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流动人员档案管理办法

流动人员档案管理办法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流动人员档案管理办法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流动人员档案管理办法

流动人员档案管理办法范文第1篇

深入调研,制订出租屋档案管理办法

2004年.广州市档案局会同市出租屋管理领导小组办公室、房地产主管部门一起,深入各区、县级市的街道、镇、村、社区,开展出租屋管理和建档工作调研,掌握了出租屋管理的第一手材料。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与市出租屋管理领导小组办公室联合制发了《广州市出租屋档案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于2005年1月正式实施。《办法》结合广州市出租屋管理工作的实际和出租屋管理材料形成的特点.对出租屋档案工作的管理体制,出租屋档案的收集范围、保管期限、整理办法和要求以及保管、利用等方面做出了明确规定.使出租屋建档工作有章可循。实施一年多来,全市出租屋管理工作在规范管理方面取得了突出成效。

建立了出租屋档案层级管理体系,实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的管理目标。目前,全市出租屋档案工作已形成了层级管理体系,即由市出租屋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和市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统筹规划、组织协调、统一制度;由各区、县级市出租屋流动人员管理办公室、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和各级房地产管理部门(市、区房地产租赁管理所)分级负责监督指导;出租屋管理服务中心、服务站作为立档单位负责档案的收集、整理、保管和提供利用。全市各街道办事处、镇政府明确了一名领导分管出租屋档案工作,出租屋管理服务中心和服务站配备了专(兼)职档案工作人员负责档案管理工作,出租屋管理员负责日常巡查和对出租屋、出租屋居住的人员的信息采集工作。

规范了档案管理方式,明确了档案管理内容。确保出租屋档案的完整和有效管理。广州市的出租屋管理有两大特点:一是出租屋种类繁多、形式多样:按权属不同分为个人出租屋和单位出租屋;按使用性质不同分为住宅和非住宅(包括商业用房、办公用房、工业区用房、仓库等);按所属地域不同分为城市出租屋、农村(原城中村)出租屋。二是承租人变换频繁,出租屋材料更新快。由此广州市确立了出租屋档案管理的方式和内容。即出租屋管理过程中形成的材料以“一证一档”为整理原则,出租屋租赁合同一经登记备案,就立即建档,以后产生的变更、修改、补充材料随时归档,实行动态管理。所形成的材料分出租人材料和承租人材料两部分归档。出租人材料,即一户首次办理房屋租赁合同登记备案后,所形成的反映出租人和房屋情况的材料。主要内容有:出租屋情况表。房地产证复印件,房屋委托公证书,出租屋治安、消防、计生、综合管理责任书,个人出租屋(住宅)地方税费纳税(费)申报表等。承租人材料,即一户在每办理一宗房屋租赁合同登记备案后,所形成的反映承租人情况的材料。主要内容有:流动人员信息登记表,租赁合同及附件。租住人员居民身份证、暂住证、护照复印件等。

各区、县级市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出租屋管理机构根据《办法》要求,分别制定了适合本地区实际的出租屋档案管理实施细则、管理办法、整理工作指引和管理制度.从而保证了出租屋档案的齐全完整和规范管理。

抓好培训,提高业务水平

针对广州市大部分出租屋管理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一岗多职,对档案业务不熟悉的情况,2005年,市档案局配合市出租屋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对全市1000多名出租屋管理相关人员及各区、县级市档案业务指导人员进行了8期出租屋档案业务知识和技能的免费培训。在此基础上,各区、县级市档案局联合出租屋管理机构相继举办出租屋档案业务培训班13期,培训档案人员1616人。为全面做好广州市出租屋档案管理工作提供了较强的人力技术保障。

精心指导。提供技术支持。广州市各级档案部门联合出租屋管理机构人员深入出租屋管理服务中心、服务站加强对出租屋档案工作的检查、监督和指导。市档案局与市出租屋管理领导小组办公室针对广州市出租屋分布广、数量多、档案人员工作量大、档案业务指导力量有限的特点,制作一批出租屋档案标准样本,下发到全市各出租屋管理服务中心和服务站,起到了生动直观的指导作用,有效地提高了档案业务指导和出租屋建档工作的效率。

通过专项检查,促进建档质量。近年来,广州市政府和各级出租屋管理机构把出租屋档案管理工作列入相关考核、考评体系,如,市“三创(创文明城市、环保模范城市、卫生城市)考核”,全市出租屋合格验收标准,各区、县级市出租屋、流动人员管理考核评比制度和科学量化考核办法都将出租屋档案管理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加以考核。2006年,广州市各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积极参与全市出租屋整治和综合管理服务工作抽查验收等多项考核评比工作,从而对出租屋档案的收集、整理、保管等工作进行了全面的检查指导。

利用档案信息,提高出租屋管理的效能和服务水平

广州市将出租屋档案管理与出租屋管理信息化建设相结合。把出租屋和流动人员的基本信息纳入《广州市流动人员信息系统》进行同步管理,做到收集及时,录入及时,更新及时,掌握了出租屋和流动人员的动态信息,逐步做到“人来登记、人走注销”,“提名知人、提屋知情”。目前,全市绝大多数出租屋实现了纸质和电子信息同步建档,保证不同载体基本信息的一致性,确保了出租屋档案的完整、准确、系统和信息的鲜活性,使各职能部门和出租屋管理服务中心、服务站达到信息共享和管理互动。便于各职能部门根据系统信息所反映的存在问题及时反馈,及时采取整治措施,形成了出租屋管理工作的联动机制、实现了“以屋管人,人屋共管”的管理理念和“底数清、情况明”的管理目标,进一步降低了管理成本,提高了出租屋管理的效能和服务水平。

在出租屋建档工作中,不少单位边整理、边利用,充分利用出租屋档案为维护社会稳定和构建和谐社会服务。一方面及时地为公安部门提供有效的信息,使之迅速侦破刑事、治安案件。同时,也为治安消防部门提供有效信息,防止和消除了一批治安和消防安全隐患。另一方面,为计生部门及时地了解流动人口中妇女的计划生育情况和税务部门征收税收及解决征税过程中与出租屋主的纠纷提供有力证据。2006年荔湾区彩虹街发生一起杀人案,街出租屋管理服务中心利用出租屋档案,为警方提供了有效线索,使警方在24小时内迅速破案。越秀区诗书街出租屋管理服务中心利用出租屋档案联合街税所成功追缴了一屋主拖欠半年租赁税和印花税共计26万多元。萝岗区通过核对出租屋档案.2006年1―3月共发现并查处了1026宗使用假流动人口婚育证明的案例。

流动人员档案管理办法范文第2篇

【关键词】人口;计划生育;档案工作

一、必须进一步提高对人口与计划生育档案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人口和计划生育档案是人口计划生育工作过程中形成的具有保存和查考利用价值的各种文字、图表、音像等不同形式的真实历史记录,是制定人口与计划生育政策的重要资料记录,是搞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基础。要提高人口与计划生育档案管理水平,就必须对人口计划生育档案的作用有一个充分的认识,只有认识到位了,思想重视了,才能把档案工作搞好。

1.人口计划生育档案可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

人口计划生育档案资料是许多人口计划生育统计数字的来源。在工作中,分析、处理这些数据,其结果可用于统筹计划,明确工作重点,量化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目标,可为人口计划生育决策提供依据。

2.人口计划生育档案可为育龄妇女提供优质服务

利用人口计划生育档案资料,通过从计算机中提取《育龄妇女基础信息一览表》和申请领取《生育证》资料,可成为对育龄妇女提供服务的依据。

3.人口计划生育档案可为流动人口提供优质服务

有效利用人口计划生育档案,掌握流动人口动向,及时了解流动人口的婚育信息,可以满足流动人口计划生育与生殖健康工作的需求。利用流动人口档案建立流动人口计划生育信息交换平台,互通信息,既可引导流动人口及时落实避孕节育措施,促进社会抚养费两地配合征收,又可防止两地因为"时空差"出现工作疏漏,如发错证、重复发证等。

4.人口计划生育档案可利用群众需求信息档案,促使计划生育工作方法进一步改进让群众提出自己在计划生育、避孕节育、生殖保健、优生优育、政策法规等方面的疑问、意见及建议,通过信息采集记录簿收集整理,形成群众需求信息档案。人口计划生育部门根据群众的这些需求,不断改进工作方式、方法,为群众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解决群众的实际困难,不断提高群众的满意度。

5.人口计划生育档案可保证计划生育执法的严肃性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管理办法》《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管理条例》《社会抚养费征收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的相继实施,使人口计划生育行政部门承担的监督执法任务越来越重。《行政诉讼法》《行政处罚法》《行政许可证》的实施,提高了群众的维权意识,这对人口计划生育监督执法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利用人口计划生育档案的真实信息,为计划生育执法的严肃性打下了基础。

6.人口计划生育档案可为人口计划生育工作政务公开和民主管理服务

目前中央对人口计划生育工作总的要求是既要控制人口增长,又要密切党群、干群关系,让人民群众满意。为此,要定期搞好人口计划生育政务公开,以公开促公正,求公论,树形象,维护群众合法权益,促进他们自觉实行计划生育,推进计划生育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利用人口计生档案提供的育龄妇女信息、流动人口信息等及时进行人口计划生育政务公开,提高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的透明度,赋予群众对人口计划生育工作参与权、知情权、监督权,防止和杜绝不公平、不公正的现象发生。

7.人口计划生育档案可为农民致富奔小康服务

利用人口计生档案信息,开辟“现行文件公共阅览室”和“非保密文件自由借阅”等服务,使农民能够及时了解和掌握党和国家有关人口与计划生育政策、科技信息,帮助农民致富奔小康。特别是帮助困难计划生育家庭发展生产,提高生活水平,利用人口计生档案信息,为他们传递国家对独生子女户、双女户家庭的优先优惠政策、励扶助政策,如农业部门优先向贫困女孩家庭提供高产优质优良品种,推广先进技术;金融部门对符合贷款原则和贷款政策的贫困女孩家庭优先发放小额贷款等一些优惠政策,让他们充分利用这些优惠政策脱贫致富。

二、认真抓好人口和计划生育档案的规范化、标准化和管理现代化建设

1.实行标准化、规范化的工作程序和方法,提高计生档案管理基础工作水平

(1)要提高档案管理的水平就必须实行标准化、规范化的工作程序与方法,即要求档案管理的收集、整理、鉴定、著录、保管等各个环节都要按照统一的程序和科学的方法进行工作。

(2)要全面普查案卷,去糟取精。这是实现档案管理标准化、规范化的第一步工作。因为一般的计生档案由于多年来未作全面的清查,加之划分保管期限不准,不可避免地存在许多重复或无查考价值的文件,所以首先要剔除这些无用的文件才能避免今后实行计算机管理时出现重复与低效率的情况。

(3) 要统一分类号,保证检索查全率。计算机检索的显著优势就是能够满足人们族性检索的需要。为了确保检索的完整性,在分类过程中,首先根据《中国档案分类法》进行分类,再因事制宜制定出一些具体细则。

(4)要规范题名,保证检索查准率。档案的分类号保证了检索查全率,而题名准确才能保证查索的查准率。但仅保证查全率还是不行的,还必须保证查准率。因此在著录时要统一规范题名。

2.加快数据准备,推进计划生育档案现代化管理进程

在档案现代化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中,计算机数据的准备工作是一个大工程,尤其是对于那些时间较长的计生档案来讲,由于室藏案卷多,著录工作不仅量大而且复杂,如果没有一整套规范化和科学化的工作程序与方法,会使计算机因数据准备不足而无法使用,甚至直接影响档案管理工作现代化的进展速度。在著录工作中只要掌握了以下重点便基本可以取得著录工作多、快、好兼而有之的效果。

(1)分轻重缓急,循序渐进。计生档案管理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要使档案为计划生育工作所用,而实现计算机管理档案的目的是为了提高计生档案的利用率。在推进计算机管理的过程中应先根据各案卷重要程度、价值大小、利用率高低和是否开放的情况对所有档案进行排队,将那些可以开放的核心档案和利用率较高的档案进行优先加工整理。这样就可以加快档案管理计算机化的进程和提高社会利用的效率。

(2)分级次著录,省时省力。在著录过程中可以将案卷分为三个层次进行著录,即将那些反映问题单一或查考价值不高的档案进行案卷级著录;对那些一卷内几个文件涉及同一个内容且又排在一起的档案进行文件组合级著录;而对那些重要文件或反映问题庞杂的文件则进行文件级著录。这样处理不仅能揭示档案的主题内容和特征,而且也可以减少著录条目和录入条目,既节约了时间、人力与财力,又提高了效率。

(3)分门另类,充分利用档案原基础。对于那些案卷基础较好又具备全引目录的案卷在著录时可以直接在全引目录上面分类标引,而对那些特殊形式的档案如"病历档案"、"案件"等则可用计算机程序将人名、地址、时间用案卷目录直接录入,然后用计算机统一给出分类号。这样分门别类地充分利用档案目录的原有基础可以减少著录环节,大大地提高著录速度。

(4)用关键词替代主题词,简化查找时间。主题词存在着查找烦琐、效率较低的弊端,怎样取其利避其弊,可以采取以关键词替代主题词的做法,即从题名或文件主题中用靠思维归纳出揭示主题内容的词汇――关键词进行标识,待录入计算机后,利用计算机批量处理的功能进行处理。

三、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素质,增强档案管理服务水平

档案工作者掌握知识和技能的水平,直接影响到档案工作水平,必须做好档案人员的素质培养工作,努力提高档案的水平。

1.重视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信息时代档案工作的特点要求档案人员应该是既善于档案管理,又具有较高的计算机水平和良好的信息处理能力、合理的知识结构,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的高素质"通才"。为此,档案人员的素质培养工作应该着重提高档案人员的管理能力、创新能力和对新技术的吸纳、整合能力,在提高全面素质上下功夫。

2.重视档案人员的在职培训

提高人员素质的根本途径是抓好培训和继续教育。因此要积极组织档案人员参加业务培训和新技术学习班,提高档案人员的知识结构和整体水平,并注重增强档案信息观念和提高档案信息服务的能力。

流动人员档案管理办法范文第3篇

关键词:劳务派遣人员;档案管理;问题对策

劳务派遣人员的人事档案是对劳务派遣人员进行人事管理活动中形成的,是评价他们人生经历的真实记载,记录了这部分人员的经历、学历、社会关系、思想品德、业务能力、工作状况以及奖励处罚等方面的情况,是组织人事部门选拔任用干部的重要依据,也是专业技术人员晋升专业技术职称职务的重要参考。劳务派遣人员的人事档案管理是对劳务派遣人员的人事档案材料进行收集、整理、保管、鉴定、统计等方面的活动。随着用人制度的标准化和规范化的推进,进一步加强劳务派遣人员人事档案的管理,势在必行,大势所趋。近年来,劳务派遣作为补充单位人员编制缺乏的一种新的用工形式,受到各类用人单位的青睐,并在全国各地悄然兴起,被大多数用人单位效仿和使用,为机关、事业和企业单位工作的开展发挥了一定的作用,有效地促进了就业和再就业工作的开展。为进一步规范劳务派遣行为,明确劳务派遣公司、用人单位和劳务工个人的权利和责任,笔者利用工作之余,对劳务派遣公司管理的劳务派遣人员的档案情况进行了调研,从中发现了档案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不足。

1档案材料不规范

主要表现在劳务派遣人员的档案管理材料的规格不统一。一是纸张的大小型号不统一。有的材料使用A4纸张,有的材料使用A3或B5纸张,给档案整理工作带来了诸多不便。有的档案材料边距不规范,最让人不能接受的是左边的边距空太窄,无法进行有效的装订,装订容易压到字或者切割到字。二是部分档案材料内容不完整。有的材料没有个人签名,有的材料没有单位意见,有的材料没有形成的时间等等,这些问题给档案审查机关审查档案带来很多不必要的麻烦,给档案年龄和从事工种的认定带来一定困难。

2档案管理不规范

一是档案管理不统一。目前,有的劳务派遣人员的档案由人才服务机构管理,有的由劳务派遣机构管理,部门之间在档案管理权限方面存在争议。更有甚者,部分劳务派遣机构不具备管理档案的资格,对档案管理工作一窍不通,他们擅自接受和管理劳务派遣人员的人事档案,形成的材料不知如何去审查,随手一放,需要时找不到或无处查询。还有个别劳务派遣机构把人事档案交给本人管理,人事档案的安全性和真实性存在着严重隐患,有的档案被私自拆封,甚至涂改或遗矢。二是档案移交不及时。有的劳务派遣机构辞退工作人员后,不按规定移交人事档案;有的在人员调动工作时,档案没有及时随人事关系变动而转移,到了另一个单位后又重新建立档案;有的劳务派遣机构招聘人员,对其中的专业技术人员,不按规定到人才服务机构办理有关手续。三是档案传递不规范。一些劳务派遣机构在传递档案时没有按照规定填写转递通知单,或者是没有及时登记,导致档案去向不明。有的劳务派遣机构甚至直接将档案交给本人传递,导致档案被私自拆封,甚至涂改。四是材料没有及时归档或缺失。由于部分材料归档不及时,导致劳务派遣人员的人事档案材料严重缺失,应该存入本人档案的材料,劳务派遣机构收集不全甚至没有收集。比如:个人的考核、简历、奖惩和培训材料等等。

3派遣机构不规范

部分劳务派遣公司自身建设不规范,没有专门的档案管理员,导致档案管理混乱。这些劳务派遣公司共同的特点是人手少,档案管理人员配备不到位,多属兼职,对档案管理只是应付。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为改变档案管理不规范、缺少专职档案管理人员等问题,必须加强对民办派遣公司的管理,该取缔的取缔,该撤销的撤销,进而使其对人员管理和档案管理走上规范的轨道。一是增强档案管理的法律意识。劳务派遣人员的人事档案管理工作者要在提高自身业务素质的基础上,多形式、多渠道地学习宣传《档案法》、《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暂行规定》及有关档案管理的政策法规,增强档案管理的法律意识,提高贯彻执行档案法规的能力。二是增强档案管理的责任意识。档案局、组织人事部门应本着对工作、对劳务派遣人员高度负责的态度,及时对劳务派遣公司进行业务培训和指导,明确档案管理权限、管理范围。政府档案管理的职能部门要认真执行有关法律法规政策,采取有力措施,对流动就业人员人事档案管理中出现的混乱现象进行整顿,依法管理。对不具备管理档案资格的劳务派遣机构进行彻底清理。严格档案传递制度,人事档案应该及时传递。严禁自带人事档案,对不按规定程序传递的人事档案,档案管理部门不予接受。三是增强人事档案管理意识。要进一步健全和规范劳务派遣机构管理人事档案的行为,严把档案管理人员素质关,提高管档人员政治素质,提升其业务能力,确保档案安全,管理高效有序。条件具备的地区要成立符合现实需要的专业的流动人员档案管理结构,认真做好人员的配备、培训和业务指导,增强档管人员的安全保密意识,并将劳务派遣人员信息录入微机进行信息化管理,切实提高档案的使用效率。

作者:王跃 王威 单位:牡丹区失业保险事业处 菏泽市失业保险事业处

参考文献:

[1]陈龙.浅谈劳务派遣管理中心的档案管理办法[J].东方企业文化,2013(2).

流动人员档案管理办法范文第4篇

一、职工档案工作是否需要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规范管理

2004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颁布实施。大连市在2001年出台的关于各类企业保管本企业职工档案需经行政审批的有关文件,即告废止。而新的职工档案管理办法尚未出台。在这种情况下,各类企业保管职工档案的现状又如何呢?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到今天,民营企业如雨后春笋。据大连市2005年最新统计,民营经济对全市GDP的贡献率达到50.1%。在民营企业就业的职工数量也不断增长。但民营企业职工档案工作的规范管理工作,发展却十分不平衡,甚至部分民营企业还没有档案规范管理的概念。因此,在档案行政管理部门查办的案件中,民营企业发生职工档案丢失、损毁、涂改等现象屡见不鲜。另外,国有企业在改制、兼并、破产过程中,职工档案的流向、安全保管、转递等工作;“三资”企业职工档案规范管理工作,都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由此可见,在《行政许可法》颁布实施后,各类企业职工档案的规范管理,已经成为新的课题摆在面前。

除上述企业管理职工档案所面临的问题之外,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上还出现了大量的劳动机构代管职工档案的现象。这些劳动机构,多数是私有经济组织,以就业培训、劳务中介、各类保险为主要经营手段,代管流动职工档案并收取档案保管费。这种本质上的私人管理职工档案的行为,对职工档案的安全、档案的真实性,构成了直接威胁。

上述情况表明,市场经济条件下,职工档案工作面临着严峻的问题。职工档案的安全和利用,关系着职工的切身利益,职工的就业、失业保险、连续工龄计算、特殊工种待遇、退休等一系列问题的解决,绝大部分都需要由职工档案提供原始凭证。大连开发区曾发生一名失业职工因档案丢失无法享受失业金而自寻短见的事情。职工档案的安全和规范管理工作,已经成为维护社会稳定,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职工档案工作,已经不是需不需要档案行政部门规范管理的问题,而是如何针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新情况、新问题,实事求是,创新工作,寻求科学而行之有效的规范管理方法的问题。

二、建立职工档案规范管理的框架体系

2005年6月1日,《大连市职工档案管理办法》颁布实施。该《办法》在建立一个职工档案科学、规范而具有较强可操作性的管理框架体系方面,作了有益的探索。

一是明确规定职工档案的归属与流向。市场经济条件下,职工情况纷繁复杂,职工档案工作必须贯彻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对于各类企业,要求他们在具备规范管理职工档案的条件下,保管本企业职工档案。自谋职业人员、自费出国人员、个体工商户的雇员以及其他流动职工档案,统一交由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管理部门直属的劳动机构保管,坚决取缔其他任何形式的劳动机构保管职工档案。严禁个人保管自己和他人的档案。实行养老金社会化管理的退(离)休人员档案,由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部门负责。大连市对职工档案归属与流向的统一和规范管理,覆盖了职工档案的方方面面,不留死角,是确保职工档案安全的基础,是职工档案归范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是制定职工档案管理机构保管档案的业务工作标准和规范。针对档案安全及规范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办法》从档案库房硬件条件,职工档案的管理体制,各部门及专(兼)职档案员职责,利用现代化手段进行职工档案的存贮、分类、检索、利用,到每份职工档案的规范整理,转递职工档案的方式、方法等,都制定了细致而具体的业务工作标准和规范。

三是制定职工档案管理机构必须履行的工作职责。其中,针对部分企业和劳动机构对职工档案只封存保管,不注重收集的问题,《办法》着重提出对职工档案的收集、归档要做到连续、完整、准确的要求,特别应加强对职工工资、合同、保险、退休等有关材料的收集。

四是制定了职工档案的查阅、借阅和转递制度。在职工档案安全管理工作中,最容易出现问题的环节,往往出现在档案的利用和流动过程中。严格规范档案借阅、转递的工作流程,将最大限度避免档案的人为损失。

上述职工档案管理的业务标准、工作职责、规章制度、归属流向等的制定,形成了职工档案规范管理的框架体系。有规矩,才能成方圆。但这些管理体系的运作和实施,还有赖于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依法行政。

三、行政管理和执法部门在职工档案规范管理工作中的职责

在《行政许可法》颁布实施之前,大连市的各类企业,必须在具备管理职工档案各项条件,经市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及市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认定审批后,才能保管本企业职工档案。新颁布的《大连市职工档案管理办法》,对职工档案行政管理和执法部门的工作职责、工作方法作了较大修改。在对企业管理职工档案的监管工作中,取消了行政审批,代之以法律法规的宣传、行政监督和业务指导。为确保各类企业对职工档案的规范管理,档案行政管理部门通过电台、电视台、报纸,在全市组织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宣传教育活动。在此基础上,对各类企业保管职工档案,采取登记、备案这一新的管理模式,即企业管理职工档案,首先到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登记、备案,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在备案后,立即按照职工档案规范管理的相关业务标准和规范,开展指导工作。最后由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及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管理部门共同对企业职工档案管理工作进行检查,作出检查结论后提出整改要求。运用这种管理模式,既明确了行政管理部门的职责,又确保了职工档案管理不留死角,从而使大连市职工档案管理工作朝着规范化、标准化方向发展。

流动人员档案管理办法范文第5篇

随着企事业单位职工档案的日益庞大、复杂程度逐渐增强,如何加强企事业单位职工档案管理将会对单位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研究企事业单位职工档案如何更好地管理,已成为当前决策者们的当务之急。

一、增强档案管理的认识理解

档案的存在是一种社会现象,它的产生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它是以一种实体存在并且其中有一部分要永久保存下去,以为后者积蓄历史价值。强化档案作管理工作的思想意识是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为各项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基础性信息资料。强化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增强战略观念,保持高度警惕 ,保持旺盛的战斗意志,以高度的紧迫感,使命感和责任感,抓好档案工作建设。

当然,充分认识维护职工档案的完整与安全是整个档案管理工作中各项业务环节的共同任务。从一定意义上讲,维护职工档案的完整与安全,更是档案管理工作中心任务,这是因为档案管理工作这个环节,是实现维护完整和安全的重点环节和主要手段。从实质上来讲,档案管理工作也是人们向一切可能损毁档案的社会的、自然的不得因素作斗争的工作过程。

二、职工档案管理的发展趋势

市场经济的建立,产生了多种经济组织形式,这有利于人才的吸纳、流动,但与旧的人事制度发生了巨大的碰撞,新型的职工管理制度如人事制应运而生,人事管理变成了一种社会化的活动,因此,作为人事管理重要组成部分的职工档案工作,也必然具有这种社会化的性质。从管理机构来说,不像计划经济时代仅有各单位内部职工档案管理机构,只收集管理本单位职工档案,市场经济条件下已建立了具有较强社会性的职工档案管理机构。

职工档案管理机构、管理对象和服务对象的社会性,决定了职工档案来源的广泛性和内容结构的复杂性。在传统人事档案管理中,职工档案收集、处理和提供利用往往由各单位内部人事机构行使,该机构职工档案来源单一,仅限于本机构职工,内容也较简单;而社会化的职工档案管理机构,其来源广泛,可以来自该社区范围内各类职工,又由于职工身份不同,集中起来显得人员复杂,其档案内容也丰富多样。

三、加强职工档案管理的建议及对策

1、建立与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企业职工档案管理体制,以适应经济发展和新型劳动力市场发展的需要,由现在的多头分散管理逐步过渡为集中统一管理。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与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尽快制定企业职工档案管理办法,进一步明确企业职工档案管理范围、内容、方式、标准等,同时注重服务质量,要把提高服务质量,纳入档案工作建设的总体目标当中,各企事业单位可以在年终绩效考核当中合理安排适当考核指标,以调动职工档案管理工作的积极性。

2、做好档案管理的基础性工作。应严格执行《档案法》的各项规定,健全档案管理制度,认真负责地为职工记录、整理、保管好档案材料,定期督促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保证职工档案的齐全、完整和真实。要加强对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培养,定期参加地方档案行政部门组织的业务培训,加强档案人员职业道德和爱岗敬业教育,使档案人员在执行政策、规范操作上适应单位需求。

3、注重收集有珍藏价值的档案门类齐全、结构合理、质量优化的室藏体系 ,是档案工作服务的先决条件。门类不够齐全、结构不尽合理 ,难以满足服务的需要 ,因此 ,丰富室藏信息量是档案管理部门的一项基本任务 ,必须加大力度 ,切实做好职工档案的收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