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会计报告

会计报告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会计报告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会计报告

会计报告范文第1篇

[关键词] 会计报告行为;质量特征;计量属性

一、会计报告行为的理论分析

会计的基本假定规定了会计行为系统运行的前提,会计目标指引着会计行为系统运行的方向,但会计目标只是原则上提出了会计应产生何种信息,但并不能作为评估信息有用程度的标准。所以,财务报表提供对使用者有用(包括决策有用和认定责任有用)的信息就是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会计报告行为的理论分析也正是对这些所做出的分析。决策和认定责任的有用性由可理解性、有用性、相关性、可靠性和可比性等重要质量特征构成。

(1)可理解性。既计行为的目标主要是向使用者提供对他们决策和认定受托责任有用的信息,那么可理解性便是重要的质量特征。所谓可可理解性,指既要保证重要事项得到充分披露又要保证避免提供过于繁琐的信息使使用者混乱不清。它要求以尽可能清晰的形式为大多数人使用者提供所有信息。要求能够看的懂且用的上。这个质量特征对信息的使用者和提供者都有要求,从提供者来说在保证可靠及相关性的前期下,力求使会计信息通俗易懂,对于会计信息使用者来说,他们应当尽可能的学习会计知识,掌握会计信息的基本含义,用途及如何使用等。(2)相关性。要使信息有用,还必须要求这种信息与使用者所企图要产生的结果相关。也就是帮助使用者预计过去、现在、未来的事件。或者帮助纠正已经有的估计,来影响他们决策和受托认定。不论是进行何种决策还是对受托责任履行情况的认定,都需要在各选方案中做出判断和决定,只要存在着不同的方案,就存在着差异,也就有了需要从不同中挑选出最佳方案,作为下一步行动的依据。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就是指帮助信息使用者提供决策或认定能力所需要的那种“差异”分析和解释“差异”,从而能做出选择和判断的特性。(3)可靠性。信息要有用还必须具有可靠性,具有可靠性是指没有重要差错或偏向,并能如实反映其理当反映的情况,能供使用者作为决策和责任依据的信息。(4)可比性,为了明确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的变化趋势,使用者必须比较企业不同时期的财务报表,为了评估不同财务状况还必须比较不同企业的财务报表。因此,对于企业的计量和列报都必须有一整套前后一致的方法进行,可见,可比性有能力识别俩套信息的异同点,而不管是为不同公司而提供还是为了同一时期不同公司而提供的。

以上若干个质量特征组成了对信息的质量要求,但不同的质量特征对决策和责任认定有用性的影响不同,会计信息的质量就应该分级而示。

二、现行会计报告行为的局限性分析

1.会计信息有效性方面的局限。企业的盈利能力和财务状况受资本额的大小及其结构、成本费用的高低、利润大小及现金流动能力强弱等很多因素影响,这些因素基本上是由会计报告提供的。会计编制财务报告所包含的各种信息必须有效的满足经营管理及决策和责任认定的需要,这就是会计信息的相关性。但在实务中,会计报告所揭示的信息在相关性方面还存在以下问题:一是由于会计信息是一种以历史成本揭示的账面信息,这样在会计报告前的确认、计量、各位记录行为中。都以历史成本为主要计量属性,使得会计报告实际上只能反映企业经济活动的历史。二是现行的会计报告是向后看的报告,它可能对企业过去业绩和财务状况提供了相当真实和公正的描述。但使用者大多希望能够有向前看的信息,能够遇见未来业绩和财务状况,特别是未来的现金流动。所以。现行的这种以过去信息反映为住的报告显然用处不大。而且现行的会计报告是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缺少对现金流动的应有注意。现在企业,偿债能力需要的却是足够的现金来维持的。三是现行的会计报告得的重点是重形式而非实质。过分强调国家宏观调控的信息需求,而忽视了其他过多使用者的信息需求,没有体现市场经济所要求“公开、公平,平等”的信息原则等。四是相对于经济环境剧烈变化,现行会计报告已明显的落后于时代。当前,竞争存在下,风险和不确定性更高。市场发达程度更为完善,国际市场一体化已经形成,金融工具的不断创新。使得企业资产、负债等项目的不确定性程度更高等,这些变化很难在现行会计报告体系中得到应有的反映,

2.会计信息可比性方面的局限。会计信息的可比性一直为人们所关注的焦点,通常说来,会计信息的可比性在于是否按照相同的方式对同类的事物进行会计处理。对一个企业而言。对不同期阃的比较运用一贯性会计原则进行。如果企业的会计环境发生变动,会计信息的可比性便大打折扣。对不同企业而言,由于会计处理不尽相同,他们之间的可比性比单一企业更难达到,虽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在编制会计报告时对重大会计事项应予以充分揭示,但大多数企业不愿这样做。对于不了解企业当前情况的人来说,利用会计报表对比的分析意义就很小,甚至有负作用。

3.会计信息可靠性方面的局限性。会计信息可靠性主要取决于企业会计报表中如实反映的程度。程度越高,其可靠性也越强。如果一个企业管理层为“粉饰”自己的经营业绩,在年终有意操纵某些会计事项,甚至于编制虚假的会计报告,这种经“粉饰”的会计报告所提供的信息就不具有可靠性,会计政策的变动,会造成育关指标的变化,企业管理层为了企业自身的利益,往往会操纵编制会计报告,具体行为表现在:在损益表中,以尽可能低的金额确认收入,以尽可能高的金额确认成本与费用,使利润最低化:反之,使企业利润最大化。企业管理层为了企业的信誉、管理业绩的评价和筹资的方便,总是选择从报表上看对企业最有利的会计方法,甚至人为干预会计规程。显示虚假的盈利能力和财力。这是当前会计行为研究和实践中值得充分注意的问题。

可见,会计报告的局限性,有的来自客观环境的发展变化造成的会计报告本身的落后,有的则是会计行为主体的违规行为引发的结果。对于后者,只有用一定的行为规范予以约束,才能解决。

三、现行会计报告改进意见

1.美国。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的意见主要包括。强调资产负责表的重要性,并将收益的。收入,费用观”转向“资产,负责观”;改变现有的报表体系,设立财务状况表、盈利及全面收益表、现金流量表、所有者权益及分派表等新的报表体系;除历史成本继续作为计量属性外,允许使用其他多种计量属性,以适应不同计量对象的要求。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的意见主要包括:通过计量的改进,更充分地正确表达企业实际利益和发展前景,如增加财务报表的预测项目、表外项目,以及非货币性资产的现值报告等:努力提高财务报表的及时性,如提供风险和不确定性的报告,以及影响企业风险和不确定性的重大事项的披露等等。

2.英国。英国特许会计师协会和苏格兰特许会计师协会认为,未来财务报告模式应体现:以现行计量属性取代历史成本计量属性:不要太重视单一的盈利数字:必须重视现金流动信息;应当重视未来展望的信息;要重视交易与事项的经济实质,坚持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并且提出了以下报表体系:且标与相关战略计划表、资产负责表、收益表、利得表、现金流量表、增值表、未来展望表等。

对未来会计报告的改革与改进的意见,主要是从信息范围的扩大、计量属性的增加、报表种类的多样化等方面入手,其目标无非是使信息对经济决策和受托责任认定更为有用,人们认为,应该充分地借鉴国际会计惯例,结合我国具体的经济环境,构建一个以提供真实性的经济信息为主的会计报表框架体系,通过报表体系的科学设置,一方面满足会计环境变化对会计信息提出的要求;另一方面为会计行为的规范提供重要的前提条件。

[摘要] 会计报告行为是在对经济业务数据进行汇集确认和汇集计量的基础上,以簿记系统加工生成的初始信息为基础,进一步予以变换并输出信息的过程,这一过程的实施,最终使得会计提供的信息目标得以实现。

[关键词] 会计报告行为;质量特征;计量属性

一、会计报告行为的理论分析

会计的基本假定规定了会计行为系统运行的前提,会计目标指引着会计行为系统运行的方向,但会计目标只是原则上提出了会计应产生何种信息,但并不能作为评估信息有用程度的标准。所以,财务报表提供对使用者有用(包括决策有用和认定责任有用)的信息就是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会计报告行为的理论分析也正是对这些所做出的分析。决策和认定责任的有用性由可理解性、有用性、相关性、可靠性和可比性等重要质量特征构成。

(1)可理解性。既计行为的目标主要是向使用者提供对他们决策和认定受托责任有用的信息,那么可理解性便是重要的质量特征。所谓可可理解性,指既要保证重要事项得到充分披露又要保证避免提供过于繁琐的信息使使用者混乱不清。它要求以尽可能清晰的形式为大多数人使用者提供所有信息。要求能够看的懂且用的上。这个质量特征对信息的使用者和提供者都有要求,从提供者来说在保证可靠及相关性的前期下,力求使会计信息通俗易懂,对于会计信息使用者来说,他们应当尽可能的学习会计知识,掌握会计信息的基本含义,用途及如何使用等。(2)相关性。要使信息有用,还必须要求这种信息与使用者所企图要产生的结果相关。也就是帮助使用者预计过去、现在、未来的事件。或者帮助纠正已经有的估计,来影响他们决策和受托认定。不论是进行何种决策还是对受托责任履行情况的认定,都需要在各选方案中做出判断和决定,只要存在着不同的方案,就存在着差异,也就有了需要从不同中挑选出最佳方案,作为下一步行动的依据。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就是指帮助信息使用者提供决策或认定能力所需要的那种“差异”分析和解释“差异”,从而能做出选择和判断的特性。(3)可靠性。信息要有用还必须具有可靠性,具有可靠性是指没有重要差错或偏向,并能如实反映其理当反映的情况,能供使用者作为决策和责任依据的信息。(4)可比性,为了明确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的变化趋势,使用者必须比较企业不同时期的财务报表,为了评估不同财务状况还必须比较不同企业的财务报表。因此,对于企业的计量和列报都必须有一整套前后一致的方法进行,可见,可比性有能力识别俩套信息的异同点,而不管是为不同公司而提供还是为了同一时期不同公司而提供的。

以上若干个质量特征组成了对信息的质量要求,但不同的质量特征对决策和责任认定有用性的影响不同,会计信息的质量就应该分级而示。

二、现行会计报告行为的局限性分析

1.会计信息有效性方面的局限。企业的盈利能力和财务状况受资本额的大小及其结构、成本费用的高低、利润大小及现金流动能力强弱等很多因素影响,这些因素基本上是由会计报告提供的。会计编制财务报告所包含的各种信息必须有效的满足经营管理及决策和责任认定的需要,这就是会计信息的相关性。但在实务中,会计报告所揭示的信息在相关性方面还存在以下问题:一是由于会计信息是一种以历史成本揭示的账面信息,这样在会计报告前的确认、计量、各位记录行为中。都以历史成本为主要计量属性,使得会计报告实际上只能反映企业经济活动的历史。二是现行的会计报告是向后看的报告,它可能对企业过去业绩和财务状况提供了相当真实和公正的描述。但使用者大多希望能够有向前看的信息,能够遇见未来业绩和财务状况,特别是未来的现金流动。所以。现行的这种以过去信息反映为住的报告显然用处不大。而且现行的会计报告是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缺少对现金流动的应有注意。现在企业,偿债能力需要的却是足够的现金来维持的。三是现行的会计报告得的重点是重形式而非实质。过分强调国家宏观调控的信息需求,而忽视了其他过多使用者的信息需求,没有体现市场经济所要求“公开、公平,平等”的信息原则等。四是相对于经济环境剧烈变化,现行会计报告已明显的落后于时代。当前,竞争存在下,风险和不确定性更高。市场发达程度更为完善,国际市场一体化已经形成,金融工具的不断创新。使得企业资产、负债等项目的不确定性程度更高等,这些变化很难在现行会计报告体系中得到应有的反映,

2.会计信息可比性方面的局限。会计信息的可比性一直为人们所关注的焦点,通常说来,会计信息的可比性在于是否按照相同的方式对同类的事物进行会计处理。对一个企业而言。对不同期阃的比较运用一贯性会计原则进行。如果企业的会计环境发生变动,会计信息的可比性便大打折扣。对不同企业而言,由于会计处理不尽相同,他们之间的可比性比单一企业更难达到,虽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在编制会计报告时对重大会计事项应予以充分揭示,但大多数企业不愿这样做。对于不了解企业当前情况的人来说,利用会计报表对比的分析意义就很小,甚至有负作用。

3.会计信息可靠性方面的局限性。会计信息可靠性主要取决于企业会计报表中如实反映的程度。程度越高,其可靠性也越强。如果一个企业管理层为“粉饰”自己的经营业绩,在年终有意操纵某些会计事项,甚至于编制虚假的会计报告,这种经“粉饰”的会计报告所提供的信息就不具有可靠性,会计政策的变动,会造成育关指标的变化,企业管理层为了企业自身的利益,往往会操纵编制会计报告,具体行为表现在:在损益表中,以尽可能低的金额确认收入,以尽可能高的金额确认成本与费用,使利润最低化:反之,使企业利润最大化。企业管理层为了企业的信誉、管理业绩的评价和筹资的方便,总是选择从报表上看对企业最有利的会计方法,甚至人为干预会计规程。显示虚假的盈利能力和财力。这是当前会计行为研究和实践中值得充分注意的问题。

可见,会计报告的局限性,有的来自客观环境的发展变化造成的会计报告本身的落后,有的则是会计行为主体的违规行为引发的结果。对于后者,只有用一定的行为规范予以约束,才能解决。

三、现行会计报告改进意见

1.美国。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的意见主要包括。强调资产负责表的重要性,并将收益的。收入,费用观”转向“资产,负责观”;改变现有的报表体系,设立财务状况表、盈利及全面收益表、现金流量表、所有者权益及分派表等新的报表体系;除历史成本继续作为计量属性外,允许使用其他多种计量属性,以适应不同计量对象的要求。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的意见主要包括:通过计量的改进,更充分地正确表达企业实际利益和发展前景,如增加财务报表的预测项目、表外项目,以及非货币性资产的现值报告等:努力提高财务报表的及时性,如提供风险和不确定性的报告,以及影响企业风险和不确定性的重大事项的披露等等。

会计报告范文第2篇

会计报告的首要作用是将信息反映给信息使用者,使得企业外部利益相关者可以充分了解企业信息,因而它可以使企业以及其利益相关者关系更加紧密。编制会计报告尤其有利于增加企业的资源利用率。在知识经济的背景下,会计报告的发展应该跟上经济的发展步伐,对于会计报告的改进也引起了会计界的广泛研究。

在当今时代背景下,人力资源是产生财富的重要因素,由于高端人才稀少,所以人才竞争日益激烈。只有增加人力资源投资,争取人才,方能在日前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步。同样,鉴于人力资源如此重要,企业的利益相关者对于人力资源的相关信息也希望全面掌握。这样便于企业的利益相关者以人力资源的相关信息为基础,辨别企业的竞争能力和企业以后的发展情况。但是,当今的会计报告内容反映人力资源的信息不多,使得目前会计报告使用者的需求不能得以实现。

在很多企业中,人力资源占有重要地位,然而却不能得到全面有效的披露,这对于许多企业来说会由于报告的不完整性对于报告使用者的决策造成影响,甚至带来损失。由此可得,当今会计报告信息披露的内容以及方式已不能满足报告使用者对于人力资源信息的要求。所以,应该把人力资源信息增添到传统会计报告中予以反映。本文以此为背景,研究人力资源会计报告。

二、传统人力资源报告的局限分析

(一)人力资源会计的资产负债表研究

资产负债表是用来披露公司在指定日期的财务情况的静态报表,通过加入人力资源会计账户和会计科目,就可以建立比较完善的人力资源会计核算体系。人力资源相关信息在资产负债表上的披露包含两个方面:其中一个是人力资源成本相关信息,建议把人力资产独立设置一个科目披露在资产负债表的资产项目下,另外可以通过设置“人力资源成本”等科目予以披露企业员工的历史成本。另外一个是人力资源权益的相关信息,建议通过设置“人力资本”科目进行披露企业包含的劳动力方面的投资。

因为人力资源会计科目包含传统会计科目,以此为基础,再在其中加入了与人力资源相关的会计科目,因此就报表格式而言,调整后的传统财务报表格式即为人力资源报表格式。

国家对劳动者权益越来越重视,其重要程度不可忽视本文对资产负债表进行改造时,与他人的有关研究相比,在正式提出了劳动者权益的同时,对其内容进行了细分,即分为了人力资本与人力资本公积,简化了有关科目,如人力资本,这样可以在总体上与前面的人力资产相对应,这样可以让会计信息使用者更加直观形象的了解。

(二)人力资源会计的利润表研究

利润表是用来披露企业在某段时间内生产和经营效果的动态报表。在传统会计利润表的基础上加以改进便是人力资源会计的利润表。可以在传统会计利润表的基础上,增加“人力资源成本费用”科目,这可以体现企业在人力资源相关方面产生的费用以及人力资产的摊销,另一方面也应调整“管理费用”科目披露的内容。产品制造成本包含人力资产费用,属于在产品销售成本;由于特殊因素导致的人力资产损失,视为特殊项目,独立披露于损益表中。除此之外,可以通过设置“人力资源投资净增减额”科目反映人力资源的投资收益情况。

从企业的本质来看,企业就是人力资源和物质资源,以及一系列有关的契约而构成的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企业就是充分的利用其拥有的人力资源和非人力资源进行相关的生产和服务,以取得收入,创造利润,两者是密不可分的。在现有的条件和环境下,很难逐一的区分企业所取得的收入中具体哪一笔是人力资源所创造的收入,哪一笔是非人力资源所创造的,从而据此来编制一个相对独立的人力资源利润表。即使在现有的条件下能够勉强的通过人为地主观判断去区分,所形成的报表的信息也是不科学、不可取的,很难如实可行的反映出企业的真实状况。

(三)人力资源会计的现金流量表研究

由于传统的现金流量表并未过多的考虑人力资源信息的披露状况,因而对于由人力资源的变动所形成的现金流量笼统的归结在了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中关于人力资源投资的部分予以包含,然而在我国越来越重视人力资源的背景下,这么做是不可取的,并且从此经济获得本质来看,再将人力资源的变动所形成的现金流入和现金流出放到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中是不符合经济实质的。

因此,与其他的有关学者的相关研究有所区别的是,本文认为要将这部分的现金流量放到在投资活动的现金流量中,即在投资活动的现金流量中增设人力资源投资收益所收到的现金以及人力资源投资所支付的现金这两部分,予以反映相关的人力资源信息,是比较符合经济实质的,并且能够满足相关的信息使用者的需求。

(四)传统人力资源会计报告存在的问题

由于企业日常的会计处理中并没有使用传统的人力资源会计报告,因此,我认为,传统的人力资源会计报告虽然有一定的价值,然而同时也存在某些不足。

在我看来,不应该直接将人力资源相关信息加入到传统的财务报表中,应该编制具有针对性的《人力资源会计报告》,以此披露企业的人力资源相关信息。通过这种方式,既可以使报表的使用者运用完整的传统财务报表,而且也能够单独列示人力资源相关信息,从而使人力资源相关信息得到重视,使人力资源信息尽早在会计报表中披露。

三、人力资源会计报告的改进研究

(一)人力资源会计报告改进的意义

就企业的员工而言,编制专门的人力资源会计报告有利于员工更好的认知自己,从而不断提升个人素质。员工可以明确自身职责与企业的长期目标,制定自身的工作计划和目标,不断提高自身的技术和能力,形成员工和企业的利益双赢。

就企业而言,通过运用新型人力资源会计报告能够充分反映企业人力资源相关信息情况,信息使用者结合企业本身状况,通过分析相关信息,做出企业人力资源的发展计划,以便在面对重要事项时做出正确的决策。

另外,对企业利益相关者而言,通过这种报告可以在不改变现行会计报告的基础上提供专门的人力资源报告,既满足了对于人力资源信息的需求又不影响目前会计报告的准确性,使利益相关者能够更加全面地了解企业的相关情况。

总之,新型人力资源会计报告由于不改变现行的财务会计报告体系,具有很强的可行性,加之全面披露了人力资源的相关信息,更能满足信息使用者的需要。

(二)人力资源会计报告改进的内容

会计报告范文第3篇

关键词:会计报告核算方法

1会计的确认

1.1筛选过程中具体标准的选择。究竟哪些数据能够进入会计信息系统,其选择、确认的标准有:①可确定性,指与该项目有关的未来经济利益是否能够流入或流出企业。如果不能产生经济利益或者产生的经济利益不能流入或流出企业,这样的数据不能进入会计信息系统。②可计量性,指只有能够用货币表现的经济业务产生的数据才能进入会计信息系统。该标准简化了会计处理的程序,方便了会计操作,它是会计信息得以量化的基础。③相关性,它强调会计信息要满足不同信息使用者的需要,增强了会计信息的有用性。④可靠性,即会计信息是真实的、可核实的、中性的。

1.2定性过程中具体标准的选择。这个阶段涉及两个问题:①时间的确认,指进入会计信息系统的数据,是在本期进入还是在以后期间进入。现代财务会计是以权责发生制及由其派生出来的收入实现原则和配比原则作为确认依据的。如果确认依据选择不当,将会直接影响会计信息质量。②“身份”的界定,即确认数据进入哪种会计要素。首先要判断经济业务使哪些会计要素的内容发生了变化,进而确定所产生的数据归入哪些会计要素中。如果“身份”的界定不明确,就将对会计信息质量产生严重的影响。

2会计的计量方法

2.1计量属性的选择。①选择历史成本作为计量属性。由于历史成本是取得资源的原始交易价格,因而具有可靠性,并且其计量的理论和实践经验很丰富。这些优点保证了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但是,在物价变动时,其可比性、相关性下降,收入与费用的配比缺乏逻辑统一性,经营业绩和持有收益难以分清,非货币性资产和负债出现低估现象,难以揭示企业真实的财务状况。②选择现行成本作为计量属性。这种计量属性能避免价格变动虚计收益,反映真实财务状况,客观评价企业的经营业绩。但是,确定重置成本较困难,无法与原持有资本完全吻合;同时,它仍然不能消除货币购买力变动所带来的影响,也无法以持有资本的形式解决资本保值问题。③选择现行市价作为计量属性。以现行市价作为资产的现时价值,能评价企业的财务应变能力,消除费用分摊的主观随意性满足决策相关性的要求。但是,它无法反映企业预期使用资产的价值,因而并非所有资产、负债都有变现价值,并且它违背了持续经营假设的基本前提,即假设企业随时处于清算状态,动摇了会计核算的基础。④选择可实现净值作为计量属性。虽然这种计量属性能反映预期变现能力,体现了稳健性原则,保证了会计信息的可靠性,但它不适用于所有资产。例如,无形资产的可实现净值就很难确定。

上述四种计量属性,各有其优缺点,对会计信息质量既有正面影响又有负面影响,因此在操作中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切忌全面否定或者全面肯定。

2.2计量标准的选择。计量标准(计量单位)指计量对象就某一属性进行计量时具体使用的标准量度。可供选择的计量标准有两种:①名义货币单位;②固定货币单位(指实际购买力不发生变动的货币单位)。

这两种计量标准也各有利弊,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是辩证的。选择名义货币单位,虽然可以简化会计核算,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会计信息的可靠性,但是存在通货膨胀时,名义货币贬值,很容易造成会计信息的失真。采用固定货币单位,可以增强会计信息的可比性、一致性,但是增加了核算的环节,会计信息的反映更加依赖于会计人员的素质,这在无形中增加了人为因素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

2.3计量模式的选择。计量属性和计量标准不同的组合就构成了不同的计量模式,计量模式有十种。这十种计量模式各有利弊,应在认真分析的基础上作出选择。

3记录方法选择

3.1记录方法的选择。在记录过程中,经常采用的核算方法包括:复式记账、账户设置、编制会计分录等,这些都是为了规范会计信息形态而设置的。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会计核算方法的设计和使用达到提供特殊信息的目的。如企业在购进存货时对销货方给予的现金折扣,采用什么方法、通过什么科目来记录现金折扣的取得或丧失。在总额法下,购入材料按折扣前的总价确定成本,取得折扣作为入库材料成本的减项或作为理财收益;如果由于财务管理不力,资金不能及时到位而导致超过折扣期付款,不能取得折扣,在账面上无需做任何反映。而在净额法下,购入材料按折扣后的净额确定成本,取得折扣在账面上不做任何反映;如果由于超过折扣期付款而不能取得折扣,则要将丧失的折扣额计入“现金折扣损失”账户,其正好反映了企业财务管理的低效率。《企业会计制度》要求企业采用总额法对现金折扣进行会计处理,但为了改善财务管理,也为了减少存货成本中计价存在的不确定性,提倡采用净额法进行存货核算。

3.2记录手段的选择。《会计法》关于记账规则的规定并没有涵盖所有具体的会计业务,各单位需要根据法律规定,结合本单位会计工作实际,在与《会计法》的规定不相抵触的前提下,制定单位内部的会计核算和会计管理制度。由于会计电算化的普及,许多企业开发了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使用会计电算化方式进行会计核算,大大提高了会计工作的效率和会计信息的质量。现代网络技术正在改写传统的信息交换方式和时间。在互联网上披露财务报告顺应了全球网络化发展的需要,其具有时效性强、信息量大、面广、成本低、披露规范、减少失真等优点。

4会计核算方法

4.1会计信息列报方法的选择。会计报表采用表格形式,由于该形式的限制,只能概括地反映各主要项目,对于各项目内部的情况以及项目背后的情况往往难以在表内反映。比如资产负债表中的应收账款只是年末账面价值,至于各项应收账款的账龄情况就无从得知,而这方面信息对于会计报表使用者了解企业资产质量又是必要的。因此,企业就会利用会计报表附注来提供应收账款账龄方面的信息。再如,在资产负债表中,部分资产项目以其账面价值列示,提取的减值准备项目单独在资产减值准备明细表内反映,与资产负债表相结合,不仅可以真实地反映接近现行市价的资产,而且可以再现资产的账面价值,使会计信息更真实、全面。

会计报告范文第4篇

【关键词】 信息呈报格式; 任务特征; 决策风格; 决策者知识水平

一、引言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竞争的加剧,管理会计在中国的企业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管理会计报告的重要性也已经越来越为广大学者所重视。相对于财务报告来说,由于管理会计报告是一种内部报告,并没有统一的可供接受的方式,因此,管理会计报告的呈报格式呈现多元化的特点,并没有统一的固定的格式,比如图表式和表格式的管理会计报告。那么,就产生了一个问题,对于决策者来说,到底哪种格式的管理会计报告有助于决策呢?因此,研究不同的信息呈报格式下的管理会计报告对决策的影响就变得十分必要。针对这个问题,本文首先简单回顾了信息呈报格式的发展历史,接着分别就以前的研究成果从不同的角度做了一个系统梳理,最后提出了未来应该更多关注的研究方向。

二、文献回顾

(一)信息呈报格式的发展历史

传统上,表格式的信息呈报格式一直占据着统治地位。20世纪初,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一些传统的小公司逐渐发展成为一些大的公司,业务量的激增导致短时间需要处理的数据信息也大量增加,传统的表格式的信息呈报方式已经不能满足数据处理的需要,这时,图表式的信息呈报格式便被引入了公司的数据信息处理中。图表式的信息呈报格式本身固有的特点不仅能够使公司大量的数据加工处理成可理解的信息,而且对于经理人员来说更加易于理解。随着科技的发展,个人计算机在商业活动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这些个人计算机的重要功能之一就是帮助经理们作决策。个人计算机的普及使得利用计算机制图软件制作图表更加便捷和高效,客观上促进了图表式的信息呈报格式的应用,公司的信息呈报方式也由原来的单一化向多元化方向发展,那么,由此又产生了新的问题:到底哪种信息呈报格式对于决策者最有效呢?

(二)不同角度下信息呈报格式对决策的影响

决策是一种认知过程,在面对可供选择的不同的行动方案时,决策者会依据自己的认知选择行动路线(Libby,1981)。决策过程涉及到三个主要阶段:输入、加工和输出(Libby and Lewis,1977)。由于决策的过程对输入信息内容和信息呈报方式的依赖,受人类本身认知过程的限制,决策者可能无法获取有效的信息(Cloyd,1995)。早期的会计行为研究更多的是关注财务信息本身的内容,而忽视了信息呈报格式对决策的影响(Hopwood,1996)。以前缺乏关于信息呈报格式的研究还归因于“规范的选择理论”,这种理论认为信息的呈报格式是一种次要的变动,因此呈报格式的变化不会影响决策(Maines,1995)。换句话说,信息的呈报格式不会影响到决策者的信息处理方式,因为决策的成功依赖于决策者的认知过程。虽然以前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信息的内容,但是一些研究已经开始关注信息的呈报格式和决策行为之间的联系,而且越来越多的研究都表明信息呈报格式对决策行为影响的重要性。Benbasat and Schroeder(1977)通过一项实验设计了可能影响管理信息系统(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s,MIS)的六个自变量:报告的呈报格式、决策辅助工具、不同的报告、报告数量的可用性、决策风格和相关领域的知识。最终的实验结果表明,决策辅助工具和呈报格式本身对最终的实验结果有显著的影响,而决策风格、知识水平和决策辅助工具相互影响并最终对决策风格产生影响。本文以Benbasat and Schro-

eder(1977)的研究为框架,并结合最近时期关于信息呈报格式对管理会计报告影响的研究,试图从以下几个方面做一个综述:

1.基于信息呈报格式本身

Lusk and Kersnick(1979)的研究发现,信息报告的格式会影响到决策者的行为。在很多企业中,经理们会频繁收到来自管理信息系统、分部经理等的财务信息,传统上,这些财务信息都是以表格的形式呈现的,随着个人计算机的普及和在商业活动中的应用,对于经理们来说,个人计算机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帮助他们作决策,而且,各种计算机制图软件的出现也使得制作图表更加便捷和高效。因此,图表的呈报格式就变得更加普遍。然而现在越来越多的经理层倾向于接受图表式的呈报信息。一般来说,图表本身能够反映大量的数据信息,并且能够提供给决策者对于大部分问题的一个直观的理解(Davis,1984)。Remus(1987)的实验表明,考虑到环境的复杂性,图表式和表格式的呈报格式有明显的不同。在一个较低复杂性的环境中,相比图表式的呈报信息,考虑成本效益的原则,表格式的呈报信息能够以低水平的成本取得较好的效果;相反,在一个相对复杂性的环境中,图表式的呈报信息能够取得更好的效果。

会计报告范文第5篇

关键词:管理会计报告;业财融合;体系搭建

一、管理会计报告的概念与特征

(一)管理会计报告的概念管理会计报告是将会计、统计和数学方法结合起来,综合分析经营管理中相关的财务数据和非财务数据,对未来可能发生的经营活动进行预测,以帮助管理者做出正确决策的报告。

(二)管理会计报告的特征传统财务会计报告侧重于对外部提供财务信息,而管理会计报告的服务对象是企业内部各责任中心,侧重于为内部管理者提供有效经营和最优决策的管理意见。不同于传统财务会计报告,在形式方面,管理会计报告没有统一的格式,而是更注重以问题为导向,解决企业内部存在的经营管理问题;在内容方面,管理会计报告包括了财务信息和非财务信息、内部信息和外部信息、原因分析和管理意见等;在数据分析方面,管理会计报告采用各种管理会计工具,对企业生产决策、产品价格决策、投资决策等活动进行分析。

二、管理会计报告的目标与原则

(一)管理会计报告的目标1.助力战略目标的实现近些年,越来越多的企业实施全面预算管理,旨在通过全要素、全方位、全流程的预算管理方法,对企业资源进行合理配置,最大化为企业创造价值。将全面预算管理融入管理会计报告体系中,把企业总体战略目标分解到各个管理层级,形成若干具体的、可执行的目标,同时落实责任主体,使自上而下目标一致、行动统一,可有力保障总体战略目标的实现。2.提高内部管理的效率和效益管理会计注重的是业财融合,所以管理会计报告的编制需要企业内部多部门共同协作,以团队合作的模式对经营管理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沟通、解决。通过提升各部门之间的衔接效率,可进一步提高企业的运行效率和效益。3.改变管理者的认识通过编制管理会计报告,使各层级的管理者对管理会计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有更直接的认识,通过对管理会计工具的应用,如约束理论(TOC)、限制驱导式排程法(DBR)、平衡计分卡(BSC)等,让管理者更清楚地认识到管理会计报告对经营决策的支持作用。

(二)管理会计报告的原则管理会计报告是企业的内部报告,在编制时应坚持4个原则。①相关性原则。管理会计报告服务对象是内部管理者,因此报告的内容应该与内部实际经营情况相关,只有这样才能为各层级管理者提供有效的决策支持。②准确性原则。管理会计报告应结合财务信息和非财务信息,加以综合分析后准确反映客观事实。③及时性原则。当今时代是高速发展的信息化社会,市场机遇稍纵即逝,因此管理会计报告提供的决策信息必须具备高度的及时性和有效性,否则可能贻误商机或提供错误的决策信息。④明晰性原则。管理会计报告提供的信息应该清晰明了,同时应具备高度的可用性。

三、管理会计报告体系的搭建

管理会计报告有很多种分类方式,如按管理规划报告、管理决策报告、管理控制报告、管理评价报告等方面划分,根据投资中心、利润中心、成本中心等维度划分,企业可结合自身实际需求进行划分。财政部的《管理会计报告指引》中指出,企业应建立包括战略、经营和业务三个层次的管理会计报告体系。本文根据报告使用对象的层次,将管理会计报告划分为战略层管理会计报告、经营层管理会计报告和业务层管理会计报告,如表所示。

(一)战略层管理会计报告战略层管理会计报告主要为了满足战略层进行战略规划、战略制定、战略执行、战略评价以及其他方面管理活动的需要,提供相关分析。其报告对象是企业战略层、股东大会、董事会等。战略层管理会计报告应包括可以帮助战略层进行决策和对公司表现进行了解的报表,对财务、业绩、综合业务表现的概述,对内外部环境的分析,对企业内外部风险的分析,对战略实施情况的分析等。报告内容和格式方面要求精炼简洁,总结主要结果,分析主要原因,给出企业行动规划,提出相应建议。常见的战略层管理报告有年度全面预算报告、年度部门重点工作计划报告、内部审计报告、重大事项报告等。

(二)经营层管理会计报告经营层管理会计报告主要为了满足经营层管理层进行规划、决策、控制和评价等管理活动的需要,提供相关分析。其报告对象是企业经营管理层。经营层管理会计报告应包括可以帮助经营层进行管理和对公司表现进行了解的报表,如预算执行分析报表、盈亏平衡分析报表、贡献式利润表等。报告内容和格式方面要求具有全局观、大局观,对企业经营进行全面分析,同时分析要有深度。常见的经营层管理会计报告有项目可行性报告、投资可行性报告、盈利分析报告、业绩评价报告、资金管理报告、成本管理报告等。

(三)业务层管理会计报告业务层管理会计报告主要为企业日常业务或作业活动提供相关信息,目的是让企业各个业务单元能够更好进行日常经营管理。其报告对象是企业各部门的运营者。业务层管理会计报告应包括可以帮助业务单元更好进行日常工作的报表。报告内容和格式方面要求内容充实、数据可靠,对业务管理者感兴趣的方面需重点叙述。常见的业务层管理会计报告有产品研究开发报告、采购业务报告、生产业务报告、销售业务报告、应收账款管理报告、在制品管理报告、人力资源管理报告等。

四、管理会计报告体系的应用措施

为了有效应用管理会计报告体系,企业应该加快推进管理会计方面的建设,加强管理会计报告的实际应用,强化各层级管理者的管理会计意识,创造良好的管理会计应用环境。具体可开展以下工作。

(一)夯实基础工作管理管理会计报告的编制需利用财务信息和非财务信息,企业基础管理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影响相关数据的可靠性。因此,扎实的基础工作管理是有效应用管理会计报告体系的前提。财务信息方面,管理会计报告所需信息要依赖于财务会计的基础核算工作;非财务信息方面,管理会计报告所需信息要依赖于其他部门的相关信息。

(二)准确把握客户需求管理会计报告作为企业内部管理报告,需坚持“客户第一”的原则,财务部门应该把其他部门作为内部客户看待。在编制报告前,开展需求调研,可通过问卷调查、访谈、跟踪等方式设计有效的管理会计报告样式并得到报告使用者的认可,同时在编制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持续更新完善报告内容。

(三)推进业财深度融合企业管理者应该具备业财融合的理念,需坚持“业务的边界即是会计的边界”原则,财务部门在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担任的角色既是监管者又是服务者。财务人员应该深入业务中,与具体的业务员、流程执行者沟通,全面了解整个业务、项目流程,梳理弄清主要控制点,协同做好事前计划、事中管理、事后分析工作,打破传统的事后核算的模式。

(四)善用管理会计工具编制管理会计报告时,应该善用各种管理会计工具,如约束理论、边际贡献分析、标准成本差异、产品定价模型等,这样才能使报告内容更具逻辑性,才能更好地为企业各层级管理者提供决策支撑。

(五)培养管理会计人才为做好企业管理会计工作,需要培养一个视野开阔、知识面广、逻辑性强的管理会计团队。具体措施可包括:鼓励财务人员学习管理会计方面知识,参加相关资格考试,提高理论水平;鼓励财务人员深入业务活动中,全面了解整个业务流程,积累实践经验;鼓励财务人员用管理会计工具为企业经营管理出谋划策;定期组织财务部门和业务部门交流会,互通经验体会,提升业务财务的融合度。

参考文献:

[1]刘瑞,温继锦.工业企业管理会计报告体系的建设[J].统计与管理,2017,(4):147-148.

[2]李娟.企业经营层管理会计报告框架设计[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9,(5):158-159.

[3]赵团结,季建辉.企业管理会计报告框架探索[J].会计之友,2019,(1):6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