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睡眠质量

睡眠质量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睡眠质量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睡眠质量

睡眠质量范文第1篇

引起失眠的原因很多。例如生存压力加大,这些压力长期得不到缓解会引起人们思虑过度,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有些人不能顺应社会的变革而调整自己,导致心理疾患;女性由于更年期内分泌的改变等,均会引起失眠。

一旦失眠,就会影响到人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如果长期得不到缓解必然会导致恶性循环,使人陷入烦恼中,而且还会引发其他疾病,如可直接诱发心血管、神经、肾脏、等方面的疾病。科学家发现,1/3的高血压和1/5的心脏病是由不良睡眠引发的。失眠明显降低生活质量,引起抑郁、注意力不集中、事故发生和增加医疗费用。而长期服用安眠药物也会引起副作用。

一天究竟需要睡多久?专家认为没有标准答案,因为睡眠时间与身体素质、外部环境及睡眠质量密切相关。单从临床医学角度看,如果一个人产生睡意后30分钟内不能入睡,而且睡眠过程中觉醒时间超过30分钟,即可诊断为失眠。睡眠障碍虽然危害健康,但只要及早治疗,完全可以得到控制。

治疗失眠既有效又经济实惠的方法就是运动,而且是经常而有规律的运动。

运动从哪几方面影响睡眠

1 运动很可能会影响体内多种激素的产生。运动能产生内

啡肽,内啡肽是一种比吗啡还强的镇静物质,它可以产生催眠作用。

2 规律运动可以调节生物周期节律,也就是所谓的生物钟,

这种影响与光线对睡眠的影响一样强烈。

3 运动会增加体温,睡前做一些如快速散步之类的轻微运

动,可以促进体温升高。散步会使身体微微出汗,停止以后体温则开始下降,睡觉前再洗个热水澡,人将很容易进入深度睡眠,提高睡眠质量。

4 定期运动能使人心情愉快,有助

于缓解压力,减少梦中惊醒,减轻失眠症状。

5 运动对睡眠的影响还与运动量有关。

中等程度以下的运动能使人产生轻度的疲劳感,加快入睡时间,并加深睡眠深度。

如何运动才能提高睡眠质量

运动时间最好选择在下午4~5点或者早晨,睡前不适宜做剧烈运动,临睡前的过量运动,会令大脑兴奋,不利于提高睡眠质量。运动的方式依个人喜好和身体状况而定,如游泳、中等速度的散步、骑自行车、登山、跳绳等等形式,但必须要持之以恒。运动时保持精神放松、心情愉快,对一般人而言,适量的体育运动,能够促进大脑分泌抑制兴奋的物质,促进深度睡眠,迅速缓解疲劳,从而使睡眠进入一个良性循环。

另外,早上进行适度的运动也可改善睡眠质量。每天1小时的伸展运动及步行皆可帮您缓解许多睡眠问题。几项运动对于改善睡眠问题的研究显示,运动可帮助老年人入睡以及维持睡眠。早上步行1小时对于缓解失眠症状效果惊人, 每周早上至少运动3.5~4小时的人比较容易入睡;每周运动少于3小时对睡眠困扰没有太大的帮助;傍晚运动比早上运动的人更不容易入睡,晚上运动量愈大,改善幅度愈小;傍晚运动量较少者反而比较能改善睡眠。另外做一些伸展运动也有助于促进睡眠,虽然效果较小,但仍然具有一定的作用。在运动后2~3小时让自己的身体逐渐安静下来,应该就不会有睡眠的困扰了。

从事规律运动者的睡眠质量一般都较好。运动可放松身体及让心理平静,且可消除沮丧与焦虑(这两者是造成睡眠问题的常见因素)。睡眠的改善并不是立即的,也许要在开始运动1周或2周后才会显现出来。也有研究发现,没有运动习惯且没有心血管疾病的老年人,在16周中,每周4次、每次30至40分钟的低冲击有氧运动及快走(约最大心率的60%至75%)运动后,每天比以前多睡了1小时,且睡眠潜伏期时间只有以前的一半。有规律的运动可以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核心温度,而使身体进入困倦的状态,就好像刚洗完热水澡似的。另外,有规律的运动能够增加体适能(体适能指身体适应某种环境的能力,包括心肺能力、力量能力、柔韧能力)、提升耗氧量及减少压力。研究也发现,不管任何年纪,只要有运动习惯的人,均会睡得比较好。

对健康的成年人来说,一般规律性的耐力运动,像走路、游泳或骑脚踏车等,每周3~5次,每次30~60分钟,是比较常见的改善睡眠质量的运动处方。

睡眠质量范文第2篇

解决失眠问题,可以从心理调节、生活调理(包括饮食运动)等诸方面入手,针刺、推拿等物理手段也有不俗功效。万不得已,药物也是一种必要的选择。然而有人说,饮食运动等方法不易坚持,针刺、推拿等技术要求太高,药物又担心不良反应,还有更好的方法吗?

有的。助眠仪就是建立在现代科技基础上的一种物理助眠新方法。现代医学研究表明,在人体进入睡眠的过程中,脑电图会出现低频的睡眠电波,如果将相似的电波讯号传入大脑神经中枢,就可以诱导和促进生理性睡眠。助眠仪也由此应运而生。助眠仪的出现为非器质性失眠症患者提供了一种非药物治疗的现代化手段。

那么,面对市面上品种繁多、功能各异的助眠仪,睡眠质量不好的老年人又该如何选择呢?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些助眠仪的相关知识。

目前,助眠仪主要分为以下三类:

一、电磁刺激治疗睡眠

这类助眠仪通过稀土强磁等载体,发出磁力脉冲穿透皮肤,作用于手腕部的黄金睡眠穴,用弱的低频脉冲电流作用于大脑皮层。这种刺激将抑制大脑皮层中的异常兴奋灶,防止大脑由于长时间的或强烈的刺激所引起的消耗或疲劳,缓解精神抑郁、焦虑等情绪,并且主动地促使身体功能恢复正常,诱导人进入睡眠状态。同时,此类助眠仪产生的磁场能平衡气血,加速血液循环,促进脑细胞再生,对人体康复也有疗效。此类助眠仪能稳定神经系统内环境,主动调节患者睡眠-觉醒节律,改善因大脑兴奋性增加而导致的睡眠紊乱,从而达到非药物治疗失眠并促进康复的目的。

适用范围

(1)适用人群:失眠多梦、入睡困难、早醒、半夜醒后无法入睡、睡眠表浅、醒后疲乏、缺乏真实睡眠感等症状的人群。同时对失眠引起的精神疲劳、头昏眼花、头痛耳鸣、焦虑抑郁、心烦意乱、心悸气短、免疫力下降、记忆力减退、过早衰老都有一定的效果。

(2)忌用人群:严重的心脏功能不全患者、戴有心脏起博器者、有出血倾向者、对磁性过敏者、对脉冲过敏者。

使用方法戴在手腕处,通过电源开关调节,有3种脉冲理疗模式可供选择。使用前带上眼罩效果更佳。皮肤干燥者或者针灸感不强者可在手腕部涂抹护肤霜或凡士林、清水等增加湿度的介质。

代表产品安睡宝腕式脉冲睡眠治疗仪、睡8失眠治疗仪。

二、传统生物反馈改善睡眠

这类助眠仪是以我国传统医学治疗失眠症的“耳针疗法”为基础,结合现代医学对睡眠电波的研究成果,应用低频电子脉冲形式,通过特制的皮肤电极,刺激距离大脑很近的敏感耳穴。治疗时模拟中医针刺手法,刺激耳穴中神门、皮质下等与控制睡眠的大脑神经中枢密切相关的穴位,达到调节神经、促进睡眠的目的。它主要是通过大脑电生理活动自身调整,调节大脑睡眠中枢的抑制与兴奋的平衡,从而达到诱导睡眠的目的。

适用范围

(1)适用人群:轻度失眠者,如因紧张、工作压力大或考虑问题过多等心理因素造成的失眠,表现为入睡很慢,睡后易醒,醒后不能继续入睡。重度失眠者,如长期需要服用镇定、催眠药及对药物有依赖性的失眠人群,表现为入睡困难,夜不能睡,醒后不能继续入睡者。

(2)忌用人群:戴有心脏起搏器者、3级高血压(收缩压超过180mmHg)患者。

使用方法采用耳穴施用器(即耳夹)夹在耳部,将电极部位接触耳部正面的神门穴或皮质下穴位处。通过电源开关调节,有催眠模式和治疗模式两种方式可供选择。

代表产品紫环电子睡眠仪、好伴侣电子睡眠仪。

值得注意的是,当失眠者正在进行其他电子医疗仪器治疗或检查时(如正在进行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要暂停使用各类电子睡眠仪。

三、促眠音乐诱导睡眠

在人体头部各器官能量消耗中,眼睛占了70%,通过前面的眼罩强制闭眼后,可以减少头部的能量消耗;通过隔离外界的噪音,阻隔左半脑的思维;同时,通过音乐启动右脑,启发右半脑的睡梦潜意识,迅速让左右大脑轮休,全身进入深度放松状态,激发身体自我修复功能,快速找回轻松、愉悦的感觉,很快让人身心放松,自然而然进入睡眠状态。

适用人群睡眠障碍者、神经衰弱者,表现为睡不深、常常半夜醒来,或者稍有动静就容易惊醒,而且长时间无法再入眠。尤其适用于学习、工作压力大,精神疲乏的中青年人。

睡眠质量范文第3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病例选择2008年5月至2011年5月在我院消化内科门诊和住院治疗的FC患者。纳入标准:①符合FC的罗马Ⅱ诊断标准。②经钡灌肠和(或)肠镜检查未发现肠道器质性病变。③自愿接受各种问卷和量表调查测试。④初中以上文化程度。排除标准:①患有其他严重的躯体性疾病。②有精神疾病或精神病家族史。③有严重的智力或认知障碍。④有药物或酒精依赖史。实际入选FC者61例,其中男28例,女33例,年龄17~75岁,平均(52.81±14.40)岁。对照给来源于在我院作健康体检的正常人,后者的纳入标准相同于功能性便秘组的(3)和(4)以及全部的排除标准。对照组入选58例,男26例,女32例,年龄19~74岁,平均(51.77±15.63)岁,两组患者在年龄和性别方面分别相似,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睡眠质量调查量表选择及内容 选择曹明编制的“质量调查表”作为本组病例睡眠质量评估工具,该量表共有15个条目,每个条目下都有3个选项,分别评定0、1、2分,得分越高表明此条目负荷越大。其中入睡因子为第1~3条,睡眠维持因子第4~6条,第7和11条为睡眠自评因子,第8~9条为实际睡眠时间和床上渡过时间,两项之比为睡眠时间之比,另外还包括午休时间为第10条和梦记忆时间第12条,将上述各因子评分相加便得到睡眠质量总分,第13~15条为评估睡眠质量好坏的参考标准未记入总分。该量表测评时间在出院前1周内进行,问卷应由受试对象自行填写,在答卷前应弄懂每个问题的准确涵义,再作出独立的自我评定。睡眠质量调查选择在开始治疗前1周内进行。

1.2.2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0.0分板软件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用t检验进行组间显著性检测。

2 结果

2.1 功能性便秘患者主观睡眠质量测评结果并与对照组比较见表1。结果表明FC的入睡、睡眠维持、睡眠自评、午休时间、睡眠总时间、睡眠时间比和梦记忆情况等因子评分和睡眠质量总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

3 讨论

FC是指由于生活规律改变、情绪抑郁、饮食因素、排便习惯不良、药物作用等因素所致的便秘,其中睡眠障碍和睡眠质量不高也是导致FC的重要原因之一,近年来精神心理因素在FC发病中的作用,已引起国外学者的重视[2],但国内研究甚少。一般认为,压力、紧张、焦虑情绪和睡眠不足都可增加盆底肌群的紧张度,导致排便时肛管直肠矛盾运动。精神紧张还可使肛管压升高,内括约肌反射活动增强。长期情绪不稳定、精神压力和睡眠质量不高可导致内括约肌失驰缓,从而发生功能性便秘。这些都标明便秘患者较正常人存在更多的心理和睡眠质量问题,其中又以焦虑和抑郁表现更为突出,后两者都与自主运动功能有关,并可导致胃肠功能紊乱和睡眠障碍,加重便秘症状。本研究入选FC患者63例,将前者的睡眠质量测评问卷测评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发现,FC患者的入睡、睡眠时间比和梦记忆情况等因子评分和睡眠质量总分均明显高于同龄和同性别的正常人[3]。

大部分FC的患者,均可通过生活规律化、改善睡眠质量、合理安排饮食、调畅情志、养成良好排便习惯以及去除其他病因等手段达到治愈便秘的目的。这提示医护工作者应研究切实可行的心理干预措施,加强心理防卫机能,增加患者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培养其良好的个性,尤其要加强对焦虑等负性情绪的控制和调节,这些方法都能明确地提高睡眠质量。

参 考 文 献

[1] Zimmerman J. Extraintestinal symptoms in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and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s: nature, severity, and relationship to gastrointestinal symptoms. Dig Dis Sei,2003,48(4):743.

睡眠质量范文第4篇

关键词 失眠 睡眠质量 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 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749.71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533(2013)18-0042-04

本文进行睡眠质量的调查,并分析影响睡眠的相关因素,研究结果将为开展耳穴埋豆法治疗失眠提供参考。

1 对象和方法

1.1 调查对象

2012年9月-2013年2月,随机抽取上海浦东新区泥城社区6个村居委450名18~60岁居民。

1.2 调查工具

1.2.1 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

由受过培训的社区护士实施调查,视文化程度的高低分为自评和调查人询问填写,量表填写时间要求在5~20 min。该量表经刘贤臣等[1]修订,由19个自评条目和5个他评条目构成,18个自评条目参与计分,组成7个成分,每个成分按0~3级计分,累计各项得分为PSQI总分,总分范围为0~21分,得分越高,表明睡眠质量越差。以PSQI总分

1.2.2 一般项目调查表

包括人口统计学资料、身心健康情况、家庭及社会关系、一般经济状况、失眠家族史等。

1.3 质量控制

全部调查人员接受有现场调查经验的教师集中培训,保证对量表作客观的解释,调查过程中不对任何问题作引导性说明。问卷统一编号,对每天收回的问卷进行抽查,剔除漏填、替填等不合格的问卷。

1.4 统计学分析

SPSS 21.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不同人群睡眠质量不良率及分布特征作一般性统计描述,对睡眠质量相关因素在不同人群的分布作卡方检验。

2 结果

2.1 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发放问卷450份,收回432份,剔除错填、漏填、替填等不合格问卷,得到有效问卷404份,有效率为90%。其中,男147人(36.4%),女257人(63.6%),男女比例为0.6∶1;年龄18~60岁,平均(38.3±1.85)岁;专业技术人员99人(24%),公务员24人(5.9%),企事业人员84人(20.8%),工人55人(13.6%),自由职业者46人(11.4%),学生26人(6.4%),农民29人(7.2%),退休或无业务人员41人(10.1%);文盲3人(2.5%) ,小学或初中40人(27.5%),高中/中专111人(27.5%),大专/本科及本科以上170人(42.1%);单身75人(18.6%),已婚310人(76.7%),分居/离异14人(3.5%)和丧偶5人(1.2%)。

2.2 PSQI 测评情况

PSQI调查测评了404人,正常睡眠质量者(PSQI评分

2.3 睡眠质量影响因素分析

对一般人口学特征,和9个失眠相关因素进行x2检验。结果显示,性别、年龄、职业类型、婚姻状况、吸烟、失眠家族史、身体患病共7个因素与睡眠质量不良的发生有关(P

2.4 睡眠质量差者PSQI 总分与其各成分的相关性分析

睡眠质量差者PSQI总分与其各成分的相关性分析发现,各成分均与PSQI总分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有显著性意义(P值都

3 讨论

3.1 泥城社区中青年人睡眠质量

不同国家和地区由于种族、地理环境、经济水平和文化等因素的不同,睡眠质量可能有所不同,同时也与抽样方法、调查对象和诊断标准有很大关系。国外大多数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欧洲有4.0%~22.0%[2]、美国有33.0%[3]的人患失眠症。根据WHO最近一项针对中国区睡眠调查结果显示,中国失眠者高达2.5%,且有上升趋势[4]。本次调查结果显示:泥城社区18~60岁睡眠质量不良率为15.8%。马琳等[5]报道吉林省居民睡眠质量不良率为12.6%;2008年山东省在第三次精神疾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18岁以上居民睡眠质量问题发生率13.2%[6]。

3.2 影响居民睡眠质量的相关因素

本次调查显示:①女性睡眠质量低于男性,与以往研究[7]基本一致。女性往往要处理更多的家庭琐事,且就业压力增大,心理负担加重,再加上激素水平的改变等从而影响了睡眠质量。②随着年龄的增加,机体机能逐渐减退,睡眠质量随之下降,40~60年龄段的人为发病高峰,这与山东省的调查结果[6]一致。③受教育程度较低者更易引起失眠,这方面既往研究[8-9]并未得出统一结论,但与马琳等的研究一致[5]。④分居、离异、丧偶者睡眠质量较差,与栗克清等的研究一致[10]。⑤无业人员的睡眠质量较差,没有稳定的工作,闲赋在家睡眠没有规律,造成各种睡眠障碍。⑥疾病影响睡眠。⑦睡眠质量受生活行为习惯的影响,吸烟可能诱发睡眠障碍,但未见饮酒与睡眠质量有关联,这与马琳等的研究一致[5]。⑧有失眠家族史的患者更容易患失眠症。睡眠的影响因素还有很多,有待在更大样本人群中加以验证。

参考文献

[1] 刘贤臣, 唐茂芹, 胡蕾, 等. 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的信度和效度研究[J].中华精神科杂志, 1996, 29(2): 103-107.

[2] Ancoli-Israel S, Roth T. Characteristics of insomnia in the United States: results of the 1991 National Sleep Foundation Survey.I[J]. Sleep, 1999, 22(suppl 2): S347-353.

[3] Chevalier H, Los F, Boichut D, et al. Evaluation of severe insomnia in he general population: results of a European multinational survey[J]. J Psychopharmacol, 1999, 13(1): 21-24.

[4] 石月杰, 李恒骏, 张海峰. 头穴埋线治疗失眠症疗效观察[J]. 上海针灸杂志, 2011, 30(11): 738-740.

[5] 马琳, 寇长贵, 常琳, 等. 吉林省长春市居民睡眠质量调查及其相关因素分析[J].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0, 36(4): 787-793.

[6] 张敬悬, 卢传华, 唐济生, 等. 山东省18 岁及以上人群睡眠质量的现况调查[C]//中国睡眠研究会第五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汇编. 北京: 中国睡眠研究会, 2008: 253-258.

[7] Morphy H, Dunn KM, Lewis M, et al. Epidemiology of insomnia: a longitudinal study in a UK population[J]. Sleep, 2007, 30(3): 274-280.

[8] 于守臣, 宋彦, 张忠山. 脑力与体力劳动职业人群睡眠障碍流行学调查的对照研究[J]. 中国行为医学科学, 2009, 9(2): 108-109.

[9] Hartz AJ, Daly JM, Kohatsu ND, et al. Risk factors for insomnia in a Rural population[J]. Ann Epidemiol, 2007, 17(12): 940-947.

睡眠质量范文第5篇

【摘要】目的:了解头皮裂伤住院患者的睡眠质量和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和自编睡眠的影响因素调查表,对89例急诊头皮裂伤住院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并与35例同期门诊健康体检者进行比较。结果:头皮裂伤住院患者PSQI总分为(9.03±3.83),高于健康体检者(5.14±2.89)。71.9%的患者有睡眠质量问题,主要影响因素为疼痛、焦虑、头晕、法律纠纷、担心愈后等。结论:头皮裂伤住院患者睡眠质量水平低于健康体检者,应引起医护人员高度重视,并采取有效护理措施控制影响睡眠的各种因素。

【关键词】睡眠质量;头皮裂伤;调查

1 资料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调查本院2007年6月至2007年12月89例急诊头皮裂伤住院患者。其中男62例,女27例;年龄18~71岁,平均年龄(37.14±1.60)岁;交通事故32例,打架斗殴24例,跌伤18例,其它14例;住院天数最短者10天,最长者28天。调查对象满足以下条件:①神志清楚,头颅影像学检查(CT、核磁共振)无明显异常。②同意参与本研究者。③具有语言沟通能力和一定的阅读能力。在病人出院前用10-20分钟的时间进行问卷调查。排除条件:①既往有精神疾病和精神疾病家族史;②有长期饮酒或药物依赖史。

对照组选择定期在我院做体检的健康人35例。男21例,女14例,年龄20~70岁,平均年龄(38.23±2.34)岁。入选条件符合以上标准和排除条件。

1.2 调查方法:用PSQI评价住院病人睡眠质量。PSQI由19个项目构成主观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安眠药物的应用和日间功能7个成分,每个成分按0、1、2、3来计分,累积各成分得分为PSQI总分,总分范围0-21分[2]。以PSQI>7分为我国成人睡眠质量有问题的参考值,PSQI总分≤7分时认为睡眠质量较好,总分>7分睡眠质量差,总分越高,睡眠质量越差[2]。用自编睡眠的影响因素调查表了解影响睡眠的因素,调查包括病人的一般情况、环境、心理社会、病理因素等20个小项目,有“影响”“不影响”两个选项。共发放问卷90份,实际收回有效问卷89份,有效率为98.9%。

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处理计算各调查对象PSQI得分,两组比较采用t检验。

2 结果

2.1 住院病人睡眠质量:调查显示,PSQI≤7分有25例,占28.1%;PSQI>7分有64例,占71.9%,见表1。

表1 89例头皮裂伤住院患者PSQI总分分布情况

PSQI总分例数 百分比

4-7分1213.5

8-12分 4247.2

>12分2224.7

合计89100

2.2 头皮裂伤住院患者与健康体检者睡眠质量的比较调查显示住院病人PSQI总分为(9.03±3.83),健康体检者总分(5.14±2.89),见表2。

表2 头皮裂伤住院患者与正常人组的PSQI比较(X±S)

睡眠质量入睡时间 睡眠时间 睡眠效率 睡眠障碍 催眠药物 日间功能 PSQI总分

健康体检组n=350.91±0.850.80±0.720.80±0.930.83±0.950.86±0.730.09±0.280.86±0.85 5.14±2.89

头皮裂伤组n=891.62±0.871.26±0.921.26±0.991.34±0.881.20±0.910.71±0.881.65±1.06 9.03±3.83

t 4.0672.637 2.350 2.831 2.007 4.083 3.9745.431

P

3 讨论

3.1 睡眠质量的影响因素分析

3.1.1 住院环境对睡眠质量的影响:调查了医院作息制度、陪伴制度、夜间治疗护理、护士夜查房、病房陌生感、环境改变、病床不舒适、环境嘈杂等因素对病人睡眠质量的影响。其中夜间治疗护理17例(19.1%),病房陌生感17例(19.1%),病床不舒适18例(20.2%),环境嘈杂29例(32.6%)。说明不利的住院环境是影响睡眠的因素之一,环境的不利因素直接影响病人的睡眠质量。

3.1.2 心理社会因素对睡眠的影响:调查了经济负担、担心愈后、焦虑、家庭支持系统、与外伤相关的法律纠纷等可引起心理变化,思想压力的因素。其中经济负担18例(20.2%),担心愈后31例(34.8%),焦虑39例(43.8%),法律纠纷32例(36.0%)。说明心理因素也直接影响着病人的睡眠质量,因此做好病人的心理护理,解除思想负担,有利于提高病人的睡眠质量。

3.2 护理对策:本研究结果显示,头皮裂伤住院患者的睡眠质量,除了经济负担因素外,绝大部分因素是可以控制的。首先,创造一个舒适的治疗环境,保持病区安静,限制陪伴人员,减少噪音,减少夜间治疗活动,减少不利因素的干扰是提高睡眠质量的首要保证。病房的环境设计可以“家庭化”,提供家居式静养环境,减少病人的陌生感。病床可以“个性化”设计,减少不适感。其次,做好病人的睡眠健康教育,客观评价病人的睡眠质量。因此护理人员应重视病人的睡眠质量问题,积极采取相应的措施,控制干扰因素,保证患者充足的睡眠,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 王克芳,李绍忱,冯美丽.在基础护理中增加睡眠评估的探讨.中华护理杂志,2004,1(39):58-59

[2] 刘贤臣,唐茂芹,等.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的信度和效度研究[J].中华精神科杂志,1996,5(2):103-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