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没有大不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然而,笔者通过多年的营销实战及观察发现:我们不少企业对“蓝海战略”有着极端的理解和错误的应用,陷入了一种“蓝海”式陷阱。
他们最直接的表现就是:常常幻想“我们要开拓新市场”,“去一个没有竞争的领域”,“要远离所有的现有品类”等等。于是,他们就玩命寻找消费者未被满足的需求(甚至包括消费者从来都没有过的需求),开发那些功能独特(甚至怪异)、品质精良、看似完美的产品。
然而,结果怎样?四个字:不尽人意。那些“完美”而颇具“蓝海”意味的产品,销售状况一直不温不火,增长态势一直不疼不痒,市场前景让人感到渺茫,与他们当初的豪言壮语相比,可谓大相径庭。
笔者曾经对此现象做过分析并鼓励大家尝试使用产品的“愉悦特征”来驱动“功能特征”,进而推动产品销售。这是从战术的角度给出的建议。而今天,笔者再从战略的角度进一步揭示这种“尴尬”的根源。
“蓝海”并费没有竞争对手
笔者一直强调:做营销一定要做到与众不同,强调“第一创意”,而不能盲目跟随他人,试图在同一个事情上“超越别人”。
这条法则千真万确,无可挑剔,可以说在全球营销界都一直成为主流法则。不过,今天笔者再告诉大家一条补充法则:你的“第一创意”一定要锁定明确的竞争对手。
也就是说:你就算引领一个全新品类,做到这个品类的“第一”,但必须要有明确的竞争对手,清楚地知道你要打谁。
大家也许觉得,“我们已经开辟了全新的品类,哪儿来的竞争对手啊?”
这正是笔者所看到的“蓝海”式误解。
在服务一家茶饮料的客户时,笔者给它们讲解王老吉的市场渗透状况的时候,它们的市场总监拦住我说:“包老师,不用分析王老吉了,我们已经把它从茶饮料中拿出去了,它是一种植物饮料,与我们茶饮料无关。”这让我哭笑不得。
下面,让我们看看影响一个世纪的一些新品类的问世吧,它们之间到底是否存在竞争关系:
与茶叶相比,茶饮料是全新品类;
与纯净水相比,维生素水是全新品类;
与散装鸡蛋相比,包装鸡蛋是全新品类;
与传统奶粉相比,UHT奶是全新品类;
与抹布相比,厨房专用纸是全新品类;
……
那么,这些新品类,难道就不与那些老品类形成竞争吗?
其实,答案是不言而喻的。这些新品类的前后问世,都意味着对老品类的替代。也就是说,我们所开发的多数新品类看似没有竞争对手,但实际上都会成为一个老品类的竞争对手,通过完全不同的价值提供方式争夺老品类的消费者,而不是创造新的消费者。
所以,我们寻找“蓝海”的时候,不要忽略这种“替代”与“抢夺”的关系,不要简单地认为“蓝海”就不需要竞争。相反,通过上面的品类竞争,我们可以得到这样的结论:只有明确的竞争对手,我们的“蓝海”才能发展成为真正的“大海”。
敢于创造需求不等于消费者领情
多数营销人员都有这样的思维模式:我们要满足消费者未被满足的需求,要敢于创造需求,进而远离竞争。
这句话对吗?
前半句没问题,而后半句有问题。
因为,创造需求是企业的一相情愿,几乎没有一个品类做到这一点。多年前,在清华大学举办的一次总裁沟通会上,我提出这个观点时,有个企业的老总这样反驳我:“中国人以前不喝咖啡,现在喝了,这就说明,以前没有这种需求,而西方的企业在中国创造了这个需求。”
大家能够认同这种说法吗?
咖啡的核心价值是什么?是醒脑、提神。那么,那些喝咖啡的中国人以前想醒脑、提神的时候,难道就不采取任何措施吗?当然不会。他们一定是喝茶来满足这个需求。
那么,咖啡如何走进中国人的心智中去的呢?是通过一种“体验异国风情”的方式侵入的。年龄偏大的、喝咖啡的人们一定有记忆:最早喝咖啡时(大约在20-30年前),心里就有一种“体验异国风情”的感觉,而且这一感觉会让你萌生一种“超前”、“洋气”、“引领时尚”的愉悦心情,让你的虚荣心得到前所未有的满足。于是,久而久之就接受了咖啡。更值得一提的是,咖啡与茶类似,喝多了就会上瘾,上了隐之后你想放弃它,就没那么容易。
然而,你去问他们,当他们喝咖啡的时候,同时还喝茶吗?当然也不会。因为,咖啡替代的就是茶,人们只要这一顿喝了咖啡,就不再需要茶了,就算需要,也在其它时间、其它场合,用于其它目的。
为了说透这个问题,我们把时间从20-30年前再拉回到现在。
随着人们年龄的增长和经验的积累,我们又发现,不少喝咖啡的人又开始逐步转向喝茶。这又是何故呢?
因为,通过多年的喝咖啡,他们意识到,虽然咖啡比茶时尚,但茶比咖啡健康。尤其,心脏不好的人喝咖啡会增加心脏的压力,让他们的精神恍惚不宁。更重要的是,喝咖啡的一些重度消费者,时间长了以后发现,喝咖啡和不喝咖啡前后的精神状态的差异太大(即:喝咖啡后的一两个小时确实精神抖擞,但咖啡劲儿过去后却感到异常疲惫),导致对咖啡产生一些质疑。于是,不少人开始放弃咖啡,回到茶叶,改喝绿茶、花茶、乌龙茶或普洱茶等,淡化时尚,强化健康。
这就是竞争,就是品类之间不同的价值提供方式的争夺。如果没有这样的争夺,就没有这些品类的竞争;如果没有这些品类的竞争关系,我相信,咖啡在中国根本不会有市场,更不用提什么“大市场”了。
因此,你要想让消费者在乎你,你的新品类必需选择另一个现有品类作为竞争对手,并与它背道而驰,确保一种完全不同的价值提供方式。
中国企业的“蓝海”式陷阱
在中国,陷入“蓝海”式陷阱的品牌可谓不计其数。无论是赫赫有名的大型集团,还是名不见经传的小企业,你可以到处都可以看到这种陷入“蓝海”式陷阱的尴尬一幕。
笔者走访市场时,也关注了一下中粮集团开发的“悦活”这个产品。但是,当我看到他们这个品牌的品种、包装、卖点、售价以及推广方式后却感觉到:这个产品很难能做大。
作为一个新品牌,“悦活”的上市很复杂。既像是100%果汁(如:橙汁),也像是100%蔬菜汁(如:番茄汁),又像是100%的果蔬汁(如:红色蔬果混合汁),很难说这个品牌到底代表什么。
当我看到它混合果汁配料表时,更是感到头晕。往里加的东西实在太多,一瓶饮料包含5、6种果汁和5、6种蔬菜汁,还是100%的,我根本无法判断,这种饮料要是喝下去,会有什么后果。
开发这个产品的人们也许觉得:这么多果汁和蔬菜汁放在一起是为了更多的营养,而且往里放的东西多了才有竞争力,因为“牵手”、“农夫果园”和“全有”(汇源)都没有放这么多。
这种做法叫什么?
在营销上我们把它叫做“更好”陷阱,即:试图通过“更多”、“更好”、“更优”的方式来赢得消费者青睐,试图在消费者心智里推导一个(或一大片)已有的品牌。
这还不够,在品类命名上,仍然搞得很复杂,大约3个品类6个SKU同时上市,而且给这些产品起了一些试图表达“更好”的名字,如:“均衡5+5”、“超级100”、“优选100”等。也许他们起用这些名字背后的逻辑是:表示产品的浓度以及添加种类的数量,就像“汇源100%”。
然而,需要提出的是,“汇源100%”这样的表述可以明确地告诉消费者“浓度为100%的果汁”,而“超级100”、“优选100”等表述就不一定了。比如:
“水溶C100”是浓度为100%的柠檬汁吗?
显然不是;
“统一100”是面饼克重为100克的方便面吗?
显然不是;
“阳光100”是100%的房间都能见到阳光的公寓楼吗?
显然不是。
不过,最要命的还不是这些。最要命的是:“悦活”这个品牌没有明确的竞争对手。你去问任何一个懂营销的人“这个品牌要打谁?”根本找不到明确的答案。
要说打100%纯果汁吧,除了100%橙汁以外,其它产品添加的东西五花八门,而且都陈列在一起,实用同一个品牌名,消费者会觉得不够纯正。再说,纯果汁已经有了“汇源”、“大湖”这样的品牌,消费者有什么理由一定要买“悦活”呢?尤其,来自美国的“大湖”更加聚焦纯果汁,人们为什么一定要选择遍地开花的“悦活”呢?
要说打蔬菜汁吧,除了番茄汁、胡萝卜汁略有销量以外,其它蔬菜汁根本没有市场。再说,打蔬菜汁也同样不够聚焦,从它们上市的6个SKU来看,“悦活”将无法代表蔬菜汁这个品类。从价格上看也偏高,农夫100%蔬菜汁380ML卖4.20元,而“悦活”280ML却卖到4.80元,消费者是能够算清这笔账的。
要说打果蔬汁吧,无论包装、价格都挨不上,一般消费者不会为了一小瓶果蔬汁而花那么多钱。再说,果蔬汁市场也已经有了“牵手”、“农夫”这样的品牌,消费者有什么理由一定要买“悦活”呢?“悦活”也许说:我有“产地限定”的优势,但“农夫”同样也是固定产地,而且把产地标注得很清楚,如“新疆”。因此,“产地限定”是一个不攻自破的“优势”。
要说打佐餐饮料吧,从其价位上看倒有点像。但问题是,打佐餐饮料的产品摆在超市干吗?更重要的是,如果要打佐餐饮料,包装设计就得上档次,看上去,至少在客人面前拿得出手。而“悦活”的包装看上去既不够高档,也不够时尚。
这就是典型的“蓝海”式陷阱。当一个新品类,没有明确的竞争对手,一相情愿地做自己,只能凶多吉少。更何况还以“更多”、“更好”、“更优”、“遍地开花”等糟糕的方式进入市场。
那么,作为新上市品牌,“悦活”将怎么做才有戏呢?笔者的建议是:首先,三个品类砍掉两个,聚焦一个品类,并不超过两个SKU;其次,采用对立定位的方式重新提炼“悦活”的定位,在价值提供的方式上与现有品类背道而驰;然后,更换包装,在餐饮渠道或其它特殊渠道里突破销售。
除此之外,成不了“大海”的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竞争对手没有跟进。如果当一个品牌试图“教育消费者”的时候,必须吸引其它竞争对手,由多家企业共同倡导,也许有可能成功;否则,就很难了。蒙牛“晚上好奶”就是典型案例。
蒙牛做“早餐奶”,伊利跟进了;蒙牛做“高端奶”,伊利跟进了,三元和光明也都跟进了;而蒙牛做“晚上好奶”,却谁也没有跟进,这就是问题。
中国多数企业是热衷于跟进的企业,你做的产品只要有一点点希望,它们立刻就会跟进来,推出跟你一样或相似的产品。所以,在中国市场上,你做了一个新品类,结果没有人跟进,那肯定是有问题的。
竞争创造真正的“大海”
早些年,笔者也认为“竞争的本质是避免竞争”,而现在看来,这个想法也有不足之处。当一个品牌,在一个细分市场上,真的消灭了竞争,该怎么办?笔者现在认为:那你必须通过“自己打自己”的方法引入竞争。否则,你的发展就会受到阻力或瓶颈。
因为,上面我们所分析到的多数案例足以证明,一个没有竞争的产品是很难能够发展起来的,除非它是国家力量所控制的特殊物品(如:宇宙飞船)。
大家想想,“德青源”这个品牌为什么发展这么快?“王老吉”这个品牌为什么发展这么快?原因是,它们都有明确的竞争对手,而且有明确的优势。比如:“德青源”打的是散装鸡蛋,它的优势就是“安全”、“营养”(如:胆固醇低,卵磷脂高,有机食品)。因此,它们所开创的“包装鸡蛋”必将能够发展成为“大海”。
所以,我们的企业决定走“蓝海”路线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好两个问题:
第一、我这个新品类到底要打谁(如:“德青源”打散装鸡蛋)?
第二、我有没有能力吸引竞争对手跟进来(如:跟进“王老吉”的是和其正、邓老等诸多品牌)?
如果这两个问题都得不到像样的答案,建议你最好放弃这个策略,再想想别的出路。因为,与任何品类都形不成竞争,并且竞争企业也不愿跟进的品类,肯定对消费者而言也是没有什么价值的品类,不值得你去“啃”这“硬骨头”。
竞争是良药。俗话说:良药口苦却治病。我们虽然不愿意看到竞争中的无情、惨烈与你死我活,但通过多年的经验、教训和感悟,笔者深深感觉到:唯独竞争才能让我们活得更强壮,更长久,让我们的“蓝海”变得更博大、更壮阔。
又一天过去了,时间在指间一缕一缕的流失着,而我呢?也在迷失的街头一步一步的流浪着。多久了?不记得了,快一年了吧?也许是一年多了吧!自己也记不清了,我究竟迷失了多久?我究竟还要放纵自己多久?难道这样放纵自己就能把伤口抚平?也许是能减轻带你痛楚吧!可我难道就这么脆弱,难道就经不起一点风雨?坚强点,在这个现实的社会里,没有人会同情弱者;坚强点,难道自己做不到吗?相信自己,我相信我自己能做到。
夜风其了,风起了,吹得自己无处可躲。可我为什么要躲呢?为什么我就不能坦然面对,难道躲了这么久还不够吗?够了吧?够了,真的够了。
孩子,别再哭了,别再掉泪了,男儿有泪不轻弹,不是吗?孩子,别再让泪水模糊了自己的双眼;孩子,别再睡了,不要因为失去了星星而又失去月亮;孩子,答应自己,要好好的活下去,要好好的关心自己,要好好的走下去;孩子清醒吧!看看你的四周吧,想想在乎你的人吧,不要在失去他们了。
今天快结束了。
好好迎接明天。从明天开始,好好的做自己。虽然曾经迷茫过,但那都是过去了。我们还有大好青春,别让青春再从指间滑落了。索然玻璃曾被她狠狠摔碎,碎就碎了吧!有什么大不了的?不就是伤了个心吗?没什么大不了的。大不了以后小心点就好了。虽然曾经跌倒过,跌到了又怎样?不就是把腿摔疼了,暂时走不动路罢了。现在伤好了,要更好的走好每一步。
习惯了又怎样;失去了又怎样;哭过了又怎样;伤过了又怎样?到最后还不是一切依旧如初。虽然时间回不去;虽然旅途不可再重来。但有这一切就够了。时间回不去了就更好的珍惜明天。虽然旅途无法再重来,但有一次就够了,这样才有故事去回忆。
清醒了以后就要坚强,要从泥沼里走出来;要自己找到方向;要一步一个脚印的走好今后的所有路途。
所幸,后来我们都分道扬镳,互填了天南海北的志愿,从此都没有相遇的机会。
可是,缘分这个东西,向来是说不定的,我只是希望,等来年如果有机会,再次相遇,我能够淡定自若,忘记了曾经的心理阴影,也可以坦荡的面对这样一段关系。
其实,都没有什么大不了的。
这样的歌声,向我诉说的故事,是不是也是这样的道理。
可是,我喜欢的那些大道理,从来都不会依托于字数,依托于外物,突然来到我的身边。即便是我很饿,我开始吃方便面,吃防腐剂,吃这些东西,开始对自己丧失信心,开始对自己失望。
我想,我仍旧不会放弃。
新闻链接2:一些老人每逢周二、周四就去宜家商场里交友、聚会,享用商场的免费空间和免费咖啡,占去餐厅几乎所有的位子。
新闻链接3:一些年轻人为了能在看电影和去旅游景点打折,不惜办假学生证。网上一个售卖假学生证的店铺一个月有近400次交易,同时搭配销售5元一个的印章,以方便买家每学期自己盖章注册。
除了第一则新闻中的这四个人,终因为自己的“小聪明”、付出了代价外,乍一看,后面两则新闻似乎没什么大不了的,而且,当事人还似乎真的“受益”了。其实不然,这些人将精力都花费在了对规则的百般钻营上,用了小聪明,但是不智慧,没有大局观念。一个爱占小便宜的社会很难建立起信任,而一旦没有信任,再有智慧的群体也不会形成强大的竞争力。
不重视品德教育是畸形教育
曾经看到过的一档脱口秀节目《金星秀》。“有话问金姐”一环有个观众问金姐:“金姐,我看到一名女子在列车上让儿子‘装矮’逃票。结果儿子没有装矮配合,女子揪着儿子耳朵大骂。儿子从口袋里拿出红包对列车长说:‘我今年11岁,上四年级了,这是我的压岁钱,可以给自己补票。’金姐,你说现在的家长都怎么回事呀?”
金姐是著名的“毒舌”。开口就说:“这么优秀的儿子真是你亲生的吗?你配当孩子他妈吗?在孩子面前你不感到无地自容、羞愧难当吗?好孩子,未来你一定能有大出息!”
很多家长一边花很多钱让孩子去补习功课,一边又不重视孩子的品德教育。这是一种畸形教育。难道学习成绩比品德更重要?!孩子最终会走入社会,成功的人不是赢在成绩而是赢在人品。试问,有谁会用一个不讲诚信、弄虚作假的人?!
中国有句俗语: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即使你能伪装一时,难道能骗过一世?就如这位家长,让孩子装矮,逃得了这次,逃得了下次吗?就算逃脱了,而你们给孩子负面的心理影响却是永久难以磨灭的。懂事的孩子,会为父母这种行为感到羞耻,就如那位拿红包为自己买票的孩子。
爱占小便宜的父母教不出大格局的孩子
俗话说“言传不如身教,身教不如境教”。父母对孩子的教育,不在打骂,不在补习,而在日常生活中言传身教,耳濡目染,父母身体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胜过千言万语。“孟母三迁”的故事,就是告诉大家环境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
家庭是孩子从出生到思想体系基本形成和稳定前一直所处的环境,对孩子的成长来说尤为重要。
老话说“心眼小的人,天地大不了。”
去超市购物,总看到很多人把超市免费提供的塑料袋偷偷装很多带回家,当保鲜袋或者垃圾袋使。
去餐厅吃饭,总会看到免费续杯的饮料前,一家人好几口人合用一个杯子,边喝边叨念:不喝白不喝,这样省钱。
去公共厕所,总会看到很多人肆无忌惮地撕扯免费厕纸带回家用,根本不会去考虑到是否这会妨碍到别人的便利。
跟朋友一起吃饭,总会有一到快买单的时候就假装打电话或者上厕所的“聪明人”,根本想不到朋友之间本来就是你来我往,利益均衡。
……
这样的家长,他除了占到了一点小便宜,他还得到了什么?他一定会得到一个渗透于基因中的抠唆家庭;一个因耳濡目染、早早就学会投机取巧、耍小聪明的后代;一个因为芝麻而丢了西瓜的小胸怀、小气度、小格局人生!
格局是一个人的精神架构
是的,我们中国人一直都很“穷”,很“苦”,大多数人一生都是普普通通、无权无势的老百姓,必须得靠着节衣缩食才能勉强度过一生各个难关。
但是,这不能当成我们可以不要诚信、不要格局的借口,因为它们本身跟金钱之间并没有什么关系。
格局,是一个人精神上的基本架构,是一个人决断上的基本准则,它昭示着一个人的胸襟气度,也是一个人内在精神的直接反映。
一个有格局的人,永远不会因为一些眼前的小利益,而忘记做出最正确的取舍。
想一想之前上班的时候,如果能够有一下午的休假,那自己就如同出了笼的小鸟一样,那种自由自在的感觉,让你觉得那一下午的时间是多么的珍贵,一定会好好的计划,好好的享受!
可是如今的自己每天都有大把的时间,却不知道该如何规划。每天都想着做一点特别的事情,可每天都就这样荒废了。也可能在心里想的是,反正都有大把的时间,今天不做,明天也可以做,明天不做,还有后天。可是殊不知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这样在不知不觉中蹉跎了人生。
说到来之不易,我就想到了婚姻中的一件事,之前好多人都提倡说新时代的结婚不需要彩礼什么的,可是作为一个从新时代走过来的人来说,我觉着结婚的彩礼还是该有的,毕竟自古以来,老祖宗留下来的东西还是有用的。
静下心来想一下,如果一对夫妻结婚的时候,男方给女方出了十万块钱的彩礼,那么结婚以后,两人大多数都会好好的过日子,男方也想着娶一个媳妇不容易,好好珍惜的媳妇,就应该好好珍惜,那些不该有的歪心思,也就没有了。可是如果女方一分钱彩礼都不要,结了婚之后,有好多人都会觉着,反正这媳妇也是白得的,都木有花钱,出去外面乱搞也没关系,大不了离了婚可以再娶一个,反正上一个也没有掏钱。
每当听到这些言辞的时候,特别的气愤。一个人可以不识好到什么程度?才可以这样践踏一个人对你的好。可是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例子太多太多了,你经历了自己的辛苦,得到的东西你总会倍感珍惜。如果你轻而易举得到了,反倒显得那么的不珍惜,反正也没付出什么,丢失了也就丢失了。
好多人对物是如此,对人亦是如此。每当这个时候,总能够看到人性的丑陋。所以在大家提倡着什么男女平等,结婚不应该要彩礼的时候,我还是会很明确自己的态度,即使将来我有了一个女儿,我也会问男方要彩礼,不为了别的,就为了尽可能的巩固一段婚姻的稳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