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关于环境污染的资料

关于环境污染的资料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关于环境污染的资料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于环境污染的资料

关于环境污染的资料范文第1篇

关键词:环境监测;环境污染;应用

环境监测是环境保护的基础性工作,是环境科学研究的重要手段之一。随着新环保法的实施和环境保护工作的不断深入,加之政府和公众对环保的要求越来越高,环境监测任务的数量和难度都不断增加。目前我国的环境监测系统由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省环境监测中心(一级站)、省辖市环境监测中心站(二级站)和县(区)级环境监测站(三级站)组成。基层站承担着辖区内的环境质量监测、污染源监督性监测、应急监测、执法监测、减排监测、重大环境专项调查与监测及其他环境管理服务的各项临时性监测任务等,其作用不言而喻。为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有必要对基层环境监测站的工作现状进行思考和探讨。随着2013年6月18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联合了《关于办理环境污染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法释〔2013〕15号),降低了污染环境犯罪的入罪门槛,进一步细化了对污染环境犯罪实施刑罚惩处的有关规定,为从严打击环境污染犯罪提供了法理依据。经过两年多的工作实践,极大地震慑了环境污染犯罪分子。但在执行过程中,由于环境监测数据证据资料的不完整、不规范等原因,造成基层环保部门在处理环境污染犯罪案件时撤诉和败诉的事件屡屡发生。笔者作为一名基层环保工作者,也曾参与和了解到一些环境污染犯罪案件的情况,在基层每年约二十起的 “十五小(土)”企业环境污染犯罪案件只能立案一二起,造成基层环保部门在环境污染犯罪执法成效上不显著。现结合基层实际,对环境监测数据在环境污染犯罪案件应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

一、存在的问题

现如今,我国的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环境问题成为了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问题,根据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环境保护问题变得尤为重要,而进行环境保护工作的首要任务就是要进行环境监测。环境监测是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为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提供可靠的依据,加强环境监测与环境保护工作之间的联系,对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有着重要的意义,所以我们必须要做好环境监测工作,环境监测数据作为惩处环境污染犯罪的重要证据,在办理环境污染案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由于基层环境监测部门涉及人员素质、监测设备配置、管理能力、实验室环境条件,以及与公安部门协作不力等因素,造成了所提供的环境监测数据存在不完整、不规范和不准确等情况,导致有一些环境污染犯罪案件撤案或败诉,给环保工作造成了不良的影响。结合基层工作实际,笔者认为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

(一)环保、公安部门业务对接不够。环保部门和公安部门对案件的侦办要求不同,没有及时进行业务融合与关系协调,对现场样品的采集、运输、保存、分析及处置没有详细的规定,是否需要提供环境监测关键过程的影像资料,造成所提交的监测证据资料不完整。

(二)监测分析原始记录表格不统一。环保部门省、市、县所用监测分析原始记录、报告等表格不统一,造成填写不规范,形式不符合要求,监测数据认定困难,难以作为有效证据使用。

(三)监测分析质量管理措施不够。基层环境监测站自身技术力量薄弱,配置资金匮乏,再加上管理能力不足,出现监测数据质控措施不够,造成数据缺乏准确性和权威性。

二、意见与建议

(一)建立健全环保、公安联合办理环境污染违法案件工作机制。公安、环保部门进行办案机制的融合,联合出台办案流程、所提供资料清单及有关技术要求,对样品的采集、运输、分析和处置是否提供录像资料,分析数据报告的结论作出明确的规定等。

(二)统一规范监测分析原始记录表格。环保系统所使用的监测分析原始记录表格要进行统一,及时进行更新,并加强对技术人员的培训,避免认定中出现形式上的错误。

(三)加强环境污染事件监测的质量管理力度。基层环境监测机构要抽调本单位的业务技术骨干,成立环境污染事件监测审核领导小组,专门负责对环境污染犯罪案件中h境监测数据进行全面的审核,从采样、运输、保存、分析到质控和报告,进行全面客观公正的审核,最终做出全面、准确的结论。

三、结语

总而言之,存在于环境中的重污染所带来的危害是非常巨大的,而且可以在水体、生物中累积,严重威胁人们的身体健康,而且其对于环境污染的不可逆转性也严重威胁着我们的生活质量。对此,相关部门应该加强对于环境污染的监测工作,对研究理论和监测技术等进行创新,逐步形成一套可靠的监测体系,及时了解环境中的污染元素含量,为环境污染的防治工作提供参考。在基层环境监测工作中引入综合效益评审的理念和手段,提高基层环境监测中心(站)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市场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唐萍.环境监测技术应用探究[J].环球人文地理,2016(18).

[2]陈芳.浅析环境监测[J].自然科学:文摘版, 2016(2):00154-00154。

[3]胡爽.浅谈环境监测分析技术[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6(5):92-92.

关于环境污染的资料范文第2篇

【关键词】化学教学 环境保护 环境污染 课堂 化学实验。

环境保护和治理环境污染是现如今国内比较重要的工作给学生讲解化学环境的关系,环境污染的原因,如何保护环境,如何改善环境问题是化学教学的重要任务。因此要有效利用实验课和课余活动时间,加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培养学生的科学观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体现素质教育的基础和实用原则,在化学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1.教师要有良好的环境保护意识和行为习惯。

由于大部分化学教育从事者在学校很少接触关于环境保护意识与相关信息,很难将环境保护意识渗透到实际教学工作中,因此教师要加强学习环境保护意识,多看关于环境保护的相关材料扩展自身的环境保护意识,并以清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才能让学生积极肩负起环境保护的责任。

为了更好的展开环境保护工作,教师要搜集关于环境保护的相关资料和环境保护的先进技术并结合材料,帮助学生培养环境保护意识和养成环境的良好习惯。

要教会学生如何利用已被污染的化学物品如何控制被污染的化学物品流入日常生活中,回收废弃,如何处理被污染的液体物品等。在课堂上展开环境保护工作。教师通过在课堂上演示有害物品的正确处理,从而逐渐影响学生养成正确的操作习惯并养成良好的环境保护意识。

2.在课堂上进行环境保护教育

化学教学是一个系统体系,各年级的教学内容是这个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因此要系统的解决各年级的环境保护教育问题。例如:将高中各年级看成一个整体,结合环境保护教育的特点和各年级的教学特点,找出二者的最佳结合点。中学化学教学中存在很多关于环境保护的潜在因素,如何利用有限的课堂时间进行环境保护教育?显然,有效利用教材内容,将环境保护教育渗透到各个教学环节中,让学生动手操作,从而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中学教材中,有许多与环境保护信息相关的内容,如淡化水资源,软化硬水等。只有将日常教学和环境保护相结合,才能让学生养成环境保护意识并要逐渐加强。

3.结合化学实验教学展开环境保护教育

关于环境污染的资料范文第3篇

一、指导思想

以“打造碧水蓝天,建设美丽”为主题,围绕各项环境保护工作,开展多途径、多形式的舆论引导,唱响主旋律,集聚正能量,营造全民治污、防污的浓厚氛围。不断增强学校师生的低碳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切实做好校园环境污染防治工作。

二、重点工作

(一)开展校园环保宣传活动。各学校通过宣传栏、电子屏幕等形式,深入开展环境污染防治攻坚宣传活动,及时宣传环境污染防治的目的、意义、好的做法和典型事迹等。各学校要利用班会、队会,国旗下演讲,校园广播、黑板报、手抄报等宣传途径和载体,广泛开展环境污染防治宣传工作(环保标语见附件),不断增强广大师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二)开展网络宣传活动。教育信息网、教育微信要加大对环保知识的宣传力度,普及和推广环保科普知识,及时重污染天气预警及应急响应措施。各学校要利用校园网、校园电视台等进行环保宣传引导。要加强网络环保舆情处理,及时回复网民投诉,化解问题,畅通沟通渠道,营造全员宣传环保、参与环保、共同推进环境保护的良好氛围。

(三)开展环保纪念日宣传活动。各学校要结合“世界环境日”、“国际保护臭氧层日”、“地球日”、“世界水日”等环保主题教育日,组织开展丰富多样的活动。充分发挥学校共青团、少先队和社团组织的作用,组织引导师生积极开展环保志愿者公益服务,以实际行动弘扬绿色文化,响应环境污染防治攻坚活动。

(四)开展环保教育活动。要着眼强化科学发展意识,将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的相关政策、法规、理念等纳入党员、干部和教职员工年度培训(含公务员和专业技术人员网络培训),课时不少于2小时;要以环境科普知识、环保形势任务及环保法律法规为主要内容,对未成年人开展环境保护教育。

三、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要切实加强领导,明确专兼职人员具体负责,明确指导思想和工作内容、标准,做到有目标、计划、有措施。

关于环境污染的资料范文第4篇

[关键词]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 国际贸易 FDI

一、文献回顾

经典的H-O理论认为,国际贸易、外商直接投资(FDI)是有益的,能够改善相关国家的福利,促进经济增长,但很少考虑环境方面的因素。二战后,随着经济全球化的飞速发展,环境污染随着国际贸易与FDI在全球范围内扩散,关于国际贸易、FDI对环境污染的影响问题日渐引起国内外学者们的关注,形成了不同的理论假说。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的提出及实证,就是一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成果。1991年,Grossman-Krueger在其研究中率先引入国际贸易“开放度”指针进行EKC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国际贸易并没有对环境产生很大的影响,在大气质量指针中仅发现开放度较大的国家的城市二氧化硫的浓度较低,而其它指针与国际贸易并不存在显著的联系。 1996年,Rock在其研究中对收入和GDP中制造业所占比例相同的两个国家相比较,发现“开放度”指针与环境污染水平呈负相关关系。Rock的观点认为,世界银行倡导的建立在贸易经济一体化基础上的经济发展战略环境代价太大,发展中国家的环境将呈现持续退化趋势,直到跨过EKC曲线的顶点为止。 Suri-Chapman(1998)则分析了经济增长,国际贸易和经济结构调整对能源消费的EKC的顶点的影响,其研究表明:在东亚和拉丁美洲正处于快速的工业化国家中,最主要的能源消费是不断增长的出口制成品的生产领域。国际贸易使环境资源具有比较优势的发展中国家的产业结构趋于资源密集型。因此,对于正处于工业化过程中的发展中国家来说,EKC曲线的转折点被提高了。 Agras-Chapman(1999)则进一步在国际贸易中引入价格因素研究能源利用的演变,通过分析发现贸易变量的解释力不明显,短期和长期的价格弹性是有效的解释变量。 Lindmark(2002)发现石油价格变化、技术效应与产业结构变化能够解释瑞典1870-1997年之间二氧化碳排放量呈倒U型的阶段性变化趋势。 Cole(2004)通过引入贸易开放度、产业结构等因素发现,环境质量改善阶段的出现得益于高收入水平下对环境管制政策的需求和对环保技术的投入,贸易开放程度,制造性产出所占比重降低和污染型产品进口的结构性变化。发展中国家能够跨过环境转折点的关键在于对生产型产品的收入需求弹性能否降低。

国内最早涉足这一研究的是张晓。1997年,他对1985-1995年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大气质量数据做了分析,发现废气和二氧化硫的变动趋势与实际人均GDP(1978年为基期)呈倒“U”型关系,大气质量转折点位于实际人均GDP1200-1500元这一区间,这说明从1997年开始中国的大气污染水平正开始进入转折期,大气污染水平正逐渐趋缓并走向改善。 2001年,凌亢、王浣尘等学者对以南京市为例的城市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关系进行考察后,发现南京市废气、二氧化硫和废物的排放在1988-1998年近十年间呈现上升势头,并不是倒U型,也不存在拐点。 吴玉萍(2001)等学者则选取北京市的经济与环境数据,通过建立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水平计量模型发现:氮氧化物、总悬浮颗粒物、工业废水排放总量与工业废水中的化学耗氧量(COD)、工业固废产生量和历年贮存量及历年占地面积等环境指标符合倒“U”型关系。 2005年,杨海生、贾佳等则用随机效应模型和固定效应模型探讨了全球化是否会影响我国EKC的形状和关联度,并测量了开放度对EKC的影响,结论表明国际贸易的增加并没有对我国EKC产生显著的影响。此外,国际贸易为环境保护提供经济基础技术和引进环境友好技术,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FDI与污染物排放之间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FDI对环境有负效应,增加了我国越过EKC曲线的难度。

基于目前国内外EKC研究现状,本文拟利用1985~2005年期间浙江经济发展、资源环境资料实证分析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并加入影响环境污染的控制变量,考察开放条件下贸易开放与外商直接投资这两个控制变量,对于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影响。

二、资料来源及实证方法

根据资料的代表性以及可获得性,本文时序资料包括浙江省1985—2005年期间的原始数列,我们将污染排放物指针分为3类:气体污染排放物、液体污染排放物以及固体废弃物。选取的污染排放物变量包括取对数化后的废气排放量、工业固体废物排放量以及废水排放总量等3类指针(见表1),资料来源于相应各期的《浙江统计年鉴》。收入变化用人均收入指针来度量,资料由历年《浙江统计年鉴》整理、计算而得,为消除了通货膨胀影响的实际人均GDP,单位为按1985年为基期价格计算的万元/人。

关于环境污染的资料范文第5篇

一、中国环境经济学的理论研究

中国的环境经济学理论研究成果大致可概括为如下“五论”:环境资源论、环境价值论、环境生态论、持续发展论、环境产权论。

1.环境资源论。环境资源论,就是指环境是总资源,是人类对环境本质的进一步认识和揭示得出来的。环境之所以是资源,一是因为作为人类生存环境来说,阳光、水、空气、土壤等环境要素为人类提供了赖以生存的物质资源,而且这些环境要素的质量是人类生存的必需资源。二是作为物质资料再生产的条件来说,环境为人类提供了获得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的物质资源。三是环境的一切要素随着科学技术不断进步,将会越来越多地以资源形式呈现在人们面前。可以说,环境中的一切,包括环境本身,几乎无一不是人类开发和利用的资源。

2.环境价值论。环境价值论的含义是,环境是一个有价值的客观事物。环境价值论是环境资源论的必然结果,是环境经济学的核心。但对环境价值论的解释及其价值量的理论却不尽相同。关于环境价值论的理论依据。第一种是西方经济学中的“效用价值论”,它认为价值是产生于商品的效用,只要是有用的物品就有价值。环境对人类有用,因此,它具有价值。第二种是以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为基础,认为未经人类劳动过滤的环境资源没有价值。但从环境资源的功能来看,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如果环境没有这些功能,要创造满足人们生存需要的这些功能就必须投入人类劳动,从这个意义上说,原始的环境资源也是有价值意义的。从环境资源本身来看,随着人类认识客观事物的深化,原始森林等资源没有绝对价值(即指直接通过人类劳动创造的价值),但却具有相对价值(即指间接通过人的劳动创造的价值)。第三种观点是在“劳动价值论”和“效用价值论”结合的基础上确立起来的自然资源价值观和自然资源价值论。这种观点认为:自然资源是一种财富,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自然资源的价值决定于它对人类的有用性,决定于它的稀缺性和开发利用条件;土地所有者出租土地,无论是自然状态的土地(自然资源),还是已被开垦的土地,都得到一定的货币额。因此,环境也就具有价值。

3.环境生态论。环境生态论的含义是,环境是一个生态系统;环境的运动,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的运动;保护环境,也就是维持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而要实现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保护环境质量,就要按生态平衡规律办事。“环境生态论”认为,生态系统不仅包括生物界的有机复合体,而且也包括整个环境的复合体。生态系统就是生命系统和环境系统在特定空间的组合。这个特定空间就是地球上的生物圈。环境生态论是环境经济学研究环境经济系统发展变化运动的一个重要理论依据。离开了“生态”二字,离开了生态循环和平衡,就不会有环境系统的运动,也不会有环境经济系统的运动。环境生态论基本内容是:(1)环境经济系统的发展变化运动,本质上就是生态经济系统的发展变化运动。(2)环境经济系统是生态系统和经济系统耦合而成的复合系统,因而在系统的平衡、效益、目标、规律等基本方面都表现出双重性。

4.持续发展论。持续发展论是建立在环境生态论基础上的,其含义是在致力于追求发展的过程中,保持人类与自然之间的持久平衡,使发展不损害生态环境,不牺牲未来的利益,使经济社会得到持续协调发展。从经济学角度来说,也就是三种再生产的综合平衡与相互间协调发展。所谓三种再生产,是指社会再生产过程是由经济再生产和自然再生产、人类自身再生产组成,它们相互间不是封闭的、孤立地进行的,而是相互间进行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构成一个完整的社会再生产全过程。要使社会再生产不断循环并周而复始地进行,就必须实现人和自然的和谐、发展与环境的协调。

5.环境产权论。环境产权论是沈满洪首次提出来的,他认为,环境问题从经济学上看是个外部性问题。它引导人们在研究经济问题时不仅要注意经济活动本身的运行和效率问题,而且要注意由生产者消费活动引起的不由市场机制体现的对社会环境造成的影响。产权理论对传统的外部性理论有了实质性的发展,它认为一切经济交往活动的前提是制度安排,它要求制度安排必须以效益最大化为标准。产权理论用于环境损害的行为分析及其环境保护的制度选择研究,称为环境产权论。环境产权理论在中国还处于起步阶段,其研究前景十分广阔。

二、环境经济政策和手段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