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清明节网上祭奠英烈

清明节网上祭奠英烈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清明节网上祭奠英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清明节网上祭奠英烈范文第1篇

清明节是我国人民悼念逝者、寄托哀思、缅怀先人的传统节日。每年清明,人民群众都要举行不同形式的纪念活动,深情缅怀为维护国家尊严、争取民族独立解放、国家繁荣昌盛和人民自由幸福而英勇献身的无数英烈。在清明节期间共同开展“网上祭英烈,共铸中华魂”网上公祭活动,是网络时代弘扬民族精神、祭奠民族英烈的新方式,可以充分发挥网络不受时间、空间限制的优点,最大限度地满足全校学生,教师及家长的参与愿望。师生们通过网络可以向民族先烈敬献虚拟的鲜花,缅怀他们的英雄业绩,铭记中华民族遭受的苦难和抗争历程,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和平生活,表达复兴中华的豪迈心声和坚定信念,激励学生继承先烈遗志,珍惜幸福生活。

【二】活动安排:

一、活动倡议:学校政教室与团委通过国旗下的演讲,向全校师生发出“网上祭英烈,共铸中华魂”网上祭奠活动倡议中学清明节“网上祭英烈”活动方案中学清明节“网上祭英烈”活动方案。

二、以班级为单位,登陆学校网站,进入英烈馆,学习英雄先烈们的英勇事迹,为先烈献花、留言,寄托少先队员的深深哀思。

三、要求献花、留言时写明学校、班级、姓名并写好悼词。同学们可在电脑课上由电脑老师指导完成,有条件的可在家由父母指导进行。各班统计好献花人数和留言人数,并选择3条优秀悼词、留言在4月21日前将表格上交学校政教室

四、鼓励学生向家长宣传,带领家长一起进入我们学校链接的英烈馆,将对英烈们的尊敬和怀念带到各个角落。

五、校园课间广播每天播放一个英雄故事,向同学介绍先烈的英雄事迹,激发学习对先烈的尊敬,对现代美好生活的珍惜,为国努力的精神中学清明节“网上祭英烈”活动方案主题班会。

清明节网上祭奠英烈范文第2篇

以__*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抓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目的,以“传递亲情、传承文化、缅怀先烈”为主题,广泛开展“我们的节日·清明”主题活动,祭奠先烈、先人、先贤,引导学生在慎终追远、缅怀先辈的情怀中认知传统、尊重传统、继承传统、弘扬传统,增进爱党、爱国、爱乡的思想情感,倍加珍惜今天幸福生活,大力营造文明和谐的社会发展环境,为文明福州持续发展贡献强大的精神动力。

__年3月29日——4月8日

1.隆重开展缅怀革命先烈的群众性纪念活动及清扫烈士墓志愿服务行动。按照就近就便原则,充分利用各类烈士纪念建筑物和革命战争中重要战役、战斗纪念设施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各班级结合组织开展重温入团誓词、主题团队会、__仪式等活动,组织同学前往祭奠宣誓,为烈士陵园、烈士墓地献花、培土、清理杂草,表达对革命先烈的感恩怀念,追忆革命烈士的丰功伟绩,激励青少年学生继承先烈遗志,学习革命先烈的崇高品德,培养利他精神,珍惜幸福生活,立志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2.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开展“网上祭英烈”活动。清明节期间,中国文明网将在首页显著位置开设“网上祭英烈”栏目,福州文明网、福州新闻网、福州数字青少年宫网站也将开通网上链接。数字青少年宫还将开通“我的节日.清明”专栏。各班班主任要引导学生积极登录中国文明网或其他链接网站,在网上进行祭拜,在网上向先烈先贤鞠躬鲜花,抒写感言寄语,表达对先烈的感恩和敬仰。活动期间,中国文明网每天将刊出精彩寄语,动态显示各地参与人数。

3.开展文明祭祀活动。结合殡葬改革移风易俗宣传月活动,各班级积极开展“文明祭祀,平安清明”活动。破除殡葬陋习,大力倡导文明祭祀方式,积极推广“鲜花祭奠”、“居家祭奠”、“网上祭奠”、“错峰祭奠”等新的祭祀理念和形式,倡导用鲜花、植树等文明生态的方式表达对家庭先人的怀念之情,用花葬、海葬、草坪葬等少占地的方式处理骨灰,大力弘扬先进的殡葬文化,引导树立殡葬新风,引导广大学生增强安全祭祀意识,自觉开展文明祭祀活动。

4. 丰富拓展节日民俗活动。围绕继承先烈遗志、共筑中国梦等主题,组织学生运用多种形式开展多样的节日文化活动。开展清明文化普及将“我们的节日清明”为主题的编绘手抄报、征文演讲、诗歌朗诵等活动,用语言文字图画相结合的方式,编绘属于中华人民的传统节日,充分挖掘清明节这一传统节日所蕴含的丰富寓意和深厚的文化内涵。让学生在自主活动、探究、体验、反思、感悟中感受我国民俗文化的魅力,解读清明传统习俗,宣传清明文化,传播现代文明。利用清明时节外出踏青,寻找或发现福州先贤遗踪与人文遗迹,从中感受先贤风范,提升学生对福州城市文化的认识。

1.精心组织,认真实施。各班级要制定具体活动方案,认真组织实施。积极引导学生在缅怀先辈的情怀中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远大理想,从小立志投身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各班利用4月2日(周三)班会课,组织“我们的节日·清明”为主题的班会,积极部署各项活动。

2.加强协调,形成合力。充分利用学校周边丰富的人文教育资源及附近社区,加强协调,积极参与、主动引导,形成合力,动员广大家长和孩子共同参与、共同祭奠。

清明节网上祭奠英烈范文第3篇

步骤一:百度搜索中华英烈网。在电脑浏览器上搜索中华英烈网。

搜索完成后找到有官网标识的中华英烈网官网。

步骤二:点击进入中华英烈网官网。找到中华英烈网官网点击进入。

清明节网上祭奠英烈范文第4篇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及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扎实开展“我们的节日”系列活动,深化“我的中国梦”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根据中央、省文明办要求和市文明委2017年度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重点活动安排,现就组织未成年人开展“清明祭英烈”活动通知如下:

一、活动目的

突出立德树人,以中华传统节日清明节为契机,以网络签名寄语为载体,充分挖掘运用重要民族传统节日蕴含的传统文化内涵和爱国主义情感,生动形象地进行“中国梦”学习教育,引导未成年人慎终追远、缅怀先辈,铭记历史、学会感恩,继承先烈遗志,珍惜幸福生活,不断增进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华民族的情感,把个人理想追求融入实现中国梦的共同奋斗之中。

二、活动时间

4月1日至4月10日。

三、活动内容

(一)开展网上活动。中国文明网在首页显著位置开设“网上祭英烈”栏目,河南省文明网、xx文明网同时在首页显著位置开辟链接窗口。各县区各学校要广泛宣传发动,利用学校可上网的微机室、网络教室,组织未成年人登录中国文明网“网上祭英烈”专栏,在网上向先贤先烈鞠躬献花、抒写感言寄语。

(二)组织网下实践。各县区各学校要按照就近就便、形式多样的原则,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组织学生到红色旅游景区景点、烈士陵园、烈士墓地、杨靖宇故居等爱国主义场所和国防教育场所祭扫、献花和宣誓,以实际行动表达对革命先烈的感恩怀念。

(三)开设活动专题。在校园宣传栏、校园广播、黑板报推出“清明祭英烈”专栏,介绍清明节的来源、风俗、意义等;邀请老、老战士、老党员、英雄楷模作革命传统报告;以诗文朗诵、征文比赛、主题班会、演讲比赛、红歌传唱、故事会、手抄报等形式,开展纪念革命先烈活动。

四、活动要求

(一)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各县区各学校要把“我们的节日清明”主题活动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与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结合起来,与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结合起来,与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结合起来,精心组织实施,寓传统文化于文明祭扫中,精心设计活动项目,积极创新活动载体,实现现代文明和传统文明的和谐统一。

(二)文明纪念、严守纪律。在祭奠革命先烈活动中,各县区各学校要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师生,精心设计让师生乐于参与、便于参与的文明祭奠活动。

(三)加强宣传,形成氛围。各县区各学校要充分利用各类媒体加强宣传报道,充分发挥各类媒体、网络作用,广泛宣传活动开展情况,营造浓厚的节日氛围。

(四)强化措施,确保安全。各县区各学校在组织开展“清明祭英烈”活动时要认真制定工作方案和安全预案,认真落实各项安全措施,确保活动立意高远、文明高尚、安全顺利开展。

“清明祭英烈”活动结束后,各县区文明办、教体局和局直学校要认真总结活动开展情况,并及时形成材料(文字信息、图片4张、视频资料、活动总结)于4月15日前分别报市文明办和市教体局邮箱。

市文明办联系人及联系方式:

刘xx

市教体局联系方式:

清明节网上祭奠英烈范文第5篇

鉴赏清明文化 同唱“感恩协奏曲”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每年清明节,无论是以扫墓的传统方式寄托哀思,还是移风易俗、创新形式来祭奠先人,最感人的莫过于夹带其中的感恩情愫。这也是清明节被称为中国“感恩节”的原因。以清明为题材的风俗、典故、诗词为感恩教育提供了丰富的文化背景,我校坚持以“鉴赏清明”为主题,家校同唱可以感动学生心灵的“感恩协奏曲”。

一是家校同唱“传统曲调”。以座谈会、恳谈会等方式和家委会一起沟通、探讨清明感恩教育活动,集思广益;以给学生家长一封信的方式。讲述“扫墓”、“寒食禁火”等风俗的由来。

二是师生共奏“经典韵律”。围绕“文化清明”的不同主题,动员教师和家长精心搜集一些经典作品,通过校园媒体进行传播,让师生领略清明文化的魅力;凸显“感恩清明”等不同主题,发挥图书室、校园网的作用,以读后感、佳句摘抄、感恩故事等形式,引导学生自主品味;组织语文、思想品德、美术等多学科教师,把课堂放到烈士陵园、博物馆、档案馆等地,结合一定的情景进行教学,让学生走出去,动起来,通过查清明起源、写踏青游记、诵清明诗文等,给学生构建起一个形象、立体的清明节,让他们了解清明文化。

三是班队自谱“主题节奏”。各班队积极向全体师生征集活动主题和方案,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亲近清明感恩文化;在清明节前后模拟古代清明节体育活动,让校园春季健身大课间充满浓浓的“清明印记”:确定主题后或板报,或书画,或诵读,借助丰富的活动方式引导师生尽情感受清明特有的感恩文化。

激活清明教材共奏“生命交响曲”

清明节是缅怀先人及仁人志士的传统节日。我校以“追忆清明”为题材,在挖掘清明节内涵上下工夫,通过设置拓展课或渗透到基础性课程等探索,精心整合课内外教学资源,在追忆忠魂的同时深化感恩教育和生命教育,让传统文化元素自然漫润学生心田,引导学生缅怀先烈、祭奠祖先、感恩思源、立德树人,让学生全面感受这一传统节日的丰富意蕴。

一是巧用“追忆教材”。将清明节的主题活动与《詹天佑》《圆明园》《一定要争气》等课文教学结合起来,通过观看相关纪录片、展评观后感等方式,引导师生认识生命价值,激发爱国热情。

二是活用“追忆作品”。在观看经典影片、阅读经典读物后,以“学英烈,做模范少年”主题队会活动、“革命先辈记心中”故事会等形式,缅怀先烈。

三是上好“生命课程”。发挥校园网络、雏鹰电视台等媒体优势,根据年龄特点。有针对性地选取生命教育视频,让他们了解生命的历程,了解生命是怎么来的,根植热爱和珍惜生命的意识。

创新清明实践

齐唱“思源进行曲”

“马穿杨柳嘶,人倚秋千笑。探莺花总教春醉倒。”为充分利用好清明时节的感恩教育资源,我校开展了不同形式的感恩实践活动,精心描绘“思源画卷”。在领略春天景致的同时,引导学生将“感恩之心”悄然转化成“感恩之举”。

一是用心吟唱“孝心旋律”。以“缅怀革命先烈,践行清明感恩”为主题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感恩教育实践活动,通过祭扫烈士墓、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举办主题报告会、观看战争纪实片,让学生直接接受革命传统教育,让学生树立责任观念和感恩意识:通过给老师一个自信笑脸、一节快乐课堂、一份满意答卷,给同学一个建议、一次鼓励、一次赞赏,帮父母捶背、晾衣、拖地,给他人让座、指路、推车等细微小事,引导学生以自己的方式落实感恩言行,循序渐进地拓展其感恩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