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对偶的句子

对偶的句子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对偶的句子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对偶的句子范文第1篇

用两个结构相同、字数相等、意义对称的词组或句子来表达相反、相似或相关意思的一种修辞方式叫对偶

对偶通常是指文句中两两相对、字数相等、句法相似、平仄相对、意义相关的两个词组或句子构成的修辞法。对偶从意义上讲前后两部分密切关联,凝练集中,有很强的概括力;从形式上看,前后两部分整齐均匀、具有戒律感。严格的对偶还讲究平仄,充分利用汉语的声调。

例句:

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如“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对偶手法的分类:

1、成分对偶。

例如:然而我的坏处,是在论时事不留面子,砭锢弊常取类型,而后者尤与时宜不合。

其中“论时事不留面子”与“砭锢弊常取类型”均为句子中的成分,所以称成分对偶。

2、句子对偶。

例如: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对偶的句子范文第2篇

李东阳,明朝的著名诗人、大学士,字宾之,号西涯。小时候因为聪慧闻名,六岁时明代宗朱祁钰召见他,因为门槛高,跨不过,明代宗见了说:“神童脚短。”李东阳随即应对:“天子门高。”代宗听了,心里高兴,一把抱住他,放到自己膝上坐下。代宗看到东阳父亲乐滋滋地站在台阶下,又问道:“子坐父立,礼平?”李东阳张口答道: “嫂溺叔援,杈也。”皇帝看难不住他;便说:“螃蟹浑身甲宵。”李东阳即答:“蜘蛛满腹经纶。”皇帝对他大加赞扬。

读到这儿,我们不禁惊叹李东阳才思敏捷,小小年纪,竞能对出如此佳句来。其实,古时候的对对子就是运用了今天所谓对偶这种修辞手法。如果把诗词比作是长河的波浪,那么对偶句则是朵朵绚丽的浪花。它是用结构相同、字数相等、词性相对、平仄相拗的句子或句子成分来表达相反、相似或相关的意思,看起来整齐醒目,听起来铿锵悦耳,读起来朗朗上口,便于记忆和传诵。

古人的诗词中,对偶句随处可见。如王勃的“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王之涣的“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杜甫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白居易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李清照的“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这些诗句无不成为千古绝唱,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

其实,对偶句不仅仅运用于古代的诗词中,像今天许多的广告、手机短信、音乐歌词,也把对偶作为一种主要的表达方式。

如保暖鞋广告:“寒从脚起,暖自鞋生。”“寒”与“暖”,“从”与“自”,“脚”与“鞋”,“起”与“生”,前后相对,词义相反或相近,音韵跌宕起伏。

再如茶馆广告:“煮沸三江水,同饮五岳茶。”

杂货店广告:“喜迎四面贵客至,笑接八方同仁来。”

手机短信:“祝你猴年福星高照,幸福就像猴子的尾巴甩也甩不掉:祝你猴年财运亨通,财富就像猴子的虱子捉都捉不完。”这样整齐美观、节奏和谐的对偶句,既显得友人关系的密切,又充满喜庆和祝贺的情调。

再如,“日出东海落西山,愁也一天,喜也一天;遇事不钻牛角尖,人也舒坦,心也舒坦。”品读完这段文字后心情豁然开朗,烦恼、忧愁会立刻抛到一边。

再看歌词里的对偶。“胡子里长满故事,憨笑中埋着乡音。”这是充满深情的《父老乡亲》里的一句歌词。仅仅十四个字,深厚凝重,一个幽默风趣、质朴纯真、憨厚可爱的“父老乡亲”站在了我们面前。

小朋友,在日常的会话和写作中,你不妨也尝试着写一写有趣的对偶!

你知道对偶的种类吗?

正对。上下句意思上相似、相近、相补、相衬的对偶形式。例如: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对偶的句子范文第3篇

关键词:《庄子》 汪榕培译本 句式修辞格

一.《庄子》英译本概述

《庄子》的英译本总体上分为两类:全译本和摘译本。全译本即译本包括《庄子》内篇、外篇、杂篇等所有篇目。已知的首个全译本是1881年巴尔佛在上海和伦敦同时出版的《南华真经――道家哲学家庄子的著作》,但此书已失传。此后,翟思理的译本《庄子――道家哲学家和中国神秘主义者》于1889年出版。该译本的语言有维多利亚时代英语的特点,译者在译本中加入了大量的注释和考证,对于研究这一时期英国汉学家的研究状况有一定价值。不足之处在于译者在译本中加入过多的主观思想,因而降低了译本的忠实度。英国汉学家里雅各于1891年出版、1966年再版《东方圣书――道家经典》也收录了《道德经》和《庄子》的英译本。里雅各的译本面向汉学研究学者,因而采用直译的方法,译本中夹杂大量的注释、附录和索引。并在前言部分用37页的篇幅详细讨论了原著每篇标题的含义、篇目的主要内容和反映出的庄子的思想。他的译本反映了当时英国汉学到道家研究的水平。此外,美国汉学家华兹生1964年出版的《庄子》全译本被列合国教科文组织各国代表作品丛书,梅维恒1994年出版的《逍遥游――早期道家古诗和寓言》注重再现《庄子》的文学特征,因此常以诗歌的形式翻译原著中的散文。

《庄子》的摘译本主要有1981年出版发行的格雷汉姆《庄子》内篇,该译本选择了最能反映庄子思想的内篇。冯友兰翻译《庄子》的内篇,他注重在译文中再现庄子的哲学思想,在前言和附录中讨论了庄子的哲学思想。此外,还有克利瑞翻译的《庄子》内篇和陈荣捷的译本等。

汪榕培的《庄子》英译本是大中华文库的组成部分,是首个由中国人翻译的《庄子》全译本。译者坚持的翻译原则是用流畅的当代英语表达原作的精神实质,再现原作的艺术风采。[1]译者采用直译的方法,尽最大的努力在译本中用原文对应的词语或结构翻译,若出现词义空缺或同一个词反复出现,译文也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如“无为”在译本中有“none-action”“do not take any action”和“do nothing”对于句子结构差别较大,单纯保留原文的形式不足以传达原著的思想内涵时,译者采用解释性翻译和加译的方法,充分考虑了译本的可读性。

二.《庄子》句式修辞格的特点

《庄子》的文字具有磅薄的气势和清新的风格,句子形式摇曳多变,富于韵律。而这种艺术美感的产生则要依赖于书中句式修辞格的大量使用。据统计,《庄子》排比辞格出现253次,对偶辞格659次,覆叠辞格51次,错综辞格101次。[2]整体而言,《庄子》的句式修辞格使用时有以下特点:一、章句修辞格出现频率较高。对偶、排比、反复、复叠、顶真、层递等句式修辞格交替使用,句子长短交替,层层递进,对后世文学形式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二、修辞格使用自然,无雕琢的痕迹;三、多个句式修辞格连用,从而使句子结构灵活,长短交错富于变化。

三.汉译英实践中句式修辞格的处理

汉语中的句式修辞格主要有反复、反问、对偶、排比、层递等,英语中的句式修辞格主要有repetition(重复)、rhetorical question(反问)、antithesis(对照)、parallelism(排比)、anastrophe(倒装)和climax(递升)等。对于格式和修辞作用上完全相同的重复、排比、对照等辞格,翻译时可以采用直译的方法再现原文的形式特征。对于倒装、反复、精警等差别较大以及汉语有的辞格如歇后,翻译时难以采用英语中对应的修辞格翻译,可以考虑释义、归化、切分或者数种辞格并用,在最大程度上再现原文的修辞特征和语言魅力。

四.汪榕培《庄子》英译本对句式修辞格的处理

1.排比辞格的翻译

排比辞格主要出现在《庄子》描述和说理的语段中,它可以使描述细致入微,意象丰富;使说理层层推进,磅礴有力。由于英语中也有与之相似的parallelism辞格,译本对此辞格采用直译的方法。

山岭之畏隹,大木百围之窍穴,似鼻,似口,似耳,似,似圈,似臼,似洼者,似污者;激者,y者,叱者,吸者,叫者,嚎者,笑者,咬者。(《齐物论》)

引文出自《齐物论》的第一章。子綦向子游讲三籁中的地籁,即地所发出的声音。他用“似鼻、似口”等八个名词来描述洞窍的形状,用“激者、y者”等词形容不同形状的洞窍发出的声音的差异。排比修辞格的使用使得对窍及其发出的声音的描述细致入微,形象生动,译者将其译为:

There are crags and cliffs in the mountains; there are hollows an caves in the huge trees. They look like nostrils, mouths and ears, like gouges, cups and mortars, and like pools and puddles. The wind blowing past them makes sounds of the roaring water, whistling arrows, scolding, breathing, shouting, wailing, rumbling and chirping.[1]15

译文同样使用了排比的辞格,在意义上再现了洞窍的形状之多和风吹过时发出的声音之多样。描述洞窍形状时译文重复介词like, 将原文中的名词三个列为一组,每个短语内部构成排比,三个介词短语之间也构成排比,从而避免了单词的简单罗列,这样既符合英语的表达习惯也再现了原文细致的描写风格。译文用所有格+名词短语和现在分词做后置定语的模式,避免了译文定语过长。现在分词连用不仅运用了并列的辞格,而且押尾韵,读起来与原文一样朗朗上口。上述处理在语言通顺和完整再现意义这两方面找到了平衡,其中排比与谐音辞格的使用功不可没。

又如:

而目将荧之,而色将平之,口将营之,容将行之,心且成之。(《人间世》)

选文出自《人间世》的第一章,借颜回与孔子的对话描述与统治者相处的艰难。面对专横独断的卫国君主,颜回提出的方法并不足以感化卫君,因而孔子反对他到卫国去,孔子认为,若颜回在卫国庙堂上开口劝谏必然使他们抓住颜回的漏洞而展开辩论,从而使他眼花缭乱,脸色不得不平和,口里只顾得营营自救,于是容貌不得不恭顺迁就,内心也无法自主而顺从。这样必然会死在暴虐的卫君之前。[3]译者将该句译为:

At that time you will feel dazzled, but you will pretend to be calm and make excuses for yourself; finally, with submissive expression, you will conform yourself with him. [1]51

原文采用排比的辞格描述颜回直言劝谏的后果。译文用三个“you will+动词短语”的形式再现原文的排比结构,“色将平之”和“口将营之”用并列连词and连接,“容将行之”被翻译成介词短语置于“心且成之”的前边。考虑到英语语言形合的特征,译文用“but, and, finally”等连词表现原文的逻辑关系。总体上看,译者采用直译的方法表现出了原作的意义,同时也考虑到了译文的通顺与流畅,对译文忠实与通顺的两个纬度把握得恰到好处。

2.对偶修辞格的翻译

《庄子》中对偶辞格出现频率最高,但书中的对偶多为宽对,并不刻意要求句式的工整。对偶或与反复、排比、顶真等辞格连用,或层层嵌套,使原文的句式变化多端,错落有致。

对偶辞格可以用英语中的antithesis来翻译,但当多种辞格套用时,反复、顶真很难在英语中能够再现,译者要注意形式忠实与内容重视的平衡度。

彼富,则人归子;归,则下之;下,则贵之。(《盗跖》)

选文出自《盗跖》的第三段对话。无足和知和分别寓指不知足的人和知中和之道、守分清廉的人。无足对知和说:众人没有不愿建立名声和追求名利的。如果他富有人们就会归向他,归向他就会对他低声下气,对他低声下气便使他高贵起来。原文对偶与顶真并用,句式工整,音节和谐。译本将其译为:

When you are wealthy, others will flock after you. When they flock after you, they will take the inferior position. When they take the inferior position, they will worship you. [1]531

考虑到英语语法刚性的要求及语言形合的特点,必然要在译文中增补主语、增加连词,从而使译文符合英语语言规范,而增加主语和连词后译文很难再现原文的对偶和顶真的辞格,因此译文将上述两种辞格转换为英语中“when… They will…”形式的排比句,在充分表达原意的基础上增强了译文的文采和可读性。

又如:

夫道不欲杂,杂则多,多则扰,扰则忧,忧则不救。(《人间世》)

选文是孔子对颜回的劝诫,告诫他不要到卫国去。道是不宜喧杂的,喧杂了就会多事,多事就会受到搅扰,受到搅扰就会引致忧患,有了忧患就是自救也来不及了。原文综合使用了对偶、排比、顶真等修辞格,说理层层推进,逻辑严密。译者将其译为:

Tao must be kept intact;otherwise there will be too many things to attend to, which will lead to confusion, and then to worries and finally to destruction. [1]49

对偶、顶真辞格所产生的用字精炼、环环相套的特点很难在译文中再现出来,因此译者舍弃了原文对偶和顶真的形式,用解释性的翻译表达原句的意思。译文将原句分为三个意群;“道不欲杂,杂则多,多则扰”、“扰则忧”和“忧则不救”。第一个意群中“道不欲杂”和“杂则多”译成英语中两个独立分句,用otherwise连接,而“多则扰”则译成非限制性定语从句。后两个意群采用省略的形式与“lead to confusion”构成排比结构,但是译文容易这样处理很容易产生歧义,认为“忧”和“不救”是“杂则多”的结果。

3.错综修辞格的翻译

错综又被称为拗语,为了达到特殊的表达效果而改变语句常态,形成参差交错的结构。[4]它可以避免句式呆板僵化,使行文的句式多样,从而增强文章的语言魅力和感染力。《庄子》中的错综与排比、对偶和反复辞格混用,使其语篇中的句式摇曳多姿,增强了《庄子》的文学魅力。

天地尊卑,神明之位也;春夏先,秋冬后,四时之序也……变化之流也。(《天道》)

原文通过交替使用长短句使句式交错。选文试图说明自然界的各种变化,天地的尊卑,季节的变化和万物化生都是不断变化流转的。译者将其译为:

The heaven is high above and the earth is down below-this is predestined position. Spring and summer go before while autumn and winter follows behind-this is the ordering of the four seasons.The trans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ings in the world have their distinctive signs; their growth and decline are but phases of change.[1]209

译者将原文的前两个分句译为独立的句子,用英语中的antithesis归化原文的排比和错综辞格,使的译文句式整齐,增强了说理的气势,原文的最后一个分句翻译时舍弃了对偶的形式,转而将其语义表述出来。总体上看,用释义和归化的方法虽然不能再现原句的句式多变的特征,但译者在最大程度上再现了原句表达的思想。

四.结语

《庄子》原著中排比、对偶、错综等修辞格的使用增强了其描述的生动性和说理的雄辩性。汪榕培的英语全译本在处理排比修辞格时尽量采用直译的方法,很好把握了再现原文气势和传递原文思想内容两方面的平衡。对于原文中频繁出现的对偶辞格,译本常以英语中对应的antithesis归化之,而对于对偶与顶真、反复等辞格嵌套的情况,译者采用释义的方法或将顶真或反复转换成英语中的排比等辞格。错综辞格使《庄子》的语篇句式长短相间,富于变化,但它很难在英语中再现,译者多采用解释性翻译的方法再现原文的深刻含义。总体上看,汪榕培译本对原文本句式修辞格的处理充分考虑到了修辞格在再现原著文学色彩中的重要作用,同时,对于句式修辞格交替使用的情况采用多种译法并用来处理,忠实地再现了原文的哲学思想和文学特色,也保证了译本语言的通顺性和可读性,达到了译者在译者序言中提出的翻译标准。

参考文献

[1]汪榕培.Zhuangzi[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99.

[2]杨明明.《庄子》修辞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6:16-18.

[3]陈鼓应.《庄子》今注今译[M].北京:中华书局,2009:381.

对偶的句子范文第4篇

关键词: 《黄帝内经》 对偶 顶真 英译

《黄帝内经》(以下简称《内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医学典籍,其成书明确了中医学的基本理论,构建了中医理论体系的基本框架[8],在中医史上绽放着独特而耀眼的光彩。《内经》不仅仅是医学经典,作为古代文学典著,其重要意义也不容忽视。《内经》全书频繁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如对偶、顶真等,让人读来不仅惊叹于古代医家的大智大慧,而且折服于这部宏伟著作难掩的璀璨文学光芒。

随着中医在全世界范围内的大力推广和迅猛发展,中医对外传播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凸显,对于中医典籍如《内经》英文译本的需求应运而生。由此,立足于《内经》英译的研究风生水起,其中着眼于修辞格英译的研究林林总总,不一而足。对偶和顶真是《内经》中出现频率较高的两种修辞格,相关英译研究却少之又少,因此,本文将主要从这两种辞格的英译研究入手,以期对常见的英译方法进行分析与总结。

一、 对偶及顶真修辞格

(一)对偶辞格

对偶是汉语中传统而常见的修辞手法,就是把字数相对、结构相同的两个语言格式对称地并列起来,在意义上意赅醒目,在形式上匀称和谐,具有极强的表现力[1]。汉语诗词古文中可常见各种对偶修辞形式,如: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诗)。

对偶句广泛应用于《内经》中的例子比比皆是,包括字数较少的短语对偶(如:辛散,酸收,甘缓,苦坚,咸软[8]),以及句子对偶(如:以春甲乙伤于风者为肝风,以夏丙丁伤于风者为心风,以季夏戊己伤于邪者为脾风,以秋庚辛中于邪者为肺风,以冬壬癸中于邪者为肾风[8])。

(二)顶真辞格

顶真又叫联珠或顶针,是用前一句话的结尾词作为后一句话的开首词,使两句话首尾相贯,丝丝入扣,从而加强语气[5]。有人统计,《内经》中使用顶真手法的有两百多处[5]。如:阴气盛于上则为下虚,下虚则腹胀满,阳气盛于上则下气重上而邪气逆,逆则阳气乱,阳气乱则不知人也[8]。

二、 《内经》中对偶、顶真的英译研究

通过在中国学术期刊(CNKI)、万方数字资源系统(万方)及维普中国科技期刊(VIP)中检索《内经》中对偶、顶真两种辞格的英译研究,共收集对偶、顶真(包含探讨对偶、顶真辞格研究方法的文献)英译研究文献不超过十篇,包括对偶词、句式、辞格等研究,以及从归化异化及翻译美学角度对汉语顶真的翻译进行探讨。

(二)对偶英译研究

对偶辞格的英译研究可以从词和句两个层面展开,对偶词结构简单更易处理,对偶句相对复杂,需采取相宜的翻译策略。目前关于对偶英译的文献非常少,比较有代表性的包括李苹的对偶辞格研究,李苹、施蕴中关于对偶词、对偶句的研究,汪文军关于对偶句式语言英译的探究,张冉、姚欣关于《内经》中句式整齐辞格英译的研究,以及李照国对于《内经》部分修辞格特点及其英译的研究。

对偶词:词汇层面的对偶相对比较容易处理,英译方法包括直译、剖译及选译 [3]。直译是指用与原词直接对应的英语词翻译,剖译适用于可分解对偶词组,如:“阴阳”、“虚实”等译为“yin and yang”,“asthenia and sthenia”,而选译则源于有些对偶词的意义仅取其中一个字的意义,如:“逆从”一词有时只取“从”不取“逆”或只取“逆”不取“从” [3]。因此,翻译对偶词时首先应辨别词义,对对偶词做到正确理解的基础上进而选择采取直接翻译或者增删部分词义进行翻译的方法。

对偶句:句子层面的对偶相对于词汇层面更加复杂多样。有些对偶句可以选择保留原有样式、格式,但其他对偶句的翻译则需采取不同的方法策略。《内经》对偶句的翻译追求需准确传达意思,多采用以下三种方法翻译:保留、增删、舍弃。

1.保留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保留原文对偶形式,将汉语对偶句译成形式相同、结构相似、词形相应的英文句子,使译文呈现出与原语相似的修辞效果,即“以偶译偶”[4]或“直译”[10]。

例1:清阳上天,浊阴归地,是故天地之动静,神明为之纲纪,故能以生长收藏,终而复始。(《阴阳应象大论篇第五》)[8]

译文:Yang,the lucid element,ascends to heaven.Yin,the turbid element,returns to earth. Hence the universe (Heaven and Earth) represents motion and rest,controlled by the wisdom of nature (the gods). Nature grants the power to beget and to grow,to harvest and to store,to finish and to begin anew.[13]

分析:此句中“清”对“浊”、“阳”对“阴”、“天”对“地”,整句可视为对偶词的叠加使用,无需在选词、 句法上做较大变更,选用内容相应、句法形式相对的词和短语即可,如:“yang”“yin”“lucid”“turbid”“heaven”“earth”。

例2:故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素问・脉要精微论篇第十七》)[8]

译文:Thus the Lucid-Yang moves upwards into upper orifices of the body while the Turbid-Yin moves downwards into the lower orifices of the body.[6]

分析:“清阳”对“浊阴”、“上窍”对“下窍”。译文保留了原文的修辞效果,分别使用了 “lucid yang” “turbid yin”,“move upwards” “move downwards”,“upper” “lower”,各对偶项相映生辉。

因此,在对偶句英译能够保持“神形兼备”的情况下,即对偶项句式工整、功能意义相同且能够在英文中找到相应短语、句式准确传达原义时,可以采取这种直接对应的方法,内容完整的同时能保留对偶的形式,使句子整齐匀称,增强美感与质感[11]。

2.增删

《内经》中对偶句式在英译实践中经常遇到需要译者在内容与形式之间做出一定取舍的情况,其中一种情况就是译文中对对偶项的选词或基本句式保持不变,但需要增添或删减部分词汇、 短语,以求准确传达信息或使译文自然流畅。

例3:外者为阳,内者为阴。(《素问・阴阳离合论六》)[8]

译文:The external pertains to Yang while the internal to Yin.[6]

分析:此句“内外”相对、“阴阳”相对,然而,为行文需要,遵从英语句法习惯,动词“pertains”在后半句被删减,并且增加连接词“while”连接起前后两句,使得译文更加符合英文表达习惯、更加通顺自然。

例4:是故冬至四十五日,阳气微上,阴气微下;夏至四十五日,阴气微上,阳气微下。(《素问・脉要精微论篇第十七》)[8]

译文:Winter lasts for forty-five days,and during that time the influence of Yang,the element of light and life,is weak in the upper pulse and the influence of Yin is weak in the lower pulse.Summer lasts for forty-five days,and during that time the influence of Yin is weak in the upper pulse and the influence of yang is weak in the lower pulse.[13]

分析 冬至节后四十五天表现出阳气微微上升,阴气微微下降;夏至节后四十五天表现出阴气微微上升,阳气微微下降[8]。前后两句格式对应整齐,译文中采用相同的格式、句式保留原文的形式,但是译文中添加“the element of light and life”进一步诠释和解释“the influence of Yang”,既能重现原文修辞风格,呈现出其韵律美和形式美,又能通过增补的方式更加明确原文内涵。

由此,在基本保留原文对偶修辞效果的情况下,通过译者的灵活处理,增加或删减某些词汇、短语,使得译文含义更加准确或者表达效果更加贴近译入语风格,是一种很好的翻译处理方式。

3.舍弃

中文中的大量对偶句如果全部保留形式、强行翻译,就会变成译文中的无限重复和累赘,读来生硬且表达效果弱,应有选择性避免原文修辞形式。此外,有些情况下,内容与形式之间难以找到两全的翻译处理方式;《内经》翻译的特殊性决定了译者往往不约而同以追求内容传达准确为首要原则,在内容、形式不能兼得的情况下,选择保留内容而舍弃修辞形式。

例5:夫脉者……代则气衰,细则气少,...。(《素问・脉要精微论篇第十七》)[8]

译文:When the pulse is irregular and tremulous and the beats occur at irregular itervals (代),then the impulse of life fades; when the pulse is slender [smaller than feeble,but still perceptible,thin like a silk thread](细),then the impulse of life is small.[13]

分析:代脉脉象缓慢,表明五脏之气衰弱;脉象细则说明气血虚少。由于“代脉”“细脉”两种脉象在此处第一次出现,为使译文读来更加清晰明确、方便读者理解,译者在此不仅添加解释说明,同时为行文需要用 “the impulse of life fades” 和 “the impulse of life is small” 两种不同的形式来表现 “气衰” 和 “气少”。

例6:气薄则发泄,厚则发热。(《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第五》)[8]

译文:The thin Qi functions to disperse while the thick Qi generates heat. [6]

分析:气薄则可宣泄,气厚方能生热。译文首先用while连接词将前后句变为并列句,同时,“发泄”和“发热”看似两个词义完全对等的部分,却有着主动项与受动项的微妙差别。译者通过 “function to disperse”化被动为主动,与 “generate”并列,舍弃对偶效果的同时力求译文行文流畅、节奏相当。

例7:应太过,不足为精;应不足,有余为消。(《素问・脉要精微论篇第十七》)[8]

译文:When they go beyond the mark in the fulfilment of their duties or when they perform their duties incompletely,their secretions are small.When their performance of their duties is incomplete,they live in excess and this causes dissipation.[13]

分析:脉象应该旺盛却出现不足,这是阳邪闭阻气血导致运行不畅;脉象应该微弱沉细却出现旺盛,这是正气消耗虚损浮散于外的征象[8]。翻译时,一方面要把原文中简洁的语言复原,清晰阐明意思,另一方面由于英语句式表达需要,译者舍弃了对偶的形式对等,并未强行使用相同句式表达,如:“太过” “不足”分别译为 “go beyond the mark in the fulfilment of their duties” 和 “performance of their duties is incomplete”,既实现了意思的准确传达,又符合英语的句法习惯。

《内经》在阐述医理时运用了多种修辞方法,对偶就是其中重要的修辞之一[2]。《内经》中对偶辞格的用法灵活多样,因此在英译过程中难免遇到各式各样的复杂情形,译者需要酌情考虑保留或舍弃原文的修辞效果,在翻译当中准确传达原义的同时,尽可能遵从英语的句法习惯,尽量符合医学英语的表达方法,这是决定医学语言和中医翻译质量好坏的关键[10]。

(二)顶真英译研究

顶真作为汉语有的修辞格,其首尾相接的用词特点在加强语气的同时增强文章节奏感[12],强化读者的阅读视觉效果。顶真辞格的英译可以分为重现辞格效果及舍弃辞格追求达意两种方法。

1.重现顶真辞格效果

处理《内经》中顶真辞格英译最直接也是最简便的方法就是在译文中也选用相同词语或短语来成文,还原原文顶真效果。

例1:“脉不荣,则肌肉软;肌肉软,舌萎人中满;人中满,则唇反。”(《灵枢・经脉第十》)[7]

译文:If the channel cannot transport nutrients to nourish,muscles will become flabby.When muscles become flabby, the tongue will be withered and the philtrum will become swollen. If the philtrum becomes swollen, the lips will turn curved outward.[6]

分析:译文完全遵照原文的顶真辞格用法,对“肌肉软”、“人中满”两部分使用相同句法进行重复,再现原文独特的修辞效果;在达意的基础上,让译入语读者得以领略汉语独特的顶真修辞效果。

例2:“诸过者切之,涩者阳气有余也,滑者阴气有余也。阳气有余为身热无汗,阴气有余为多汗身寒。”(《素问・脉要精微论》)[8]

译文:All diseases [can be diagnosed by taking pulse].Unsmooth pulse indicates excess of yangqi,slippery pulse indicates excess of yinqi. Excess of yangqi leads to fever without sweating while excess of yinqi results in profuse sweating and cold.[8]

分析:此句中“阳气有余”及“阴气有余”为间隔顶真,译者在翻译中仍然保留间隔顶真的方法,重复“excess of yangqi”及“excess of yinqi”两个部分,译文读来清晰而质朴。

例3:东方生风,风生木,木生酸,酸生肝,肝生筋,筋生心。(《素问・五运行大论篇》)[8]

译文:The East creates the wind; wind creates wood; wood creates the sour flavor; the sour flavor strengthens the liver; the liver nourishes the muscles; the muscles strengthen the heart.[13]

分析:此句包含典型的顶真修辞格,在英译过程中可以直接保留其原有的修辞形式,直观而明了。因此,“风”、“木”、“酸”、“肝”、“筋”在译文中都呈现出“wind”“wood”“the sour flavor”“the liver”和“the muscles”的首尾呼应。

重现原文辞格而保留顶真效果的译法是最简单有效的翻译处理方式,虽然有时对于译入语读者而言难免重复唆,但这种方法在意义传达上不会造成理解错误,并且能够让读者有机会了解原语有的顶真修辞效果。

2.舍弃辞格追求达意

一些译者认为要保持《内经》的文学色彩,势必影响信息的传达。所以为了向读者传达准确的中医知识,就需要薄文重医,得“意”忘“形” [9]。在实际的翻译过程中,确实遇到种种情况需要舍弃原文修辞效果,将达意放在翻译目的的第一位,采取策略主要有二:

(1)并列句

例4:“阳盛则四支实,实则能登高也。”(《素问・阳明脉解》)[8]

译文 If yang is superabundant,the four limbs become very strong and mange to climb onto high places.[6]

分析:此句中第二个“实”虽则与第一个意思相同,但同时具有“承上启下”的承接作用,前者为前提,后者为其结果,所以译文中用连接词“and”引出后一句,省略了“实”在此处不必要的重复。

例5:“肾盛怒而不止则伤志,志伤则喜忘其前言。” (《灵枢・本神第八》)[7]

译文:Excessive rage in the kidney will damage the ability to understand the external world and,in turn,cause amnesia.[9]

分析:此处“伤志”及后句“志伤”的关系与上例相似,不只是简单的重复,而是引出一种结果,阐述“志伤”致“喜”且导致健忘,所以此译文添加连词“and”引出相应句子。

例6:“冬刺春分,病不已,令人欲卧不能眠,眠而有见。”(《素问・诊要经终论》)[8]

译文:In winter,[if]needling[is applied to]the part for spring[needling],it will make the patient unable to fall asleep or dream of[strange]things.[6]

分析:任何翻译实践活动过程中,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便是辨明原文含义。在翻译此句前,需首先辨别顶真部分的逻辑关系。此句中“眠而有见”与“不能眠”看似因果却并非因果关系,而是并列关系,因此译文中没必要也不应该重复“asleep”部分,直接添加“or”连接词引导出并列结果。

(2)从句或分句

汉语与英语的差别有时候体现在汉语多用重复加强句式效果,而英语借助句法特点避免重复。汉语中的顶真辞格,有时可以通过英语中从句或者分句的形式进行翻译处理。

例7:“脾主为胃行其津液者也,阴气虚则阳气入,阳气入则胃不和,胃不和则精气竭,精气竭则不营其四支也。”(《素问・厥论》)[8]

译文:The spleen is responsible for transporting fluids for the stomach. Deficiency of yinqi gives rise to excess of yangqi that leads to discomfort of the stomach and exhaustion of jingqi (essence-qi),making it difficult to nourish the four limbs.[6]

分析:此句中第一处顶真辞格“阳气入”并无实际功能,属于简单重复增强效果,在译成英文时可放弃辞格效果,改用定语从句直接引出其结果;最后一处顶真辞格“精气竭”的翻译则舍弃短语重复,用动名词引导出结果状语,明确原文逻辑关系的同时丰富译文句型,使译文更加生动自然。

例8:“膏者多气,多气者热,热者耐寒。”(《灵枢・卫气失常第五十九》)[7]

译文A person of the greasy type is characterized by plenty of Qi,which will provide the body with sufficient warmth that enables him to tolerate cold.[9]

分析:此句第一处“多气”为避免重复,采用“which”引导的从句来贴合英语表达习惯;第二处“热”则用“that”从句引导出逻辑因果关系,简练而自然。

由此,原文中的顶真辞格效果不宜一味保留,可在达意的基础上发挥英语句型灵活多样的特点使得译文流畅生动,符合译入语读者需求。

三、结语

对偶和顶真作为《黄帝内经》中普遍出现且语言水平较高的修辞格,其修辞效果的翻译、是否及可否保留效果展现原文语言风采,都需要译者在仔细斟酌原文意思的基础上进行考量,并且明确《内经》中此两类修辞格英译的主要目标,是尽可能让读者领略原文语言效果还是让读者更多更准确得获得阅读效果。

《内经》修辞格英译乃至所有中医典籍中修辞格的英译都给译者带来不小的挑战,虽有不少学者尝试做出初步探索,但结果仍不尽如人意。针对《内经》中对偶及顶真修辞格的翻译研究文献数目尚少,可供参考的数据资料屈指可数,且大多文章由于篇幅有限,一来无法充分列举分析《内经》中对偶、顶真修辞格英译的特点,二来对于此两种修辞格的分析及相应的翻译对策分析往往点到为止,无法做到充分、系统而有深度的剖析和归纳总结。因此,进一步的研究工作需在广度和深度上加强,应从修辞自身出发、着眼于翻译进行普遍性系统性研究而不是从特定译文出发进行特例研究,站在一定的高度对此两种修辞格翻译进行总体把握和归纳,在厘清其特点的基础上归纳出系统而切实的翻译对策与策略。

参考文献:

[1]班兆贤.《内经》修辞研究――比喻、对偶及排比[J].山东中医学院学报,1985,9(3):26-29.

[2]李苹.《黄帝内经》对偶辞格英译研究[D].南京:南京中医药大学,2009.

[3]李苹,施蕴中.《黄帝内经》对偶词英译研究[J].中西医结合学报,2009,7(1):85-88.

[4]李苹,施蕴中.《黄帝内经》对偶句英译研究[J].中西医结合学报,2012,10(7):832-836.

[5]李照国.《黄帝内经》的修辞特点及其英译研究[J].中国翻译,2011,5(5):69-73.

[6]李照国.内经素问[M].Yellow Emperor’s Canon of Medicine Plain Conversation.西安: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5.

[7]王洪图,贺娟.黄帝内经灵枢白话解[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

[8]王洪图,贺娟.黄帝内经素问白话解[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

[9]王娜.浅谈《黄帝内经》中顶真修辞格英译的归化与异化[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39(10):767-770.

[10]汪文军.黄帝内经经典对偶句式语言及英译新探[J].北方文学,2014,9:111-112.

[11]张冉,姚欣.《黄帝内经》句式整齐辞格英译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13,24(1):221-223.

[12]张冉,赵雪丽,张鑫.从翻译美学来看《黄帝内经》顶真辞格的英译 [J].山西中医学院学报,2014,15(3):75-77.

[13]Ilza Veith.The Yellow Emperor’s Classic of Internal Medicine[M].Taibei:Southern Materials Center.Inc,1982.

对偶的句子范文第5篇

“句式灵活”指的是根据所抒发的感情和表达的内容的不同,在不改变原意而又通顺的前提下,灵活地运用不同的句式,以变换节奏,增强亮点,使文章富有文采。那么,写作时如何使文章句式灵活呢?

一、长短交错,整散结合

字数比较多,稍显长的句子为长句子,反之,则为短句子;字数相同或接近,句式比较工整的句子为整句,反之,则为散句。写作时如果注意长短句交错,整散句结合,就会使文章的语言灵动起来,行文富于变化,具有形式美。例如:

“杖汉节”,他怀抱汉匈和睦的夙愿,奔走于茫茫大漠;挟驼铃声,他阔别长安的歌舞升平,游荡于寒冷衰草间。他要用挺直的脊梁,架起横亘天山、沟通中原的飞虹。

汉使谋反事败,哀叹;苏武拒绝折节叛国,正气;单于面对宁死不屈,不为富贵所动的铁血男儿,惊诧;苏武举起“汉节”,选择做高山雪莲圣洁的守望者,执着。

在这段文字中,作者用两组整句:“杖……奔走于……挟……游荡于……”“……哀叹……正气……惊诧……执着”再现当年历史,表达自己的爱憎,这远比叙述历史故事生动。作者又用散句高度概括苏武的功绩,衔接两组整句,这种整散结合的变化造成抑扬顿挫的效果,读起来给人波澜壮阔的感觉;第二组整句中,长短交错,短句短到一个词,于停顿处给人一种节奏感和音韵美。

二、巧用问句,增强语气

问句或有疑而问,称之为“疑问句”;或虽问不答,称之为“反问句”;或自问自答,称之为“设问句”。如能巧妙运用疑问、设问、反问三种句式,可以强化语气,突出中心,表达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增强说服力,进而引人深思。例如:

滴水之恩,何以报?春天阳光普照大地时,用温暖回报了小河,让小河的冰层消逝,使它能够欢快地流淌。

滴水之恩,何以报?夏天烈日炎炎,甘露用泪水回报了大地,让花朵绽放得更加鲜艳,使它们的芳香沁人心脾。

滴水之恩,何以报?“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经历了春风夏日,落花将身躯回报给养育自己的大地。

滴水之恩,何以报?冬天寒风凛冽,雪花飘落,万物皆“冬眠”,只有梅花傲雪挺立,用清香来回报人们……

大自然皆如此,何况人呢?

这段文字连续运用四个设问和一个反问,独立成段,用非常诗意的语言,以自然界春夏秋冬的变化更迭,形象生动地说明“何以报”的道理。以设问的形式构成排比句,发人深思,表达作者对“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这句话的深切理解。而紧接着的一个反问“大自然皆如此,何况人呢?”实则指出,我们人应该比大自然做得更好,引发人们的思考,使文章富有说服力。

三、排比对偶,酣畅整齐

把三个或三个以上意义相关或相近、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相同的词组或句子并排在一起,叫作“排比”。将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或相似的两个词组或句子成对地排列起来,叫作“对偶”。巧妙使用排比句可以增强文章的气势:用来说理,可以把道理阐述得更严密,更透彻;用来抒情,可以把感情抒发得淋漓尽致。巧妙运用对偶句可以使语段整齐匀称,节奏感强,具有音律美;内容凝练集中,概括力强。例如:

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

朱自清写《春》时使用的是排比句,一气呵成地道出了春天生机盎然、蓬勃向上的特点,极具抒情性。

【思考一下】

1.仿照下面画横线的句子,写两个句子,要求句式一致,意思与整个语境相吻合。

当葱绿的叶子逐渐变黄,纷纷飘落时,我们却收获了累累果实;当圣洁美丽的雪地消失后,我们却迎来了生机盎然的春天; ;

。生活中有许多东西如果没有失去,我们就不可能有新的获得。

2.面对落霞,你一定有许多的感想。请以“落霞”为题,写一段不少于200字的话,要求运用问句和对偶句。

答:

【例文展示】

对物质、精神的沉思

杨逸飞

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当我们走在高楼林立的城市中时,我们心中是自豪,是满足,还是一种深深的空虚感?在物质生活丰富、物欲横流的今天,我们的精神是否富足?(开头的一连串问句感情充沛,让人警醒,发人深思。)

看,我的新手机!看,我的新车!看,我的别墅!(运用排比这一修辞手法,形象地渲染出现代社会中人们对物质生活极力炫耀的场景。)这是现在的社会。也正因此,鲜少有人会说:看!这本书文字优美,内涵丰富,让人回味无穷……

物质生活富足的今天,有很多是不必追求的,有很多却又是应当保留的。生活中手机有70%的功能是无用的,汽车有70%的速度是跑不出来的,一栋别墅有70%的空间是多余的……而一本好书的妙处却是无穷的。在生活中,我们不应过度追求我们不必追求的事物。

我们需要把握的是那剩下的30%,30%足矣,多则浪费。不同的人需求不同,车手们需要高速的赛车;而普通的民众则只需要私家车,到达目的地……而那富足的精神世界却是我们万万不可丢失的。

听,风的律动!听,小鸟的低语!听,耳旁传来伟大的文人们留下的不朽篇章!(又一组排比句,这是在描摹人们追求美好而充盈的精神生活的场景。)这是理想的社会,这是一个令人放松的世界。

雨果曾在他的作品《我们都是瞎子》中这样说过:“吝啬的人是瞎子,他只看到金钱,看不到财富;挥霍的人是瞎子,他只看到开端,看不到结局……”(引用名家的对偶句,写出没有追求、不懂节制的人的悲哀。)当代社会何尝不是雨果说的那样,我们过分追求眼前的物质生活而忘记了真正应当充实的是精神世界。传统文化的不断流失与此种社会现象是分不开的。月光族的挥霍,啃老族的无能,这种在古代罕见的“病例”在当代社会却一一暴露。

物质与文化本应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可现在物质在进步,文化却在流失,这不得不说是一种悲哀。人啊,应该充实心灵,做一个精神饱满的人,而不是做一个表面生活肥到流油而精神世界却瘦如枯骨的人。

社会的高速发展本应带动文化的发展,可当下社会人民的精神却并不富足。幸运的是人们早已发现这个问题,人们对传统文化逐渐关注,政府对传统文化日益重视。人们在物质生活不断改善的同时,精神世界也被文化的水流不断滋润。

也许物质极其丰富而精神极度干涸的世界已经不再“流行”(长句)。我们的当代社会有着无限的可能,我们会改变,我们会创造(短句)――让我们的周围清风袅袅,好景频出,内心充实,精神富足。(长短句交错使用,使语言具有节奏上的美感。)

相关期刊更多

数学理论与应用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南大学

应用泛函分析学报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

模糊系统与数学

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国防科技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