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生态厕所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1 引言
据测算,冲厕用水约占生活用水量的20%,全国城镇人口每年冲厕用水不低于50亿吨,相当于25座中型城市的年供水量。水冲式厕所使缺水的城市供水更为紧张,同时生活污水中人体粪便是地表水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显而易见,传统的水冲式厕所是浪费和污染水资源的主要根源。
当前,我国多数地区缺水的现实使传统的水冲厕所受到严重的质疑和挑战,无水生态型厕所将是适应这一形势的最佳选择。目前普遍认可的发展生态厕所的核心思想就是以达到保护和节约使用有限水资源,同时实现营养物质的资源化目的,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寻求人与环境协调发展的环境观念为基本理念[1]。
2 无水生态厕所的现状
目前较流行于市场上的无水或节水厕所新技术,从处理途径和基本原理来看大致可分为物理型、化学型、生物型三类,由于适用的环境和条件不同而各有局限性。
2.1 国内物理型、化学型环保厕所
物理型包括机械打包式、气水压力式、泡沫密封式、真空抽吸式、干燥粉碎式等;化学型包括各种加化学除臭剂式、小便冲大便式等。这类厕所主要是基本解决了人如厕的免水冲厕或微水冲厕问题,但其不足是不符合生态要求、需要二次清运、对环境的后续影响较大、不节能、臭味大、日常维护要求高等。
2.2 国内生态型厕所
我国生态厕所的研究应用刚起步,现主要以下几类:
尿液单独处理的循环水冲洗型生态厕所
它是通过专门设计的分离装置将尿液单独收集起来,自动加入专用药剂去除异味后,回用于冲洗厕所;粪便干燥后可制成农用肥料。它的优点是可以使粪便资源化,但在使用过程中需少量补充水,日常管理要求比较高,粪便外运会产生二次污染。
粪尿混合处理的循环水冲洗型生态厕所
它是采用好氧生物处理法或膜法等,利用微生物的新陈代谢作用,最终将粪便降解为CO2和H2O,过程中产生的水经处理后回用冲洗厕所,也可排入环境。它的优点是粪尿一并处理,并可以回用冲厕,但仍需定期补水和定期清污,且污染物浓度会随厕所的运行逐步增高,导致其处理难度大,长期运行的成本太高、处理效果普遍不理想。
免水微生物堆肥型生态厕所
它可分为厌氧型和好氧型两类,采用厌氧发酵或好氧堆肥工艺,粪便最终处理成有机肥或土壤改良剂。其优点是无残渣、无水,但其不足是处理时间长、臭味浓、卫生状况差、占用空间大。
免水生物降解型生态厕所
它采用专门培育的微生物菌种处理粪便,将大分子有机物降解为糖、脂肪酸和氨基酸等小分子有机物,粪便减量化时间短、效率高,目前在市场上推广较热,但该型厕所受到粪尿比例的限制,如尿液比例过高,影响菌群的生长活性和高效降解;另外其菌种需定期更换且成本高。
2.3 国外生态厕所
日本是最重视生态厕所研究开发的国家之一,TadaharuIshikawa教授最早发明了免水生态厕所,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JST推出了锯末堆肥型反应器;英国已研制成功名为“斜坡”的卫生系统,已在英国和爱尔兰投入市场,粪便在盛放木屑的塑料箱内分解为混合肥料;这两种厕所基本上不用水冲、不必使用除臭剂,也不需要有排污管道。
圣萨尔瓦多有一种适合农村地区使用的太阳能厕所,利用太阳能集热板干燥粪便,最后作为肥料外运;南太平洋岛国广泛使用堆肥型厕所,它带有温室和蒸发床,将粪便制成堆肥。[2]
3 无水生态厕所的发展方向
我国要用世界7%的水资源和7%的耕地资源养活世界21%的人口,因此,现有水冲厕所的卫生体系并不适合我国这个有着广大农村地区的国家。无水型生态厕所作为传统集中处理卫生系统的替代品是我国在建设卫生系统时的一个非常合适的模式,其理念则正好符合我国的国情。如何推出更符合卫生习惯、更生态、更环保、更节水的新型厕所,我们认为具备“四无”、“三低”、“一化”的厕所将是其发展方向。“四无”即“无水、无臭、无污染、无排放”,“三低”即“投资成本低、运行成本低、维护要求低”,“一化”是指资源化。
做到“无水”即达到完全节水的要求,将具有极好的市场推广价值;“无臭”才能让老百姓愿意使用;“无污染、无排放”则意味着对环境的污染为零,且必须要做到资源化才能达到无排放的目的。“投资成本低、运行费用低、维护要求低”,则能让政府、企业、社会等能接受并建设和投入使用。
4 新型无水生态厕所的关键技术研究
为要做到“四无”“三低”“一化”,首先必须研究新型便器以做到如厕无水,通过研发新型无水自洁全自动便器,实现了无水洁厕;经过三年多的反复研究、试验开发出干式好氧生物反应器、尿液资源化处理系统和生物除臭技术,实现了粪便的无害化、资源化处理,将尿液收集进行尿激酶和乌司它丁的生产以及氮、磷回收及中水的生产。
4.1 生态厕所工艺流程
4.2 无水除便技术的研究、开发
为了克服现有节水、无水便器使用中感观不适、不能做到完全无水、不能有效除臭等的不足,湖南海尚用5年的时间研发了无水自洁全自动便器,不仅感观舒适,而且能做到完全无水免冲,自保持清洁。该便器由集便槽、固液分离装置、清渍装置以及动力系统等组成,其上部为传统的集便区即便盆,中部为隔便区,两端为除便区。
人进入厕所后,无水自洁全自动便器经感应装置自动开启运行,人小便经导流板自流至尿液收集与处理系统,大便落经传动板进入粪便干式反应器,在人如厕过程中即时完成便污的清除,保持便器的干净清洁。
4.3 粪便干式生物处理的研究
粪便的无害化处理,我们采用新型好氧堆肥生物技术进行研究。堆肥化 ( comopsitgn)依靠自然界广泛分布的细菌、放线菌、真菌等微生物对有机物进行降解,从而使有机物转化为类似腐殖质物质,堆肥最终产物富含N、P、K营养元素,是优良的土壤调理剂和有机肥料。堆肥过程中的污染物降解和氮素固定是影响堆肥效果的主要因素,粪便的C/N(质量比)较低,在好氧堆肥过程中的氮损失严重,其气态形式的N20和NH3,对环境产生危害[3]。为减少氮的损失并提高肥效,我们重点研究了以下方面:1)改变通风方式,对通风进行有效控制,使堆体内的氧含量始终保持在较高水平,可抑制反硝化,从而减少硝态氮的损失;2)在干式生物堆肥过程中加入谷壳、秸杆、锯末、米糠等添加剂,通过增加C/N减少氮素损失等;3)堆肥过程设置缺氧区,形成厌氧状态的高固体消化,以扩大处理效率。最终试验表明:在有效的控氧(通风量)、控温、控湿(水分)、控碳氮比的四控条件下,粪便可连续处理,填料补充周期可稳定在180d以上,其营养成份保留较好。
4.4 尿液资源化处理技术的研究
尿液中含有丰富的氮磷等营养元素,如果能加以资源化处理既能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又能产生一部分附加效益。目前对尿液的资源化主要有提炼用于溶血栓的如尿激酶等药品的技术、采用沸石吸附的提氮技术、采用磷酸氨镁工艺的固磷技术等。再辅以厌氧、好氧生物技术将尿液处理达标。在针对单台厕所或区域内总数量较少的厕一般就地处理尿液,采用厌氧+电子活化与生物酶+湿地土壤的联合技术实现尿液的净化和就地消化处理。
4.5 生物除臭技术的研究
生物除臭法是利用微生物来分解、转化臭气成分以达到除臭目的,目前我们经过反复试验,确定锯末加谷壳粉、秸杆粉、米糠等的混合后作为生物载体应用效果很好。在脱臭材料中起作用的微生物主要有硝化细菌、亚硝酸菌、反硝化细菌、硫细菌等,在生物除臭法中,我们重点控制好分解能力和充分的供氧,可以维持良好的除臭效果
5 新型无水生态厕所的应用情况
按照上述的研究思路我们进行了产品的开发,经过两年时间的反复设计、制作后,进行小批量生产,并在湖南省农业厅所属百果园农庄进行了共计8厕位设备的安装、试用。自2010年四月投运至2011年3月底使用一年的情况看,运行情况正常,处理效果满意,尤其是其间经历了2010年五一、国庆、2011年春节等的大流量游客的高负荷使用,最高使用时有的厕位一天的使用人数超过400人次。现场无臭,粪便出料周期约半年一次,出料为干燥的初级有机肥。
5.1 粪便处理
现场一年的运行情况表明,温度对整个处理、反应的过程影响不大。其主要原因是全套设备采用室内布置,受外界的温度影响较小。现场测试情况来看,在环境温度低于0℃时,干式反应器内温度最低维持在21℃以上,便器工作正常,尿处理系统未冻化,整个处理过程无臭。 在干式反应器内设置有通风口,每天30人次大便(约150人次)发酵处理的通风量有20m3间歇运行即可满足要求。
通过现场运行调试与测试结果,粪便处理的微生物生长及有机物质分解的适宜水分含水率控制在40%-50%效果较佳,经特殊设计的源分离型便器有微量尿液补充进来,基本上能维持含水率在45%左右,并能保持稳定。含水率过高或过低,不利于好氧微生物生长,好氧分解速率缓慢。[5]
现场运行情况测试结果表明,在发酵反应过程中,各堆体C/N 略呈下降,相对平缓。初始C/N较高,经过一个周期后C/N达到25~30左右即可出料。
5.2 尿液处理
尿液收集后进行了尿激酶的提取,其提取的时间段控制在12小时内,约6吨新鲜尿液可提取1公斤尿激酶,采用改性沸石进行尿液固氮其吸附氨氮率可达到24mg/g,采用鸟粪石工艺可以将磷回收80%以上。
人尿液中COD高、氨氮高,其处理采用厌氧发酵+电子活化好氧生物酶技术处理,有场地的地方设计湿地型生物滤池进行现场净化处理土壤吸收。从现有厕所运行情况来看,一厕位一天产尿液约0.05m3,经上述工艺处理后尿液无色无臭,达到国家污水综合排放一级标准要求,可就地作绿化等用途。如果有场地采用湿地滤池的话,可完全被土壤吸收。
5.3 固液分离与卫生情况
新型无水自洁便器内设固液分离单元和自洁装置,现场运行情况表明,源分离便器内部清洁、干净、无臭,厕所间无异味、无蚊蝇。固液(粪尿)分离率达95%以上。
6 新型无水生态厕所的应用是一种发展趋势
源分离型无水生态厕所在取得中试成功后,至2011年初,先后在湖南、山西、广东、上海等地进行了推广,共计有50台设备投入使用并连续运行。在使用中得到了用户的高度赞扬和评价,认为完全解决了无水冲厕的难题,真正实现了无水除便、免冲卫生的要求;认为真正做到了生态环保,实现了对粪便零污染、零排放和无害化、资源化的要求。
1.1生态下泄流量保证措施
为减轻水库蓄水对下游河道水生生态的影响,水库初期蓄水阶段,在水库水位低于进水塔底板高程62.7m之前,用水泵将水抽至进水塔,经输水洞向下游泄放生态流量。水库正常运行阶段,应确保生态流量通过与输水洞末端压力箱相连的Φ600mm生态及农业供水管的正常下泄,最小下泄流量为0.79m3/s。应制定施工和水库运行环保调度方案,建立生态流量在线监测系统,严格落实初期蓄水和运行期生态流量泄放保障措施,保证下游河道水环境、河道景观用水和生态用水要求。
1.2海洋水产资源补偿措施
工程运行对六股干流及河口外海域水生生物及水产资源产生了一定影响,同时考虑到本期水利工程的社会公益性质,并为履行对辽东湾水产种质资源的保护义务,拟采取一次性补偿资金120万元,用于购买增殖放流种苗,由辽东湾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管理部门统一组织增殖放流和跟踪监测。在补偿工程对水生生物和水产资源影响的同时,资助相关研究,为本工程环境影响后评价以及今后类似工程水生生物及水产资源影响分析提供基础数据。
1.3六股河鱼类资源增殖放流措施
为保护六股河野生鱼类资源,维持和保护该流域的水生态环境,拟建立鱼类增殖放流站一座。人工增殖放流站的主要工作任务是,进行放流对象野生亲本捕捞、运输、驯养,实施人工繁殖和苗种培育,进行放流苗种的标志(或标记),建立遗传档案,提供苗种进行放流,并开展相关科研及监测工作。
1.3.1放流种类增殖放流种类的确定需要坚持统筹兼顾、突出重点的原则。依据保护鱼类资源状况、生物学特性、生态环境变化趋势、技术经济可行性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远近结合,合理优化。结合鱼类资源监测结果及河流、水库鱼类资源状况,青山水库及六股河相邻水域主要放流对象应是鲢鱼、鳙鱼、香鱼和黄颡鱼等。
1.3.2放流标准放流的苗种必须是由六股河野生亲本人工繁殖的子一代,因此放流苗种的亲鱼应是六股河收集经人工驯养的野生亲本。在国家尚未有鱼苗放流标准情况下,放流苗种必须是无伤残和疾病、体格健壮的。
1.3.3放流数量和规格放流鱼种的规格越大,适应环境能力和躲避敌害生物能力越强,成活率越高。但规格越大,培育成本越高,所需生产设施也越多。
1.3.4亲鱼采集要求青山水库建成后对上下游鱼类种群及基因交流可构成一定影响,为尽量弥补这种损失,鱼类增殖站在亲鱼采集期间应在坝址上游和下游均进行采集,以期在繁殖放流苗种期间达到基因交流的目的。
1.3.5放流地点和放流周期放流地点拟设在库区及坝下,符合交通便利,坡度平缓,无浪,背风的港湾等放流条件要求。青山水库建设期连续投放,此期间所需费用计入本环保方案投资;青山水库建成后,根据库区及下游河段鱼类种群及数量特点,对放流鱼类的种类和数量做适时调整,并长期放流,所需费用纳入水库运行成本。
1.3.6增殖放流站建设规划1)增殖放流站选址。通过现场查勘,青山水库鱼类增殖放流站拟建在坝址下游约500m附近水库管理局范围。该场地目前规划有水库管理局,并规划有永久公路与外界相通。鱼类增殖放流站规划与水库管理局紧邻布置,可提高管理效率。鱼类增殖站水源考虑泵站引自六股河,青山水库最小下泄流量为0.79m3/s,水质、水量均满足鱼类养殖要求。2)增殖放流站规模和布局。鱼类增殖放流站规划占地2hm2,建600m2催产孵化车间一座,其他配套鱼池0.67hm2以及办公、试验、供电、供水、交通、通讯等相关设施。0.67hm2室外鱼池包括鱼种培育池6个,每个50m2;亲鱼培育池6个,每个300m2;后备亲鱼池4个,每个225m2;活饵料培育池2个,每个200m2;大规格鱼种培育池6个,每个400m2。600m2催产孵化车间包括亲鱼催产、人工孵化及鱼苗开口培育3部分。此外,内另需建设300m3蓄水池1个,配套六股河~鱼类增殖放流站引水管线1km(管径300mm)。3)仪器设备购置。为满足青山水库鱼类增殖放流站日常运行需要,增殖站修建办公、实验、仓储、生活用房一栋,建筑面积400m2,并配备相关生产、科研、生活设施及设备。
1.3.7放流技术和放流效果监测为保证放流苗种的自然成活率,苗种放流前需在自然水体里经过一段时间的适应性暂养和锻炼。放流时,则应该将苗种分散于广阔水域中,使其获得适宜的生存环境与饵料条件。为评估人工增殖放流效果,需要在放流期间以及放流后一段时间进行监测。监测内容主要包括种群数量和遗传多样性变动两个方面。在人工培育、放流技术及放流效果监测等方面,应进行科技公关研究,以保障增殖放流任务的顺利完成。
2结语
关键词:山东省;生态文明建设;探索;问题;对策
生态文明是对工业文明负面影响的反思。建设生态文明,就是要摒弃工业文明“征服自然”、“人类中心主义”的价值理念,代之以人与自然平等相处、和谐共生的价值理念,重塑价值体系,并对工业文明下的生产生活方式及其制度安排进行生态化改造和绿色转型。①生态文明建设既是民生问题,又是发展问题,既关系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又关系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山东省作为一个人口大省,人口和企业布局密度大,环境容量小,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脆弱的矛盾十分突出,生态文明建设任重道远。坚持生态立省、绿色惠民、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既是山东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的重要内容,又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山东经济社会发展历史l生跨越的新要求。
1、山东省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有益探索
1.1积极构建全社会共同参与、良性互动的大环保工作格局
近年来,山东省在环境保护与治理方面实现了由政府主导的单中心格局向政府、市场、社会合作共治的多元格局转变。一是将政府规制、企业合作、公民参与结合起来,构建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公众为基础的环境协同治理体系,坚持多元共治,全社会共同努力的大环保格局;二是重视提高生态共建共治能力,积极推动建立跨行政区域、跨部门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联防联控机制,统筹整合不同地区、不同部门的力量,协同治理环境污染问题。三是在环境协同治理中,重视优化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和公众的运作流程,实现治理主体功能上的有机衔接,增强治理主体问的协调性,形成以政府为主干、企业为基础、社会组织为纽带、公众为补充的生态环境协同治理信任网络。
1.2构建生态文明科技创新体系,强化生态文明建设的科技支撑
一是聚焦全省生态文明建设的热点和难点问题,推进重大关键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将一批制约全省生态文明的关键共性技术问题纳入到省重点研发计划、新兴产业和创新型产业集群申报指南中,重点支持资源利用和环境污染治理的重大关键技术。二是在各类科技创新载体中积极规划布局生态环保科技高端产业。以项目带动、支撑生态文明科技产业的发展,积极探索以科技推动传统产业向价值链高端升级。三是加强生态产业集群培育。制定山东省《关于加快推动创新型产业集群发展的意见》,重点支持20个产业基础好、创新能力强的集群加快发展,以集群培育带动生态文明产业创新能力整体提升。
1_3探索建立环境监管长效机制,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制度保障
一是探索建立上下结合的独立调查工作机制。省环保厅每月召开环境形势分析会,确定突出环境问题。省环境监察机构以问题为导向,独立开展调查。二是探索建立部门联动的环保专项行动机制。省政府统一组织环保专项行动,相关部门按照各自环境管理职责开展工作检查,环保部门负责综合协调和督办落实。三是探索建立区域共治的联动执法机制。组织全省边界相邻地区签订环境执法联动协议,建立行政边界区域环境执法联动工作机制。四是探索建立生态保护补偿制度。整合各类生态环保资金,加大重点生态功能区D移支付力度;建立地区间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
2、山东省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挑战
2.1公众生态文明建设责任义务与主体意识亟待强化。一方面,社会公众尚缺乏对生态建设的认识,“清洁生产”、“循环经济”“环保产业”等理念尚未成为人们的自觉生产实践;另一方面,居民资源节约型的消费方式和生活方式还没有真正形成,对生态环保工作的长期性、艰巨性、紧迫性认识不足。
2.2产业结构不合理,资源消耗型的经济增长方式仍占主导。山东省作为我国东部经济大省,同时也是能源消耗大省,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不合理,经济发展存在对资源很大的依赖度。第二产业比重仍然较高,第三产业发展相对滞后。在第二产业中,工业占有重要地位,而且资源型、高耗能、高污染行业占有很大比例,导致工业发展必须依赖于资源,节能减排、转变产业结构和经济增长方式的任务仍然艰巨。
2_3生态文明建设的管理体制与组织实施机制有待健全完善。一些针对生态安全的预防性的法律较缺乏,对污染环境、破坏生态行为的处理还缺乏直接的法律、法规依据;国家、省级等区域性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生态法律法规体系需要进一步完善和健全。
2.4重点行业节能减排技术水平较低,技术创新亟待加强。全省火电、钢铁、建材、化工和石油炼化五大废气行业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放量占全部工业的90%左右,这些行业节能减排技术水平较低,技术创新少,已有的技术成果也没有得到很好的推广和应用。
2.5资金投入渠道不畅,生态补偿机制尚需进一步探索完善。目前,生态补偿的资金来源,主要靠政府财政转移支付和环保项目专项资金两种方式。转移支付多以纵向为主,即中央对地方和上级地方政府对下级地方政府的转移支付,缺少充分的资金引入机制和利益驱动体制。
3、山东省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对策思考
3.1以弘扬生态文化为主题,营造生态文明建设良好氛围
一要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提高公民生态意识。加强面向公众的环保责任宣传,强化公众的公共精神,保障公众的环境知情权、监督权和参与权,从公民教育、非政府组织发展、企业环境经营多维度构建社会参与环境治理的激励制度。二要积极倡导绿色消费理念。在满足基本生存和发展需要基础上,进行适度有节、健康环保、持续可依的物质消费。三要健全生态文明建设公众参与机制。及时公开环境信息,畅通公众参与环保渠道,发挥民间环保组织的职能作用,搭建政府与环保NGO的对话平台,加大对环保NGO的扶持力度。
3.2以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为根本,推进循环低碳绿色发展
一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按照“淘汰一批、规范一批、完善一批”的思路,按期完成环保违规项目清理整顿,有序化解历史遗留问题。严格执行逐步加严的地方环境标准,倒逼传统行业调整结构、转型升级;二要大力发展低碳经济,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一项研究表明,经济增长带来的环境、资源等问题须依靠技术创新和增长本身来解决。②加强科技支撑,大力开展科技创新生态化,做好环保技术供需对接,培育壮大环保产业。三要大力推进绿色发展,促进生态环境与生活质量的共同提高。
3.3以健全制度体系为保障,加强生态环境治理和生态环境保护
一要建立健全法律法规体系。要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实行严格的源头保护制度、损害赔偿制度、责任追究制度,以“硬措施”破解生态“硬约束”,完善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制度,使各制度之间形成互相支持的有机统一整体。二要建立健全经济政策体系。综合运用财税、价格等经济杠杆,充分发挥市场在生态环境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建立体现生态代际补偿的资源有偿使用制度。三要建立健全科学评价体系。完善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和奖惩机制,把资源能源节约指数、生态环境治理指数、清洁能源及可再生能源利用率等生态文明指标,纳入各级党委、政府及领导干部的政绩考核内容,积极探索生态文明考核的追踪制度,
3.4以发展绿色科技为重点,构建现代生态产业体系
一要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选择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等产业集中力量攻关,培育经济增长点,以重大专项作为培育发展新能源技术的主攻方向。二要大力发展“三低”技业化示范。研发和示范一批“低能耗、低(零)污染、低资源依赖”的“三低”关键共性技术,培育一批“三低”科技示范企业,搭建一批“三低”科技示范基地(园区)和高端的生态产业孵化平台,建立完善的可持续发展技术支撑体系。三要构建一个具有省级水平的集政、产、学、民于一体的生态文明研究与实践平台,为全省生态环境、生态经济、生态产业发展提供政策和智力保障。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县委“省级生态县建设”战略部署,按照县委、县政府下达我委的各项工作任务,履行本部门工作职责,狠抓工作落实,确保我委创建省级生态县的目标顺利实现。
二、主要工作任务
(一)按时完成县交办的生态县创建各项任务。
(二)4月底前完成危险废物处置资料:县医疗废物委托处置情况汇总表;处置单位接收和处置全县医疗废物量汇总表;县医疗废物委托处置协议书复印件汇编;县医疗废物转移连单(存各医疗机构)。
(三)4月底前完成村镇饮用水卫生合格率指标完成情况汇总、农村饮水水质卫生监测工作计划、饮用水污染事件卫生应急处置预案。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关于我县近三年未发生饮用水污染事故的证明、村镇饮用水水质检测报告等文件准备。
(四)4月底前完成县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指标完成情况概述;县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统计表;全县改厕工作总结;农村常住户数统计;使用卫生厕所农户数统计表;全县改厕投资明细表;全县改厕工作取得的荣誉证书复印件;有关农村改厕工程验收资料;政府及部门下发的有关农村改厕,提高卫生厕所普及率方面的政策文件准备。
(五)4月底前完成集中式饮用水末梢水水质达标率汇总,村镇饮用水卫生合格率汇总等资料。
(六)6月底前完成全县医疗机构医疗废物暂存点规范化建设,完成一级以上医疗机构医疗废水规范化处理设施建设,并规范运行。
(七)6月底前完成打造卫生改厕观摩点(每个乡镇2各以上),确保卫生厕所普及率达95%以上。
三、主要工作措施
(一)农村饮用水卫生监测工作
1.县疾控中心根据《省农村应用水水质卫生检测实施方案》,加强农村饮用水卫生监测工作,提高农村饮用水监测的覆盖率。
2.加强农村生活饮用水卫生状况信息收集,做好全县农村集中式供水工程和部分分散式供水点供水方式等基本情况的调查摸底工作,详细掌握全县农村供水有关数据资料。
3.结合生态县创建工作要求,重点加强对创建生态乡镇、村供水工程水质的日常监测和技术指导工作,并及时对所监测到的数据进行分析汇总,对水样监测不合格的供水单位,提出整改意见,限期整改,确保2016年安排创建生态乡镇的农村生活饮用水卫生合格率大于95%。
(二)农村卫生厕所整治工作
1.县爱卫办要在认真总结多年来项目工作的基础上,结合中央项目督导组专家的意见,重点把好中央项目村的落实、项目村相关人员的培训和改厕健康教育三个关,进一步提高项目技术指导能力,确保中央项目质量。
2.普及全县农村的公厕、户厕无害化改造工作,积极扶持中心村的改厕工作,在中心村全面清除简易厕所、露天粪缸,按人口比例规划建造无害化公共厕所,确保农村无害化厕所普及率在95%以上。
3.完成县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指标完成情况概述。
(三)医疗废物、废水管理工作
1.认真落实国务院《医疗废物管理条例》,把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做到领导、责任、措施“三到位”。
2.县直医疗卫生单位要按照《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县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监管工作的意见》文件精神,积极配合环保部门对医疗机构开展医疗废物规范化管理,并按照要求全面开展考核,同时督促各医疗单位将医疗废物按规定统一收集,并交由市医疗废物集中处理中心处理。乡镇医疗机构和个体诊所等偏远地区必须达到《医疗废物处置管理条例》规定的基本要求,经县环保局和卫计委同意后方可就地进行处置,其他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处置。
3.卫生监督所要依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强化对全县医疗机构的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工作的监督管理,定期开展医疗废物集中处置专项检查,要将医疗废物处置工作纳入责任目标考核内容,确保全县各医院医疗废物处置率达100%。
4.督导乡镇医院医疗废水规范化处置,村级医疗机构医疗废物规范化处置。
四、工作要求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创建生态县是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全面提升我县生态文明和经济社会发展整体水平的有效载体和内在要求。各医疗卫生单位要充分认识生态创建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增强创建意识,做到思想认识到位,行动统一到位,宣传服务到位,措施落实到位,确保各项工作任务如期完成。
(二)明确责任,强化督查
实行主要领导负责制,确保高标准完成卫计系统创建生态县的各项工作目标。各单位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按照委统一时间要求完成各自任务,疾控中心负责对全县饮用水水质的检测及相关材料的收集。爱卫办要高标准完成农村改厕工作,并做好数据资料的统计与收集。卫生监督所要进一步做好对医疗机构的医疗废物处置情况督查工作。各医疗机构加强对本单位的医疗废弃物处置情况的自查工作,确保两废处置规范有序,相关登记汇总资料齐全。卫计委创建办将不定期开展检查,并对创建工作不落实的单位予以通报,相关责任人年终考核一票否决。
概况
1.1项目概况
*,是“丝绸之路”重镇,素有“四凉古都”之称,现以中国旅游标志━━铜奔马而闻名海内外。*地处河西走廊东端,东接古浪石峡,南靠祁连山麓,北抵腾格里沙漠,西临茫茫草原,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区内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5处,省、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60多处。目前按地理分布已形成了5条黄金旅游线。区内有以“陇右学宫之冠”之称的文庙,中国旅游标志之都铜奔马出土地雷台汉墓和雷台,著名佛教翻译家鸠摩罗什葬舌之地罗什寺,*为主的历史文物古迹旅游线路;东线有以全国第一座沙漠公园,西部最大的野生动物园,以及延寿寺、设施农业、皇台葡萄基地、高沟堡古城遗址等为主的人文景观旅游线路;南线有以正式归属祖国版图的历史见证地白塔寺,“石窟鼻祖”天梯山石窟等景点为主石窟塔寺旅游线路;西线有以*寺、药王温矿泉疗养山庄等景点为主的休闲度假旅游线路,北线有以名胜古迹松涛寺、西宁王碑、下双大庙等为主的寺观庙宇旅游线路。这里有迷人的西部戈壁田园风情,有古老的汉、明长城遗址,有古丝绸之路的驼队足迹,有长河落日的大漠风光,有高效设施农业,有万亩葡萄长廊和中国悠久的葡萄酒文化,是中外游客观光旅游、文化访古、旅游探险、休闲度假的理想去处。近年来,*人民为打好“中国旅游标志之都”这张牌,积极开发旅游资源,提高旅游服务的档次和服务质量,*旅游业已初具规模,不少旅游品牌已在全国甚至国外打开了市场。但是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区旅游景区(点)基础设施相对滞后,特别是景点厕所卫生条件极差,环境较好的旅游厕所几乎没有,部分景区(点)甚至没有厕所,给旅游者带来了极大的不便,严重的影响了旅游景区(点)在旅游者心目中的地位。为从根本解决旅游景区(点)旅游厕所的问题,为中外游客营造一种卫生、清洁的旅游环境,依据《*市旅游事业“十五”计划》、《区域分析与规划》以及区内自然条件、给排水条件、游客日流量等因素,拟对*区内各旅游景区(点)旅游厕所全部更新改造为水冲式厕所和免冲式环保厕所。
1.2项目的必要性
1.2.1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要求。
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极大的拉动了西部经济和基础设施的建设,借西部大开发的东风,旅游业提出“西部大开发,旅游应先行”号召,为加快旅游业的发展,国家专门设立了旅游国债资金,投资建设西部旅游、生态旅游、扶贫旅游等重点项目,特别对西部的旅游基础配套设施和旅游厕所加大了投资力度,争取和利用好旅游国债资金对加快我区旅游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2.2旅游业发展的需要。
“九五”以来,*区旅游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建成和修复了一批在省内外甚至国内外知名的旅游景区(点),形成了行、游、住、吃、购、娱一条龙旅游服务体系。尽快新建旅游景区(点)的高档次旅游厕所迫在眉睫。
1.2.3旅游厕所是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的必要条件之一。
旅游资源的开发建设,首先要加强旅游基础配套设施的建设,而建设高标准的旅游厕所是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旅游景区(点)服务档次,美化景区环境具有重要作用。
1.2.4环境保护的需要。
旅游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的,环境保护是发展旅游的前提和保证,发展旅游是环境保护的基础和条件。旅游厕所的修建,既可以促进旅游资源开发建设与环境保护的有机结合,又可提高旅游景区(点)的整体形象,实现生态和环境保护的协调统一。
1.2.5旅游者消费需求发展需要。
当前旅游者的消费需求已经发生了质的转变,旅游不仅要求愉悦、放松,还要求舒适、卫生。高标准的旅游厕所不仅能丰富景区(点)的内涵,而且还能满足旅游者的各项需求,在某种程度上还代表着城市和景区(点)的品味与形象。
1.3项目的可行性
1.3.1现有旅游基础设施已基本完善,修建高标准的旅游厕所可以借助现有基础设施如给、排水、电力设施,修建成本相对较低。
1.3.2以“铜奔马”为标志的旅游产业正在*区如火如荼地兴起。
乘着西部开发的东风,雷台公园的扩建工程、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白塔寺、天梯山石窟修复工程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特色旅游形成专线,观光农业形成规模,交通通讯不断完善,民俗风情丰厚浓郁,各种景点争奇斗艳,为*旅游业的发展推波助浪。
1.3.3各种装饰优美的造型厕所也是景区一道亮丽的风景,既为游客提供了方便,又点缀了景区景点。
第二章
建设内容及规模
2.1各景区(点)的厕所现状。
*市*区现有160多个景区(点),除文庙、雷台公园各有一个普通的水冲厕所外、其余景区(点)基本为一些结合本地条件而建的旱厕、土厕,既不卫生又不美观,无法为游客提供满意的服务。区内尚无符合景区标准旅游厕所。
2.2日客流量分析
根据旅游景区(点)最大日客流量和厕所使用情况,按照《旅游景区(点)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标准》,旅游景区(点)厕所厕位按最大日客流量的5‰估算,全区共需要设置厕所52个,厕位3*个。具体估算表见表(一)。
2.3建设内容及规模
2.3.1新建水冲式旅游厕所21间,其中:2厕间5厕位13间,2厕间8厕位2间,2厕间10厕位4间,2厕间12厕位2间。
2.3.2新建免冲式旅游厕所10间,其中:4厕间5厕位8间,8厕间10厕位2间。
2.3.3新建太阳能免冲式厕所18间,其中:4厕间5厕位9间,3厕间3厕位6间,2厕间4厕位3间。
2.3.4购置移动型4厕间5厕位免冲厕所3辆。
2.3.5改造现有给、排水设施。
第三章
投资估算和资金来源
3.1投资估算
该项目预计总投资1*0万元,详细预算见表(二)。
3.2资金来源
申请国债资金500万元,银行贷款100万元,地方配套430万元。
第四章
项目实施步骤
4.1建设期及步骤
该项目建设期为二年,即20*年6月至20*年12月,分期分批建设。
第一期:20*年6月至20*年10月。完成*市*区各景区(点)高标准厕所规划设计方案并立项,完成文庙、雷台、西郊公园、海藏寺院、海藏公园、东关花园、南城门楼、大云寺、白塔寺、天梯山石窟旅游厕所的建设。
第二期:20*年10月至20*年12月。完成沙漠公园、濒危野生动物园、莫高旅游度假村、邓马营湖、*风景区、清水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园区、高坝智能农业示范区、沙产业室、沙生可食用动植物生态园、皇台葡萄基地、二坝高效节水农业示范区旅游厕所建设工作,沙漠探险区购置3辆可移动免冲厕所。
第五章
项目效益评估
5.1社会效益
5.1.1项目建成后,各种造型优美的厕所成为景区一道亮丽的风景,既能方便游客,又能吸引众多游客到*观光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