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小数乘整数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学习指南
1.课题名称:
苏教(国标)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小数乘法和除法(一)第一课时《小数乘整数》
2.达成目标:
①通过自学教材及观看微课视频,联系生活实际和学习经验,理解例1中0.8×3和2.35×3的乘法意义,初步了解竖式计算的格式和步骤;完成【学习任务1、2】,知道几种算法之间的联系。
②借助计算器完成【学习任务3】,经历发现“积和因数的小数位数的关系”这一数学规律的全过程,并能初步运用;同时能够根据小数的性质解释积的小数位数化简情况。
③独立完成【学习任务4】中的相关练习,能正确口算类似0.5×3这样的简单题目,并正确列竖式计算第(2)题,积极思考带的题目。
④通过微课学习、思考及练习后,能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3.学习方法建议:
①自学教材、观看视频、完成任务单习题时,及时用红笔标注重点及疑问。
②观看微课时,当需要思考或完成计算任务时请及时暂停播放视频,完成任务再继续观看和学习。
③学习中发现的问题可在专题学习网上的“交流讨论”栏目内提问交流解决。仍然解决不了的问题记录在“困惑与建议”栏目,等待课堂解决。
④认真学习的态度,能帮助你走向成功。
4.课堂学习形式预告:
学习任务
学习任务1
(1)复习,完成填空:
25+25+25+25=25×( )=( )
1.2+1.2+1.2=1.2×( )=( )
(2)自学教材第68页的例1所有内容,用红笔标注重点及疑问。
学习任务2
(1)登录专题学习网站,点击“魅力微课”栏目,观看微课视频,解决自学教材时的疑问。
登录专题学习网站方法:
第一步,在浏览器地址栏内输入网址:http:///rainbow/;
第二步,在“用户登录”处输入用户名与密码,身份为学生,然后点击“确认”登录专题网;
第三步,在“最新课案列表”点击“小数乘法和除法(一)...”就可以开始学习了。
附:微课下载地址:http:///weike.wmv
自学教材后产生的疑问,如果观看微课后还不能解决,可以重复播放微课再次学习后解决自己的疑问,实在不能解决疑问的可在专题学习网上的“交流讨论”栏目内发帖交流解决。
(2)将教科书第68页例1(1)中的三种方法整理在下面的方格内,并完成相应填空。
夏天买3千克西瓜要多少元?
我觉得小数乘法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___________,都是__________.。
(3)冬天买3千克西瓜要多少元?算一算、比一比加法竖式和乘法竖式,你愿意使用哪种竖式计算?
(4)对比第68页例1的两个小数乘整数的竖式,想一想它们在竖式计算时有什么相同点。
用自己的话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习任务3
一个小数乘整数(0除外),积的小数位数和因数的小数位数有什么关系?
观察:0.8×3=2.4,一位小数乘整数,积是一位小数;2.35×3=7.05,两位小数乘整数,积是两位小数;
猜想:三位小数乘整数,积是( )位小数;
四位小数乘整数,积是( )位小数。
验证:用计算器计算4.76×12=( ),两位小数乘整数,积是( )位小数;
2.8×53=( ),一位小数乘整数,积是( )位小数;
0.217×18=( ),三位小数乘整数,积是( )位小数;
再验证:自己想一个小数乘整数,继续用计算器验证。
结论:积的小数位数和因数的小数位数的关系是对应的:46×0.13的积是( )位小数;0.103×25的积是( )位小数。解释:小明自己算的是1.05×24,计算器显示的结果是25.2,这是怎么回事?
学习任务4
完成以下练习题,用红笔标注自己不会解决的问题。
(1)直接写出得数
0.5×3= 9×0.2= 0.5×6=
(2)列竖式计算
3.7×5= 46×1.3= 35×0.24=
列竖式时你是怎样对齐的?和第69页练一练第1题比一比。
(3)根据第一栏的积,填出其他各栏的积。
(4)先在里填出合适的数,再在积里点上小数点。
9 .
× 4
3 6 8
学习任务5
总结归纳,完成下面的填空 。
我认为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应该是先将___________,再按___________的法则进行计算,最后根据______的小数位数在______里点上小数点。注意(如果)积中小数末尾有“0”就要___________。
我的疑惑和建议
我对自己自主学习的评价:
我的疑惑:
我的建议:
我们的想法:实现教师的“不教”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是为了不教”,如何实现“不教”已经成为广大教师们的教学梦想。所谓“教学”,从某种意义上可以理解为“教”学生“学”。本次团队赛的要求,向我们传递了一种信号,那就是要求我们一线教师大胆践行“翻转课堂”的理念。为了能更好地落实这一目标,我们做了精心细致的准备,《自主学习任务单》的设计意图如下。
学习目标,简明易懂,指向明确
在学习单的“达成目标”的拟定上,我们始终站在学生的角度,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和认知结构特点,尽量避免抽象、模糊的字、词,采用简明易懂的语句,让学生一看就明白自己该做什么、怎么做。
学法指导,全面细致,方法多样
在“学习方法建议”栏目,先自学教材、再观看微课视频、最后完成任务单习题,这样的自学方法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此外,还提到让学生用红笔标注重点和疑问以及在观看微课视频时如何灵活使用暂停键,这些细节的指导能够让教学资源得到更有效的利用,同时也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学习任务,层次清晰,步步提升
在“学习任务”栏目中,我们设计了五个学习任务。任务一复习旧知,自学教材。任务二观看微课视频,沟通联系。任务三发现规律,感悟思想。我们遵循“感知、猜想、验证、运用”的数学发现的规律,验证环节既有教师指定的验证题,还有学生自己的举例验证。任务四是巩固提升练习,练习设计保底而不封顶。任务五是总结概括,提炼算法。这五个任务中,中间的三个任务设计是本学习单的亮点。
课外拓展,依托网络,走向无限
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一、选择题
(共5题;共10分)
1.
(2分)4.2×99=4.2×100-4.2是运用了(
)
A
.
乘法交换律
B
.
乘法结合律
C
.
乘法分配律
2.
(2分)能运用乘法结合律进行简算的是(
)
A
.
1.2×9.1+1.2×0.9
B
.
25×(1.1×4)
C
.
65×0.125×0.8
3.
(2分)用简便方法计算.
4.6×101=(
)
A
.
0.9
B
.
3.17
C
.
14.5
D
.
464.6
4.
(2分)与4.3×4.3+4.3×5.6计算结果相等的算式是(
)
A
.
4.3×(1+5.6)
B
.
4.3×9.9
C
.
5.6+4.3×4.3
D
.
4.3×10.1
5.
(2分)6.8×99=6.8×100﹣6.8×1是运用了(
)
A
.
乘法交换律
B
.
乘法结合律
C
.
乘法分配律
D
.
加法结合律
二、判断题
(共4题;共8分)
6.
(2分)“1.6×0.35×5=0.35×(1.6×5)”应用了乘法的交换律和乘法的结合律。(
)
7.
(2分)判断对错.
25×17×4×2
=(25×4)+(17×2)
=100+34
=134
8.
(2分)2.5×2.4=2.5×2×0.4。
(
)
9.
(2分)7x-7=7(x-1)。
三、计算题
(共1题;共5分)
10.
(5分)用你喜欢的方法计算。
①70.8-1.25-1.75
②(8+0.8)×1.25
③21-(3.41+13.8)
④12.5×5.6×0.8
⑤4.1×2.6+2.6×5.9
四、解答题
(共4题;共25分)
11.
(10分)
(1)一张课桌比一把椅子贵多少元?
(2)学校买了45套课桌椅,一共花了多少元?
12.
(5分)下面两种水果各买2.5千克,需要花多少元钱?
13.
(5分)葡萄每千克14.4元,草莓每千克24.6元,妈妈买葡萄和草莓各5千克,一共要多少钱?
14.
(5分)布店的纯棉布12.5元/米,绸布3.7元/米,涤纶布3.8元/米.妈妈每种布各买5米,共花了多少钱?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共5题;共10分)
1-1、
2-1、
3-1、
4-1、
5-1、
二、判断题
(共4题;共8分)
6-1、
7-1、
8-1、
9-1、
三、计算题
(共1题;共5分)
10-1、
四、解答题
(共4题;共25分)
11-1、
11-2、
12-1、
一、始终坚持“以民为本、为民解困”的工作宗旨,深入基层,深入服务对象,关心群众疾苦,诚心诚意办实事,尽心竭力解难事,坚持不懈做好事,为优化发展环境,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做出新贡献。
二、继续大力推行“政务公开”,转变工作作风,增强服务意识。工作中实行“五公开”,即:部门职责公开、办事程序及时限公开、投诉项目公开、收费标准公开和办事人姓名公开。一是继续推行首问责任制,实行挂牌上岗。二是公开办事制度,简化办事程序,严格限时办结制,正常工作按规定办,热点难点加大力度重点办,紧事急事抓紧办。三是公开收费项目,严格收费标准,杜绝超标准、搭车收费。四是进一步规范行政行为,严禁赌博、酗酒、工作期间玩游戏、聊天等影响整体形象的不良行为。重点解决该作为而不作为、不该作为而乱作为的现象。
三、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服务做到“四有”、“八不准”。“四有”,即接待有记录、答复有时限、处理有人管、结果有人查;“八不准”,即不准吃请、不准受赠、不准刁难、不准卡要、不准推诿、不准拖延、不准敷衍、不准报复。坚决杜绝“办事拖拉、互相推诿、不负责任”的衙门习气和“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的作风。对于弄虚作假、欺上瞒下、、敲诈百姓的行为,要严肃查处。
四、严格依法行政,提高行政效率。对本局办理的行政许可事项,收养登记60日内办结,婚姻登记即时办结,其它符合条件、材料齐全的,在5个工作日内办结。对申请事项材料不齐全的,工作人员要一次性告知所补充的材料和手续。
五、接待有问必答、有难必解。实行“全日制”接待,周一至周五每天安排专门领导接待群众来访。凡来访的群众,必须做到有问必答,有难必解,对于一时“吃不准”和难于及时答复或解决的问题,要于7日内作出明确答复或妥善解决。坚决杜绝有问不答、办事拖延的现象发生,如果发现,要严肃追究相关领导和工作人员的责任。
六、进一步加大对城乡低保对象的确定、低保金和救灾款物的发放、优待抚恤、五保供养等的监督管理,做到严把关、慎用钱,认真落实各项民政政策法规,确保各项专项资金的正确、安全使用。
七、廉洁从政,多种形式开展教育活动,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健全责任制考核制度和监督措施,努力构建符合民政实际的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预防和惩治腐败体系。继续坚持民政班子建设“六守则”,即大事协商于事,要事决策于会,急事通气于后,难事全力于心、实事躬身于行,好事惠及于众。
【关键词】信息技术 小学数学 课程整合
Analysis on the Integra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Primary School Mathematics Curriculum
Geng Xiaoxian
【Abstract】To integrat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mathematics curriculum, is to combin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with mathematics teaching and integrat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with the teaching and learning in mathematics curriculum, maki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 tool to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teaching and learning. The integra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mathematics curriculum will bring about a reformation on curriculum content, curriculum implementation, curriculum evaluation and curriculum resources. Moreover, it introduces the modern teaching ideology and art into mathematics teaching and will bring about a real reform on mathematics teaching.
【Keywords】Information technologyPrimary school mathematicsCurriculum integration
近几年来,国家实施了大规模的素质教育,而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就是改变以往老师在上面教,学生在下面听,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模式,把学生被动的学习变为主动地、自觉地去学习。这就要求我们老师从各方面去引导他们,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而信息技术在课堂的运用就为老师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近几年来各学校都加大了信息技术方面的教学,信息技术已广泛地运用到各科教学中,从而形成了信息技术与各门课程的整合。信息技术与各门课程的整合是一个符合教学、学习和学生发展需求的新的教学方式,应用信息技术,可以不断优化教学和学习过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通过近几年的教学,我感到:信息技术与教学有效整合的关键是实现信息技术与教学法的良性互动和有机统整,通过信息技术与教学法的整合构建适合知识型社会的新型教学模式,这有利于学生打好学习基础,又有利于学生形成健全人格,更利于学生去主动探索、创新。
下面我就如何在日常的数学教学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体现学生主体作用的新型教学模式,作一点粗浅的阐述。
1.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人是有理智的,也是有情感的,学习既有理智支配,也受情感、情绪的影响。
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就是要把每个学生看作一个个体,全面发挥个体的学习能力,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为学生提供鲜活的现实情景,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动态画面、特写镜头、语音解说、语言提示等,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将有意识的学习和无意识的学习结合起来,促进学生思维活动有效开展并走向深入,最终达到既提高学习效率又学得轻松愉快。
如:教学一年级数学课《线段的初步认识》时,我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给学生提供了为动画人物蓝精灵粉刷新居这一新奇有趣的生活情境,学生一下子就进入了角色,帮助蓝精灵用自己初步掌握的方法来测量房屋的门、窗、烟囱等线段的长度,然后我将学生们测量的信息输入计算机,如结果正确,所测量的这一部分就变了颜色,这时我看到的是测量正确的学生们脸上露出的自豪感……,学生们人人抢着举手,毫无顾虑地大胆回答,并能够联系自己真实的生活体验进行学习,在虚拟的教学情境空间自由探索。这里借助信息技术提供的平台,给学生创造了良好的学习环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透过兴趣的表现形式,我们看到的是很好的教学效果和96%的解题正确率。
2.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和综合能力。《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真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严整、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
要变“教教材”为“用教材”,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体会数学的价值,并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和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我注重把现代教育技术适时、适度、有效地引进课堂,及时对教材内容进行了补充。例如:在教学《年月日》一课时,学生由于年龄较小,知识有限,因此对于“闰年是4年一次的,只有当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时,这一年才是闰年;而当公历年份是100的倍数时,又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这一疑难问题,根本无法理解。我课前就要求学生自己查找资料,学生们从互联网上搜索、下载了许多相关的知识的信息,在课堂上我让学生大声朗读找到的信息,如“科学家的解释”、“年历的传说”、“闰年的由来”等内容,让学生从自身的认识角度去理解、去分析。记得当时有同学情不自禁地说道:“老师,那2月29日出生的那个小朋友可真是个倒霉蛋,他四年才能过一次生日”。又有同学补充到:“那他也是个幸运儿啊!”此时的课堂上呈现出了无限的生机,学生的思维迸发出了创新的火花。
以上例子告诉我们,以学生为主体,正确、适时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与课程进行整合,可以使学生轻松、愉快地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须的重要数学事实和必要的应用技能。
3.利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质疑和创新能力。古语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是思维的开始,是创造的基础。教学过程中若能抓住时机,设疑引导,促使学生有疑质疑,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如:我在教学《两步计算的式题》时,先利用多媒体出现一根绳子和一只毽子各自的单价,然后又出现了两组,请学生根据图意思考如何列式计算,引导他们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去发现问题、探求新知。学生则可以通过媒体出示图案的先后顺序、不同的颜色提示以及闪烁等更明确的暗示,来思考、探究。与以往直接教会学生计算步骤相比,根本目的有所不同,这样不仅是教会学生学,更重要的是使学生会学,即“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学生只有会学才能学会,只有学会才能有更高的学习兴趣,现代教育技术便为学生主动学习提供了更便利的条件。
4.利用信息技术促进学生与他人合作的意识。现代教育提倡的是同学间的合作、交流。我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经常四人一组、六人一组开展各类活动,并有意安排性格内向、信息技术使用熟练的同学担任组长,经常开展比一比“哪组方法多”、“哪组点子新”、“哪组进步快”等竞赛活动,使每位同学都看到自己的长处和优点、弱点和不足。
“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是我国二十一世纪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新特点。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学生将从“听”数学的学习方式改变成在教师指导下“做”数学,变过去被动接受“现成”的数学知识为现在的像“研究者”一样去发现探索知识。信息技术的应用缩短了学生和数学之间的距离,和数学变得亲近了。计算机通过“问题情境创设”使数学变得深入浅出,不再抽象高深。在日常教学中,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探索,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学科内容的整合
新《标准》提出:学生数学学习的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我们可以利用网络信息资源丰富、时效性强的特点,将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内容有机整合。充分利用各种信息资源,与小学数学教学内容相结合,使学生的学习内容更加丰富多彩,更具有时代气息;同时也让教师能拓展知识视野,改变传统的学科教学内容,使教材“活”起来。课程整合强调信息技术服务于教学目标。一方面,学生借助信息技术获取信息、探索问题、解决问题,另一方面,学生对这种工具的使用要像铅笔、橡皮那样顺手、自然。所以要培养学生学会把信息技术作为获取信息、探索问题、协作讨论、解决问题和知识构建的工具,教师要将信息技术作为演示工具、交流工具、个别辅导工具、情境探究工具、发现学习工具和情感激励工具等。
例如在教学“加法的初步认识”时,我通过学生做游戏和小猫玩球两幅动画来导入。画面上有两个小朋友,又跑来一个小朋友;有一只小猫,又跑来两只小猫,使学生知道把两个数合在一起用加法算,了解加法的意义。对于减法,通过动画显示气球飞起、小鸟飞走,还可利用将减去的部分慢慢移走,然后逐渐隐去消失等形象的展示,从而很好地说明从一个数里去掉一部分,求剩下多少,用减法算。学生接受信息以后,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教师提供的资料进行个别化和协作式相结合的自主学习,并利用信息技术完成任务。最后,师生一起进行学习评价、反馈。又如教学《多位数的认识》时,课前我安排学生自己通过各种途径(包括上网)搜集有关数据,课堂上让学生代表汇报他们带来的材料:有的是中国的人口数量,有的是中国土地面积大小,有的是去年中国国民总收入……通过生动的、富有教育意义的、有说服力的数据、统计材料,学生不仅轻松地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任务,而且成功地接受了一次爱祖国、爱家乡、爱科学的思想教育。
二、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学科教学方法的整合
孔子曾说过:“有教无类,因材施教。”至今这依然是一个美好的愿望。对数学课,学生掌握程度不齐,你要照顾差的,就只能让好的等一等,反之只有牺牲大多数而培养尖子。许多学生的数学学习是一步跟不上就步步跟不上,有的在低年级掉队,有的在中年级掉队,有的说不上在什么环节掉下队去再也没跟上来,所以数学有时很难补。因为传统教学的模式决定了教学必须照顾整体,满足不了每一个学习者的要求,这与新课标精神相违背。因此数学教学除了集中还需要有分散,要因材施教,就需要有针对个体或小组的学习环境。
如教学《分数的除法》,在练习时,我利用计算机将正确、错误的评价,以及提示、指导、建议等信息及时反馈给学生。对学生的不同解题过程,通过计算机在网络上显示,起到了交互的作用。这样不仅使学生很快地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加深学习体验,而且从中获得了教学反馈信息,及时采取补救措施,使教学过程向教学目标靠近,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分层教学和个性化教学。
三、信息技术与数学学习方法的整合
新《标准》提出:数学学习的内容呈现应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多媒体技术与网络技术可实现对小学数学教学最有效的组织与管理。它们管理的信息不仅是文字,而且包含图形、图像、声音、视频等媒体信息。通过这些载体,教师可以在极大程度上增大课堂信息容量和提高控制教学信息的灵活性。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给学生的多重感官刺激和直观教学提供了可能,可有效地改善学习方式,加快学生的理解进程,增强学生的认知能力。
网络环境下的教学则是交互性、开放性、多媒体化、全球化的全新视野。网络下的协作学习便是其中一种,它有利于促进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有助于学生协作意识、技巧、能力、责任心等方面素质的培养。
如在学习《三角形的特征及分类》这一内容时,我先制作课件,让学生打开系统后系统会自动提出学习目标,并为学生提供相对充足的学习资源及其配套练习。我让学生从网上在线学生名单中选择一名同学作为自己的竞争对手,根据老师提前作出的协议,独立自主,尝试性地进行探索解决学习问题。又如在教授“单位换算的整理与复习”时,我利用学校的局域网,要求小组合作学习整理常用的单位有哪几类?各类单位中相邻单位的进率又是多少?比一比哪一个小组又对又快又有特色?这样改变了学生在练习本上整理的传统方法,教师难以了解学生的整理过程和效果的现象。网络的主动大量的信息传载功能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使教师及时掌握各个小组的整理过程,有利于学生在实践探索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四、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学科整合的重点
教师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的手段开展教学,利用网络内容丰富、传播及时、读取方便等特性,促进课堂模式的转变,既可丰富教学形式,又可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对学习的自我控制能力。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学科整合是一门艺术,只有恰如其分地运用,才能起到多方面的作用,有效地发挥其辅助、解释、巩固、再现等功能。
首先,在与数学学科整合过程中,教师应充分体现其必要性、不可缺性,避免画蛇添足、喧宾夺主,分散学生的注意力。例如有位教师在进行口算复习时,借助网络平台,精心制作了可以实现个别化练习的复习题库,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水平选择想做的习题组,同时教师借助信息技术的力量,融入富有鼓励和挑战性的评价,激励学生克服困难、更上一层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