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看云识天气教案

看云识天气教案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看云识天气教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看云识天气教案

看云识天气教案范文第1篇

阅读教学的演示课件要体现培养和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目的,引导学生对文本的涵泳、感悟和体验。课件的内容优化,是指对主要来自语文教科书和教师教案的内容进行改造和加工,将其转变为能够发挥演示课件优势的教学内容,并用恰当的形式呈现出来。

课件内容的组织

演示课件是配合课堂的讲授、讨论、示范等活动的,总体上是一页一页按顺序呈现的,是直线程序结构。如果在设计课件时合理划分内容,利用软件的超链接功能,改变单一顺序翻页形式,就能够实现选择分支的“总―分―总”呈现效果,引导课堂的双向活动,帮助学生了解教学内容结构,对课文的学习形成整体的印象。

如上页图1所示为高中语文课文《邹忌讽齐王纳谏》的课件,该课件的目录页分设七个栏目,单击进入相关内容页。在每个栏目内容的末页,通过添加动作按钮,将演示课件的流程返回到目录页。如后面的图10所示,单击“课文解析”页的目录按钮,可链接到目录页。

课件内容的选择和加工

在许多教师的演示教学中,课件整页整页地呈现教学内容的文字,取代了板书和课本。这样不利于保持学生对教材文本的关注和阅读兴趣。课件内容的选择和处理,是从阅读教学内容中选择并改造内容,使之适合演示课件呈现,避免直接套用课本或教案。

1.选择有必要和适于表现的内容

初中课文《桃花源记》的教学目标之一是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掌握文章的写作特点,以及对文章中字、词、句的理解。教师设计了如图2所示的课件页。该页先呈现与课文情境相近的画面,引导学生用课文中的文字描述,然后单击呈现课文的文字作为对比,如“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从教学目标来看,页面的图文描述有助于学生理解和体味文章中字、词、句,是必要的和适合的。该例的不足之处是使用了现代农村景象的图片,与课文的背景不相适应,不利于学生形成与课文相应的审美体验。

2.提炼和呈现内容要点

阅读课上的主要阅读材料应该是教材上的课文。课件展示的文字材料,应该是课文内容的要点和结构,用来支持和引导教师和学生的活动,不是给教师和学生阅读的。因此要避免呈现连续文字材料的页面,如整页的课文、作者介绍、写作背景等。具体的做法是分解和概括文字材料,提炼出要点,然后再简化为层次清楚的列表或表格样式,充分利用软件的图文效果呈现,如上页图3所示。阅读教学的课件不可避免地要呈现课文内容,对于记叙文、议论文、散文等,要避免呈现大段的课文,而要呈现选段或重点句。

在初中语文课文《看云识天气》的课件中,将课文中描述云层变化的文字内容进行概括提炼,简化为表格,更直观地呈现不同类型云的形态特点和变化过程,使学生更容易归纳理解(如上页图4)。

对于诗歌或必须分句讲解的古文等,采用分解为句子的方式,用列表的形式呈现。例如,使用留空行,逐句对照的形式呈现《离骚》的课文与解释(如上页图5)。

演示课件要尽量利用层级图或流程图等样式的认知组织图来突出重点,揭示教学内容的组织结构,使学生容易理解,记忆深刻。认知组织图是在文本内容提炼概括基础上设计的示意图形,其中明晰的图样传递基本关系的信息,简洁的文字起着补充说明和引导思路的作用,而充分利用课件的功能,能使示意图形更为生动鲜明。例如,在图6中,课文结构的要点是教师单击一次,呈现一项,使课文的梳理过程成为赏析讨论过程,并能给学生以深刻的印象。

课件内容显示的考虑

1.用图像强化课文内容

阅读教学重视学生在阅读中的意义建构,强调学生对文本的涵泳、感悟、体验,因而是以文为主的。但是恰当地利用图像,能提高对文本学习的兴趣,扫清阅读障碍,使阅读更为深入。演示课件呈现的图像有三类。其中的主要类型是能够说明和解释文字材料含义的图像,即解释图像,用以弥补学生感性经验的不足,引导学生在已有感性经验的基础上连接言语表征和图像表征,产生阅读兴趣,提高参与程度,投入到阅读活动中,增加理解的准确性和深度。

例如,在讲授《看云识天气》一课时,教师针对许多学生平时不注意对云的详细观察而感性经验不足的情况,用图7“积云”课件页的图片作为解释图像,呈现积云的各种形态及其变化。在这里要强调的是,解释图像只适于学生缺乏实际生活感受,以及需要诱导学生把已有的实际体验提取和组织起来的情况(如图8)。

阅读教学课件还会用到代表图像和装饰图像。代表图像是与页面内容相关的但没有解释作用的图像,如《林黛玉进贾府》课件页上的林黛玉的画像(如图9)等。恰当的代表图像有营造氛围、激发兴趣和引发联想的作用。

装饰图像是与页面内容无关只起美化作用的图像,如图5《离骚》的课件页上屈原的画像。恰当的装饰图像也有一定的营造氛围和激发兴趣的作用。代表图像和装饰图像不能直接帮助阅读,反而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尤其是在滥用动态图像时更是如此。所以,内容显示要避免滥用与页面内容无关只起美化作用的装饰图像,注意慎用与页面内容相关的但没有解释作用的代表图像。

2.慎用背景音乐和配音朗读

阅读是在教师的范读和引导下,学生通过默读和朗读来学习的。要避免使用纯粹为了使学生愉悦的声音。例如,有些教师在关于古代诗词的课件中插入古香古色的背景音乐,或是加上配音朗读。这些元素的使用通常不会帮助学生对信息进行加工,反而会增加其认知负担,或是分散其注意力。因此,除非有烘托气氛的必要,或是作为作品鉴赏,阅读教学的演示课件要谨慎使用声音元素。

3.注意关联信息的整合呈现

阅读教学课件呈现的内容成分都是相互关联的,如课文要点及其解说、配合图像的文字、总括图与分解图、各层次标题与其内容等。这些有相关性的信息成分,如果呈现时在时间或空间上是分离的,则学生自己必须耗费精力把它们在认知结构中整合起来。为了提高阅读教学效率,在制作课件时,要尽量使相关图文放在一页中。而课件页面的容量是有限的,从呈现效果来考虑,页面图文也不能过于密实,为此要分解教学内容,以便减少每页呈现的材料,同时要利用链接、按钮等功能。例如,在《邹忌讽齐王纳谏》课件的“课文解析”页中,将情境图片、古文段落和对应译文都安排在一页,其中译文是单击后呈现的(如图10)。

看云识天气教案范文第2篇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已经落后,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多媒体技术在语文教学改革中起到了积极有效的作用,使学生的综合语文素质得到提高。

【关键词】

多媒体技术 教学改革

现代教育,多媒体技术为语文教学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真正确立,使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得以真正实现,使听、说、读、写等语文教学内容获得了新的发展动力,推进了语文教学的彻底改革,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从而使多媒体技术在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中发挥重要作用。具体表现如下:

一、利用网络资源,帮助教师备好课、提高教学质量

以前我们教师备课时,总是需要翻阅很多的工具书,来查阅相关的知识。现在只需有一台电脑接入互联网,在网上就可以找到各种各样的字典词典、人物介绍、背景资料、相关图片等。而且专门指导语文教学的网站也有很多,比如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等,这些网站上,还有许多文学资源的链接,供备课时参考阅读。只要找到好的语文网站,就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利用网上资源备课,既省时又省力,内容也较为丰富。学校教研组,可以实行电子备课,教师之间可以互相交流,互相借鉴。形成的教案,将会是集体智慧的结晶,不仅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还可以保存电子文档,为今后备课教学提供良好基础。

二、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情境,美妙导入

课堂导入在整个课堂教学环节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一段精彩的开场白可以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投入到自主学习中去。因此我们可以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对象,将文字描述的抽象情景、意境,创设成能激发学生学习的一种场景,变成声情并茂的导入,那就十分必要了。现代教学技术手段新颖、形象、直观、艺术化的特点,可以创设出悦耳、悦目、悦心的教学情景,使学生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身临其境的感受。这样,无疑会诱发学生在情感上的参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探求精神。如学习《沁园春・雪》时,先播放这首歌的MTV,使学生既为优美的画面、雄浑的歌声所陶醉,又被磅礴的气势、豪迈的情怀所折服,进而产生一种强烈的探究课文内容的求知欲望。

三、利用多媒体技术,增大课堂容量,提高课堂效率

教师的传统教学手段基本上都是靠“一张嘴、一支笔、一块黑板”来完成的,多媒体教学手段比传统的教学手段增加了课堂容量,可以节省教师板书的时间,让学生能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上。比如:我在教学《看云识天气》一文时,教学目标中要求让学生积累有关云与天气变化的知识。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以往的教学,是依靠课后练,把练习中的问题制成表格,教师讲解并板书表格,这样很多时间就浪费在了板书上,计划的一堂课完成的内容,结果时间根本不够用。使用多媒体时,这些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可以将云与天气变化情况设计成表格,制作成powerpoint课件,将表格通过多媒体投影展示出来,并且配上每种天气对应的云层变化的图片,很形象、直观。每放出一种变化的天气时,可以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去思考,还可指名让学生来说。这样一来既增加了课堂的容量,又节省了许多板书的时间,还给学生许多的学习、思考机会和训练密度,给学生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不仅减轻了教师课堂上的压力,也提高了课堂效率。

四、运用多媒体,简化教学程序,形象教学内容

多媒体教学的一个显著的特征就是直观、形象,它将许多抽象、深奥的文字变成形象、直观的画面。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认识、理解。以其手法的多样化,促进学生的积极思维,从而简化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全面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教学自读课《月亮上的足迹》时,安排一课时完成,文章中有许多关于人类登月的知识,对船上天的全过程,如果只是靠教师讲解学生很难理解,每一个环节是什么样的?很抽象、深奥、难懂并且学生的积极性不高,费时、费功,还不见效。这时利用多媒体课件,将“阿波罗11号”飞船上天的全过程分解成若干个图片的形式,每到一个过程时,配上形象的图片,教师只要做简单讲解,学生就能领会。这样学生读起来会很有兴致,很快就能理解文章内容,教学目标落实得很轻松。将原来很繁琐的过程简化了,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利用网络展示师生成果,成为师生交流的新形式

网络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发挥潜能、展示才华、体验成功、沟通见解的平台。学生可以把修改过的图文并茂的作文,通过网络发送到作文网站上,与全国甚至全世界的小朋友进行交流、欣赏。或通过电子邮箱投寄给报社,也可把学生作文打印出来,编辑成班级或校园的优秀作文集,再配上电脑绘制出的封面,由教师写上序言,给学生提供了展示自己才华的舞台。还可以推荐学生的作文在班级的作文园地、学校宣传窗、黑板报等处刊出,或是参加各级作文大赛,满足学生的成就感,激发学生的创作欲。这些积极的做法,将为学生习作的不断提高产生持续的动力。教师可以建立自己的博客,把自己的日记或论文和学生的作文放在博客里,也可以直接在校园局网和互联网上投稿,让自己的教研成果在网上得到展示。

有了网络技术,师生的交流不局限在当面或在作业本等形式了。在运用网络教学的基础上,教师充分发挥校园网的优势,在课件中设置讨论区,或建立班级QQ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可及时向老师和同学请教,这样使学生的学习活动灵活多样,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讨论区的设置,还使学生的学习突破了空间和时间的限制,学生无论在教室,家中,还是在网吧,都可以通过讨论区与同学和老师交流。通过网上信箱检查学生的作业,帮助爱好写作的学生批改作文;同爱做课件的学生交流资料、图片等,使他们产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参考文献】

【1】李冰等.多媒体教学应用与教学改革创新[J].电化教育研究,2000,(7):89.

看云识天气教案范文第3篇

一、引导学生用扫描搜寻的眼光观察事物,培养认识的广泛性

叶圣陶说:“生活越丰富,作文的内容就越充实。”小学生由于受年龄的影响,对生活缺乏深刻感受,使许多生动新鲜的材料悄悄地从身边流过去了。因此,引导学生用扫描搜寻的眼光时时处处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将会提高学生认识事物的能力,从而更多更快地发现并获取有价值的写作材料。

1.重视观察,培养习惯

首先,教师必须引导学生成为生活的有心人。在五彩缤纷的生活中,引导他们去观察、感受、分析、认识,领悟到美好的写作素材处处可寻。有一天放午学回家,在路上我发现班上有几位学生正津津有味地围着看一位师傅加工蛋卷。于是下午我便布置学生写一则在放学路上所见所闻的作文。要求他们先说说准备写什么再动笔。起先几位学生都说了些早已写过的内容,后来只有一位学生说了她在中午放学时在路旁看到师傅烤蛋卷的事。听后我表扬说:“好,我中午就见到你们几个十分感兴趣地观看师傅加工蛋卷,可惜只有这位同学有眼力,善于捕捉生活中的新鲜事来写。你们现在想一想,平时的生活中你都见过哪些新鲜事物?请告诉大家。”学生的思路被打开了,有的说放学路上看到一家新开张的店铺,里面摆着各种精美的物品;有的说自己在路上主动帮助别人推车的感受……最后我总结道:“猫头鹰之所以能每天在夜里捕捉到许多田鼠,那是因为它时时刻刻用搜寻的眼光观察周围的动静。你们若能像它那样观察生活,就会发现每天都有很多新鲜的内容可写。”

2.注重感悟,参加实践

写作的灵感来自对生活的感悟。作文的成熟来自思想的成熟。由此可见,教师只有引导学生以博爱的态度、求真的勇气走进生活、感悟生命,才能使学生获得关于生活的真情实感。上一学期舟曲发生了特大泥石流灾害,接到“情系灾区、奉献爱心、温情校园、金秋救助”活动的通知后,我班积极成立了困难群体帮扶中心,开展了“温情校园、金秋救助”活动。全班学生积极参与,纷纷慷慨解囊,将自己的积蓄捐献出来。班队干部还起草了以中队名义向社区发出的倡议书,并利用课余时间到企事业单位宣传募捐意义。学生们走出校园,以真诚的爱心、真挚的情感号召周围的人伸出援助之手,用绵薄之力去救助远在舟曲、近在身边的困难同胞。在这次活动中,那些感人的情景、动人的场面,都给学生们留下了极深的印象,后来都成为他们写作的好素材。

二、引导学生用探微索隐的眼光观察事物,培养认识的深刻性

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常常会发现:有些学生虽然捕捉到新颖的素材,但是写出来的作文却平淡无奇,缺乏深度。这又是为什么呢?从心理学角度看,小学生认识事物往往停留表面,浅尝辄止,缺少认识事物的能力。因此,我们应引导、启发学生用探微索隐的眼光观察事物,即通过深入细致的观察,从司空见惯的事物中探寻出其中的“闪光”之处;从平凡事件中领悟其不平凡的潜在意义,使学生善于“看出别人所忽略的现象和事物的细节”。

三、引导学生用变化发展的眼光观察事物,培养认识的客观性

世界上的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着的,也正是因为有这样不断的变化和发展,事物才会显得多彩多姿、新鲜迷人。在作文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写出富有新意的作文来,还应引导学生用变化发展的眼光观察事物,培养他们准确客观地认识事物的能力。

1.引导学生变换观察角度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学生一般都生活在自己的小天地中,与那些早已熟悉的人物相处在一起,做那些平凡的事情。“这里有什么东西可写呢?”学生常常发出这样的感叹。为让学生从平常中看出不平常,我们可引导学生从不同时空、不同角度去观察熟悉的事物,从而认识事物的崭新一面。在活动中,学生认识到自己所熟悉的同学的另一面,同一次活动从不同角度可获取多方面的写作内容。有了这种感受和发现,就有了丰富的素材,学生写起作文来就再也不用发愁了,更不会感到无话可说、无材料可写了。

看云识天气教案范文第4篇

[关键词]“闭嘴”;“自由”;打破;激励;合作交流;“至法无法”

[DOI]1013939/jcnkizgsc201704247

一直以来,笔者很庆幸是语文老师,因为笔者热爱中文专业,也很庆幸自己有一双“文学”的手,可以把自己的语文改革心得写下供反思供同行们参考,以求共同进步。

记得有位权威的学者说过这么一句:语文教学改革里最难得就是如何让语文老师“闭嘴”。它,给笔者的内心带来很大的震撼:语文课堂改革是势在必行了。而反思自己过去:“满堂灌”“ 填鸭式” 教学,“ 题海式作业”,把自己弄得疲于备课,疲于上课,疲于批改作业。堂堂课都由老师自己唱“独角戏”,事事包揽替代,把学生看成是盛装知识的“容器”,学生在学习过程只是一味接受而不能自己主动参与学习,没有动手实践、自我探究,进行交流合作的机会,学生失去了学习语文的自由,创造性更是被束缚了。本来就几十方的课室,只有四堵围墙,两个门口,狭窄的空间的已经让困在里面的几十个学生觉得无趣,若课堂也枯燥无味,这势必形成学生厌学、教师难教的两难的局面。在教学中如何努力地闭上自己的嘴巴,如何努力地张开学生的嘴巴,如何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是笔者在进行教学改革中至今仍在不断探讨摸索的方向。

1创设“ 放飞” 学生的自由平台,把课堂还给学生

笔者喜欢“自由”一词,喜欢把它还给困在四面是围墙的同学们,喜欢在课堂里设计一个个让学生“放飞”自己的平台。课堂里,笔者喜欢对学生说:老师喜欢听你们说话,你们想说就大胆地说。“请你”一词成了我的口头禅:请你说说你的理由,请你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请你用你所理解的情感朗读课文……它能带给学生一种民主、受尊重的感觉,为此,学生也喜欢回答笔者一句“let me try(我来)”!这成了我们共同的语言。在上课外阅读课《理想》时,笔者设计了一条问题“请你把你喜欢的诗句朗读出来并说说你喜欢的理由”。同学们表现很活跃:“老师,我说一句行不行?……”,“老师,相同的一句行不行?……”,“老师,我有不同的意见……”到最后,笔者也忍不住凑热闹:“老师也想说说自己的看法,看同学们认同不。笔者喜欢‘理想既是一种获得,理想又是一种牺牲’这一句。”笔者举了我们班数学老师带病坚持上课的例子,很是感人,同学们说他们也看见了,听老师一说有点想哭了。课堂里开设一个让学生表达自己意见的空间,把民主还给学生,把说话权利还给学生,它不但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能达到让学生开口说话和动手操作的目的。为达到此目的,课堂里笔者都尽可能少说或不说。如在上《寓言四则》时,笔者让学生查找资料,小组讨论与童话的异同,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朗读课文比赛,以个人为单位进行讲故事比赛,小组讨论各则寓意(想说那则就说那则)。一节课里笔者占用的时间不到十分钟,做得最多的就是把同学们的寓意板书在黑板上,供同学们参考,而到下课了,同学们还说“我还要说……”。这就是我要达到的目的: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

2敢于打破陈规,勇于创新,课堂教学做到与时俱进新课程改革的目的是要打破陈规,鼓励创新,课文不过是一个例子,如何让例子“活”起来并延伸开来,这也是新课程改革的一大方向。在教学里,笔者也不断地努力构思、探索、研讨:要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老师必须要先扔掉自己原有的陈旧思维,老师必须先要革新自己。如在上《看云识天气》一课时,笔者并没有按照教学用书里的教案――用表格罗列,而是设计了一个“自由发挥”话题:请你用第一人称的手法把各种云彩介绍出来,比一比谁设计得准确、生动、精彩。学生的设计真是妙趣横生,有的唱“彩虹妹妹哎哟哎哟……”,在课堂上一吆喝,同学们的兴致也来了,有的英文也来了“Ladies and Gentlemen,good morring,我的是彩色光环家族中的一名成员――华,I am smaller than halo(晕),I have a brother,we are twins(双胞胎)……”;有的设计成家庭式的“我是霞妈妈,我有两个漂亮的女儿,一个是朝霞,一个是晚霞,她们常帮我分担工作……”。很多同学都喜欢把自己的新奇创意毫无保留地和同学们分享,这样的课堂设计,比起简单的用表格罗列更受同学们的欢迎。如在上《我的叔叔于勒》《故乡》《孔乙己》《范进中举》等经典课文时,我把讲台设计成舞台,让把课文改编为舞台剧,进行角色扮演,学生很感兴趣,课余时间都喜欢聚在一起探讨课文,揣摩人物形象,还时时来找我商讨如何能把人物演绎生动。在课堂上,学生们把唯利是图的菲利普夫妇、尖酸刻薄的杨二嫂、满口之乎者也的孔乙己、虚情假意的张静斋、醉心功名的范进、趋炎附势的胡屠户等演绎得栩栩如生,让课本知识深深印在学生脑海里。这些大胆的课堂设计,不但能让学生啃透课本知识,而且能让他们自己设计的东西得到认同和表扬时,那种满足感和喜悦感更能让他们深受鼓舞,学生的创新思维会被激发,学生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也就充分发挥出来。

现在,我们的课堂不断进行新的尝试,我们把品画、听歌、唱戏、讲故事、看电影、配乐诵读、电视品读等引进课堂,一本书,一条教鞭,一张嘴主宰的课堂已经成为了历史,打破陈规,与时俱进,成为了我们语文课堂的主流。

3引导学生加强合作交流,张扬个性,达成共性认识为了更好发展学生的个性和共性,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课堂里我安排了四人学习小组,尽可能开设让小组成员互相合作交流的平台,并要求一切活动都由小组成员共同合作完成,“荣誉患难”与共。这样,不但形成了“一帮一”的学习风气,也大大促进了同学们的合作精神,如小组合作完成手抄报,看哪个小组设计得最有特色;小组进行诗歌朗读挑战赛,看哪个小组最棒;小组进行辩论赛,看谁嘴巴最厉害……通过合作交流,学生的积极性不断得以带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浓。记忆最深刻的是在上《风筝》一课时,笔者让他们以小组为单位制作风筝,进行放风筝比赛,看哪个组做得最好看放得最高,笔者到同学们在做风筝时热闹的场面,看到学生在足球场来回奔跑的欢快身影,我自己内心也感叹“自由多好”!课室的四堵围墙是围不住同学们的雀跃的心的!而许多学生在日记里写道:当我们的风筝高高飘扬时,我们是多么的兴奋多么的自豪,笔者反对《风筝》里的“我”压抑“弟弟”不许他放风筝,更是粗暴地毁坏他的风筝,游戏不但是儿童需要的我们青少年也需要啊……以小组互动合作交流研讨的形式不但调动了一部分懒散学生的积极性,也调动了同学们的集体观念和荣誉感,也潜移默化地培养了学生运用知识、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能力,学生的个性和共性也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和提高。

时代在不断发展,学生的认知能力也在不断的提高,教育教学改革也应与时俱进。鲁迅先生说: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语文老师必须结合自己的实际,努力探索一条适合自己的教学路,要想方设法“闭起”我们的嘴巴,而努力让学生的嘴巴动起来,让学生的手扬起来,让学生的脑袋“活”起来!也要善于摒弃陈旧的教学方式,勇于改革创新,用愉悦的心态接受新鲜事物,还自己还学生一片自由的“天空”。著名语文教师董一菲说过这么一句:“永远追求语文教学的本色,追求至法无法”。的确,教师的教就该要“至法无法”。

参考文献:

[1]孔继芹浅谈有效利用激励评价手段[J].中小学教学研究,2009(6).

看云识天气教案范文第5篇

摘 要 体育运动伤害的发生是影响体育教学正常开展的因素之一,全民健身和阳光体育的开展是提高人民身体健康的有力推动者,当这两者碰在一起就会产生一些偶然也是必然的事件。本文针对中学体育开展碰到的运动伤害事件的分析,指出体育教学过程中的一些误区和盲区,在此基础上对中学体育教学碰到的意外伤害进行相关分析和优化,从而达到提高体育教学效果的目的。

关键词 中学体育 预防 运动伤害

随着人们对青少年体质健康的担忧,家长和老师都要求孩子们多参与课外活动,积极上好每一节体育课。因此孩子们都走出了教室,来到运动场参与运动,锻炼身体。伴随着孩子们的活动,随之而来体育运动所产生的意外伤害就会发生,这样就给我们敲响了警钟。本人作为一基层体育教育工作者,结合多年的一线教学所遇,谈谈对这一教学现象的看法。

一、上课前准备

(一)教师在上课前要认真备课,编写好教案,随身携带教案上课。

(二)教师应提前到达上课地点,准备好上课的各项工作,确保课程准时开始和上课过程中所需的体育器材,教师应于课前安排体育委员组织学生到器材室填写借物单,借领器材。

二、上课时要求

(一)准备部分

刚上课时点名,有我们体育课的特殊性。我们的课堂在室外,点名时不像室内课,一个萝卜一个坑,谁没来一看就清楚。而上体育课点名时,就应该非常仔细,不然学生就会找空挡,没请假不来,老师都不知道;或者老师点名时,叫其他同学代替报名。如果发生这种情况而得不到及时发现,学生们就会更加大胆,从而造成恶性循环影响其他学生的正常上课。学生上课调皮,站队时相互推撞认为好玩,他们根本不知道掌握力度和分寸,再加上有的孩子本身自制能力和平衡协调能力就差,很容易因碰撞而摔倒,造成身体损伤等安全事故。这时,教师应该及时控制好学生的情绪,制止他们违反课堂纪律的行为,为课堂打下严肃、认真的氛围。在做热身活动时,老师应该强调这一环节的重要性。因为好的热身运动可以把人的身体机能充分调动起来,最大程度地降低运动伤害的产生。

(二)基本部分

这一部分是上体育课最容易产生意外伤害的环节。我们经常会碰到一些始料不及,但又不可避免的意外事件。比如学生调皮捣蛋,故意找茬,让我们上不了课;也有的消极怠慢,影响课堂气氛。在教学过程中会发生扭伤、搓伤、拉伤、碰伤等运动损伤,偶尔也会发生一些重大的安全事故。这就给我们一线体育教育工作者提了个醒,如何应对体育教学过程中碰到的意外事件,都应有个充分准备。

一场精彩的篮球比赛正在激烈而又有序地进行着,突然队员们都停止了跑动,集在了一起,气氛变得凝重起来。原来双方队员为了一个争议球,瞬间球友变敌人,大有打架之势。这时,老师的及时出现就显得尤为重要,老师可以根据篮球比赛规则讲解、评判,当场化解矛盾,使比赛继续下去。

在练习速度耐力时,由于一次练习人数众多,在跑步过程中,学生为了比赛谁得第一,会发生推、拉、踹、绊等动作,从而摔倒造成意外伤害。在练习纵箱分腿腾越时,学生趁老师没注意,踏板越拉越远看谁能跳过去,超过极限摔倒,发生意外。这些都跟学生们的年龄特征相符:争强好胜,尤其是男生,互相攀比,我敢你不敢,冒险做动作。这时教师应注意观察学生的行为,发现问题及时制止,晓以利害,特别是那些问题学生更要及时教育,从而维持正常的教学秩序。当发生伤害时,老师首先应该停止练习,马上检查受伤同学的伤势情况,根据受伤同学的受伤程度,轻者原地休息或可由同学陪伴到校医务室进行处理,必要时马上送医院救治。接下去要继续组织和安排好其余同学的上课内容,及时做好他们的思想工作,并且妥善地消除或控制意外事态的继续发生和发展。

一些客观条件的影响,只要我们稍加注意,是可以避免的。上课时,要求学生穿运动服和运动鞋上课,身上不能带有钥匙类硬物,不要佩带胸针或校徽等饰品;农村中学操场大部分是泥土跑道,在上室外课时要注意场地是否平整,防止绊脚引起不必要的伤害事故的发生。单杠、双杠、云梯、篮球架等都在室外,风吹日晒,时间一久就会生锈、腐烂,开焊、螺丝松动丢失,如果得不到及时保养和修理加固,学生在上这些器材课时,一不小心器材就会发生危险,在加上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较差,很容易发生意外事件。所以在锻炼的时候,一定要先检查器械,排除安全隐患,确保安全后才让学生开始活动。一些具有危险性的器材,上完课后不能随便摆放在操场上,如铅球、铁饼、标枪等,课后要及时送还保管室。在天气炎热时上课,要掌握好运动量,防止发生中暑事故。

(三)结束部分

相关期刊更多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云南省教育厅

云南艺术学院学报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云南省教育厅

中国语言学报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国语言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