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作文立意

作文立意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作文立意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作文立意

作文立意范文第1篇

关键词:材料作文;审题立意

材料作文,是防“押题”的最好作文形式。相对于话题作文而言,它的审题立意难度较大,又由于高考作文自1999年到2005年一直是话题作文,因此,当它今年再次出现在高考语文全国卷上时,众多考生不知所措,偏题、跑题现象严重。为此,笔者针对“学生在材料作文审题立意上存在的问题”提出几个注意点。

一.切忌“根据材料的部分内容”立意

一般说来,出题者的意图是通过整个材料来显示的。如果不在审视整个材料的基础上把握观点,而是断章取义,就不能很好的体现命题者的用意,从而造成偏题、跑题现象。例如:

(材料一)人们看到洁白的荷花时,总是情不自禁的赞扬它出淤泥而不染;可没有想到,没有淤泥,能有荷花吗?

材料分两部分内容,前一部分旨在说明淤泥的坏处,后一部分旨在说明淤泥的好处。综合整个材料可立意为:“看问题要全面。”有的学生审题时只注意了材料的前一部分或后一部分,因而错误地立意为“任何事物都有它的作用”等。

二.切忌“在材料的非主要信息上”立意

有些材料,信息点很多,给正确立意带来一定的影响。这就要求我们在审题时进行认真分析,根据各个信息在材料中所占比例及材料语言形式的特点,确定出主要信息(因为只有主要信息才反映材料的主旨),在此基础上立意。否则,立意就会偏离材料。例如:

(材料二)长江从源头流来,虽经千曲百转,有时向东又转向东南,向东北,向北,向东,又向西,但不管它怎样曲折反复,终将流向东----太阳升起的地方。

这个材料的信息点有两个,一是长江的流向曲折,二是长江终将流向东。这两个信息乍一看象是侧重于前一个(因为它在材料中占的比例较大),但是只要留心一下材料的语言形式,就会发现后一个信息是主要的——转折复句强调的是后。

三.切忌通过类比联想进行立意

材料的形式多种多样,有的是事实型的,有的是寓意型的,但不管材料是哪种,它提供的只是一种现象,立意时要求把它所包含的道理、蕴含的实质揭示出来,为些,审题就要经过一个由特殊到一般、由现象到本质的思维过程。有的学生不明白这一点,在立意时进行类比联想,即从材料这一特殊现象出发联想到与之相似的另一特殊现象,然后把联想的结果作为观点,这种立意方法是非常错误的。

仍以材料二为例,有的学生由“长江向东流”联想到“历史向前发展”,因些立意为“历史的潮流不可阻挡”。这个观点是类比联想的结果,没有上升到对材料本质认识的高度,因此是不正确的。

四.立意时要考虑出题者的态度

大多数材料都具有感情倾向性(即带有出题者对材料中人或事的褒贬态度)。这种感情倾向直接反映着出题者的意图,反映着材料的主旨,审题时若不把这种感情因素考虑进去,就会造成立意的失误。例如:

(材料三)宋元之际,世道纷乱。一学者许衡,行路时,口渴难忍。路遇梨树,众人皆围而摘梨,唯许衡不为所动。人问之,日:“此非吾梨,岂能乱摘?”人以其迂腐,讥之:“乱世梨无主。”衡正色日:“梨虽无主,而吾心有主。”

作文立意范文第2篇

【关键词】漫画作文;高考;审题;拟题;扣题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近年来,高考以给材料作文和命题作文居多,漫画、图表类作文考得相对较少。笔者粗略统计如下:1996年全国卷考过两幅漫画,是关于《给六指做整形手术》和《截错了》的两幅漫画比较,议论题为“我更喜欢漫画《 》”;2000年考过四幅图形,通过对四个图形符号的不同认识,谈你在生活中看问题的角度,对问题的理解,解决问题的方法,题目为“答案是丰富多彩的”;2005年福建卷作文题目给出一个圆和一个不规则多边形,要求写作;2007年全国卷给出漫画“出事了吧”要求写出对现实的思考;2010年再次出现漫画作文“有鱼吃还要捉老鼠吗?”。一般来讲,漫画、图表类作文每隔三四年考一次,所以其地位和作用也不容忽视。以下从2012年福建省质检卷作文说起,浅谈漫画作文如何审题立意。

试题:2012届福建省质检卷作文(略)

题目给出一组漫画,要求不脱离漫画的内容及含义作文,应当属于给材料作文。该试题的优点,首先是富有思辨性:第一幅和第三幅的内容是矛盾和对立的,所以材料本身具有思辨性;其次是丰富性:同样一个人对同样一个艺术品,前后评价大不相同,个中原因很多。可写的角度也是很多的。另外,可写性强:漫画涉及的角度多,能让不同层次、不同角度解读漫画的作文都有话可说。当然也存在不足,比如审题难度太大,门槛太高,离题作文相当多。

纵观本次作文,呈现以下优势:

一、给材料作文的基本模式已然形成,大多数学生能从分析材料中引出观点。这大大降低离题的风险

如:漫画中的那位先生在还未得到艺术品时,觉得艺术品在展览台上是那样精美。而当别人把艺术品送给他时,他却觉得没有先前那么精美了。其中原因就是他很轻易地就获得了艺术品。如果他经过辛勤劳作,流下汗水才获得它的话,那艺术品的光芒必将比它在展览台上更加的耀眼。又如:瓶子是他人之物时,你就会觉得瓶子是如此之美。而当瓶子是自己之物时,你才会恍然大悟,原来这是一个如此普通的瓶子。因此,这组漫画告诉我们,不要羡慕他人所拥有的东西。

二、有一部分作文体现出较强的思辨性,议论有一定的深度

如:“‘现在看来并不精美。’这是老者对这件艺术品的最后评价。是这件艺术品真的不精美吗?显然不是,而是老者能长期地占有它,欣赏它,对于它的美,已有了很强的免疫力了。或者也可以说,老者已从成功捕猎到猎物的喜悦中走了出来。”

又如:不必占为己有,并不意味着要人们停止去追求的步伐,而是劝诫人们不要执著于获得某种东西,不要斤斤计较荣辱得失。这样,你就会惊喜地发现,原来没有那么糟,原来一切还是那么美。

三、出现不少关系当下、贴近生活的佳作

《幸福,来自于发现自身的美》、《收获因付出而美丽》、《勿羡慕他人之物》、《珍惜所有》等。

当然也存在着一些不足,离题和偏题的作文较多。如写“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心态决定成败”、“学会协作配合”、“细微之处见精神”、“换个角度看问题,也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成果”等,都偏离了漫画的含义。事实材料的运用比较贫乏,难以看到运用很好的事例。

为此,笔者结合自身多年的语文教学,将此次作文作为高考“风向标”,根据今年新考纲的精神,认为考生首先要了解漫画具有怎样的特点:①有针对性(针对现实生活中的某种现象或某个问题);②捕捉人事物的本质特征; ③运用变形、夸张、比喻、象征等手法;④具有幽默或讽刺的效果。其次,着力加强学生“三看”( 看漫画的标题、看画面细节、看漫画的艺术手法)理念。最后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训练:

(一)审题

考场作文,只要不离题,就算成功了。所以审题一定是重中之重。根据福建省2012年考试说明作文题的示例,命题类作文题出现的可能性不大。而像这道给范围的题目出现的可能性更大。训练学生审题,最好不要给学生太多的条条框框。一要全面审读;二要分清主次;三要扎到重点;四是准确概括。

(二)拟题

题好一半文。切中要义、表达明确、颇有文采的作文题比表意不明的作文题在得分上有优势得多。“幸福,来自于发现自身的美”、“收获因付出而美丽”、“勿羡慕他人之物”、“珍惜所有”、“得之,我幸”、“现象与本质”、“角度”、“位置”、“心态”等题目孰优孰劣,一目了然。

(三)扣题

扣题一是指要扣住材料,引出观点。其目的是说服阅卷者,本次作文在命题者所给材料的含义之内。就如有些作文是写“心态”的。单从这个题目看,好像不切题,但如果它从材料出发,引出观点,且言之有理,恐怕就很难判它离题。例如,“在他人手中还是熠熠生光的精美艺术品,到了自己手里却成了不那么完美、 瑕疵的物品。这种从称羡到不屑的变化发人深思:他人的东西总是完美的。放眼望去,尽是值得称道的亮点,而自己的满是令人失望的瑕疵。这样的反差,起源于看待事物的眼光和心态的差异。” 如果引出的观点离材料含义太远,也是偏离题意的。“为什么两个相同的瓶子在同一个人眼里会得出两个结论呢?那是因为这个人前后两次的心态不同,所以导致了感官上的差异。由此可见,心态至关重要,它决定着你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为人处世的态度。所以,心态决定成败。

扣题二是指扣住题目,分析论证。

作文立意范文第3篇

关键词:作文;立意;创新

所谓立意就是确立文章的主旨。主旨是文章要集中表达的思想和情感,它是文章的灵魂和统帅,是作者写作意图的集中体现。主旨一般有五种类型,分别是意念、感受、情感、情趣、主题。往常的写作,一般要求写作的立意要高、要大、要深,但这样的立意毫无疑问会引导学生把立意向最高政治标准靠拢,因而会出现大家的作文立意基本相同,故事也几乎是同一模式与套路,出现千文一面的现象。下面,就如何进行作文立意的创新作初步探讨。

一、新材料出新立意

材料是作文的基本要素,因此材料本身对立意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新的材料就是新的信息,在新的信息中提炼立意,顺理成章,水到渠成。学生只要掌握了新的材料,在立意上就能够赢在信息的起线上,就可以占尽先机,先声夺人。如2006年,“美国物理学家霍金第二次到访中国”这则材料,写作时就要把他与第一次的到访区别开来。他的第一次到访,新闻报道说北京市掀起了一股学习“霍金热”——超过万人亲自到人民大会堂聆听他的报告,受到了他的“事迹”(准确地说他“身残志坚”的事迹)的感染。中国人普遍是把霍金看成一个“身残志坚”的典型,把他与张海迪相提并论。第二次到访同样是引起了轰动,但记者报道已根据掌握的信息变换了角度,没有从“身残”方面去报道,而是从他的学术成就方面进行了深度报道。第一次报道意在引导人们要“人残志不残”,而第二次报道则重在引导国人崇尚科学的精神。由于记者们能够以第一时间获得有关他的学术成就的信息,在本次报道中起到了关键性作用。因此,立意新须从材料新入手。本人在作文训练别注意引导学生掌握最新的写作材料,以便能提炼出新的立意。如环境污染、神舟五号、印度洋海啸等都是新的材料,容易立出新意。如在写有关“环保”一类的作文时,我就提供了近几年来内发生的环保事件给学生,如“松花江污染事件”“高校中毒事件”等,用最新的材料信息去激发学生作文立意的灵感。有同学从“松花江污染事件”引出中国环保检查制度的缺欠对环境的影响;有同学从“高校中毒事件”引出人类滥用农药对环境和人类的危害等。新材料为新立意提供了积极的因素,所以要重视新材料的掌握。掌握了新材料,进行新的立意也就不难。在新材料的基础上,只要稍微加工,运用所学的作文技巧,就会容易立出新意来的。

二、新方法出新立意

立意创新的途径一般来说有两条,一是从新材料中引出新主旨,二是从旧材料中引出新立意。从旧的材料中也能够引出新的立意,主要靠的是新的方法。根据旧材料创新立意的方法有存同求异法、逻辑推理法、联想类推法等。如写有关“钱”一类的作文,我引导学生从“钱不是万能,没有钱万万不能”和“谈钱没有修养”的套子里解放出来,有同学提出“钱不是万能,但钱是万能的指挥棒”的立意,另一位提出“向钱看就是向前看”的立意。上述两位同学,很明显是用了“存同求异法”。逻辑推理法也是作文立意创新的好方法。如写有关“助人为乐”一类作文时,有同学这样进行推理:社会上的助人为乐是一种好现象,受到帮助的人也是幸运的;从这种幸运里我们可以看他们先前的痛苦和艰难,可以发现我们社会中的一些问题。因此,简单帮助不能解决“实际的问题”,而应该重在发展经济,从根本上帮助他们过上幸福的生活。他的作文立意与其他同学有明显的不同,很有创新的成分。创新立意还常用到联想类推法。如对“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这个材料,有同学进行下列联想类推:“由故事可知:2<1+1,3<1+1+1,即集体的力量小于个人力量之和。由此想到过分强调集体意识而没有分调动人们积极性的计划经济年代,由此进一步想到国家没有能很好地调动每位公民而积极性而造成的落后局面”……旧材料立出了新意。因此,本人在作文训练中积极提倡运用新方法创新作文立意。

三、新理念出新立意

旧式作文的立意套路,一律要求高、大、远。要在立意上出新,就要走出旧的立意套路,新的理念势在必行。我们知道,文章的主旨除了主题,还包括意念、感受、情感、情趣等方面。因此,还可以从被先前忽视的这四方面入手,进行新理念的作文立意。在写作中能够体现出新颖的意念,真切的感受,细腻的情感,生活化的情趣,何乐而不为呢?如“谈2008北京奥运会”时,有同学避开欢庆、国威这些大众化的立意,而是从“第一次申办奥运会失败,第二次申办成功”谈挫折与成功,谈经济与国力的关系,显得新颖。如写我的父母,学生不是一味地写父母对自己是如何的关心体贴,有的写了父母的心狠手辣,也有的写父母的情感矛盾。对于情感,有同学为了立意的高、大、远,写得较笼统、模糊,几近乎套“文学公式”。为此,我引导他们从细处着眼,展现真实的“自我”。如在写“我在学校(家)里”时,有同学就写出“一句话伤了同学感情”的经过,由此增强了情感的表达;而另一个同学就写出“老师不经意的一句话伤了我的人格和自尊心”,并剖析自己的内心活动,从而使心理情感的表达得到了强化。情趣的生活化,就是还原作文中“我”的本来面目,由于追求立意的高、大、远,学生们有意无意中拔高了“我”的立意,因此基本上离开了生活。无生活之源,作文当然不能创新。本人在作文训练中启导他们敢于写真“我”,即“要诚实写出自己的话”,特别是先前所忽略的“反面”的“我”。如写上课,不再一律是专心致志;写老师,不再一律是辛勤的园丁。由此可知,新理念也是可以出新立意的。

参考文献:

[1]胡子.话题作文指津[M].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2002.

[2]程汉杰.高考作文:从基础等级到发展等级[M].北京:北京大学

作文立意范文第4篇

所谓“追问法”,就是反复阅读作文材料,通过不断追问、自问自答,体会命题者意图,从而确定立意。这在说理文别有用。任何现象的出现都是有原因的,原因是什么呢?可以展开分析;有因必然导致果,会出现什么结果呢?可以展开分析;呈现出的现象是什么样子呢?可以展开分析;怎样去把握它呢?也可以展开分析。

“追问法”就是根据新材料作文的这些特点,围绕“是什么”“为什么”“写什么”三个步骤去追问问题,展开议论思路。可以正面追问,也可以反面追问,多追问几个为什么,思路便会开阔起来。

例1:阅读下面的材料,进行审题立意。

开会迟到,是一个世界性难题。公司每次开会,总有职员迟到。公司为此制定了种种奖罚措施,但是,开会迟到的现象依然普遍。

不久,公司新来了一位办公室主任,公司会议多数由他主持。他发现,会议室平时有多余的凳子,每次开会,迟到者总不急不慢地进来就座。于是,有一次开会,时间一到,他就把会议室多余的凳子全部搬走。众多迟到者像往常一样陆续走进会议室。他们环顾一圈发现:一个多余的凳子都没有。来晚的职员只得站着开会。第二次开会,迟到者明显比上次少了。第三次开会,竟没有人迟到。

【审题立意解说】

追问一:“是什么”,即作文材料“讲的是什么”,考生审题立意时必须首先明确材料讲的是什么,即材料的要点、内涵。

本道属于“故事型”新材料作文题,审题立意时要注意由表及里抓住故事的核心。一般运用“抓关键词句法”,捕捉材料中的关键信息。本道作文题的关键句:“开会迟到,是一个世界性难题”一句是本则材料的故事核心,“搬走多余的凳子”这是故事中的动作行为,“竟没有人迟到”是这个动作行为产生的结果――“开会迟到,世界性的难题得以解决”。由此,捕捉到材料中的这些关键信息,我们就可以归纳出本则材料的要点内涵:要铲除问题产生的土壤和条件,问题才能够得到解决。

追问二:“为什么”,就是对作文材料中的要点、内涵进行追问,通常采用“由果溯因”的方法进行自问自答。比如本道作文题可以这样追问:①为什么管理者最终能够“解决一个世界性难题”――杜绝开会迟到的现象呢?这是因为管理者留心观察、善于发现、讲究方法、转换角度、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②为什么迟到者最终不敢迟到呢?这是因为人的惰性来源于生活和工作的环境,当惰性的依附条件消失,人才会改变原来的的习惯,问题就会得到解决。

通过这些自问自答,一般可以探求到作文材料的内涵所在,写作的内容也就会越来越清晰。

追问三:“写什么”,就是在追问“为什么”的基础上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引申联想到自我、人生、自然、社会等方面并寻找到对接点,以此体会命题人的命题意图来确立写作的主旨。

这则故事型材料主要有两种人物:一是管理者,二是迟到者。可以有以下的写作角度:

角度一:从管理者的角度

①抓住关键,解决问题;②善于发现,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③转换角度,柳暗花明;④明察秋毫以智取;⑤讲究智慧和艺术;⑥方法决定成败……

角度二:从迟到者的角度

①拆除温床,釜底抽薪;②人都有羞耻之心;③让错误者丢面子,改变原来的习惯……

角度三:从“管理者和迟到者”综合的角度

①制度与面子; ②曝光错误,断了后路……

追问法,可以使考生多角度地审视作文题目,发散思维,最终使中心论点周密而深入。

例2:阅读下面的材料,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

一老僧见一只蝎子在水流中挣扎,迅速将其捞起,怎奈,被蝎子刺伤。次日,这位老僧又遇一只蝎子在水流中挣扎,不假思索,又迅速将蝎子捞起,又被刺伤。路人不解,问:大师为何不吸取教训?如此毒蝎,由它去吧!老僧曰:蝎蜇人乃天性,不蜇人,失其性,非蝎也;佛救苍生于水火亦乃天性,不施救,失其性,非佛也!

【审题立意解说】

这是一道寓意型新材料作文。寓意型新材料作文的审题,要分两步走:第一步要弄清材料“言在此”的“此”的内容;第二步要找出材料“意在彼”的“彼”的内容。着眼于喻比性,切忌停留于文本的表层。寓意型材料的“意”埋藏的深度不一,必须有一个由表入里的读解过程,才能切入“本质区”。

追问一:“是什么”。本道作文材料讲的“是什么”呢?本道作文题,关键词是:老僧、路人、蝎子。关键句是:蝎蜇人乃天性,不蜇人,失其性,非蝎也;佛救苍生于水火亦乃天性,不施救,失其性,非佛也!通过捕捉文中的关键信息,可以明确本则材料的要点:①老僧救蝎子反被蝎子刺伤,但仍不改救蝎子的初衷。②路人不解,老僧道出缘由,救人(物)是人的本性。

追问二:“为什么”。在材料作文中,所提供的材料既是考生作文立意的出发点,又是归宿点,文章的立意必须从材料中来。题目提供的材料有明显的表面信息也有隐含的信息(如比喻义、象征义),而隐含的信息往往是更重要的。所以,我们一定要透过现象看到本质,把握材料实质,多问几个为什么。

对本则材料的要点内涵进行分析,追问原因,领悟言外之意(寓意)――老僧为什么被刺伤还救蝎子?(从老僧讲的话语中可以找到原因)蝎子为什么蜇人?路人为什么不解?进而由此及彼,辨明是非(寓意),辨明材料陈述对象老僧、蝎子和路人的寓意。本则讲的是“老僧救蝎子”的故事,表面上与当前的政治热点、社会时事并无关联,实际上小故事有大道理,命题者关注的是“善良本性与知恩图报”这一核心问题,倡导坚守善良本性,走自己的路,不随波逐流……其内涵深刻,而且可供发挥的空间很大。

追问三:“写什么”。由此及彼,领悟了言外之意,就可以对接自我、人生、社会等方面确定写作的角度:

角度一:从“老僧坚持救蝎子,不因被刺和路人的不解而改变”这些文字信息,由此切入,可提炼出以下观点:

①行善不需要理由(或讲条件),不能因怕受损失受伤害就拒绝行善。②做人要坚守善良的本性,坚持自己的原则、立场、操守、本心等等,不能因外在环境的不利(或外在压力等)而改变甚至放弃。

角度二:从“老僧关于天性的论述”的文字切入,可以得出以下观点:

①尊重其他事物的天性,不苛责于人;②顺乎自己的好的天性,不随波逐流。

角度三:从“老僧救蝎子的结果”的文字切入,结合路人的问话,可以提炼出以下观点:

①行善也要看对象,讲方法,行善要理性。②不适当的善行,不仅有可能给自己带来伤害,甚至有可能是养懒与纵恶。

角度四:从“蝎子被救却反刺老僧,结果受到路人指责”这一文字信息切入,可以得出以下观点:做人要知恩图报,决不能忘恩负义甚至恩将仇报。

作文立意范文第5篇

关键词: 新材料作文 审题立意 作文训练

一、新材料作文的特点

新材料作文,顾名思义是在材料作文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作文样式,这种命题形式从本质上讲,是材料作文,但是从表现形式上讲,又与话题作文类似;它给定材料,但不给定话题,要求既不像材料作文那样“过死”又不像话题作文那样“过宽”,既继承了材料作文的一些优点又弥补了材料作文的不足。

新材料作文的最大特点是“四自”和“三不”。“四自”(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定文体、自定标题)体现了写作高度的开放性,“三不”(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则体现了写作严格的限制性。

为区别原来的给材料作文,我们将2006年高考以来的材料作文都称为新材料作文,它提供的材料更广阔,便于考生多角度立意,也留给考生更大的发挥空间。

二、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基本原则

1.整体性原则:材料作文的审题要有全局意识,从材料的整体着眼,不能纠缠局部的细节,否则很有可能出现偏题走题现象。

2.多向性原则:一般来说,新材料作文中材料所蕴涵的观点并不是唯一的,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得到不同的结论,因此,要学会多角度审视材料。

3.筛选性原则:因为我们从材料中获得的观点具有多样性,所以在进行写作时对所得到的观点要进行适当的筛选。筛选的原则有:①服从材料的整体;②观点尽可能新颖;③自己有话可说。

三、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主要方法

1.抓关键词句:关键词句常常有暗示材料中心的作用。在材料作文的材料中,关键句常常是命题者或材料中的人物的评议性语句,可以作为选择立意角度的突破口。

2.由果溯因:事物都是互相联系的,审题时如果能由材料中列举的现象或结果推究出造成所列现象或结果的本质原因,往往能找到最佳的立意。

3.舍次求主:有些材料往往会牵涉许多人和事。因此,审题时学生要明确哪些是材料的主要人物或事件,哪些是材料的次要人物或事件,并舍弃次要人物或事件,从主要人物或事件的角度审题立意。

4.:如果是多则材料,审题时要鉴别材料之间的相同点与不同点,或从共同点出发,或将不同点对比,或将不同观点补充叠加,提炼出正确的主旨。

四、方法例说

例1:阅读下面的材料,多角度立意。

猪八戒拾到一面镜子,洋洋自得地照了起来。可是他从镜子里看到的是一个朝天鼻子大耳朵,核桃眼睛尖嘴巴的丑八怪,顿时火冒三丈:“你这妖镜,竟敢把我老猪丑化成如此模样,真是狗胆包天。”说完,举起九齿钉耙将镜子砸得粉碎。当八戒再看地上的镜片时,镜片无论大小,每个镜片里都有一个丑陋的猪八戒。

从猪八戒的角度分析可得出结论:要承认自己的不足;多从自身找原因;人贵有自知之明;不打击报复;勇于接受正确意见;不因小失大,或不把宝贵的精力放在无谓的小事上;胸怀宽大才能集思广益。

从镜子的角度分析可得出结论:要实事求是;坚持真理;光明磊落难能可贵;有理走遍天下;不畏;委婉胜于直言;讲究方式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忠言“顺”耳利于行。

例2:阅读下面的材料,多角度立意。

有个教授做过一个实验,12年前,他要求他的学生进入一个宽敞的大礼堂,并自由找座位坐下。反复几次后,教授发现有的学生总爱坐前排,有的则盲目随意,四处都坐,还有一些人似乎特别钟情后面的座位。教授分别记下他们的名字。10年后,教授的追踪调查结果显示:爱坐前排的学生中,成功的比例高出其他两类学生很多。

本材料的关键词是“爱坐前排”、“成功”,所以抓住这两个词语的逻辑关系组织成句,审好这个题后,可从以下角度写:积极的态度决定成功的高度;要有不甘落后(敢为人先)的精神;要树立明确的目标(争第一);勇于坐在生活的前排等。

例3:阅读下面的材料,多角度立意。

有一种热带观赏鱼,在小鱼缸里不管养多长时间,也只能长到3寸来长。然而,将这种鱼放到大水池中,两个月就可以长到一尺长。

狼是一种有极强好奇心的动物,它们对周围的环境总是充满兴趣,不断体验,从而躲避危险,发现实物,顽强地生存下来。

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曾随机挑选出一些学生作为“最有前途者”,然后将名单交给班主任。由于老师对这些学生寄予了更大的期望,八个月后,他们的成绩明显提高。

以上现象启发人们认识到人才成长是有一定规律的。

该材料从表面上看,虽然是三则不同的事例材料,但最后一句概括语是对三则事例的总结概括:“以上现象启发人们认识到人才成长是有一定规律的。”也就是说,三则事例都是说人才成长规律的,但三则事例是三个不同的角度谈人才成长的三个规律:人才成长需要一个相对宽松的环境;好奇心很重要,人才成长必须具备一种探索精神,要勇于拼搏,不断体验、百折不挠,表现出对新知的极大渴求,有努力创新的愿望,这是成才的内因;积极的心理暗示对人才成长有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