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数学周记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07―0125―01
数学周记不同于语文周记,它没有语文写作的要求,由学生自由地写,不拘泥于长短,不拘泥于文体,可以谈自己的心里话,可以给教师建议,可以和教师说悄悄话……数学周记是教师与学生交流的天地,是课内教学的延伸,是联系教师和学生的一条纽带,也是辅助数学教学的一种有效手段。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谈数学周记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一、数学周记是联络师生情感,架起师生相互信任的桥梁
数学周记能够沟通教师和学生的交流,和谐师生关系,在教学中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它如同是一面镜子,折射出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优、缺点,折射出学生对教师的态度,它时刻提醒教师要不断地了解学生,改进自己的工作。笔者刚接的班级的学生数学成绩很不理想,为了了解学情,以便扭转这种局面,笔者让学生以写周记的形式说说自己的心里话。同时要求学生在写数学周记时,要以教师的课堂教学方法和形式、同学的学习意识和学习方式、自己的学习困惑或发现等为题材,阐述自己的观点,发表自己的评论。这一尝试,使笔者走进了学生的内心世界,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拓宽了与学生交流的空间。
二、利用周记可以培养学生的自我反思能力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如果能通过周记的形式反思整个学习过程,想想我学到了什么?特别是要想想我是怎么学习的?这些有助于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学会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如,在学习了“加法交换律”后,有学生这样写:今天马老师一上课,就走近两位同学,在他们耳边嘀咕了几句,然后两位同学迅速站了起来,换了座位。正当我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时,马老师笑眯眯地问:“同学们,你刚才看到了什么?发现了什么?”没想到问题这么简单,于是同学们就七嘴八舌地说开了。于是,大家就开始举例来验证。就这样,大家通过自己的猜想――验证――归纳,发现了加法交换律。今天这节课,大家就用自己身边的一些数据发现和验证了加法的交换律,怪不得老师常说“数学就在我们身边,生活处处有数学。”这位学生通过写周记,又一次经历了“猜想――验证――归纳”的学习过程,掌握了学习的方法。
三、“延伸”周记可以拓宽学生的数学视野
数学周记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教学中要让学生通过多种途径,了解一些与所学知识有关的内容,并根据自己的理解以数学周记的形式表现出来,不仅有利于拓宽学生的数学视野,而且很好地发展了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如,在教学“梯形的面积”时,让学生通过各种方法找出了它的面积计算公式。有一位同学在周记里就写:老师,我发现了一个很大的秘密!运用梯形的面积公式也可以求出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的面积。我是这样想的……这样,学生不仅掌握了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更重要的是学会了对知识的延伸,激发了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数学周记可以渗透道德教育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数轴三要素,会画数轴。
2、能力目标:能将已知数在数轴上表示,能说出数轴上的点表示的数,知道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表示;
3、情感目标:向学生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数轴的三要素和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
教学难点:有理数与数轴上点的对应关系。
三、教法
主要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去观察、比较、交流。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激活思维
1.学生观看钟祥二中相关背景视频
意图: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自豪感。
2.联系实际,提出问题。
问题1:钟祥二中学校大门南75米是钟祥市统计局,100米是中国建设银行,在她北75米是海韵艺术学校,200米处是中百仓储,请同学们画图表示这一情景。
师生活动: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代表画图演示。
学生画图后提问:
1.马路用什么几何图形代表?(直线)
2.文中相关地点用什么代表?(直线上的点)
3.学校大门起什么作用?(基准点、参照物)
4.你是如何确定问题中各地点的位置的?(方向和距离)
设计意图:“三要素”为定向,用直线、点、方向、距离等几何符号表示实际问题,这是实际问题的第一次数学抽象。
问题2:上面的问题中,“南”和“北”具有相反意义。我们知道,正数和负数可以表示两种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我们能不能直接用数来表示这些地理位置和学校大门的相对位置关系呢?
师生活动:
学生思考后回答解决方法,学生代表画图。
学生画图后提问:
1.0代表什么?
2.数的符号的实际意义是什么?
3.-75表示什么?100表示什么?
设计意图:继续以三要素为定向,将点用数表示,实现第二次抽象,为定义数轴概念提供直观基础。
问题3:生活中常见的温度计,你能描述一下它的结构吗?
设计意图:借助生活中的常用工具,说明正数和负数的作用,引导学生用三要素表达,为定义数轴的概念提供直观基础。
问题4:你能说说上述2个实例的共同点吗?
设计意图:进一步明确“三要素”的意义,体会“用点表示数”和“用数表示点的思想方法,为定义数轴概念提供又一个直观基础。
(二)自主学习 探究新知
学生活动:带着以下问题自学课本第8页:
1.什么样的直线叫数轴?它具备什么条件。
2.如何画数轴?
3.根据上述实例的经验,“原点”起什么作用?
4.你是怎么理解“选取适当的长度为单位长度”的?
师生活动:
学生自学完后,请代表上黑板画一条数轴,讲解画数轴的一般步骤。
设计意图:明确画数轴的步骤,使数轴的三要素在同学们的头脑中留下更深刻的印象,同时得到数轴的定义。
至此,学生已会画数轴,师生共同归纳总结(板书)
①数轴的定义。
②数轴三要素。
练习:(媒体展示)
1.判断下列图形是否是数轴。
2.口答:数轴上各点表示的数。
3.在数轴上描出下列各点:1.5,-2,-2.5,2,2.5,0,-1.5。
(三)小组合作 交流展示
问题:观察数轴上的点,你有什么发现?
数轴上表示3的点在原点的哪一侧?与原点的距离是多少个单位长度?表示-2的点在原点的哪一侧?与原点的距离是多少个单位长度?设a是一个正数,对表示a的点和-a的点进行同样的讨论。
设计意图:通过从特殊到一般的方法归纳出数轴上不同位置点的特点,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四)归纳总结 反思提高
师生共同回顾本节课所学主要内容,回答以下问题:
1.什么是数轴?
2.数轴的“三要素” 各指什么?
3.数轴的画法。
设计意图:梳理本节课内容,掌握本节课的核心――数轴“三要素”。
(五)目标检测设计
1.下列命题正确的是( )
A.数轴上的点都表示整数。
B.数轴上表示4与-4的点分别在原点的两侧,并且到原点的距离都等于4个单位长度。
C.数轴包括原点与正方向两个要素。
D.数轴上的点只能表示正数和零。
2.画数轴,在数轴上标出-5和+5之间的所有整数,列举到原点的距离小于3的所有整数。
3.画数轴,表示下列有理数数的点中,观察数轴,在原点左边的点有_______个。
4.在数轴上点A表示 - 4,如果把原点O向负方向移动1.5个单位,那么在新数轴上点A表示的数是________。
五、板书
1.数轴的定义。
2.数轴的三要素(图)。
3.数轴的画法。
4.性质。
六、课后反思
附: 活动单
活动一:画一画
钟祥二中学校大门南75米是钟祥市统计局,100米是中国建设银行,在她北75米是海韵艺术学校,200米处是中百仓储,请同学们画图表示这一情景。
思考:如何简明地用数表示这些地理位置与学校大门的相对位置关系?
活动二:读一读
带着以下问题阅读教科书P8页:
1.什么样的直线叫数轴?
定义:规定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直线叫数轴。
数轴的三要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画数轴的步骤是什么?
3. “原点”起什么作用?__________
4.你是怎么理解“选取适当的长度为单位长度”的?
练习:
1.画一条数轴
2.在你画好的数轴上表示下列有理数:1.5,-2,-2.5,2,2.5,0,-1.5
活动三:议一议
小组讨论:观察你所画的数轴上的点,你有什么发现?
归纳:一般地,设a是一个正数,则数轴上表示数a在原点的____边,与原点的距离是____个单位长度;表示数-a的点在原点的____边,与原点的距离是____个单位长度.
练习:
1.数轴上表示-3的点在原点的_______侧,距原点的距离是______;表示6的点在原点的______侧,距原点的距离是______;两点之间的距离为_______个单位长度。
2.距离原点距离为5个单位的点表示的数是 ________。
3.在数轴上,把表示3的点沿着数轴负方向移动5个单位长度,到达点B,则点B表示的数是 ________。
附:目标检测
1.下列命题正确的是( )
A.数轴上的点都表示整数。
B.数轴上表示4与-4的点分别在原点的两侧,并且到原点的距离都等于4个单位长度。
C.数轴包括原点与正方向两个要素。
D.数轴上的点只能表示正数和零。
2.画数轴,在数轴上标出-5和+5之间的所有整数.列举到原点的距离小于3的所有整数。
这周是放假的第一周,我拿起爸爸给我新买的“小故事中的大智慧”系列丛书——《虚掩的门》。我随手一翻,一个醒目的标题映入我的眼帘——“大器之材”。我急不可耐的读了下去。
原来这个故事讲的是:信息时代的天才、微软电脑公司大亨、美国首富比尔·盖茨,上小学四年级时被推荐到学校图书馆帮忙整理图书。他聪颖好学,尽管身材瘦小,工作却十分认真。他每天来得很早,不遗余力的在书架的迷宫中穿来穿去,像个小侦探一样的把人们放错位置的图书拣出来,然后再放回它应该放的地方。后来他家要搬到附近另外一个住宅区,他也被转学离开了图书馆。可他心里老记挂着“我走了谁来整理那些站错队的书呢?”想来想去,他让妈妈又把他转回了原来的学校。他告诉图书管理员,“现在爸爸用车接送我上学,如果爸爸不带我,我就走路来。”
看完这个故事,我被比尔那做事认真的精神所感动。一个十几岁的孩子,做事如此认真,决心如此坚定,则天下无不可为之事。我想到,在许多伟大或杰出的人物身上,总有许多优于或异于常人的地方,这些都会或迟或早的在他们的生平事迹中显现出来。成名之前,这些可能被人忽视,成名之后,人们才想到了他们当初的不凡。但不管事前或事后的记录,无疑都是留给人类的一份精品。
苏州工艺美术学院是专科学校,不是本科学校,当然也就不是几本大学了。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位于江苏省苏州市,是中国成立的第一所艺术设计高等职业院校,为首批江苏省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
扩展资料
学校前身为1958年8月创办的`苏州工艺美术专科学校,历史渊源则可上溯至著名油画家、美术教育家颜文梁创办的苏州美术学校(1922年)和苏州美术专科学校(1932年)。1999年,苏州工艺美术学校与苏州轻工职工大学联合组建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
(来源:文章屋网 )
关键词:小学数学 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8(b)-0182-01
【课前预设】
《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应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本课我准备采用来源于生活—提炼为数学—应用于实际这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指导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学习,让学生在活动中亲身体验知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初步的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而本课我打算以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实践探索,理解新知;操作实践,巩固新知;实践训练,深化新知;归纳总结,完善认识五个环节,通过比一比、画一画、评一评;描一描、摸一摸、走一走;量一量、围一围;想一想、算一算、练一练;说一说这些活动进行教学。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事物或图形,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
(2)能测量并计算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等图形的周长。
(3)结合具体情境,感知周长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结合具体事物或图形,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
【教学难点】
结合具体事物或图形,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
【教学具】
(1)电脑课件、展示台。
(2)学具袋(光盘、直尺、细绳子或皮卷尺、水彩笔、树叶、作业纸。
【教学流程】
1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大树爷爷告诉我:小蚂蚁特别喜欢练长跑,瞧!一只蚂蚁把一片漂亮的树叶当作运动场,它正准备沿着树叶的边跑一周,你觉得它应该怎么跑?(现在我们来看看它是怎样跑的?)根据学生看蚂蚁爬过树叶的动画,提问:你发现了什么?(提示:从起点开始,又回到起点。)我们再看看是不是这样跑的。小蚂蚁爬过一周的长度是树叶的什么呢?
板书课题:什么是周长(周长的认识)。
【设计意图】
三年级的学生对于枯燥的空间与图形的数学内容还不是很感兴趣,所以通过一个童话故事引入新课是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抓住学生的好奇心来进行下一步的学习。
2 实践探索,理解新知
2.1 比一比、画一画、评一评感知周长
(1)课件出示各种封闭与不封闭图形,问:哪些图形是有周长的?
(2)画几个自己喜欢的封闭图形。
(3)展示学生作品,并指出图形周长,进一步体会到在同一平面内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叫做这个图形的周长。
2.2 描一描、摸一摸,走一走体验周长
(1)描一描。①课件出示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让学生指一指、说一说周长。②描一描光碟的边线,问光碟的内部线是它的周长吗?
(2)摸一摸(44页摸一摸)。让学生用手分别摸一摸数学课本封面的边线及文具盒面的边线,与同桌交流认识周长。
(3)走一走。怎样走才是教室的周长?怎样走才是操场的周长?
【设计意图】
通过多种学习活动以及各种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动手、动脑的学习过程中循循渐进的掌握知识。
3 操作实践,巩固新知
3.1 量一量(44页实践活动)
(1)测量自己的腰围与头围。
自主选择测量工具和测量方法,量出结果并记录下来,然后在小组内交流测量过程。
(2)测量树叶的周长。
自选测量工具,测量树叶周长,并在小组内交流测量方法。
3.2 围一围(45页第1题)
让学生描出图形的周长,结合课件让学生知道可以有不同的起点,但是只能描一周,进一步体会周长的含义。
【设计意图】
让学生与同学合作量一量身边的一些物体的周长,既培养了他们的动手能力,还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
4 实践训练,深化新知
(1)想一想。如果要知道三角形的周长应该怎样量?四边形呢?为什么?
(2)算一算(45页第2题)课件出示几幅图形,通过量一量、算一算活动,鼓励学生用多种计算方法正确算出图形的周长。
(3)练一练(45页第3题)运用课件,通过测量、移动的方法,直观的比较两组图形的周长,从而深化知识。
【设计意图】
练习题由易到难,从基础题到拔高题,层层深入,这样既顾及到全班好中差三个层面的学生,又为尖子生补充了“营养”。
5 归纳总结,完善认识
这节课,你知道了什么?学会了什么?还有什么地方不懂?
【设计意图】
让学生从小就能自己对所学知识进行梳理与整理,并养成不懂就问的好习惯。
【反思】
基于以上的认识,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注意了以下两点。
5.1 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感悟周长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重点放在让学生亲身感悟。首先我通过蚂蚁爬树叶的情境让学生看蚂蚁爬过树叶一周的长度,通过对“一周”的强调初现周长概念。再让学生通过比、画、摸、走、描几种图形的周长,让学生感受到周长都是沿着图形的“边线”进行的,也让学生在这些活动中充分感受“封闭平面图形”、“一周”、“长度”这三个关键词,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图形的周长,从而抽象出周长的概念是图形一周的长度。我知道仅靠以上的体验肯定是不够的,所以我接着让学生围一围、量一量、想一想、算一算、练一练来加深学生对周长的理解,整节课我都注重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让他们在有效的活动中全方位的感受、探索周长的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