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乙类传染病管理

乙类传染病管理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乙类传染病管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乙类传染病管理

乙类传染病管理范文第1篇

方法:汇总并分析2004~2007年景德镇市法定报告的乙类传染病情况。

结果:景德镇市2004~2007年乙类传染病的发病率从2004年的275.32/l0万上升到2005年的276.84/10万,再逐年下降至2007年的213.42/10万。其中呼吸道传染病年均发病率为109.82/10万,占传染病总发病数的43.78%;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年均发病率为87.92/10万,占35.06%;肠道传染病年均发病率为52.01/10万,占20.68%;自然疫源及虫媒传染病年均发病率为1.12/10万,占0.45%;新生儿破伤风年均发病率为0.08/10万,占0.032%。发病数居前2位的是肺结核、乙肝。

结论:在巩固以往控制传染病所取得成绩的同时,应加强对乙型肝炎、肺结核等重点传染病的预防控制,以达到全面控制并逐渐降低乃至消除有关传染病的目的,保障人民群众身心健康。

关键词 乙类传染病 疫情分析

传染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一类疾病,传染病的防治能力和防治效果被认为是评价社会经济发展和卫生保健事业水平的重要指标,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医疗保健事业水平的提高,人群的疾病模式已经发生了较大转变,为了解本市近四年乙类传染病流行特征,探讨其流行规律,为今后制定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现将该市2004一2007年乙类传染病疫情进行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1]。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1.2 分析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选用发病率、死亡率、病死率等指标),对景德镇市2004-2007年乙类传染病疫情报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疫情概况

2004-2007年景德镇市共报告乙类传染病17种,累积报告发病总数为15422例,2004~2007年乙类传染病发病率分别为275.32/10万、276.84/10万、238.14/10万、213.42/10万;累积报告死亡总数为41例,2004~2007年乙类传染病死亡率分别为0.6/10万、0.84/10万、0.64/10万、0.58/10万;病死率分别为0.22%、0.31%、0.27%、0.27%。(见表1)。

表1 景德镇市2004~2007年乙类传染病发病率、死亡率

年代 发病率   死亡率   病死率

/10万 定基比   /10万 定基比   % 定基比

2004 275.32 100.00 0.60 100.00 0.22 100.00

2005 276.84 100.55 0.84 140.00 0.31 140.91

2006 238.14 86.50 0.64 106.67 0.27 122.73

2007 213.42 77.52   0.58 96.67   0.27 122.73

2.2 各类传染病发病情况(表2)

呼吸道传染病4年共报告6752 例,年均发病率为109.82/10 万,占传染病总发病数的43.78%,其发病构成在各类传染病中居第一位。报告病种中以肺结核、麻疹、百日咳居多,这三者分别占呼吸道传染病报告总数的88.2%、10.18%、1.3%。

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4年共报告5408例,年均发病率为87.92 /10 万,占传染病总发病数的35.06%,其发病构成在各类传染病中居第二位。报告病种中以乙肝、淋病、梅毒居多,这三者分别占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报告总数的67.97%、19.82%、10.74%。

肠道传染病4年共报告3189例,年均发病率为52.01 / 10 万,占传染病总发病数的20.68%,其发病构成在各类传染病中居第三位。报告病种中以细菌性痢疾、甲肝、肝炎未分型居多,这三者分别占肠道传染病报告总数的51.8%、22.61%、13.2%。

自然疫源及虫媒传染病4年共报告69例,年均发病率为1.12 / 10万,占传染病总发病数的0.45%,其发病构成在各类传染病中居第四位。新生儿破伤风4年共报告5例,年均发病率为0.08 / 10万,占传染病总发病数的0.032%,其发病构成在各类传染病中居第五位。报告病种中以乙脑、钩体、血吸虫居多,这三者分别占自然疫源及虫媒传染病报告总数的43.48%、24.64%、13.04%。

表2 景德镇市2004-2007年各类传染病发病情况

年代 呼吸道传染病   肠道传染病   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   自然疫源及虫媒传染病   新生儿破伤风

年平均发病率(1/10万) 构成比(%)   年平均发病率(1/10万) 构成比(%)   年平均发病率(1/10万) 构成比(%)   年平均发病率(1/10万) 构成比(%)   年平均发病率(1/10万) 构成比(%)

2004 110.8 40.2   71.05 25.81   92.4 33.56   1.00 0.36   0.07 0.02

2005 139.59 50.4 48.71 17.59 87.05 31.44 1.36 0.49 0.19 0.07

2006 103.79 43.6 47.62 19..99 85.64 35.96 1.03 0.43 0.06 0.03

2007 85.1 39.9   40.66 19.05   86.57 40.56   1.09 0.51   0.00 0.00

2.3 主要传染病发病情况

2004年发病数居前五位的是肺结核、乙肝、痢疾、麻疹、淋病,这5种传染病发病总数为3548例,占总发病数的86.22%;2005年性传播传染病发病数有了较大的提高,发病数居前五位的是肺结核、乙肝、痢疾、淋病、梅毒,这五者发病总数为3699, 占总发病数的86.67%;2006年发病数居前五位的是肺结核、乙肝、痢疾、淋病、甲肝,这5种传染病发病总数为3302例,占总发病数的89.22%;2007年发病数居前五位的是肺结核、乙肝、淋病、痢疾、甲肝,这5种传染病发病总数为2808例,占总发病数的84.12%。(见表3)

表3 景德镇市2004-2007年乙类传染病发病位次

年份   1   2   3   4   5

2004 肺结核 乙肝 痢疾 麻疹 淋病

2005 肺结核 乙肝 痢疾 淋病 梅毒

2006 肺结核 乙肝 痢疾 淋病 甲肝

2007   肺结核   乙肝   淋病   痢疾   甲肝

3、讨论

2004年是国家疾病报告管理信息系统运行的第一年,传染病的报告还处于起步的阶段;2005年,传染病的报告已趋于完善,乙类传染病的发病率、死亡率、病死率较2004年均上升;2005~2007年,乙类传染病的发病率、死亡率、病死率呈明显下降趋势,这与我市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以及各级疾控部门的努力和社会各界的配合参与密不可分。[2]

从各类传染病的发病情况来看,肠道传染病的发病率呈逐年下降的趋势; 呼吸道传染病、自然疫源及虫媒传染病的发病率在2005年是个高峰,随后逐年下降; 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的发病率从2004~2006年呈逐年下降的趋势,2007年较2006年有小幅度的上升。目前威胁全市人群健康的传染病主要是肺结核、乙型肝炎,因此加强其防治工作很有必要。肺结核、乙型肝炎的防治工作要加强管理,对患者要做好规范治疗,减少传染源的存在,对人群密集和公共场所要加大卫生知识宣传力度,提高群众对肺结核、乙型肝炎病的认识,切实抓好预防工作,有效降低发病率。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人们自我防范各种传染病的意识不断加强,经过全体卫生工作者的积极努力,传染病的预防控制一定会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

乙类传染病管理范文第2篇

青海省海东市乐都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青海省海东市810700

【摘 要】目的:了解海东市乐都区2014年传染病发生及变化规律,为有效防治提供依据。方法:收集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系统网络直报的2014年海东市乐都区传染病发病、死亡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4年海东市乐都区共报告乙丙类传染病18种893例,发病率为341.01/10万,与上年相比上升2.53%。发病率居前5位的是病毒性肝炎(100.05/10万)、肺结核(79.81/10万)、手足口病(69.12/10万)、其它感染性腹泻病(38.95/10万)、梅毒(25.20/10万),占乙丙类传染病总数的84.66%。无死亡病例。结论:肺结核、乙肝、肠道传染病是危害乐都居民健康的主要公共卫生问题,农民、散居儿童、幼托儿童、学生是传染病防治的重点人群。

关键词 法定传染病;疫情特点;流行病学分析

法定传染病是指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等法律法规规定必须及时报告的传染病。法定传染病疫情统计是我国卫生统计工作的基本内容之一。为了解当前我区法定传染病发生水平、构成及流行特征,给当地政府及有关部门制定今后的传染病预防控制策略提供信息和参考依据,现将2014年海东市乐都区法定传染病疫情统计分析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传染病疫情资料来自我区医疗机构及外地报至本地病例修正统计年报。

1.2方法

首先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开发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的“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进行数据统计下载。然后采用MicrosoftExcel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最后使用发病率、死亡率和构成比等指标进行描述分析。

2结果

2014年全区共报告法定传染病18种893例,报告发病率为341.01/10万,与上年相比上升2.53%。无死亡病例。

2.1甲乙类传染病

2014年全区未报告甲类传染病,乙类传染病11种577例,报告发病率为220.34/10万。与上年相比下降15.52%;无死亡病例报告。

2.1.1传染病发病、死亡位次

甲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数排在前10位的是肺结核、乙肝、梅毒、丙肝、痢疾、麻疹、甲肝、淋病、戊肝、肝炎(未分型),占乙类传染病发病总数的99.65%。与上年比较,肺结核由去年的第2位升至第1位,乙肝由去年的第1位降至第2位。

2.1.2流行病学特点分布

按时间分布: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数较多的分布在3、4、5月份,占全年乙类传染病报告总数的32.41%,与2013年相比,高发月基本一致。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数最低的为10月份,占全年乙类传染病报告总数的6.41%。2014年各月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数分布比较均匀,原因是报告发病数较高的前4种传染病每月分布差异不大。

2.2丙类传染病

2014年报告丙类传染病7种316例,报告发病率为120.67/10万。与去年同期相比上升68.05%,上升的疾病主要为流行性腮腺炎、手足口病。

2.2.1发病位次

在丙类传染病中发病居前五位的依次是:手足口病、其它感染性腹泻病、流行性腮腺炎、风疹、包虫病,占丙类传染病发病总数的99.05%。

2.3疾病分类情况

2.3.1疾病分类

乙类传染病11种557例,其中呼吸道传染病3种226例,构成比为25.31%;发病较去年同期上升3.20%。分别为肺结核209例、麻疹15例、猩红热2例。肠道传染病4种36例,构成比为4.03%;发病较去年同期下降5.26%。分别为菌痢17例、甲肝12例、戊肝4例、肝炎未分型3例。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4种315例,构成比为35.27%。发病较去年同期下降26.06%。分别为乙肝198例、梅毒66例、丙肝45例、淋病6例。

丙类传染病7种316例,构成比为35.39%;发病较去年同期上升68.09%。分别为其它感染性腹泻病102例、手足口病181例、风疹12例、流行性腮腺炎16例、流行性感冒2例、包虫病2例、急性出血性结膜炎1例。

3讨论

我区2014年法定传染病发病率341.01/10万,与2013年同期相比上升2.53%,这主要与肺结核及手足口病的上升有关。病毒性肝炎、肺结核、手足口病、其它感染性腹泻病、梅毒为我区报告发病数居前5位的传染病,是今后防治工作的重点。其中病毒性肝炎、肺结核和梅毒主要发生于农民,发病无明显的季节性;手足口病主要发生于幼托儿童和散居儿童;好发于春夏季;其它感染性腹泻病主要发生于散居儿童,好发于夏秋季;流行性腮腺炎、风疹和流感冬春季发病率较高,报告病例为幼托儿童和学生为主,病例主要集中在学校和托幼机构;鉴于以上情况应加强与教育部门间的协作,做好学校及托幼机构传染病监测,及时采取防控措施将有效控制传染病疫情。肺结核、病毒性肝炎、手足口病都存在重复报告,诊断不准确,报告卡填写不规范现象,成为影响传染病发病水平和发病趋势准确的主要因素,因此统一、规范诊断、报告标准,将利于提高对传染病疫情的分析判断。

今后慢性传染病的肺结核、乙肝是加强疫情管理的重点疾病。农民、儿童、学生是传染病防治的重点人群。农村及医疗条件差的地区是传染病防制的重点地区。

参考文献

[1]张更荣,李自钊,马桂芳,陈益洲,李瑞兰.1980~2003年河南省法定报告传染病流行趋势分析[J].实用预防医学,2004,953-955.

[2]刘灿兰,赵琳娜,秦元安.手足口病及其医院感染控制[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05,331-332.

乙类传染病管理范文第3篇

一、预防

1.学校有效开展预防传染病的卫生健康教育,组织力量消除鼠害和蚊、蝇等虫媒昆虫以及其他传播传染病的或者患有人畜共患传染病的动物的危害。

2.学校有计划地建设和改造公共卫生设施,对污水、污物、粪便进行无害化处理,改善饮用水卫生条件。

3.学校配备设立预防保健人员、承担本单位的传染病预防、控制和疫情管理工作。

4.学校响应防疫站的号召,定期为学生接种疫苗。

5.学校食堂要符合食品卫生法的标准,建立严格的食堂管理制度,做到食物新鲜卫生,场所定期消毒并做好“除四害”工作。

6.如学生或教师被认做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和疑似传染病病人,在治愈或者排除传染病嫌疑前,不得来校上课或从事学校工作。

7.对学校从事传染病预防、医疗、科研、教学的人员,现场处理疫情的人员,以及在生产、工作中接触传染病病原体的其他人员,有关单位应当根据国家规定,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和医疗保健措施。

8.任何人在学校发现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时,都应当及时向学校校医或学校领导报告。执行职务的医疗保健人员发现甲类、乙类和监测区域内的丙类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必须按照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时限向当地卫生防疫机构报告疫情。卫生防疫机构发现传染病流行或者接到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艾滋病、炭疽中的肺炭疽的疫情报告,应当立即报告当地卫生行政部门,由当地卫生行政部门立即报告当地政府,同时报告上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

9.学校有关主管人员,不得隐瞒、谎报或者授意他人隐瞒、谎报疫情。

二、控制:

1.在学校发现对甲类传染病病人和病原携带者,乙类传染病中的艾滋病病人、炭疽中的肺炭疽病人,予以隔离治疗。隔离期限根据医学检查结果确定。拒绝隔离治疗或者隔离期未满擅自脱离隔离治疗的,可以由公安部门协助治疗单位采取强制隔离治疗措施。

2.对除艾滋病病人、炭疽中的肺炭疽病人以外的乙类、丙类传染病病人,根据病情,采取必要的治疗和控制传播措施。

3.对疑似甲类传染病病人,在明确诊断前,在指定场所进行医学观察

4.对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疑似传染病病人污染的场所、物品和密切接触的人员,实施必要的卫生处理和预防措施。

5.传染病暴发、流行时,当地政府应当立即组织力量进行防治,切断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必要时,报经上一级地方政府决定,可以采取停课的紧急措施。

三、监督和责任

1.学校上下人人重视,层层把关,领导起带头作用对传染病防治工作行使监督管理职权。

2.校医要对传染病的预防、治疗、监测、控制和疫情管理措施进行监督、检查。

3.如果因为某人的责任引起传染病大规模流行或引起相应后果的要受到学校或法律的相关处罚。

乙类传染病管理范文第4篇

行政管理是医院管理的基础。行政管理涵盖医疗管理之外的全部内容。抓好行政管理是凸现医院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关键所在。安全管理是行政管理的核心,立足安全抓行政,是为医疗工作顺利展开提供保障的前题。没有高质量的行政管理,医疗中心难以得到有效的保障。

2004 年1 月1 日我国传染病疫情报告已由过去每月按行政单位逐级上报改为全部由医疗机构网络直报。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全国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经过2004 年1 月1 日至4 月1 日3 个月的试运行和完善,到目前为止,全国所有县级以上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有条件的医疗卫生机构都已采用这套监测信息系统,实现了对传染病的网络直报。目前直报病种为法定37 种传染病(甲类2 种,乙类25 种,丙类10 种)及“不明原因肺炎”。甲类传染病及乙类中的脊髓灰质炎、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为确诊后2 小时报出,乙类传染病确诊后6 小时报出,丙类传染病确诊后24 小时报出。为确保传染病能及时报出,我们制定了有关制度。

1 建立传染病领导小组。

2 各科室配备传染病登记卡与登记本。初诊预检或门诊发现的传染病人接诊医护人员应按规定项目进行。

3 网报人员应及时收集传报卡,按甲、乙、丙类传染病规定时间进行电脑网报与电话报告。

4 定期开展传染病诊断依据及填报要求的专业培训,加强督促检查,严防漏登、漏报、错登、错报,确保网报的完整率与及时率。

5 网络直报操作规定:①专用微机,确定2人负责网报。②现甲类传染病与乙类中的脊髓灰质炎、肺炭疽、非典时,医疗机构必须先电话报区CDC,再进行网报。

但在填写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报告卡时需注意:⑴医生填写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报卡要完整,准确;⑵传染病报告卡填写清楚可认,合乎逻辑;⑶医生填写传染病报告卡与网上录入报告卡内容一致;⑷时刻注意网络直报系统中传染病报告卡重卡情况,及时删除;⑸传染病报告卡要电子备份,按月以电子文档形式保存;⑹要建立网络直报密码制度,密码要按月更换;⑺要防止传染病报告卡的漏报发生;⑻要有传染病登记薄,内容应比门诊日志增加报告人,收卡时间,订正时间三项。儿科应填写家长姓名;⑼节假日应有人值班;⑽传染病报告卡至少保存三年;⑾做好突发公共事件的登记,加强辖区网络直报系统的 网络监视,做到及早发现,及时核实和判断,做到积极主动,心中有数;⑿报告病例如果发生变更,死亡时,责任人应及时进行订正,重新填写传染病报告卡。

但传染病报告卡填写有医生执行,收卡工作由保健科工作人员实施,因保健科人员收卡工作需与全院各个科室医生协调。因此事涉及多个部门,并且是多个部门同级协调,因协调难度较大,部分协调部门的冷落挫伤收卡人员的积极性,并且传染病漏报,迟报后奖罚制度难以落实,因此在管理中应:⑴通过严格落实党委统一领导下的领导分工负责制 ,进一步明确责任 , 建立传染病管理领导小组。⑵ 完善内部协调机制 ,不断增进部门沟通协作即建立职责分明、 流程明晰、 资源共享、 协调一致的管理模式。组织内部 ,部门之间、 成员之间既独立分工又无间协作 ,共同为医院发展目标而努力 ,使组织能够凭借畅通的工作流程实现高效运转。⑶尊重医护人员 ,加强与医护人员的沟通 ,用柔性手段解决钢性矛盾 ,从而更好地调动医护人员工作的主动性和创造性。⑷遵照当地卫生局关于加强传染病管理的文件,提高疫情的报告率,减少漏报,保健科工作人员定期对疫情报告情况进行检查,对工作认真进行奖励,漏报一例罚50 元。

我医院与2004年1月1日开始执行传染病网络直报,至今报告8千多例,经过上述医院行政管理,无一例漏报,迟报50余例。效果显著。

参考文献

乙类传染病管理范文第5篇

【关键词】综合性三甲医院;传染病;疫情;分析

传染病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 , 曾给人类带来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重大灾难。近年来 , 随着经济和社会卫生服务事业的发展 , 1. 2研究方法 运用横断面研究及描述性流行病学的方法 , 传染病已得到较好的控制, 但其防治的重要性仍不容乐观[1], 按疾病构成、病种顺序、分类、主要传播途径等进行研究分仍是当今社会公共卫生工作的重要问题。析, 了解医院法定传染病的流行特征。

2004年全国启动法定传染病监测信息的网络直报系统 , 1. 3统计学方法根据某综合性三甲医院 2005年 ~2012年传染病疫情报告的完整性、及时性、准确性均得到了极大的向《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网络直报的法定传染病疫提高。现就某综合性三甲医院 2005年 ~2012年法定传染病情报告病例 , 采用 Excel软件录入数据 , 应用 SPSS 11.0统计网络直报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 了解该院法定传染病的疾软件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病谱及流行特征 , 强化传染病报告管理工作 , 为进一步规范2结果 提高医院传染病疫情报告质量和建立相关制度提供依据。 2. 1基本情况2005年 ~2012年某综合性三甲医院共收治1资料与方法 初诊法定传染病 27种 17084例, 占就诊病例的 105.47/10万。

1. 1一般资料 数据来源于某综合性三甲医院 2005年2005年 ~2012年上报法定传染病病例数呈逐年上升趋势 , 由

~2012年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的规定向《中于该院就诊人数的逐年增加 , 就诊病例中传染病比例约为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网络直报的法定传染病疫情报告100/10万左右, 保持相对稳定。详见表1。

数据。所有病例诊断均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2. 2病种分类该院 2005年 ~2012年收治的传染病病例等相关传染病的诊断标准 , 均为来院就诊的初诊病例。传染以乙类传染病为主 , 其中甲类传染病仅在 2005年上报 1例病甲、乙、丙分类依据为 2004年 8月出版的《中华人民共(0.01%), 乙类传染病上报 12365例 (72.38%), 丙类传染病上报

3讨论

传染病疫情报告作为疫情监测的基础步骤 , 是医院在传染病监测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 它关系到整个疫情监测的效率和效果 , 同时也是早期发现和有效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的重要环节。在全国范围内 , 乙类传染病中的病毒性肝炎、肺结核、梅毒、细菌性痢疾 , 丙类传染病中的手足口病、其他感染性腹泻仍然是目前报告发患者数较多的疾病[2]。该院上报的法定传染病疾病谱与卫生部通报的全国法定传染病疫情概况基本一致[3]。

3. 1病种分类特点 该院 2005年 ~2012年收治的传染病以乙类传染病为主 , 占就诊传染病病例的72.38%。而丙类传染

病在 2005年较高 , 与当年发现霍乱病例 , 加强其它感染性腹泻的监测 , 致感染性腹泻的发现率上升有关;2008年 5月之后因手足口病纳入丙类传染病的范畴 , 上报的丙类传染病病例数及构成比例均有明显上升。但由于 2009年全国出现甲型 H1N1流感病例 , 使乙类传染病的报告数有所上升 , 传染病分类构成比恢复相对平衡。

3. 2主要传播途径特点按不同传播途径传染病分类:血源及性传播疾病占 49.99%;消化道传染病占 27.60%;呼吸道传染病占 21.99%;接触传播传染病占 0.26%;虫媒及自然疫源性疾病占0.16%。该院收治的法定传染病主要传播途径为血源和性传播、呼吸道传播以及肠道传播的传染病 , 与黄文龙等报道福建省疫情一致[4]。

3. 3疾病构成及病种特点该院 2005年 ~2012年收治的传染病患者居前十位的法定传染病病种依次是 :病毒性肝炎、梅毒、肺结核、手足口病、其它感染性腹泻、淋病、流行性腮腺炎、痢疾、麻疹、甲型 H1N1流感 , 与秦薇子[5]、王笑灵[6]等报道一致。其中前 5位传染病累计上报占总报告数

86.05%, 前 10位传染病累计上报占总报告数96.81%。

该院收治的传染病患者居首位的是病毒性肝炎 ,其中乙型肝炎占 88.60%, 丙型肝炎占 7.26%, 其它型肝炎占4.14%。梅毒病例以隐性梅毒为主占 87.29%。我国是乙型肝炎的高发流行病区[7],且由于该院对住院病例术前筛查血液传播传染病 ,增加了血液传播传染病的发现率 ,也造成乙型肝炎、隐性梅毒的患者数上报较多。梅毒疫情以人口密集、流动人口多的沿海城市为主[8], 该地区为沿海经济发达地区 , 吸毒、人数较多且人口流动性大也是造成性病较多的主要因素。

我国是全球 22个结核病高负担国家之一 , 近年结核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 , 结核耐药问题越来越严峻 , 已成为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和社会问题[9]。该院自 2007年起作为该市结核病定点收治医院 , 来该院就诊结核病病例数呈逐年上升趋势 , 肺结核报告为呼吸道疾病的首位 , 占总报告数的

15.89%, 占呼吸道传染病的72.27%。该院为国家流感样病例监测定点医院 , 受 2009年甲型 H1N1流感发现的影响 , 卫生行政部门加大对流感样病例的监测力度 , 增加了甲型 H1N1流感和其它型别流感的发现数量 , 也是呼吸道传染病上报增加的原因之一。手足口病、其它感染性腹泻上报病例占总报告数的

21.33%, 占消化道传染病的87.40%。手足口病自 2008年安徽阜阳发生暴发疫情以来 , 已在全国大范围流行 , 全球亦有很多国家和地区暴发或流行 , 病死率很高 , 已成为全球性重要公共卫生问题[10]。肠道传染病收治比例较低 , 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卫生条件的改善、卫生防病意识的不断增强、食品卫生、饮用水的管理水平提高等因素直接相关。

疫情监测和预测是制定传染病预防对策与采取科学、有针对性控制措施的基础工作。及时认真总结疫情发展动态和规律 , 探讨主要流行因素与传播机制 , 研究适合当地的预测指标和方法 , 才能更好地为当地防控传染病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参考文献

[1]张璐 , 王宏萍 , 周晓明 .2008年与 2009年全国及上海市甲乙类传染病发病的比较分析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 , 2011, 15(8):663-665.

[2]魏栋 , 张耀文 , 徐潜 .医院 2006-2010及重点监测传染病疫情分析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 2013, 23(1):126-128.

[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国家卫生计生委疾病预防控制局 . http:///jkj/index.shtml.

[4]黄文龙, 洪荣涛, 章灿明, 等 .2007年福建省甲乙类传染病疫情分析 .疾病监测 , 2008, 23(9):580-583.

[5]秦薇子 , 张笑嫣 , 李萍 . 2007-2011年度安徽某三级甲等医院法定传染病疾病谱分析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 , 2013, 17(3):251-253.

[6]王笑灵 , 高丽英 , 谢淑霞 .2005-2009年某综合医院法定传染病流行特征分析 .预防医学情报杂志 , 2011, 207(7):504-506.

[7]李宁, 张彦敏, 于建乐, 等 .2010年潍坊市居民死亡情况分析 .预防医学论坛 , 2012, 18(6):469-471.

[8]张莹珍 , 黄文龙 , 谢忠杭 .福建省 1998-2007年梅毒疫情态势分析 .海峡预防医学杂志 , 2008, 14(6):33-34.

相关期刊更多

化工设计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国成达工程有限公司

疾病预防控制通报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卫生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