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管理制度和工作制度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作者简介:夏韩辉,广东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副教授;黄伟萍,广东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广州/510440)
摘 要:文章分析了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现状及存在问题,阐述了学生管理工作制度化与人性化有机融合的意义,辨清了两者关系认识上的误区,提出了实现学生管理工作制度化与人性化有机融合的对策:建立科学、规范、完善的学生管理人性化制度是基础;转变观念,牢固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管理理念是关键;注重提高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能力是重点;建立一支稳定、优秀的学生管理工作队伍是保障。
关键词:学生管理;制度化;人性化;融合
学生管理工作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环节。随着高校大学生自杀、学生暴力、状告母校等事件不时发生,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以往主要运用制度化管理的高校传统学生管理方法开始受到人们的质疑。随着社会的文明和进步以及现代高校管理理论的研究,人的重要性凸现出来。要解决学生管理工作的弊端,必须在学生管理工作中实现制度化管理与人性化管理的有机融合,充分发挥学校和学生双方的主动性,从传统的学校管理学生变为学校管理和学生参与相结合,注重人文关怀,尊重学生人格,关注学生身心健康,实现学生全面发展,满足社会对人才多样化的需求。[1]
一、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1.学生管理理念滞后,管理体制僵化
目前许多高校的学生管理还没有摆脱传统教育观念和模式的影响,自觉不自觉地对学生训斥,平等交流的机会少;空洞的说教多,心理交流、辅导少;管理的色彩浓,服务的色彩淡;学生管理的权限和主体不明;当学生的权利遭到损害时也得不到有效帮助等。这些特点就导致了学生对学校管理的反感,从而表现为学习积极性不高,难以配合学校的管理工作,导致我行我素等不良结果。这些矛盾产生的缘由是多方面的,但从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方面进行反思,学生与学校之间的纠纷,问题可能多出在学生的管理方面。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有很多具体目标,但这些具体目标都必须围绕一个根本目标,朝向一个价值中心——学生的全面发展。这就要求在学生管理工作中坚持人本理念,强调把维护学生的尊严和价值当作管理的最高目标,把学生的长期生存和长远发展当作管理的根本所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是坚持以管为本,还是坚持以人为本,这是两种不同的理念,这两种不同的理念直接导致不同的管理行为和效果。事实证明,实施人性化管理,不仅可以有效化解学生之间的很多矛盾,降低学校管理成本,而且有利于构建民主健康的师生关系。
2.学生管理工作形式单一,趋于表面化
长期以来,我国高校学生管理理念滞后,管理体制比较僵化,强制性的管理理念处于主导地位,管理形式过于单一。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学生管理工作必然会碰到新问题,发现新情况。高校不断完善学生管理制度,这既是时代对学生管理工作的要求,又是“以生为本”的具体体现。反思以前的学生管理规章制度,充斥的是行为规范、处罚条例和奖惩细则,这类制度置学生于被看管、被监督的环境之下,管理工作趋于形式化、表面化,导致学生的潜能和个性被深深压制,积极性和主动性大受挫折,从学生思想深处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成一纸空话,尤其在心理问题的开导、人生目标的确立、专业方向的选择等涉及学生发展的大问题上,缺少必要的指导和帮助。在这种氛围中培养出来的学生很难成为具有创新思维、人格健全的全面发展的人。而现代社会需要的是创新型人才,只有在和谐宽松的氛围中,学生的个性、兴趣与潜能等才能得到有效的培养、发掘和尊重。因此,强调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的人性化管理方式必然被提上日程。
3.学生管理工作者的业务素质跟不上时展的步伐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学生管理工作更加强调全面性、层次性和现代性,这就要求学生管理工作者拥有更广泛的管理学知识和懂得采用现代化的管理手段。目前,由于许多高校对学生管理工作者缺乏切实可行的激励机制和管理措施,导致学生管理工作者出现了事业心和责任心欠缺,工作积极性不高的现象。同时,较多高校学生管理工作队伍在组成上采用专兼职相结合的方式,有些兼职辅导员或班主任由于重点关注科研和自身业务教学,致使他们花在学生管理的时间较少,与学生缺乏必要的交流和沟通。另外,大部分兼职教师在学生管理方面的理论知识欠缺,再加上学生管理工作者出去学习、进修和提高的机会较少,导致他们的业务素质不能适应时展的需要。[2]
二、学生管理工作制度化与人性化有机融合的意义 1.学生管理工作制度化与人性化相融合克服了单纯制度化带来的弊端
以往传统管理模式下的强制性管理,只关注理性因素而忽视了人的因素,学生管理工作程序化、标准化和规定化。这种模式可使各级学生管理工作者职责分明,学生管理工作井然有序地展开,其不足之处在于使学生管理工作者缺乏创造性和积极性,导致对学生的教育和管理机械化,学生本人的潜能、兴趣和个性等得不到有效的发掘和培养。学生管理一定要因人、因时、因事而异,应采用刚柔并济、人性化的管理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由“要我学”变成“我要学”,这是未来学生管理发展的趋势,也是当今社会发展的要求。在专业教学上,我们提倡“因材施教”。在日常学生管理工作中,同样需要因人而异, 对症下药,对待不同的学生要采取不同的管理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尊重和促进大学生的个性发展。
2.学生管理工作制度化与人性化相融合是学生工作发展的必然要求
无论是制度化管理还是人性化管理,其目的都是最大限度地调动师生的积极性,顺利实现管理目标——学生的全面发展。而激励大多数人、约束少部分人是制定制度必须遵循的原则,因此,制定规章制度应得到大多数师生的认可并形成共识,使作为执行者的学生能积极感受到自己的义务与职责并自觉遵守,而不是消极地服从与执行。在规章制度的执行中,还要注意把握适度原则,坚持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统一,对学生中的具体问题要因人而异,灵活处理,这些都是人性化管理的基本要求。随着时代的发展和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改革,要求人性化管理的呼声越来越高,这是大势所趋,也是学生管理工作发展的必然要求。
3.学生管理工作制度化与人性化相融合是培养高素质大学生的现实需要
现在90后的大学生绝大部分是独生子女,有些学生自尊心和个性比较强,凡事以自我为中心,欠缺尊重别人、关爱别人,更不懂得替别人着想,换位思考,缺乏实践能力和社会经验,承受挫折的能力较差。上述情况表明,传统的“一刀切”的学生管理模式已不适应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要求。人性化管理正是针对不同层次的大学生所采取的“量身定做”的管理方式,这种模式把“教育对象”变成“服务对象”,由过去的强制性管理转变为现在的服务性管理,这是管理理念一个根本性的转变。这种管理理念的本质就是以学生为中心,明确学生是教育和管理的主体而不仅仅是管理的对象,是按照社会对大学生的素质要求实施的人性化管理。
三、学生管理工作制度化与人性化两者关系认识上的误区 误区之一:制度化与人性化在学生管理工作中是互为对立的关系
制度化管理是以制度规范为基本手段协调组织机构协作行为的管理方式,是强调依法治理,严格依循规章制度,不因个人因素而改变,强调“规范化”的一种管理。纯粹的制度化管理较少考虑个人因素,是一种刚性管理。而人性化管理,从字面意义上说,即是以人为本,在管理中理解人、尊重人,充分发挥人的创造性和主观能动性。人性化管理在于实现个体的发展与价值,是一种柔性管理。因此,部分学生管理工作者认为,制度化管理和人性化管理是矛盾的两个对立面,若强调制度化管理就无法实施人性化管理,若重视人性化管理就兼顾不了制度化管理,两者不可兼得,否则就不是纯粹意义上的制度化管理或人性化管理。但是,人性化管理和制度化管理并不是对立的两个极端,而是在不同层次上的两种管理手段。相比较而言,人性化管理是在制度化管理的基础上,更着重于人性化。所以,人性化管理是学生管理工作的目标和方向,制度化管理是人性化管理的基础和保障,两者缺一不可。人性化管理强调的是管理的艺术性,而制度化管理强调的是管理的科学性。没有制度,学生管理工作将失去标准和依据,而没有人性化管理,学生管理工作将失去长远发展的根本。人性化管理必须以制度的完善为基础,二者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3]
误区之二:人性化管理等同于人情化管理
有些学生管理工作者认为,人性化管理会因人性的弱点在管理中暴露出来,从而使管理混乱,以至于毫无章法。在这里需要分清一个概念,这就是人性化管理不等于人情化管理。人性化管理是以严格的规章制度作为管理依据,是科学而具有原则性的;而人情化管理则是没有制度作为管理依据,单凭管理者个人好恶,没有科学根据,非常主观的一种管理状态。所以,人性化管理并不是完全抛开制度而只讲人情的,它是一种在制度规范的基础上,更多的考虑人性,从而促使学生能够更全面地发展。因此,“人性化”是在管理制度前提下的“人性化”,它强调的是在管理中体现“人情味”,让管理不再“冷冰冰”。人性化管理的核心是信任人、理解人、尊重人、帮助人、培养人,给人更大的发展空间,给学生更多的关爱,从而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激发优秀人才的良好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四、实现学生管理工作制度化与人性化有机融合的对策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网络的迅猛发展,学生的思想观念日趋复杂,传统的学生管理工作的管理理念、管理体制和管理方式难以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新时期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改革和创新势在必行。
1.建立科学、规范、完善的学生管理人性化制度是基础
人性化管理是建立在科学合理的制度之上的,离开了合理的规章制度和规范的管理,学校的管理将没有依托,各项工作将成为一盘散沙。规章制度是依法治校的基础。因此,必须建立科学、规范、完善的制度体系,通过制度来充分表达学校对学生的管理态度和要求。[4]问题的关键是制度要合理科学,符合时展要求,既要体现对学生的要求,又要充分信任和尊重学生,同时还要体现学校的管理手段和方式。要以教育为主,处罚为辅,并为进一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营造更加宽松的氛围和空间。这就要求学生管理工作者经常开展调查研究,充分了解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动向,听取他们的合理需求,甚至让他们参与制度的制定,使制度的产生立足于学生的现实需要,制定出公正合理、严格平等的学生管理制度。人性化管理不是放任管理,更不是人情化管理,人性化管理是以严格的制度作为管理依据,是科学规范而具有原则性的,它不是降低规章制度的严肃性和公正性,而是更注重提高管理学生的艺术,改变管理的方法和方式,其最终目的是要教育、培养和发展学生。
2.转变观念,牢固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管理理念是关键
理念主导行动。要做好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最重要的是转变观念,牢固树立服务意识,采取换位思维的方式,从学生的视角去看待问题和解决问题。各项工作必须立足于学生现实发展的需要,围绕调动学生的创造性和积极性而展开,把工作的着力点放到研究学生关注的热点和焦点问题上来,始终以学生的愿望和呼声作为工作的把手,把学生满意不满意作为检验工作的尺度,让个性在制度允许的情况下得到充分自由发挥。要积极构建学生成长成才的管理服务体系,从以强制性教育管理为主的工作格局转变到强化服务、引导和沟通的新格局上来,由传统的“教育管理型”向“教育管理服务型”转变,牢固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管理新理念,使学生管理工作真正抓出成效。
3.注重提高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能力是重点
自我教育能力是指学生自觉主动地把社会要求的思想道德规范在内心加以理解,并通过实践转化为比较稳定的自觉行为的能力。当代大学生参与意识较强,他们乐于对自身的生活、学习进行决策和控制,因此,有效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建立和实行学生工作以管理者为指导、以学生自身为中心的服务型管理模式,充分发挥学生在管理工作中的主体性作用。要善于多角度引导学生,采用多种形式,鼓励学生参与管理,培养他们的自律能力,尊重他们的民利,唤起他们强烈的责任感,做到把外部的制度管理与学生内部的自我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学生参与管理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如组织学生成立自律会,检查、督导学校各项规章制度的执行情况,引导学生在管理过程中进行自我反思和自我教育,树立自律、自强意识,帮助学生完成从“他律”到“自律”的转变;让学生参与伙食管理委员会、宿舍管理委员会或担任班主任助理等工作,组织开展各项文明评比活动,学生有权对关系根本利益的大事向学校提出建议;放手让学生会、团委以及相关社团组织开展各项活动,体现学生的主人翁地位。在这种管理模式中,学生具有双重身份,既是管理者,又是被管理者;既学会知识又学会做人,学生的责任感和自我管理能力得到提高。
4.建立一支稳定、优秀的学生管理工作队伍是保障
制度化与人性化有机融合的管理模式对管理者提出了较高要求。在学生管理中,每个管理者主观能动性的发挥,都直接影响着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因此,做好学生管理工作,就必须建设好辅导员和班主任队伍,不断把德才兼备的年轻干部和优秀毕业生充实到学生管理工作队伍中来。榜样的作用是有效管理的关键。教师作为管理者,要通过自己的行为去影响学生,因此需要教师具有良好的品德及知识素养,处处树立榜样作用,在管理中融入自身的人格魅力;在工作中还应注重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以及正确的决策能力;重视学生在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尊重学生,把他们视为自己的朋友,及时发现和表扬他们的优点,以个别提醒的方式指出不足之处,少当众批评,多用鼓励、启发、商量的方式,尽量避免使用命令语气;用公平、公正的心态对待学生,做到对学习好的学生从精神和物质上给予奖励,对出现差错或违反规章制度的学生,给予严肃的批评处理并帮助其寻找原因;在工作中应时刻保持谦虚的作风,善于多方听取学生的意见,修正工作上的不足和偏差。[5]另外,还可采取听报告或讲座,出去调研或进修等多种形式,加大对学生管理工作者的培训力度,使之真正成为一支理论知识扎实、业务能力强、管理经验丰富的优秀队伍。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制度化与人性化有机融合是一种新型的学生管理工作模式。人性化管理和制度化管理并不是对立的两个极端,而是在不同层次上的两种管理手段。在制度化管理中加入人性化管理,实行人性化管理而不忘制度是管理的最高境界。因此,在学生管理实践中更新观念是前提,建立制度是重要保证,研究学生需要是基础,学生参与管理是基本原则,激励是重要手段。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在管理学生方面的作用,更好地促进高校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张谦益,刘元元.浅谈高校学生工作中的人性化管理[J].中国西部科技,2010(2).
[2]魏伟华,吕慧华.浅谈高校学生工作中的人性化管理[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10).
[3]徐晨.浅谈学生管理工作中人性化与制度化的有机统一[J].教育,2011(11).
一、总则
为了进一步完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在大队各二级企业的内部管理机制,提高公司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能力,大力拓展公司在地灾工程施工行业的市场份额,努力完成大队制订的各项经营目标,特制订本管理制度。
二、资质使用费用
向大队内使用公司资质中标的各二级企业收取项目中标金额的1.0%作为公司的资质维护费用。
三、招投标、合同签定及管理
根据合作人提供的工程概况及相关信息资料,若需组织我公司技术人员进行招投标工作及对合作项目进行现场实地考察,由资质使用部门向公司总经理汇报,调配相关部门专业人员,费用由合作人负责(按1500元/人次计取,差旅费、住宿费以实际发生费用为准)。资质使用部门与业主进行合同洽谈,经大队经管办审批后,正式与业主签定“施工合同”。
公司与业主签定合同后七日内,由资质使用部门参照本管理办法负责与合作人签定“劳务分包合同;严禁将工程再进行转让、分包。
中标项目工程款必须汇入公司基本账户,公司再根据合作人编制的工程进度申请书支付工程款(合作人公司提供相应金额的增值税专用发票),并对合作人在施工过程中的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监督管理。
资质使用部门根据大队规定将合同原件一份上交大队财务科存档、一份交大队经管办存档,其他部门备留复印件。
四、资质使用部门权利及义务
(一)工程质量管理
1、严格执行国家有关建筑工程规范和标准,严格执行公司的质量管理制度及施工质量规范、标准。并应严格按审定的施工图进行施工。
2、资质使用部门应主动配合当地行政主管部门的质量检查,以及建设、监理、设计等现场监督和指导;主动接受大队有关职能部门的检查、指导。
3、根据合同要求,资质使用部门制定项目质量目标计划,成立质量管理领导小组,落实质量管理责任制度。
4、资质使用部门监督合作人严格按图施工,抓好施工工艺流程、质量标准和施工图等技术交底工作,对重点质量疑难问题要组织相关人员进行技术攻关。严格按照施工工艺流程和质量标准进行施工,确保工程质量达到合同相关要求。
5、资质使用部门开展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质量管理工作。
6、资质使用部门应建立和健全项目质量控制体系,严格控制工程施工前、施工过程中、完工后的相关质量。
7、资质使用部门应派施工员做好施工现场的质量检查,按程序重点检查隐蔽工程,做到资料手续健全。
9、资质使用部门做好竣工前的各项准备工作,确保竣工验收一次通过。
(二)安全生产及文明施工管理
1、资质使用部门要求合作人严格执行国家及地方政府有关法律、法规,严格执行大队有关安全生产的规章制度,制订质量、安全生产目标。
2、坚持“预防为主,安全第一”的方针,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度,编制安全生产计划,成立质量、安全管理领导小组,责任到人。
3、抓好安全教育,坚持安全例会制度,落实安全培训,特殊工种必须持证上岗。
4、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落实安全技术措施,抓好“三宝、四口”及安全设施、设备等防护工作,做好施工现场的防火、防盗等消防保卫工作。
5、坚持例行安全检查制度,从“查思想、查制度、查现场、查隐患、查事故处理”着手,抓好日检、周检、月检及施工过程中的隐检等相关安全检查工作,做好安全记录并建立安全台帐。
6、按公司以往现场的范本落实“七牌一图”,划分工作、生活区域,做好“二报”(即当日完成工作情况和次日工作计划)以及各种警示牌、指示牌、宣传牌等工作和消防工作。
7、实施临时水电设施专人管理制度,执行统一工人着装、持证上岗进入施工现场的管理制度。
8、保持施工现场清洁卫生,做好各项文明施工的具体工作。
(三)工程施工进度管理
1、根据公司与业主合同所要求的工期安排编制施工进度计划总表。
2、根据施工进度计划总表,科学合理的编制分部、分项工程施工进度计划。
3、根据施工进度计划总表编制旬、月、季施工进度计划、劳动力安排计划、资金计划、材料采购计划等。
5、严格按进度计划检查工程实际进展情况,对延误和滞后的单项施工进度计划要进行及时修订,并提出加快施工进度的措施,保证按合同要求完成该项工程。
五、技术资料及档案信息化管理
合作项目的工程资料由资质使用部门联通合作人完成,需配合大队档案室做好工程资料的积累、整理和归档工作。归档资料必须及时、真实、完整、整理成册并建立电子文档格式作为公司留底存档、并提交业主单位、勘查设计单位、监理单位。
六、施工队伍及工人工资管理
(一)合作人应严格遵守《劳动法》、《合同法》等相关法律以及地方政府的相关法规,并严格执行公司对施工队伍的有关管理制度。
(二)及时按规定办理施工队伍及工人的相关保险事宜。
(三)加强用工管理,办好进场人员的用工审批,做到身份证、暂住证和特殊工种操作证等证件齐全。
(四)坚持对施工队伍及工人进行安全教育、质量教育、文明施工教育以及加强成品保护意识等的教育。
(五)严格执行按时并如实发放工人工资的管理办法,不得欠发、拖发工人工资,公司将对欠发、拖发工人工资的行为进行严惩和重罚。
七、保修及维修管理
(一)保修期以国家规定和《合同》有关条款为准,并按施工合同所签保修金额作为保修金,待保修期满后结清,不计利息。
一、全体工作人员要按时上下班、坚守工作岗位,不得迟到早退。严禁上班时间上网炒股、玩游戏、打牌、下棋等行为,无特殊情况中午禁止饮酒,杜绝酒后工作。
二、全体工作人员要挂牌亮牌上岗,着装整洁,办公用品摆放整齐。
三、全体工作人员,特别是副股级以上人员必须保证24小时手机通讯畅通,不得无故不接听电话,手机号码如有变更的要及时向主管领导汇报,并报办公室存档。
四、严格执行值班制度,必须按值班表的安排,按时到岗值班。如遇上级部门及局督查组查岗,发现缺岗、脱岗的,追究值班人员相关责任,扣除相应绩效工资,扣除标准为每次100元。值班期间,值班人员不在值班室的,将局机关电话转接到手机上,视为脱岗。
五、严格执行上下班签到制度,各股室负责本部门人员的考勤签到。将每月工作人员的签到情况于下月5日前上报办公室备案。无故不签到人员按旷工处理。
六、严格执行书面请销假制度,不得无故旷工和私自外出。请假3天以内(含3天)报股长审批,请假3天以上7天以内(含7天)逐级报主管领导审批,请假7天以上逐级报局长审批。所有请假人员必须提前到办公室填写请假审批表并报相关领导审批。法定节假日,星期六、日外出离开本县境内必须向主管领导请假。
七、为鼓励全体工作人员实行全勤,凡因事、因病请假超过规定时限的,扣除相应绩效工资。扣除的资金用于对全年出勤多的工作人员的奖励。具体执行标准为:
1、全年事假累计不超过10天的(含10天)不扣除当年绩效工资;
2、全年事假累计10天以上20天以内的(含20天),按20元/天的标准扣除绩效工资;
3、全年事假累计20天以上的,按30元/天的标准扣除绩效工资;
4、全年病假累计不超过10天的(含10天)不扣除当年绩效工资;
5、全年病假累计10天以上30天以内的(含30天),按5元/天的标准扣除绩效工资;
6、全年病假累计30天以上的,按10元/天的标准扣除绩效工资;
7、缺岗未请假、上下班未签到、无故不上班、未经批准外出人员,按旷工处理。并按100元/天的标准扣除绩效工资。
八、各股室负责人,要对本部门人员严格管理,认真带头执行工作管理和考勤制度。如违反本制度,发现工作人员脱岗旷工,股站长隐瞒不报的,一经发现严格追究责任。凡旷工超过国家规定时限的,上报政府人事、编制等部门,并按国家规定严格执行。
九、办公室要确定专人负责全局工作人员请销假审批表的管理,请假天数的核查统计工作,并于每月5日前,将上月的请销假情况进行公示公开并上报局长,抄送局计财股。
十、为确保本制度的贯彻执行,局机关成立督查组。
督查组不定期的对局机关日常工作进行督察。对不按规定程序执行请假、考勤制度,或在执行过程中弄虚作假,股站长隐瞒不报,发现一次按旷工一天处理,一般人员罚款100元,股室负责人罚款200元。全年累计发现3次的,股室负责人自动辞职。罚款将从本人绩效工资中自动扣除。
五名同志负责每日对局机关各股室上下班、值班和日常考勤情况进行督查,康俊祥和张景昱同志负责督查组工作开展情况的督导工作。
关键词:建设工程;质量;现场监督管理;措施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the construction market development, especially the "comprehensive" regulations for the implementation of construction project quality management, quality supervision and management mechanism construction functions from a single project quality supervision and quality acceptance evaluation to the construction project quality supervision and management, mainly to the construction project in the main parties to check and the supervision quality acceptance. As the technical management of engineering quality supervision, must explore -- set of feasible management mode. This paper will discussed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quality supervision and management.
Key words: construction project; quality; on-site supervision and management; measures
中图分类号:TU71
一 、 建筑工程质量问题及特点,当前建筑工程质量问题的突出表现
1.1 政府监管越位、缺位、不到位等诸多问题,法制观念淡薄、执法不严、管理意识和法规意识偏低。有些建筑工程违反法定建设程序,未办理相应手续就盲目开工建设;有些工程层层转包,建设单位的企业资质审查不严;有些工程施工图纸未经审查即开始施工,边施工边设计,盲目追求施工进度和节约成本,给建筑工程留下很多质量和安全隐患。
1.2 工程施工质量问题。工程施工队伍专业水平不高、施工经验不足,大包大揽一些力所不能及的项目及盲目转包。
1.3 竣工验收把关不严,不按行业规范验收。实行竣工验收备案制后,工程开发企业、工程施工企业回避有资制的竣工验收机构的验收,以自检代替竣工验收,在验收过程中施工单位和开发商处于验收的主导地位,没有监督机制的制衡,竣工验收并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1.4 部分施工单位企业内部管理薄弱,全过程的质量安全没有引起足够重视,没有专门从事质量监督验收的专业人员,或者有专业人员但没有强有力的控制权和质量否决权,规章制度、质量监督、工程监理等形同虚设。
1.5 施工企业人员素质偏低、责任心差、施工人员流动性过大、责任界线不清等因素都是影响建筑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
1.6 建筑材料的质量是从源头直接影响到工程质量大问题。一些施工企业有意识的在不同程度上采取偷工减料、以次充好、偷梁换柱,采取不正当的手段降低成本。
1.7 建筑市场行为不规范。我国市场经济起步较晚,法制不够完善,缺乏有效的监督约束和管理。市场行为不规范造成了建筑市场混乱,突出表现在:无证或越级设计与承建;施工企业将承建的工程层层转包或以包代管;建设单位在招标中肆意压价,或将工程肢解后分包给多个企业施工,管理混乱、各自为政,严重的影响工程质量;施工企业以不正当手段承揽工程。
1.8 以速度压质量。一个工程的施工进度应该是力求均衡,不能盲目追求速度,把何时报喜作为进度改变质量的理由。但是,我国目前的建筑业的通病就是存在着一味追求速度,而不顾工程质量,经常出现的现象是倒记时施工或某日有哪位领导检查,迫使施工单位打破常规“人海战术”不论什么样技术水平、不论什么工种一起上、颠倒施工程序、工程施工中的质量检验严重被忽视,一切以进度为第一,质量问题突出,并累计质量隐患,给进度开绿灯,质量就成了休止符。
二、做好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措施
1 加强队伍建设,完善监督制度
建立健全工程质量监督告知制度,提高监督执法的透明度, 使工程质量监督真正成为“阳光监督”。工程建设各方从建设工程活动一开始,就应享有知情权,了解监督工作的方式、方法、内容和手段, 以便充分调动工程建设、监理和施工等受监单位自查自纠、自我约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自觉规范质量行为,减少和避免质量事故的发生。
建立集体监督机制,保证执法监督的公正性和准确性。深化工程质量监督机构改革,提高工程质量监督力度的重要手段是加强监督执法。应改变现有的监督方法,建立集体监督机制,一个专业配备两名以上监督人员,并规定要持证上岗。同时规定不同级别的监督文书分别由各科室的监督人员、科长以及站领导按权限范围签发,保证执法检查和处罚的严肃性和准确性。
建立预见性、服务性的质量监督模式,做到服务与执法有机结合。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应针对工程质量的事前控制、过程控制和事后控制三大环节,在做好过程监督和工程违规行为的严肃查处的同时,加强工程质量的事前监督, 提高监督工作的预见性、服务性。
建立行为监督与实物监督并重的监督运行机制,实现从单一实物监督向工程建设各方质量行为监督的延伸。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应将工程建设各方的质量行为以及其结果,即工程产品质量,均列为监督对象,将工程建设参建各方推向工程质量责任第一线,通过日常监督、监督巡查与结构工程季度大检查相结合的监督形式,对影响建设工程质量的全要素实现全覆盖的监督。
改变以日常监督为主的监督方式,将随机检查作为工程质量监督检查的主要方式。工程质量监督工作应采取巡查和抽检相结合的监督方式,以保证建设工程使用安全和环境质量为主要目的; 以保证地基基础、主体结构、环境质量和与此相关的工程建设各方的质量行为为主要内容;以施工许可和竣工验收备案制为主要手段, 改变原来的预约式、通知式的监督检查方式,加强巡回检查和随机抽查,保证检查内容和部位能够真实反映施工的质量状况。
2 强化内部管理,规范工程各方参与行为,加强事前预控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监督管理;面临问题;采取措施
建筑行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对施工质量监督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建筑工程施工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建筑质量监督管理水平和监督管理机制能否有效的落实到实处。因此,只有加大工程建设施工监督管理力度,才能确保施工质量,也才能实现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1.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中面临问题
工程施工质量监督管理问题在现代建筑项目管理工作中重要内容,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整个建筑行业的发展,尤其是近年来,国内建筑行业发展迅速,虽然工程项目施工质量监督管理水平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提升,但是工程项目施工质量监督与管理实践中,依然还存在着一些不足、弊端,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具体分析如下。
1.1 组织结构效率不高
在现代建筑施工管理实践中,因利益 影响而严重影响建筑施工现场管理;有些建筑企业为了能够有效追求经济效益,不断扩大工程建设规模,而且招揽工程相对比较多,建筑现场施工管理非常的粗放,这在很大程度上增加现场施工管理难度。
1.2 操作不规范、施工单位资质差
在工程项目施工建设过程中,因施工人员承担的作业量非常的大,因他们的安全意识差,导致建筑工程项目整体管理效果难以达标。总而言之,在国内建筑工程施工以及实践管理中,上述问题的出现,与工程项目施工建设人员的作业不规范存在着非常密切的关联性,建筑行业的经济损失增大。
1.3 组织管理机构不健全
现建筑工程项目施工阶段,因工程施工单位一味地追求施工进度,严重忽视了施工质量监督管控,所以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据调查发现,当前国内建筑施工单位组织管理机构设置还有待进一步健全和完善,虽然管理人员充足,但是在具体的建筑工程项目施工建设过程中,施工质量监督管理环节非常薄弱。在建筑工程项目施工建设过程中,部分施工单位为减少费用开支,导致施工过程中的管理监督工作一直处于一种混乱状态。在施工单位组织机构设置时,因未能明确项目监督管理责任而导致各种类型的施工质量问题。
2.做好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工作的措施
基于以上对目前国内建筑工程项目施工质量监督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 不足和弊端分析研究,笔者认为在当前的形势下,加强建筑工程施工监督管理势在必行,具体措施和方法如下:
2.1 加大施工质量监督管理力度
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建筑行业的不断进步,使得工程项目施工质量监督管理机制改革成为一种必然,要想做好工程项目施工质量管理工作,需明确自身所处位置,而且还应当意识到其问题的紧迫性和严重性,不断创新监督管理模式,以确保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监督工作顺利进行。基于此,笔者认为应当加大施工质量监督管理力度,加大监督执法力度,以确保施工质量问题能够得以有效解决。因此,实践中相关部门一定要加大重视力度,支持该项工程项目建设,以此来促进我国建筑行业的全面发展。实践中,针对当前建筑工程施工监督管理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与不足,笔者建议建筑工程项目施工质量监督管理机构,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对建筑工程项目施工全过程加强监管和管控,尤其要对实践中普遍存在着的各种违法和违规行为进行严格的监管、处理。实践中,一旦发现施工质量监督违法行为,使参与建筑工程项目建设的单位树立牢固的施工质量意识,这是确保建筑工程项目施工任务顺利实施的关键。
2.2 规范和优化监督管理流程
对于建筑施工企业而言,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应当制定科学、全面的施工现场监督管控体系,只有这样才能有章可循,才能确保建筑施工现场各项活动的顺利进行。在工程项目施工监管过程中,一定要克服主观臆断、随意性,采取有效的措施提高效率、监管效益以及规范施工现场作业秩序。在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现场监督管理时,应当最大限度地确保以最小投入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以最少人力、财力投入,完成监管工作,以此来实现建筑施工现场管理工作的有效化。在现阶段,国内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流程存在的片面性、弊端等,至今还未能形成完善的施工质量监管系统,以此难以实现综合管理目标。建筑施工单位在施工流程制定、实施过程中,应当不断强化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材料的应用,以此来提高建筑施工质量控制及其监管效率。
2.3 加强监理,制定健全的施工质量监管方案
建筑工程施工监管过程中,应当不断加大监理力度,做好如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不能只听取工程项目建设单位的意见,而且应当树立工程施工监理权威,以此来加强工程项目施工质量监督管理;解决经费问题,并对监理单位加大监督管理力度,从而提高人员综合素质。
在建筑工程监督管理过程中,应当对国内建筑工程施工质量、安全监管情况进行全面考虑,通过健全施工质量监管方法来提高建筑工程管理能力。正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管理过程中,没有有效的管理机制和制度,根本不能使各项管理工作有针对性,也难以确保监督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基于此,对于建筑施工单位而言,首先当提高自身质量监管认知水平,深入研究实践中存在的各种质量问题与不足。其次,在深入分析和研 究问题后,应当针对性地制定一些完善和 健全的监管方案。建筑施工单位在施工质 量监管过程中,应当全面了解和研究相关法律、法规,各部门均应当明确职责,以此来调动员工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4 加强人才管理和培养
从本质上来讲,人是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监督管理的基础,同时也是各项工作得以顺利开展的主体,工程质量监督不能仅仅依靠完善的法规、制度等,人才是必不可少的,人才一定要掌握先进的技术知识及管理技术。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建筑行业的迅速崛起,做好人才储备和引进工作至关重要。说到底,建筑市场上的激烈竞争,实际上就是人才的相互竞争,因此只有在人才的竞争中取得优势,才能赢得胜利。因此,为了与行业的快速发展的形势相适应,并更好的执行建筑工程的质量监督工作,人力资源的引进和培养成为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