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保险自荐书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你骗我骗大家骗不骗白不骗
周莲是成都某大学中文专业2000年的毕业生,在一家公司当内部刊物的编辑。能进这家公司,周莲那份让人刮目相看的自荐书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院报主编,曾在数家媒体实习、兼职,有相当扎实的文字功底和丰富的报刊工作经验……”用人单位一看,当即拍板要人,并作出承诺:工资每月800元,要签劳工合同,要办医疗保险,有福利,工作内容是整理编写内部资料……
一个月后周莲和公司就爆发了战争。原因很简单:公司不但没跟她签合同,没办医疗保险,而且还只发400元月薪。周莲遂和公司理论。经理振振有辞地说:“承诺的待遇是正式员工才有的,你刚毕业,当然有个试用期。”周莲责问当初招聘的时候为何不讲清楚,经理说:“你一上办公桌我就知道你是个新手,没点破是给你面子。”周莲一下子就哑了———她根本不是什么院报的主编,也从未在哪家报社任兼职,仅仅有过几次发稿经历而已。结果摆在周莲面前的只有哑巴吃黄莲和自动辞职两条路。
周莲承认在自荐书里“做了手脚”,但她说用人单位也不地道:“他们不也常常会开出一些根本就办不到或不想办到的‘优厚待遇’吸引我们吗?”在周莲眼里,大家都在欺骗,应聘者不做手脚就要吃亏。
用人单位的人才观:品德第一,能力第二
成都某书城今年6月打算招一名打字员,招聘广告后应聘者纷至沓来。在100多份自荐书中,有个一个月后才毕业,汉字输入速度达到120字/分钟的廖玲引起了用人方的注意。当他们打电话叫廖玲前来面试时,廖玲双手贴满胶布跑来了,结果一试,她每分钟仅能打60字,据廖玲说是“昨天打篮球不小心把手伤了”。实际上书城的内定条件只要求60字/分钟。可是书城负责人对部下说,廖玲受没受伤大家心知肚明,以她的速度我们可以要她,但书城不会考虑她了,因为我们很难对一个不诚实的人投以信任。
一广告公司老板坦言:“我从不看应聘者的自荐书,我只相信他的作品和我的眼光。”他说人都有虚荣心,应聘者一般都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在自荐书上添油加醋,所以,他除了看作品外,全靠自己的眼睛暗地里给对方打分。
被采访的数家用人单位有三分之二表示:一旦发现能力与自荐书出入较大的,将毫不留情地请走。
学子之辩:这是自我包装!
四川师范大学外语系李力透露,他班上有一个学生会干事,自荐书上变成了学生会主席;一个在外面干过两个月家教的学生说自己“有丰富的教学经验”;一个仅在某报实习过的应届生在自荐书上成了“兼职记者”.......像这种抬高自己的情况在相当一部分学生中存在,“他们这是在完成一种自我包装,可以理解。”
西南交大建筑系的张建英认为,自荐书本身就是一个人修养、能力的载体之一,在客观的基础上把自荐书“做”得好一点,既可表现自己的才能,又能获得用人单位好感,何乐而不为?“即使有些‘水分’,也可让当事人在实践中去‘挤干’嘛。”
1999年毕业于四川大学物理系的陈兵说,去年毕业时他到一家电器公司应聘技术部主管,公司是国内一家知名度很高的大企业,待遇相当不错。公司只要两人,而去应聘的却有三个:一个只有大专文凭,却在本行业工作了4年;另一个是复旦大学物理系研究生,还有一个就是他。公司最后把他淘汰出局。陈兵说,其实那家公司只是仅凭印象:“你怎么就断定我不行?所以,一份优秀的自荐书,往往能在应聘时起关键作用。”
老师:“发水现象”背景复杂
【关键词】 高职院校 图书馆 文献资源保障
《中国大百科全书》图书馆学情报学档案学卷中对文献资源保障的诠释为:一个国家、地区或机构提供文献资料,满足文献情报需求以支持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科学研究的能力[1]。就高职院校而言,图书馆是高职院校的文献信息中心,随着招生规模的扩大和专业的不断增加,对馆藏文献的需求更大,要求更高,应建立完备的文献资源保障体系,解决有限的馆藏与无限的读者需求之间的矛盾,为教学科研提供更好的服务。
1 高职院校图书馆构建文献资源保障体系存在的问题
1.1 资金投入不足,馆藏文献信息资源薄弱
当前,我国的高职院校大多是由中职学校或成人高校升格或合并而成,图书馆信息资源大多为文献型,且质量不高,藏书量一般在十几万到几十万册之间,生均图书数量未达标或勉强达标。随着信息技术在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中的普及应用,大量的电子资源和网络信息资源,凭借强大的存储量、方便快捷的检索功能倍受青睐。而无论是数据库的建设,还是网络资源的整合利用都需要有力的资金支撑。但是由于教育部颁布了高职院校办学水平的评估指标,限定了图书馆纸质文献资源的数量,因此学院在进行有限的资金预算时,首先是确保图书、期刊及报刊等纸质文献的采购,然后考虑电子图书和数据库的购买[2],这就使得数据库不能及时更新,也阻碍了高职院校教学科研的发展。
1.2 用户的需求不断变化,馆员素质亟待提高
(1)随着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不断发展,高职院校师生对图书馆的要求已不满足于简单的借还服务,高层次的教学需求和专业知识技能的积累与更新,需要通过图书馆获取教科研及学习中所需的内容全面、形式多样的信息,这就要求图书馆提供全方位精准的知识保障,满足用户个性化、系统化的服务需求。
(2)一直以来,图书馆给人的印象多是“高校的后院”,人员素质良莠不齐,具备图书馆专业知识的高学历人才较少,文献资源开发能力不足,导致高层次的服务项目无法开展,从而造成高职院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工作的质量不能得到有效提高,这就对馆员的专业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信息资源数字化、标准化程度较低,资源共享意识不足。要实现高职院校图书馆间的资源共享,各图书馆馆藏书目数据是基础,由于各个图书馆使用的系统软件不同,有些数据不能兼容,无法实现共享;同时受网络和地域的限制、资金不足及交流较少等因素影响,高职院校图书馆大部分文献资源仅限于本院内部使用,图书馆馆际协作开展不够。
2 构建高职院校图书馆文献资源保障体系的几点措施
2.1 构建高职院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共建共享机制
目前,国家、地区和高校图书馆共建共享工程都在有条不紊地进行。中国高等文献资源保障体系简称CALIS,是由国家直接投资,由国内各高校图书馆为了实现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知、共享而联合组建的一个公共服务体系,成员馆可通过互联网进行信息资源共享;山东省也建立了高校网络资源共享系统;其他省市也都建有各自的高校文献资源保障体系。这其中既包含资源的整合和服务的整合,又包含系统内的整合和跨系统的整合,为用户、馆员和图书馆提供了一个个全方位高效率的文献资源交流平台。实现馆藏资源共建共享,是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的目标。建立图书馆资源共享平台和馆际协作,可以补充单个图书馆馆藏资源的不足,最大限度满足读者的需求;同时资金的全面规划和文献资源的合理配置,能够避免资源的重复建设与浪费,发挥有限资金的最大功效,形成一个互补互用的文献资源体系,实现整体化文献资源的建设和共享。高职院校由于专业设置的不同,图书馆文献资源收藏的方向和重点也各有侧重,这既有利也有弊。院馆领导可充分把握特色馆藏这一优势,取长补短,整体考虑高职院校各图书馆文献资源采购的分工与合作问题,全面协调馆际之间文献资源的互借和共享,共同迈向高职院校文献资源的共建共享之路[3]。这将是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涉及方方面面的问题,如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平台建设、文献资源建设、日常管理与服务规章制度、责任与义务等,应制定可操作的行之有效的发展方案,使各高职院校图书馆明确职责、任务与发展,制定一系列的管理服务制度、共享保障制度等,使工作有章可依、规范标准,确保实现资源共享、利益互惠。
2.2 注重特色,加强文献资源建设
共建共享是要在图书馆文献资源特色建设的基础上完成的,只有不断挖掘和完善特色馆藏资源建设,找准定位,才能增强自身的价值,为构建文献资源保障体系奠定坚实的基础。
2.2.1 加强特色数据库的开发与建设
在网络信息化时代,特色数据库的建立标志着图书馆信息化管理的完善。特色馆藏的开发与建设主要体现在“你无我有,你有我全,你全我优”上,即在收藏一个或几个学科的文献方面具有新、全、深、专的特点。高职院校图书馆应把握高职教育的特色,全面整合自身的特色馆藏资源,围绕着学院的专业设置与课程建设,通过多种渠道,收集整合对教学改革、科学研究有参考价值的文献资源。加强特色数字资源的开发利用,以自建与引进的方式,收集特定学科领域的文献资源,有针对性地进行技术分析、开发整合和组织编辑,将丰富的网络信息资源转变为本馆所需的特色馆藏资源,建立自己的特色数据库和镜像数据库[4]。高职院校的重点学科是学院发展的生命源泉,对我院图书馆来说,护理是我院的主专业,我馆每年都会集中有限的购书经费,优先保证护理这一专业群文献资源的投入,进行系统完整的入藏。即尽可能收藏护理专业领域的全部有价值的文献资料,不论其内容水平、文种、出版形式、载体类型如何,包括电子文献、网络资源等,使馆藏文献在局部形成优势和完整性。我馆正致力于把护理这一重点学科的相关文献资源、研究成果等汇总出来,建立独立的特色数据库,为这一重点学科的持续发展提供保障和动力。
2.2.2 实现文献资源的标准化和规范化
这是实现文献信息资源共享的必备条件。为了实现文献资源的共建共享,我国在遵循国际标准的基础上,结合国内的具体情况,也制定了编目数据工作标准。我馆自2011年也实现了书目数据库建设的数字化和标准化,建立网络内部统一的联合目录数据库,以提高联机书目信息的检准率和检全率。
2.3 提高馆员专业素质,完善文献资源服务体系
随着高新技术的飞速发展,高职院校图书馆的服务功能也呈现多样化的态势,既有传统的书目借阅,又有各种数据库的应用,还有个性化定制、参考咨询服务等,这就需要图书馆提高馆员专业素养,吸引高素质专业人才,为构建文献资源保障体系提供人才基础。
2.3.1 定期开展馆员培训工作,提高馆员服务的综合水平
高职院校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建设是建立在学科基础上的,其馆员大多具有相关学科专业知识,对学校开设的相关学科专业相对熟悉,对相关学科的主要内容、发展的历史和现状、主要文献资料和基本工具书等有一定的掌握,这便于针对性地为相应学科专业的师生服务,实现与教学、科研的良好对接。同时要加强这类馆员的专业素养培训,参加各种图书馆专业技术培训,强化服务理念、检索技能、设备使用等知识与技能的学习,要求每个馆员都要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观念,不断调整优化自身的知识结构,以适应数字化信息资源建设和服务创新的要求。
2.3.2 引进高素质图书馆专业人才,提供高层次信息服务
高职院校图书馆需要引进具备系统图书情报知识、一定的计算机操作技能和较高外语水平的复合型人才,拥有这样的人才,才能在种类繁多的文献信息资源领域中,如纸质文献、电子资源、参考工具书、数据库、学术论文等层面,从不同角度对相应的科学领域进行深层次地全面开发,筛选出对教学、科研项目最前沿最有利用价值的信息,从而达到“高专精”的目的。我馆自2012年来,已引进数名图书情报和信息管理专业的研究生,为我馆注入了新的血液,无论是论文水平、科研创新能力、学术信息的交流和互动,还是专业咨询和个性化服务质量都有了很大提高。
3 结语
高职院校是培养实用型技能型人才的摇篮,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文献资源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高职院校图书馆要根据学院的专业发展方向、人才培养目标和科学研究的需要,建立文献资源保障体系,为高职院校的科学发展提供有力的文献信息保障。
参考文献:
[1]郭丽杰.体育院校图书馆文献资源保障体系构建策略[J].图书馆学刊,2012(12):43-45.
[2]黄幼菲.高职院校图书馆评估指标和数据采集平台的缺失――基于对2008 年《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方案》的理性思考[J].图书馆建设,2010(6):101-105.
为落实纲要精神,北京市教委将数字校园建设列入“十二五”教育信息化重点工作,计划在“十二五”期间建立100所市级数字校园示范学校,全市50%的学校要进行数字校园建设。可以预见,在未来十年内,数字校园建设将走上快速发展之路。
北京市首批29所数字校园实验学校建设方案的平均预算为400万左右。随着北京市数字校园实验项目的启动,各区县纷纷启动数字校园建设工作,部分区县已经确定了区级数字校园实验方案,这些区县第一批区级数字校园建设的经费预算也都在1000万左右。“十二五”期间,各区县的教育信息化经费投入将继续增长,预计所投入的数额将以亿为单位计算,而其中大部分经费将用于数字校园建设。
面对如此巨大的投资,机会与风险并存。如果数字校园实验成功,则会极大地促进教育教学管理的各项工作;一旦失败,则损失巨大,无法弥补。数字校园建设经费主要用于购买软件和应用平台的开发设计,决定数字校园应用项目成功的因素有很多,无论哪一个因素出现问题,都会导致项目失败;项目失败,就意味着投资失败。因此,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风险的存在,认真地研究数字校园建设方案,制定科学有效的实施策略和管理办法。各区县教育信息化主管部门以及实验学校要承担起责任,统筹兼顾,统一规划,降低投资风险,确保数字校园建设成功。
数字校园建设风险分析
综合分析,数字校园建设主要存在以下风险:学校对数字校园的认识不足,不清楚数字校园到底是什么;学校对自己的需求不了解,缺少统一规划;好高骛远,一味追求高端应用,忽略基础应用;学校在应用项目设计和实施方面经验不足,对学校实际情况、需求定位、投资风险、维护成本等考虑不够充分,容易受产品提供商影响;缺少科学有效的评价体系,使数字校园建设缺少方向性引领和指导;缺少有效的项目立项和经费管理办法,经费无可持续性,已到位的经费发到学校后无法有效控制;教师信息化意识和应用能力普遍不高,学校建立的应用项目可能会因为教师的信息素养限制而无法发挥有效作用。
在分析了以上风险后,我们要思考的是如何有效地规避这些风险,使数字校园建设更加具有可操作性和可持续性。
降低投资风险,确保数字校园建设成功
为降低投资风险,确保数字校园建设成功,我们在建立科学的数字校园评价体系、提高教师信息素养、建立数字校园项目管理制度和专项经费管理制度等方面进行了认真研究和思考,根据大兴区的实际情况,制定了“大兴区学校信息化分级认证评价方案”、“大兴区教师现代教育技术认证方案”、“大兴区数字校园项目管理和经费管理办法”,这些方案和办法有效地降低了投资风险,为大兴区数字校园建设指明了方向、确定了目标,为数字校园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保障。
大兴区学校信息化分级认证评价方案
通过对多所学校数字校园建设方案的研究和分析,我们发现中小学数字校园建设在需求上有很大的共性。我们将来自学校的应用需求进行分类,按照各分类应用项目的难易程度,将学校信息化建设过程分成了五个认证级别,根据大兴区的实际情况,为每一级别明确了建设目标、应用目标和教师信息素养培养目标,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大兴区学校信息化分级认证评价方案。具体内容见下表。
大兴区学校教育信息化五级认证表
注:以上五级认证都有各自的具体评价指标,由于篇幅所限,在此不一一列举。
五级认证评价实际上由预备级和五个正式认证级别组成。学校实现预备级认证无需投入专项经费,只有在通过预备级认证后,才可以申请数字校园建设专项经费。当学校的信息化建设工作通过四级认证后,可以获得由大兴区教委颁发的“数字校园示范校”铜牌。第五级认证实际上已经超越了数字校园,是数字大兴教育的最终目标。
这种分级认证评价体系可以非常容易地将抽象的数字校园概念转变为具体的数字校园模型,极大地提高了学校对数字校园的认识和理解。在规划和实施层面,能够对学校信息化建设发挥积极的引领作用,使学校明确自己当前的信息化程度和将来的发展方向,消除数字校园建设的盲目性;在结果评价方面,为数字校园建设提供了科学的评价依据和标准。
大兴区教师现代教育技术认证方案
数字校园建成后,教师是最主要的使用者,因此努力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信息素养是数字校园建设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为了能够让广大教师主动学习信息技术,提高应用能力,大兴区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建立了一套实用的学科教师现代教育技术认证体系,教师取得现代教育技术认证,将成为区级骨干教师评选的基本条件和学校通过数字校园认证的重要评价指标。
大兴区教师现代教育技术认证体系根据不同的认证目标分为两级认证。一级认证是“大兴区现代教育技术教师认证”,二级认证是“大兴区现代教育技术导师认证”。
大兴区现代教育技术教师认证以提高教师信息技术基本操作技能为目标,考核内容分为四个模块:电子备课与课件制作、区级应用平台的操作、市级应用平台的操作、常用工具软件的使用。每一个模块都有具体的内容要求,各学校根据四个模块的考核内容,自己组织教师进行培训,集体报名参加教师认证考试,考试形式为上机操作。通过认证考试的教师,将获得由大兴区教委颁发的“大兴区现代教育技术教师认证”。
大兴区现代教育技术导师认证以提高教师信息素养和教育信息化实践能力为目标,是在教师认证基础上的高级认证。考核内容是教师的教育思想和教育信息化应用实践情况。申请导师认证的教师必须具备以下条件:区级或校级骨干教师;完全实现电子备课;在市级以上刊物发表过与教育信息化相关的论文。考核过程有说课、现场汇报和答辩等几个环节。说课环节主要体现教师的教育思想和课堂教学中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水平;现场汇报主要展示教师如何充分利用数字校园中的各种应用开展教育教学工作,以及应用效果。通过导师认证的教师,除在本学科教学工作中发挥一定的引领作用,还要在现代教育技术应用领域取得显著成果,具有示范作用,能够通过自己的工作,带动更多的教师转变教育思想,实现教育教学信息化和现代化。
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能力认证体系为教师信息技术培训提供了依据,使教师信息技术培训更加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两级认证分别与区骨干教师评选和数字校园等级评价挂钩,使信息技术成为教师自身发展的需要,促使教师主动学习和应用信息技术。通过现代教育技术认证体系,可以对学校的教师信息素养进行量化评价,使学校信息化分级评价更加具有可操作性。
大兴区数字校园项目管理和经费管理办法
为保证数字校园建设各应用项目的成功实施,大兴区教委建立了一套数字校园应用项目立项、审批、过程监督管理办法,以及经费申请、使用管理办法。
首先要对项目立项进行严格审批,对每一个数字校园应用项目都要组织专家进行全面论证,通过论证后方可立项。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要组织专家对最终形成的实施方案进行确认,项目完成后,组织专家团队进行项目验收。
数字校园不是一次投资就可以实现的,启动经费只能完成数字校园一级认证。当学校通过一级认证验收后,可以申请二级或更高级别认证的建设经费。在同一认证级别内,学校也可能会有创新的应用项目或对已完成的项目进行升级改造,这些都需要持续性经费的支持。因此,持续的项目经费申请制度是必须建立的。
项目立项审批制度与项目经费申请制度相结合,可以有效减少学校的盲目立项,对项目的实施过程进行管理,提高项目的价值和成功率,降低投资风险,保证数字校园建设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高校毕业生 就业与择业 指导工作
1999年高校开始扩招,我国的高等教育高速发展,现已逐步进入大众化教育阶段,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成为国家、社会、学校和百姓关注的重要问题,然而“就业难”、就业矛盾的突出使得为国家经济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培养人才的高校不得不将就业工作纳入到关系学校生存和发展同等重要的大事中来,因此,毕业生的就业与择业指导工作的意义显得尤为重要。
一、帮助学生用科学的方法来了解自己
大学生通过2年的专科学习或3年的本科学习,已经掌握了一定的专业技术知识能力及其他综合性知识能力,但在思考将来自己想要从事何种职业的时候,大多数学生却很迷茫,原因是,他们并不能全面而准确地了解自己,即所谓的“当局者迷”。因此确定职业目标,制定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成为高校首先要做的工作。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这里的“预”指计划、目标。一个明确且正确的职业目标就宛如人生的指示灯,这个职业目标就是人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而追求的理想职业,在良好心态的推动下,人的工作状态是非常高亢而愉快的,在这样的状态下干工作不仅能解决自己的生存问题,还能促使自己不断上进,通过良好的工作业绩,谋求更大的发展、实现自己的社会价值。职业目标具有明确性、可实现性和个人喜好性,在指导过程中,要运用科学的方法来进行:
1.重视职业生涯规划的培训。大学生职业规划是一生职业生涯规划的一个很重要的中长期规划,是进一步明确职业方向、学习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培养职业素质、建立人际关系的一个较为系统、全面、集中的以培训、提高为主的职业发展规划。近年来,国家及一些科研机构对职业生涯规划的研究有了很大的进步,各种类别的测试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指导性,比如测试经营和社交、艺术和研究、现实和常规能力等,学生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得分的结果将帮助他们更好地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所以,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培训是很有必要的。
2.“全面了解自己”的评价体系。这个评价体系由自我总结和他人评价两部分组成。开展“自省意识”活动,即是自我总结,就是深入地了解自己,与自己的心灵对话,知道自己的优势、劣势和潜力,总结经验教训与收获。时常自省有助于提高思想意识。他人评价即是通过教师、同学、朋友、亲人等人对自己的评价,全方位地了解自己,所谓“旁观者清”。人是社会的人,人的言行举止会对他人和社会带来影响,会起一定的作用。但是也要正确对待他人的评价,通过这些信息,学会正视自己,作出适当调整,使自己不断进步。
二、帮助学生用资源来包装自己
作为处在信息时代的大学生,拥有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这将会为就业的成功助一臂之力。
1.求职前的准备工作。求职前首先要了解自己现在的状况,如了解当下的就业形势,知道就业信息收集的渠道,能够正确地处理就业信息,清楚自己的就业目标,树立正确的就业与择业观念,树立正确的求职态度。
2.利用学校教学资源的学习和锻炼来增强自己的素质。学校的就业工作机构健全、考虑周全、保障齐全。学校不仅成立了领导组织机构,开设了“就业指导课程”、各种讲座、培训,并提供就业招聘平台,还有专职人员的指导,心理社团和就业服务社团的协助。我们要动员学生积极参与,勇于实践,善于学习,增强自己的竞争力。
3.利用简历、自荐书来宣传自己。不要小看简历、自荐书的作用,在不了解的情况下,简历、自荐书是留给用人单位的第一印象,是就业的敲门砖。这是因为,简历、自荐书是按照一定的时间把个人的基本情况、求职目标、学习经历、工作经历、特长优势、求职意向清晰表达的说明材料,其制作水映了学生个人的综合素质,如审美能力、写作能力、学习能力及其他能力。制作时要注意外表要醒目,内容要真实,突出强项,形式要彰显个人风采。通过简历、自荐书的包装起到“外塑形象”的作用。但要注意简历内容是根本,创新只是一种形式,切不可本末倒置。简历的目标就是获得面试,能实现简历目标就是最好的简历。
三、帮助学生用行动来塑造自己
行动具体是指学生的求职礼仪和面试技巧。所谓的求职礼仪并非另有一套专门的礼仪,而是个人礼仪在求职过程中礼节礼貌方面的具体体现。礼仪体现了我们在社会生活中长期以来形成的交际交往习惯、思维定势和行为定势,体现在我们生活中最细微的举手投足之间,招聘者总是于最细微处观察和认定我们的礼仪层次,进而推断我们的修养。因此必须从平时做起,注意一言一行,长期的修养积淀能使我们在关键时刻所表现的每一个细节都是自然流露。面试技巧是求职者在面试过程中,应答时要注意的事项和运用聪明才智展现自己的技巧。
1.要加强学生的求职礼仪培训。求职礼仪包括语言礼仪、听与说的艺术、电话礼仪、服饰礼仪和举止。语言礼仪体现求职者说话形式与内容的品位,要求说话者吐词清楚、语速适中、内容简洁准确、表达自然。听与说的艺术,在听的过程中展示礼仪,要善于听,认真倾听,表达对对方的尊重;在说的过程中展示个人修养,要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电话礼仪和服饰礼仪在应聘过程中会起到加分的作用。通话过程中要注意礼貌用语,言辞要恰当,面试时的着装要干净整洁、大方得体。举止在面试时会起到关键作用。表情自信,行为优雅将有助于应届毕业生缩小与有工作经验者的差距。
2.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面试技巧。面试是用人单位通过面对面地与求职者以交谈形式进行考核的一种方式。它不仅能够考核应试者的学识,了解应试者的基本情况,而且可以面对面地观察应试者的口才、风度和应变能力等。面试过程的形式是有章可循的,内容是可归纳总结的。面试技巧的提高离不开积累、归纳和总结,做一个生活的有心者,与同学、朋友分享面试经验,有助于共同进步、成长。
四、帮助学生用法律知识来武装自己
社会既是一个现实的世界又是一个理想的天地,即将步入社会的大学毕业生,在社会的浪潮中要求得生存与发展就要知道怎样保护自己,即必须用法律知识来武装自己。现在是知识经济时代,懂法和不懂法的人生截然不同。作为即将成为一名新的工作人员的大学毕业生,只有将自己的个人追求与国家的发展相结合才能实现人生的价值,才算是真正的成功,因此必须了解国家的法律法规,成为一个懂法、知法的人。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更应该具有前瞻性,要明确法律知识的指导对学生个人成长、学校规范办学的重要性。
1.要重视法律知识教育。学校要了解毕业生对学习法律知识的渴望。大学生是一个知识水平较高的群体,风华正茂,意气风发,处于政治思想活跃,富有创造精神和学习精神的时期。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身心更加成熟、自我意识进一步发展,社会责任感逐步增强。他们渴望了解作为公民有哪些权利,以及如何行使自己的权利,渴望清楚地认识到法律与自己切身利益是密切相关的。有时法律不仅是保护自己的“盾”,还是反击违法侵权行为的“矛”。因此要对法律知识进行广泛的宣传,引导学生关注就业和择业时的时事、政策及法律法规,使学校成为法制教育的重要基地,发挥毕业生指导的中心作用。
2.要提高教育内容时效性和教育方式的科学性。近几年,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如《就业促进法》、《劳动法》及涉及医疗保险、社会保障的法律法规,在毕业生的指导中要充分利用课堂、讲座和社会实践活动的教育功能和作用,并穿插直观、生动的教育互动,提高学生的法律素养。
大学毕业生的顺利就业,从社会方面讲,关系到教育体制的改革,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和社会的稳定;从学生个体方面讲,关系到自身将来的发展、成才和人生价值的实现;从培养人才的高校角度来讲,就业率联系着生源,直接关系到高校的生存与发展。毕业生就业与择业指导工作必须在全员关心、全员参与、共同努力下做到工作到位、工作有新思路、工作有成效,以此来促进学校的发展,教育的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1]张文勇,马树强.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
[2]李仁山.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与就业指导.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6.
一、电力企业与社会保险管理的现状
对于电力企业来说,实施社会保险管理已经很久了,在多年的实践与探索中,已经形成以下几种管理模式:其一,企业完善员工养老保险的管理制度。随着我国近几年的不断改革发展,电力企业不断完善员工养老保险体系建设,养老保险管理机制也渐渐实现。电力企业要对企业内部社会保险管理团队进行培训,增强管理团队对社会保险的知识,并且在企业内建设与社会保险管理制度相关的监督和奖罚制度,这样社会保险的保障功能才会在电力企业内部良好的实施,让员工在工作时没有后顾之忧,进而保障了电力员工的人身安全和自身利益。其二,企业完善员工医疗保障制度。电力企业的工作类型非常危险,电力员工的工作地点是不断变化的,风险度非常大,员工的安全问题是企业比较重视的。企业要根据电力行业的特殊性出发,逐步的完善了员工的医疗保险问题,在员工受到危险时可以在第一时间进行良好的治疗,让员工在工作时有良好的保障。其三,企业完善员工工伤、生育和失业保险,这些保险可以良好的保护员工的自身利益,电力企业要为员工及时缴纳社会保险,让员工在工作时可以得到保障,保障员工在企业内部拥有合法权益。
二、社会保险管理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面临的问题
很多企业欠缺员工社会保险管理方面的知识,会出现很多不必要的问题。企业如果欠缺社会保险的重要认识的话,长期以来会不断降低企业成本费用,最后会导致企业经营压力增加。有的企业甚至不为员工缴纳社会保险,员工对于社会保险的了解也不是很高。有些企业社会保险管理的手段完全不合格,社会保险的目的是利于企业员工提供更好的生活保障,企业保险管理手段的落后会导致企业参保人数降低,甚至没有足额缴纳社会保险金。企业欠缺社会保险管理人才,有的企业完全不重视社会保险管理人才的培养,只运用普通人员在社会保险部门工作,这些人完全没有经过专业的培训没有专业知识,很难胜任这份工作,这样会导致企业其他部门工作的质量降低,进而影响整个企业正常发展。
三、电力企业人力资源实施社会保险管理的有效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