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过年的日记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1937年的今天,日本侵略者占领南京。在日本华中派遣令松井石根和第六师团师团长谷寿夫的指挥下,日军采用集体枪杀、活埋、刀劈、火烧等惨绝人寰的手段,经六个星期的血腥屠杀,在南京杀害中国平民和被虏军人30多万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极端残暴的法西斯兽行。
同学们,大家是不是被日本侵略者的残暴行径震撼了呢?是否十分憎恨日本人呢?我听到了,每个人都很恨日本人。但是光光恨他们又有什么用呢?能让遇难同胞死而复生吗?能让日本人认识到错误吗?他们至今都不承认事件是他们做的!
我们现在唯一能做的就是奋发图强,努力学习!等以后,我们发明出各种各样的武器,那么,洋人也不敢再来欺负我们了。我想,科技发达了,还用怕他们那些禽兽吗?
1937年的今天,日本侵略者占领南京。在日本华中派遣令松井石根和第六师团师团长谷寿夫的指挥下,日军采用集体枪杀、活埋、刀劈、火烧等惨绝人寰的手段,经六个星期的血腥屠杀,在南京杀害中国平民和被虏军人30多万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极端残暴的法西斯兽行。
同学们,大家是不是被日本侵略者的残暴行径震撼了呢?是否十分憎恨日本人呢?我听到了,每个人都很恨日本人。但是光光恨他们又有什么用呢?能让遇难同胞死而复生吗?能让日本人认识到错误吗?他们至今都不承认事件是他们做的!
我们现在唯一能做的就是奋发图强,努力学习!等以后,我们发明出各种各样的武器,那么,洋人也不敢再来欺负我们了。我想,科技发达了,还用怕他们那些禽兽吗?
根据联合国大会第a/res/55/201号决议,国际生物多样性日由12月29日改为5月22日。200*年5月22日是日期变更后的第一个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主题为“生物多样性与外来入侵物种管理”。
请各地环保部门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以及今年生物多样性日的主题,组织开展一些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宣传纪念活动,普及生物多样性知识,提高公众环境意识。
现将《国家环保总局200*年国际生物多样性日宣传纪念活动方案》印发给你们,供参照执行。
附件:国家环保总局200*年国际生物多样性日宣传纪念活动方案
根据联合国大会决议,国际生物多样性日由原来的12月29日改为5月22日。2001年生物多样性日的主题确定为“生物多样性与外来入侵物种管理”。为了做好宣传纪念活动,提高公众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意识,根据2001年年生物多样性日的主题,制订此方案。
一、举办外来物种管理研讨会
1、时间:2001年5月21-22日
2、地点:珠海
3、主要议题:
(1)世界外来物种的现状和经济利弊分析;
(2)外来物种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3)防止外来入侵物种对生物多样性影响的对策;
(4)外来物种引入的指导原则;
(5)控制外来入侵物种的国际协议和政策探讨;
(6)引进外来物种与加入wto的关系;
(7)中国外来物种引入现状、案例、影响和对策;
(8)中国控制外来入侵物种的方针、政策、法规和管理制度探讨。
4、参加人员:有关部门、研究机构的有关人员、国际专家。
二、媒体宣传
1、报纸宣传
报纸: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环境报。
形式:由管理部门领导和专家撰写文章。
内容:生物多样性基本知识,我国生物多样性丰富程度,我国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开展的工作、取得的成绩、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对策等。
2、电视宣传
电视台:中央电视台。
形式:专家访谈、播发宣传资料片。
内容:生物安全、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情况等。
三、组织地方开展宣传活动
1、通知地方环保局国际生物多样性日已改期,要求地方开展一些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宣传纪念活动。
2、为地方开展活动提供指导,提供有关背景和有关宣传材料。
四、生物安全培训班
1、时间:200*年5月14-17日
2、地点:南京
根据国土资源部最近组织开展的新一轮全国地下水资源评价成果,全国地下淡水天然资源多年平均为8800亿立方米,约占全国水资源总量的1/3,地下淡水可开采资源多年平均为3500亿立方米。全国每年开采利用地下水量达1100亿立方米,约占总用水量的1/5。另外,全国地下微咸水天然资源为277亿立方米,半咸水天然资源为121亿立方米。
地下水是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保障我国城乡居民生活用水、支持社会经济发展和维持生态平衡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尤其是在地表水资源相对贫乏的干旱、半干旱地区,地下水资源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目前我国在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着一些值得高度重视和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为:
一是地下水开采程度很不平衡,一部分地区过量开采并引起相关环境地质问题。由于地下水赋存分布条件差异大,加上各地对地下水的开采方式和开采量也各不相同,因此各地区地下水开采程度很不平衡,有的已出现区域超采,有的虽然整体仍有潜力但部分地区超采严重。由于一部分地区地下水超量开采,已引起地下水位持续下降,形成区域地下水位降落漏斗、地面沉降和泉水枯竭等环境问题。初步统计,全国已形成区域地下水降落漏斗100多个,面积达15万平方千米。华北平原有近7万平方千米面积的地下水位低于海平面。已有46个城市由于过量开采地下水而出现了地面沉降问题。其中苏锡常地区,过量开采地下水不仅产生了地面沉降,还导致了地裂缝,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构成威胁。浙江温岭市由于地面沉降造成7800亩基本农田毁损,其中常年性水淹地达3900余亩。沿海地区的大连、秦皇岛、沧州、青岛、北海等城市,地下水位下降引起海水入侵,导致地下水水质恶化。区域地下水位下降还致使干旱半干旱地区地表植被破坏,生态环境退化。
二是对水环境缺乏严格有效的保护,地下水污染问题严重。目前,我国浅层地下水资源污染比较普遍,全国浅层地下水大约有50%的地区遭到一定程度的污染,约有一半城市市区的地下水污染比较严重,地下水水质呈下降趋势。主要污染物为硫酸根、氯化物、三氮、重金属等,污染引起地下水中总硬度、总矿化度升高。主要是工业和生活“三废”排放对地下水的污染,其次来自农业上的化肥、农药的污染。水资源的污染给人民健康带来危害,更加剧了水资源紧缺的矛盾,由污染造成的缺水城市和地区日益增多。
三是水资源的利用缺乏科学性,浪费现象严重。一些地区的用水结构很不合理,一方面将受污染的地表水源作为生活饮用水,另一方面又将优质的地下水大量用于农业灌溉和工业生产,不能科学调度、优质优用。同时,我国水资源利用效率不高,水资源浪费问题仍相当突出。目前,我国的万元工业产值耗水量一般是发达国家的10-20倍,工业用水的重复利用率仅是发达国家的40%-50%,每公斤粮食的耗水量是发达国家的2-3倍。
为此,我们必须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的重要性,增强进一步做好地下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尽快改变地下水资源开发中存在的不科学、不合理的状况。
二、科学利用地下水资源的战略建议
地下水是地球水圈的一部分,接受大气降水和地表水的补给,参与自然界的水分循环,因此,自然界中的地下水资源,大部分是属于可再生资源,我们只要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合理地开发和利用,是可以做到和实现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要实现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当前必须努力克服两种错误倾向:一是盲目乐观型,认为地下水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可以无节制地开采和利用;二是悲观型,当在一些地区由于超量开采地下水引发出环境问题之后,便产生了另一种错误认识,认为地下水不能动用,一用就会出现问题。
要科学认识地下水资源的客观规律,正确判断地下水在自然环境和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准确把握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中的量和度。地下水资源既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也不是一点都不能动用,关键是如何把握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中的量和度的问题。当地下水开采量超过地下水补给量时,必然会引起区域地下水位下降,当地下水位低于某一临界值时,量变就会产生质变,引起有关生态环境问题。如在干旱地区,当地下水位低于植物根系吸收的深度时,植物就会枯死,绿洲就会消失。对于深层孔隙承压水,当地下水位低于某一深度时,全国公务员共同的天地,就会产生地面沉降,甚至出现地裂缝,严重威胁城市建筑安全。沿海地区,当地下水位低于海平面时,就会引起海水入侵,使水质恶化。
但是,这并不是说这些地区的地下水就不能动用。只要科学确定地下水允许开采量,把握住事物的度,是可以充分利用地下水资源为人类造福的。而且,在有些地区,适当开发利用地下水,会有利于生态环境的改善,如干旱地区的引地表水灌区或地下水位很浅的平原洼地,适当增加地下水的开发利用量,降低地下水位,既能减少地下水蒸发损失,又能防治土壤盐渍化。在长江三角洲、河北平原东中部等地区,积极开发利用浅层地下水资源,还能有利于浅层含水层中地下水的循环更新,改善水质,增加补给量。对于补给周期长,循环更新慢的深层承压水,也不是一点不能动用。即使已经产生地面沉降的上海、苏锡常地区,深层地下水也还是可以适当开采利用的,可以允许总沉降量和年允许沉降量为约束条件,确定地下水允许开采量,辅以适当的人工回灌措施。
地下水资源保护和合理利用的指导思想是:贯彻“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坚持“开源和节流并举、节约优先、治污为本,高效利用”和“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方针,实施以地下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支持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并实施以下具体战略。
(一)地表水与地下水统一规划、联合调蓄、综合利用战略。
按照地表水和地下水综合利用的思路进一步修订和完善流域和地区水资源开发利用规划。水资源开发利用必须以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为目标,以保持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为前提,坚持地表水和地下水联合调配、上下游统筹兼顾、综合利用的原则。
水资源调蓄要实行从以地表调蓄为主向地表、地下联合调蓄的战略转变,充分发挥地表水库和地下水库各自的优势,取长补短,优势互补,综合开发利用水资源。2000年世界水均衡预测报告指出,需要调节和控制的不稳定洪水流量,其中60%左右将要利用地下库容调节。美国21世纪水资源战略研究成果提出:地表水库是20世纪水资源最主要的调控手段,而地下水库则是21世纪水资源调控的最主要手段。由此说明,水资源的地下调蓄和人工补给,是必然趋势,也是扩大水资源可利用量的重要途径。我国北方地区的一些山前平原,有地下调蓄库容1000×108m3以上,约占全国地表水库容的1/4,有较强的调蓄能力。在丰水年,可在这些地方人为地将大气降水、地表水(包括洪水、水库弃水)纳入地下,通过地下储蓄并径流输送到下游各地,增加机井出水量,减少大气降水、地表水的流失和蒸发损失,同时起到滞洪作用;在枯水年,则可适当地超量开采,腾出库容,待丰水年予以补偿。实行地下水人工调蓄,最大限度地利用水资源,改善生态环境,防止水土流失,减少农业灌溉量,是一项意义重大的战略工程,应逐步予以推广。
(二)调整开采井布局和开采量,控制最优地下水位战略
一是在地下水超采区调整井孔布局,压缩地下水开采量,增加人工回灌量,把地下水位恢复到不产生严重的环境地质问题的最佳位置。以地面总允许沉降量和年允许沉降量为约束条件确定深层地下水开采量,同时充分开发利用该地区的浅层地下水资源,发挥浅层地下水具有接受降水补给量大、更新速度快的调节功能和优势。
二是在北方引地表水灌区增加地下水开采量,减少地表水灌溉量,把地下水位控制在蒸发极限深度以下。重点是大力推行“泉、河、井、渠结合,引、灌、排配套”的灌溉方式,充分利用本地区的地下水资源灌溉,把地下水位控制在蒸发极限深度以下(一般大于4米)。这样,既有效地防治灌区的次生盐碱化,又可减少引地表水量,增加河流向下游的输送量,缓解下游地区用水紧张状况。
三是合理配置河流上下游水资源,把地下水位控制在植物根系能吸收到的位置。重点是协调好北方地区特别是西北内陆河流域上下游之间的用水矛盾,优化配置地区和部门之间的用水量,减少上中游地区的拦蓄引水量,增加下游地区的地表水和地下水补给量,把下游地区地下水位抬高到湖杨林等植物根系能吸收到的位置(一般小于7米),以维系生命绿洲的环境。
(三)以找水为主的多渠道开源战略
1.加大找水力度,发现和开辟新的地下水水源地
我国虽然已经开展了大量的地下水资源普查和勘探工作,但由于工作研究程度不一,仍存在一些空白区或研究程度很低的地区和含水层位,有许多亟待发现和开辟的新水源地可供开发和利用,如北方平原和盆地深部地下水、隐伏岩溶水及咸水地区的淡水体,长江三角洲地区的浅层第四系孔隙水,红层地区的基岩风化带裂隙潜水等。实践证明,这些水源地对于解决中小城镇供水和干旱缺水地区人畜饮用水问题,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
目前,全国尚有数千万人口饮用水困难问题亟待解决。为了改善缺水地区群众生产生活用水条件,应进一步加大地下水勘查力度,组织实施扶贫找水工程。各地要重视缺水地区地下水尤其是深部地下水资源的勘查和开发利用工作,要统筹规划,统一安排。重点加强陕北、宁南、陇西、西南岩溶石山、川东、渝西红层等严重缺水区的找水工作,为严重缺水地区的群众提供基本生活用水水源;在新疆和田、喀什,甘肃陇西,陕南,内蒙古河套平原等地方病重灾区,有重点地开展防病改水水文地质勘查工作,为改善水质寻找新的水源地,切实解决人民群众基本生活和生产条件。
2.充分利用矿坑等排水,变废为宝
目前,我国矿坑排水量十分可观,据调查,仅太行山周边地区矿坑排水量每年高达50亿立方米左右,绝大部分没有利用。这部分水一般水质较好,可直接利用或稍加处理即可利用。充分利用矿坑排水,实行排供结合,变废为利,对缓解水资源紧缺状况将发挥重要作用。
3.开发利用微咸水资源
我国北方干旱地区和滨海地区咸水、微咸水资源分布广,资源较丰富。近年来,随着石油、化工、电力等工业的开发,都在开发利用微咸水资源,农牧林业也在试验利用微咸水灌溉。应进一步加大微咸水资源的开发和改造利用力度。
4.开展土壤凝积水的研究和开发利用
土壤凝结水特别是沙漠凝结水的利用,一直是人们研究探讨的课题,在西北沙漠地区有一定的开发利用前景。根据原地矿部“七五”期间的科技攻关成果,仅河西走廊平原地区,凝积水对地下水的补给量高达每年1.9亿立方米,大约是当地降雨量的2倍。应进一步开展这方面的试验研究及开发利用工作。
(四)控制污染、综合防治的地下水资源保护战略
地下水有比地表水水质好、不易被污染的优势,但是,由于地下含水介质的隐蔽性和埋藏分布的复杂性,地下水一旦被污染,治理起来要比地表水困难得多,所需成本也要高得多,有些甚至根本不可能得到彻底根治。所以,地下水更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或“边污染、边治理”的老路。防治地下水污染,应坚持“以防为主,防治结合、防重于治”的方针。一是大力推行清洁生产,减少污染源,从源头上防治地下水的污染。二是建立地下水防护带,要根据水文地质条件和工农业生产布局,科学划分地下水防护带的范围和防护层位,并采取科学严格的防护措施,保证地下水水源地及补给区范围内的水质不被污染。特别要重视做好地下水上游补给区的生态环境特别是水源涵养林的保护工作。三是实施含水层修复工程,恢复含水层原有供水能力。在一些浅部含水层已经被疏干,或深部含水层水位大幅度下降的地区,可采取人工水资源调蓄进行回灌补充;对已受污染的地下水,应采取隔污净化、抽污换清等多种修复措施,恢复地下含水层原有的供水功能。
(五)按地下水资源赋存和分布规律,实施区域地下水资源开发与保护战略
我国地域辽阔,地下水资源形成和分布情况复杂,开发利用条件以及存在的问题也千差万别,因此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方式,必须适合各地的客观实际。坚持因地制宜、讲求实效的原则。统筹地表水和地下水利用、统筹生活、工农业和生态用水、统筹区域发展,制定科学合理的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规划,实施区域地下水资源与保护战略。
(六)浅层为主、深层适度、采补平衡战略
浅层地下水由于直接接受大气降水的补给,补给周期短,循环更新速度快,是主要开采层位。深层地下水一般补给周期较长,循环更新速度慢,地下水的可持续开采量受到诸多因素限制。地下水资源的开采利用,坚持以浅层为主,深层适度、采补平衡的原则。要根据地下水资源的补给和赋存条件,科学合理地确定开采层位和开采量,按多年平均补给量进行开采利用。超采区压缩开采量,有资源潜力的地区扩大开采量,基本做到采补平衡,实现地下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在深层地下水资源丰富、开发利用后又不产生较大环境地质问题的地区,应有计划地适度开发深层水资源。深层地下水一般质量比较优良,应主要作为人们生活用水水源。
(七)加强地下水水源地储备,实行有序应急供水战略
我国是水旱灾害频繁发生的国家,干旱缺水的危害性不亚于水患。近几十年来,我国出现过多次连续干旱的年份,大旱之年主要是依靠打井开采地下水来缓解供水的紧张局面。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曾在华北、东北、西北、淮北等地区搞过多次抗旱打井运动,仅辽宁、山东等省为抗旱打的机井就达数万眼。打井运动为解决大旱之年应急供水发挥了重要作用,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也存在盲目打井,成井率低以及不当开采引起水质恶化、水资源枯竭等问题。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1.2 训练内容与方法
1.2.1 生活功能训练
① 进食训练:对于进食困难的患者设计分解进食方法,即喂食、自喂与协喂、自喂3步,把每一步的具体动作加以分解进行训练。每天训练1次,每次10 min。
② 按时服药训练:设计一套适合老年期痴呆患者的训练方法,采用特制药盒,上面注明“早”、“中”、“晚”,药物按服用时间摆放好,根据闹钟铃声提醒患者按时服药。每天训练1次,每次5 min。
③ 日常生活功能训练:培养和训练痴呆老人的生活自理能力,如洗脸刷牙、穿脱衣服、整理床铺等。根据患者情况逐渐增加有难度的日常生活功能训练,如购物、打电话、叫出医生、训练者姓名等。每天训练1次,每次10 min。
④ 肢体协调性训练和手指功能训练:进行站立行走、扣纽扣、分拣彩豆、串珠子、捏橡皮泥、定点投球等活动。每天训练1次,每次10 min。
⑤ 大小便训练:掌握老人的排泄规律,督促训练痴呆老人养成按时排便的习惯,按时提醒入厕。对于顽固性便秘的老人,给予合理饮食、适量增加纤维素,必要时给予润肠通便药物。
1.2.2 认知功能训练
① 记忆训练:一是图片记忆法,即给患者一定数量的图片,让其说出名称后拿走图片,几分钟后再让患者回忆刚才看过图片的名称。二是日常生活活动记忆,即建立规律性的日常活动,让患者自行遵守时间,主动参与治疗。
② 绘画训练和音乐欣赏:通过绘画培养老人对美的事物的敏感性和感受力,选择放松、欢快的音乐和戏曲节目,每天训练1次,每次10 min。
③ 文娱活动:在训练人员的指导下进行室内文娱活动,如讲故事、读报纸、唱歌、下棋等训练项目。每天下午1次,每次15~20 min。
1.2.3 家属和陪护工的培训指导 与家属和陪护工保持联系,系统指导他们学习照顾患者日常生活和各种干预训练的方法,使他们正确掌握方法并准确运用。干预者负责训练方法的质控,掌握语言交流的方法与技巧,有效利用家庭成员参与使患者不中断干预训练,营造一个安全、和谐、温馨的家庭氛围。
1.3 效果评定标准
运用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护士用住院精神病人观察量表(NOSIE)、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在生活功能训练后3、6、9、12个月时进行效果评定。由区精神卫生中心对评定员进行系统培训及测量一致性的评定,各评定员间一致性检验良好(ICC为0.85~0.95)。
MMSE共有时间定向、地点定向、语言命名、注意计算、短程记忆、物体命名、语言复述、阅读理解、语言理解、语言表达、图形描记11项因子分,总分为30分,得分越低,智力越差。
NOSIE适用于住院的成年精神病患者,特别是慢性精神病患者,包括老年期痴呆患者。由护士依据对患者病情的纵向观察进行评定,不同时间的NOSIE评定结果能够反映病情的演变及治疗效果。量表的评定内容共30项,按照具体现象或症状的出现频度,分0~4分共5级进行评分。结果分析为总积极因素分(社会能力、社会兴趣、个人整洁)、总消极因素分(精神病表现、迟缓、抑郁、激惹)和总分(128+总积极因素分-总消极因素分)。
ADL由躯体生活自理量表和日常生活能力量表组成,共14项,分1~4级评分,分值范围为14~56分,分值越低表明受损越严重。
3 讨论
痴呆是指由于神经退行性变、脑血管病变、感染、外伤、肿瘤、营养代谢障碍等多种原因引起的,以慢性进行性认知功能缺损、生活能力减退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组综合征。随着我国社会老龄化日趋明显,老年期痴呆已经成为社会和家庭的沉重负担,如何提高老年期痴呆患者的生命质量是一个值得关注的课题。
目前还没有能够治愈老年期痴呆的特效治疗方法,有研究表明,针对该病现在只能对病情进行干预,同时通过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来促进患者的一般健康状况,延缓病程的发展\[2\]。有报道认为,科学、合理和充满人性化的护理干预和训练能够促进和维持老年期痴呆患者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和认知功能,改善生活质量,对延缓痴呆的进程起到积极有效的作用\[3\]。
我们借鉴国内外对社区老年期痴呆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和训练的经验,采取了在常规医疗护理的基础上,对早、中期老年痴呆患者有针对性地实施日常生活功能和认知训练模式\[4\]的干预训练,并采用国际上有良好信度和效度的MMSE、ADL、NOSIE进行测评、检测并进行效果评定\[5\],结果表明干预训练能使老年期痴呆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和智力状况得到明显改善。
本课题的干预模式通过反复强化日常生活功能训练和认知训练来改善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减轻、延缓记忆障碍的发展,改善部分痴呆疾病症状,提高自我管理的自信心,从而达到延缓痴呆的进程,提高其生活质量的目的。干预结果显示,患者的精神病症状、迟缓、社会能力与兴趣无改善,分析其原因,一方面老年期痴呆患者除了认知、生活功能缺损造成对其社会活动的影响外,患者大多还会伴随明显的精神症状。另一方面,本课题的护理干预只是临床干预的一部分,而对于老年期痴呆的综合干预需同时包括积极的药物治疗、控制慢性躯体疾病等多种措施\[6\]。
对家属和陪护工进行培训和指导,帮助家属及早重视和理解老年痴呆疾病,取得他们的积极配合,并有效利用家庭成员的参与使患者不中断干预训练,保证患者合理健康的生活方式,这是今后开展痴呆患者社区护理的重要方向。此外,本文探讨了护理效果的评价标准和方法,以期能为今后开展对痴呆患者的社区护理干预提供借鉴。
4 参考文献
[1]宋玉英,教湘凌,王淑范.老年痴呆患者的护理\[J\].中国实用医药,2011,6(1):182-183.
[2]张明园.老年期痴呆防治指南[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7:1.
[3]王佩玲,王爱玲.老年痴呆社区护理干预及家庭护理\[J\]. 中国医药导报,2007,4(14):79-80.
[4]许红梅,刘化侠.老年痴呆干预方法的进展\[J\]. 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2003,22(10):451-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