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人文奥运

人文奥运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人文奥运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人文奥运

人文奥运范文第1篇

与前两届CCTV体育颁奖相比,此次颁奖在气势和理念上有很大不同。晚会开幕时举行的星光大道仪式,可以说是在中央电视台的别开生面之举。在中央电视台,即便是春节晚会,也没举行过如此盛大的仪式。不过,这只是形式上发生的变化,更为重要的变化,还是在内容上。我发现相关人士对于体育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此次颁奖突出体现的,是体育中所包含的“乐趣为本”的人文意识。CCTV中国体育风云人物颁奖活动,把对体育人文意识的理解从以往的喊口号转变为体现在具体的行动当中。其中多个奖项的设置,都是基于体育的人文意识,例如首次设立的中国体育未名奖。

奥运会创始人顾拜旦先生说:“重在参与。”实质上,这句话可以这么理解:体育的魅力在于参与的乐趣。

相同内容的文字,不止一次地被宣扬过。但是,基于理解上的偏差,这句话的含义,我们以前的解读有可能有失草率。中国体育毕竟经历过一个比较注重比赛成绩的年代。因此,曾经的草率应当要以理解。值得欣慰的是:当北京奥运离我们越来越近,人文奥运的口号越发响亮的时候,我们对于顾拜旦先生所理解的体育,终于有了更接近真谛的认识,并在CCTV体育风云人物颁奖活动这样重要的场合有所表现。

体育的魅力在于其中的乐趣。那么,作为为体育提供服务的体育营销行业,也应该抱有这样的宗旨。回顾11年来我在体育营销领域走过的道路,这种感受更鲜明起来。我认为,从事中国体育营销事业,要想有所造就,有三个要素是必须具备的:一是对体育商机的敏锐洞察力;二是对这项事业的热爱和实干精神;三是在具体的实践中获得的幸运感和幸福感。相反,若是将手头的事单纯地理解为生意,那么,欲有所收获的概率就会非常小。

人文奥运范文第2篇

关键词:北京奥运会;人文奥运;非物质文化;奥运遗产

中图分类号:G811.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590(2008)05-0018-04

奥运遗产是指一届奥运会举办之后,为奥运会举办城市留下物质和非物质的积极成果。自1896年第1届现代奥运会以来,每一届奥运会都给人类社会留下了丰厚的遗产。2008北京奥运会不仅留下宝贵的奥运会物质文化遗产,而且还留下丰富的奥运会非物质文化遗产。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UNESCO巴黎2003年10月17日通过)的定义:非物质文化遗产指:被各社区团体、有时为个人视其为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社会实践、观念表述、表现形式、知识、技能及相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2005)18号)附件《“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申报评定暂行办法》(国务院办公厅2005年3月26日)的定义:非物质文化遗产指:各族人民世代相承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如民俗活动、表演艺术、传统知识和技能,以及与之相关的器具、实物、手工制品等)和文化空间。《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定义源于《保护民间、创作建议案》(UNESCO,1989)对“民间创作”的定义:“民间创作(或传统的民间文化)……形式包括:语言、文学、音乐、舞蹈、游戏、神话、礼仪、习惯、手工艺、建筑术及其他艺术。”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申报评定暂行办法》基本上袭用了UNESCO原创的评价框架。

通常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种以非物质物质形态存在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口头传统、传统表演艺术、民俗活动和礼仪与节庆、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民间传统知识和实践、传统手工艺技能等以及与上述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文化空间。奥运会非物质遗产是指它表现形式和传承方式的非物质性或无形性,重在口头和行为的传承。

按照这一标准,2008北京“人文奥运”可以被确认为奥运会-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今,北京“人文奥运”理念的内涵已经深入人心,它将为现代奥林匹克运动注入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内涵,并在奥运史册上写下辉煌的一页。

1 北京“人文奥运”理念以“人为本”的特色

北京奥运会成功实现了“人文奥运”理念传播现代奥林匹克思想,展示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展现北京历史文化名城风貌和市民的良好精神风貌,推动中外文化的交流,加深各国人民之间的了解与友谊;促进人与自然、个人与社会、人的精神与体魄之间的和谐发展;实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提供以运动员为中心的优质服务水平,使参与奥运会的各国运动员满意在自然和人文环境之中,在16天的竞技场上,来自世界204个国家和地区的运动员弘扬奥林匹克精神,在公平的竞争环境中顽强拼搏,展示了高超的竞技水平和良好的竞赛风貌,创造了骄人的运动成绩,为奥运会留下了宝贵的文化、体育遗产。

现代奥运会是人类社会的一个罕见的杰作,它将体育运动的多种功能发挥得淋漓尽致,影响力远远超出了体育的范畴,在当代世界的政治、经济、哲学、文化、艺术和新闻媒介等诸多方面产生了一系列不容忽视的影响。现代奥运会不仅构成了当代社会所特有的体育文化景观,以其特有的文化魅力愉悦人们的身心,更以其强烈的人文精神催人奋进,生生不已。现代奥林匹克运动是时代的产物,工业革命大大扩展了世界各民族之间在经济、政治和文化等方面的联系,各国交往日益密切,迫切需要以各种沟通手段来加强国际间的相互了解。现代奥运会正是为适应这种社会需要而出现的,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现代奥运会面向一切国家,地区和民族开放,并在世界各地轮流举行,它超越了政治、宗教、肤色、种族和语言的界限,成为全世界人民和平友谊的盛会,205个国家和地区组成了比联合国更为壮观的国际大家庭,它使全世界人民聚集在象征和平、团结、友谊、进步的五环旗下,同场角逐,公平竞争,共同追求人类的美好理想,为人类文明做出了重大贡献。

现代奥林匹克创始人顾拜旦坚决反对把奥林匹克认为是纯粹的竞技体育运动,他认为奥林匹克运动并非只是增强肌肉力量,它也是智力和艺术的结合。发展至今,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与现代文化的各个方面都有着密切联系。这种联系不但有利于各民族间的相互理解和合作,而且对奥林匹克和其他文化形式的发展也有不可忽视的影响。北京“人文奥运”打造出了现代奥运会人文特色和亮点。“北京2008”奥林匹克文化节也是全人类的重大文化盛会,中华大地喜迎盛事,北京张灯结彩迎接各地嘉宾。文化节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人文奥运”理念,注重社会参与,关注困难群体,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从2003年开始,“北京2008”奥林匹克文化节每年举行一届。到目前已经举办了6届(见表1)。

从“魅力北京、文化奥运”到“活力北京、青春奥运”――“文明北京、情系奥运”,――“体验文明、共享奥运”――“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我参与、我奉贤、我快乐”为主题的北京2008奥林匹克文化让人们再一次领略奥林匹克文化的无穷魅力。特别是围绕奥林匹克文化创新与景观设计、火炬传递、数码影视、中国玉文化和奥林匹克教育等主题开展的专题学术研讨活动,为奥运会筹办工作提供了极有参考价值的设想和建议。以“万里长城太极拳”表演、夏日文化广场活动和中学生英语演讲比赛为主要内容的群众文化体育活动,展示了奥林匹克运动在中国普及发展的良好基础,代表了中国人民特别是年轻一代对奥林匹克的美好憧憬。

北京“人文奥运”提倡和平、共存与和解。文化是促进和平的桥梁,这是北京“人文奥运”要传达的最重要的信息;提倡国际社会团结。赞同文化的多元化,反对一元化;提倡信息社会的文化;提倡传统和创新有机结合。北京“人文奥运”就是要用一系列的文化活动传达和复兴奥林匹克精神,促进人们对希腊古老文明和现代文化的认识,增进人们之间的互相尊重和了解。北京“人文奥运”把体育与文化和教育结合起来,表达对和平、平等、民主、人道主义、文化多样性和继承与创新的态度。

最终要使北京“人文奥运”的理念深入人心,永远传承下去。以往奥运会的人文活动是补充和附属性的,北京“人文奥运”活动引导奥林匹克运动进入注重通过人文的手段发展人类关系的新时代,为奥林匹克运动增加了新价值人文观念的非物质文化“奥运遗产”。

作为奥林匹克文化的一部分,北京奥运会开幕式艺术地表现了奥林匹克文化的本质。开幕式以美轮美奂的文艺表演,高科技、跨媒体的巧妙运用,使现场效果让世人震撼。在奥林匹克文明与中华文明的交汇交融中,开幕式艺术地讲述着中国人民对奥林匹克精神的弘扬,彰显着北京奥运会“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3大理念,在“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中找到精神契合点。这一夜,全世界40亿观众在文化、艺术与美的感官震撼中陶醉,气势恢弘的中华文化长卷将永远为奥林匹克运动留下非奥运文化遗产。人文奥运首先是以人为本的奥运,它不仅体现在为全世界办一届精彩的奥运会,为来自世界各国的宾客朋友们提供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和人文氛围,更体现在让全国人民共享奥运的激情和快乐上。8月5日,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当天放假的通告。根据通告,除保障国事活动、城市运行等必要的工作岗位外,在京中央和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北京市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8月8日放假1天。北京市行政区域内其他社会组织,可根据实际情况自主安排。北京市在奥运开幕日放假,不仅是为了减轻开幕式当天城市交通压力的需要,更是为了让群众能共享奥运的喜悦,参与奥运开幕的盛典。这种做法的意义已经超过了放假本身,从中体现的是政府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

2 “人文奥运”理念为奥林匹克运动留下了中国传统非物质文化的“奥运遗产”

“人文奥运”是北京向世界提出的具有独特价值的创新理念,是一个开放的有着巨大生命力的创新理念。作为一个开放有着巨大生命力的创新理念,其内涵非常丰富,寓意深远。它是一个多纬度多层次的理念。“人文奥运”依托于有着5000年悠久历史的中国文化的深厚低蕴。中国文化的人文意蕴源远流长。人文奥运与奥林匹克文化有着不可分割的渊源关系。

《奥林匹克》指出:“奥林匹克主义是将身、心和精神方面的各种品质均衡地结合起来,并使之得到提高的一种人生哲学。它将体育运动与文化和教育融为一体。奥林匹克主义所要建立的生活方式是以奋斗中所体验到的乐趣、优秀榜样的教育价值和对一般伦理基本原则的推崇为基础的。奥林匹克运动的宗旨使奥林匹克运动的目的并不仅限于促进这一运动的参与者个人的发展与完善,还要承担起更大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这就是促进不同国家、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了解,从而促进和维护世界和平。”奥林匹克文化将在多元文化的交流、多元民族体育文化的发展、体育与文化教育的融合以及多学科的研究中不断创新。奥林匹克文化作为一种世界性的文化,通过与中国传统文化深层次的交流与融合,中国传统文化必然能创造出一种既具有传统优势,又具备现代性的新型文化。

北京“人文奥运”理念的提出是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产生深远历史意义的核心理念和目标,它既体现了北京奥运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价值取向,又进一步了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在新世纪的发展。具体表现为,支持和推动奥运会成为追求真、善、美等综合价值取向和人文目标的奥运盛会。北京“人文奥运”是世界奥运史上首次提出的一种崭新的“文化奥运”理念,不仅凸显了奥林匹克运动所具有的人文内涵和价值取向,也发扬和光大了中国传统文化中“以人为本”的思想。

2008年北京奥运会对于奥林匹克运动在全球推广和普及,对于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将是前所未有和独一无二的。2008北京“人文奥运”凸显了奥林匹克精神中的人文思想,而且将中国传统人文精神融入奥林匹克精神之中,丰富和拓展了奥林匹克人文精神的内涵。同时,北京“人文奥运”理念强调展示和传播中华民族优秀文化,这样不仅使北京奥运会成为展示中华文化的窗口,也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与融合的重要平台。

国际奥委会2000年委员会提出“奥林匹克运动所推崇的绝不是一种标准的现代化或文化的单一化,更非欧洲化或西方化,未来的奥林匹克运动须是多元化的又是跨文化的”。北京“人文奥运”理念的提出是对中华5000年文明的展示,将会加强世界各国对东方文化的了解,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从而促进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不仅将推进现代奥运文化的世界进程,而且使中华文化、西方文化以及世界上其他文化在奥运文化中得到共存和互补,使奥林匹克运动真正成为跨文化、跨民族、跨国度的世界性文化体系。

北京“人文奥运”理念立足于中国传统文化与文明和当今时代的发展与要求,继承和发扬了奥林匹克文化精神,并将中国的人文传统与奥运人文精神融合在一起,丰富和发展了奥林匹克文化文化。奥运会成了不同国家、不同信仰、不同肤色、不同种族共享的文明成果和共有的人文财富。人们如此执著地关注奥运会,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奥运会进发着强烈的人文精神。作为一个国际性事件,发端于1896年的现代奥运会经过100多年的发展,已成为来自五大洲205个成员的大聚会,奥运会也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最具影响力的体育盛会。但真正能拨动人们心弦的,是那些真正意义上的体育与文化的交流和融合。

特别是北京奥运会独特的开幕仪式将人与世界、人与自然、人与文化、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更加和谐。开幕式大型文艺表演《美丽的奥林匹克》以北京中轴线29处烟花“脚印”迈进“鸟巢”一鸣惊人,特别是《灿烂文明》这个篇章,以中国绘画长卷展开,展示了有数千年历史包括文字、书画、戏曲、四大发明等中华文化文明,展现出了中华民族古代的科技智慧,也加入现代的智能元素。开幕式成为中国迈向世界的绝妙展示。据央视新闻报道,8日晚全球有40亿人观看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演出。国内权威收视率调查机构CSM媒介研究:“全国共有8.42亿观众通过电视实时收看奥运会开幕式直播,创下国内有收视调查以来电视收视率最高纪录。”实现了北京提出的“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的战略目标。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高度评价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称是一个非常精彩的开幕式,把创意和文化完美结合在一起,把中国五千年历史通过现代化技术和方式展示给整个世界,很大程度上也展示了这次奥运会的精彩组织水平。北京“人文奥运”是人本的奥运,也是文化的奥运,更是和谐的奥运。我们可以用这样一句话来概括北京“人文奥运”:“人文奥运是中国传统文化与奥林匹克文化相互丰富、相互发展以实现和谐的奥运”。2008年北京奥运会作为全世界超种族、超文化、超等级、超地域的体育盛会,是历史悠久的奥林匹克文化与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之间对话、交流与融合的盛会。无论对于中国人民和中国文化,还是对于世界人民和世界文化,北京“人文奥运”有着巨大的非物质

文化遗产资源价值,极大的丰富和发展了奥林匹克文化,为奥林匹克运动留下了中国传统非物质文化的“奥运遗产”。

3 结论与建议

3.1 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发展,奥林匹克运动的人文价值不断完善,已经形成了一套独特的体系。奥林匹克运动带给人们的决不仅仅只是精彩绝伦的体育比赛与优异的运动成绩,也不仅仅是城市在物质层面的快速发展。在比赛与成绩的背后,在奥运促进社会物质文明的背后,带给人们更多的是其对人自身全面发展、对社会和谐进步、对世界和平等更高层次理想的关注与实践。正是这些极为丰富、深刻的人文价值,使奥林匹克运动成为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正是这些人文价值使得奥林匹克运动得以战胜一次又一次的困难和危机,为人类留下了宝贵的历史文化“奥运遗产”。对北京“人文奥运”非物质文化奥运遗产的研究已成为后奥运时代研究中的主要课题。

3.2 “人文奥运”理念,强调以人为本、以运动员为中心,与“绿色奥运”和“科技奥运”结合,探讨人类社会在倡导可持续发展的时代背景下,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符合当今世界人文社会科学复归的潮流。奥运物质文化遗产与奥运会的水平、特色有紧密的关系。北京奥运会成功的特色是通过“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3大理念和目标的实现来体现的,特别是“人文奥运会”的重要影响是打造了北京奥运会的人文特色。北京“人文奥运会”所带来的“后奥运”效应,将凸显北京奥运的特色和亮点,充分证明了“人文奥运会”是2008北京奥运会献给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独一无二的宝贵的非物质文化奥运遗产。

人文奥运范文第3篇

2008年,奥运会在我国首都北京成功举办,这一壮举使奥林匹克精神在我国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大大增强了人们对体育文化的认识,而在奥运会结束之后,北京奥运会的“三大理念”也得到广泛的传播和弘扬。其中“人文奥运”理念包含的内容和思想最为丰富,是此次奥运会从申办到结束整个过程中的核心理念,而对我国高校来说,该理念蕴含的人文思想对于大学体育文化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人文教育”理念对大学体育的影响

1.1促进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体育观

体育在我国的社会地位普遍比较低下,这主要是在我国传统文化环境中的各方面不利因素共同影响下导致的;而应试教育环境也严重制约了我国各级学校体育教育工作的发展,并且由于学校对“三基”教育过度重视,这样就对我国广大学生的体育观造成了许多不良影响,极大地制约了体育文化在我国各级学校的发展和传播。对大学生来说,其体育行为的正确性与体育观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正确的体育观可以帮助他们纠正不良的体育行为,养成每天锻炼的体育习惯,从而培养他们形成终身体育意识。

1.2加快大学体育文化建设的脚步

体育文化对于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其对人类文化的发展有着直接的影响。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极大地促进了“人文奥运”理念的传播和推广,对于大学体育的发展以及大学生体育观的养成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在大学体育教学中融入“人文奥运”理念,有助于加深当代大学生的文化内涵,使他们认识到体育的重要性,从而有效增强他们的体育兴趣,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体育运动中来,并自发地宣传体育文化。

1.3培养和加强当代大学生弘扬体育文化的责任心

大学生是知识的储物柜、文化的传递者,肩负着极其重要的历史文化责任,所以大学生应该要具有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对当代大学生来说,首先应该要认识到弘扬体育文化和加强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性,了解“人文奥运”理念在我国社会注意精神文明建设中的关键作用。要想将大学体育中“人文奥运”理念教育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大学体育教师不仅需要让学生们认识到“人文奥运”理念的重要性,还应该重点培养他们的责任感,使他们在日常生活中也主动去宣传,从而有效促进我国高校体育文化的发展。

2 “人文奥运”理念教育的施行途径

2.1开展 “人文奥运”理念知识专题讲座

在大学体育教学中进行“人文奥运”理念教育工作的时候,首先应该先对学生们进行理论教学,在理论课堂上对“人文奥运”理念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讲解。“人文奥运”是一个具有丰富内涵的理论,所以大学体育教师必须要认真学习该理论,充分理解该理论的内涵,从而才能向学生传授知识。在大学体育实际教学中,教师应该适当安排相应的理论课程开展教学,系统地讲授“人文奥运”理念的内容,让学生们认识到该理念的内涵。同时,学校领导还应适当安排相应的理论知识讲座,这样可以让更多的学生认识到“人文奥运”理论,理解该理论的内涵思想。

2.2积极开展体育实践活动

在大学校园中,还可以通过在校园中开展体育实践活动的方式辅助“人文奥运”理念教育,使学生们在参与体育实践活动的时候能够感受到教师的关怀,从而在大学体育实践活动中贯彻“以人为本”思想,使体育文化更加深入人心。“人文奥运”理念不仅需要在大学体育课堂实践活动中体现,而且还应该扩散到学生们的课外体育活动中,进而将“以文化人”和“以人为本”思想贯彻到大学生的日常体育活动中来。

2.3利用学校的各种媒体进行宣传

“人文奥运”理念教育在大学体育中需要借助学校中的媒体来传播,通过利用学校中的各种媒体进行宣传,不仅可以有效丰富学校的体育文化,而且还可以充分发挥出大学体育对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的重要推动作用。因此,大学管理人员及部门应该认真拟定宣传方案,充分利用学校中的各种媒体渠道,将“人文奥运”理念教育融入到其自身的校园文化宣传工作中来,从而使该理念更加深入人心。

人文奥运范文第4篇

关键词:奥林匹克;大学生;体育道德

中图分类号:G80-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8631(2009)12-0075-02

一、人文奥运的内涵

“人文奥运”可以理解为“人文的奥运”,在这种理解中,人们侧重探讨的是体育与人文的关系,亦即强调人文体育和体育的人文化。奥林匹克人生哲学就是体育要为人的和谐发展服务,通过参加体育锻炼,使人能够在体魄、心智和精神方面全面发展,使之成为完美的人。由此可见,体育作为社会文化的一部分,也是以人为中心,体现人的价值和人的高贵,为人的全面发展而服务,体育以人为中心的目标与以人为中心的人文精神从根本点上将是完全契合的。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体育也可以称之为人文体育,人文体育就是体育的人文化,体育的人文化就体现在体育的人文精神之中。人文奥运就是一个尊重人、锻炼人、教育人、熏陶人、提升人的奥运,其次,人文奥运是文化奥运。

二、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中存在的问题

1、大学生道德行为标准的迷失

在改革开放方针的指引下,在老师的精心培育下,目前高校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状况总体来说呈现出积极稳定、健康向上的良好态势。大学生的道德素质有所提高,政治倾向与党的政策、方针具有一致性。虽然大学生中的主流思想道德素质是好的、积极向上的,但是受到国际思潮的影响,受到一些淡化政治、政治理论的影响。目前很多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中存在着道德行为标准的严重迷失:当代大学生在社会变革面前普遍存在着道德困惑,部分大学生在道德评价上采取双重标准,从而在某种程度上降低了对道德标准的要求,这些严重的制约了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虽然大多数大学生希望自己是“道德高尚、人格健全”的人,对社会存在的道德失范现象反映强烈对等社会现象深恶痛绝,但是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面对各种社会言论和行为,不少大学生陷入困惑和迷茫,是非、善恶难以分清,道德观念模糊,在道德评价上采取双重标准,“知行脱节”,突出表现在以自我为中心,只考虑自己,只要求权利而不尽义务,从而导致对道德标准要求的降低。

2、市场经济的冲击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改革开放的今天,社会不断进步,面对突如其来的变化,涉世不深、思想脆弱的大学生往往不能正确地认识自己,在理想、信念上产生困惑和动摇:有的厌恶政治、玩世不恭;有的则强化了当官发财的思想意识。他们中的一些人处处争强好胜,要求得到别人的认可和尊重、支持和关心,确信自己的成功率,听不进别人的意见,更不愿意接受别人的教育,表现出自命不凡、虚荣;一遇挫折,就垂头丧气、萎靡不振、丧失斗志,缺乏持之以恒的韧劲。

3、心理素质不稳定

随着中国经济改革的深化,在给大学生带来更多发展机遇的同时,也给大学生带来了更大的心理压力。社会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的根本变化,各种思潮的流行和影响,不断地冲击着大学生的思想。大学生分配制度的改革也将把大学毕业生推向人才市场,而市场就意味着竞争和优胜劣汰。这些都使大学生的心理失衡日趋严重,逐渐形成心理障碍。

三、人文奥运环境下学校体育对大学生道德素质的教育价值

1、对大学生民族凝聚力的培养

体育不仅是身体锻炼,而且是一种文化创造。任何一个民族的发展都与体育活动紧密关联,尤其是文化发达的民族,其不同形式的传统体育活动都凝聚着民族智慧、感情和精神。如中国的武术、印度的瑜伽、日本的柔道、韩国的跆拳道等,都是一个民族悠久历史的积淀,是民族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的生动体现。

2、对大学生爱国精神的培养

爱国主义是一个国家的重要精神支柱,体育运动对于培养爱国主义有着特殊的重要作用。一个国家的体育强弱是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和民族精神的重要反映之一。一个经济落后的国家,一个精神不振的民族,根本不会创造竞技体育的佳绩。竞技体育成为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增强民族凝聚力的重要方面。奥林匹克运动广泛地影响着社会的各个领域。当五星红旗高高升起,当雄伟的义勇军进行曲响彻赛场时,中国将会沸腾,人民将会欢呼,国家的尊严、民族的精神这时得以充分体现。奥林匹克运动的精神、思想、宗旨、格言被广为传颂,运动员赛场上顽强拼搏的精神激励着中国人民奋发图强。通过这些直观的教育培养大学生的民族凝聚力及爱国精神。

3、对大学生公平竞争精神及遵守纪律的行为规范的培养

通过对奥运项目的欣赏及比赛的规则、裁判方法的了解,同时通过体育的教学以及课余文化活动的开展如游戏、田径或球类等项目的对抗比赛培养大学生不断进取的精神以及遵守比赛规则、公平竞争的精神。

4、对大学生的审美能力的培养

奥林匹克运动意在创造和展示一个美的世界,这里有气势磅礴的奥林匹克建筑、形象生动的奥林匹克绘画与雕塑与邮票、旋律起伏的奥林匹克音乐、启迪灵感的奥林匹克文学,尤其是在奥运竞技的本身里,它全方位展示着人体形态的美、力的美、运动的美。人们创造美好事物的同时,也加深了自身的美感修养。而人们对这些美好事物的欣赏,也就是接受美感的过程。运用艺术美提高人的精神风貌,从而培养大学生在运动中尝试美的内在体验和自觉的审美意识,使竞技里的强者之美、进取之美、活力之美与美学原理有机结合,使他们在感受美的同时,提高审美的能力。

四、学校体育对大学生道德素质教育的途径

1、体育教学

高校体育教学中的教与学高校体育教学中,教师起主导作用,面对大学生,在体育课中,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强身健体的方法,还应结合体育运动的特点,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陶冶学生的情操,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和个体社会化,即不仅要育体,还要育德、育心。要通过增强体质,通过意志品质的培养,使人得到全面发展,通过体育和文化教育的结合,使人的身体素质、道德精神获得和谐发展和提高。就是通过体育教学, 培养青少年的爱国主义精神,遵纪守法、公平竞争精神和团结互助、和平友谊精神,还能使他们获得美的享受。

2、校园体育文化传播

高校校园体育文化是高校校园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高等院校是培养现代化高素质人才的地方,高校体育文化必须服从于高校的办学方向,即引导学生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合格人才。校园体育活动的内容多姿多彩,下面我们主要介绍一下以下几种途径。

(1)奥运知识的传播

校园体育文化的宣传除了可以上述讲的结合体育课堂的教学进行外,还需要学校各有关部门的配合,通过学校广播站、校刊、板报等介绍有关体育信息、体育新闻、学校体育工作计划和学校体育活动情况等。还可以通过体育知识讲座、体育知识竞赛、校园优秀运动员评选、组织学生观摩体育比赛等方法来进行校园体育文化宣传。高校师生通过参加校园体育文化活动、观赏体育运动比赛、进行体育活动评价,来陶冶情操,提高素养,满足对健、力、美的追求与向往,满足精神生活的需要,从而使身心健康得到和谐的发展和提高。通过高校校园体育文化活动严格的管理制度与管理规范,诸如运动竞赛有具体的规则和裁判法,每个参加者在活动中,都必须严格地遵循,从而使得师生自觉地养成遵章守法的良好习惯。

(2)校园“阳光体育”活动的建设

“阳光体育”活动不仅具有吸引力和凝聚力,还在于可以为大学生拓展空间和时间,拓展内容和形式,使之更加精彩纷呈。通过随机抽取我校365名学生,对其进行问卷调查大学生参加“阳光体育”活动的竟高达85%,对“阳光体育”活动感兴趣的学生达97%。

(3)利用校园网络,建立校园奥运及体育知识网站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现代社会正在日益信息化,信息技术正在进去大学生的生活空间,网络文化已成为信息化社会校园人文环境的新阵地。已成为学生工作,学习,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的形成和人格的塑造有不可估量的影响。因此高校应该充分利用现代网络技术所提供的便利条件,建立校园体育网页如体育赛事、体育培训、奥运欣赏、心理健康等栏目,为校园体育文化建设提供服务支持。

通过2008北京“人文奥运”的实施,寻求多渠道的校园体育文化形式进一步完善高校的校园体育文化体系,加强整体文化建设,促进大学生道德素质的培养。通过体育运动比赛更重要的是学会如何做人,如何尊重他人。让我们在高校体育教学中鼓励他们不断竞争、不断追求、不断向极限挑战。通过人文体育精神的教育,使他们走向圣洁和崇高,使生命走向健康和高尚,使生命在人文价值的关怀中走向辉煌。

参考文献:

[1] 李卞婴.奥林匹克新论[M].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2003.

人文奥运范文第5篇

关键词:2008奥运会;北京;人文环境;影响

中图分类号:G811.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590(2007)01-0044-03

Abstract:y using the method of documentary and theory analysis, this paper analysis the 2008 Olympic Games to the humanism circumstance of eijing. he result shows that: 1) the humanism Olympic has the same meaning with the ancient theory on this. 2) he Olympic Games offer a good chance to eijing to show its humanism circumstance. 3) he influence of Olympic Games to the humanism circumstance can be shown from the hard environment and the soft one.

Key words: the 2008 Olympic Games; eijing; the humanism circumstance; effect

奥运会作为全球性的体育盛会,无论是参赛的运动员,还是观众,都会引发本国民众或民族的爱国主义倾向性和狂热性(Chinese Education & ociety,1996,UA oday,2002)[1]

。作为奥林匹克周期性与性的活动内容,奥运会的举办对提高主办国的教育、文化、经济、政治等方面都会有着积极的作用,2008年北京奥运会提出了“科技奥运”、“绿色奥运”、“人文奥运”的口号,其中人文奥运是国民教育的组成部分。奥运会的举办对北京人文环境的影响具体表现在哪几个方面,这是本文论证与分析的重点,期望为研究奥运会与北京人文环境作一些有益的探索。

1 人文环境与古代奥运会的人文意蕴

人文是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人文环境”可以定义为一定社会系统内外文化变量的函数,文化变量包括共同体的态度、观念、信仰系统、认知环境等。北京人文环境包括三个领域,一是物化环境即通常说的硬环境,二是人们环境行为表现的行为环境即软环境,三是通过政府行为表现的制度环境。三者相互关照、相互印征、相互传递和感应,构成北京富有文化内涵的人文环境[4][5]。“人文奥运”理念的提出,在“奥运”史上,实属开先河之举;不管我们的理解程度如何,其本身闪烁出了“北京奥运”的生活哲理与文化智慧,反射出东方文化中神圣的人性观念。它是文化意识和民族记忆的再现,这一点与古代奥运会的人文意蕴是相吻合的。公元前5世纪,希腊哲学家普罗泰戈拉明确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把人当作万物的中心,是人认识自身的第一步。他使哲学的中心由自然转向社会和人本身,开创了古希腊人文主义的先河。随后,苏格拉底把“认识你自己”这一刻在希腊神庙中的名言纳入自己的哲学思想,拓展了哲学研究领域。在希腊思想的体系化时期,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对人的认识更加深化。他们从不同角度论述了人体运动与陶冶心灵的关系,从而奠定了人的身体、德行和智慧和谐发展的思想基础,这也充分体现了古代奥运会的人文意蕴[6]。北京奥运会提倡的人文奥运的基本内涵包括:传播现代奥林匹克精神,展示中华民族灿烂文化,推动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合作,促进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的精神与体魄的和谐发展。充分体现“参与奥运、得益奥运”,充分体现“中国风格、人文风采、时代风貌、广泛参与”的特点。它将普及奥林匹克精神,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加深各国人民之间的了解、信任与友谊。北京奥运会将坚持“以人为本”,以运动员为中心,构建体现人文关怀的环境,为八方来客提供全方位的优质服务。北京奥运会提倡的“人文奥运”,是本土实践并弘扬“奥林匹克精神”,同时又是对中华文化变迁中诸种人文关系的深切关怀。

2 奥运会提供了宣传展示北京人文环境的机会

中国是一个有13亿人口的发展中国家,以不到世界10%的耕地成功地解决了占世界近22%人口的吃饭问题。中国政府已使大约2.2亿人初步摆脱了贫困,为2205万城市人口提供了最低生活保障,对6000多万残疾人提供了帮助。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国家日益强盛,这在人类发展史上是绝无仅有的,作为发展中国家举办奥运会不仅向世界展示中国人民在人类史上创造的奇迹,也为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体坛上争取了重要位置[7]。通过筹办和举办2008年奥运会,不仅进一步向全世界展示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在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等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而且也为宣传展示北京的人文环境提供了广阔的平台。据统计,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的电视转播时间为2800小时,全世界电视观众达160亿人次。悉尼奥运会比赛时间电视观众达196亿人次,另外通过网络了解和观看奥运会的人数也骤然剧增。以亚特兰大奥运会为例,在奥运会时期奥林匹克官方网站的点击率达110亿次。有关学者预测北京奥运会将有300多万参观者来到中国,更多的电视观众收看奥运会,全世界的目光关注北京。为此,每一位中国人都希望2008奥运会起到让世界了解中国文化、了解中国人民了解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成果。向世界展示北京特有的人文环境,展示中华民族特有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乐观和谐”的文化思想与祥和安然、热情友好、文明礼貌的道德情操。

3 奥运会举办对北京人文环境的影响

3.1 奥运会举办对“硬环境”的影响

从1964年东京奥运会起,历届奥运会的举办都对主办城市的基础建设带来巨大的改善[8]。东京建造了首都圈高速公路网、地铁和一大批高级饭店和旅馆等城市设施;巴塞罗那的道路实施增加了15%,人工湖河喷泉的数量增加了268%;美国亚特兰大在各项建筑物中使用代替物质的冷设备、太阳能利用装置,并用有轨电车和各类环保汽车改善公共交通网络,悉尼奥运会的“绿色”概念成了整个城市的象征[8]。上述资料都是奥运会的举办对主办城市基础设施改变,这些改变不仅在奥运会举办时有着重要的作用还是奥运会后的宝贵财富。北京奥运会对改善人文环境的影响有以下几个方面:

3.1.1 对城市景观的影响

北京奥运会期间要求在城市主要道路、广场、公园、奥运场馆及周边区域等公共场所,设置充分体现城市美感的建筑小品、雕塑和植物、花卉景观等。搞好主要大街、重点地区、奥运场馆及周边区域、机场、车站、铁路、公路主要进京入口的夜景照明建设,建成重点突出、结构合理的夜景照明体系,展现北京夜景庄重、恢宏、亮丽的独特风格。2007年开始启动奥运会景观工程,通过实施北京奥运景观和城市宣传环境工程,到2008年奥运会期间,北京全城花团锦簇,张灯结彩,喜气洋洋,欢乐祥和。

3.1.2 对历史文化名城的影响

北京市在筹办奥运会的建设中强调保持维护北京历史文化名城的基本格局。到2008年北京市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修缮总数达到150余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达到40处。古都风貌保护既要注重单体修缮,又要注意旧城体系整治和改善环境,从景点保护发展到成片保护、形成风貌上来。要整治中轴线、朝阜路“两线”景观;展现什刹海风貌区、国子监古建筑群游览区、琉璃厂传统文化商业区、明清皇城景区、古城垣景区等“五区”风貌;修复金中都、元大都、明清北京城逐渐形成的京郊“六景”风景名胜区;到2008年,全市要组织推出30条特色旅游线路,开放130个特色博物馆,为参与北京奥运会的各国选手、工作人员和广大海外宾客及旅游者提供丰富的旅游生活。[3]

3.1.3 对城市公共标识和户外宣传设施的影响

北京奥运会的举办将规范和完善全市公共场所的语言文字和导向标识。在奥运场馆及区域、重点街道、机场、火车站、主要活动场所、文化娱乐场所及宾馆饭店、旅游景点等重要区域,完善以中英文对照为主的公共服务信息系统。要在全市主要道路、街头和公共场所统筹安排一批已建成的电子广告屏幕、宣传栏、公益广告牌等,用于奥运会筹备和举办期间的宣传。要在重点公共场所临时修建一批大型电子屏幕墙,在奥运会期间用于播放有关奥运内容的宣传片、新闻片和旅游片,转播奥运会比赛实况,营造奥运文化氛围。[3]

3.1.4 优化无障碍环境

建设无障碍环境,是办好残奥会,弘扬人文奥运理念,推进首都精神文明建设和人文环境建设的重要内容。要有计划地积极推进全市无障碍建设和改造,在主要道路、地铁、车站、机场、大型交通枢纽和其他重要公共场所设置必要的无障碍设施,为残疾人、老年人社会生活提供必要的条件。为方便外国残疾人运动员及残疾人朋友来华参与奥运会、残奥会活动,满足他们对无障碍设施的需求,突出抓好奥运场馆及周边地区的无障碍设施的建设和改造,设置带有英文、盲文的国际无障碍标识,在商场、银行、医院、邮局、公园等公共服务行业配备手语服务人员,积极推进“字幕工程”、“扶手工程”,建设与国际接轨的无障碍环境。

3.1.5 对城市环境的影响

到2007年底前,北京市基本完成城八区范围内现有的200多个城中村的整治任务。在市区、边缘集团、卫星城和中心镇建成区范围内,基本实现无违法违章建设。依法拆除影响城市交通和公共安全的户外广告。保持主要大街建筑物、构筑物外立面整洁和完好。清除城乡结合部及铁路、国道、河道周边的暴露垃圾。清除所有小广告。整治校园周边环境,取缔不良商业经营项目。城八区公共厕所全部达到二级以上标准。

由此可见,奥运会的举办对北京市人文环境中的“硬环境”的影响意义重大,而当人们对这种硬环境的改变感到愉悦时就会产生一种自发的与环境和谐相处的意识,这必将带动软环境的改变。

3.2 奥运会的举办对“软环境”的影响

3.2.1 奥运会的举办对北京市民凝聚力和爱国主义的影响

凝聚力(Cohesion)一词起源于拉丁词“cihaesus”,表示结合或粘合在一起的意思。早在20世纪30年代,西方学者对凝聚力的研究在勒温(Lewin)开创的群体动力学中就有所探讨,他认为凝聚力是作用于集体成员的心理力量。奥运会的举办能够促进社会凝聚力。举办一届成功的奥林匹克运动会是一项浩大的工程,社会各界都将面临各种各样的压力。这种整体面对的压力,将有助于群体凝聚力的加强[9]。在奥运会举办期间大量围绕申办和举办奥运会,以爱国主义、首都意识、集体荣誉为中心的宣传工作,有利于进一步激发全体市民爱国家爱北京的热情,形成和谐互助的人际关系、奋发进取的工作精神和自觉遵守社会公德等方面创造新局面。此外,举办奥运会对于促进北京文化事业的发展,在世界面前树立北京文明开放团结的现代化国际都市形象,以及为国有企业改革创造更为宽松的环境都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

3.2.2 奥运会的举办对北京市民体育意识的影响

北京奥运会申办成功以来,国民体育态度总体上受到了积极的影响,人们对我国大众体育事业的发展大多持乐观态度,普遍认为申奥成功促进大众体育的发展,未来几年大众体育形势会更好[3]。北京奥运会在筹办和举办期间大量的关于体育运动和奥林匹克知识的宣传必将会影响广大市民对体育的认识,而且这种认识会随着奥运会的举办而增加,也可以说随着2008年北京奥运会脚步的临近,北京市民对体育的认识,自我体育的需要和体育价值观会进一步发生变化。

3.2.3 奥运会的举办对北京经济的影响

申办奥运会的成功将带来大规模的经济建设,直接拉动经济的增长。我国为举办奥运会的总投资将达到350亿美元,而国家的投资又会带动民间的投资,最终转化为首都经济增长的动力。由于国际奥委会营销计划的成功实施,分配给奥运会组委会的份额十分可观,一般占到组委会预算的60%,带来了直接经济效益。奥运会举行还将刺激消费需求,我国将新建或者完善一批体育设施,以及城市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这些大规模的需求将对北京的建筑、通讯等行业产生推动作用,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举办奥运会对增加就业机会、提高收入水平有直接影响。筹备奥运会一般需要将近8年,要兴建各种体育场馆、交通设施、通讯、服务等设施,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资源。随着奥运会的到来,各种服务性部门的工作量也大为增加。以往奥运会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举办国尤其是主办城市的就业压力。奥运会立足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通过增加就业机会,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改善居住环境,使老百姓亲身感受到举办奥运会带来的实惠[10]。据专家估算,北京奥运会将会带来200万个就业机会。广州体育学院周毅教授,对北京奥运会的就业情况做出了初步的预测:奥运会主办城市和奥组委从申办奥运会开始到结束都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可以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申办奥运会阶段;第二阶段是准备和举办奥运会的就业机会增长阶段;第三阶段是奥运会结束后就业机会减少阶段;第四阶段是奥运会经济持续稳定影响阶段。他综合奥运会投资行业和GDP增量的情况,参考历届奥运经济对劳动就业理论模型的结论,采用投入产出模型得出北京奥运会对劳动就业的初步预测(见表1)。

可见奥运会的举办将对北京的经济带来前所未有的影响,北京奥运会在举办前新增直接投资约为1349亿元,并由此产生的投资影响为1321亿元;另外,由新增直接投资所产生的直接带动经济的影响为1499亿元,间接带动经济增长的影响约为794亿元,因此,带动北京市新增GDP总额达到2293亿元,新增就业约为108万人[10]。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叶震2001年预计,北京在准备奥运会的7年内,中国经济因奥运可每年增长0.3个百分点。因奥运而增加的投资和消费需求,拉动北京经济增长的作用约为205个百分点[12]。

4 小结

人文环境是人文奥运在空间上的一种展示和表征。奥运会的比赛是世界上最高水平的竞技体育表演,也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创举。成功地举办一届高水平、有特色的奥运会是所有中国人的共同期盼[2]。历届奥运会的举办对主办城市都带来了空前的机会和前所未有的挑战,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举办将对北京市人文环境产生较大的影响,奥运会的举办对“硬环境”的影响包括城市景观、历史文化名城风貌的展现、完善城市公共标识和户外宣传设施、优化无障碍环境和整治城市环境五个方面;奥运会的举办对“软环境”的影响包括:奥运会的举办对北京市民凝聚力和爱国主义的影响、奥运会的举办对北京市民体育意识的影响、奥运会的举办对北京经济的影响三个方面。总之,举办奥运会对北京的影响是全方位的,需要政府和广大市民的积极参与,让奥运会为北京,为中国,为中华民族争光,让中国为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和推动世界和平贡献[11]。我们坚信2008年奥运会将成为北京走向世界、迈进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参考文献:

[1] 陆遵义. 奥运文化与中小学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关系的实证研究 [J].中国体育与科技,2006.6,128-130.

[2] 史康成. 2008年北京奥运会对体育人才工作的新挑战[J]. 体育科学,2006,(9).

[3] 周全,北京2008年奥运会对国民体育意识和体育行为影响的研究 [M]. 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6.11,172-173.

[4] 沙莲香,北京人文环境与城市文化氛围[J].北京社会科学2004.1

[5] 人文奥运网省略

[6] 孔繁敏. 奥林匹克文化研究[M]. 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5.10,50--60.

[7] 杨桦.2008北京奥运会对提升中国国际地位和声望的研究[J].体育科学, 2006.5,3-5

[8] 陆小聪.奥运会与社会凝聚力[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5.9,6-8

[9] 周成林等,北京奥运会对增强沈阳市民凝聚力心理因素的研究[J].体育科学,2006.10,15.

[10]周毅.等,第29届奥运会对促进北京地区经济增长的分析[J].体育科学,2006.3,8-10.

[11]董杰.奥运会对北京可持续发展的影响[J].体育与科学(南京),20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