温暖的春风快活地生长着。远处柳树垂下的柔软如线的枝条,在春风的吹动下,在空中轻轻摇摆,远远望去像一团团随风飘的烟。
4. 小燕子拖着剪刀似的尾巴,回到北方的家乡,它们“叽喳,叽喳”地叫着,好像在说:“春来了,春来了!”
5. 无论是破土而出的,还是含苞待放的;无论是慢慢舒展的,还是缓缓流淌的;也无论是悄无声息的,还是莺莺絮语的,只要季节老人把春的帷幕拉开,他们就会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在这里汇演自然那神奇的活力。
6. 春天是人们所向往的季节,人们总是在这个季节里做好了自己的打算。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天之计在于晨。”它正告诉我们:一年的愿望应该在春天计划好,一天之中最重的时间是早晨,在春天里,人们就开始耕田插秧、栽树等之类的农活。候鸟们也从南方迁到北方来了,为田地里劳作的农民们喝彩。鸟儿有的站在高树上,有的干脆在田坎上,还有的立在“五线谱”上。正是这样,使田地里的农民倍感到欢乐,一切都热闹起来了。
7. 春天来了,顽皮的小草们从泥土里钻了出来,绿油油的脸蛋上还带着清晨的露珠。无论在小山上,还是在宽阔的街道旁,你都会看见小草的身影。如果在小山上,你会看见小草像绿毯似的出现在你的眼前,你一定不忍心踩在上面。真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小草的生命力是多么顽强啊!
8. 小蜜蜂在花瓣上跳起优美的“8”字舞,并为春姑娘送上最甜的花蜜。
9. 春,也是一拱彰显着生命神奇的画廊。
10. 春,绝对是一桢浸染着生命之色的画布。
11. 人们可喜欢春天了,因为这美丽的春天,给人以新的开始,新的收获,新的生命,新的希望。
12. 春风飞过大地,大地变成一幅清新的图画:被人们收割过的草木茬上,又倔强地冒出了新芽。不用人工栽培,它们就在春风的吹拂下生长起来。大地变绿了,衬托着红的、白的、黄的、紫的……五颜六色的野花,多美呀!春风吹来,那清新的花草气息,直往人心里钻,无论是谁,都会深深吸一口,像痛饮甘露一样畅快。多爽啊!
13. 含苞待放的蕾一个个绽放成甜甜的笑厣,如梦,似霞,更像一双无形的手在不经意间流泻的一首春天的诗。
14. 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春天里鸟语花香,春天里充满生机。难怪许多诗人和作家会赞美春天,画家会以手中的画笔来描绘春天。这真是一个春天!这样的春天怎么会不令我们赞叹呢?
15. 春天来到了正要吐丝的柳树上。春姑娘像一个温柔的妈妈。她陪着小柳树一起聊天,并且给小柳树充足的阳光、空气、水份,为它梳妆打扮,柳树变得更加婀娜多姿了,让其它的小树都另眼相看。
16. 春天来到了含苞欲放的花骨朵上。春姑娘像一只小蜜蜂。每天给它一些温暖,给它送来美妙的歌声,优美的舞蹈。娇羞的花儿,忍不住笑了。开得十分艳丽。
17. 墙角下蜷缩了一个冬季的蔷薇花,早就乘着春风爬上了墙头,用它那最娇嫩的新芽迎接着春天的祝福。
18. 这是一个大地回春,万物复苏的季节。像蛇,熊,青蛙……之类的冷血动物都停止了冬眠,爬上地面欣赏春天。小鸟鸣春,百花争艳,小草发芽,燕子也飞回来搭窝了,春天使给大地恢复了万紫千红的气氛。
师:有这么一句广告词,挺有意思的,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大屏幕出示:人生就像一场旅行,不必在乎目的地,在乎的,是沿途的风景,以及看风景的心情。)
(生齐读)
师:联系你的每次旅行,读读这句话,你觉得味道在哪里?
生:我觉得这句广告词的味道在第一个分句,人生就像旅行一样,不管遭遇困难还是得到奖励,这都是人生。
师:一个人踏上了一场旅行,当车辆慢慢行驶,车窗外不一样的风景映入眼帘,那就是人生。不错,还有其他想法吗?
生:人生就像一场旅行,在乎的不是结果,而是经过以及旅行时的心情。
师:自己经过的风景化为自己的一种心情、一种情感。很不错,还有吗?
生:人生就像一场旅行,还可以像一场比赛。在乎的不是结果,而是在这个过程中你是否获得了快乐。
师:快乐是我们人生当中的一种心情,一种状态。带着体会到的心情,再读这句话。
(生齐读)
师:孩子们,在旅行中,最直接的能够记下沿途风景的方法是什么?
生(齐):拍照。
师:其实,记录风景的方式有多种,就像摄影家选择用相机拍照一样,画家会选择用画笔拍照,作家自然会选择――
生(齐):用文字拍照。
(师板书:用文字拍照)
师:是的,有人说,世界上最好的相机就是作家的文字,因为用文字拍照,既能记下风景又能记下看风景时的心情。
【品读:入课利落。利用简洁隽永、意味深长的广告语引入,自然引出课题:用文字拍照。开篇如爆竹,响彻有音。如果一堂课也是一场认知的旅行,那么,这场习作之旅显然因为充满隐喻和哲思而与众不同。】
透过开满鲜花的文字
师:去年,老师去了英国旅行,写了一本书叫作《荡舟英伦》。在《荡舟英伦》的书稿里,我首次尝试用文字拍照,经历了一次奇妙的写作之旅。今天,我怀着激动的心情,特意为大家带来了我旅英的文字照片,一共十组,分别是:清晨、冬雨、郊外、天空、河流、田园、乡村、城堡、塔桥、海滩……(大屏幕依次出示十组文字照片)现在请大家分成十个学习小组,每一个同学拿到的是肖老师的一个文字照片。这些文字照片拍得咋样呢?我愿意为大家随机朗读一组,大家先来感受一下,譬如第一组――清晨。(课评出示,师配乐朗读。)
清晨的伦敦市郊,雨点在滴答,冬季的风越过森林,红叶丛中掀起阵阵浪的微涛,涟漪向更远处漫溯,风浪在晨曦中折射出连绵的节奏,那节奏不温不火,汩汩流动。森林中有一滩碧水,就那样镶嵌在无边的绿毯中央,一些不知名的水草和野花在初冬时节依然绽放着,那紫茵茵的花蕾在露珠的装扮下,显出使人怜爱的样子。几只水鸟在水洼的那头梳理羽毛,它们优雅的身姿在一片白色小花的掩映下,顶起一头攒动的精灵。草坪沿着湖边蔓延,轻轻地踩着,发出簌簌的声音,那声音软绵绵的,偶尔传来林中的鸟鸣,和着脚底的簌簌声,恍若来到另一个世界。初阳升起,在一片绿色的屏障中,野生的苹果树显得很特别,它们的枝头结满了小小的果实,果实呈现出橙色的笑容,倔强地扎在空中,像孩子不愿离开母亲的怀抱。信步漫游于林间,在苹果树下斜倚,听鸟儿晨语,看远方绿浪,闻果实香甜,任冬风拂面,让晨曦满怀。
师:这就是伦敦的清晨,这就是我拍的文字照片,还有冬雨、郊外、天空,等等。你听完之后有什么感受?随便说一说。
生:我听完之后觉得伦敦的清晨非常宁静,而且还很美。
师:带给你的是一种非常宁静的感觉,很好。
生:我的感觉也是,听起来特别宁静,心里也特别宁静。而这种状态是心的最高境界。
师:真厉害,你认为这种宁静的状态,是我在写作这篇文章时最好的状态。现在,请大家拿出你手中的文字照片,自己读一遍,再互相读一遍给小组内的同学听,一边读一边透过文字去想象背后的照片,并揣摩我当时的心情,然后把你透过文字看到的照片在小组内交流一下。
【品读:范文引路是习作指导课最寻常的招式。不寻常的是这“范文”出自执教者之手。当然,写景的佳作有千千万万,肖老师的未必是最好的。但是对学生而言,因为有着与教师的亲近,那些文字就不同于一般冰冷的符号――只供膜拜而与他们无关的符号。教师是把自己的文字连同写作时的体验一起端在学生的面前,任他们品悟。这些带着教师生命温度的文字,就离他们不远。】
(生小组内学习、交流,师参与其中。)
师:文字照片一共有十组,每一组又由若干照片组成,其内存不亚于一部专业数码相机。我看到大家读得很认真,讨论得也很热烈。我相信,大家透过文字看见了一幅又一幅的照片,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透过文字,你看到了怎样的照片?猜猜我当时有怎样的心情?
生:我看到了伦敦的河流,河道不宽,河水发蓝,蓝得发黑,像墨一样被倒在成排的枫树的夹缝中,走进一看,那墨却又是极其清澈而又明亮的。我看到了伦敦的水是非常蓝的。
师:你猜想一下,当肖老师看到如此蓝得像墨一样的水,就倾泻在伦敦市郊的时候,我当时的心情会是怎样?
生:应该是十分开心吧。
师:是的,很开心,我现在能通过你的猜测回想起当时的心情。还有其他的吗?
生:我读了《田园》的第二自然段,青色的地面点缀着点点的白,那是飞鸟的身影……我就仿佛看到了青色的地面上,以及飞过的飞鸟给青色的草地绣上了秀丽的图案。
师:你试想一下,当老师脚踩着像地毯一样青色的大地时,突然之间,头顶上白色的飞鸟的倒影浸在青色的草地当中,出现那一点白的时候,老师的心情会是怎样的?
生:心情应该是非常开心的。
师:是的,除了开心也许也只能开心了。(全班大笑)还有吗?
生:在伦敦还下了软绵绵的冬雨,在这斜织的雨丝中,你无需遮伞,你任凭雨丝笼罩,在落叶铺满的小径上信步,能洗却满身的疲惫和漂泊。因为在冬天的时候下的雨肯定是软绵绵的,不会像是在夏天的时候,下的雨是那么得大,还会打雷。
师:当伦敦软绵绵的冬雨,透过我不太厚的夹克,扫在我脸颊上的时候,你认为我当时的心情会是怎样的?
生:会觉得非常得惬意。
师:很惬意的感觉。那是异国他乡的雨、异国他乡的风,我此刻能够回味起我当时的心情。好,同学们,我们先把手放下,如果这样说,说一节课也说不完。看来,旅行中用文字拍照既能记下风景又能保存看风景时的心情,真好!而且不管什么时候,我们一起来读、一起来回味,都能回味起当时看风景的心情。
【品读:透过文字猜度教师写作时的心情,因为文字拍照的好处就在于“既能记下风景,又能记下看风景时的心情”。肖老师的文字画面感极强,华美又清丽,善用色彩,善铺叙描摹,他总是不厌其烦地向你描述着他看到的一切。不急不慢,琐碎,细致,充满生机。但是,离开全文语境,只看景物描写,这些文字里的情绪并不鲜明。它们呈现出来的就是清新、惬意、美。一个学生敏锐地感受到了画面传达出的宁静,真好。宁静背后自然有惊喜,就是学生们所说的“开心”“好奇”“惬意”。但是,他们无法想象与理解其他了。哪怕当老师有意无意地提到,这是异国的雨,这是他乡的风。宁静背后可能还有孤寂。当老师说,看到这些文字“能够回味当时的心情”。至于当时是怎样的心情,怕是肖老师自己也无法一一说清。或许这道不出、说不清的,才是文字最动人之处。用文字拍照,意义不仅在于记录风景,记录观景时的心情,更在于这种记录与描述必然带着彼时生命独特的体验并必然折射出作者鲜明的审美旨趣。无论怎样,我们看到执教者这样的努力:他始终将景与情放在一起,让它们相互映照,相互交融。】
把文字放在显微镜下
师:那么孩子们,你们想不想尝试一下用文字拍照?
生:(齐)想。
师:那必须先揣摩揣摩用文字拍照的小窍门。还是以老师提供的这十组文字照片为样稿,在小组内,各自先默读静思:老师是怎样用文字拍照的?有哪些窍门?静思默想,边想边批注,把你体会到的方法批注在文字旁边。
(生批注)
师:小组内把你的发现说给同学听听,看看同学之间有没有相同的发现。最重要的是倾听别人的发现,请相信“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小组内充分交流,然后确定一条大家认为最重要的发现,等会儿代表你们组在全班交流。
(生交流)
师:现在,我们来进行全班交流,凭借你们小组手中的那组文字照片,经过小组内的充分讨论交流,用文字拍照的窍门,你们小组最重要的一条发现是什么?
生:我手中的是《冬雨》,我觉得首先是心情好,没有烦心事可以让您体验得更好一些,从而写得更好一些。
师;她直接就从整幅照片中看出,要用文字拍照,首先要心情好,才能写得出这么好的文字。说得不错,但能不能再仔细一点、细致一点,我拍这个文字照片具体用到了什么办法?
【品读:学生不知道,并非只有心情好才能拍照。只不过“若无闲事挂心头”,拍出的就是明丽的照片;若是“心有千千结”,拍出的可能就是灰色调的照片。当然,也有以乐景写哀情的时候,这些暂且放下,我们此时聊的是写景的方法。】
生:我觉得您写作的时候,用到了很多比喻和拟人的句子。
师:哦,你手中的是――
生:《城堡》。
师:你看到了很多比喻、拟人的句子,这个可能是用文字拍照时一个比较通用的办法。非常好,这是她发现的,你发现了什么?
生:我手中的是《塔桥》。在《塔桥》第五自然段中,形象描写出河水拍打桥墩的声音,老师用了排比的方法和其他词语,生动、形象地描写出它的特点。
师:我用了排比的方法及大量词语描写河水拍打桥面的声音,从而产生一种堆砌感,让文字产生声音,这恐怕也是用文字拍照的一种非常好的办法。还有吗?继续。
生:我觉得用文字拍照,比较重要的方法应该是想象。
师:那你手中是哪一幅照
片呢?
生:我手里拿的是《郊外》。
师:你能把那个句子找出来读一读吗?
生(读):枫树的背后是一望无垠的草坪,那种成片的绿,油油地泼洒,伴着清晨露珠的点缀,使人遐想在这一片绿海下,是否隐藏着另外一个世界。
师:是呀,肖老师在拍摄这组照片时,尽力地在想象。恐怕想象也是文字拍照的又一个好办法。非常棒,老师非常喜欢
你们,因为你们思考问题渐入佳
境了。
生:我手上的是《河流》,我发现在这里,肖老师运用了对偶的手法。
师:(惊奇状)哪里?
生:“时而在湖面上翻滚,时而落在湖水中游弋”,我觉得这句话中,肖老师生动、形象地展现了它们的顽皮。
师:是呀,我用了“时而……时而……”,并且海鸥飞翔起来的波纹给人的感觉就像和河水涌动起来的波纹融合在一起。恐怕这种方式,也是用文字拍照的一个比较好的方法。
生:我手上的也是《河流》,老师是用了由远及近的方法写的。“河道不宽,河水发蓝,蓝得发黑,像墨一样被倒在成排的枫树的夹缝中,走进一看,那墨却又是极其清澈而又明亮的。”这里就是先写了远处看到的河水是黑色的,走近一看墨却又是极其清澈而又明亮的,写出了河水很清澈。
师:真好,原来用文字拍照还要讲究拍照的先后顺序。就像我写河流一样,远看像墨一样,走近一看,又是那么的清澈。一步一换景,是用文字拍照的又一个很好的办法。
生:我特别喜欢肖老师写的《乡村》的第二段“溪水是冰凉的清澈,卵石是随意的沉积,落叶是顺流的奔跑,溪鱼是诡秘的背影,老树是斜倚的守望……”从中可以读出一种画面感,能让人内心平静,从而体会到用文字拍照的乐趣。
师:原来用文字拍照,还要让人感觉到一种乐趣所在,比如:溪水是……卵石是……落叶是……溪鱼是……老树是……,就产生了一种节奏的荡漾感。她虽然没有说到肖老师的这个层面,但是我知道她读出了身心的。确实是,好的文字会带给人一种身心的。
生:我手中的是《清晨》。在第二自然段中,“一些不知名的水草和野花在初冬时节依然绽放着,那紫茵茵的花蕾在露珠的装扮下,显出使人怜爱的样子”,这里肖老师使用了突出重点的方法,而不是左写一下,右写一下。
师:我重点写了什么?
生:重点写了水草和野花,在初冬的时候还是在开放。
师:原来用文字拍照,还要突出重点。这就像我们用真正的相机拍照一样,要把自己想突出的景物放大。用文字拍照也一样,如果我们能把重点突出,就能留下美好的画面。非常棒,同学们,你们都是一个个小鉴赏家呀,你们说的这些小窍门,其实我在写的时候根本没有想到,经过你们这么一分析,我还真觉得是那么回事儿。你们给了我信心,我可不可以把它称为――肖氏文字拍照法?
生:(齐)同意!
【品读:肖老师的文字属于细描,丽如花簇,亮如绸缎。确实适合为学生做景物描写的示范。透过文字,他希望帮助学生发现并逐渐建构起写景的方法。发现这其中的写作方法并不难,学生们找到了修辞的运用,这里面精妙的比喻、拟人、排比随处可见;学生们关注到了写作的顺序,由远及近,由近及远;他们还发现了详略的结合,甚至发现了想象的运用。可以说,在这一片段的教学中,学生调动已有的知识储备,寻找,发现,体验,总结,一般意义上景物描写的方法都齐备了。】
把文字搭成一座小房子
师:谢谢你们!为了让“肖氏文字拍照法”更加清晰地浮出水面,我们不妨随机抽取两组照片,把文字放大,看看里面的纹理。
1.清晨――景中有景、画中有画
师:比如,还是《清晨》这个片段:(课件出示)
①清晨的伦敦市郊,雨点在滴答,冬季的风越过森林,红叶丛中掀起阵阵浪的微涛,涟漪向更远处漫溯,风浪在晨曦中折射出连绵的节奏,那节奏不温不火,汩汩流动。
②森林中有一滩碧水,就那样镶嵌在无边的绿毯中央,一些不知名的水草和野花在初冬时节依然绽放着,那紫茵茵的花蕾在露珠的装扮下,显出使人怜爱的样子。
③几只水鸟在水洼的那头梳理羽毛,它们优雅的身姿在一片白色小花的掩映下,顶起一头攒动的精灵。
④草坪沿着湖边蔓延,轻轻地踩着,发出簌簌的声音,那声音软绵绵的,偶尔传来林中的鸟鸣,和着脚底的簌簌声,恍若来到另一个世界。
⑤初阳升起,在一片绿色的屏障中,野生的苹果树显得很特别,它们的枝头结满了小小的果实,果实呈现出橙色的笑容,倔强地扎在空中,像孩子不愿离开母亲的怀抱。
⑥信步漫游于林间,在苹果树下斜倚,听鸟儿晨语,看远方绿浪,闻果实香甜,任冬风拂面,让晨曦满怀。
师:为了让这段文字的纹理更加清晰地展现在大家面前,我愿意把它们一句话一句话地打开,请用简单的词语概括每句话中你看到的照片。
师:第一句话,你看到了哪几幅画面?
生:我看到了伦敦的森林。
师:森林,还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了滴答的雨点。
师:好,你看到了雨点。还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了伦敦的风拂过草坪。
师:你看到了伦敦的风拂过草坪。还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清晨的鸟儿在梳理羽毛。
师:你看到了鸟儿经过了一个晚上的休息,早上透过初阳在梳理羽毛。还看到了什么?
生:我还看到了镶嵌在绿毯中央的碧水。
师:原来第一句话中有:雨点、冬风、森林、红叶、涟漪。那么,第二句话,你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了很多不知名的水草和野花,在初冬的时候还在绽放。
师:你看到了水草和野花,还看到了什么?
生:我还看到那含着露水的紫茵茵的花蕾。
师:紫茵茵的花蕾,原来第二句话中有:湖泊、水草、野花、花蕾、露珠。第三句话,还有哪些?
生:第三句话中有白色的小花和几只水鸟。
师:还看到哪些?
生:我还看到了一只精灵。
师:(好奇)什么精灵?
生:攒动的精灵。
师:攒动的精灵,其实那是一只鸟。第三句话,其实有水鸟、小花。第四句话呢?
生:我听到了鸟鸣声。
师:鸟鸣声。定格的画面?还看到了什么?
生:我听到了脚跟地面摩擦的簌簌声。
师:他还听到了簌簌声。原来第四句话中有:草坪、鸟鸣。第五句话呢?
生:我看到了苹果树。
师:你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了初阳升起时的画面。
师:有初阳,有苹果树,以及结出的苹果。最后一句话,有哪些?
生:鸟儿的鸣叫。
生:我还闻到了果实的香味儿。
师:苹果树、鸟儿、绿浪、果实、冬风、晨曦……没想到短短的一段话中尽然隐藏着这么多张照片,我自己想想也是醉了!(全班大笑)把这些照片按照文字的结构摆放一下,摆成一座文字的小房子,你就会有一个用文字拍照技法的重大发现,你发现了什么?
(课件出示排列后的文字“小房子”)
师:谁发现了这里面有一个最大的拍摄技巧?
生:我发现这些文字无论怎么组合都像有很多幅画面在我眼前晃动。
师:文字能折射出画面,太神奇了!
生:我发现这些景物是一个连着一个的,很有动感。
师:是的,动感,多好呀!
生:我发现这些图片都是有关系的,他们都可以串在一起,他们串在一起就可以构成一幅幅动画,就像在看动画片一样。
师:太聪明了!是呀,就像用真实的相机拍照一样,随着镜头的推拉收放、忽远忽近、层层推进,咔、咔、咔,一张照片连着一张照片,大照片里套着中照片,中照片里套着小照片,小照片里套着……
生:小小照片。
师:那叫迷你照片,(全班大笑)一张张地呈现出来。用文字拍照也一样,景中有景、画中有画,是一种很好用的技法。(板书:景中有景 画中有画)
【品读:不难发现,这堂习作指导课的话语情境是执教者精心设计的一个大大的暗喻。不言自明,“用文字拍照”是一个“喻体”,它的本体就是“景物描写”。那么,所谓“肖氏”特有的“景中有景、画中有画” 的“文字拍照法”,其本体又该对应怎样的“景物描写的方法”?执教者没有言明。从课堂内容分析看,它应该是指多种景物联合组成一个和谐的画面,它强调构思中的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强调铺陈的细节,也关注写作的顺序,所谓“移步换景”。】
2.塔桥――景外有景、画外有画
师:我们再来看一幅,譬如――《塔桥》。(课件出示)
①伦敦塔桥横跨在泰晤士河两岸,高高的塔梁牵引着长长的锁链,锁链牢牢地牵引着下方的桥身,阳光从塔桥的桥顶斜射进桥身里面。
②阳光像长了脚似的,满桥里跑着,从桥身里射进去然后从桥跺口里再次逃出来,整座桥像一只气垫船,在泰晤士河上飘着。
③行走在塔桥上,隐隐地感觉到桥身随着你的脚步在微微起伏,瞬间产生一种幻觉,这应该是在一条船上,不是在一座桥上。
④此时的泰晤士河已经脱掉她黯蓝色的天丝内衣,出天蓝色的肌肤,一浪一浪地朝桥墩这边涌过来。
⑤河水亲吻桥墩的声音并不热烈,站在桥面上,你听,那声音是轻轻柔柔的,OO@@的,间间或或的,宛若松针滴落草丛,犹如繁星坠落银河,好似冬雪簌落大地。
⑥阳光从塔桥的一角透过云层的夹缝射进桥身,此时的太阳像一个漏斗任凭霞光从缝隙中流出。
⑦光亮被云层折射成无数条射线从圆心向四周射出来,投射到塔桥幽深的桥身上,那些光亮的线直插桥身,好像塔桥被利剑射中,在河面上摇摇欲坠了。
⑧此时的天空,让人无限惊讶的是,在几乎与太阳平行的天幕上,就在塔桥的另一侧的天空上,竟挂着一轮圆月,她借着从太阳身上借取的那一点光芒,温柔地凝望着塔桥,还有塔桥下面的千年长河。
师:为了让这段文字的纹理更加清晰地展现在大家面前,我同样愿意把它们一句话一句话地打开,同样请用简单的词语概括每句话中你看到的照片。第一句话,你看到了哪些照片?
生:阳光。
师:阳光。你说。
生:桥身。
师:哦,塔梁、锁链、桥身,这是第一句,那么第二句话中,你还看到了什么?
生:阳光。
师:你看到了什么?
生:河流。
师:那么第三句呢?
生:古老的塔桥。
师:那第四句呢?
生:浪花。
师:第五句呢?
生:河水撞击桥墩。
师:对,是桥墩。第六句话呢?
生:阳光。
师:好的,第七句话呢?
生:河面当中的光亮。
师:文字就是一座小房子,只是搭建的方式不同而已。比如,这样搭,你同样会有一个用文字拍照技法的重大发现,你发现了什么?(课件出示排列后的文字“小房子”)
师:这些照片后面都拖着一个飘逸的尾巴,那都是想象的景象。你认为这是一种什么技法?
生:如果说《清晨》的技法是景中有景、画中有画的话,那么《搭桥》这个技法应该叫作――景外有景、画外有画。(板书:景外有景 画外有画)
师:这一招厉害!真实的相机远远做不到,凭借想象,文字还能拍摄到画外之画、景外之景,超管用的!
【品读:“景外有景、画外有画”,很容易看出,这是指写作中的联想与想象,是艺术里的虚实相生。令人想到中国传统美学的“言外之意”“味外之旨”。在景物描写中,我们在此时此地所见之景是实的,由眼前所见实景生发联想、想象而得的彼时彼地之景是虚景。它是艺术手法中的亮点,依赖于阅读和写作实践,是妙手偶得,也是艺术修养的积淀。至此,带着诗意与哲思,执教者带着学生,完成了所有关于景物描写技法的构建。】
站在桥上看风景
师:由于时间关系,还有几组我的文字照片,我们就不一一放大了。现在属于你们的时间到来了,回忆自己记忆深处珍藏的一处景致,或许是你曾经的一次旅行中遗漏的画面,或许是你童年五彩缤纷的一个画面,或许是你每天遇见只是你从来没有留意的画面……来,拿起你心中的照相机,融入自己当时守候画面时的心情,用文字拍下这些照片。
(生准备动笔写作)
师:为了给大家用文字拍照创造点氛围,我想为你们读一首诗。(配乐)感谢收听Be My Guest为你读诗。今天,我为你读的是著名诗人卞之琳的《断章》――“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你可以尝试“景中有景、画中有画”“景外有景、画外有画”的技法,让你的风景装饰我们的梦。
(生动笔写作10分钟)
师:来吧,让你的风景装饰我们的梦吧,把你拍到的风景展示出来。小组内互相展示文字照片,读给同组的同学听,让同学说说他透过你的文字看见的照片,并互相交流一下各自拍文字照片的技法。每组推荐一个同学,等会儿在全班展示照片。
(生小组交流)
师:你拍了怎样一组照片,把它们展示出来吧。同学们认真听,透过他的文字你看见了哪几张照片?你学到的拍摄技法是什么?
生:走进西湖,浮在眼前的是一片片荷花丛,每一朵荷花都绽放出可爱的笑脸,空气中还弥漫着淡淡的清香,蜻蜓在荷花上飞舞着,让我不禁想起了一句诗:“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鱼儿在水中唱着动听的歌曲,好像在给跳舞的蜻蜓伴奏呢!这真是一首既和谐又美妙的乐曲呀!微风拂面,湖面上散起了一道又一道的涟漪,迎面吹来的风使我们神清气爽。微风过后,湖面依然是那么的水平如镜。一群鸟儿从树顶掠过,在空中自由自在地翱翔。一眼望去,西湖真像一个七彩圣地啊!西湖的风景看也看不尽,说也说不完,就等你来细细游赏。
师:拍的是西湖,拍的是我家乡的景色。透过他的文字你看见了哪几张照片?
生:我看见了荷叶连连、蜻蜓嬉戏、鸟儿飞翔的照片。
师:你学到的拍摄技法是
什么?
生:画外有画――蜻蜓在荷花上飞舞着,让我不禁想起了一句诗:“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鱼儿在水中唱着动听的歌曲,好像在给跳舞的蜻蜓伴奏呢!这真是一首既和谐又美妙的乐曲呀!
师:真好!
生:晴朗的夜空里,星光闪烁,我被这密密麻麻的繁星深深地陶醉了。深蓝色的夜空,一望无际、星罗棋布的星星向我调皮地眨着眼睛。也许星星不比太阳光芒万丈,也不比月亮明亮,它只是那萤火虫发出的一闪一闪的光芒。但星星是可爱的,它时不时向你眨眨眼,好似在跟你对话呢。巨大的黑幕上,别着一颗颗星星,正因为有了它们,天空才会变得有趣,充满了无穷的遐想与神秘。星星犹如海面上无数的领航明灯,照亮了前进时的迷芒;星星犹如颗颗珍珠,洒在广阔的天幕上;星星一张渔网,收获了儿童的喜爱;星星犹如一个清澈的眸子,偷偷地窥视雪白的大地……黑色的幕布下,星星散发着它那独有的光芒,展现着它那扑朔迷离、若隐若现的情态,是那样的唯美,那样的神秘,让我为之震撼,为之陶醉……
师:啊,这是浩渺的星空,美!透过他的文字,你看见了哪几张照片呢?
生:密密麻麻的星星、眨眼的星星、若隐若现的星星……
师:这是一架神奇的相机,竟然能拍下夜晚如此美丽的星空。你学到的拍摄技法是什么?
生:她的最大技法就是景外有景――犹如……犹如……犹如……
师:所以说这是一架神奇的相机。
【品读:只有在写作中才能学会写作。完成了写景技法的建构,学生们马上动笔实践。从文字上看,学生的写作无疑是成功的,他们的习作片段明显呈现出“肖氏”的痕迹――细致,华丽。他们之前积累的写作经验,此时得以敞开运用,笔下生出的正是开满鲜花的文字。当然,为了写景而写景,为了运用而运用,这样的写作难免有些孤立,从话语风格看,也齐刷刷倾向于华美。不过,写作总有一个过程,就是先学繁,再就简。】
一切景语皆情语
师:感谢你们装饰了我们的梦,大家借助我的文字照片揣摩出一些技法,并把这些技法尝试着运用到自己的文字拍照中去,于是,就诞生了那么多张生动、多彩的照片,大家也是蛮拼的!现在,想想我当时创作的这些文字照片,还是觉得蛮有意义的。可是,有一个问题我一直纳闷,就是一开始我提到的,我在写这些文字的时候,压根儿就没有考虑过什么技法呀、什么方法呀,纯粹是有感而发,纯粹是被景致打动了,所以我不得不写,我不得不记,我当时根本没有考虑什么写作技法。你写作时有过同样的体验吗?
生:(七嘴八舌)有!
师:有人问巴金,您写作的最大技巧是什么?你们知道巴金怎么回答吗?
生:(疑惑)不知道。
师:巴老说,我最大的技巧就是――没有技巧!对于巴老的回答,你想说什么?
生:我觉得巴老说得很有道理。我曾经看过一部动画片,主人公经过千辛万苦寻找到宝葫芦里藏着的武功秘诀竟然是一张白纸,也许跟巴金说得一样,真正好的东西在心里,不是外在的。
师:哇,太厉害了!
师:那么,我想问,用文字拍照,最重要的到底是什么呢?(课件再次出示:人生就像一场旅行,不必在乎目的地,在乎的,是沿途的风景,以及看风景的心情。)
生:是心情,是情感,是情绪。
师:我们一起再读这句广告词――
(生齐读)
师:同学们,用文字拍照,最重要的是心情、是情感、是情思,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板书:一切景语皆情语)一旦融入了自己的心情和情感,你眼中的景色就活了,景色装饰了你心灵的窗子,你的文字照片自然也就装饰了别人的梦……
【品读:执教者在篇末忽然“”了自己之前辛辛苦苦建构起来的所有的“技法”,只强调写作时的随心随情。似在意料之外,又在学理之中。现象学讲“还原”,强调要认识事物的本质就必须抛开一切外在的概念与逻辑、方法与经验,“回到事物本身”。此时,执教者就是要带领学生回
到“写作本身”,回到写作最初的现场。结课仍是入课的句子,似乎经历了一场诗与思的旅行之后,大家又回到了原点。珍藏的,只有沿途的风景和看风景时的心情。】
【评析】
行走,为远方的风景
――关于肖绍国老师执教的
“用文字拍照”一课及其他
语文教师大多认可,自己先得爱读书、会读书,学生才有可能爱读书、会读书。同样,语文教师先得爱写作、会写作,学生才有可能爱写作、会写作。
肖老师无疑是善读能写的。他的文字细腻、清丽,写景状物长于铺陈,他是那样不徐不疾地把令自己心动的一切一一向你诉说,他笔下的一切,总带着强烈的画面,色彩分明、动静相生。所以,当他让学生自己去发现文字中的写作方法时,学生很快找出了修辞的运用、写作顺序的把控、详略的处理等景物描写常见的技法与策略。肖老师在此基础上将自己的写法提升为“景中有景、画中有画”“景外有景、画外有画”,强调写作时的整体与部分的布局,现实与联想的结合。从课堂上学生现场写作的情况看,肖老师的教学是有效的。
课的结尾竟是对写作策略的解构与颠覆,肖老师引领学生去体味写作的最高境界是“无技巧”,是景语与情语的自然交融。这是希望学生能真正理解写作的意义与目的,那就是自然地流露,自然地诉说。
这是一堂习作指导课,但是这一课对学生的意义有些是超越了写作本身的,那可能属于哲思、旅行、人生、风景。这与肖老师的审美旨趣相关。不难看出,在教学设计中,肖老师是精心布局的,他运用首尾的呼应,运用富有深意又难以言明的诗句,甚至把一堂课的话语情境都常设成一个大大的比喻句。所有的匠心,都带给学习者与观课者“陌生化”的体验,形成一种思维与审美的张力。
追求课的“形式”,也是需要的,毕竟“文质彬彬,然后君子”。但是,正如写的最大技巧在“无技巧”,教的最大技巧也一定不是苦心孤诣,只要你是个爱读书、爱写作的教师,把这份喜爱自然传递给学生就行了。就这一课而言,我觉得最大的意义不是教师教给学生的是“写作的技巧”还是“无技巧”,最重要的是学生们知道教师就是这样一路走、一路写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