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临终心理护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1.1表情亲切温柔自然的表情能起到使患者无戒备心理容易接近的安全感。
1.2眼神安详眼睛可传神护理人员镇定自若或忧郁惊恐都是以眼神为导体给予患者不同刺激,眼神惊恐会使患者慌乱,眼神凝注会使患者感受到被重视、被关怀,眼神镇定会使患者放松对死亡的关注,增加面对死亡的勇气1.3语言恳切语言是一门艺术,在临终患者的护理中对语言有更高的要求,对不同患者的不同心理状态不同年龄、职业等层次的患者要使用不同语言,语言恳切真挚,语速稳健和缓并配合非语言交流的方式如抚摸等,使患者在生命最后一刻处于被关怀体贴慰藉之中,濒死者进入死亡阶段后视力模糊、语言困难但听觉保留时间长,护理人员在床边既不能窃窃私语以免增加患者猜疑焦虑也不能毫无顾忌,讨论病情防止患者受到意外刺激。
1.4动作轻柔对l临终患者实施护理措施时动作要也别轻巧敏捷、稳当、柔和、有序操作准确尽量降低人工呼吸机等各种抢救设备噪声,增加舒适度。
2临终患者不同心理阶段的护理
2.1否认期的护理否认是抵御严重精神创伤的一种自我保护,其中护士应与患者坦诚沟通既不要揭穿患者的防卫也不要对患者撒谎,要了解患者对自己病情的认知程度理解患者心情,耐心倾听患者诉说维持他们的适度希望,缓解其心灵创痛并因势利导循循善诱使其逐步面对现实。
2.2愤怒期的护理护士应把愤怒看作是一个健康的适应性反应,对患者是有益的,而千万不能把患者的攻击看作是针对某个人的并予以还击,对患者不礼貌的行为应忍让克制同时也应做好患者家属工作,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共同给予患者关爱、宽容和理解使他们能发泄自己的愤怒宣泄他们的感情,并在必要时辅以药物稳定他们的情绪,尤其被事业家庭、子女等困扰的中年患者,发怒时要充分理解尊重他们的人格,护理上尽量做到仔细、动作轻柔,态度和蔼可亲得到患者的谅解。
2.3协议期的护理此期患者尽量用合作和友好的态度来试图推迟和扭转死亡的命运,因此护士应理解这个时期的心理反应,对患者是有益的,应抓住时机主动关心患者鼓励患者,说出自己的内心感动和希望,尽量满足患者的要求,并引导患者积极配合治疗护理,减轻痛苦控制症状。
【关键词】晚期临终病人 心理特征 非语言沟通 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5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2)1-242-02
晚期临终病人得到的优质护理促使病人满足而安祥的离开人世,是我们医护工作者的义务。本世纪护理科学的发展和人们健康需求的提高是对护士素质提出了严峻的挑战。而护士素质的高低取决于她的艺术表达,扮演好人际沟通和非语言沟通。
1 晚期临终病人心理特征和护理
1.1 晚期临终病人心理特征
大多数晚期临终病人的心理特征可分为以下五期:
1.1.1 否认期 肿瘤病人在被告知自已患上癌症,即将离开人世时,不能接受现实,通常采用否认机制来应对这一信息所引起的惊恐。这时病人表现为焦虑和忧郁。
1.1.2 愤怒期 当病人意识到死亡不可避免时,常常表现出愤怒,愤怒可指向周围环境和所有人,包括医护人员。
1.1.3 服从、讨价还价期 处于极度痛苦中的晚期病人,为减轻疼痛、痛苦、延长生命,常表现为一个服从医疗的“好病人”,要求任何检查,寄希望以此来换取痛苦暂时解除。
1.1.4 抑郁期 当疗效不满意,病情不断恶化,继而情绪沮丧,对事物淡漠,心灰意冷,需要亲人在身旁,以免孤独地离开人世。病人表现为焦虑、恐惧、悲观、失望、消极抵抗的心理。
1.1.5 接受期 病人从恐惧、焦虑不安中解脱出来,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现实。此期受病人个人修养,文化程度的影响,是我们医护人员对临终病人护理的最高理想。
1.2 晚期临终病人的护理
根据晚期临终病人所表现出来不同心理和生理状态,我们采取以下措施:
1.2.1 心理护理
心理护理是晚期和临终病人的首要护理。关注心理护理是护理工作人文关怀的体现。心理护理是指护理人员通过采取护理方法和技能对存在心理问题的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及行为指导。其主要护理是提供心理支持、心理咨询和心理疏导,帮助病人提高对疾病治疗及自身情况认知水平。这要求护理人员与临终病人建立治疗性沟通和信任至关重要,其目的是帮助病人应对与适应不能改变的环境和现状,克服心理上的障碍,如焦虑、恐惧等,用自已美好的态度、情绪、行为、动作去影响和改善病人的心境,帮助病人从对死亡的恐怖与不安中解脱出来,使病人正确认识及对待疾病,建立起良好的护患关系,帮助其了解疾病的现状,缓解病人的恐惧情绪,理解、宽容、善待病人的情感,坦诚地与病人沟通,以增加病人的信任感,减轻病人的心理负担,树立起战胜疾病和面临新的挑战。
1.2.2 生活护理
护理人员要以“病人为中心”尽可能使病人处于舒适状态,帮助解决好病人的饮食、睡眠、排泄及安全等方面的问题。临终病人消化吸收能力大多明显降低,应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的流质饮食,最好符合病人的口味,同时保持食物色、香、味俱全,以增强病人的食欲。多进食蔬菜和水果,不能进食的患者给予鼻饲或者静脉营养,保证机体能量的供给。要求护理人员操作熟练,多方面满足病人的需要,以增加战胜疾病的信心。
1.2.3 非语言沟通在临终病人艰难时间段的护理
非语言沟通是指以人的体态、仪表为载体的无声信息传递的情感沟通,其中包括人际交流中的动作、眼神、表情、姿势等,是人内心感情的真实流露。临终病人常表现焦虑、恐惧、忧郁、绝望等一系列心理反应,护士没有充分时间与病人进行更多的语言沟通,这就要求护士要善于利用非语言行为来增强病人的安全感和信任感。使之配合和支持治疗及护理工作。如疼痛在疾病晚期病人中较常见,尤其是肿瘤病人。护士要帮助病人减少疼痛的折磨,较为轻松走完人生的最后阶段。肿瘤病人、创伤病人遭受着疼痛的折磨,病人对疼痛的恐惧导致其抑郁,使其痛阈下降,即使轻微的疼痛都能使病人感到难以忍受,从而影响情绪,加重病情。护士可遵医嘱给药,观察疼痛的缓解情况,另外还要教会患者以热敷、冷敷、按摩、放松等非药物方法减轻疼痛。同时通过与病人交流,表达同情,安慰、鼓励、稳定病人情绪,并适当引导其注意力转移以减轻疼痛。尽可能多为病人寻求减轻及控制疼痛的方法,以降低疼痛的阈值。
1.2.4 与家属的配合护理
临终病人都希望有亲人留在身边,使心理上得到安慰,以消除心理的恐惧。因此,家属配合护理给予劝说和疏导,使其配合治疗,鼓励他们与患者一起战胜心理危机。临终病人的死亡,使得家属措手不及,完全无任何心理准备,难以接受失去亲人的现实,对家属来说是悲伤的高峰。护士对待临终病人家属要严肃认真,态度真诚,说话得体,感同身受。像掌握与病人的沟通技巧一样,学习掌握对死者家属的抚慰知识和技巧,非语言性沟通此时很适用,如拍拍肩以示安慰.护士主动帮助病人家属处理死者善后,从而尽量减轻家属的负担和悲痛,帮助他们早日从失去亲人的悲痛中解脱出来。
2 临终病人与职业化护理
2.1 人性化护理
良好的医德是实施心理生理护理的保证,了解临终病人的心理状况,让临终病人了解不良情绪对其不正常的心理因素得到更多的社会人性化支持。护士的情绪特别是面部表情,行为举止以及思想情感在面部的集中体现,对晚期临终病人及家属有直接的感染作用。对晚期临终病人的护理应做到:言谈话语、举止表情一切从临终病人的实际需要出发,了解病人临终前的愿望,帮助解决急需解决的要求,消除不适心理,满足生活需要以及情感需要,用亲人般的服务做好临床护理,使其在短暂的人生弥留之际得到更多的关爱,使其在有限的人生路上、在短暂的抢救中,得到更多的人性化的护理。关爱生命健康,提高护理质量。
2.2 安静舒适环境提供
为临终病人提供一个舒适、安全、优美、令人愉快的人文氛围,不仅是提高护士本身的修养,也是影响病人及家属使其改变悲观焦虑,积极配合治疗因素,有信心战胜疾病。
尽管临终病人极度垂危,且生命是短暂存在的,但仍然需要得到尊重、理解和交流,需要得到人间的温暖。整洁安静的环境是临终病人精神的需要。舒适整洁的卧位、和谐优美的环境,体现了对临终病人的尊重,心灵的安慰,并减轻对死亡的恐惧。
2.3 家属亲友的陪伴和守候与护理
临终病人多具有需要家属陪伴的心理,渴望见到亲人,希望得到亲人的安慰和守候。同样家属也有为临终亲属尽义务的心理需要,哪怕为他们做一点点事,哪怕说一句安慰的话、看一眼容貌,摸一摸手和头,都可以缓解焦虑和不安,希望不留遗憾。护理人员要格外理解临终病人的需求和家属的心情,安排他们相见和守候,倾听家属内心的忧伤,安慰家属或亲友在承受悲痛和精神打击时,要节哀,要注意保重身体。接受家属的询问时,不计较语气和态度。用优良的专业素质和心理素质,对临终病人的关怀和周到的护理服务,感动家属、安慰亲友,支持他们克服眼前的危机,在悲痛中得到安慰。
2.4 综合护理
临终患者的常见心理特征
临终就是接近死亡。临终患者是指各种疾病末期治疗不再生效,估计只能存活2~6个月者。往往这些人的心理反应较一般人强烈而复杂。且因年龄、文化程度、性格、社会、家庭、经济等因素不同有所差别。美国医学博士Kiibler Ross曾提出临终心理有五个阶段:即否认、愤怒、协议、忧郁、接受。但是根据临床观察,各个阶段并没有明显的界限。大多数人常表现为下列特征:①回避:不愿伤及自己或家属,佯装不知。或掩饰痛苦,心照不宣。②否认:不承认客观事实,唯恐诊断有误,到处求医会诊,直至权威医院和专家做出结论为止。③过敏:喜欢联想,对机体每一细微变化都体会很深刻。痛阈降低,失眠不安。④焦虑:当积极治疗无明显疗效时,精神紧张,出现多种功能失调。埋怨医生水平太低。⑤恐惧:有末日感。尤其在同类患者先故时,悲观、绝望、惶惶不安。甚至出现对治疗、护理的抵制行为。⑥忧郁:话少、孤独、消沉,常自愧、自责、丧失生活勇气,有轻生念头。⑦失落感:认为自己再无价值可言,对都没兴趣。⑧若即若离:害怕孤独,希望探视和陪伴。有时又无端对陪人发脾气,指责别人不关心、不理解、不同情。事事不顺心。⑨后顾之忧:为其今后家庭的生存、发展、子女抚养、上学、就业、经济负担、个人后事安排担忧,总不能放心而去。⑩渴望生存:希望找最高明的医生,用最好的药,千方百计治治。沉默:当一切努力都无济于事时,冷漠的等待结局。
临终患者心理症状的起因
环境因素:从一个健康的人、社会的人一下变成频死的人,不能再从事对社会有益的工作,不再承担家庭角色,事事需人照料,成为社会家庭的负担。住院也整日被病困扰。不像在家处处方便、舒适、自由。
生理因素:饱受疾病的折磨,机能衰竭,躯体和精神痛苦日渐突出。治疗效果差,不良反应出现,引起一系列功能紊乱,诱发和加重了心理症状。
医患关系:良好的医患关系能减轻患者心理症状。反之如果医护人员表情严肃、言词生硬、举止慌张、缺乏保护性知识,或者业务水平低,医德医风差,使患者丧失信任感和安全感,甚至产生反感。
人际关系:如果单位领导和同事漠不关心,亲友有厌烦情绪,对患者疏远,嫌弃,将使患者丧失支持力量。
临终患者的护理原则
着重做好心理护理:心理护理在临终关怀中占有重要地位。医护人员要以高尚的情操,和善的态度,温柔的表情,自然的神态、稳重的举止,良好的医德对待患者。取得患者的信任。要和别人亲切交谈,了解其心理症状的起因,给予足够的心理支持和关怀,尽可能解除精神负担,满足其心理需求。
维护临终患者的尊严和生命价值:要尊重患者,爱护患者保证其基本权利。保持良好的医患关系,给予他们诚挚的安慰和鼓励。加深对患者的了解,尊重患者的人格和个性,帮助他们树立开朗、豁达的生死观。激发患者潜在的生存意识,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
重视家属的安抚工作,取得配合:患者病情恶化、垂危给家属的心理造成严重打击。而家属的言谈举止反过来又影响患者情绪。因此医护人员与家属默契配合是实施心理调整的基础。应尽可能的让家属知道病情的严重程度,提醒其有充分的思想准备,保持沉着冷静的态度,以良好的情绪给予无微不至的照料。对患者的一些情感渲泄行为给予同情和理解。指导家属做好一些生活护理,并宣传正确的生死观,本着节约、合理、有效的原则,尽可能降低不必要的社会和经济消耗。
控制疼痛:早期、充分的解除疼痛很重要。疼痛的时间越长,心理反应就越大。疼痛可以改变人格,剧痛甚至可以引起休克和绝望,以致出现各种意外。用同情、安慰、分散的方法对待患者,并可采用联合、多种止痛药交替应用,提高止痛效果,提高成瘾性。
做好基础护理:衰竭患者进食很困难,要选择合口、营养、易消化的食品,鼓励患者进食。对卧床的患者应定期翻身,保持皮肤清洁和完好无损。对于身上有多种管道的患者,还要保证管道的清洁、固定和引流通畅。对排泄功能障碍的患者给予关心和理解,以排除羞愧自责心理。
中图分类号:R4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085(2008)5-0014-02
临终关怀是向临终病人及其家属提供一种全面的照料,包括生理、心理、社会等方面,使临终病人生命得到尊重,症状得到控制,生存质量得到提高,家属的身心健康得到维护和增强,使病人在临终时能够无痛苦、安宁、舒适地走完人生的最后旅程。其宗旨是减少病人的痛苦,增加病人的舒适,提高其生存质量,维护临终病人的尊严,让临终病人在有限的时光内,安详、无憾地到达生命的终点[1]。终末期心衰患者病情多变、复杂、发展迅速,多数病人临近死亡前仍然头脑清醒,身心都非常痛苦,因此对病人提供良好的临终护理,将其痛苦减少到最低限度,使其平静地接受死亡,对病人及其家属和社会都具有重要意义。
1 临床资料
我科2006 年1 月至2008 年4 月共收住了20 例因冠心病缺血性心肌病而反复发作心衰的病人,其中男12例,女8例,年龄59-76岁,平均年龄67岁。这20例病人经心脏超声检查后均证实心脏明显扩大。经评估病人病情危重,不能平卧,伴有咳嗽,咳痰、浮肿,存在生活自理能力差,恐惧,焦虑等护理问题。遵医嘱给强心、利尿、减轻心脏负荷、吸氧、特级护理等处理。随着病程延长以及心衰的反复发作,患者焦虑、恐惧加重,甚至出现拒绝治疗等消极思想。
2 护理措施
2.1 一般护理:
给患者提供安置舒适的环境, 尽可能将病房布置得家庭化,保持室内的清洁、安静、光线充足、温湿度适中、空气新鲜、避免噪音。让病人安静舒适的休息,保护其他患者免受精神刺激。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尿量, 保证呼吸道通畅, 给予病人足够的营养及水分, 维持舒适的,保持皮肤清洁, 防止护理并发症。
2.2 心理护理
为向终末期病人及家属提供支持和信息,我们努力学习交流的技巧、症状控制及终末护理的知识和技术,与病人讨论和交流经验,每天与病人至少接触1h[2],取得患者的信任,使病人确信自己在需要时随时能得到帮助与救治。
当病人知道自己的生命接近死亡时,其心理反应十分复杂。此时的心理反应分为五个阶段,即否认期;愤怒期;协议期;抑郁期;接受期。医护人员掌握病人的不同心理特征并结合病人不同的文化程度,职业特点,因人施护提供整体护理。我们向他们讲述死亡是人生发展的必然结果,讲述死亡本身并不痛苦,医学研究表明,在心脏停止跳动,大脑停止活动的瞬间,人的意识完全丧失,感觉不到任何痛苦。帮助病人正确对待死亡,使病人保持愉快、乐观的心境,积极配合治疗,以提高生存质量。否认期的护理:以真诚、忠实的态度与病人沟通,耐心倾听病人倾诉,坦诚温和地回答病人对病情的询问,耐心细致地解释疾病。愤怒期的护理:愤怒是人面对突如其来的噩耗时采取的正常的健康的应对方法。我们采用的最有效的方法就是以真诚、热情的态度耐心疏导, 鼓励病人把想法表达出来。允许病人以发怒、抱怨、不合作行为来宣泄内心的不快,给予病人宽容和理解,使病人产生一种被照顾和关心的感觉。协议期的护理:此期病人对治疗是积极的,我们认真观察病情变化,关心体帖病人,尽量满足病人的要求,鼓励其配合治疗,以减轻痛苦、控制症状。忧郁期的护理:此期应给予精神支持,主动安抚病人,让家属陪伴、安排亲朋好友见面,尽可能的满足病人的需要,加强安全保护。接受期的护理:此期的目的是让病人宁静安祥地告别人世, 不应过多地打扰病人,要尊重病人的和民族习惯,让亲属陪伴,给予精神上的安慰和寄托。
3 评价
经过全面实施临终关怀的护理,有针对性的进行健康教育及心理治疗,其中17 例病人情绪逐渐好转,焦虑、恐惧程度明显减轻,并有倾诉和交流的愿望和行为,心理状态明显改善,有平静的心态接受现实。但仍有3例存在中度的心理障碍,表现为失眠、淡漠、寡言。
4 讨论
4.1 尊重生命
对于护士来说,尊重生命是我们做好这个职业的基础,因为护士就是怀着一颗热爱生命之心救死扶伤。但是这并不等同于尊重生命,完整的生命过程应包括死亡过程,这是不容置疑的客观事实。当救治无力,回天乏术时应重视临终关怀和护理。由于传统医疗护理观念的影响,我们在面对病情危重的临终病人而重视治疗抢救过程,忽视对病人及家属的心理护理及心理问题的解决。完整的尊敬生命应包括尊敬死亡,可见,发展临终关怀,对护士传统的思维定式有一个强大的冲击,需要我们彻底更新观念,自觉地进行自我死亡教育。死亡教育是实施临终关怀的一项重要内容,还包括对临终病人及其家属的死亡教育,其目的在于帮助濒死病人克服对死亡的恐惧,对临终病人家属进行死亡教育的目的在于帮助他们适应病人病情的变化和死亡,帮助他们缩短悲痛过程,减轻悲痛程度。尊敬死亡是我们迈出的第一步,它属于死亡教育的一部分。
4.2 关注护理,将护理作为支持系统
对于临终关怀,护理的重点从生理上转移到心理、社会、精神等方面,这是对护士理论知识的考验。要求我们扩大知识面,加强心理学、社会学等方面的理论学习[3]。在对病病情人实施健康教育、心理护理的过程中,责任护士要树立起一个值得信赖的支持对象,充分体现出护士担任的教育者、照顾者、管理者等多角色的工作职能。这就需要护理人员加深对社会学、心理学等方面知识的学习和掌握,并能独立有效地运用于临终病人的全心身护理上。
4.3 尊重死亡,同时注重悲伤护理
我们应为临终这一特殊阶段病人增加与家人团聚的机会,减少干扰,使病人减轻孤独感,增加安全感,稳定情绪,也使家属得到心理安慰,减轻他们在亲人去世后的悲痛和遗憾。帮助病人和家属共同面对现实,正确认识疾病,了解死亡是人生命中的客观规律。通过与病人及家属推心置腹的交流、讨论,使病人了解对疾病的现状、发展和治疗,增强病人对医护人员的信任感、安全感,从而提高自身的抗病能力,在有限的时间里尽量提高生活质量,维护病人的尊严。针对家属的悲伤护理不是以消除悲伤为目的,而是帮助死者家属一边承担死别难以消除的痛苦,一边明白还要继续生存[4],此时护士需要静静地倾听他们的倾诉或用最简单的语言给予最大的支持和安慰。
综上所述,面对这些因各种器质性心脏病而反复发生心衰的终末期心衰患者时,护理工作者需树立正确的护理观,积极接受这门新型的学科,通过对病人的准确评估,找到影响病人的主要心理问题和躯体问题,与病人和家属多进行有效的沟通,使病人有更多情感流露,了解病人临终前的愿望和要求,帮助病人从复杂的心态中解脱出来。主动地给予临终病人以无微不至的关怀,让其在生命的最后阶段满意地到达生命的终点[5]。
参考文献
[1] 周颖清.英国对慢性心力衰竭病人的社区护理[M].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 2003; 22 (1) : 6~9.
[2] 周美华, 黄晓青.心力衰竭患者的护理进展[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2003, 22(5): 208~210.
[3] John Millar. Passionate about palliative care, 2003; 99(12) : 46~ 47.
根据不同情况实施不同的心理护理
人既有躯体的生理活动,又有复杂的心理活动。尤其是患者,往往心理上的创伤比躯体病痛更严重。这就要求护理人员根据患者年龄、病种、病程、地区实施针对性的心理护理。
根据不同年龄患者的特征进行心理护理:①老年患者的心理护理:随着年龄的增长,机体器官老化、功能衰退,疾病严重威胁着老年人的健康,同时心理因素对他们的健康也有着重要的影响1,对待老年患者要以子女口气、神态和行为使老年人感到对他的尊重、体贴,以取得信赖。护理人员应掌握老年人的心理变化,精神上给以同情、关心,使其保持乐观愉快的心理状态。例如,有些患者多次住院,加上年龄大,凡事都想问清楚,会向我们反复询问许多问题,此时不要嫌其啰嗦,要耐心作好解释。有些患者由于子女不在身边,或是一些孤寡老人,往往感觉孤独,经常巡视病房,陪患者聊天,为患者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让患者感受到亲人般的温暖。②青年患者的心理护理:对待青年患者,要以兄弟姐妹的身份与之交往,以缩短医护患者之间的距离,取得他们的合作与相信。并可一起学习,介绍有关防病治病的知识,解决其后顾之忧。例如有一位尿毒症晚期患者,只有20岁,靠血液透析维持生命,面对昂贵的医疗费和长期的疾病折磨,患者曾几度消沉,对治病失去了信心,拒绝打针吃药,与之谈心、交往,使其逐渐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配合治疗,病情好转出院。③儿童患者的心理护理:对待儿童患者,要以慈母般的语言和行为与之接触,使其感受到母爱般的温暖,以产生安全感。对他们要有耐心,动作轻柔,同他们讲故事、搂抱、做游戏等。患儿对医护人员一般都会产生一种“白衣恐惧症”要经常逗逗患儿,语言要温柔,不是让患儿产生一种看见护士阿姨就打针的感觉。
根据不同病种的患者心理特征进行心理护理:①危重患者的心理护理:危重患者一般有恐惧心理,有的烦躁,有的沉默,不能很好的接受治疗,护理人员应积极创造条件,使患者从心理上得到最大的支持和安慰让他们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对患者谈话要慎重,语言要亲切,态度要稳妥,以免造成不良刺激。例如:一男性患者,因患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而入院,因病情较重,认为自己没有救了,故拒绝有关治疗,针对这一心理状态,及时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像亲人一样,以和蔼的态度去安慰、疏导、鼓励患者,并介绍此病的有关知识,使其情绪稳定,积极配合治疗,最后经双方的努力,病情好转出院。②手术患者的心理护理:外伤手术作为一种急性应激源给患者造成心理上的强烈恐惧2,手术患者术前有不同程度的焦虑、紧张、坐卧不安、失眠等。护理人员应做好解释工作使之明白手术的目的及可靠性和安全性,安慰他们使其解除心理负担。手术中要分散患者的注意,谈话要轻松愉快,动作要轻柔。术后要经常巡视、交谈,鼓励患者增强信心和意志,争取早下床早康复。
根据不同病程患者的心理特征进行心理护理:疾病早期,患者常因无思想准备而思想压力很大,因此护理人员首先要做好思想工作,使之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疾病的高峰期,护理人员应从多方面关心患者,随时观察病情变化及掌握思想波动情况给予及时地治疗及安慰。康复期应进一步做好卫生宣教、出院指导等工作。
根据不同国家及地区患者心理的特征进行心理护理:国家、地区不同,患者的生活习惯、语言也不同。护理人员要根据其特征进行心理护理。我院收治1例外籍患者,突发心肌梗死而住院。患者刚入院期间表情淡漠、精神萎靡不振,不吃不喝。分析:①因为病情,本人有恐惧感;②因为在异国他乡语言不通,亲人又不在身边。根据这种情况及时地进行了心理护理,主动用英语与之缓慢沟通,为之解释病情,以消除恐惧感。为解除其孤独感,护理人员轮流到床前问寒问暖,为其端大小便,医院还根据本人的要求送上可口的饭菜,使其体验到了异国他乡的温暖。逐渐患者的心情变地开朗了,脸上也露出了笑容,积极配合治疗,很快康复出院。
体会
心理护理是重要的护理方法和手段之一,可以使病员很快适应医院环境,增加治疗疾病的信心,有助于对患者的检验、诊断以及医疗护理操作的顺利进行,有助于发挥药物和手术的疗效,有助于排除不良的心理刺激,防止身心疾病的恶性循环,有助于对患者主观能动性的调动,以做好自我护理,使之早康复早出院。心理护理没有明显的测量指标和评判标准,护理人员既要有高度政治思想觉悟和对患者极端热忱的思想感情,还要有较高的护士素质即高尚的护理道德,根据患者不同心理状态,主动地、积极地、有计划地通过不同方式,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