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炒股成功的故事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社工介入;空巢老人;孤独困境
一、空巢老人的概念
在我国空巢老人一般是是指60岁以上且不与儿女一起居住的老年人。造成“空巢”的原因可能有三种,一是子女离家出去求学或者直接在外地工作,因此老人独居在家中;二是可能是孤身的老人,一直没有子女,因此缺少照顾;三则是可能早年丧子,子女已经去世,导致老人到了晚年没有了子女成为了空巢老人。空巢老人还可以包括两种类型,一种是老夫妇两人一起居住,彼此照顾,另一种则是只剩下一位老人独居。
二、城镇社区空巢老人孤独困境的主要特点
(一)面临孤独困境的老人数量上呈现普遍化大众化倾向
通过对黑龙江省某社区进行调研,在873名老人中,目前472位老人长期独居,约占整个老人群体60%以上。即便是在城镇,老人们虽然不用担心生活问题,可儿女长期不在身边,或者一年探望一次双亲的情况,使得老人的精神生活质量严重下降,中国传统思想的天伦之乐是老人们最为看重的,许多老人表示,都希望自己在晚年时候能儿女满堂,其乐融融的围在他身边,这是从伦理上,老人一生的价值追求,这和西方相比是有不同的。
(二)少子老龄化加重空巢化
全国老龄委办公室副主任吴玉韶介绍说,我国正开始进入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期,老年人口由年均增加311万人发展到年均800万人。吴玉韶说,伴随快速增加的老年人口,高龄老人和失能老人也大幅增加。同时,随着第一代独生子女家长进入老年,我国已开始进入少子老龄化的新阶段。据介绍,目前我国城市空巢家庭已达到49.7%农村空巢和类空巢家庭也达到48.9%。在黑龙江省等东北地区,由于经济发展缓慢滞后,家庭中儿女离家去外地的情况更为普遍,这种情况也更加严重。
(三)身体多病加重感情孤独化
身体疾病的出现会在老人身上转为心理疾病。老年人到了晚年由于身体机能的退化,身体状况下滑是正常现象,如果老年人在身体机能不好的状况下能得到儿女们的照顾和精神上的支持,会比其他的老年人更为健康。空巢老人孤独症状得不到有效改善的情况下,再加之身体多病,老人顾影自怜会加重老年人的心理疾病,心态失衡等。疾病的加重使得本身就有的空巢老人孤独症雪上加霜,危机值得我们重视,所以,在社会工作者进行工作的过程中,给老人身体状况方面的关注也是同时进行的,好的身体状况无疑会有利于老人心里问题的解决。
(四)错误观念引导下解决难度加大
对老人不利的观念以及由此而影响到老人的观念使得空巢老人的解决难度不断升级。当前在经济蓬勃发展的沿海城镇,部分老人们一到老年,自身的价值认同感和年轻时发生巨大反差,从而自我认知出现偏差,认为老人无用,老人是累赘,老年人没有可以利用和交换的价值,外界社会对老年人的歧视和不尊重也加重了空巢老人的精神负担,本来已经很难解决的空巢孤独问题雪上加霜。
(五)孤独困境出现的反复化和顽固化
孤独的心理状态一旦形成病灶,就会在人脑中形成应激反应,一旦进入孤独前兆,就会反复发作,习惯性心理出现问题,这在心理医学中是一个常见的难题。轻则会情绪消沉,烦躁不安,严重的话会使人陷入抑郁症,心理病变。
三、社工介入视角下有效环境城镇空巢老人孤独困境的策略与方法
(一)社工介入的角色定位
面对空巢老人的孤独困境,社工介入者应该把自己的角色定位为工作者和老人儿女的角色,之间应该是互相转换的,就要对老人既投入耐心真诚和感情,又辅以科学的方法,看似简单,却也是最考验工作者职业素养的一环。
社会工作的本质是助人自助,是以利他主义为原则,以科学的方法的助人活动,社会工作者在角色方面可以是直接角色和间接角色、在对空巢老人服务中所扮演的角色最多的就是直接角色和间接角色。直接服务于这些特别需要帮助的弱势群体。在老人生活照料方面,是直接的照顾者。在医疗保健方面,是直接的关爱者和间接的照顾者。给他们提供医疗保健常识、健康指导、紧急救援监护等。在精神健康方面,是直接间接的支持角色。能给空巢老人在精神健康方面给与支持,丰富老人的精神生活,帮助老人树立健康积极的生活心理状态,遇到老人因为个人、社会、家庭等原因而心理产生压抑失落孤僻等心理问题时候,能及时给与帮助调节,明确自己的角色定位,积极介入站在优势视角和危机视角的角度,利用科学的社会工作方法给与帮助和疏导,社会工作者在解决老人孤独困境的过程中,角色应该是根据老人的困境和需求而不断改变的,不是固定不变,在老人居家养老有保障的基本情况下,城镇空巢老人的生活问题其实不是主要问题,而即使经济条件可观,老人们由于种种原因而产生的孤独困境却是普遍存在的,经济富足可在一定程度上环节孤独的境况,但却不能根本改变,如果没有社会工作者的介入,进行帮助和调节引导,那么孤独的困境也只是治标不治本。这不是我们研究者所想看到的。角色的定位要适时而变,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和助人自助的本质。
(二)社工介入的策略与方法
1.做好对老人孤独困境状况的研判与评估。
要通过表象来观察判断老人的孤独状况,还应通过其他的方面去仔细判别,或者发现老人潜在的孤独因素,从而及时纠正。一旦发生孤独的状况,便不易解决。老人由于和社工在年龄和生理各方面差异较大,不易透露出真实想法,那么孤独是需要看出来的吗,事实上,孤独需要透过眼神,观察家庭,及其个人生活状态,听其谈话等多种手段了解到的,在平时就要善于总结观察,再及时发现他们的困境的时候,就要合理开展工作了,对待已经各方面都符合的严重孤独者,就要重点工作,对于具有潜在因子的孤独者,应及时给予支持,化解掉。
2.掌握疏导老人情绪的技巧。
处于孤独困境中的空巢老人的情绪是十分不稳定的,随时都有可能发生暴躁、冷漠、孤僻等不良情绪。面对老人们的不良情绪,要及时加以引导和疏导。首先是要稳定情绪,继而控制,先抚平这些情绪的出现,一旦情绪恶劣,会引发一些意想不到的极端现象出现,因此合理得处理危机能够及时缓解案主非常态的情绪,如果不能及时的处理,可能会造成危机的恶化并造成二次伤害。平息情绪,是有技巧的,转移注意力,就是一个比较常用的技巧,
其次应该及时做思想工作。逐步把握谈话技巧,使得他能够认同社工在为他好,并且让他看到事情好的一面,先稳定住再说下一步,这就要社会工作者能经验丰富的,及时发现不稳定情绪的出现,继而在情绪发生的初期,就使得熄灭在萌芽状态中,避免情绪恶化,造成的难以挽救的结果。社工应当及时得对危机事件进行合理的解决,如果没有及时为空巢老人寻求解决问题的合理路径,而采取非理智的应对措施,就会引发许多后续的不良反应的发生。
3.要坚持个别化对待原则。
每个空巢老人的基本情况都不可能完全一样,对其他老人有效的工作方法,对另外老人不一定适用,家家有本难念的经,情况不同,在基本的科学规律的引导下,就要利用不同的工作方法去解决不同的问题,灵活运用和实事求是是一个可以协调的工作原则,这对社会工作者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在个别化对待的过程中要将心比心,换位思考,在遵守社会工作伦理的基础上,选择更为实际的方式进行工作对待。
4.运用优势视角等社工专业理论指导社工介入实践。
在社会工作理论方面一个重要的理论就是优势视角理论,是个案社会工作的的重要理论,普及面和应用面是无比广泛的。优势也就是老人们所具备的各种资源和有利条件。不但指代自身的优势,也包括周围身边的优势。优势视角的应用面广是有原因的,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其实所有人都有自己的独特优势,即便是处在困境中的老人,由于他们深陷困境当中,遮挡了他们的视线,转移了他们的注意力,使其把所有精力都注意到了困境上面,放大了困难,也就往往发现不到自己的优势资源,从而稍有别人的否定就极度否定自己,或者陷入痛苦的泥潭中。那么优势视角下的工作者其实就是要发现案主老人的优点,和优势条件,帮助他全面认清自己,帮助案主自己能够勇敢站起来,走出困境。该视角强调了一个人所具备的主观能动性和可以改变现状的潜力,其开发案主的潜能,这潜能也是未被案主发现的,从而提高其抗逆力,提升困境者的潜能,激发能力,实现超越自我的目的。
在利用专业老年人理论的时候,要根据这些成熟的理论贯穿到服务中去,例如社会交换论和社会连续理论在老年人服务中的运用,社会交换论强调要让老年人认识到自己的价值,可以有值得交换的价值满足其精神需求。在社会连续理论中,最好让老年人继续从事其年轻时候的爱好和社会角色,保持角色的连续性,避免突然脱离其原有角色而产生的不适应性。那么在以下的对几位空巢老人案例中这些理论都有运用到,因为之所以社会工作能解决这些问题,是社会工作的专业性所决定的。
空巢老人社工介入是在空巢老人领域开展的社会工作,是将社会工作的专业理念和服务方法应用于那些特殊状态的老人身上。具体而言,空巢老人的社会工作是运用社会工作的专门知识与技术于空巢老人,协助解决个人经济或精神的、家庭的等种种困扰,促进其形成良好的心理状态系,使其身心健康,生活稳定,使其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的潜能,最大限度地取得良好晚年生活,加快空巢老人社会工作进展的步伐,更好地适应经济快速发展所造成留下的后遗症,缓和家庭中产生的诸多问题,对于建设和谐社区、建设和谐社会至关重要。社会工作者应逐步明确工作重点、工作目的并逐步完善工作方法和技巧,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处理危机的模式,从而更好得处理和解决空巢老人孤独困境事件,为老年人安度健康快乐的晚年服务。
参考文献:
[1]王思斌.社会工作概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徐永祥,张明锁.社区工作[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吉姆东山再起,他不是从炒股、房地产、金矿上“咸鱼翻身”的,而是从渔业上。说是渔业,他并不是放养与捕捞所有鱼类,而仅是鲑鱼。20世纪70年代,鲑鱼在英国是一种极其名贵的鱼,每条可卖到3000英镑,利润高得惊人。吉姆在苏格兰买下了几公里长的一段河流,他对这段河流中其他的鱼类视而不见,专对鲑鱼发生兴趣。他广泛涉猎书本,多方请教专家,研究鲑鱼的习性,了解鲑鱼如何产卵,怎样人工培育……随着他对鲑鱼的了解越来越深入,鲑鱼给他带来的效益也越来越大。以前,人们每年仅能捕到23条鲑鱼,吉姆投资鲑鱼的当年,就比别人多捕了142条。后来,他每天都能捕到10来条,日进斗金。这个当年的破落户,再次成为引人瞩目的富翁。
吉姆起死回生的致富故事也许平淡无奇,但他为什么这么快就重新站起来了呢?是的,是鲑鱼。但仅是鲑鱼吗?这里面还有没有更深一层的原因呢?曾经有人向吉姆讨教成功之道,吉姆微笑着说:“鲑鱼是我的致富之因,祖鲁人法则是我的致富之道。”什么是祖鲁人法则呢?吉姆解释说:祖鲁人法则是祖鲁民族对人生对事业的取舍之道。主要意思是:与其用一根粗大的铁柱来钻厚重的木板,不如用一根铁钉。也就是说,只要你选择一个比较狭窄的课题钻研下去,你就会成为这一方面的行家里手。
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其实任何一项事业都是博大精深的,如果你做不到博而大,那么你可以试试精而深。比如吉姆,他所从事的鲑鱼产业,如果将其外延一圈圈扩大,这里就会有一个一辈子也顾不过来的大题目。鲑鱼的外延是河鱼,河鱼的外延是鱼类,鱼类的外延是脊椎动物,脊椎动物的外延是动物……每一次外延的扩大都意味着成千上万的课题扩大,以人有限的智力和精力,是难以对所有的动物都全面了解与掌握的。如果掌握不了所有动物,那么你可以试试去研究脊椎动物,如果这还不能,那么你可以试试去研究鱼类,如果这也不能,那么你再次缩小,去研究河鱼,如果这样你仍然做不到,那么你去研究鲑鱼就行了。宝剑不如钉子锋利,是因为其剑刃不如钉口的锋利。任何一项事业,你研究的范围越小,你成功的机会就越大。陈景润是这样成功的――数学界的其他任何方面他都放弃了,他终其一生只研究一个课题:哥德巴赫猜想。居里夫人呢?她毕生专注与奋斗的只是几克镭。
创业要趁早,他从高中开始
张爱玲曾经说过:“出名要趁早!”这句话用在董一萌身上一点都不过分,因为他大学生时便名扬全国。但是在他的创业历程当中,我们会发现,他走在太多同龄人甚至前辈的前面,对于他,我们套用张爱玲的话来说他时,却更愿意用另一句话来形容他,那就是――创业要趁早!
董一萌1980年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家庭,一个实实在在的“80后”,但他的思想意识却远远越过了他年龄的局限,可以说他是个早熟的孩子。
上高中的时候,董一萌就是一个很活泼很聪明的高中生,他的脸上有一种与年龄不符的成熟,他的笑容显得异常沉稳。和别人讨论起事情,他经常“口出狂言”,他对自己所接受的教育模式似乎有一种天生的抵触感,他觉得自己不应该按一种按部就班的方式成长。大家都是念高中读大学,然后就去找工作就业,这种缓慢的发展模式是他所不愿意接受的,因为他有自己的梦想,虽然当时并不那么清楚自己该干点什么,但是他总是反复地告诉自己――我不这样过一辈子。 我不能只是读完大学后就简单的就业,而是要有自己的一番事业。
在高一的那个寒假,董一萌忽然被蓬勃发展的股市所吸引,他在证券公司看到了一群疯狂炒股的大人们,董一萌内心萌发起一股巨大的冲动,我要学会炒股,然后炒出我的创业基金,以后好做自己的事业。可是,自己的口袋里根本就没有钱,家里也不富裕,更不会给他钱炒股。于是董一萌开始了他的第一次“募资”,他拉来很要好的同学商量,鼓动他们拿出自己的压岁钱,合资进入股市。同学们最后被他的想法打动了,纷纷掏钱支持他。
从高中二年级开始,他就开始了炒股,在股海之中,他年轻的心情随着股市的涨跌而起伏。他一边刻苦地学习书本知识,一边刻苦的钻研炒股经。后来,由于高中的课业一天比一天地沉重,他终于无法兼顾炒股和学习。他只好结束了自己的炒股生涯。在他结束自己这段炒股历史时,他开始清算自己的账目,发现自己居然没有过多的额外收入,只是基本上保持了不赔本。虽然炒股并没有给他带来财富,没有赢得自己“创业基金”,但是却让他增强自己的理财思想,更重要的是,让他认识到了一个疯狂的新产业领域――互联网产业!
就是在炒股过程中,董一萌一边关注国内股市,同时还关注着远在美国的纳斯达克股市。那时,在美国的股市里,网络股正经历着鸡犬升天式的飞涨,这似乎以为一个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而互联网创业成了一个最吸引人的黄金领域。董一萌从内心里开始确定了一个目标:向互联网进军,自己做网站,以后让自己公司的股票上纳斯达克!
高考结束后,董一萌开始了一个想法,为了以后的事业打基础,必须拉拢一群有共同志向的人,形成一个自己的创业团队,大家一起努力才能取得成功!很快,他就拉拢了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成立了团队,他也成了这个团队的负责人。
一鸣惊人,他打造了中国第一部网剧
1999年的7月,这个炎热的夏天,董一萌接到了长春市吉林大学的录取通知书,他选择了经济学专业,因为他的目标就是要成为一个成功的企业家。
9月份一开学,他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拉拢更多的优秀人才,进入他的创业团队。他不断地鼓励那些有才华的同学进入自己的创业团队,他用最大的真诚换来了许多很好的朋友。他的团队的成员迅速发展,最多的时候人员达到了一百多人,而他的这个创业团队主要从事的是互联网业务,他们一同学习,一起研究。大家都很喜欢这个能够互相提高的大家庭。很多人当时并没有想到,他们这个团队后来成就了一番大的事业。
刚上大一的董一萌默默地经营着他的团队,当他看到自己的团队越来越大越来越成熟的时候,他内心狂热的创业冲动在疯狂地燃烧,但是他却苦于没有人给他一笔启动的资金,让他迈出创业的第一步。
一天一天过去了,他一次又一次地告诉自己,不能这样下去,必须吸引到别人的投资。于是他开始组织自己的团队拍了一部网剧,就是将拍摄的录像放到网上,让网民看到,看是否有人愿意给一个“有志青年”提供支持。
于是,2000年,一部叫《原色》的网剧诞生了,而这也成为了中国的第一部网剧。《原色》是一部描述高中生生活的网剧,男主人公原型就是为创业苦苦挣扎的董一萌。内容描述了两名高中同班男女同学在网络上成为知己的故事。男同学行为十分乖张,甚至利用学习时间去炒股票,入股市试水自己通过对上市公司的观察发现一个前景广阔的行业。女同学自闭倾向严重,生活在自己的内心世界里。两人很偶然地在网络上相遇,成为彼此人生道路上的知己,帮助对方找回了自己,重新投入到学习生活中……
这部网剧一诞生便吸引了大家的眼球,新华社、CCTV、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新浪等200多家媒体对此进行了报道,但是大家的关注点并不在于内容,而是在于这是中国的第一部网剧。
董一萌成了一个小名人,成了中国网剧的第一人,但是他的创业计划却仍然没有进展。
创业艰难,苦中自有苦中苦
《原色》的成功虽然没有达到董一萌的最初目的――吸引到风险投资,却吸引了来自美国西雅图中华商务网的创业者一起创业。他们的团队中华商务网合股经营电子长春网站(),他的团队真正第一次开始进入电子商务领域。由于有国外的商务网站做背景支持,他带领的这个团队很快步入正轨,并为后来自己创办公司积累了技术上的经验。他的团队在一天天地成长。2000年12月,他们的团队竞标吉林省著名上市亚泰公司电子商务门户网站成功,网站竞标总价值达到240万元人民币。
2001年,由于董一萌的团队在电子商务领域处于领先发展的地位,在长春市政府部门评选创业新星的活动中,他带着自己的团队获得了“长春市新星创业基金”10万元。这“一大笔”资金让董一萌和他的朋友们兴奋得彻夜未眠。他们当即决定,马上成立公司,就用董一萌的名字命名,叫“一萌电子有限公司”,他将成为公司的董事长。
于是,当时还是大二学生的董一萌开始着手办理公司的营业执照。2001年9月11日,他获得了梦寐以求的营业执照,兴奋之余,董一萌迅速决定把业务锁定在主营网站建设和软件开发两个方面。
董一萌从以前的团队中精挑细选了十几个人,成立了这家公司。但是所有员工包括他自己在内都是学生。这群朝气蓬勃的年轻人,虽然干劲十足,却没有一个人确切地知道公司应该如何运作和经营。行事沉稳的董一萌通过网络了解到类似公司的组织机构、业务流程。在考虑到企业的性质和地理因素后,董一萌把公司选在了当时位于长春市某开发区内的一处办公间里,并置办了在当时最先进的机器设备,员工的工资也定在很高的水平。
广告打出几天后,董一萌的公司接到了第一个前来咨询业务的电话:长春市某企业希望董一萌的公司能为他们做个企业网站。让这家公司没有想到的是,董一萌的公司成立的时间虽然很短,但是很多技术人员从事网站建设的经验都很丰富,而且技术也比较先进。一场谈判下来,董一萌拿下了这份订单,虽然这个单子价值仅仅三四千元,但这毕竟是公司开办以来的第一份订单。
随后的一段时间业务量很少,董一萌总结以后发现:通过广告来吸引客户的收效是微乎其微的,而且由于公司在基础设施方面的投资太大,流动资金迅速枯竭,在不到三个月的时间里,10万元创业基金很快就花得一干二净。他不得不决定先停止广告投入,并把公司搬进了一个租金相对便宜的办公区,而且办公面积缩小了近一半。就在这时,所有跟随他一路走来的员工都主动提出把工资降低一半。员工们的支持,令他感动得几乎要落下泪来。
董一萌通过自己对网络的了解,又提出了公司要做“复合媒体”项目。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当时提出要做的这个项目绝对是孤注一掷,如果项目不成功,就意味着创业要失败。”
随后的一个月里,董一萌开始为这个项目的启动,四处活动募集资金。但事情的结局很不乐观,项目没做成。
到了2002年上半年,公司里的空气中弥漫着伤感,公司的员工在不得已的情况下都纷纷离去,到最后几乎走光了,只剩下了董一萌、副总和几位兼职员工。他的创业陷入了巨大的困境之中。
不屈不挠,苦尽甘来事业成
巨大的困境并没有把坚强的董一萌打倒。董一萌与公司仅剩的员工经过不断的反思后,决定以市场为导向,全面开发长春市的互联网市场,董一萌亲自跑业务。他再一次开始了自己的“背水一战”!
那时,他每天上班要做的就是坐在电话机旁,守着“黄页”挨个打电话,平均每天打出的电话就有上百个。
2002年6月,一家单位向外界招标,要做企业的门户网站,董一萌在接到信息后,立刻采取了行动。他开始接触并深入了解这家公司,为网站的整体形象定位。最后,凭借技术和价格的优势,他中标了!2002年8月,该媒体的网站正式开通。
这一次,董一萌又一次笑得开怀――这一笔生意让他整整赚了10万!
有了这个成功的开始,他在长春市场上的业务迅速打开,名声远扬,订单纷至沓来。他在经营上取得了巨大成功。从此,他的公司一发不可收拾……
到了2002年年底,公司全职员工恢复到了原来的数量,而且重新募集了包括技术、市场开发人员在内的业内精英,业务量也扩大了好几倍。两年多的时间,他积累了上百万元的财富。他的公司业务已经包括网站建设、网络推广、软件开发、财务管理软件、短信增值服务、网络安全解决方案、正版软件采购、硬件采购等多方面,新浪、用友软件等知名公司已成为公司的合作伙伴。由于其突出的经营业绩,一萌公司被吉林省信息产业厅列为首批“双软”认证企业,同时,他被大家所认可和拥戴,当选为长春软件园工会联合会副主席。
2003年12月,一萌电子入股天缘信息公司,成为该公司的中方股东,董一萌作为中方代表任天缘公司的CEO。2005年1月,一萌公司与搜狐签署协议,共同开发搜狐吉林地区专版。2005年2月,董一萌被省政府评选为“吉林省创业标兵”,成为有史以来最年轻的省级创业标兵。
同时,董一盟带领公司全体员工,开发了一种使公司网站符合搜索引擎搜索规律的软件,并命名为“善财童子”。2005年5月,公司与台湾最大的财经网站钜亨网、香港上市公司财华社合作,将“善财童子”正式推向市场,仅仅两个月时间就实现了几十万元的销售额。
2005年,董一萌开始研发下一代搜索引擎,他把对下一代搜索引擎的构思写进了自己的商务计划书,该计划书在吉林省青年创业能力大赛中取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同年12月底,他又代表吉林省参加团中央青年创业周活动,并一举夺得了最高奖“中国最具潜力创业青年奖”,一萌电子公司的产品“善财童子”也获得了“参展项目银奖”。
很快,他们公司的新一代搜索引擎“deyeb”又问世,包括《大公报》在内的全国几十家媒体都进行了报道,搜狐、天极等专业网络媒体认为:“deyeb有可能成为社会化搜索领域的又一个百度。”
后记
如今的董一萌,拥有产值近千万元的企业,他自己也早已从一个郁郁不得志的大学生成为一个不折不扣的大富豪,他的头上闪耀着各种美丽的光环。对于自己的成功,他只是淡淡地说:“创业有可能只是一种化学反应。一个人的性格、态度、做事方式都在暗中释放着某种元素,它们又与外界的支持、环境、机会等相互作用,产生综合反应。很难说最终结果,但只要努力去做,肯定会有回报。”
我是香港人,我是中国香港人。我到中国大陆已经八年了,2008年我被香港友邦保险公司派到香港的广东友邦保险公司,我是蛮认识中国的。
我转型的故事
我先讲一下我的故事,刚才介绍我是成功的一面。保险是个非常专业的行业,对一个保险新人来说,如何引导新人进入要走的路,主管、总监如何帮助他的新人走向优秀专业。
到现在我还算是一个成功的人,讲讲我是怎么走过来的一个故事,算是给大家一点激励。看这个英文“Change”,意思是要做大额保单首先要懂得转型。我12岁跟父母从大陆去了香港。香港是一个新移民城市,我不懂广东话,也听不懂英语,我要去上学,结果是什么呢?我听不懂,最惨的是我小学不能毕业。结果我只能去夜校,就是没有英语的地方,可是我不懂广东话,也不能毕业。我就变成了烂仔,进入了黑社会,我最棒的能力就是打架,最后连我家人都觉得很恐怖,这孩子没用了。家里人就让我做学徒,我的第一个工作是很苦的,第一份工作工资是23块8毛,学五年的学徒,一个礼拜有三天我还要去夜校。一次在大巴站,我路过一所很好的学校。中学生放学,他们穿着白衬衣、白裤子,很开心拿着书等大巴。为什么我是这样子?我醒悟了:我不能一辈子这样,认识到自己继续这样就完蛋了。那个时候我开始第一次转型,我不能继续这样下去。我要转型,就定下这样一个很清楚的目标,我要考一个优秀的中学,我要穿他们学校的衣服,带他们的徽章,站在路上别人尊重我。就是这样很简单。我看的很清楚,我拼命的去学,这时我已经做了两年的学徒了。我去考初一,结果超龄了,他们不接受我把我赶出来,非常伤害我的自尊心。我要自学,我要追十一年的英语,还有其他学科。我不懂英语,不懂广东话,非常穷的家庭。住的条件很差,包租公不允许晚上看书。我告诉自己,如果我不能够过这个难关,那我一辈子就没有希望了。我就拿个小凳子到天台读书。这样用两年的时间,完成了我的中学学业,进入我第一步的成功。
不转型不会成功
那个时候我的转型很清楚,我要看到我的目标,我不能放弃,无论怎么困难我要过这一关,否则我没有未来,我不可能念大学拿硕士博士。今天,我们这么多业务员,这么多成功的主管,假如我们做好一点,我们重重复复现在的方法,会成功吗?我们需要一些转型才可以。首先我们要懂得什么叫转型,如何转型,然后我们才可以做大额保单,大额保单不是随随便便就会来,就是今天做了,也是偶然的一单。
比如,我们祖国走到今天,是经过转型吗?现在哪个国家转型慢一点?朝鲜。朝鲜其实和我们一样,可是它把脑袋的门关了。再看看香港原来是一个渔村,一个小岛而已,也是靠转型,现在也在转型。上海转型,深圳转型……转型才可以带我们走进更成功的阶段。我们要知道如何转型才能走向成功。无论是业务员、主管还是管理层,我们要知道如何转型才有机会,我们一些新的业务员进来为什么失败了?因为他重复一些旧的方法做事情,从来没有改变,后来慢慢不行了。只有一种业务员他懂得灵活的转型,他生存下来了。在保险业来说,要知道如何要转型。
3B+3P
我开始问一系列的问题,首先,第一个问题,我们为什么要卖大额保单?一个很的问题。
如何卖出大额保单呢?
多大才算大额保单?
多少钱才算大额保单?
什么叫理财?
什么叫做理财的销售技巧?
你的认知清楚,你的行为就会清楚明确。
什么是大额保单呢?这里并不是指多少万的保单或者是多少人的保费。现在我们要学习,香港的一个队伍两百人,会有1亿以上的产能。香港业务员为什么有这么高的产能呢?他们看到了市场的趋势,顺应市场的趋势,进行了转型,我们要学习它的转型。
香港1997年保险业转型。香港人是很喜欢炒股票、炒基金、期货、黄金、炒房产,香港几乎每十年一次股灾,1997年时当资产变成负资产,那个时候香港人开始醒悟过来了,懂得了处理自己的财富。其实香港人并不是很有钱,香港人平均每个人两张到三张保单,香港已经75%的人拥有保单。香港人转型了,就是炒股票把他们转型过来了,我们的客户转型了,那时,保险业务员如何服务于这些人呢?我们的业务员转型了,1997年香港开始有理财顾问了。2000年,已经有理财规划师了。香港有很多有钱人,高层次的理财顾问服务这些人。
转型首先是思维转型,还包括信念转型、目标转型。这是我经历走过的转型,而不是理论。思维的转型,下层思维包括知、做、经验、习惯;上层思维包括原则、价值、信念、角色,思维就包括这八个层次。第一层次是知道然后做,做了之后变成经验,经验的重复就是习惯,所以这一层面是四层思维。我们的业务员、主管分享的是经验和习惯。为什么我们要坚持一个习惯,因为这是我们的原则;坚持原则是因为它有价值;价值以上就是信念。思维就是包括八个层面的思想。比如,一个新业务员不成功不是因为他没有经验,不是他不知道什么叫保单,不是技巧的问题,他缺少的是上层的东西。
为什么一个人成功,是因为他上层次的东西非常坚定。我个人转型的例子是我坚持什么,我坚持了我的信念、我坚持了我的价值观,我坚持了我自己不能放弃的原则。许三多这个电视非常好看,他的不抛弃不放弃,这是信念价值观原则,非常有教育意义,我经历过的事跟许三多一样,非常有认同感。
做大额保单首先在概念上要转型,概念不转型,不是经验的问题,是技巧的问题,技巧是上面,坚持技巧才有用。一个主管可以告诉新的业务员卖保单,很容易做知识的传授,可是他缺少上面的坚持就放弃了。
做大额保单首先有一些东西要非常坚持,不坚持做不了大额保单。要坚持什么?全世界的保险人都需要的,通用的,无论是谁,做保险的人的三个主要的信念。这是我的老师给我的,不是我自创的。我的老师是最年轻的MDRT,他大学毕业第一年在美国做保险,就做成了MDRT。他的管理我学了一辈子,影响了我一辈子。
第一我要做赢家。A job is a win,
第二个信念,市场现状就是我的老板。Sulution is the boss,现在保险业已经转型的情况下,意思是我们要顺应、尊重市场。
第三,结果就是最后的裁判。Result is thefinal judge,为什么现在我们做不到MDRT,也就是现在我们还不是赢家。全世界市场里6%的人能做到NDRT,他们才是赢家。我们要做赢家,数字告诉我们没有做到,没有做到,就不是赢家。
无论你是主管还是营销员,共同追求的三大
目标,做保险全世界通用的三大目标:高产能、高素质、高利润。
香港的保险营销已经进行了转型,归根结底就是3B+3P(三大信念+三大目标)。这个是永远要记住的,因为我们永远有新的业务员进来,我第一天就要告诉他,保险就是要坚持三个信念、三个目标而已,非常简单。
理财的销售技巧
中国营销队伍要清楚市场趋势。现在内地的状况和香港的状况非常相似,我们的客户都在炒股票、炒基金、炒房子,中国的经济一直在飞速发展,现在中国的小康家庭越来越多,谁去服务他们这些小康家庭呢?中国现在需要懂得理财的业务员去服务这些客户,这是国人的理财现状。熊市的出现,全球金融危机的出现,客户认为投资就是理财,面对客户的理财误区:他们喜欢快钱、投机心理、不理会风险、盲目跟从。现在我们应该做什么呢?我们的客户已经醒来了,开始理性,意识到风险的存在。
我们应该做什么呢?首先我们需要转型,要注意理财,掌握理财的身份和理财的能力。我们要顺应趋势,既要掌握理财的身份,又要有理财的销售能力。要简单明了的告诉客户什么叫做理财。理财的能力就是顾问式销售。我今天只能把核心的东西告诉大家。在销售大额保单的时候不能用快吃面的方法,什么叫快吃面,我拿了一件产品,快快说服对方,99%的人心态非常急,希望很快的促成。很快的促成,我们的客户不会相信为什么把1000万、500万的保单交给你。客户拒绝你,首先是他不相信你。一般来说,客户说改天再来吧,说明没有建立信任度;客户说不需要,其实是客户看不到他的需要;客户说没帮助,你的建议没有展示给客户,销售的技巧问题。
什么是理财?首先告诉他我是帮你增加财富,保障财富、积累财富、分配财富。“我已经帮助三百多客户增加了财富,你可以有十分钟,我帮你介绍一下?”
帮助客户看到理财方向,需要五个计划,包括:保障计划、退休计划、教育计划、投资计划、遗产计划。为什么展示这个图,是让客户看到他需要什么,客户的理财方向是什么?现在我们的问题是什么?是投资,他有兴趣投资,让他知道第四是投资计划,而不是首先是投资计划。
假如我们的客户是老板的话,他需要什么保险呢?首先是要员保险、股东保险、合伙人保险、东主保障、遗产规划。理财是一门很专的东西,我们现在需要转型到商业理财规划。假如我的客户是老板,不光需要个人的保障,还需要另类的保险,要让客户看的到他的保险是什么。
第一个大额保单例子。我去卖单的时候就画这样的一幅图,八十年的人生规划图。孙先生,你现在四十岁了,需要第一是你个人保障计划,第二家庭理财规划,第三商业理财规划,第四是遗产规划。你要到六十岁退休,你需要多少钱一个月呢?孙先生,假如你现在五十岁了,你现在的退休计划已经太晚了,六十岁退休,要有足够的钱花二十年,帮助客户看到商业理财方向。一个月三万块维持现在的生活水平,二十年到三十年,需要多少退休金呢?现在的三万块,我要算通胀率,还有回报率。买不起怎么办,可以分期去买,再去拜访那就是要加保,要买够你的保单。
第二个例子,顾问式理财销售案例。我和小孙两个合伙人,我们2000万开麦当劳,假如一天我死了,我把股份交给另一个人。你如何为客户买保险呢?身为一个理财顾问,要照顾两方面的利益,就是要为客户保障财富,增加财富。
进入广州水荫路某个院子七拐八拐之后,终于找到这座城市唯一的小剧场。报纸虽以“《地铁一号线》登陆广州,德中同行奏响爱情篇章”大肆渲染,但广州这座城市似乎已被戏剧遗忘。
然而演出的热络气氛还是证明了广州并不乏戏剧观众。据该剧导演王佳纳女士介绍,有些观众一连来看三场。作为“德中同行”系列活动重头戏,《地铁一号线》比德国摇滚乐、未来城市论坛等更能打动中国人。当然这主要源于主创者的本地化努力。
中国人为什么现在不爱看戏了?
适逢电影《梅兰芳》热映。相比彼时戏园的热闹,今天的中国人反而不太去戏院了。《地铁一号线》导演王佳纳的解释是当今中国社会很浮躁,人们都静不下心来去好好欣赏戏剧。编剧李健鸣则认为观看是需要培养的。中国以前的戏剧表演很丰富,只是被断了根。王佳纳说,其实广东农村请剧团演戏相当普遍,当经济发展到一定的程度,对文化生活就会有需求。
可是从大面上看,戏剧仍属于衰落艺术品种。如果区分快艺术与慢艺术,那么影视、流行乐是快艺术,戏剧属于慢艺术。当下一切遵从麦当劳快餐法则:标准化、大批量、高效率,再加一条瞬间满足。影视这种快艺术最有市场。至于戏剧嘛,那是少数艺术贵族的雅好罢了。
《地铁一号线》的改编力争做到尽可能的本地化、大众化。这部成功的德国音乐剧,至今为止被翻译成为27国文字,在多个国家成功上演,并被改编为电影。但原封不动照搬,与中国观众尚有距离。
剧中的地名完全将观众带入中国场景,采用了诸如锣鼓巷、筷子巷等中式称法,也用了十三巷、上下九等广州元素,而女主角要找的电子城淀海很容易让人联想到中关村。至于地铁里人手一份小报则干脆是《南方都市报》。剧中发生的炒股、房地产、包二奶、民工进城,则完全是中国故事了。德国原版剧情只是提供了主线,而围绕这条线集结的小故事和元素则十足是中国味的。
王佳纳介绍,中国最早接受的是苏联的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戏剧思想,强调体验和投入。而布莱希特则强调间离效果,让人在看戏的时候理智地思考问题。剧中于是出现间歇性静止并穿插旁白,或两种场景同台交错的情景,观众曾在《暗恋・桃花源》中领教过这种奇妙效果。此外,在表演上广州版《地铁一号线》还借鉴了中国传统戏曲的一些东西,比如抽象的表演手法。
编导们理论多多,但他们潜意识中还是想找到时代的命脉,扎中观众的麻筋。这样才产生共鸣。这个剧有两个主题,一个是草根进城后的各种遭遇,为此王佳纳专门请来小保姆、民工观戏,“好看!好玩!王阿姨怎么搞出这么棒的东西呢?”这是他们的第一反应。草根们的一个“好”字是对剧组主创者的最高夸奖,虽然他们多数无缘观赏。另一个主题是如何快乐,通常,不只是二十年前的德国或当今中国,乡下人均比都市人更快乐。该剧借一位乡下妹的经历阐释,幸福其实可以是一件简单的事。你只需放下思想包袱、摘下冰冷面具。
是啊,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现在有2600万抑郁症患者,4700万农村怨妇(男人进城了),1亿失落股民(深套中),拿什么来安慰他们呢?《地铁一号线》来得正当时。这或许是该剧编导潜意识中的一个愿望吧。
今天的中国与二十多年前的德国很像
故事被改编后是这样的:一位天真的乡村妹,在一次音乐会上认识并爱上了一位来自大城市的摇滚 乐手。为了寻找心中的白马王子,她孤身来到城里。姑娘乘坐地铁,穿行在偌大的城市地底,遇见了流浪汉、混混、吸毒者、大款、炒股者、啃老族……当然还有善良的人。她犹如催化剂,激活了各种因果联系、各种反应和行为,并由此经历和认识了这座城市的不同形态。她失望地发现,那位心上人远非想象中完美,他已被地产富婆包养。但最终结局还是皆大欢喜:姑娘找到了属于她的幸福。
广州版《地铁一号线》表现了两个完全不同的世界,大城市和小地方生活方式的强烈对比秉承了原剧宗旨,即用草根的善良作镜,映照大都市人的虚伪、冷漠与不幸。
观众隐约会联想到京沪穗这样的城市。恨这样的城市的人越来越多,每天来这样的城市的人也越来越多。这种既爱又恨的大都市情结构成了编导们的切入点。导演王佳纳概括说,“二十年前的德国有点像今天的中国。”编剧尽可能用七个场次叙说中国故事。
乡下妹是一面镜子,照见城市所谓的酷,其实是某种毒药,也是某种软弱。剧中一个场景是扮酷的城里人穿梭不停,对问路的乡下妹或者不理,或者嗤之以鼻。对她感兴趣的人是那些打她主意的骗子和混混。无论是青少年的逃学族,年轻一代的啃老族,还是都市病的恐慌者,看似风光其实很是虚弱。
地下铁是影视剧热衷的场景,这个小社会最能反映时代风貌。在广州版的《地铁一号线》中,加入了吸毒者和同性恋,加入了大款包二奶、富婆包靓仔等内容。它借富婆之口告诫外来者:“15年前,我就是你这副样子。”城市给了她一切,房地产、男人和一颗伤透的心。有人在地铁里高喊:“股票跌了,基金跌了,金融危机了,这要出人命的啊!”在这个风险世界,仿佛只有躲进下水道才最安全。这不只是那位疯子的想法,我们多多少少都有这类倾向。
当然,剧情最终来了个大团圆的结局。否则无法令时代焦虑的人们释怀。“活着真美好,顺其自然吧。”这是那位老者也是编剧的道白,算是某种布道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