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设计艺术心理学

设计艺术心理学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设计艺术心理学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设计艺术心理学

设计艺术心理学范文第1篇

一.设计心理学与图形艺术之间的关系

1.设计心理学为图形艺术提供理论支撑

长期以来,人们对于设计的认识都是建立在感性基础上。既使学习到了设计中的原理,也未能有效的将整体学科中的知识联系起来,成为完整体系。其背后的科学理论依据也一直未建立起来。直到心理学对各个学科的研究,及在各个学科中的应用,解决了包含设计在内的多个学科中的理论支撑问题。心理学中的分支――设计心理学对图形艺术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撑。

2.设计心理学为图形艺术提供了新的发展思路

设计心理学由于其独特的实验方法、实验结果、实验数据等可测量、可归纳、可重复等特征,将难以把握的图形艺术进行了量化分析,从而总结出很多图形艺术中的规律、设计制作方法等。使图形艺术走向了理性发展的道路。

3.科学的图形艺术是设计心理学应用的结果

图形艺术的科学性是在设计心理学的指导下实现的。图形艺术中传递的信息是否准确受两方面因素影响,即信息传递者和被传递者的知识量和信息量等因素。能够将两方面因素平衡,使信息顺利传递,是设计心理学知识在图形艺术中的运用。缺少了这个平台,两方面因素互不理解,信息传递是无法实现的。

4.科学的图形设计丰富了设计心理学的应用范畴

图形艺术的形成吸引了各行各业专家的注意,由于不同专业的人共同参与进来,以设计心理学为基础的图形艺术,被应用到各行各业中,为社会和民众广泛服务,成为设计心理学应用的重要结果。

二.基于设计心理学的图形艺术作用

图形艺术具有选择性、整体性、可识别性、和恒常性等规律,在信息交流、引导行为、解释议题、宣传文化等多方面都具有特别的优势及特定的作用。

1.图形艺术建立了世界性的图形艺术语言体系

图形作为一种直观的视觉语言,能够跨越民族、语言、文字等的障碍进行信息的传递。它创造了无需语言的沟通,与无国界障碍的交流。即使是较为复杂的议题也可以通过图形读懂。目前,各个国家将一些极为重要的图形标志进行了统一,已经部分实现了世界性图形语言的通用。如交通标志、医疗标志、环保标志、绿色标志、安全食品标志、安全卫生标志、禁止标志等。

2.促进图形艺术的理性发展

图形艺术的创作,运用的是形象思维、具象思维,将具象或抽象的概念转化为图形进行阐释说明。因此设计心理学的介入可以更好的与感性思维方式相结合,有利的引导和扶正图形艺术的理性发展。

3.提高图形艺术的实用价值

图形艺术信息的传播建立在设计师与受众之间。设计师与受众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性,这种相对差异性导致了图形艺术设计和接受的双重差异性。而介入设计心理学的图形艺术,可以最大化的降低这种差异性。从使用或需要的角度出发,使双发对图形的理解趋于相对一致,从而图形艺术的实用性得以加强。

4.增强受众的理解能力和鉴赏能力

由于部分议题或较为复杂的内容需要专业知识基础才能够理解,因此受众在接受这类信息时会存在一定障碍。但基于设计心理学的图形艺术如果在这些领域进行表达,就可以更好的增强受众的理解能力和鉴赏能力。例如计算机软件中,对于界面、工具、命令、各种面板等的图形化设计就非常有效的提高了受众的理解能力。在多层次作品和图形艺术之间,受众有能力选择更为有效、更高品质的图形艺术。

综上,人类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对使用舒适度的关注逐步提升到对视觉舒适度及心理舒适度的关注。图形艺术的功能被更大程度的发掘出来,将以其独特的优势更加广泛的被人们所应用。

[此论文为2013年度黑龙江省艺术科学规划课题:“设计心理学在设计艺术中的应用研究”的科研成果之一。课题编号为:2013D064]

参考文献:

[1][美]NORMAN D A、设计心理学[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3.23-29

[2] 柳沙.设计艺术心理学[M].第1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31-33

设计艺术心理学范文第2篇

【关键词】医学;数据分析;信息管理系统

0.引言

21世纪以来,社会的各个方面,各行各业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计算机的普及与应用已经融入到了经济、政治、文化的各个领域,电子信息化的有效性使我们摆脱了繁重的文书工作,同时也增强了我们对于信息的利用性。医学信息管理系统的实现一方面充分体现了计算机强大的信息收集、数据处理功能,使医疗数据的利用率得到了提高,数据的保存和提取更加的快捷方便,保存时间也大大增长;另一方面,避免了繁琐的文书记录、数据分析统计工作,减轻了医疗工作者的工作负担,不仅提高了他们的工作效率,还使整体服务质量得到了改善,管理水平得到增强。

1.医学信息管理系统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医院整体系统的庞大,工作内容的繁杂,需要有一种技术可以对医学数据进行更好的整理和分析。在门诊挂号时需要进行的手续较多,采用手工记录书写的方式操作,则会使排队的人越来越多,不能使病人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治疗,同时大量的人群会增加医院工作人员的压力,更容易出现错误,长时间的等待和工作也增加了两者在交流过程中发生摩擦的几率;在门诊看病的过程中,采用记录病历的形式,并不能在患者再次看病时迅速的提取出原来的纪录,这在无形中增加了医生的压力和工作量,不方便医生对患者的病情进行更详细的分析,对患者们的研究更是需要大量的工作。另外医院的其他部门比如财务管理系统,人事管理系统,药品库存管理系统,门诊挂号系统,划价收费系统,综合查询系统等等都存在等待时间长,工作效率低的问题,而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可以很好的满足这个需求,计算机管理系统的出现使得医疗数据的记录、查询、统计和分析消耗时间短,工作量小,工作效率高,保存时间长,满足了医院对数据系统整理的要求,具备了快速的响应能力和联机事务处理能力,使管理更加优秀和有效,可以使患者享受到更好的服务。

实现医院信息化管理需要的计算机技术并不复杂,医院中信息化管理主要处理文字和数据,基本不会用到多媒体数据的动态传递。从这方面来说,所需服务器的性能要求也不太高。因此,建立医院信息化管理所需投入不会太高,但是由此产生的效果却是明显的。

2.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

2.1系统的设计思想和特点

(1)本系统所构建的网络采用局域网的形式,医院内的计算机都可以登录到这个系统。

(2)完整的信息管理系统涉及医院的各个部门,将不同部门联系在一起,数据实现共享。

(3)该系统设有不同等级的管理人员和医务人员,其中一部分人可以对信息进行记录和修改,一部分只能对信息进行查看,保证信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4)设计可以使系统进行修改和改革的程序,使系统保持先进性。

2.2系统运行环境

为了保证系统运行的效率和可靠性,应该保证系统服务器具有较高的软硬件配置,但对于客户端的要求不是很高,一般的客户端都可以满足要求。此应用程序可广泛运行于国际互联网即因特网,同时也可适用于内部的局域网。其硬件要求很小,运行要求较低,有利于广泛的使用。

2.3系统的总体结构设计

利用医院内部局域网将各个部门联系起来,各个计算机的数据可以进行共享。在系统管理方面,设定不同等级的管理人员和医务人员,医院最高等级的领导可以对系统进行最大程度的控制,系统设定密码,密码管理员可以添加医务人员并修改医务人员的密码。病历管理人员可以查看所有患者的治疗信息但不能进行修改,门诊则负责对病历的录入和修改。相关人员只能修改对应职位的信息。所有信息的查看在各个计算机上是互通的。

2.4基本设计概念以及相关技术介绍

本系统使用ASP技术框架和局域网数据库,程序在IIS服务器端运行,以大大加快了数据的处理速度和安全性。为了使数据库保持先进性,方便修整和改革,系统设计应采用模版方式,界面的修改完全不影响处理程序流程。设置数据库维护系统,方便对整个系统进行管理。根据每个不同类型的用户分别为其制作独立的管理或者是操作页面,以便区分和提高系统安全性。

ASP:全称是Active server pages,意为“动态服务器页面”,是微软公司开发的代替CGI脚本程序的一种应用,在这里可以生成和运行动态的、交互的、高性能的Web服务应用程序,是一种简单、方便的编程工具。ASP是一种服务器端脚本编写环境,可以用来创建和运行动态网页或Web应用程序。ASP网页可以包含HTML标记、普通文本、脚本命令以及COM组件等。利用ASP可以向网页中添加交互式内容(如在线表单),也可以创建使用HTML网页作为用户界面的web应用程序。它不仅仅是一种编程语言,更不仅仅是一种开发工具,他更是一种强大的技术框架和模型。

Javascript:是一种嵌入在HTML文件中的脚本语言,它是基于对象和事件驱动的,能对诸如鼠标单击、表单输入、页面浏览等用户事件做出反应并进行处理。

SQL(Structured Query Language): 结构化查询语言,是关系数据库的标准语言,通过几个命令,就可以实现定义、查询、更新和控制功能。在ASP 中对后台数据库进行查询、添加、删除和更新等操作所采用的就是SQL 语言。数据查询基本命令是SELECT,SELECT 语句用于对数据库进行查询并返回符合查询条件的数据。在查询语句中使用SQL库函数,可以实现在查询的过程中同时对某属性上的值进行统计分析。

这是主要涉及到的几种技术,除此之外还有其他便于使用的技术,通过对这些技术的应用,专业技术人员的设计就可以实现信息管理系统的实体化。

3.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分析

信息管理系统联系到了医院的各个部门,将收费、问诊、病历等结合在一起,为医院的信息化建设和科学化管理建立了一个很好的平台。该系统主要完成文本信息和医院各种数据的录入和整理,并使患者可以快速的查看的信息,同时各个部门之间信息的共享不仅可以使医院内部信息交流更加的及时和迅速。这不仅可以增加其他部门的监督的作用,使管理更加的公开透明,使得医生更加注重治疗技术的增强,并对患者的信息进行更好地掌握以供进一步的诊断,对于病人则更加的放心并对自己的花费、病情了如指掌。

4.总结

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和使用建立了完整性强、一致性高、数据安全可靠的数据库,简化了繁琐的文书操作,规范了整个医院的数据处理流程,系统中包含强大的数据处理功能,不仅可以清楚快速的查询信息,而且可以利用一些应用程序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简明直观的了解到医院的各种信息,方便医院的管理,提高了医院各项工作服务的质量和效率,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对于医务人员,大大减轻了他们的劳动强度,使他们有时间和精力来服务于病人,进一步的学习,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医学科研和教学的进行。医院管理系统紧跟时代的潮流,采取新的形式改革管理体制,优化医疗服务,使医生患者可以更好的交流,为医疗领域增添了新的特色,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管理系统将会有更优秀的平台。

【参考文献】

设计艺术心理学范文第3篇

环境设计中生态心理的基本概念和立论基础、生态心理的形成与发展、生态心理的文化内涵及表现形态、生态心理在室内外环境艺术中的表达与运用等,较系统地把人类发展历史中生态心理的存在形式、表现形态与审美伦理结合起来,对现代环境艺术设计具有开拓性的设计思考与借鉴意义。生态心理学是研究环境与人的心理和行为之间关系的一个应用社会心理学领域,又称人类生态学或环境心理学。这里所说的环境虽然也包括社会环境,但主要是指物理环境,包括噪音、拥挤、空气质量、温度、建筑设计、个人空间等。环境艺术设计中的生态心理学作为研究人与环境之间的学科,它之所以成为社会心理学的一个应用研究领域,是因为社会心理学是研究社会环境中的人的行为,自然和社会环境都对行为发生重要影响。满足生态心理学要求的环境艺术设计应考虑到周围的自然环境,既要顺应环境,又要有节制地利用和改造环境,达到自然环境与人类生活的和谐统一。例如,我国的一些公共设施,就巧妙地利用自然环境进行了人性化设计。那里到处都是开放式的城市公园;道路、建筑几乎保留了历史的原貌;公共座椅、电话亭、书报亭等公共设施的构筑风格古色古香,体现着我国深厚悠久的历史文脉;道路标志设置醒口;景观雕塑雄伟壮观;各种形态、色彩与环境既协调又富有个性。这些设计不但巧妙地利用了自然环境,而且也方便了人们使用。满足生态心理学要求的环境艺术设计还要考虑到气候、地域的影响。不同的气候条件,不同的地域,城市的公共设施应该不同。如我国北方气候干燥寒冷,因而北方的公共设施材料多采用具有温暖质感的木材,色彩鲜艳醒目,以调剂漫长冬季中单调的灰、蓝色,这些元素能使人们在漫漫寒冬感受到心理上的温暖和视觉上的春天,使人们容易抑郁的心情变得轻松愉快。我国有些地方潮湿多雨,因此在公共设施的选材上便十分注意防潮防锈,多为塑料制品或不锈钢材料,色彩上也尽量使用一些明亮色调。

二、从上面的观念可以看出

一个符合生态心理学的环境艺术作品的完成,并不是设计师个人创造活动的完结,而是另外一个创造性的、可持续发展过程的开始。因为它存在于自然生态的开放空间中,它可以通过不同的视觉艺术展示,来激活它所存在的环境中的其他创意元素。一个具有可持续性发展的环境设计作品将是一个带动城市复兴的新举动。在我国,可持续性发展的观念逐渐被植入到了应对城市环境缺失的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策略当中,并己被许多环境规划和环境艺术工程项目所广泛接受。环境艺术设计中的生态心理学是一种思想和观念的体现,它追求社会的意义,它希望在社会公众的参与中进入他们的生活、影响他们对某个问题的看法。一切看似很重要的艺术技巧、手法和材料、样式等等问题,其实都是在为表达某种观念服务。设计师们在充分研究了公众的多种需求后,应该以历史与当代的文化背景作为基本的框架,以便从中找出最合理的因素加以创造性的发挥,然后再使用各方面都能接受的艺术表达方案去积极地影响公众。

三、结语

设计艺术心理学范文第4篇

一、增强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大学生创新能力的作用与意义

我国的高等教育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也具有紧迫性与重要性。在知识经济的时代,创新要依靠知识的传播。高等教育的目的是培养高素质创新性的人才,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原有的教育观念、体质、人才培养模式需要适时调整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应试教育下培养的学生听、说、读、写能力发展较好,然而创造性的培养却远远滞后。因此应把培养高素质、拓展综合能力、塑造个性特长作为一个有机整体考虑,从而上升成为一种现代教育教学观念。培养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是一项关系全局的系统工程,必须贯彻人才培养的始终。

二、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大学生培养现状

当前高校艺术教育中存在一些现象严重制约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1、教学管理制度刻板,制约课堂教学创新。

教学管理制度是为了形成良好的教学秩序,提高工作、学习效率,促进学生公平自由发展。近年来,随着教育部对艺术设计类教学的评估,每所高校的艺术类专业都由原来的经验型教学向制度型教学转变。但大多数高校采用与非艺术类专业相同的管理模式,在课堂管理、学生评估等方面制定了严格、细致的规章制度,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教师的教学、学生的个性发展。艺术设计专业是一门独立的艺术学科,它的研究内容和服务对象有别于传统的艺术门类。采用常规教学必然限制学生的创新潜能。只有在充分自由的教学环境中才能培养、唤起学生的创新能力、批判精神。

2、课程结构过于老化、创新性不足。

课堂教学是实施教学的主要手段,教学质量直接影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随着社会的发展,艺术设计的内涵发生变化,从美术的范畴扩展到多个设计领域。而目前高校现行的教材主要引进、借鉴了国外艺术设计教育的模式,也没有随着社会变化进行变革,无法适应现代艺术设计的发展趋势。因此要不断学习、总结发达国家的设计经验、结合国内实际、做好必要的教材改革。目前艺术类课程设置过于关注专业课程,学生社会实践偏少,对社会实际问题关注不够。过于集中的专业技能课训练造成艺术创作课的减少。课程按照专业进行设置的过于分化、细致,学生的知识面也越来越窄,应该关注交叉学科的发展。

3、教师教学脱离实践,课堂教学质量欠佳。

艺术设计的学科特点决定了实践的重要性。高校教师的选拔机制造成了很多教师从高校进高校,这些教师往往学术水平较高但缺乏设计实践的环节。因此,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师应该关注专业技能的提升,同时也要注重艺术创作,潜心研究教学艺术、教学改革,将科研创作的成果转化为艺术教学的资源。为了能够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作动力,应该增强课堂教学的艺术性。

三、增强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大学生创新能力的途径

1、创建创新型教师队伍

创新型教师应该具有科学的教学观念,教学水平高、具有艺术性,并善于发现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并应用到教学中。教育要依靠具有先进教学理念、专业功底深厚、教学水平高超的创新型教师。所以要积极培养教师的从业能力,建设高水平的创新型的教师队伍。一是创建创新型课堂。可以开展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能力大赛等活动,创建青年教师学习、交流平台,并激励青年教师技能创新、岗位创新。二是创建工作室的培养方式。格罗庇乌斯在《新建筑与包豪斯》一书中提出工业家必须认清并接受艺术家能够生产的价值,而艺术家也必须学习如何去直接参与大规模的生产,并建议“今后艺术人才的训练不得不要求在工厂生产条件下进行充分的实际的基本训练,并结合进行设计法则的系统的理论教学”。[1]因此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聘请业界专家担任客座教授。同时积极参加校内外的各项学科竞赛,全面提升师生的专业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三是注重科研、教学一体化。将设计成果与设计理论相结合,设计支持科研,科研反哺设计。将教学成果、课改项目、教改论文列入教师考核、晋升等环节中,激励教师提升教学能力。四是通过管理、培训的方式督促教师自身发展。为了使中青年教师的教学理念、业务水平及教学能力得到长足的发展,应该特设岗位专门负责教师培训、教学改革、教学质量评价等工作。

2、培养学生创新型思维能力

目前大学生创新能力缺乏,主要表现为学习过程中对待问题的方式缺乏自我见解,对问题的思考不够深刻;在实践中,参考、抄袭作品的现象严重,缺乏独立思考、创作的能力。不同类型的艺术实践要求、目的不一致,这就要求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灵活多变。在复杂多变的实践环节中,灵活缜密的思维、独立创作的能力是实践成功的关键。培养创新型大学生需要培养学生坚忍不拔的毅力。毅力是人们为了达到预定目标自觉克服困难、努力实现的一种“心理忍耐力”,是一个人完成学习、工作、事业的“持久力”。艺术实践项目的实施是长期复杂的过程,长期体现在构思、设计过程的时间漫长,复杂体现在与客户沟通过程中的修改、制作的实现情况复杂。这必须具有扎实的设计基础、丰富的实践经验,更重要的是具有坚强的毅力,艺术实践的创新性才有据可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调整实践项目难易程度,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毅力及创新精神。培养创新型大学生需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观察是指细察事物的现象、动向,所有的创新活动都是建立在观察的基础之上。这是对事物变化发展瞬间把握的一种能力。艺术创作活动在本质上是一种智力活动,这需要学生具有较强的感知、记忆、思维能力。达尔文曾说:“我既没有突出的能力,也没有过人的机智,只是在觉察那些稍纵即逝的事物并对其精细观察的能力上,我可能在众人之上。”[2]艺术设计也要求学生具有敏锐的观察能力。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发现学生观察的敏锐度、整体性、计划性明显不足。艺术实践是一个复杂的项目,从市场考察、方案创作、设计实施、成果反馈每个细节都需学生敏锐的观察力来调节思维进行创新。

3、以创新性思维带动课程改革

学生具有自主性、差异性、多样性等特点,目前课程形式设置过于单一。这需要实行分层教学,让学生在相同的课程中达到不同的标准。例如设计类专业课在制定教学大纲时,只设定教学总体目标。具体实施教学时,由教师给出设计任务,学生根据自身学习基础、兴趣、能力制定适合自身的目标。在课下,教师、学生可以进行双向选择进入工作室进行学习及创作,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持续性提供良好的平台。

设计艺术心理学范文第5篇

伴随着科技进步,信息技术逐渐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在未来社会,信息技术将成为一门广泛、普遍的技术手段应用在各个行业,成为每一个现代公民工作和生活中应该掌握的基本技能。为了适应这种发展趋势,世界各国在信息技术教育上都投入了很多关注,致力于提高受教育者的基本信息素养,也就是提高受教育者应用信息技术手段,查找、辨别信息资源,使用信息资源以及评价信息资源的能力。目前我国在基础教育中推行“零起点”的信息技术教育,其目的就是尽快的在现有基础上培养和提高各个年龄段、各个不同层次学生的信息素养。

信息技术课和其他传统课程相比有很大的差异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课程内容不同:信息技术课程主要是操作性内容,要求学生学会使用基本的操作系统和应用工具软件。课程内容比较独立,每一个学习模块之间相对独立。

2、课程讲授方式不同:信息技术课程主要通过实际的演示来进行教授,而传统课程则通过教师讲授或者实验来进行。

3、学习成果衡量不同: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目标主要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而信息素养主要体现在学生使用信息技术完成任务的整个过程中,通常每一项任务的完成质量都可以通过学习成果质量来衡量,学习目标的外化性比较高,而传统课程中很多学习目标难以通过一系列任务外化,通常需要很长时间的积累,观察才发能作出一个比较可靠的结论。

鉴于信息技术课程的上述特点,我们不能用传统的教学思想来指导信息技术的教学工作,否则就会犯“教条主义”的错误。信息技术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普适技术,它不仅仅是简单的技术的掌握,还涉及到对技术的正确选择和对信息的有效利用。因此如果我们能紧扣信息技术课培养目标──信息素养,在教学中设计出一系列和真实情景、主题相关的任务供学生解决,并及时对学生的解决过程和结果进行指导和评价将是一种很好的学习信息技术课的方法。它不仅有利于学生掌握基本的信息技术,还能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这些用一个教学设计的术语来表述就是以“学习活动”为中心的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