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银行货币学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学生状况。
与学生学习极具关联的自身因素可从两方面去分析。
1、基础水平。
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习成效。考察途径主要有:第一,高考成绩。以高职类经济管理专业近三年学生为例说明。2009年招收21人,最高分为428,最低分为376,均分约394.6;2010年招收23人,最高分为420,最低分为350,均分约388.3;2011年招收35人,最高分为408,最低分为360,均分约377.6。高职生三年均分比同期师范生均分相应低约26.3、27.6、29.6。第二,观察交流。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听讲、查阅笔记、课堂训练,以及师生交流等普通方式掌握学生水平。了解到学生基础水平相对薄弱,与同期师范生有一定差距,并且伴随高校扩招,整体水平呈不断下降趋势。
2、心理特质。
它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因,制约着主观能动性的发挥。第一,兴趣爱好。通过问卷调查、交流等方式,发现高职生普遍存在的现象是“对专业课程缺乏浓厚兴趣”,到弱校上学,无非是高考分数太低,抱着只要混到一张文凭就行的消极态度而做出的被动选择。第二“,自悟”程度。禅宗有语,叫做“自渡(度)自悟”,反映的是学习者的自省程度。高职生普遍缺乏理想追求和明晰定位,不知如何奋斗进取,不知在新的教育阶段学什么,怎么学,是比较“迷茫、困惑的一个群体”。
(二)教师状况。
定西师专自建校以来一直从事师范教育,教师在学校转型过程中,他们的弱势就暴露出来“,会动口不会动手”,知识领域显得偏狭。引进的高职专业理论与技能并重的人才较少。目前,现有教师只有依据发展形势及个人兴趣,通过短期培训、自学等渠道实现转型,承担高职教学任务,但是还未完全摆脱偏重理论传授的教学模式,因而难以完全胜任高职教学突出专业技能训练的任务。
(三)学校状况。
学校在高职专业课程建设方面存在的最大局限是实训资源不足。如《银行学》,由于缺乏实训资源,特别是校内模拟实验室处于空白,实际操作无法开展。一般采取的外向型实践方法,却受金融机构安全性的制约,几乎没有可能,操作技能的培养很欠缺。实训资源的建设还有一定的滞后性。
(四)社会状况。
目前的社会现象对教育产生一定程度的负面冲击。首先,社会氛围。追逐功利却又轻视诚实劳动,不公正、不公平等负面现象严重地冲击学校教育对学生价值观念的正向引导,不学习,不上进,却要求享受奖励成果的气氛在弥漫。其次,就业形势。整个国家就业形势很严峻,招考几乎吸引了所有学生。招考脱离本专业,强调公共基础,导致学生早早在二年级时就基本放弃对专业课学习,几乎人手一本各种版本的辅导书。
二、教改的关键是创新
教改就是革弊推新,化困促学。《银行学》教改应该做到:
(一)明确目标定位。
目标定位指引教改方向。首先,明确目标。课程目标就是培养从事金融服务的德才兼备技能型人才。其次,科学定位。一是普及金融知识,高职层次的理论传授,如总理指出的“普及金融知识”就行,做到简洁明了,浅显易懂;二是突出技能训练,它是课程教学中至关重要的内容,要加大实训课时比例,加大实训资源建设和加大实训强度。总之,教学定位要做到简说强练。
(二)创新教学。
要将培养目标切实渗透到课程教学中,成为教改的重心。
1、选择适宜的课本,并不断更新。
课本是学习的主要依据与参考,为此教师要做好:第一,选择适宜的课本。首先要熟知各种版本的教材体系、特点、内容、新旧状况、适合对象,对其全面把握;其次,进行选择。目前所选用曹毅主编的《货币银行学》,相对其它版本比较适合高职生学习水平。该教材的特点和优势是:内容简洁常识化,适合“普及型”理论教学;按照国际体系编写,使教学有方向、有针对;金融理论与经济生活联系密切,操作性、实践性强。第二,适时地更新补充。《银行学》讲解货币及货币运行的基本知识,而金融业务的创新很快,使得课程的更新特色更加明显。课本的编撰往往有一定的时滞性,不能够完全满足学习之需,如电子银行、网上交易、理财产品等先进内容在课本中缺失,而这些金融现象在日常经济生活中已很普遍,所以教师还要关注现实生活,进行资料搜集,适时的补充更新。
2、创新教法。
教学要顺应形势,新颖的教法是体现教改的重大举措。
(1)前提条件。
“没有教师的发展,就没有课程的发展。”作为《银行学》课程教师应该做到:第一,培养职业习惯,密切关注社会财经,及时通过各种传媒手段了解货币与经济运行动态,这样才真正符合学科特点,在授课时能够做到说理有案、以案说理、案理结合,同时,还能丰富教学内容。第二,搜集金融业,特别是银行业的各种业务资料,弥补教学资源的不足,加强教学的真实、直观和丰富。
(2)创新教学方式
第一,把握语言特性。语言是信息传递工具,它的特性不容忽视;课程内容就是源自真实生活,所以要把握语言特征,力求通俗形象,富有时代气息。如讲解通货膨胀概念时,就可用日常菜品的上涨为例,使用“逗你玩”、“辣翻天”、“算你狠”、“唐高宗”、“将你军”、“向前冲”“,直升机”等网络词语和大众化语言,说明一般物价水平的持续上涨及程度。第二,教法新颖可行。在教学实践中探索的方法有:其一“,沙场点兵法”。就是在学生已有一定水平基础上,首先让学生自学,将课本知识转化为己有;然后,确定一到二位学生向全班同学将自己的知识展示演练;最后,在部分学生各陈己见评价后,教师总结评价,指出得失,这样学习更有实战性和针对性,是理论与技能的并重训练。其二“,周立波音乐总结法”。海派清口的一大特色就是将所讲的内容,在最后以大家耳熟能详的流行歌曲,配以新词演唱。如课本第二章“信用与利息”,在学习结束后,突破课本“要素总结法”,采用流行歌曲《黄土高坡》,改为货币版,词唱为“我家住在黄土高坡,市场风从坡上刮过,不管是讲信用,还是算利息,都是为了钱,为了钱……”在轻松诙谐中去加强记忆。其三,“情境模拟法”。这是为克服实训基地与条件的局限而弥补的一种方法。如在讲到商业银行资产业务的种类时,以结算业务为例,找出几个学生分别扮演业务往来的银行和客户关系方,进行实际结算操作,训练事项包括单据的准确填写、账务的划拨等流程,强化操作技能。其四“,外向型”学习法。银行等金融机构是实践最佳场所,但会拒绝学生实践,那么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就是学生要利用自己经常到银行存取小额款项之便,善于搜集出具在柜台上的单据;观察营业员的业务操作;询问一些业务知识,因为银行大力加强金融创新,纷纷推出各种理财产品,打出各种广告,介绍业务,急于促销,所以利用这种便捷,获取信息,这是个很好的学习渠道。
3、揭示本质,培养兴趣。
通过内容挖掘,揭示出课程本质,就是如何赚钱,可谓“生财之道”,符合现代学生的价值观,能够激发学习的持久兴趣。
4、构建关系。
良好的人际关系对教改也有着极强的助推作用,也需要教师用心经营。
(1)融洽教学关系。
高校普遍存在的师生关系状况就是互不了解,双方仅是教与学的机械组合。对此,教师,尤其是对于转型的教师充分利用课间十分钟与学生交流,最有效的方法是以身说“法”,教师的历史就是学生的现状,师生走过基本相同的道路,学习心理大致相似,一般存在该学的时候不爱学,爱学的时候不知怎么学等一系列成长中的困惑。交流让教师了解到学生的心智特征与需求,更有针对性地教学;让学生消除对“外行”教师的排斥感,同时也树立自信、自强,明确奋斗目标。融洽关系使教学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营造外界人脉关系。
每个教师都要充分利用同学、朋友等人际网络,建立与金融机构从业人员的良好关系,他们大都具备实践经验丰富,操作技能很强,能够把握行业发展动态,深刻理解金融与市场关系,务实性很强等优势,是个巨大的人力资源。转型的教师务必抓住机遇,一旦遇到自己不能完全理解,甚至空白的知识时,可以随时向他们请教,会大有收益,诸如计算利息日期时“算头不算尾”,单据填写“十万”大写为“壹拾万”等等这些课本中空白的业务常识;甚至,建立校企合作,邀请他们进入课堂,辅助教学,弥补教师缺陷。
三、教改评价是归宿
一切教改的成败得失应该有其检验标准与方法,应该形成一套科学的评价体系。
(一)正确认识评价意义。
评价是对教改工作效果的一种检查机制,通过它可以明确认识到已取得的进步,还需改善之处,使以后的工作更有目的性。同时又起到督促与监管的作用。
(二)评价主体多元化。
教学关涉到各方利益,因而评价的主体应该多元化,由学生、同业、社会及其教师组成,每个评价主体有自己的评价体系,每个评价子系统从不同角度反映评价结果,共同形成评价的总体结论。在设计时,考虑评价主体认知的差异性,学生评价主要由在校学生构成,突出学生的满意度,同业评价要突出教改的特色与创新,社会评价突出就业人员岗位技能的强弱,教师的自我评价更具综合性。
(三)评价内容合理化。
目前,一般的评价体系由教学态度、授课内容、教学效果等多项一级指标组成,每个一级指标之下又设二级指标,虽然比较全面,但显得过于笼统。课程评价体系遵循一般课程体系以外,还应有不同课程特点的指标,不应该一个评价体系全部使用,而是做到一般与特殊的结合,高职类的评价更应突出技能训练指标。
(四)评价方法灵活性。
只有科学的评价方法,才能够全面反映教改质量。克服以前评价模式单一呆板,预先通知评价对象等弊端,可实行文本与网络相结合;实名和无记名相结合;定期检查与随机抽查相结合;直接考核与间接考核相结合;理论讲解与技能操作相结合;教师讲授与学生问卷相结合等广泛形式与渠道,灵活实施,并将其设立为一种长效机制。
(五)评价结果真实性。
评价结果要实事求是,特别是面对问题或不足时,应该抱着指出缺点是为了更好地帮助他人发展,问题是发展中的问题的正确态度进行。坚决革除把评价流于形式,照顾情面,担心指出被评价者太多问题或严重问题,对其以后的考核、晋升不利,从而出现秘而不宣或评价空泛的陋习。评价结果及时反馈给评价对象,问题要解决,优点要继续发挥。
(六)评价管理档案化。
【关键词】货币银行学;双语教学;经济背景知识
《货币银行学》是高等院校经济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在经济类专业课程体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2008年,美国次债危机爆发,进而演变成席卷全球的金融海啸。美国推出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大发国债拯救银行体系。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国难以独善其身。为了拉动内需,中国也实施了超宽松货币政策和4万亿投资计划。谁知一波未平一波再起,美债危机尚未平息,欧债危机又接踵而至。面对错综复杂风云多变的国际经济形势,我国急需大量既精通外语,又熟悉货币、银行和金融市场知识的人才。为此,越来越多的国内高等院校经济类专业重视《货币银行学》课程的建设,并纷纷将其作为双语教学改革的试点课程。《货币银行学》双语教学在提升学生英语水平、丰富学生金融知识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值得我们思考。
一、目前国内《货币银行学》双语教学的主要问题
(一)教材和教学语言选择上欠合理
当前国内高校《货币银行学》双语教学常见的形式如下:1.中文教材英语授课。这种方式教师常常可以利用原有的教案,适当翻译一下。虽然中文教材英语授课简洁明了,学生学起来也比较轻松,但《货币银行学》中涉及货币、银行和金融市场的专业术语较多,教师自己翻译,难免存在翻译语言不地道和专业术语不准确的弊端。对学生英文水平提高帮助不大不说,甚至可能形成一些不正确的英语表达习惯。2.英文教材英语授课。《货币银行学》欧美英语教材通常体系严密,内容厚实,读下去需要耐心和毅力。一些学生基础知识和理解能力欠佳,即使阅读中文教材也存在一定困难。英文书籍中陌生的单词词组、复杂多变的英语句型,都是一道道拦路虎,让学生难有兴趣和毅力阅读下去。书看不明白,英语听课时便如囫囵吞枣,难以及时跟上教学进度,学习效果大打折扣。3.英文教材双语授课。这种方式学生上课时接受情况比英文教材英语授课有所改善,但英文教材仍然难以得到充分利用。英语不太好的学生仍然容易拘泥于教师课堂讲授内容,难以充分利用英文教材课后阅读与思考。
(二)专业知识教学和专业英语教学比例没有很好协调
专业知识教学和专业英语教学比例协调方面的常见问题主要如下:1.部分教师在《货币银行学》双语教学过程中,因为教案中生僻词汇较多,将大量时间放在英语的单词拼写、句型和语法讲解上。学生的学习重点也不由自主地较多集中在专业英语学习上,一定程度耽误了对专业知识的学习。2.另一部分教师在《货币银行学》双语教学过程中,为了充实教学内容,在课件中找来大量相关英文资料。单个课件上信息量太大,教师为了完成教学内容,课件讲解速度偏快,学生还在揣摩句子中文含义,尚未理解专业知识时,已经到了下一个页面,专业知识的学习没有很好进行。3.《货币银行学》现实案例较多,也比较适合讨论。但在双语教学时,由于各大高校常常有教学检查,部分教师为了不影响教学效果,难以像中文教学时开展灵活深入的案例讨论。毕竟大部分学生都不具备自由利用英语表达学术思想的能力,所以教师常常将问题设置得比较简单,案例讨论难以对教学重难点起到举一反三的效果。当然,也有个别教师为了讨论效果好,讨论时完全使用中文,又失去了双语教学的作用。
(三)对中国和欧美经济差异背景知识缺少适当补充
欧美教材通常是介绍美国等发达国家经济体制下的各种货币、银行和金融市场理论,而中国的经济体制与欧美发达国家存在差异。部分教师担心学校教学双语考核,就较少介绍相关经济差异背景知识。例如在介绍金融市场利率理论时,欧美教材通常是在欧美发达国家利率市场化背景下的理论介绍,流动性偏好理论、债券市场供需理论都具有一定的适用性。中国的利率却未完全市场化,国债市场也不发达,中国人民银行主要通过调整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来影响金融市场利率,不同于美联储调整联邦基金利率、国债利率操作来影响美国金融市场利率,欧美各种利率理论的适用性会大打折扣。又例如在讲解货币政策时,中国和美国央行经常使用货币政策工具的侧重点也有差异,美国国债市场发达,美联储常常使用公开市场操作,而中国国债市场相对落后,中国人民银行喜欢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存款准备金率因为容易引发银行信贷的强烈变动,对经济冲击比较大,欧美国家已经很少使用。美债危机、欧债危机发生后,美国要拯救银行体系,中国要在国内通过4万亿投资拉动内需,同样实施宽松货币政策,工具不同,效果和负面作用也是不同的。对于这些差异,如果课前没有提示学生阅读相关材料,或者课上没有花一定时间进行补充,学生就很难对相关知识进行深刻理解,更缺少足够开阔的视野。
二、《货币银行学》双语教学改进建议
针对我国《货币银行学》双语教学存在的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一)选择国内知名出版社已经引进的欧美主流双语教材
欧美主流双语教材经国内知名出版社引进,兼顾中文版和英文版,翻译错误较少,学生也根据自己的英语水平和学习情况选择对应的教材进行学习。英文版教材可以保证学生领略到欧美原汁原味的英文表达,让学生接触到欧美最前沿的学科动态。中文版教材则可以促进学生对英文版教材中英语表达较晦涩难懂的部分加深理解,相辅相成良性循环。例如米什金的《货币金融学》中文版和英文版在2012年年底时都已经是第9版,更新非常及时,对美债危机有深入浅出的分析,网络电子资源也很丰富。此外,国外原版教材配备大量的真实案例,实用性强、内容丰富、语言生动易懂,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使其更好地掌握货币、银行和金融市场的专业知识。同时,适当的案例的分析和小组探讨能够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解决学与用脱节的矛盾,同时也促进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有助于高校培养应用创新型人才。当然,使用欧美主流双语教材并不意味着完全排斥国内教材,国内教材具有注重理论阐述、语言风格符合中国学生传统学习习惯的优点。教师可以推荐国内学者撰写的经典《货币银行学》教材作为学生课外参考书,开阔学生的思路。
(二)根据学生学习状况动态调整专业知识教学和专业英语教学比例
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即使是同一个班级的学生,他们的英语水平和学习能力也存在较大的差异。《货币银行学》教学前,教师应该尽快摸清学生的英语水平,四六级通过率和英语考试成绩都是教师可以参考的信息。如果整个班级四六级通过率较高,那么上课时就可以更多采用英语教学,如果整个班级四六级通过率不理想,那么上课时应适当增加一些中文解释。当然,随着学习的进行,学生的专业英语水平也会得到提升,教学的后期可以逐步调高英语教学比重。此外,《货币银行学》整个教学内容中各章节难度也存在差异。相对比较简单的内容,例如利率的基本知识,建议教学时可以保持一定量的专业英语词汇。相对比较难的教学内容,例如利率理论,则应突出重点概念、基本思想,不宜采用过多的专业英语词汇,否则容易让学生产生畏难情绪。总而言之,双语教学的重点首先是让学生掌握《货币银行学》基本知识点,然后才是提升专业英语能力,否则只注意专业英语弱化基本知识点教学,就是得不偿失了。
(三)适当补充教学相关的中国和欧美经济背景知识
欧美主流双语教材虽然内容丰富,但以欧美发达国家为背景,对于欧美大学生的常识性知识,对于中国学生来说可能就相当陌生。此外,欧美主流双语教材很少介绍中国的案例和经济背景,这些都需要教师加以补充。教师可以选择课前让学生查阅相关资料,时间允许前提下也可以在上课时适当补充。例如,在介绍货币计量知识时,美国M1包括通货、支票账户存款和旅行支票,中国的M1包括通货和活期存款。在分析其差异时就需要补充中美居民的习惯,美国老百姓日常生活除了用信用卡外,还非常喜欢用支票支付,支票账户存款对应中国老百姓的活期存款。中国由于金融业不及美国发达,城市化率不高,一些老百姓喜欢用现金支付。当然,近年来也有越来越多人使用银行卡活期存款,但很少个人使用支票。这样的支付习惯影响着中央银行进行货币计量,就形成了中美M1货币计量标准差异。通过适当补充中国、欧美经济差异背景知识,有助于学生更好理解教学重难点,起到磨刀不误砍柴工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倪琳,严良,范傥.全球金融危机形势下专业课双语教学的探索与思考[J].湖北社会科学,2009(12):173-175.
[2]洪颖况,况新华.双语教学效率低下问题探究[J].教育学术月刊,2011(11):110-111.
[3]段军山.“货币银行学”精品课程改革研究与实践[J].中国远程教育,2011(3).
基金项目:湖北省2012年省级教学研究项目“现代金融体系下《货币银行学》精品课程内容重构与实践”支持(项目编号:2012255)。
作者简介:
一、填空
1、主币又称( ),是指( )。
2、通货即( )和( )。
3、货币与收入的区别在于收入是某一单位时间内收益的( ),而货币一词是( )意义上的概念。
4、“劣币驱逐良币”现象又称为( )法则。
5、( )在所有的资产中流动性。
6、货币作为价值储藏手段的优劣,依赖于( )的高低。
7、一个国家的货币能否成为国际货币,关键取决于它的( )性。
8、交换的发展大体上分二个阶段,即( )和( )。
9、中世纪欧洲主要国家实行( ),到( )世纪,银本位制发展到鼎盛。
10、一次大战后,许多资本主义国家实行( )本位制和( )本位制。
11、货币按形态分类,可分为( )和( )。
12、在金本位制条件下,两国货币汇价的比率取决于( )。
13、布雷顿森林协定建立了( )货币制度体系。
14、劣币是指实际价值( )名义价值的货币。
15、典型的金本位制是( )本位制。
16、最早实行的货币制度是( )。
17、货币的本质属性是( )和( )的统一。
二、判断
1、货币名目论就是货币国定论。
2、典型的银行券具有双重保证,即,黄金保证和商业信用保证。
3、货币在充当支付手段时,商品和货币在交换中同时出现。
4、我国人民币从未规定过金含量。
5、银行发行的信用货币是信用货币持有者的债务。
6、被当做交换媒介的商品不一定就是货币。
7、货币作为价值尺度,解决了在商品之间进行价值比较的难题。
8、货币的交易媒介职能是在货币的价值尺度职能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9、古代实物货币与现代信用货币在执行价值储藏手段的职能上没有区别的。
10、信用货币就是指由银行信用担保的货币。
在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中,我们会发现教师仅仅只会关注到对视唱练耳等方面的练习,而忽视并不进行音乐欣赏活动。就算部分高校在声乐教学中开展了音乐欣赏活动,也只是仅仅局限于几部著名音乐作品而已。教师既不会深入引导,学生也听不懂,所以教学效果也不让人满意。综上,要想提升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音乐综合素质,就应该跳出声乐基本知识教学的局限,将音乐欣赏融入声乐教学,开展多样的音乐欣赏活动。
二、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课中开展音乐欣赏活动的价值
(一)激发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感性认识
我们通常认为声乐教学的主要内容是视唱、练耳、乐理等。将音乐欣赏融入到声乐教学,是感性认识与欣赏的配合,能够帮助学生更深入的理解音乐内涵。音乐欣赏是一种以音乐作品为基础的欣赏过程,是感性到理性的深入理解。在音乐欣赏过程中,最初是对音乐音调、音高、音色等的理解,随着对音乐的理解加深,感受情感并体验内涵,最终展开音乐想象,是作为听众融入于音乐之中。声乐课是学前教育专业的一门专业课,音乐知识内容丰富,知识点繁杂,并需要大量记忆与训练,而音乐欣赏活动较少,没有调动学生的感性认识。在声乐教学中开展音乐欣赏活动能够,要以音乐基础知识为起点而逐步深入,选择适应学生水平的音乐作品,帮助学生形成音乐概念,激发学生的感性认识,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
(二)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音乐欣赏活动为学生们打开了一扇感受音乐听觉艺术的大门,通过音乐欣赏活动的开展能够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世界上音乐作品种类良多、风格也有所不同,流行音乐更是占据了市场的主要份额,所以受到流行音乐的影响很大,而没有对传统经典音乐艺术有深入的认识,开展音乐欣赏活动可以丰富学生对音乐的认识,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不同国家、不同年代、不同地域都有不同的音乐代表作品,在欣赏活动中,就可以根据形成一定的分类体系,并选择其中的经典作品让学生欣赏,如“浪漫主义音乐”中的肖邦《夜曲》等。欣赏不是简单的听,而是要让学生了解音乐的创作背景,总结艺术家的音乐风格,理解音乐作品的内涵,明确作品的音乐特征。在多次活动之后,学生就会知道,音乐应该怎样欣赏,可以怎样欣赏,并具有一定的音乐欣赏能力,最终提升了音乐综合素质。
(三)拓展学生的知识
音乐是一片文艺的土壤,遍布着鲜艳夺目的艺术之花。就以中国的民族文化艺术为例,戏曲、民乐、歌舞剧等都是在音乐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这些有着中国特色的艺术形态是世界艺术史上的瑰宝。在声乐教学中开展的音乐欣赏活动,内容是丰富多样的,不仅仅局限于音乐作品,还可以将优秀的歌剧、戏剧等作品作为欣赏内容,拓展了学生的音乐视野,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情趣。在欣赏活动中,可以欣赏京剧理解我国的传统艺术特点,欣赏西方歌剧体验西方交响音乐的宏大,欣赏舞剧感受优美意境。除此之外,电影艺术的发展也与音乐艺术息息相关,很多优秀的音乐作品都是艺术家们以电影作品为灵感来源,如我们所熟知的久石让的系列音乐作品就是与宫崎骏的电影作品相配合的。知识是没有国界的,音乐更是如此,用音乐欣赏来满足对音乐的追求是聪慧的选择,更是必要的选择。音乐的欣赏是博大的、无止境的,通过欣赏大量优秀的音乐作品,是声乐教学的突破,更拓展了学生的知识。
(四)训练学生的基本教学能力
关键词:高职;货币银行学;案例教学法
一、案例教学法在高职《货币银行学》课程运用的意义
(1)运用案例教学法,可加深学生对理论的理解。《货币银行学》以货币和货币资金为主线,揭示了商品经济中货币、信用、金融运行的完整的一般原理和规律。其理论是比较抽象的,但又是学生学习经济基础知识所必须掌握的,用案例辅以教学,可把抽象的理论转变为可直观的现实。案例教学中,学生由被动地听,到主动思考,述说自己的观点,参与辩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发挥,对货币信用理论的理解就更深入了。(2)运用案例教学,可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的目标旨在培养学生进行批判性、分析性的思维能力和信心,以及进行论证和说服的技能。学生必须先对有关货币信用的案例进行评细分析,提出自己的观点,还要找出支持自己观点的论据。(3)运用案例教学,可加强教师与学生课堂内外的交流。成功的案例教学,是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的。
二、高职《货币银行学》案例教学法的特殊性
(1)高职教学在案例设计上要具有针对性。高职教学案设计要针对学生现有的能力、知识结构与专业要求进行设计,使学生在学习中能得到乐趣和肯定。这是高职教学中的最重要的一点,只有获得肯定学生才能增加信心,才能迸发出学习热情。(2)在案例设计上应该要有较强的操作性。案例教学的设计必须细致可行,在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多种情景,教师要制定各种具体办法来引导学生。(3)案例教学与理论教学的融合。为实现案例教学的与其它教学方式相融合,应该要求教师对课程整体的案例教学进行合理的安排,考核的重点包括是否与理论相匹配,课时安排是否合理等。
三、教师在高职《货币银行学》案例教学法中要完成的工作
(1)角色转换。在传统的教学模式,老师是讲授者,学生是被动接受者,双方是单项交流,这种满堂灌的教学模式严重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过度强调教师的权威角色。案例教学已经使传统教学模式重心重点发生根本性变化,教师应该由以前的讲授者变为引导者,由理论知识的灌输者变为知识的兴趣激发者,由“权威者”变为“教练员”和“裁判员”,更由传授知识的媒介者转变为学生创造力的激发者和引导者,由过去单纯的语言讲述者转变为讲授、表演、示范、引导等多行为者。(2)构建团队学习组织。根据我国的高职教育现状,可将一个班级学生根据学号随机编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七到八人,这些小组成员应该固定化,以便能够长期在一起互动、交流。每个学生以小组成员的身份参与课堂讨论,发言时,推选小组代表围绕案例讲述看法,而其他小组成员则为代表献言献策,充当智囊库,合理分工,杜绝“搭便车”。(3)合理安排好教学进度。教师要首先把理论讲深讲透彻,遵循由浅入难,循序渐进,案例的准备也应该先简单后复杂,先零散后综合,特别是初始上课,最好要选择学生能够直接从教材上找到结果的案例,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习信心和恒心,到后续深奥章节再准备较难较综合的案例,以此锻炼学生理解材料、加工材料和运用材料的目标,甚至还可以反馈教材理论知识的完善。
四、高职《货币银行学》案例教学法的基本环节
(1)根据教学目的精选案例。《货币银行学》案例的选择,应最具有代表性、最能揭示所学理论、最能发挥学生潜能和优势,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精神。(2)阅读案例、分析问题。学生应先阅读案例,掌握了解案例中的提供的信息,查阅有关资料,并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查,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做出判断,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拟出完整备择方案,准备参加讨论。(3)课堂讨论。先将全班分为几个小组,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由各小组选派一名代表阐述本组的观点,每名代表都应围绕问题讲述对本案的理解、分析、判断、论证和决策过程,阐明本组的主要意见,并且发言后还应接受其他同学的质询,以达到集思广益、观点共享、优势互补的目的。(4)归纳总结。讨论结束后,教师根据讨论情况进行归纳总结,做出评价,评价应侧重于学生的思考问题的方式、方案的合理性、决策过程、选择事由、语言表达、论据的充分性、发言的态度等。例如在讨论“我国利率市场化的风险”这一问题时,教师不能给出利率市场化一定成功或一定失败的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