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急救药品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中图分类号]R954[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08-263-01
急诊科是收治急、危、重症患者的场所,患者起病急、病情复杂多变、生命垂危。随着急救医学的不断发展,各种危重病的抢救成功率逐步提高,为确保抢救工作中用药的及时、准确、安全,加强急救药品的管理显得越来越重要。急救药品为临床各科必备的急救设施之一[1],在急救患者到达医院后.能否在最短的时间内应用有效的急救药品与急救药物的管理有着密切的关系[2],直接影响到患者的抢救效果。笔者所在医院急诊科于2008年3月至2011年3月加强急救药品的管理,收到良好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传统的急救药品管理方法 由全科护士对全科的急救药品进行管理,对急救药品有效期进行定期的检查。各班所负责的急救药品数量进行定期检查和登记,及时补充缺少的药品,以确保急救药品合格。内容包括:检查药品的生产日期,判断是否过期,每次需要60-70 min才能完成[3]。分析2007年的急救药品主要存在问题是缺乏工作责任心,而导致8.46%药品未能及时补充和1.91%药品过期的现象发生。
1.2 改进急救药品的管理方法 我科为了防止药品未能及时补充和药品过期现象的发生,对全科的急救药品分区域由4名护士进行管理:包括抢救车、急救箱、救护车及药柜备用急救药品的专人管理。每人分管不同地方的急救药品,每种药品的有效期均有明细登记,各人分管的药品做到心中有数,每人每月至少全面检查一次。所有急救药品近失效期的提前6月与药房更换,保证急救药品由药房全面调换而不浪费。另外,对所有的急救药品每班由上班护士清点数量,每周五由做终期班的护士全面检查急救药品的数量及有效期,并做好记录,发现数量不对,及时补充或取出。对急救药品做到三重保障。当班护士加强工作责任心,对于抢救完毕而未及时交费的患者,必须及时找相关部门签字,把抢救药品取回及时补充,以备抢救。
1.3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6.0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
2 结果 通过对急救药品管理的改进,与改进前相比,药品未能及时补充和药品过期的明显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表1急诊科急救药品改进管理前后比较n(%)
3 讨论 在对急救药品管理改进前后的对比分析中发现,急救药品管理改进后,采用新法进行抢救药品管理后,由于加强了急救药品的检查,并做到三重保障,责任到人,在各次检查中,均未发现药品过期现象,能够有效地减少药品未能及时补充的现象发生。且与改进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由于护士工作繁重,交接内容多,很难在交接班过程中对急救药品进行认真交接[4]。而我科急救药品较多,如果不划分责任区域,而出现处处有人管,又处处管不好的现象。我科对急救药品做到三重把关,既分工协作,又责任到人,大大提高了急救药品管理的有效性。因此,加强工作责任心,划分责任区域和管理内容,指定专人分管,制定相关的管理标准对于急救药品的管量是非常必要。
综上所述,加强急救药品的管理,不仅能够确保抢救患者用药的安全,更能够提高急诊科护理人员的责任心, 提升护理质量,从而减少相关的护患纠纷发生,是临床急救药品质量控制的有效管理方法。
参考文献
[1] 夏丽娅.急救药品管理再探讨[J].中国医药指南,2008,6(1):179-180.
[2] 肖彤.急救中心急救药品备急讨论[J].临床医药杂志,2006,15(11):853-854.
【关键词】 急救 ; 器材 ; 药品;The status quo; 对策
中图分类号 R47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5)23-0155-03
Investigation on Current Situation of Drug Administration in Emergency Medicine/WANG Dao-qin,JIANG Chun,WANG Ke-qiong,et al.//Chinese and Foreign Medical Research,2015,13(23):155-157
【Abstract】 Objective:To understand the status quo of the hospital emergency medical equipment,so as to regulate the management.Method:By the hospital emergency medicine and equipment management team members,in accordance with the self-designed emergency medicine and equipment management of quality assessment criteria and for all to the ambulance,a box of ward and clinic area, functional departments are examined,the records of the existence of the problem,analysis problem of reason.Result:The hospital 62 an ambulance,intact rate of 100% of 38,qualified rate was 61.3%,24 emergency vehicles unqualified,unqualified accounted for 38.7%.Conclusion:Emergency vehicle management problems,low pass rate,there is a security risk, must be highly valued,in strict accordance with the standards of the hospital level and rescue work system management.
【Key words】 First aid; Equipment; Drugs; The status quo; Countermeasures
First-author’s address:The center Hospital of Dazhou City, Dazhou 635000,China
doi:10.14033/ki.cfmr.2015.23.086
危重患者的抢救工作是一项特殊的医疗活动,其特殊性在于对速度及准确性有很高的要求,为保证抢救工作的速度和准确到位,所以护理质量标准要求急救器材、药品完好率必须达到100%随时处于备用状态[1-2]。为了了解笔者所在医院急救器材药品管理现状,保证急救物品使用质量,确保临床抢救患者需求,防止差错事故和医疗纠纷的发生,对笔者所在医院所有的临床病区、医技科室、门诊诊区、急救中心的急救器材药品(下面简称急救车或急救箱)进行了突击检查,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笔者所在医院是一家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开放床位1143张,床位使用率约130%,52个部门或病区备有急救车或箱62个,其中临床病区35个,非临床病区27个,急救车47辆,急救箱15个。每个临床病区必备急救车,每个医技科室备急救车或急救箱,门诊各诊区则根据业务范围、地理位置备一定数量的急救车或箱,或几个诊区共用一个急救车。
1.2 方法
1.2.1 抽派医院急救器材、急救药品管理小组成员4人,按照笔者所在医院急救器材药品管理质量评分表,对所有准备了抢救车、箱的病区、诊区、部门进行检查。
1.2.2 评分标准 根据抢救工作制度及笔者所在医院急救器材药品管理要求制定评分标准,满分为100分,其中急救药品35分、急救器材35分、使用情况20分、急救车或箱管理10分,对不符合规定的项目均有相应扣分标准。
1.2.3 管理标准 100分为合格,反之为不合格,要求随时100%完好备用。
2 结果
合格情况:38辆急救车合格,合格率为61.3%,24个急救车不合格,不合格占38.7%。
3 存在的问题
3.1 药品管理
11个急救车有缺陷,其中药品数量多于固定基数的有2个急救车,药品数量少于固定基数的有2个急救车,急救药品混装的有2个急救车,急救药品放置乱的有5个急救车。
3.2 急救仪器及物资的管理
13个急救车有缺陷,其中吸引器吸力不足的1个、连接管过短无法使用的1个,吸引器不清洁的3个,简易呼吸器连接错误的1个、部件不齐的2个,无氧源的3个,放置乱无法快速使用的6个,电池光源不足的1个,急救物质多于固定基数的1个。
3.3 急救车管理
有2个急救车是无护理职业资质的护理人员为急救车专管员,有3个急救车的专管员未履行急救车的管理职责,有1个急救车的护士长未每周检查,有4个急救车不清洁,有1个加锁的抢救车找不到相应钥匙。
3.4 急救车使用
有1人不熟悉车内药品及物品种类,有1人不能快速找到所需急救药品,有6人不熟悉危重患者的抢救流程,有1个贴在墙上的心肺复苏操作流程错误(是2005年心肺复苏操作流程)。
4 原因分析
4.1 对急救器材、药品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急救车放置的位置、急救绿色通道是否通畅,急救车内急救药品、物品的品种、数量、质量、功能等,均会影响到抢救的速度和质量,如果急救药品、物品管理不到位,就会贻误抢救时机,从而引起医疗纠纷,造成不良后果,导致医疗纠纷或医疗事故的发生[3]。对这些重要性认知不足,是导致急救车管理不规范及合格率低的主要原因。
4.2 急救车管理知识缺乏
对急救车、急救药品、物品的管理质量评分标准及管理规定不熟悉,不知道如何正确管理。
4.3 急救药品、物品的管理流于形式
急救药品、物品的管理是无资质的护理人员管理或急救药品、物品的专业管理人员未按照急救药品物品管理要求每周检查,使急救车处于无专人监督管理的状态。
4.4 未实行岗位责任制
误将急救药品、物品专人管理理解为只有一个人专门管理,其余人员则不参与管理,导致急救药品、物品大部分时间处于无人管理状态。
4.5 挪用急救药品、物品
对于危重患者的抢救意识不强,随意将抢救车内的急救药品、物品当成常规备用物资,为了方便在非抢救状态使用,用后未及时补充,这也是引起不合格的主要原因。
4.6 急救车物品管理质量评分表设计不合理
笔者误认为急救车完好率100%是管理无缺陷,药品、物品无缺陷,这就导致评分表设计不合理,计算完好率的方法不当,这也是急救车质量不达标的原因之一。
5 对策
5.1 急救车管理查房
由护理部组织全院护理人员进行急救车管理查房。以达到全员参与急救车管理的目的。(1)护理部实行每季度通报笔者所在医院急救药品、物品管理检查的情况。(2)分析存在的问题和原因。(3)讨论并制定急救药品、物品管理制度。(4)组织全院医护人员学习抢救工作制度及等级医院评审标准。各临床科室及非临床科室根据各专科特点,制定相应病种的抢救流程及流程图,配备相应的急救设备,要求人人提高抢救患者的意识并熟练掌握急救技能。
5.2 全院医护人员学习急救物品、药品管理相关知识
护理部发放的急救物品、药品管理的相关规定,要求各临床科室、非临床科室组织各级医护人员学习,由急救药品、物品管理组长组织急救药品、物品的管理知识专题讲座。
5.3 按照“五定、三无、二及时、一专”的抢救工作制度进行管理
急救车内药品、物品实行定位管理,做到五定:定急救药品物品种类、定放置位置、定数量、定期消毒、定期检查维修;三无:无过期、无变质、无失效;二及时:用后及时整理、及时补充;一专:专人管理急救车,明确各急救药品、物品专管员。各科室的急救车、急救箱专管员由有资质并且有丰富的临床及管理经验的人员承担[4]。由急救车或急救箱的部门上报急救车、急救药品物品专管员名单,由护理部对专管员的资质、能力评估后,以书面形式发放相应文件并存档。
5.4 实行急救器材药品标准化分类放置
统一规定全院急救车内布局,用示意图标识急救车内布局、药品物品放置位置、数量,并制成塑封卡,一份贴在急救车盖的上面,通过此示意图在未打开急救车的状况下,就对急救车内物资的种类、数量、放置位置一目了然,便于熟悉车内药品及物资、提高抢救速度,另一份贴在急救车盖的内面,便于检查、清点。示意图管理急救车对于批量患者抢救,需调集其他部门人员或机动护士库人员参与抢救时,也能快速找到所需急救药品物资,提高抢救速度及成功率[5]。
5.5 公示各急救药品或物品放置位置
发放文字资料到各病区、诊区等各职能部门,让全院医务人员知晓急救药品物品放置的位置,以便抢救患者时能迅速找到急救车。
5.6 建立交接班登记本
急救车或急救箱做到班班交接,及时补充。交接班登记本以表格式制成,交接班登记本内容有日期、时间、药品名称、数量、规格、物品名称和数量、交班人、接班人签名。这样可以一项一项查对,防止交接时遗漏。科室急救药品物品专管员、护士长每周至少检查一次,并将检查结果登记在急救药品物品质量控制本上。各系统每月检查一次急救药品物品并进行质量汇总。护理部每季度对全院急救药品物品检查有分析、反馈及追踪[6]。
5.7 严禁挪用
非抢救的情况下,不能随意挪用急救药品物品物资。
5.8 重视非临床区域急救车管理
指定临床病区护士长为相邻非临床区域急救车专管员,并制定出患者突发病情变化的应急预案(包括通知人员名单、电话等)。
5.9 修改急救器材药品质量检查标准
急救组质量控制人员及全院护理质量管理委员共同讨论质检标准,逐项修改,将以往权重评分法改为每一项未做好扣多少分,使检查、评分标准更细化、具体,可操作性强。
5.10 加强法制教育
定期组织医务人员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危重患者抢救制度,日常工作中要有法律意识,严格执行诊疗护理操作规程,及时准确对急救药品物品检查登记,并将各种登记本保存两年以上。
护士是临床急救药品物品保管和使用的直接责任人,护士对物品的掌握程度,责任心的强弱,直接影响临床急救药品物品的管理和使用质量,而急救药品物品管理中发现的问题,已不是简单的护理工作质量问题,其潜在的护理事故,差错或纠纷,无论是过期药品还是保管不当效价降低的药品,一旦用于人体重者危害生命,轻者损害患者的健康[7-8]。因此,急救药品物品必须规范管理,制定急救药品物品固定基数表,班班交接登记。急救车内物品放置规范,固定位置,专人管理,定期消毒灭菌,定期检查维修。同时,全体护士必须增强责任心,加强业务学习,掌握急救药品有关知识和急救仪器的功能及熟练使用,使急救物品的管理更加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保证临床患者抢救,保障患者用药安全,赢得最佳抢救时机,才能提升全院抢救质量,提高抢救成功率,提升护理质量管理水平[9]。
参考文献
[1]王慧娟,王红,杭太香,等.急诊抢救仪器使用安全的管理[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护理版),2007,3(5):35-37.
[2]姚雪芬,李爱霞,徐芬.急救药品与器材管理中存在问题及对策[J].中国医疗医学,2009,18(2):106.
[3]张良才,李晓东,李朝伟.急救医疗设备维护保养及应急处理[J].管理与维修,2004,3(6):58-60.
[4]赵杨秋.抢救药品定位训练法效果初探[J].齐鲁护理杂志,2010,16(6):110.
[5]马续威,芦秀丽.抢救车示意图结合封条管理对临床护理工作的便捷影响[J].哈尔滨医药,2013,33(4):309.
[6]吴春香,林腾珠,王翠玉.急救药品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当代护士:学术版,2011,18(7):177-178
[7]吕翠萍.病房药品管理中的护理差错隐患[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4,20(6):67.
[8]王书杰,史志翔,蔡大伟,等.防止门诊药房医疗纠纷的有效方法[J].医药导报,2006,25(3):271-272.
1 药品相关法律法规尚需完善
由于现行法律对部分条款没有规定相应的处罚办法,这就造成了当前药品稽查工作的开展受到了很大程度的限制,同时也是很多行政管理相对单位或个人对稽查工作人员的工作不予以配合的原因所在。此外,国家对药品生产及经营单位进行了严格的“许可证”准入制度,但是对于药品使用方面的检查上,并没有明确的评定标准。所以也就造成了很多涉及药品的单位在药品管理上总是有着诸多诟病却难以纠正。综上,希望国家可以早日制订出实际应用性强的法律、法规,为稽查人员的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法律武器。同时,国家还要抓紧《药品使用许可证》制度以及药品使用质量管理规范的出台,真正做到防患于未然。只有做好这些工作,才能使药品稽查人员在药品检查过程当中,有法可依有据可循,强有力的保证人民大众的用药安全。
2 加大药品相关信息的宣传工作
在新的形式下,不单要科学并全面的明确药品稽查的目标和任务,更要加大对药品相关信息宣传工作的力度,让更多的涉及药品的单位或个人对药品的相关知识有充分的认识。首先,让他们明白药品在采购、保存、使用的正确方法以及假冒伪劣药品对人体的巨大危害,违反相关药品法规要承担的法律责任等。特别是那些偏远农村的诊所从业人员,更要加大宣传力度。其次,对于全国各地药品监督部分已经查出的不合格药品应该通过互联网、电视、报纸等多个渠道予以通报。再次,要注重收集那些在各种平台上制作大量广告的药品的信息,此类畅销药品常常是假药的热点对象。最后,要将药品稽查工作的举报投诉制度整合好,落实好“首问责任制”。药品稽查工作的质量高低并不是罚了多少款,而是是否起到了预防假冒伪劣药品流通的作用。因此,必须加大药品相关信息的宣传工作,才能强化涉及药品相关单位或个人的法律意识,增强全民的自我保护意识。
3 提高药品稽查人员的个人综合素质
药品稽查工作具有很强的专业性。想要提高药品稽查的工作力度,就一定要把药品稽查人员的个人综合素质提高上去。笔者认为需要做到以下三点:(1)加强药品稽查人员的培训学习。通过对相关药品的法律法规及药学知识的学习,让药品稽查人员可以对药品的质量、评判标准予以深入了解,将药学知识与药品监督管理法律法规联系起来,并在实际工作中可以灵活运用。在学习方式上,可以配合既往工作中的典型案例与外出学习经验进行探讨和交流,不断提高稽查人员的综合执法素质。这也要求稽查人员除了有很好的理论知识,还要在工作中善于使用策略,可以灵活激动的改变战术,进而有力的对药品违法行为予以打击。(2)为了能够做好公平、公正执法,还要加强稽查人员的政治学习。通过提高稽查人员的政治觉悟,来引导他们公正执法。工作中,既不能收取行政相对单位或个人的钱财,也不能接受他们的宴请等,清白做人,廉洁奉公。(3)设立好激励机制,完善考核项目。定期对稽查人员的工作成绩予以考核,根据其成绩的好坏予以褒奖或处罚。充分发挥稽查人员在工作的主观能动性。
4 加强各部门的配合与协作
对于假冒伪劣药品案件的处理,仅仅依靠药品稽查部门自身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加强与当地公安、工商、质监、卫生、食品、药检等部门的协作。还要加强与药品著名生产企业的联系。各部门对稽查信息要及时共享,快速准确地通报各地案情,加强合作,协同作战,努力做到将涉案药品的相关机构彻底消灭。对于制造假冒伪劣药品的大案要案,则需要第一时间上报给上级领导,以便可以部署有关部门,取得公安等执法部门的配合支持,将犯罪分子绳之以法。对于药品市场极其混乱的地区,可以在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对其药品的供应上予以统一的调控。此外,还要适时的借助媒体以及舆论的力量,做好典型案例的跟踪报道,加大法规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的执法氛围。
关键词:药品会计;会计制度;会计核算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原标题:新旧医院会计制度下医药药品会计核算的变化及衔接处理
收录日期:2011年11月5日
药品是医院为开展正常医疗活动而储存的、用于诊断、治疗疾病的特殊商品,是提供医疗服务工作中必不可少的物质条件和重要手段。医院在医疗服务过程中,药品的消耗占医院各种物资消耗的比重很大,对药品资金管理工作的成效直接关系到医院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因此,加强药品的管理是医院经济管理的重点,药品会计因此为加强药品管理的需要应运而生。药学部对医院药品主要是起到事前和事中管理,药品会计则起到了事后监督和核算的作用。
一、医院会计制度改革背景
现在我国医院应用的会计制度是在1991年1月1日颁布的,由于深化医改、财政科学化和精细化要求及加强医药经济管理的需求,现行的医药会计制度已经表现出种种不适应性。对于药品而言,现行的做法是药品收支分开核算,加剧了“以药养医”的假象,同时也不符合取消药品差价的趋势。因此,现有的医院会计制度迫切需要予以改革,财政部于2010年12月31日了新《医院会计制度》,自2011年7月1日起在公立医院改革国家联系试点城市施行,自2012年1月1日起在全国施行。
二、新旧医院会计制度下药品会计核算的变化
为了核算反映医院的药品增减变动情况,医院会计制度制定了相应的会计科目及明细科目。不同的是新旧制度在某些核算上存在如下差别:
一是与药品相关的会计科目设置不同。新《医院会计制度》取消了“药品”、“药品进销差价”、“药品收入”、“药品支出”一级科目,但设置了“库存物资”科目,其核算范围有所扩大,包括了原账中“药品”、“卫生材料”、“低值易耗品”和“其他材料”等一级明细科目,“药品”一级明细科目下再设置“药库药品”和“药房药品”两个明细科目,并按中药、西药和中成药来进行明细核算。另外,此次变化较大的一点是,将原制度药品售价核算改为了进价核算,即完全取消“药品进销差价”此科目。再者,现有的“医疗收入”、“医疗支出”的核算范围也有所扩大,包括了原有的“药品收入”、“药品支出”,避免了“药品受人”、“药品支出”这类容易让人产生错觉的“收入”和“支出”,结束了会计账目上的“药品收支”的假象,这样使医院的会计科目在核算方面更加简洁明了,提供的会计核算资料更能真实反映医院业务收支的实际情况。
二是与药品相关的会计核算规定不同。原《医院会计制度》对药品管理的原则是:“计划采购、定额管理、加速周转、保证供应”。新制度并没有单列一项对药品的管理原则,只是在制度中对所有的库存物资,包括药品、卫生材料等做了一项统一规定:存货要按照“计划采购、定额定量供应”的办法进行管理,合理确定储备定额,定期进行盘点,年终必须进行全面盘点清查,保证账实相符。原《医院会计制度》对医院药品按零售价进行核算,实际购进价与零售价的差额为进销差价。药库和药房都要核算药品进销差价,通常一家医院都会有西药库、中药库、西药房、中心药房和中药房,这样就会导致药库和药房都要计算统计药品进销差价,此外,月末按当月药品销售额和药品综合加成率(或综合差价率)计算药品销售成本。计算药品综合差价率的过程也比较复杂,有时候还需要开发相关的软件或公式来计算,这样不仅工作量比较大,还经常容易发生混乱的现象。新制度下取消了药品进销差价,直接以药品的进价进行核算药品的出入库、领入和发出,而药品的售价与进价之间的差额将会体现在医疗收入中的“药事服务费”明细科目中,这样可以直观地反映药品的来龙去脉,简化了月末核算药品销售工作,改变了现行药品“以药养医”的假象,符合现行医改的要求。
三、药品会计核算变化采取的衔接处理
在执行新制度前,药品会计需要会同药学部先对本单位药库、药房的药品进行全面清查、盘点和核实,对于清查出来的药品盘盈、盘亏、毁损,要按原制度规定处理完毕。由于新制度未设置“药品”、“药品进销差价”科目,所以需要进行相关的衔接处理。另外,还需要药库、药房信息系统予以调整,在每月的药品进销存报表及库存报表增设“购进价”栏目,药学部上报给财务部门的药品财务报表格式更明晰。现主要将药品会计核算变化会计上应采取的衔接处理介绍如下:
将原账中“药品”科目相关明细科目的余额转入新账中“库存物资―药品”科目相应明细科目的借方,相应的会计处理如下:
借:库存物资-药品-药库药品-西药
库存物资-药品-药库药品-草药
库存物资-药品-药房药品-门诊药房-西药
库存物资-药品-药房药品-门诊药房-草药
库存物资-药品-药房药品-住院药房-西药
贷:药品-药库药品-西药
药品-药库药品-草药
药品-药房药品-门诊药房-西药
药品-药房药品-门诊药房-草药
药品-药房药品-住院药房-西药
将原账中“药品进销差价”科目相关明细科目的余额作为减项转入新账中“库存物资-药品”科目相应明细科目的借方。其中,结转“药品进销差价”是最为关键和复杂的,现具体的处理如下:
第一步,计算差价率
西药差价率=西药差价/(西药库余额+门诊西药房余额+住院西药房余额)
草药差价率=草药差价/(草药库余额+门诊草药房余额)
第二步,计算药品成本
西药库药品成本=西药库余额×(1-西药差价率)
门诊西药房药品成本=门诊西药房余额×(1-西药差价率)
住院西药房药品成本=住院西药房余额×(1-西药差价率)
草药库药品成本=草药库余额×(1-草药差价率)
门诊草药房药品成本=门诊草药房余额×(1-草药差价率)
第三步,计算药品进销差价
西药库进销差价=西药库余额-西药库药品成本
门诊西药房进销差价=门诊西药房余额-门诊西药房药品成本
住院西药房进销差价=住院西药房余额-住院西药房药品成本
草药库进销差价=草药库余额-草药库药品成本
门诊草药房进销差价=门诊草药房余额-门诊草药房药品成本
第四步,结转药品进销差价
借:库存物资-药品-药库药品-西药
库存物资-药品-药库药品-草药
库存物资-药品-药房药品-门诊药房-西药
库存物资-药品-药房药品-门诊药房-草药
库存物资-药品-药房药品-住院药房-西药
贷:药品进销差价-西药
-草药
经过“药品”和“药品进销差价”的结转之后,原制度下的“药品”和“药品进销差价”将无余额,实现了新旧会计制度的有效衔接。
主要参考文献:
[1]黄艳蓉.完善药品的会计核算,提升医院药品管理水平[J].广东财经职业学院学报,2008.12.6.
关键词:OTC市场特点消费行为
一、OTC与自我药疗
世界卫生组织(WHO)将“自我药疗(Self-Medica?鄄tion)”定义为人们自己选择和使用药品,治疗可自我诊断的疾病或症状。自我药疗使用的主要是非处方药,还包括一些保健品与食品补充剂。
在发达国家,自我药疗已为大多数消费者所重视。一项美国调查资料显示:出现头痛症状人士的81%,出现感冒、咳嗽症状患者的72%,出现皮肤病症状患者的68%都会首选OTC产品进行自我药疗。我国实行药品分类管理以来,自我药疗人群比例逐步上升,虽然与发达国家差距甚远,但非处方药的概念已经走进千家万户,自我药疗越来越被普通百姓所接受。据2004年中国非处方药协会委托上海致联市场研究公司完成“中国城市消费者自我药疗行为研究”初步统计。针对覆盖大中小三类23个样本城市,20-64岁成年居民中7270个有效随机样本的调查结果显示:2004年中国城市消费者对非处方药的认知率已达45%,比2003年的32%提高了13个百分点;在人口超过300万的一类城市,则高达56.4%。当发生不适症状时,有40%的被访者会通过自我药疗加以对症治疗;特别是感冒和皮肤不适时,超过80%的被访者会自己购药进行自我药疗,比1999年时用自我药疗治疗感冒的52%的比例增加了28个百分点;在判断自己的疾病时,人们最常用的方式是根据自己的经验判断,比例高达78%。这表明自我药疗行为日益成为城市居民判断和治疗轻微疾病和不适的首选形式。
二、OTC市场的特征分析
从市场营销角度看,OTC市场是指具有一定购买能力和购买欲望的OTC现实和潜在购买者的集合。由于处方药和OTC药品在品种结构、经营方式、政策限制和消费行为方面均有较大的差异,因此,OTC市场与Rx(处方药)市场相比有如下特点:
(一)OTC药品直接面对消费者,以消费者为中心
这个特点是OTC市场最本质的特征。OTC药品比处方药显出更多的一般消费品特征,是一种需要通过市场营销手段进行推广的药类商品。OTC药品不需要经过医生,由消费者自行选购。因此,OTC药品开发应建立消费者需要基础上,对消费者愿望和需求的敏捷反应上是OTC市场发展的前提。
(二)OTC药品多为常备药品,品牌效益显著
OTC药品多为治疗一般疾病的常备药品,如感冒药、止痛药、肠胃药、皮肤药等等、这些药品大多是失去专利期和行政保护期限的化学有效成分或活性单体组成的复方制剂。因此,OTC药品技术具有工艺简单,竞争者进入壁垒低,市场上同一种OTC药品往往具有多个品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主要靠品牌商标来保护自己的产品。消费者主要通过认牌来保证所购药品质量的安全有效。
(三)OTC药品具有广泛便利的销售渠道
OTC药品是由患者对病情的自我判断,借助药品说明书或药师对消费者所购的性能、用法提供咨询而自我进行治疗的药品。因此,其供应渠道和设点要求以广泛、便利为原则。它不仅可在医院药房领取,而且可在药店、超市、便利店
销售。
(四)专业人士仍具有左右OTC药品市场能力
尽管OTC药品无需医生处方,消费者即可在药店购买,但OTC药品仍是一种特殊商品。消费者在购买和使用OTC药品时,十分关注专业人士,如医生、药剂师等人的意见。OTC消费行为模式研究表明,医生和药剂师对病人提供的咨询服务对OTC销售起着很大影响作用,特别时在OTC产品越来越多,医疗复杂的情况下。据美国SCOTT-LEVIN医疗保健咨询公司最近的一份调查,约50%的病人根据医生的建议使用OTC药品。
(五)市场需求弹性较小,消费趋于理性
OTC药品属于保健必需品,价格需求弹性系数较小,一般单一以价格的促销手段较难奏效。OTC药品的消费者行为趋于理性。消费者在购买OTC药品时,主要表现出对OTC疗效的重视和对自己身体的关心。OTC药品品种增长主要源于处方药向OTC转换。某一处方药使用一定时期(国际上通过为6-10年)公认有疗效,并确认该药为非医疗专业人员也能安全使用,即可经批准申请转换为OTC药品。
(六)OTC药品广告管理严格
世界各国对处方药和OTC药品的广告管理规定不尽相同,但均严格规定处方药不得对公众做广告宣传,但允许其产品信息在医药性专业学术杂志上传播,宣传对象仅限于医师、药师等专业人员。而OTC药品可面向消费者做广告,需统一管理,对OTC广告内容有相应限制。在我国,药品广告属于事先需审查的广告品种。据2001年修订的《药品管理法》,国家加强了对药品广告管理,其中对OTC广告做出若干限制。
三、OTC市场消费者分析
中国OTC市场可以划分为两大市场:零售市场和专业市场。在每一个细分市场中的消费者人群是不同的,他们的消费观念也有很大的差异。本文只研究零售市场的消费者。
1.消费者分析:在目前的OTC零售市场中,消费者主要是:大量的流动人口和城市、农村中的自费医疗人群;随着医保制度与医疗体制的改革,享受医保的市民在患小病或购买家庭常用药时,在医保定点药店购买OTC医保品种的销售额越来越大;同时随着工作节奏加快、收入的增加,高收入家庭在OTC市场消费的比例逐步增大;后两部分力量在不久的将来成为市场的主导部分(见表1)。
2.消费观念与行为:在“OTC与自我药疗”中已提及,目前“大病进医院,小病上药店”的观念已经形成,人们自我保健与自我药疗的意识大大增强。随着而来的消费者购药行为也发生了巨大改变。同时OTC药品消费内涵发生变化,随着消费者对OTC药物的认知趋于成熟、消费趋于理性,OTC消费将从单纯考虑药品本身质量,如功效、副作用和价格等因素,过渡到对自身健康信息资讯的需求和依赖。在提供信息资讯及营销队伍的素质管理上,精益求精、富于创造的企业,将在角逐中拔得头筹。这些都会刺激OTC零售市场的增长。
OTC药品消费的特殊性在于消费者可以自行做出判断和选择,但是消费者有可能不能对自己的病情作出准确的诊断,药品的正确选择与否事关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因此OTC药品的消费行为是相当理性、谨慎的。
消费者生病时的处理方式:大多数消费者以去医院看病和使用家庭常备药为主。在很多情况下,消费者在患一些常见病所采取的医疗方式及过程大体相同,即消费者的购买动机由刺激引起,这种刺激既有来自外界环境,如广告、同事、朋友的宣传,使用等,这种刺激会激发消费者的心理需求,也有来自消费者内部生理因素 。OTC药品不但能治疗消费者的病痛,满足其生理与安全的需要,同时也能缓解人们紧张与不安的心理需求。因此引起购买动机的关键在于消费者生理与心理因素的刺激。
消费者购买决策随购买决策类型的不同而变化,阿萨尔根据购买者在购买过程中参与者的介入程度和品牌间的差异程度,区分了消费者购买行为的4种类型(见表2)。
OTC的购买行为主要为“复杂的购买行为”,部分慢性病患者,医药专业知识较强的消费者属于“寻求品种的购买行为。”复杂的购买行为包括三个步骤。首先,购买者产生对产品的信念。第二,他或她对这个产品形成态度。第三,他或她作出慎重的购买选择。因此营销人员必须懂得对OTC的消费者收集信息并评估其行为,有必要发展一些营销战略,以便协助购买者学习有关OTC产品的属性、它们之间的重要关系以及它的品牌在比较重要方面的名望。此外,营销人员还有必要区别其品牌的特征,利用一些宣传资料来描述本产品的优点。同时谋求药店营业员和购买者的亲朋好友的支持,以影响购买者最后的品牌选择。
[参考文献]
[1]侯胜田.OTC药品营销管理.第一版.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M],2004年6月.
[2]杨立平. 中国处方药和非处方药的调查. 中华临床医药卫生杂志[J].2004.2(1).-40-41.
[3]龚毅.台湾地区零售药店的现状与发展趋势.中国药房[J].2004年第3期.
[4]崔巍,李卫民.OTC营销经理实战宝典.第一版.北京:海洋出版社[M],2002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