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语篇分析

语篇分析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语篇分析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语篇分析

语篇分析范文第1篇

关键词:越南学生 汉语语法学习 定语语序 语言偏误 分析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5-0024-02

汉语在语法表现范畴中属于一种相对宽式的语言,也呈现出相对严格的语法原则和规律。而母语为越南语的学习者由于已经形成的语言范式,往往会忽略汉语的一些规则。同时,越南语本身是一种有声调的语言,在其发展过程中,通过语言接触,越语吸收了大量的汉语词汇[1],越南语中的汉语借词即汉越词达到了一半以上。也正是这个原由,来自越南的学生在学习汉语的过程中,在语音和词汇方面相较其他国家的学生表现出了一定的学习优势。汉语与越南语两种语言在语法方面虽有不少类似之处,但越南学生在学习汉语时出现的语法偏误并不比其他国家的学生少。本文对天津中医药大学联合办学项目2009级的126名越南学生在汉语语法学习中出现的偏误进行分析,从中发现问题,通过研究找出问题的答案,并进一步总结规律。由于语法范畴的内容很宽泛,本文只对越南学生定语和状语多项修饰语语序类型的偏误进行分析研究。

1 定语偏误分析

1.1汉语中多层定语顺序的偏误

给定中短语加上定语就形成了多层定语的结构,汉语与越南语在出现多层定语的情况时其排列顺序不同,无论是描写性定语还是限制性定语。例如:

(1)他的 两本 刚买的 中医药学的 书。

谁的 多少 怎样的 什么样的 什么

领属 数量 性质 形状 质料

在这个例句中,定语成分比较复杂,学生容易产生的偏误除了将定语后置之外,还可能出现各层定语或者“的”字的排列错序:

* 他的中医药学的刚买的两本书。(定语顺序偏误)

* 他的刚买两本的中医药的学书。(“的”字位置顺序偏误)

(2)当时 最著名的 经方 医书《备急千金要方》。

什么时候 怎样的 什么样的 什么

时间 性质 形状 质料

在这个例句中,学生容易产生的偏误有把定语后置,还有各层定语或者“的”字的排列错序:

* 当时经方最著名的医书《备急千金要方》。(定语顺序偏误)

* 当时的经方最著名医书《备急千金要方》。(“的”字位置顺序偏误)

除了由于定语的语序不同而产生的语法偏误(此处讨论多层定语的排列顺序偏误)之外,汉语与越南语这两种语言在使用词汇方面的差异也导致了定语的偏误。例如,在越南语中,“多”字可以单独作定语, 而在汉语中,“多”字表示数量,一般不能单独充当定语成分,前面一定有“太”、“相当”、“很”等词语。因此,在此语法点上也很容易产生相关的偏误。

1.2多层定语语序的教学策略

通过上述偏误举例、对偏误的分析以及对复杂的多层定于顺序的总结,基本上讨论出了以下顺序原则:

(1)具有领属关系的成分。具有领属关系的成分对中心语事物的影响与事物本质属性对事物的影响有很大的不同。事物会根据其本质属性的改变而变化,却不会跟随其领有者的变化。因此,在大多数情况下,表示领属关系的成分常常排列于最远离中心语的位置。

(2)表示时间、处所的词语与事物本身有一定的联系,但具有临时时效性,因而,距离中心与也比较远。

(3)表示“多少”的量词短语或者指示代词与事物的本质属性有关,但量词具有不太稳定性,所以量词或指示代词离中心语的位置也相对较远。

(4)表示“怎样的”动词性词语、主谓短语或介词短语的成分,是事物的外延情况,其距离中心与相对较远。

(5)由于事物的情状比事物的性质距离中心语的距离更远,因此表示“什么样的”形容词性词语等形式比较复杂的成分一般需要放在表示事物性质的成分之前。例如:我那本沾了泥水的新语文课本。

(6)表示质料、范围或属性的名词、动词、形容词、区别词中,大致排列顺序是:形状、颜色、质料、功用。例如:朋友送的两个很小的红色玻璃花瓶。

根据上述的分析研究,我们可以得到多层次定语最有可能的排列顺序:领属关系成分――时间处所成分――量词短语或指示代词等成分――动词性词语和主谓短语――情状形容此成分――表示质料、属性或范围的成分+中心语。

前文提到的多层定语修饰中心语中需要“的”出现的情况,需要把每一层的关系表达清楚,还要求语句处于最精简状态,需要特别注意“的”的隐现,在此不再重点讨论。

2 状语偏误分析

2.1限制性状语偏误分析

汉语中的限制性状语常位于句首或者主语之后、谓语之前。

例如:

(1)他从越南来。

(2)六月份他高中毕业。

在越南语中,大多数情况下限制性状语的语序与汉语语序一致,但如果是介词短语作限制性状语时,其常位于句末或谓语动词之后。例如:

(3)汉语: 他从北京来。

* 越南语:他来从越南。

由于汉语与越南语的限制性状语语序并不一致, 但越南学生常常受自己母语的影响,因而常出现状语后置的偏误。例如:

(4)* 他打电话给妈妈。

(他给妈妈打电话。)

(5)* 我看电影跟女朋友。

(我跟女朋友看电影。)

2.2描写性状语偏误分析

汉语语法中的描写性状语主要由形容词或短语短语、动词及短语、数量词及短语、名词及短语、副词和象声词充当,常常位于谓语之前、主语之后。汉语中的描写性状语形式在越南语里有两种对应的结构形式: 以状语形式对应和以补语形式对应[4]。以状语形式对应时,越南语的语序与汉语语序基本一致,因此一般不会产生偏误。例如:

(7)汉语: 秋天特别适合养肺。

越南语: 秋天特别适合养肺。

而当以补语形式对应时,越南语的语序与汉语语序并不一致,此时比较容易产生偏误。例如:

(8) 汉语: 他答应我答应地很勉强。(他答应地很勉强。)

* 越南语:他回答我勉强。

2.3多层状语偏误分析

给状中短语整体加上状语,就形成了多层状语。例如:许多观众今天在演播大厅里都热情地为他鼓掌。在这个句子层次的分析中,左边的状语修饰右边的中心语。由于多层状语的层次较多,加之越南学生已有的越南语学习经验负迁移,或者汉语学习过程中中介语使用过度泛化等原因,使得偏误较多。本文主要从两个方面来进行分析。

2.3.1多层状语中多项副词状语的语序问题

汉语中副词的主要作用是充当状语,作谓词性成分修饰限制语,副词是可以几个连用的,这时就出现了副词连用时的顺序问题。例如:

(9) 汉语语序:必须逐一排查一遍。

* 越南语语序:排查一遍逐一必须。

本句中出现了三类副词,排列的基本顺序为:语气副词――时间副词――情态副词。

(10) 汉语语序:那些汉语练习题他可能已经都做完了。

*越南语语序:他那些汉语练习题已经可能都做完了。

本句中出现了三类副词,排列的基本顺序为:语气副词――时间副词――范围副词。

(11) 汉语语序:简直太不像话了!

* 越南语语序:简直不像话了太!

本句中出现了三类副词,排列的基本顺序为:语气副词――程度副词――否定副词。

另外,有特殊的情况,有的副词可能在其它副词前后都能出现,在实际应用中,是由说话人所要表达的意思决定的。例如:

(12) 在国外学习,妈妈很不放心。

在国外学习,妈妈不很放心。

这种情况下,偏误产生的几率也比较大,但要根据实际情景来判断,本文不再论述。

2.3.2 多层状语中多项各类状语的语序问题

我们做出的任何动作都离不开相关的条件:时间、工具、处所、对象、方向等,而这些相关条件距离中心语动词的远近是有差异的。

壮语的语序一般情况下不太稳定,有时会因为说话人主观因素的影响而发生变化,尤其是副词和介词的结构类型繁多。多层状语大体的排列顺序为:背景条件――具体时间――语气副词――时间副词――处所――对象、方向等介词结构+中心语。

总之,在面向越南学生进行汉语教学时,要求汉语教学工作者和越南的汉语学习者都必须注意以上偏误问题,多从认知和应用领域着手,运用实际情境中的例句进行对比分析,同时对照汉语语法的既有规则进行巩固练习,以快速提高汉语水平。

参考文献:

[1]周小兵.越南人学习汉语语法点难度考察[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2007.(1).

[2][3]罗根海,赵熔.实用中医汉语 精读提高篇[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1.1.

语篇分析范文第2篇

关键词:性别语言 《傲慢与偏见》 人物对话

1. 引言

1665年,Robnefort所著的Histoire Naturellet Moraledes Iles Antillet一书,可算是“性别语言”的最早文献了。该书记载了欧洲人初到小安地列斯群岛时,惊奇地发现当地加勒比印第安人男性与女性使用不同的语言。但直到20世纪初,“语言和性别”问题才真正引起语言学家的关注。最早从语言学角度研究“性别语言”的,应当首推丹麦语言学家叶斯柏森(O.Jespersen)。1922年,叶斯柏森在其颇具影响的语言学著作《语言:本质、发展及起源》中阐述了女性语言的特点。1923年,他在出版的《英语的发展结构》一书中又指出英语是他所熟悉的所有语言中最男性化的语言。

20世纪60年代之前,人们对语言中性别因素的研究是零散的,这时普遍把规范的语言表达称作男性语言,而把女性用语视为对规范的偏离。对性别语言进行广泛系统性研究只是到了20世纪60年代之后,研究范围主要是英语语言,研究内容集中在男女语言的发音、用词和句式结构等静态方面。到了八、九十年代,性别语言研究的重点开始转向不同社会背景下男女交际的话题、谈话量、打断他人,最少反应、沉默等动态方面。英语语言差异研究至今,业已遍及语音、音域、语调、词汇、句型、语法、语义、话语行为、会话模式、多语研究、言语能力、语言习得、语言普遍规律研究,以及文学作品分析等各个研究领域和研究层次。这方面的代表除了莱科夫(Lakoff)外,还有特鲁吉尔(Trudgill)、齐默曼(Zimmerman)、普什(L.Pusch)、亨利(Henle),(Bolinger)等人。

在欧美的影响下,其他国家对语言性别研究也逐渐重视起来,并且研究的语料不再局限于英语,还涉及到了汉语、德语、日语、俄语等语种。我国的语言学界对性别语言的关注是近几年的事,并局限于外语界。我国从事于此项研究的学者有祝畹瑾、戴庆夏、徐大明、陶红印、谢天蔚、陈永林、赵蓉晖、孙汝建、白解红等人,他们发表了这方面的专著或论文。就这方面研究的内容而言,国内研究大致可分为四个方面:理论介绍和研究综述;反映在语言上的性别歧视;性别语言的表达方式;言语交际上的性别差异。

2. 性别语言的理解及《傲慢与偏见》的简要介绍

语言是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透过这面镜子,我们可以了解一个社会中的价值观、信仰、生活方式、风俗习惯及人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等等。作为社会中存在的男女,其在语言方面的差异同样也可以反映出很多。性别语言(male/female language或men’s and women’s language),从广义上说是指男性和女性所使用的具有性别特征的语言及某一语言中用来区别男性和女性的语言现象。这里笔者认为有必要解释一下“sex”与“gender”的区别。一般来讲,前者指生物性别的“性”( of biological distinction ),而后者是指以前者为基础的、按社会结构分类的“性别”( socially constructed categories based on sex )。Sex 是以生理为基础的男女标志,只表达生理意义;而gender 是以社会角色和社会地位为基础的男女标志,表达性别的文化意义和社会意义,它是集合生理因素、社会角色和文化身份为一身的概念,是由社会文化形成的有关男女角色分工、社会期盼和社会行为规范等的综合体现。从性别和语言的角度,我们着重探讨gender,它和年龄、教育、社会地位、种族等一样,作为社会语言学的变量,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小说《傲慢与偏见》是英国著名女作家简・奥斯汀的经典之作。在本篇文章中,笔者对小说中的部分人物对话进行了个案分析和研究,发现这些人物的语言体现出了性别差异。尽管《傲慢与偏见》是一部文学作品,其中的人物对话带有艺术加工的成分,但是,这部小说以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英国社会阶层的日常生活为题材,一反当时社会上流行的感伤小说的内容和矫揉造作的写作方式,真实地呈现了当时英国的社会生活,生动地反映上流社会和中产阶层、男性和女性之间的矛盾。其中的人物对话高度浓缩了那个时代各色人物的语言会话特点。了解这些特点,对我们分析社会语言规律,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分析中,囿于篇幅所限,笔者将选取《傲慢与偏见》中的五段人物对话,即班纳特夫妇之间的、彬格莱和达西之间的、达西和威廉之间的、伊丽莎白姐妹之间的、达西和伊丽莎白之间的五段对话,笔者将会对这些对话一一分析,解释其中所体现的性别语言特点。

3.《傲慢与偏见》人物会话中性别语言的分析

第一段对话在小说的开头,班纳特太太要丈夫去拜访一下新来的邻居――富有的单身汉彬格莱先生。班纳特太太使用了大量具有女性特征的话语,如频繁地使用亲昵称呼“my dear”,在短短的对话中间使用了五次同样的字眼。众所周知,由于女性所扮演的社会角色――慈爱的母亲和温柔的妻子,因此使女性语言具有了这种特点。此外,班纳特太太还使用了感叹句:“What a fine thing for our girls!”。还使用了语气强势词语 “to be sure”,“very likely”,“certainly”。诸如此类的话语的运用,经常会出现在女性的话语里。在小说的对话里,班纳特太太是想积极寻求对此访问的支持而刻意强调与丈夫的同盟性和亲密关系。而班纳特先生对太太恳切、亲密的语气始终是冷淡的回答,要么直接以 “no” 作答,要么“made no answer”,要么直爽地说: “You want to tell me, and I have no objection to hearing it.”;“I see no occasion for that”;“It is more than I engage for, I assure.”。即使是向太太提问,他也是很直接,没有任何感彩掺杂其中,如他问道:“What is his name?”;“Is he married or single?”;“How so? How can it affect them?”。从班纳特先生的这一系列话语中我们可以看出男性语言的一些特点,他们讲话坚定有力,不拖泥带水,不拐弯抹脚。

在第三章中有彬格莱和达西在舞会上的对话。当时彬格莱在和简跳舞,彬格莱也劝说达西邀请舞伴上场,他说:“Come, Darcy, I must have you dance. I hate see you standing about by yourself in this stupid manner. You had much better dance”。达西回答:“I certainly shall not. You know how I detest it, ...”,达西的话语明确表示不愿合作。在对话中,两人对话很直截了当,针锋相对,互不相让,明显地呈现出了男性语言的特点即竞争性的会话模式。男性往往直接、简明、毫无掩饰地表达自己想要表达的内容,很少顾及听话人的感受。正因为如此,男性喜欢使用直陈语气和祈使句,往往以命令的口吻讲话。也许有些人会认为彬格莱和达西是好朋友,他们不会讲很多客套,而直接表达他们的意思。事实并非如此,下面看一下发生在达西和威廉爵士之间的对话,他们并不是很熟悉。

在威廉爵士家中举行的舞会上,威廉爵士以舞会为题与达西搭话。达西则不理会这一套,他把跳舞的人比喻成“savages”。威廉爵士虽说在地位和财富方面不如达西,但毫不示弱。面对达西的不屑一顾,他反戈一击,暗示自己曾经看到过达西在麦里屯跳舞。所以这里不是财富和地位在作怪,而是男性的性格使他们讲出来的语言也是既直接又粗鲁。因此,在英语中“damn, shit,hell”等这些咒骂语往往出现在男性的话语中。

小说第四章的开始部分,简在舞会后向妹妹夸奖彬格莱先生。对此,伊丽莎白对姐姐的每个观点不但完全赞同,还补充了不少赞美之词。如她说“about five times as pretty as every other woman in the room”,此外,伊丽莎白在和姐姐谈话时还用了许多强势词语,如“also”,“always”,“never”,“certainly”, “very”,“a great deal”,等等,其中“never”一词出现了三次。这些强势词语在下面的几句话中均有体现,如她给姐姐说道:“He is also handsome,”;“Did not you ? I did for you. But that is one great difference between us. Compliments always take you by surprise, and me never; ... well, he certainly is very agreeable, ...”;“Oh! You are a great deal too apt you know, to like people in general. You never see a fault in anybody. All the world are good and agreeable in your eyes. I never heard you speak ill of a human being in my life.”。 此外,这些言语也反映出了女性的一些其他话语风格。她们在交谈中表现得比较合作,通常大家轮流讲,可以达到真正意义上的交流。并且,作为听者,女性对别人话语的内容常有积极的反应,不时地用mm,hmm, yeah等表示自己在倾听,有时对别人的话语会给予合适的评论,如在此处,伊丽莎白对姐姐话语的补充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此外,女性很少打断别人的谈话,即使打断也会说一句道歉的话。而相比之下,男性在交谈中常表现出较强的竞争性,倾向于由自己控制话题的选择与发话的机会,不肯轻易让出发言权。开始讲话时,话题转换常会比较突兀,交谈中跳跃较多,连贯性不强。作为听者,男性也不如女性那么注意别人正在谈论的话题,不是那么积极地给出反应和意见。此外,男性打断别人说话的情况比女性多,却很少表示歉意。作为说话者被打断的男性一般都会发出明确的抗议之词,而女性多以沉默相对。

在小说的第三十四章,描写的是达西第一次向伊丽莎白求婚,但由于伊丽莎白对达西的偏见,前者遭到了拒绝。在此章节中,伊丽莎白在指出对达西的看法时,是这样说的:“... you chose to tell me that you liked me against your will, against your reason, and even against your characters? Was not this some excuse for incivility, if I was uncivil? ... the happiness of a most beloved sister?”,及后面的她又提到:“ Can you deny that you have done it ?”在这一段话语中,伊丽莎白用了四个问句,这体现出女性用语的另一个特点即喜欢用问句,尤其是反意疑问句。据一个统计显示,女性使用反意疑问句的次数是男性的两倍。

除了上述的在小说《傲慢与偏见》五段会话中所体现的性别语言差异,性别语言特点还有其他方面的表现。譬如,在语音方面,在发“-ing”时,男性多发成[in],而女性倾向使用比较标准的发音。语调方面,女性喜用升调,且言语中语调变化多样,体现出了她们感情丰富的一面;而男性多用降调或平调,语调平淡无奇,讲话四平八稳,往往体现出了他们理性的一面。最后笔者想提到的是女性常常使用逆序重音(reverse accent)。一般地讲,一句话的最高音调往往落在句子中最重要的词语上,而女性则把最低音调放在最重要的词语上,这亦为女性语言的一大特点。

4.结语

性别语言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特别值得注意的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性别作为一个独立的考察变量,已经在语言学习和与语言习得两个领域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实际上,语言性别差异研究具有极为广阔的外延性,换言之,性别语言的研究不是孤立的,它和人类学、社会学、心理学、历史学、文化学、宗教学、地理学和民俗学等都有密切的联系,并受制于语言使用者的家庭背景、文化水平、年龄、职业、兴趣爱好、性格、气质等。本篇文章结合小说《傲慢与偏见》,分析其中的人物会话所体现出来的性别语言差异,这样做不仅能够加深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同时对社会语言学中“性别”这一变量也会有更深的领会。社会交往的主体就是男性和女性,语言性别差异研究在英、日、汉等民族语言中大有潜力,还是一块正在开垦的处女地。

此外,会话如一种谈判行为,成功与否取决于双方的赏识。男女双方来自于不同的亚文化群体,习得了不同的交际方式,不同的会话模式常常引起交流双方之间的冲突和误解。认识到语言性别的差异,就可以置身处地于对方,通过交流增进双方的理解,使之相互包容,避免矛盾,实现成功的对话和交流。同时还能使言语行为者灵活调整自己的言语模式,把语言作为一种社会活动,以适应自己所处的社会环境,力求进行有效的社会实际。

参考文献:

[1]白解红.性别语言文化与语用研究[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0.9-20.

[2]戴炜栋.言语性别差异分析综述[J].外国语,1983,(6):1-5.

[3]孙汝建.性别与语言[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7.186-188.

[4]许力生.话语风格上的性别差异研究[J].外国语,1997,(1):42-46.

[5]杨永林.社会语言学研究:功能・称谓・性别篇[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社,2004.129-196.

语篇分析范文第3篇

一、汉语教学中存在的偏误问题

(一)现状

新疆,双语教学是指用汉语讲授非母语课程。事实上,真正的双语教学应该是教师用流利的汉语讲述非汉语课程。这就是要求担任双语教学的教师既要有很强的专业知识,又要有扎实的汉语语言功底。目前,双语教学应该如何开设和评价双语课程等问题都尚无定论;双语教育的教学方法,教学特点,教学模式和教学环境都处于实验与探索阶段。首先,处于这一阶段的学生通过听教师讲授,掌握很多语言知识,如果初次接触并掌握的语法,句法或发言是错误的,那么需要表达时,他们往往说出的则不标准的汉语,这个各阶段的学生自然会出现更多偏误问题。其次,民族学生,学习汉语时需要在课堂上进行汉语教学活动,只靠老师在课堂上课堂上进行听,说,读,写等学习活动,没有配备各种学习辅助工具,如:收音机,录音机,复读机,电子词典,电脑,磁带,等。将会影响学生偏误。

另外,有些非汉语专业课教师教汉语需要备课时,要查阅汉语词典、注意发音、丰富自己的汉语知识面、提高汉语表达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是受到语言能力的局限,很难回答学生的提问或应付突发事件。这种现象在小学或中学都非常普遍,有些非汉语专业教师为了省事和省时,过度自信,平时毫无准备就上课,只把一些专业术语能简单地告诉学生,让学生记下来,并让学生跟读几遍,就完事了。受这样老师影响的学生更有偏误问题。

(二)存在的问题

1.母语干扰

学生的母语对汉语发音的干扰是很典型的。词汇方面来讲“他懂维语”说成“他知道维语”,语法方面的错误句。如:“这实际问题嘛”, “那地方去看了一下”, “太笨重的很”, “他毕业了中学”, “他根本就好好不干事”等等。在汉语学习的初级阶段,学生中介语的偏误中,母语干扰占优势。

2、泛化

个别学生发音时,有“矫枉过正”的现象,如:把“基本上”的“基”说成zhi, 把“好事”的“事”说成这是xi。这是语音上的泛化现象。有时写汉字时笔画、偏旁、结构错误是书写上的泛化现象。如:太与犬、像与象、干与王等。

3、文化干扰

它是由学生母语的文化因素干扰汉语表达造成的。有这样一个句子:“你看着孩子黑黑的羊眼睛,多漂亮啊!”把维语的提法“羊眼睛”,“甩手大爷”, “独木桥”, “继承家里的香火”, 直接成汉语显得生硬。

4、学习策略

学生学习过程中对难字、难词、难句、难度较大的话题沉默、回避、跳越或拒绝回答。如:老师问学生:“你的爱好和兴趣是什么”学生答:“没有”。 “那么你的理想是什么” 学生答:“没有”。学生的回避或默不作声,这个话题就成了空白,不利于学生的进步。

二、偏误分析在汉语教学总有着重要的意义

1、偏误分析揭示了韩语学习的规律

老师了解了偏误问题,就应该对学生的偏误有一个正确的态度并帮助学生修正偏误,达到新的认知。所以教师不能仅仅以偏误的有无和多少来衡量学生的好坏,不纠正偏误就无法达到新的认知,但纠正偏误要分清轻重缓急,并以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前提。

2、偏误分析为我们提供了全面认识并纠正偏误的方法,对对比分析进行了验证和补充

新疆的汉语教师多年来熟悉民汉语的对比分析,善于预测学生的困难和错误,有了偏误学习的预防,再加上偏误分析的诊断和治疗,汉语教学将会更有成效。

语篇分析范文第4篇

[关键词]材料分析与表征;创新实验项目;综合性;AP;MgCo2O4

材料结构表征技术是人们生产和科学研究的基础,是国家科技水平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1]。《材料分析与表征实验》是高等院校材料类专业中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程,所涉及的材料分析方法多种多样,包括衍射分析、光谱分析、电子显微分析、电子能谱分析、色谱分析、质谱分析、电化学分析、热分析等,覆盖了材料相关的各个领域、实用性强,最终目标是要对各种材料分析方法灵活应用以及对测试结果进行准确分析[2,3]。作为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通过实验教学激发材料类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积极性,开拓专业视野,培养创新思维和意识,促使学生掌握不同材料结构、形貌、孔径等分析测试技术的功能、特点,在对材料进行分析表征时能够根据需要正确的选择分析测试方法,并能利用仪器设备地对材料组织结构进行分析表征,是“新工科”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但目前这门课程存在着偏理论、轻实验,多演示、少操作等不足。实验内容相对独立,缺少关联性既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不能培养学生运用仪器设备综合分析材料结构的能力。因此本论文依托校级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MgCo2O4薄片材料的制备及其对高氯酸铵热分解的催化性能研究,以项目团队,从项目所研究的材料的应用性能出发,通过查阅文献,选择相应的材料分析表征方法,实际动手操作仪器,对所得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对比性能,从而再进一步优化材料制备工艺,如此反复测试优化调整,极大地增加了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团队合作意识,进一步巩固了“材料分析与表征实验”课程的知识。

1实验

1.1实验设计高氯酸铵(Ammoniumperchlorate,AP),是一种强氧化剂,具有有效含氧量高、气体生成量大、成本低等优点,是复合固体推进剂的主要成分[4]。复合固体推进剂则是作为导弹、火箭、空间飞行器等各类固体发动机的动力源。作为复合固体推进剂的主要成分,其热分解性能直接影响着其燃烧性能。可以通过添加少量的催化剂来大大降低AP的热分解温度,改善热分解性能,从而提高固体推进剂的燃烧性能[5-6]。二元金属氧化物MgCo2O4具有稳定的尖晶石结构、结构中存在大量的空隙,有利于离子的扩散和电子的传输,对AP热分解具有优异的催化性能。本文采用简单的共沉淀法制备MgCo2O4催化材料,采用衍射仪(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比表面积分析仪(BET)等现代测试手段对材料的结构、形貌和比表面及孔径分布进行分析与表征,并通过DSC测试分析研究了MgCo2O4纳米颗粒对AP热分解催化性能。通过综合结构、形貌等微观结构的分析表征,来分析研究MgCo2O4纳米颗粒对AP热分解催化性能,并从性能出发,不断优化其微观结构。如此反复测试优化调整,极大地增加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综合分析能力。1.2实验内容1.2.1MgCo2O4薄片材料的制备以氯化钴和氯化镁为金属源,按其摩尔比为2︰1经去离子水溶解混合后,分别缓慢加入CTAB和氨水陈化1天后,经离心、洗涤、干燥后,将干燥样品进行五个阶段的退火处理。得到黑色粉末产物。1.2.2MgCo2O4催化材料的物相、形貌、孔径的表征采用X射线衍射仪(日本Rigaku公司D/MAX-3B型:CuKα辐射,λ=0.15405nm,2θ:10°~90°,电压40kV,扫描速度10°/min,0.02°/step。)对MgCo2O4进行物相分析,以确定其是否为尖晶石结构;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日本电子株式会社的JEM-2100(UHR)型,点分辨率0.1923nm,晶格分辨率0.14nm,放大倍率误差≤±10%,加速电压200kV),来分析样品的形貌;采用美国康塔公司的NOVE2200e氮吸附仪(工作温度77K,脱气温度:300℃,脱气时间:3h)进行BET比表面积与孔径结构测试,以分析比表面积和孔径结构对催化性能的影响。1.2.3催化材料用于AP热分解催化性能的研究采用北京恒久科学仪器厂HCT-3型微机差热天平进行样品的热分析研究。

2实验结果与分析

2.1MgCo2O4样品的物相分析X射线穿透力强,在磁场中的传播方向不受影响。样品在X射线的作用下会产生衍射现象,得到特定的衍射图谱。从衍射图谱中可获得材料的晶体结构、晶粒大小、点阵常数等信息。MgCo2O4样品以Mg、Co、O3种元素利用Jade软件进行物相标定和Origin绘图,如图1所示。从图中可以明显看出纳米MgCo2O4的所有特征峰的位置与尖晶石结构的MgCo2O4的标准衍射图谱卡片(PDF#23-1390)能够较好的吻合,根据三强线法可判断所制备的样品是纯相的MgCo2O4,衍射峰尖锐,表明其结晶性好。2.2MgCo2O4样品的形貌分析图2为MgCo2O4样品的TEM显微组织图像,图2(a)为低分辨率图像,图2(b)为高分辨率图像。透射电子显微镜(Transmissionelectronmicroscope,缩写TEM),是把经加速和聚集的电子束投射到非常薄的样品上,电子与样品中的原子碰撞而改变方向,从而产生立体角散射。样品上质量厚度大的地方对电子的散射角大,通过的电子较少,像的亮度较暗,反之则亮度较亮。影像将在放大、聚焦后在成像器件(如荧光屏、胶片等)上显示出来[7]。从图2(a)中可看出样品呈现为杂乱的片状相互堆叠在一起,从薄片的亮度来年,其厚度较薄,使其具有较高的比表面积。从图2(b)的高分辨率中可观察到明显的晶格条纹,表明样品具有良好的结晶性,这与前面的XRD表征分析相一致,其晶面间距为0.447nm,对应于(111)晶面距。2.3MgCo2O4样品的氮气脱/吸附分析供了较多的催化位点。多孔材料的孔径分布非常复杂,其计算分析模型有适用于介孔分布的Barrett-Joyner-Halenda(BJH)法和Dollimore-Hill(DH)法,有适用于微孔分布的有:Dubinin-Astakhov(DA)法,其适用于多峰分布微孔;Horvath-Kawazoe(HK)法其适用于裂缝状微孔(如活性炭、柱撑层状粘土等);Saito-Foley(SF)法其适用于孔截面呈椭圆状的微孔材料(如沸石分子筛等);密度泛函(DFT)法其适用于具有孔径单峰分布孔和多峰分布多级孔的各类微孔、介孔。因此根据MgCo2O4样品孔的尺寸、形状选择BJH计算模型,其结果如插图所示。从插图中可以看出样品的孔径主要集中在80nm左右。2.4MgCo2O4样品的催化性能分析材料的制备、结构与形貌的表征等都要为其应用服务,MgCo2O4样品对AP热分解的催化性能,通过DSC分析来研究。差示扫描量热法(DifferentialScanningCalorimeter,DSC)是一种热分析法,在程序控制温度下,测量输入到待测试样和参比物的功率差(如以热的形式)与温度的关系,其记录到的曲线称DSC曲线,它以样品吸热或放热的速率,即热流率为纵坐标,以温度T或时间t为横坐标,可以测定多种热力学和动力学参数,例如比热容、反应热、转变热、相图、反应速率、结晶速率、高聚物结晶度、样品纯度等[7]。将MgCo2O4材料按2%、5%、7%的质量比例与纯AP充分混合研磨后,称取10mg混合物于小坩埚中,从25~500℃进行差热分析,其结果如图4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纯AP的热分解过程主要分为三个阶段[10]:第一阶段是发生在243.47℃左右的吸热过程,对应为AP晶体从斜方晶系转变为立方晶系的晶型转变过程。第二阶段是在336.76℃左右,对应为AP的低温分解放热过程(LDT),生成部分中间产物。第三阶段是在471.15℃左右,对应AP的高温分解放热过程(HDT)。与纯AP相比较,加入MgCo2O4催化剂后,AP的热分解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曲线的晶型转变吸热峰均出现在同一位置,这表明AP的晶体相变没有受到钴酸镁催化剂的影响。而AP的低温分解温度和高温分解温度都发生显著的下降,特别是高温分解放热温度,且随着催化剂含量的不断升高,分解峰温度也随之降低,当催化剂含量到达7%时,高温分解峰温度已由纯AP的471.15℃下降到了276.5℃,其下降值为194.6℃,表明MgCo2O4材料对AP热分解具有良好的催化性能。

3实验结论

实验综合了XRD、TEM、氮脱吸附实验、DSC多种测试技术,以MgCo2O4纳米材料研究为例,分析了MgCo2O4纳米薄片的物相组成、微观结构、比表面积,探讨了其对AP热分解性能的影响。从XRD物相分析可知道,通过简单的共沉淀法成功地制备出具有纯相的尖晶石结构的MgCo2O4。其具有的薄片形状,为其催化性能提供了较大的比表面积、更多的催化位点,从而使MgCo2O4材料对AP具有非常好的催化性能,可使纯AP的高温分解温度降低了194.6℃,这将大大缩短固体推进剂的点火时间。本实验模式通过材料学专业的“材料分析与表征”必修实验课程为基础,在掌握了XRD、TEM、氮脱吸附实验、DSC等分析表征实验的基本原理,数据处理等知识后,由于这些仪器都属于大型仪器,台数较少,学生不可能在有限的时间内都进行操作实训,因此依托钴酸镁的制备及其对高氯酸铵热分解的催化性能研究的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通过共沉淀法来制备MgCo2O4材料,通过XRD、TEM、氮脱吸附实验进行材料结构、形貌等表征,及采用DSC分析测试材料对AP热分解的催化性能。以获得优异的催化性能为目的,反复调整优化材料的制备工艺、再进行材料的XRD、TEM等表征。在这反复优化的实验过程中大大地增加了学生对材料分析表征的大型仪器的动手能力,培养了综合分析各种表征方法的能力。

4结语

语篇分析范文第5篇

摘要:本文以汉语语音为研究方向,以偏误分析、中介语理论、语言对比分析理论、二语习得和认知心理学为理论基础,结合实践调查分析母语为英语的留学生在学习声调时普遍出现的声调偏误问题类型及其成因,从声调教学顺序、半上调、单字到语流模式声调教学和声调关键点假设四个角度探索声调教学的方法。希望从中总结出一些普遍性的规律,更好地指导教学实践。

关键词:汉语声调;偏误分析;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52-0223-03

汉语声调是绝大多数汉语学习者掌握汉语语音的最大障碍。母语为声调语言的汉语学习者的声调偏误受其母语声调负迁移的影响表现不尽相同,母语为非声调语言的汉语学习者的声调偏误类型则大同小异。

本次实践调查研究的主体是英语为母语的汉语学习者,笔者选取了来自美国、英国、爱尔兰三个国家的30位留学生。他们由10名美国捷门棠孔子课堂的学生、10名英国在华留学生和10名爱尔兰都柏林孔子学院的学生组成。其中,男女各占一半,年龄在15岁到40岁之间。主要考察单字声调、双音节声调、语流音变(含上声和去声、轻声、语气助词“啊”的变调)以及语调。

一、单字声调

在单字调查中,单字声调的偏误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①阴平和去声的调型存在一定程度的相混。测试者在发去声时,起点过低,音高降不下来,发得与阴平比较接近。而在发阴平的时候,调值又比够高;②阳平起点过低,上升幅度不够高。在发阳平时,音高不直接上升,而是先下降再上升,发的是与半上声相同的低平调,容易被感知为上声;③上声折点时间靠后,前半部分缓慢,后半部分升速过快过高,音程偏短;上声起点过高,降不下来,又过于强调升的部分;④93%以上的测试者将每一声调测试的最后一个单字都读为去声,同时在有些停顿时间较长的单字上,他们易读为阳平,无意识地表现出自己对单字声调的肯定与怀疑。

二、双音节声调

调查发现,测试者双音节词“平调化”偏误是具有普遍性的。与第一部分调查对比发现,双音节词的偏误率明显高于单字的偏误率。英语音节组合的特点是平行+升调或降调,而大部分汉语音节组合声调不会受语调影响,仍读原调。英语母语者学习汉语声调时受英语双音节组合特点的影响,结合上述调值特点和中介音,以致他们说双音节词语时,声调趋于平调。

三、语流音变

首先,在汉语拼音方案和教材中,没有对声调的实际调型和调值进行标注,对“一”“不”一律标原调,部分教师也没有对上声及去声连续进行相关变调规则解释,在语流中做相应的句篇练习,诱发了此类全部读原声调的偏误。

其次,轻声调查中,二声和三声接轻声最难读对。虽然调查别标注了轻声,但是76.7%的测试者在读二声和三声+轻声时,都忽略了轻声的读法,将其读成单字原有的声调,或是因首字二声和三声的偏误而影响到后面音节的发音。如,测试者根据三声变调规则将“马虎”读为“má hǔ”,按原声调将“眼睛”读为“yǎn jīng”,将“什么”读为“shěn me”,二声不够高,与三声相混。根据调查得知,测试者对全上的调型掌握得不好,因此,造成了阳平和全上调型的混淆。测试者在读三声接轻声时较为明显,再加上上声后的实际调值大致为4,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了解到英语母语的测试者高平调不够高,调值为3,达不到4,影响了三声的调型,而在读二声接轻声时,二声不够高,偏向低调的三声。

最后,由于在汉语拼音教学中,部分教师没有对语气助词“啊”的六种变化读音及声调进行特别标注并示例讲解,加之学生没有掌握“啊”的音变规律和要领,在调查中所有测试者毫无例外地把语气助词“啊”的六种变化读音全部发成了阴平“啊”的本音“ā”,且均没有连读。

四、语调

在调查中,学生在单字声调及发词、句末语调时,机械地按照句末字的字调发音,过于重视单字字调的发音,忽略了全句的语气,使句末语调显得生硬。90%的测试者都在母语语调的影响下错误地把去声当作重音来读,或把置于末尾的单字、词语或句子末尾的“啊”都作去声来读,而不是把音高从5降到1,从而进一步造成了语流中的语调偏误。

英语学习者的主要偏误存在于单字调阳平和上声,阴平和去声的混淆;受到英语双音节音高模式的影响双音节词易发成平调;轻声易读成原调,上声、去声易不变调或低不下去,升不上来;“一”“不”以及语气助词“啊”易一律发原调;在母语语调的影响下错误地把去声当作重音来读,造成了语流中的语调偏误。

五、声调教学策略

1.语言对比教学。桂明超认为,要排除母语的干扰,就必须进行汉语声调和英语语调之间的对比。教师应在教学中科学地运用比较教学法,把汉语与英语进行恰到好处地对比,归纳总结出两种语言的异同点和对应关系,避免学生因母语负迁移带来的偏误,从而将学习重点放在与英语不同或根本没有的知识上。

调查结果表明,测试者不仅出现了大量的中介音,而且在双音节词及语流音变测试中受英语语调影响较为明显。中英对比教学法可以分为教学前与教学中声调对比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教师应把汉语和英语语音系统作一初步比较,克服和避免教学上的盲目性,找到对症下药的方法和途径。第二阶段是声调对比法的关键环节,也就是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比较中英发音的异同,针对高频偏误反复强化训练,帮助学生总结声调的发音规律。对没有声调意识的英语学习者来说,首先让他们在词汇中感受语音的变化,然后再让他们习惯不同的高低升降变化以及掌握每一种变化对应不同语义的特征。对有声调意识的学生,通过对比使得他们清楚汉语声调和英语语调之间的异同,再充分利用语调和它相近的声调之间的关系,找到声调的调型。英语虽然没有词的声调变化,但却有语调的变化。如通过对比汉语单字与英语中pardon,yes,sorry,OK等带有语调并独立成句的单词,来逐步学习如何将在比较长的语言单位才能体现的高低曲折变化,迅速并且相对准确地转换到词甚至字上,从而进一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汉语的四个声调。

2.图示和感知辅助教学。汉语单字声调的准确发音是语篇表达流畅的前提,而调查中上声单字偏误率却高达62%。因此,教师应高度重视基础的单字声调教学。调查显示,测试者的单字声调偏误类型主要集中在调域而不是调型上。教师教授四个声调时,应该按照赵元任的五度标音法的高低,在五线谱上书写阴平、阳平、上声、去声的调号,明确四声的调值调域。教师在直观图示的基础上进行四声的详细讲解,明确每个声调的起点、转折点和终点,找准每个声调的发音关键点,同时指出调域的最高值是四声的起点,最低值是三声降落的终点,再分别加以举例示范。

声调取决于音高的变化,在生理上就表现为声带的松紧变化。发声时,声带肌肉的紧张程度决定声调的高低。教师可以让学生把手放在喉咙处感受声带的松紧变化。教师应加强学生的调域训练,从平调练习入手,先练习五度平调,然后再练习升降调,让学习者感受如何更好地控制声带在一个音节中的松紧变化。

在视觉和感知的多重刺激下,学生初步感知了声带的松紧变化方式,从而在反复的对话练习中进一步体会,培养正确的四声语感。在单字调教学时,我们还可以尝试利用感情结合声调来使学生更直接地体会汉语四声。如果把四个声调分别对应不同的感情,用带有感彩的发音强调,那么就能给学生留下鲜明的语言印象。如,第一声高又平,像对母亲亲切的呼唤声(妈);第二声上扬,好像没听懂对方说话时心里产生疑问或是对对方的话表示质疑(啊);第三声低降,类似表示许可或同意时的语气词(好),伴随点头的动作可帮助学生培养降调以及先降后升的意识;第四声高降,如同生气时发出的训斥(骂),短暂而急促。

以上这四种感情对无论母语是哪种语言的人来说都是熟悉的。教师在课堂上一定要做好发音示范以及情景联想的工作,通常来说感性的联想及小故事比单纯的知识点更能够加深学生的记忆,这样学生即使离开课堂,也可以根据感情记忆进行自我纠正。

3.兴趣文化贯穿语流教学。在语流声调教学时,教师可在学生间开展有效纠偏的课堂活动。如:短篇绕口令比赛(例如:妈妈骑马,马慢,妈妈骂马;四是四,十是十,十四是十四,四十是四十等)、词语/成语接龙游戏(例如:教师说出一个词语或成语,学生以所给词的最后一个字作为词首,组成一个新的词语或成语)以及传话游戏(例如:教师将写有字、词或句的纸条给第一位同学看,他必须记住纸条上的字、词或句,把它们依次向下传话。传的过程中,不能让其他同学听到。最后一名同学将听到的字、词或句大声报出并写在黑板上。教师展示纸条,大家看该字、词或句是否与纸条一致,并依次说出自己所听到的内容),等等。这样不仅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同时能及时发现学生在语流中无意识的声调偏误,做到从教师纠正学生偏误到学生互相纠正偏误的自主学习过渡。

课堂活动应由词到句篇分层次进行。在游戏和比赛的过程中,教师需特别注意学生在语流中发生的偏误,维持良好的课堂秩序,以便随时记录学生的偏误情况,在事后逐一纠正并归纳总结,将其编成简单的会话作为练习在课堂上重现,反复练习多次纠偏,避免“回生”的现象发生。

为了避免学生的抵触情绪,在中高级阶段巩固声调教学时,教师应以体验中国文化为主,纠正声调偏误为辅,适时引入文化知识,例如:学生学习朗诵郑板桥的数字诗《咏竹》、《咏雪》等诸如此类的古诗,了解中国诗词的平仄和押韵,更加深刻地理解语流中的汉语声调,将声调内化融入语感之中,实现汉语表达的自然流畅。

4.字调、变调和语调教学相结合。在声调教学的过程中,要始终坚持字调、变调和语调教学相结合。字调教学为变调教学的顺利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变调教学的目标是追求语音流畅,是汉语声调教学的关键。语调教学应注重语义与语境、语调与语流相结合,让学生在真实话语交际中体会英汉的语音差异,使学生不仅熟练掌握汉语四声,而且能够准确流利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整个声调教学应以交际为原则,形成一个由字调到语调的综合教学模式。

在调查中,单字调不仅单独干扰语流发音,而且还受语调多层级的影响,最初的单字调和连续的变调以及为适应语境中的轻重缓急声调都要因此做出改变。严格说来,两音节连读的声调曲线一定有异于这两个单字调的简单相加。调查中双音节词偏误率近70%,而四个上、去声连读偏误率高达100%。因此,音节组合越多受到连读变调的影响越深。鉴于汉语单字调在具体语流中的多种变化,教师应尝试声调研究的多种方法,发挥语流教学的重要作用。在实际变调教学中,教师应采取录音分析法让学生听辨双音节词,体会单字调与双音节词变调的不同,并加强模仿偏误最高的上、去声变调。对于轻声和语气助词“啊”可以采用听辨标注分析法,在语流中反复听辨、重点标注之后进行模仿。此外,教授母语是英语的留W生时,不应单纯地强调声调学习,还应该在语音教学中加强对重音、停连、语气、节奏等口语表达的训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有意放慢语速范读,通过重音、停连、语气和节奏变化的强调,让学生感知汉语的语音变化以及语篇内部的情感表达。

六、小结

经分析后得出,要排除母语负迁移干扰,就必须首先进行汉语声调和英语语调之间的对比,归纳总结出两种语言的异同点和对应关系。其次,教师教授四个声调时,应该按照赵元任先生的五度标音法的高低去书写四声,在直观图示的基础上进行四声的讲解及手势示范。把四个声调分别与不同的感情对应起来,用带有感彩的发音强调,那么就能给学生留下鲜明的语言印象。第三,在语流教学中穿插趣味课堂活动与中华文化知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最后,在声调教学的过程中,要始终坚持字调、变调和语调教学相结合。

实践调查发现,英语学习者学习声调的难度顺序是阴平、去声、阳平和上声,单字上声偏误少于语流中的上声偏误(即半上声),单字调出现的偏误大大少于语流音变的偏误。因此,我们应在实际教学中引入半上调教学,根据由易到难的教学原则,采取一、四、二、三的声调教学顺序,强调声调关键点,把握各声调的关键部位,将单字到语流模式贯穿于语音教学的始终,按照单音、音节、词语、短语、句子、语篇系统地进行从单字到语流的声调教学。

参考文献:

[1]桂明超.美国英语语调对美国学生学习汉语普通话声调的干扰[J].世界汉语教学,2000,(1).

[2]桂明超.再论美国英语语调对美国学生学习汉语普通话声调的干扰[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3,(1).

[3]梁敏.字调变调语调――论对外汉语声调教学的三大阶段[J].新西部,2008,(4).

[4]李舒慧,赵鑫.欧美学习者的汉语声调偏误分析[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