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蜗居对白

蜗居对白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蜗居对白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蜗居对白范文第1篇

【关键词】《蜗居

台词

特色

今天,追求速度与效率的时代下,一个现象、一种事物的出现,不会过久的吸引人们的注意力的。《蜗居》之后,又出现了很多的新片、大片,人们的注意力被它们分散着。虽然如此,《蜗居》并没有在我们的生活中销声匿迹,相反,让人们有了喧嚣之后的冷静思考。毕竟,它直面我们生活中的三达社会热点:房奴、第三者和反腐。因此给观众带来了感情上的共鸣。语言是情节内容的重要表达方式之一,所以那些经过时间的过滤依旧活跃在我们嘴边的经典台词也是功不可没的,成为该剧的备受关注的必不可少的因素之一。下面我们来一起分析一下《蜗居》的一些颇有代表性的台词。

这部电视剧台词由对白和旁白两部分组成,根据剧情的需要巧妙恰当的进行了合理安排。使得整个故事情节很紧凑,给人一种感受上的满足感。语言特色大体提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语言机智幽默

虽然是一部反映房奴,第三者和反腐等社会热点的片子,但令人爆笑的台词还是层出不穷。生活重压之下的他们以及现实中的我们都应该失去这种幽默感。

(1)怎么又是挂面?你能不能在经济许可的条件下改善一下生活质量啊?海萍咬咬牙:说吧,你想吃什么?苏淳运运气:我要吃一方便面!――苏淳

(2)别说生米煮成熟饭,你现在就是生米煮成爆米花,人家要跑照样跑掉。――老李

二、巧妙运用修辞手段

“修辞格是在语音、语汇、语法基甜上形成的固定的语言表达格式,它往往以其简短灵活的方式,生动形象地表现丰富多采的内容、深沉复杂的情感,以及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复杂关系。”由于恰当运用辞格具有赋予句子以信息和美感双重价值,突破了逻辑的限制,创造了新的语言组合形式的效果,所以使得语言增色不少。

1、比喻

(1)如果我的生活像一卷录影带一样,我一定要找到我22岁时候的那段带子,我一定要重新播一遍,那时候我就会选择和我的爱人回到老家,买一套不大的小房子,和我的孩子、和我的爸爸妈妈在一起,安安稳稳的过日子,可能那种生活才是我想要的,就像电影里的慢镜头一样,那么简单。一一郭海萍

(2)人的一生是一条上下波动的曲线,有时候高,有时候低。低的时候你应该高兴,因为很快就要走向高处,但高的时候其实是很危险的,你看不见即将到来的低谷。一一《蜗居》MARK

2、设问

(1)文学?文学就是鱼上的香菜。有鱼香菜才好看。没鱼,一盘香菜你吃得下去吗?――部海萍

(2)他为什么喜欢海藻?他真的喜欢海藻吗?不是的。与其说他喜欢海藻,不如说,他在享受手里的权力带给他的荣耀!――《蜗居》郭海藻母亲。

3、排比

(1)哪个女孩不想有个芭比娃娃?哪个姑娘不想拥有一只口红?哪个妇女不想占有一套房子和一个男人?――苏淳

(2)女人活到我这个岁数,早该明白了男人都是一个样。年轻时候需要垫脚石,中年时就需要强心针,到老了就要扶着拐棍。我活该自己做了垫脚石。――宋太

4、层递

(1)现在的房价是没有最高,只有更高,不断的更高,越来越高。――海萍

(2)刺激?什么刺激呀?的刺激呀?――海萍

5、引用

我种了20年的西瓜,到了收获的季节,硬生生的被别人收割了,凭什么呀!你家男人要是也这样,你也能挥一挥农袖不带走一片云彩?。――宋太

6、仿词

此处不留奶,自有留奶处。――郭海藻

三、丰富的警句

警句就是可以通过简单的一句话来陈述深刻的道理,并且能够时刻给予我们提醒的句子。《蜗居》中就有很多这样的经典台词。

(1)通往精神的路很多,物质是其中的一利。――宋思明

(2)所有的理想在涉及钱之前都是光环闪耀的,只要一涉及钱,理想就变梦想了。――郭海萍

(3)现在的社会太现实太残酷了,没有人再认为亲情是重要的了。但我告诉你,凡是钱能解决的问题,就不是大问题。人这一辈子,有许多秤忧是无法解决的,比方说生老病死,比方说众叛亲离,比方说勾心。1角,比方说不再相爱。所有的这一切,都比房子啊,钞票啊要严重得多。一个人可以背金饯的债,却不能背感情的债。背金钱的债你有还清的希望,而背了感情的债也许到死都会愧疚。――宋思明

(4)郭:你知道吗?小蜗牛曾经问过妈妈一个问题,它问,为什么我们从生下来,就要背这么重硬的壳呢?妈妈说,因为我们的身体没有骨骼支撑,爬得义慢,所以就需要一个壳来保护我们呐。小蜗牛义问,呵是毛虫姐姐它也没有骨骼,爬得又慢,为什么它就不用背这么重叉硬的壳呀?妈妈说,因为毛虫姐姐可以变成蝴蝶呀,天空会保护它。小蜗牛又说,开始蚯蚓弟弟它也不会变成蝴蝶,那为什么它就不用背这么重又硬的壳呀?妈妈说,因为蚯蚓弟弟会钻土,大地会保护它。小蜗牛哭了,它说我们好可怜呐。天空也不保护我们,大地也不保护我们。你猜,蜗牛妈妈怎么回答它?

宋:怎么回答呀?

蜗居对白范文第2篇

击鼓

起航

——————-给永远记得我的谁!

记得你说:永远,我笑。

记得你说:永远记得我,我笑!笑你的大言不惭。

记得你说:永远记得我们一起走过的日子,除了相信你说的那一刻确实出自真心我别无他言。

八月的风,吹得愁绪百转;

八月的雨,下得含糊清冷;

八月的人,爬上云梯,追赶着美丽的万千云团;风吹得壮志激烈,雨下得纷纷攘攘,你的目光迎向远方。

远方,有梦想,有追寻,有不可预知的财富与甜蜜。

远方,是期待,是盼望,是不能保证的将来与幸福。

不敢张口,怕轻轻的一口呼吸毁碎了别离;不敢开口,怕别离的风帆撕破悲伤的面纱;不敢说,任何语言也无法表达的心情;不敢说,迎风的坚毅敲响了苍茫,苍茫中的对白被风吹哑,谁哭干眼泪在站台边上顾影又自怜?侧身而过,我们平凡地进入人堆,你提着行李我抱着包裹,车浪声声,唯道别无声。

1、

无声,消失在人海。

下一个转角,也许,我们已彼此忘记。

人潮内,有多少爱侣可彼此厮守到白头?人潮内,有多少相许的心能执手走天涯?人潮内,有多少负担不起的爱默默无闻地消逝?人潮内,有多少人生的责任使我们各自抽身赴远方?!

飘泊,我曾为此醉心不羁放浪形骸地生活,在感情的滩头痴恋着寂寞,在流浪的河岸放牧着爱情,在离别的港口讥讽着团聚。飘泊,我曾为它骄漫地无视蜗居一群,在都市繁华的街头随心所欲地笑,在午夜妖媚霓虹下狂苦地喊,在变幻莫测的人脸里指天叫骂着幸福。

但此际,你的坚毅我茫然,说不出的珍重,喊不出的眼泪,讲不出的再见;

但此际,你的柔情我惶然,离不清的愁绪,剪不断的牵绊,兑不现的承诺。

你走,潇潇洒大踏步不回头;

你走,轻飘飘里目光有逃避;

你走,八月的风雨安能阻止你一如既往的梦想和追寻?!

2、

追赶,永不停息的脚步。

踏入八月的人海,我怕,下一个转身会将你忘记。

你说永远记得我,我笑!

你说永远记得我们一起走过的日子,我再笑。

因为年轻,我们都大言不惭。

轻易说出了永远,轻易选择了离别,轻易抛弃了那些以为会不停重来的情和谊。

因为年轻,我们都不肯回头。

总以为远方会有更美的风景,总以为远方会有更好更合适的人,总以为远方会有自己能实现的不息的梦想。

你说五年要制造一个财富。我沉默。

我说许多东西财富买不到。你认同。

五年,有多少不安动荡?五年,有多少变数无常?五年,有多少驿动能坚守原地?

我不敢说等待。

三百六十五个日夜是无法捕捉的分秒,一千八百二十五天是难测的心情。

别离,已启动风帆。

3、

没有握别,在人来人往的车站。

终于清楚地看到距离:远远的梦与想,暖暖的追与寻,深深的无缘份,浅浅的人共情;

终于清楚地知道结局:你有你的来时去时路,我有我的来时去时路,命里注定不同行。

轻轻剥下痴心与不舍,悄悄拭去有你的痕迹;生命是如何开始,我们不能自主地选择;思念又如何休止,我们无法预知精确的期限。

就这样吧!

任祝福声音掩盖灰暗的星辰,任繁华盛世遮蔽落日的余辉,你在祝福里踏上征途,我在祝福有新的安排。命运是对手,我不低头;命运是对手,我不妥协;命运是对手,却始终牵引着我们继续不息朝前走。

就这样吧!

任幽怨苦涩茫然的滋味,从岁月静好中流失;任无奈伤心难过的表情,绽放水莲花般的妩媚;没试过伤痛,安知道幸福?没试过漂泊,安知道流浪?没试过生关死劫的痛饮,安知道愁肠百折的承受?

谁说分离是为了更好的重逢?笑容拮据里泛滥苍白的无奈。

谁说重逢定必在灿烂的季节?面目全非中哀悼事过与境迁。

蜗居对白范文第3篇

——滕华涛

电影不负责解决谁的问题'

12月19日,位于完美世界的滕华涛工作室,未见其人,他的办公室外面已排了一队等待采访的媒体。在采访休息的空隙时间,他顺便交代助理一些日常事宜,并一件件安排妥当。这是继《失恋33天》之后,70后导演滕华涛三年又一力作《等风来》即将上映,准备着他进入电影圈的第二轮开画。

似乎《等风来》也有着影片里“不要急,慢慢的,等风来”的心态,电影临上映几易其档,以致诸多媒体都不确切清楚影片到底何时上映。也因为几易宣传公司,最终定档12月31日为创作团队的“风来”时刻。

在此之前,这个与多数中国第六代导演相比,无论是作品还是出生经历都较为温和、平顺的导演,一直在做着他认为开心,也赋予一些意义的事情。

今年9月份,滕华涛为合作拍电视剧一举成名的文章导演处女座《小爸爸》担任监制。11月《怒放》的会上,歌手卢庚戌为了记录自己的青春时代,首部电影作品《怒放》由他来担任监制。在《怒放》的会上,他以一身皮衣出场,成为在座年轻辈的中间席,也是压轴出场的实力派,他的表达与气场显得含蓄而收敛。而当下大热的春节贺岁电影《爸爸去哪儿》也由他监制。

“文章这个是长年合作的演员,他有自己这方面想法和能力的时候,的确是需要多帮助一下。”

“《爸爸去哪儿》完全是觉得好玩,像这种形式的东西,想尝试观众的反应和效果怎么样。”他说如今的很多事,全凭兴趣。

现在只要有一部戏打上滕华涛的名字,意味着稳定的收视源和质量的信誉。

这种信誉由他个人一部部打造起来。《蜗居》反映了房价飙升的年代,都市人的家庭、婚姻、生活,因其擅于捕捉人物内心世界细腻动人的变化与情绪。《双面胶》反映当下诸多家庭会存在的婆媳关系,传统家庭观念与现代都市意识的冲撞;《浮沉》、《裸婚时代》、《找不着北》都是他既有市场反响力,又能在更替的洪流中不被冲刷淘汰,又凸显时代面貌的剧集。而每一次,他将社会情绪拿捏得准确、细致、深入人心。可以说,在电视剧方面,滕华涛的风格显得犀利,他镜头下的人物、话题,都是观众热议并存争议的据点。

但在《浮沉》之后,他说,“电视剧对我来说已经没有挑战可言”。

于是有了电影《失恋33》天,有了《等风来》,这些电影有着新新人类的小清新、治愈系、文艺范儿。

《失恋33天》的黑马效应不再赘言,这一次的《等风来》,他的镜头对准了富二代、都市白领等诸多都市青年的生存问题。

这一群年轻人身上有什么问题呢?滕华涛说,“整体来讲,差不多这六七年时间里我拍的东西,都是在中国社会的一个变化中,去看不同的都市人,我一直以来拍的都是这样一个东西。大概在2000年前后,经济的调整增长,突然有人很有钱,突然有人千金散尽,因为中国没有宗教的东西来管理,所以在精神层面没有一个可依托的东西。所以一直以来,不光是年轻人,整个社会,都有这种很复杂的因素,在影响着我们,制动着我们的情绪。”

“《等风来》这次不光针对白领,包括我身边很多的人,大家都处在奔跑的过程当中,非常焦虑地在奔跑,但是你说到底他的目的是什么?不知道。好像大家都在跑,我不跑,就会错过些什么。”

滕华涛就在这么一个奔跑的环境下,给出一个温馨提示牌:是不是应该,找一个等风来的机会,至少给点儿机会。他不打算给观众留什么教诲的“礼物”,只是颇有体恤与人味儿地抚慰一句,“慢慢的,等风来”。

滕华涛说,就我们拍摄的比较真实的情况来讲,看完一部电影,对现在的青年人的生活有大的改变与变化,收获一份特别完美的爱情,或者工作从此一帆风顺,或者有些小感悟,我认为不是这个电影能告诉你的。一部电影给一个答案或者决定,不可能。

“说电视剧不如电影那是自我催眠”

提起滕华涛,人们对他的印象并非一个纯粹的电影导演。这对在北京电影学院毕业,毕业便拍了《一百个》有着荒诞风格的导演来说,却以电视剧为人所熟知,不知算不算一个误会。

曾经有影评人评论其《失恋33天》虽票房飙高,但在用拍电视剧的手法拍电影,电影技术含量不高。

对此,个性温和的滕华涛说,“我从来不为业内人士、影评人拍电影,我也不知道我的观众在哪里。我只是拍我自己喜欢的电影,看到这么一个我喜欢的东西,有我想说的话,就把它变成电影这样的形式,交给观众,能跟观众取得共鸣。电视剧我也是这么做的。”

然而在观众看来的电视剧与电影之别,恰又是他的长处:在拿捏社会现实调动观众情绪方面他是一把好手,在情节节凑的把控上丝丝入扣,迫人心弦。

“很多创作者可能认为电视剧和电影的质量根本不在一个水平线上,那是他们自己自我催眠,我没有这么认为。没觉得说拍电影比拍电视剧更高端。当然电影的技术更复杂肯定是我认为的有挑战的一部分,因为毕竟电视的播出体系决定了制作不要求那么复杂。别的方面,真没有什么太大的区别。”

在上世纪90年代初期,中国电影人总体处在一个电影环境萧条的年代,于是诸多从事电影专业的工作者转而从广告、电视剧另起炉灶。

“当时的确存在这种情况,但是我们没有,我拍电视剧的时候没有觉得说电视剧特别的简单粗俗,那我们就按照简单粗俗的拍。其实还是讲故事的方式不一样,那个是长篇评书连播,这个是2个小时之内得讲完的事儿。”

从拍电视剧到拍电影,滕华涛十分念旧,注重合作关系的融洽。早前合作过《蜗居》的演员文章、张嘉译,在《失恋33天》、《浮沉》中都有再度合作。编剧六六、鲍鲸鲸,都是他合作关系极其融洽的伙伴,甚至是御用编剧。

“当然有些文本不一样,像六六的东西适合电视剧,有大量的细节,用娓娓道来的细致、生活化的东西堆积出来,这在一个电影里面呈现不出来,也不是她的特点。到鲍鲸鲸这儿就不一样,她不是一个受传统电视剧熏陶的编剧,她的故事可能更适合做电影。”

在拍电影和电视剧之间转换得游刃有余的滕华涛,自信满满。“如果真要说有一点区别,就是拍摄的节凑,电视剧我们需要更连贯一点,因为每天要拍十几场戏,你需要连贯的工作状态。而电影每天只需要拍两场戏,但每个镜头的环节都特别复杂,所以整个的工作节奏都不一样。”

而作为导演,负责人物与确定大的风格就是要义。“就像《蜗居》,了解整个问题的症结,除去编剧们自己所知道的现实,导演如何把这些东西掌控好是关键。”

谈到将来的作品风格,他表示还是坚持以往的都市背景这个大主题,探索一些其他类型,和以前没有表现过的人物。

“我觉得我一直拍的片子挺文艺的,这也是反映一种社会现实。”他说,不能说专拍看不懂的就叫文艺片。

采访后记'

滕华涛两鬓开始有些花白,首度合作的演员倪妮这样形容第一次见他的样子,“简直是庄重大气路线代言人,倍儿认真,不苟言笑”。这与微博名字“黄油小熊”的70后大胖子似乎有点出入。结果一进组,倪妮发现他逗贫搞笑、萌态十足,不白叫“黄油小熊”。

而在编剧鲍鲸鲸眼中,滕华涛是她的伯乐,更是个大好人。重要的是,他们都是内心世界里住着一个高贵冷艳咖。

这个咖,有着70年代一代人的普遍价值观,绝不因为市面上说唱逗趣嘻嘻哈哈而勉强笑颜,又有着中国男性身上的粗旷与些微腼腆。用他自己的话说,也有一颗文艺的软妹子心。

蜗居对白范文第4篇

[关键词]植入式广告 营销 品牌

[中图分类号]F7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3)07-0091-02

一、植入式广告的概述

(一)植入广告的内涵

本文认为植入式广告的定义为:植入式广告从属于传统广告,是一种新的营销方式,又称“植入式营销”,旨在通过镜头、人物、角色、对白以及情节发展等,将产品或服务与电影、电视剧、游戏、娱乐节目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达到潜移默化地从正面影响观众对产品或服务的看法,减少观众的抵触心理,进而达到营销目的。

(二)植入式广告发生作用的原理

植入式广告对受众产生的效果可从经典性条件反射理论与行为模式典范理论来分析。经典性条件反射理论认为行为的学习过程是一个在某种刺激与某种反应之间建立关系的过程,即通过让某一刺激与某一反应在相近地甚至同时出现,建立起刺激与该反应之间的联系。经典性条件反射产生的行为是不随意行为,该行为无法由个人意识随意控制,而是由刺激引发心理改变所产生的。当观众看到电视剧里自己喜欢的明星或者是某一个电视角色,在使用某种产品时,为了与偶像的行为趋于一致,也会产生尝试使用该产品的想法。

美国学者赫伯特·布鲁默指出,青少年经常想象自己是英雄或豪杰,并试图模仿他们的行为。观众经常模仿流行电影或电视剧中明星的穿着、风格、行为等,并想象自己就是该角色。当观众无法成功展现跟演员一样的独特魅力时,就会使用一些容易获得的商品来弥补这些渴望的特质,而观众在对这些类型的商品进行选择时,植入式广告就起到重要的影响和引导作用。

二、我国电视剧中植入广告的现状

(一)我国电视视剧植入广告的发展

中国的商家通过电视剧向大众推销产品的历史由来已久,20世纪90年代吕丽萍和葛优主演的《编辑部的故事》首次采用了植入式广告的宣传方式,当时,白龙矿泉壶公司出资13.5万元获得了该剧的片头广告权,并且剧中也多次出现了该公司的产品,随着电视剧的热播,该公司的产品销售量直线上升,品牌知名度也大幅度提高,该事例被认为是中国第一例成功的植入广告案例。

植入式广告真正大量席卷各大荧屏并吸引消费者眼球是在冯小刚执导的《手机》《天下无贼》《非诚勿扰》等一系列贺岁影片热播之后。而后,我国电视剧走上了广告疯狂植入之路,植入式广告也由新型的营销手段变成了寻常的品牌宣传手段。

虽然植入式广告在我国迅速发展,从近几年来看,植入式广告虽然获得了巨大的商业利益,但却引起了来自社会的谴责,植入广告太多太杂,导致一部完整的电视剧情节被分割,植入广告过于突兀,让观众大呼“无厘头”。植入广告作为一种隐性广告在现实中确实存在误导,侵犯了公众的自主选择权,由此而引发的不满日益增多。

(二)我国电视剧植入式广告的形式

目前我国电视剧的植入式广告主要有以下四种植入方式:道具植入、台词植入、角色植入和场景植入。索尼公司常年赞助TVB的拍摄,因此在港剧中,演员所用的手机大多是索尼,镜头也会拍摄Sony商标并给予特写,这种植入方式就属于道具植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索尼的曝光率和知名度。舒蕾在《一起来看流星雨》中则采用台词植入,钢琴老师于馨帮学生楚雨荨清洗被恶作剧弄脏的头发时,说:“这么好的头发,就要用蚕丝蛋白护理。”该桥段将柔顺黑亮的秀发与舒蕾蛋白护理洗发用品联系起来。《天真遇到现实》中,演员陈数成功塑造了一位天真善良的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的平安保险推销员,这让观众觉得平安保险公司的推销人员不仅只是以利益为出发点,而且会站在投保人的角度去考虑,一改人们往日心目中推销人员的形象,杨天真这个角色的植入让人们对平安保险公司产生好感,增加了引起人们日后消费行为的可能性,也使得营销人员的形象在观众的心目中变得积极。在2011年的热播剧《男人帮》中,主角选购家电时都会选择在京东商城购买,货到时也会有身穿京东制服的送货员上门送货给人以快速、便捷的感觉,这就是典型的场景植入。

另外,冠名赞助商也是植入式广告的一种形式,比如电视剧《无懈可击之美女如云》在片名中插入清扬品牌的广告词,该品牌成为剧中的职场背景,产品与剧情及剧中主要角色的巧妙结合,让受众深刻感知到产品的使用特点以及该品牌的精神内涵。

三、我国电视剧植入式广告中的效果

(一)正向效果

植入式广告具有隐蔽性。如果广告宣传的产品或品牌能够与电视剧作品巧妙融合,起到潜移默化的宣传效果,那么就是一种“润物细无声”式的宣传方式。一部剧情跌宕的电视剧,融入契合电视剧主题的宣传产品,加上品牌方的精心策划和制片方的整体观念,像对待影片其他细节一样来处理植入部分,也能够使受众在较短的时间内直接获得产品或品牌的信息,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会得到迅速提升,如此一来,植入式广告就能够传递出品牌的核心价值,淡化广告本身的刻意性,观众变为主动接受,减少了消费者对广告的反感和不信任感。热播剧《蜗居》中宋思明和郭海藻之间看似漫不经心的对话实际却为路虎汽车做了一次广告,宋思明形容路虎汽车为有血性的,像一匹野马一样,认为路虎是男人的腿,将路虎的品牌核心价值诠释得淋漓尽致,使消费者产生丰富的品牌联想。

同时,植入式广告具有高效性,植入式广告较传统广告传播时间更长,影响范围更广,中国大陆每年上映的电视剧多达上百部,每部电视剧中都会植入各式各样的品牌,电视剧生命力强,可以重复播放,也可以录制影碟,更可以通过网络观看,这样的传播范围和传播时间是传统广告无可比拟的。联合利华和湖南卫视共同打造的《丑女无敌》系列剧中,立顿奶茶始终贯穿剧集,使得立顿这个品牌迅速在办公室白领心中占得一席之地,立顿奶茶的销售量也因此大幅上升。

并且,植入式广告的强制性使得广告与受众的接触度更高,它从更多方面、更多角度充分展示产品的个性和特点,在传统广告的模式下,观众可以选择避开广告时间,但是在植入模式下,由于剧情的连续性,观众不会选择避开与剧情紧密结合的广告。

(二)负向效果

广告的生硬植入是导致观众对植入广告反感的重要原因,植入的要求是比较灵活和巧妙的,如果广告猛然地出现在观众面前,不仅会破坏剧情的流畅性,而且会破坏观众观剧的心情,同时也会破坏原始营销目标的实现,甚至可能起到截然相反的作用。在偶像剧《盛夏晚晴天》中杨幂饰演的晚晴送朋友巧迪尚惠彩妆产品时,和朋友一起喊出了该产品的广告词,广告的成分变得浓厚,剧情显得突兀,难以充分显示该产品性能和功效,产品的核心价值不能充分展示在观众面前,对于品牌的提升效果并不明显。

过量和过高频率地植入广告会让观众形成冗余的感觉,重复的产品和台词的大量出现,不但降低了电视剧的质量与品质,也使观众产生厌恶情绪,最终导致产品口碑不好,电视剧收视率下降;而且最终导致品牌商和电视剧制作商双输的结果。饱受争论的电视剧《杜拉拉升职记》是植入广告方面不折不扣的王牌,该剧植入了包括联想、高姿等30多个品牌,大量的植入广告使得该电视剧成为各种品牌的展览,电视剧变得功能化、商业化。

植入式广告信息传播渠道的有限性使得植入式广告的目标受众与电视剧的目标观众存在差异,导致植入式广告接受度和宣传效果会大打折扣。

广告的植入只考虑到品牌的知名度,忽视了品牌的美誉度,有些品牌单方面追求出镜率,而以一些非正面形象出现,比如有一伙盗贼化装成旅游团,手拿淘宝网的小旗子开始打劫,这虽然增加了淘宝的知名度,但是对这一品牌也产生了负面作用,降低了品牌内涵。

四、植入广告的品牌策略

(一)加强电视剧剧情和植入广告之间的融合度

要本着“内容第一,广告第二”的植入原则,将重点放在电视剧剧情本身,在观众欣赏影视作品的同时会更易于接受与剧情发展相符合的广告推广。好的植入广告会深入人心,达到宣传商品的效果,深化品牌影响力,在消费者和商家之间建立相同的品牌价值观。

(二)合理控制电视剧植入式广告的数量和展露时长

过少的展露会让观众忽略了该品牌,但是过多的展露和过长时间的视觉干扰会让受众对植入式广告的本身反感。所以制片方应该对赞助商的种类和数量进行适当筛选和把关,比如,可口可乐公司要求其产品每年在公众面前的曝光率不得超过56次,以防观众产生不悦和反感。

(三)根据品牌的不同生命周期选择植入方式

属于成熟期的品牌,品牌已经相对成熟,品牌定位很明确,品牌知名度也比较大,因此在植入广告时,要避免过量和频率过高的植入,导致受众反感,品牌商要控制品牌出镜率,适当地以提醒的方式强化消费者的记忆。而新进品牌最主要的是提升品牌知名度,强化品牌个性,但同时防止突兀的植入,宁可放弃植入机会也不要出现在一个不符合品牌形象的场景中。

(四)选择适当的媒介植入

不同的媒介有不同的媒介受众,植入式广告在投放时要注意电视剧的目标观众,尽量使电视剧的目标观众与广告的目标受众保持一致并且要考虑品牌所传达的理念,据此选择适合的媒介,从而达到相对最好的宣传效果。

(五)品牌以正面形象植入

品牌的曝光率和知名度固然重要,但是品牌的美誉度是决定消费者是否选择该品牌的决定因素,电视剧中植入的品牌应该以积极正面的形象展现,让消费者产生品牌好感,此品牌才会进入消费者激活域,成为消费者的备选。

(六)健全法制完善植入式广告

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法律对植入式广告的干预和管制需要在保护消费者权益与促进市场效率之间保持平衡。使观众能更好地欣赏影视制作,避免受到过多不必要的广告强制推送。

【参考文献】

[1]莫梅锋.无处不在的置入式广告.中外管理,2003年9期.

[2]植入广告:不要败口味.

[3]菲利普·科特勒.营销管理.

[4]周培勤.对影视植入广告的伦理和法律思考.

蜗居对白范文第5篇

关键词: 网络小说 影视改编作品 狂欢理论

巴赫金的狂欢理论在今时今日已经发生了变化,狂欢不再是特定节日的欲望释放,不再以与官方主流意识形态相对立而存在,现在的狂欢可以随时随地地发生,可以是个人的行为也可以集体的形式。狂欢理论随着时代的演进不断被重塑一直在完善。而由网络小说改编而来的作品之所以会呈现出上述的狂欢特征,我们认为离不开特定的时代环境和文化氛围。商品经济主导下的消费意识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在消费意识的影响下,欲望得到重视,价值遭受怀疑,后现代主义的趁势而入带动了一场全民的集体狂欢。

一、全球化背景下的集体狂欢

(一)市场经济的自主选择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商品经济时代来临,以前高呼“文艺为政治服务”的口号开始转向以市场为准则,长期以来,一直只谈艺术忽略商业的影视开始重视起商业性。市场经济的趋利特征促使影视创作者关注作品的商业价值,以及是否满足观赏者的口味,为此他们在拍摄之初预先调查类型作品的目标观众群体,预测作品的市场表现,然后根据目标群体的审美需要打造相应的影视作品。网络小说的影视改编同样也是基于市场经济的自主选择,从目前已被改编的作品来看,其多数原著在网上具有超高的点击率,受到无数网民的极力热捧,影视创作者看中的正是网络小说潜在的市场价值,于是着手改编。而且,市场经济的主体是消费者,是一个个希望通过消费获得或得到满足的个体,唯有实现他们的愿望,商品才能创造经济利益。因此,在改编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出商业化策略的使用。如:使用明星来提升关注度,电影《何以笙箫默》采用全明星阵容,有黄晓明、杨幂、杨颖、马苏等明星加盟,使用明星造势,粉丝效应凸显,影片取得了3.52亿的不错票房;通俗易懂的故事在改编作品中被置换为流畅的影像叙事,搞笑时尚的网络语言用幽默俏皮的对白表现,煽情的叙事策略博取观众的眼球,再加上华丽的服装,精致的场景,以及柔和的光线等。可以说基于商业利益下的网络小说的影像改编,调动所有的要素来最大限度地迎合观众。人的世俗愿望得到了重视,感性愉悦得到了满足。

(二)多元文化的交织影响

当今时代是一个多元文化相互交织彼此影响的时代。扎根于网络的网络小说深受多种文化的浸透,由其改编而来的影视作品自然少不了这种影响。现在不妨追根溯源地来讨论多元文化对影像狂欢的形成所起的作用。

首先是大众文化。学者王一川把大众文化定义为“以大众传播媒介(机械媒介和电子媒介)为手段、按商品市场规律去运作的、旨在使大量普通市民获得感性愉悦的日常文化形态”。大众文化的社会功能在于“以大量信息、流行的和模式化的文体、类型化故事及日常氛围满足大量公众的愉悦需要”[1]。大众文化注重人的感性愉悦,这与狂欢节中感性而具体的狂欢仪式不谋而合,它们都从人的感受出发,把感性体验置于重要位置,承认感性需求的合理性,进而以各种方式满足它。巴赫金从普通民众的生理和心理需求出发,通过狂欢仪式发泄民众积压在内心的情感。诞生于互联网的网络小说就是在大众文化的熏陶下生根发芽,它们不追求宏大叙事、高深哲理及终极价值,而是以简单碎片的叙事、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述普通人家长里短的日常生活,旨在从俗世生活中寻找价值和意义。被大众文化所包围的影视艺术也试图从平凡人中找寻故事,拍摄普罗大众的喜怒哀乐。可以说,大众文化奠定了网络小说以及改编作品的平民视角,从普通人出发最终又回归到普通人。这与巴赫金的狂欢理论强调的全民性相关,全民参加的狂欢活动最终达到了解放人性、释放情感和欲望宣泄的目的。同样,网络小说的影像改编作品以平民大众的情感诉求作为出发点,站在普通人的立场,表达共通的情感体验。

其次是后现代主义。如果说大众文化为网络小说的影像改编选择了平民视角的话,那么后现代主义则为其提供了狂欢土壤。后现代主义文化的非权威性、众声喧哗性和多元性直接指向感性娱乐,指向人的“本我”,抛开了规则和理性的束缚,放弃了对价值和意义的追寻,转而关注作为物质存在的人、肉身化的人。在艺术活动中,后现代主义通过拼贴挪用、变形戏仿、反讽游戏等多种手法解构权威、消解意义,把现代主义形而上的思想精神转化为形而下的世俗表达。在后现代主义浓烈的文化氛围下,巴赫金的狂欢理论重新焕发光彩。巴赫金指出,狂欢活动的目的在于解放人的肉体和精神,从物质的、肉体的层面出发,打破常规,忽略规则,尽情欢乐。在感性的具体的狂欢活动中表达快乐的自由的更新的精神。“狂欢在相当程度上是一种无意识欲望冲击的有意识展露”[2]。此外,狂欢活动中的戏仿、反讽、脱冕和加冕以一种嬉戏打闹的形式呈现出来,颇具有后现代主义的色彩。在当下后现代主义盛行的文化环境之中,虽然具象的狂欢仪式随着时代的变化有了不同,但整体体现出来的各种消费行为、娱乐活动及媒介传播都非常契合巴赫金的狂欢理论。因此,后现代主义文化赋予巴赫金的狂欢理论新的时代色彩,使之散发出新鲜的活力。

(三)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

“20世纪末和21世纪初,计算机技术和数字技术的迅速发展,更是标志着人类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信息时代。”[3]286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信息的流通速度大大提高,互联网的普及实现了“地球村”的预想。传播媒介的触角遍及世界的各个角落,自媒体时代的到来使得每个人都扮演着信息传播者和接受者的角色,时空界限被打破,人们可以随时随地地观看别人的生活同时向他人分享自己的生活。在网络世界里,每个人不仅仅是他人眼中的表演者,同时也充当他人的观众,在自己表演的同时也观看着别人的表演,他人亦如此。整个世界形成了一个巨大的狂欢广场,时刻上演着精彩的故事。正如巴赫金所言:“狂欢式――是没有舞台、不分演员和观众的一种游艺。在狂欢中所有的人都是积极的参加者,所有的人都参与狂欢戏的演出。人们不是消极地在狂欢,严格地说也不是在演戏,而是生活在狂欢之中,按照狂欢式的规律在过活。”[4]生活在互联网时代的人们可以自由平等且不受拘束地接收和传播信息,将自身融入集中。

“信息社会的标志便是数字技术。”[3]294影视领域也同样受到技术的影响,3D技术营造立体感觉,数字模拟制造逼真效果,让观众仿佛置身于故事发展的情境之中,幻象和现实难以区分。先进技术把视听语言特性发挥到极致,感官享受得到充分满足。数字技术为观众营造一个个相当真实的虚幻梦境,模糊了虚拟和真实的界限。因此,可以说先进技术将不可能变得可能,将虚幻变为真实,而真实则变得虚幻起来。简言之,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为狂欢生活的实现提供了可能,使得影像狂欢具有了现实条件。

二、网络小说的狂欢特性

消费时代的影像狂欢的形成,除了受时代语境的影响之外,与诞生于后工业社会的网络文化也有千丝万缕的关系,尤其是由网络小说改编而来的影视作品。网络小说作为网络文学的分支之一,具有明显的网络文化特性,如口语化、通俗化、平面化及零散化等。网络小说在语言、叙事及内容等几个向度都体现出巴赫金所言的“狂欢化”。因此,脱胎于网络小说的影视改编作品,天生就具有狂欢特性。

(一)粗鄙的网络语言

网络小说的语言接近生活本身,具有质朴的烟火气息,它打破了传统文学的语言规范,以自由随意的态度抒绪。网络是一个交流平台,三教九流鱼龙混杂,在这里网络小说不再以居高临下的姿态拯救芸芸众生,而以平易近人吸引关注。网络小说的语言诙谐幽默,夹杂着大量的方言、口语、俚语,以及脏话、骂人话,用俗世生活的气息感染着读者,聚焦于平民百姓的琐碎日常。如:慕容雪村的小说《成都,今夜请将我遗忘》把当年红遍大江南北的一首歌《江南》改为四川方言版的《成都好吃嘴》,以天府之都――成都的地理美食作为歌词,用地域方言加地方美食来演绎流行歌曲,俏皮可爱,滑稽有趣。再如:李晓敏的抗战题材小说《遍地狼烟》中,用口语化、粗俗的语言来化解严肃紧张的战争气氛。如“废话就像,每个人都有”、“英名只不过是一片浮云”、“爱情是潇来洒去,不要牵肠挂肚”等。生活化的语言使得网络小说具有亲切感,有很强的代入感。口语化的网络语言一方面以取代美感,旨在抒发感性的自我,另一方面与大众在阅读层面达成一致,从浅显易懂的语言中找到共鸣。

网络语言的另一个特征是游戏化。“网络是一个俗众狂欢的共享空间,一个消解崇高、颠覆神性、贱视权威的‘渎圣’世界。与之相适应,网络文学是‘脱冕’的文学,而不是‘加冕’的文学。”[5]在巴赫金的狂欢理论中,加冕――脱冕是一种重要的狂欢仪式,在网络世界里,游戏化的语言同样蕴含着丰富鲜活的生命体验。如:用数字组合的谐音来表达特定含义,例如8147――不要生气;886――拜拜了;1314――一生一世等。再如用汉字谐音造词,油菜花――有才华;神马――什么;不造――不知道等。还有用各种网络流行语表达一种当下青年人的生存状态,比如“裸婚”、“蜗居”、“蚁族”等。网络语言喜欢把玩文字游戏,用字词、数字、字母以及表情符号的混搭创造陌生化的喜剧效果,拆解长期以来约定俗成的语言系统。网络语言的游戏化特征蕴含着后现代主义的解构精神,颠覆原来的语言习惯,享受一种破坏的和短暂性中的永恒感。“这种‘无目的’的‘游戏性’定位,讲求‘创作与欣赏、写与读’‘一个不同关系的表达’,进行‘平等互渗的对话’,追求可读性、可视性,在意讲故事写得好看,吸引人,‘与别人同戏’,写得生动,不死板,在一定程度上它反而解放了文学,不必承载什么,只是自由地表现出来,这反而使它获得了某种丰富性。”[5]

网络语言集合了万千大众的民间智慧,用开放兼容的态度广纳各种语言形式,以平等对话的姿态解除文化交流屏障。同时,其游戏的、调侃的、反讽的态度蕴涵着深刻的喜剧精神和游戏精神,在欢乐搞笑的氛围中创造出轻松娱乐的故事,体现出快乐的、自由的、平等的,以及不断更新的人生态度。因此,网络语言是活跃在互联网上的狂欢因子。

(二)平民化的叙事风格

著名教授欧阳友权认为:“网络写作常常以平民姿态、平常心态写平庸事态。”[7]网络小说作为网络文学的代表性体裁之一,同样尊崇平民化的叙事风格。网络小说在作品的结构及叙事段落的铺排上,一般采用普通观众都可理解的顺序、倒叙或插叙。这一方面是基于读者的阅读水平有限,太复杂或高深的叙事技巧会增加阅读难度,另一方面网络小说的作者以非职业作家居多,他们的写作更多是个人情绪的抒发,没有经过严格的理性思考,因此对小说结构是否精巧并不很在意。换言之,网络小说自由随意的创作方式和无目的的游戏态度使得其在通俗性方面走得更长远。

虽然我们说网络小说采取平民化的叙事风格,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它在叙事上乏善可陈,没有特点。恰恰相反,网络小说根植于后现代文化的土壤,又在大众文化的熏陶中创作,其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戏仿、拼贴、复制、反讽、游戏等叙事策略混杂其中,相当丰富。如,网络小说《此间的少年》是一部以金庸小说人物为基础的同人小说(同人小说:指的是利用原有的漫画、动画、小说、影视作品中的人物角色、故事情节或背景设定等元素进行的二次创作小说[8]。)。作者江南把金庸笔下的人物如令狐冲、郭靖、乔峰、杨过、小龙女等置于当下的大学校园生活中,并且把他们集聚在一起,探讨武侠小说中的人物在现实生活中存在的可能性。以游戏思维建构一种叙事范式,解构经典武侠小说的神圣性,把武侠人物脱冕为当下的大学生,赋予他们俗世生活气息。这种新颖大胆的构思策略为读者提供了全新的阅读体验,在熟悉的人物身上创造出陌生化的阅读效果;再如,网络小说《失恋33天》以日记的方式记录失恋心情,日记体的叙述方式随意自由且具有很强的主观性,以近乎自白的坦诚讲述失恋的心情,真实自然,活泼生动,极易赢得读者认同。作者时而尖酸刻薄,时而脆弱哭泣的情感流露在极大程度上满足了人们的窥探欲;应该说,网络小说的平民化叙事风格是一种调侃的、搞笑的、娱乐的、解构的非经典叙事。

总之,网络小说内在就具有狂欢文学的特征,其粗鄙的语言风格提供了的宣泄渠道,平民化的叙事风格凸显了狂欢文学的自由个性,这些都与巴赫金的狂欢文学有着内在的一致性。因此,以其为文本改编而来的影视作品,自然带有明显的狂欢文化特征。

参考文献:

[1]黄式宪,胡智锋,主编.全球化与中国影视的命运[M].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3:160.

[2]金丹元.电影美学导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238.

[3]彭吉象.影视美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4][俄]巴赫金,著.白春仁,顾亚玲,译.诗学与访谈[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8:161.

[5]欧阳友权.网络文学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112.

[6]邹贤尧.广场上的狂欢――当代流行文学艺术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27-28.

相关期刊更多

八小时以外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天津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

晚霞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共四川省委老干部局

当代艺术与投资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内蒙古日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