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白话文翻译

白话文翻译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白话文翻译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白话文翻译

白话文翻译范文第1篇

为了更好的推广传播和式太极拳,必须依靠人才,依法运行。和式太极拳是中华太极拳文化当中的一支奇葩。过去有拳不出村的规矩。几百年来一直在民间秘密流传,1928年,71岁高龄的和庆喜先生在振兴国术的形势下,才将得自祖父和兆元、父亲和润芝的拳艺广传族人和乡邻,教授出了一批技理兼优的弟子,如和学信、和学敏、郑悟清、郑锡爵、刘世英、郝玉朝、陈桂林、柴玉柱、郭云等各怀绝技之高徒。这些传人成为日后传播和式太极拳的中坚力量。为和式太极拳在全国的推广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可以说:和式太极拳的发展是人的发展!人才是关键,规矩是保障。

俗话说:“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为了更好的传承发展和式太极拳文化,培养出更多的优秀传承人,有必要规范化老师们授徒拜师的仪式,特提出本拜师授徒仪式方案以供大家参考。

拜师的意义:拜师是为了明确传承关系,更好的传承中华太极文化,促进交流和传播。

拜师的要求:本人热爱和式太极拳文化,有理想致力于中华优秀文化的继承和发扬。拜师仪式的人员组成:

拜师本人(一个或多个)

师父本人(或和师母两人)

引荐人(一个或多个)

见证人(一个或多个)

主持人(一个)

同门长辈和师兄弟若干人

观礼嘉宾等人组成拜师的程序:

1:由主持人宣读拜师仪式开始;

我宣布xxx老师授徒拜师仪式现在开始!

2:主持人介绍xxx老师;

主持人介绍引荐人;

主持人介绍见证人;

主持人介绍观礼嘉宾

3:主持人请xxx老师上香祭拜历代祖师;

4:引荐人推荐拜师人;

5:拜师人宣读拜帖;

6:拜师人上香祭拜历代祖师,行跪拜礼;

7:拜师人向xxx老师递拜帖、行拜师礼、敬茶后献礼仪;

7:xxx老师回礼仪并做师训;

8:xxx老师介绍同门长辈和师兄弟,拜师人向他们行鞠躬礼;

9:见证人讲话;

10:同门长辈和师兄弟代表发言;

11:主持人宣布拜师仪式结束。

拜师现场的布置:

1:设置方形或长方形香案,放置历代宗师牌位。

2:香案上方悬挂和式太极拳第x代xxx老师授徒拜师仪式横幅。

3:香案上放置香炉一个:红烛一对;香一盒。

4:香案两侧放置带扶手座椅(师父师母专座)。

5:香案左侧放置引荐人、见证人座椅;右侧放置同门长辈和师兄弟座椅。

6:正面放置观礼嘉宾等人座椅。

拜师帖的规范:

1:拜师帖须写明本人的姓名,出生年月,籍贯,现住址,职业等基本信息。

2:叙述学拳经历。

3:写明拜师学拳的目的。

4:表达拜师入门的夙愿。

5:立志为传播和式太极拳文化的愿望。

6:拜帖上拜师人签章;引荐人签字;见证人签字。拜师的礼仪:

1:一老师上香祭拜历代祖师采用三香三叩首礼。

2:拜师人上香祭拜历代祖师采用一香三叩首礼。

3:拜师人向xxx老师行拜师礼采用三鞠躬礼或一叩首礼。

4:拜师人见同门长辈和师兄弟及观礼嘉宾行一鞠躬礼。拜师的师训:

尚武精神民族之魂;弘扬武道注重武德;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兄弟和睦甘苦与共;办事公正言而有信;不欺赢弱不伤无辜;不溺酒色不沾赌;禁绝不染恶习;团结武林尊重各界;路见不平见义勇为;身心合修顺乎自然;辩证之法细心领悟;师父引路弟子修行;艺海无涯谦虚勤奋;和式太极代有传人。

白话文翻译范文第2篇

阳光

阳光总是很温暖,就像你万年不变的笑容。

——在肮脏面前笑着掩饰厌恶。

理由

—白兰大人,为什么,你要杀死?g田纲吉。

—因为小正是卧底啊~杀死了?g田纲吉~彭格列就不再是小正所属的家族了哦~

—无聊的理由啊。

—如果小正能留在我身边,无论什么理由都不是无聊的哟…

平行世界

—小正~如果我死了也没关系哦~~

—哈?

—在我死之前我一定会把小正丢到一个有我的平行世界去~

—不可以!

—为~什~么~?

—因为……。

—因为什么~~?

—因为不一样啊!我只要…这个世界的白兰大人!

吃醋

—诶~小正~你脖子上的吻痕没事吧~

—反正那不是白兰大人您留下的就行了!

—…。。那是谁呢…。(怒)

—白兰大人你为什么要在意啊,这是我自己的事!

—小正…告诉我…我生气了哦…

—才不要!白兰大人您不是也有很多床伴的么?!

—小正在吃我的醋?O O

—才没有!

—他们和小正不一样嘛…~因为~

—因为什么?

—因为他们没有被我爱着哦~小正…

—白兰大人……

—小正吻痕的事我也不会追究了~因为只有明白小正爱我就够了…

—诶?!

—其实…那是蚊子咬的…

—今天全体灭蚊!区区一只蚊子居然敢咬我家小正!!

—谁是你家的小正啊!

求婚

—小正我们结婚吧…~(^?^)/

—白兰大人请正经点!

—婚纱你要白色还是粉色…~

—喂!听人说话啊!

—要不要露肩呢…~~小正…~

—……反正我是不会和白兰大人结婚的!

—可是《小正的爱情法则》上写小正拒绝就是同意啊。

—那是什么书啊!

怪口味

—小正~我帮你冲好咖啡了~~

—啊,谢谢。等等!这不明漂浮物是什么?!

—不是棉花糖啦…

—那到底是什么?!

—棉花糖口味的草莓…

—明明是草莓口味的棉花糖吧!

—?(???)?被小正发现了~

后来

后来的你,微笑着消失在了火焰中。

那笑容代表了些什么?

是不甘么?还是后悔?

为什么,我从那笑容中看见的是不同的感情?

绵长的,抑郁的,那种释然……

他们的欢呼已经与我无关。

白兰大人。

火焰与你一起消失。

那刻花开成海,而我看见的却是,繁华落尽…

序章落幕

我以为,你死了。

我以为,结束了。

我以为,再也不会有个人暖昧的叫着我小正。

我以为,我会回到我遇见你之前的生活,碌碌无为。

结果,所有的都是我以为。

你活着,在这个世界里独一无二的活着。

我该震惊还是该欢喜?又或者逃避?

答应过了永远只要这个世界的你,我现在该去实现么?

不安。

但是不知道自己在不安些什么。

》》》残忍

彭格列家族商议后,决定流放白兰·杰索。

用特殊的力量消除了白兰的记忆,用特殊的力量取走了白兰的能力。

只不过,白兰脸上的刺青,他们无论如何也抹不掉。

[这可是——小正送给我的专属记号哦~]

无论多特殊的力量都无法消除白兰的两样东西——刺青,关于小正的记忆。

白兰记得他和小正的所有,相遇相知又相离。

但是他却记不得入江正一的样子,一丝一毫的记不得,入江正一曾走到白兰面前,但白兰还是记不起来。

遗忘了一半,遗忘得彻底。

彭格列家族的成员无论如何都无法让白兰脸上的刺青消失。

他们害怕着,那耀眼的倒皇冠刺青。

最后,在恐惧面前人都会变得空茫起来,残忍的念头就这样填满了空旷。

他们把白兰固定在了隔离室的床上,明晃晃的手术刀闪着寒冷的精光,没有消毒没有麻药,手颤抖地在刺青上划拉。

一刀…两刀…三刀……

冷冷冒汗的手终于停止了,印着刺青的那块皮肤被完整的割下来。

整个过程中,白兰没有一丝痛苦的神情,他只是微笑,微笑着低喃。

[小正送我的记号,你们谁也无法拿走哟。]

“手术”之后,彭格列家族成员也没有对白兰做处理,只是简单的做了止血包扎。

关上门,把白兰独自留在了隔离室。

》》》脆弱

白兰最终还是因为失血过多而昏倒了。

已经没有特殊力量的白兰就像一个普通人,现在的他却比普通人更脆弱。

深夜十二点的钟声悠悠的荡漾在空旷的角落。

因为熬夜而胃痛的入江正一爬起来找药时才发现这里已经不是他曾经的房间了。

稍稍喝了些温开水,胃痛似乎减缓了些。

睡不着,所以还是决定出来逛逛,或许能减缓一下胃痛。

就像有人牵引着意识那般,入江正一走过曲折的走廊,发现了那个隐蔽却散发着微弱灯光的隔离室。

“喀啦”

伸手开门才发现,门虽然是半开的,但把手却是被一圈圈铁链锁住的。

[里面到底有些什么呢?]

好奇心害死人,这是入江正一看见里面的‘东西’后最想说的一句话。

透过偌大的玻璃窗,入江看见了昏倒在手术床上的白兰。

白兰左手正捂在他的左脸,指缝中不停渗出的鲜血缓缓的流下手腕,他银白的头发也被鲜血点染得鲜红。

[这怎么可能…]

不知是恐惧还是悲哀,入江脸上两道冰冷的泪水没有预兆的滑落下来。

[白兰大人…怎么可能…]

我能接受你没有我的记忆,但是我一直害怕着的你什么时候可以这样脆弱了。

玻璃窗的温度冰冷,那样坚定而简单的隔开了两个世界。

突然入江感到无力,胃上传来了一阵阵痛楚,比刚才痛得很多。

眼前一黑,入江毫无前奏的摔在地上。

在入江正一倒地的那一刻,昏迷白兰的突然睁开了眼睛,紫色的眸子里闪满纠结不堪的感情。

张口但却发不出声音,看着口型却也能分辨出他想要说的话。

[小正,你好。]

不是记不起,而是不敢记。

可以等你,直至繁华落尽。

》》》仁慈

“十代目…这样做真的可以么…”

看见泽田纲吉的复活,最高兴的当然是忠犬属性的狱寺。

但是10年的生活已经让狱寺变得成熟了不少,彭格列家族成员这次的行动,让狱寺也不禁有些担心。

“让他们做吧,这次我没有处死白兰已经让家族的人们很不满了。”

纲吉微微皱眉,同意了这次除去白兰倒皇冠刺青的请求,但是那赤色的眼睛里还是写明了他的不悦。

“十代目,恕我冒昧,我想问个问题行吗?您可以不回答的。”

“恩?说吧。”

“为什么…您不杀死白兰呢?”

狱寺有些神色不安的问出了问题。

沉默。

长久的沉默。

空荡荡的办公室只有纲吉和狱寺两人相对而坐。

不知空气凝固了多久,泽田纲吉盯着狱寺的眼睛看了一会,才缓缓的开口。

“一个死去又复活的人,是不会再轻易夺取别人生命的。”

[十代目就算经历了再多的事,也依然是那个善良的十代目啊。]

狱寺暗暗想到。

“好了,不谈这个话题了。等白兰苏醒了就把他流放到彭格列荒岛吧。”

“是,十代目。”

》》》废话

白兰被流放到彭格列荒岛已有1个月的时间。

彭格列荒岛是个总体来说还是很美的地方,四面环海,北面是一片亚热带植物树林。

如果除却这片岛没有生物的气息和这片岛的用途,那么这岛就绝对是片完美的旅游胜地。

好了不扯了,再扯大概我可以把白兰大人的流放到巴黎去。

》》》记忆

花开繁华的八月末旬,白兰正坐在海边望风。

“直升机…?”

巨大的直升机轰鸣声引起了白兰的注意,他嘴角是挥之不去晕染不开的微笑。

“小正,欢迎哦~”

被轰鸣掩盖的声音,音尾微微上扬,就像在等待证实的预言。

直升机降落在空旷的岛屿,余音散开瞬间又恢复了安静。

“白兰大…白兰。”

入江正一提着个纯白的袋子走下了直升飞机,向海边的白兰走去。

“小~正~好久不见。”

最终还是恢复了关于入江正一的记忆的白兰,看见入江也还是像往常无所谓的打着招呼。

[真是的,白兰大人你没有一点自知之明吗?!]

入江正一也只是在心里抱怨,嘴上只是微微的叹了口气。

[这次我可是偷偷跑出来看你的啊!]

明明没有得到批准,却还是固执的独自开着直升飞机来看白兰,有时候,入江自己都无法理解自己的行动。

“哟~今天小正来荒岛有事吗?”

面对白兰大人的笑容,入江正一明明知道那是职业性的笑容,却还是无法抵御。

入江正一不知道,白兰在他面前一直都是真正的在笑。

白兰在入江正一面前一直都是在真心的笑,笑着掩饰着那些肮脏不堪的罪恶。

[不想,不想自己的小正被玷污。]

[所以,无论什么时候,都在练习笑容呢。]

那些不被发掘的过去,不知何时已经被遗忘。

只有在填满心中的感情失去时,那些常日无法见光的不堪的记忆才会一点点显现出来,如藤条肆意蔓延,缠紧了心。

“小正~你今天到底是来干什么的呢?”

就算心已千疮百孔,但是在你面前的笑容永远都不会虚假呢。

因为。

我爱你。

我爱你,小正。

唯一的爱你。

》》》谢谢

“只是来给你送棉花糖的。”

入江正一推了推眼镜,把手中的袋子往白兰的手里递。

白兰没有收。

“小正~这是在彭格列家族不允许的吧~居然私自给犯人提供零食~”

如同平常的无赖,白兰微笑着用欢快的语调‘调戏’着入江正一。

[要不是白兰大人您以前一天不吃棉花糖就会扯我衣角怨念棉花糖,我才不会来给您送棉花糖呢!]

想到这里,入江微微的有些脸红。

[为什么我会为这种无聊的理由而冒险过来啊!而且白兰大人还不领情!]

白兰就那样静静的站在入江面前,看着入江正一变了又变的表情。

“小正~你脸红了诶!”

最终,这单方面尴尬的沉默被白兰打破。

接下来……

哈?你说接下来怎么了?

接下来当然是入江正一傲娇的辩解和白兰的调戏啦~

喂!打人真的不许打脸!

最后,白兰还是成功把入江正一气走了。

羞红了脸的入江赌气般地丢下了袋子,然后直奔上了直升飞机。

“哦呀~小正生气了!”

像什么事都没有发生那样,白兰捡起了那个被小正丢在地上的袋子。

眼帘垂下,白兰暗紫色的眸子被长长的睫毛落下一片浅灰的阴影。

“谢谢哟~我亲爱的小正~”

嘴角的微笑被收回,白兰有些失神的望着手里的纯白色纸袋。

纸袋似乎有些,花的香味呢。

》》》种子

“哗——小正给我带来这么多口味的棉花糖啊~”

“唔…葡萄味、原味、蓝莓味、草莓味、牛奶味……”

抱着纸袋回到地下屋的白兰正专心的数着入江正一送他的棉花糖有多少口味。

“诶~这个是什么?”

摸到了不同于棉花糖包装袋质感的东西,白兰有些意外。

拿出来看,居然是花的种子。

“是什么花的种子呢~好期待~种种看吧!”

想到这里的白兰立马抛开了棉花糖,拿着种子跑出了门外。

像个小孩那样,白兰认真的选了一片适合花生长的土,又一丝不苟的把花均匀的种了下去。

“小花你们要快点长大哦…”

期待的语气让人不禁想笑,笑着笑着就会回忆起自己的童年。

“因为,小正送我花总是有意义的哦~”

白兰不禁再次嘴角上扬,真的很想知道呢,小正送我花的意义。

》》》花开

今年的秋天,彭格列荒岛格外的惹眼。

满岛耀眼的红色,在阳光的映射下如同牵引着魂魄的灵岛。

[呐、小正,你送我的彼岸花,我收到了哦~!]

白兰这些年呆在岛上都是一直在照顾花,今年终于开花了。

白兰左脸的伤也终于完全恢复,一点疤痕都没有。

[彼岸花的话语是,离别、迷途。]

[小正,我终于,要和你说再见了吗?]

白兰轻轻的走到了岛上无处不在的监视摄像头前,他知道,在那头看着屏幕的人是小正。

“呐,小正~你送我的记号~我永远都不会丢失哦~!”

说罢,白兰仰起脸,微笑着将手放在了左脸的绷带上。

轻轻的一扯,白色的绷带落下,白兰一直用最灿烂的笑容展示着他的左脸。

完美无痕的左脸。

那个紫色偏青的刺青也完好无损的出现在了白兰的脸上。

就像一切都是虚拟的过往。

“小正,你看。”

“我赢了哦。”

“我保存着我们爱情的见证记号了哦~~”

“所以,再见。”

……

坐在监控器面前的入江正一还是忍不住哭了起来。

明明只是个玩笑,为什么白兰大人…会一直清清楚楚的记着?

明明我们都明白,我们已经在各自的路上迷路了,但为什么我们还会那样倔强的像寻找对方?

我们都是走进迷宫的傻瓜,以为找到对方就会找到出口。

但是,我们忘了,对方也在迷路中。

白兰大人,再见。

入江正一关掉了监视器。

刺青

—小正~帮我留下一个见证爱情的记号吧~!

—白兰大人你有这种时间还不如去批改文件!

—小正帮我在左眼的下角画个倒皇冠刺青好了…

—喂!不要随便无视属下的话!

—工具我都准备好了~!

—……好吧

—完成啦~小正对我的爱情标记!

—才不是!

—那我也帮小正弄一个爱情标记吧!

—刺青什么的我才不要!

白兰·杰索吻了入江正一

—喂!///O O///不要那么突然!

—这样小正就算迷路了也只是我个人的专属哦~!

白话文翻译范文第3篇

关键词: 阐释学翻译理论 阐释过程 赵元任 《阿丽思漫游奇境记》

一、引言

1862年一个明媚的下午,牛津大学数学老师路易斯・卡洛尔(Lewis Carrol)和他的小朋友们Liddell三姐妹一起泛舟河上,他即席口述了一个故事。Alice’s Adventures in Wonderland①这个英美家喻户晓的故事就此诞生,一经面世便风行不衰,那些生动有趣的形象与场景已成为英语文学的经典流传至今。半个多世纪后的1922年,语言大师赵元任翻译的《阿丽思漫游奇境记》出版,妙想天开的传奇跨越时代和国界,来到中国。本文拟在阐释学翻译理论框架下,对赵译《阿丽思漫游奇境记》的阐释过程作一简要的辨析。

二、阐释学翻译理论综述

现代阐释学的前身是关于如何理解、解释宗教文本的理论,本质上是一种方法论。十九世纪,德国神学家、翻译家施莱尔马赫第一次将文本研究的重心放在了理解行为本身,从而赋予了阐释学认识论意义。二十世纪,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建立了“存在的阐释学”,即“理解不是一种方法而是一种基本存在”[1](P313―314),将阐释学从方法论、认识论的领域转移到了本体论领域。

在此基础上,乔治斯坦纳在其1975年初版的“一部里程碑式的著作”《通天塔之后――语言与翻译面面观》中构建了阐释学翻译理论,将阐释学落实到了具体的文学翻译上。在他看来,“对任何一种语言和文学中的文本的理解都是一种多方面的翻译行为”[1](P18),即翻译就是一种阐释、解释。这使他提出四层次的翻译步骤:信赖、侵入、吸收和补偿。这种对翻译过程阐释学性质的动态描述,有助于我们摆脱静态观看译作是否“忠诚”,是“意译”还是“直译”,忽略译者主体的模式。那么,赵译《阿丽思漫游奇境记》是如何完成对Alice’s Adventures in Wonderland的阐释过程?下文将从信赖、侵入、吸收和补偿四步分别论述。

三、信赖:译者对原作“不通”意义的信赖和对白话文的信赖

信赖是阐释过程的第一步,也是翻译的第一步。由于人类先验性地认定世界的一致性(coherence),认定在任何语义系统里一定存在着意义,信赖就成为了所有理解行为即翻译的起点。当读者(译者)面对文本相信其中一定有内容、意义的时候,阐释动作就开始循环前进,推动其用“此”来解释(表示)“彼”,最终完成理解(翻译)过程。这种相信,被斯坦纳称为“对文本的象征性,有意义性进行信念投资”[1](P312),是一切具体翻译行为的动因。

赵元任先生对原作意义的信赖是显而易见的。在英国文学史上,《阿丽思漫游奇境记》“被归入‘荒唐文学’一类。《大英百科全书》说它‘把荒唐文学(nonsense literature)提到了最高的水平’”[2]。小说似乎“满纸荒唐言”,处处都是离奇的“人物”和不可思议的情节,但“人物”对话中充满着大量的谐音、双关、藏头诗、典故等文字游戏,产生出一种“不通”的奇特魅力。同时,作为数学老师,作者还赋予了这种“不通”一定程度的逻辑和数学内涵的“余味”。对于这种“不通”,译者相信它的价值,在“译者序”里,他肯定它的内涵,说“这书可以算‘不通’笑话文学的代表……《阿丽思漫游奇境记》又是一本哲学的和论理学的参考书。论理学说到最高深的地方,本来也会发生许多‘不通’的难题出来,有的到现在也还没有解决的。这部书和它的著者的其它书在哲学界里也占些地位……可见它的不通,一定不通得有个意思”[1](P111)。

译者还相信自己的翻译工具――白话文。赵元任在二十世纪初留学美国时,对语言学就兴趣浓厚。“在哈佛大学我选修更多音韵学课程,兴趣更为提高”[4],“转到了哈佛的研究院,我在名义上专修的是哲学,但是上了很多的语言的科目”[5](P99)。1920年他受清华大学之邀回国任教,1921年上半年翻译Alice’s Adventures in Wonderland。其时,国内正值“文学革命”、“白话文运动”的,在历史背景和个人兴趣双重作用下,赵元任“决定把大部分时间放在语言的研究上”[5](P128)。对于用新兴的白话文翻译小说,译者寄予厚望。“现在当中国的言语这样经过试验的时代,不妨乘这个机会来做一个几方面的试验”[3](P113),即“语体文”(文言合一)、“代名词”(他、她、它)和“白话诗”三个方面的试验。

正是由于译者信赖原作的意义――“我相信这书的文学的价值,比起莎士比亚最正经的书亦比得上”[3](P113),以及坚信只有用白话文才能将作品翻译的“得神”,使译者对原作的阐释迈出了第一步。

四、侵入:译者、译语侵入原作时的冲突

然而并不是信任了就能获得意义。正如斯坦纳所说:“当译者刚开始信任的时候,他必须对意义的连贯性下赌注。”[1](P313)换言之,他必须冒“那儿有什么”或“那儿什么都没有”的险。到底是能从原作获得意义,还是最终“发现原作没有任何能同其独立的形式分离开的意义,原作中任何值得表达的意义都不可能嵌入另一个模子”[1](P313)?译者为此必须侵入原作,这是阐释过程的第二步。

斯坦纳从海德格尔那里寻求到了理论支持,后者认为“实体(Da-sein)只有当被理解(即阐释或翻译)后才真正成为存在”,“存在于对其它存在的理解之中”。斯坦纳把这个观点阐发为“任何理解行为都必会占有另外一个实体”[1](P314)。如果这种理解行为是语际间的文本翻译,那么就意味着译者带着自己的先验感悟、认知框架、情感体验和审美视野,破开原作的意义,思考原作意义和译语能否融合,最后将原作带进译语。在侵入的过程中,由于语言、文化、历史、伦理等因素的差异,译者和作者之间、译语和源语之间、译语文化和源语文化之间等方面不可避免地会出现激烈的冲突。具体到《阿丽思漫游奇境记》这一翻译个案,译者、译语在接近原作时遇到了以下几个方面的阻力。

从文学类型上看,原作属于儿童文学,阿丽思的故事风靡欧美;而在中国,由于传统的伦理道德、教育目标、文学观念等因素,儿童文学一直是缺席的。赵元任先生译Alice’s Adventures in Wonderland的时候,儿童文学才刚刚进入中国,“中国自觉的儿童文学产生得更晚,一直到五四前夕,中国儿童文学理论创始人周作人先生在西方儿童文学理论的影响下,借用文化人类学的一些研究方法,才为中国的儿童文学理论的系统化奠定基础”[6]。可以说,译者在翻译时,译语的儿童文学土壤是相当贫瘠的。

从语言文字上看,英文是语言中心主义,文字跟着语言走,书写跟着读音走,中文则是文字中心主义,语言跟着文字走。前者以音为主,属于表音文字符号系统;后者以形为主,属于象形会意的意音文字符号系统。根据沃尔夫的“语言相对论”,语言不完全是经验、情感、意义的附属品和承载者,一定程度上是决定者。“听觉文字”和“视觉文字”的差异,决定了西文可以不依赖文字进行著述,其文学重叙事,口传文学发达,故事性强;而中文强调美感,其文学重抒情,不长于讲故事。

从诗歌语言上看,每种语言的诗歌为浓缩语言的精华,都会调动所有现存的表现手段,来拓展文字的边界。中英两种语言的诗歌在韵法、音律、诗段体式等方面本就大不相同。更为重要的是,一方面,原作中的诗歌以“文字游戏”为特点,是源语的“另类”;另一方面,其译入语正处在历史关口,文言文即将被白话文取代,但由于“文言文滥觞于诗歌”,“中国没有散文式‘文言文’时,已经有了‘文言诗’”[7],诗歌必然地成为了白话文运动中抵抗最顽强的堡垒,译者所能支配的白话文诗歌语言并不丰富。这样,英文诗歌和白话文诗歌的距离被进一步拉大。

侵入不是简单地弄懂词义,它实质上是一个译者对比差别,尝试贴近原作意义的试探性过程。上述各个方面的巨大差异注定译者、译语靠近原作时困难重重,译语和译语文化如要成功包围、吸取、占有原作意义,客观上需要译语合适的环境、足够的空间,需要译者高超的翻译技巧。那么,译者能否侵入原作?原作又能否被译语吸收?译者又会在哪些地方补偿,以保证原作能在译语里维持其已有的高度呢?

五、吸收:译作、译语对原作诗歌语言的消化

这是阐释过程的第三个步骤。译者侵入、取,将源语的意义带回译语。“意义和形式的输入不是在真空下发生的,也不会被输入到真空环境。本族语义场早已存在,且拥挤不堪”[1](P314)。在本土和外来的冲撞之下,会出现不同层次的吸纳和融合。一个极端是完全的归化,外来成分溶于本土,成为养分并丰富了译语;另一个则是水土不服,在译语里永远保持着“他者”的身份,被置于本族文化领域之外(并不一定是弱势)。在多数情况下,多数的“异”“己”成分之间的化学反应呈现出中间态势。“但无论‘归化’的程度如何,吸收行为都有可能使本土结构的整体发生脱位和移位。没有哪种语言,哪套传统符号体系,哪个文化集合在引入时不冒着被改变的风险”[1](P315)。

Alice’s Adventures in Wonderland很多时候被认为是“不可译”的,“这部书一向没有经翻译过”,“没有人敢动他”,那么在当时风起云涌的白话文运动背景下,原作中有没有任何表达、元素、成分、含义或形式能够被白话文良好吸收,并丰富了白话文的表现手段呢?在译作中,哪些特征是难以渗透的“不通”在植入译语后对后者的扩充?这一扩充又是否和中文从“文言文”向“白话文”的转变合拍呢?

例1.原文:Speak roughly to your little boy,/And beat him when he sneezes:/He only does it to annoy,/Because he knows it teases.

译文:狠狠地待你的孩子,/打喷嚏就揍他骂他:/他知道要这样摆牌子,/连谁都要由他怕他。

例2.原文: The further off from England the nearer is to France――/Then turn not pale,beloved snail,but come and join the dance.

译文:离开了英国海岸法国就一哩一哩地望着到――/那么你何必灰心,蜗牛,还是跟来一齐跳。”

例3.原文:Soup of the evening,beautiful Soup!/Soup of the evening,beautiful Soup!/Beau-ootiful Soo-oop!/Beau-ootiful Soo-oop!

译文:半夜起来喝面汤,体面汤!/半夜起来喝面汤,体面汤!/涕糜餍汤!/涕糜餍汤!

例4.原文:In a Wonderland they lie,/Dreaming as the days go by,/Dreaming as the summers die:/Ever drifting down the stream――/Lingering in the golden gleam――/Life,what is it but a dream?

译文:本来都是梦里游,/梦里开心梦里愁,/梦里岁月梦里流。/顺着流水跟着过――/恋着斜阳看着落――/人生如梦是不错。

例1译诗并不完全拘泥原诗的意思,着重凸显诗歌的韵脚。译者在“译者序”里说:“这书里有十来首‘打油诗’,这些东西译成散文自然不好玩,译成文体诗词,更不成问题,所以现在就拿它来做语体诗式试验的机会,并且好试试双字韵法。”[3](P114)由于汉语特别是古代汉语以单音字为主,因而在韵律上讲究单字的平仄、对偶和押韵,以两个字为单位做韵脚并不多见。译诗中新的白话诗歌语言,不能不说是在“外族”诗歌的刺激下,对文言诗的丰富。例2译诗的特点在于节律的创新。“西文文法严密,不如中文字句构造可自由伸缩颠倒,使两句对仗得很工整”[8]。原诗诗句不齐决定了译诗不可能节奏工整,但引入新环境的诗句读起来依然有“板眼”。根据译者在“凡例”里的提示,有着重号的诗句按音乐节奏应读为“离开了|英国|海岸|法国就|一哩|一哩地|望着|到――”,译者甚至在视觉效果上将句中快读的两字写得靠近些(见商务印书馆1922年初版),这是传统汉语诗歌的节律及其方正整齐的外部形态的延伸。例3译诗中“涕糜餍”四字是为了译出原诗的拖音效果(体面汤的拖音),汉诗本来一字一音,有抑扬顿挫之美的先天优势,四字一音非常罕见,尽管赵元任先生谦虚地说“这只算诗式的试验”,但毫无疑问这也是外力作用下作诗法的革新。例4译诗对原诗的吸收体现在韵法的丰富。原诗主要压脚韵,间或有头韵(drift-down;golden-gleam)和腰韵(they-day),译诗吸收了意思,还吸收并丰富了自己的形式,保证脚韵的同时,运用了讲究平仄的汉诗少见的句中韵(梦里―梦里),使译文有曲折回环之美,既有诗味,又有诗情。

由此可见,译语对源语诗歌语言的吸收和融合,构成了译作最绚丽的景观。诗歌从来代表着语言最独特和精华的部分,一定程度上是最抗拒翻译的。Alice’s Adventures in Wonderland本以“不通”著称,其中的诗歌更是对语言的颠覆;而在译语方面,尽管白话文运动如火如荼,但由于文言文与诗歌生而同源,以白话文作诗在当时仍颇具难度,诗歌因此成为原作、译作摩擦最大的地带。原作中童谣、儿歌、诗文的传递,成为了对译语和译者最大的考验。在《阿丽思漫游奇境记》中,汉语成熟宽容的环境和译者高超的技巧使得“异”与“同”共存其间,译作吸收了原作诗歌并丰富了自己的创作方式,客观上促进了从“文言”向“白话”的历史转变。“从某种意义上说,赵元任译《阿丽思漫游奇境记》……响应了新文学白话文运动的时代潮流,是走在时代前列的中国人对于现代(文学)语言美学和言语规范的一次自觉摸索”[9]。

然而,吸收是辩证的,译语侵入源语后满载而归,却未必能全盘消化。在论述受体对施体既有吸收又有排斥时,Steiner强调“在本土基质缺乏判断力或不成熟的地方,吸收不会使之丰富,它找不到合适的落脚之处。它不会催生完整的对应,只有一系列的拟作而已”[1](P515)。这意味着译语有机体在尝试对异体消化时产生了排异,二者无法在译入语环境里共存,势必导致二者对强势地位的争夺,其结果不一而同。Steiner强调了可能出现的一种极端,即这种“体现的辩证性”(dialectic of embodiment)可能会导致译语被极大地削弱。“翻译行为丰富了我们的手段,我们把外来的能量和情感化为己用,但我们很可能被我们所吸收的掌控和削弱”[1](P515)。这只是发展态势之一,但却在理论上昭示着阐释过程还需要补偿这一步骤以恢复系统的平衡,而这正是阐释过程走向第四步补偿的动因。“如果缺少第四步来完成整个循环,阐释过程就是危险的,不完整的,危险就是因为它不完整”[1](P316)。

六、补偿:译者在译作里对故事性、口语化的补偿

“补偿”以恢复平衡被认为是“翻译技艺和道德的关键所在”[1](P317)。从翻译行为的微观层面来看,译者侵入原文,获取意义,引之入译语,都打破了系统原本的平衡。译者要么“拿得太多”(对原文拉长扩充、添枝加叶、过度阐释等),要么“拿得太少”(对原文偷工减料、回避难点、抹平特点等),造成失衡状态下“原文能量的流出,译文能量的流入,从而改变了两者乃至整个系统的和谐”[1](P317)。同时,源语文化和译语文化在这不和谐的互动中必然产生上文所述的对优势地位的争夺。因此,“翻译的范式只有在‘互惠’达成之后,在原作重新得到它所失去的之后才算完整”[1](P415)。真正的译文会运用各种手段,力求恢复均势,完成整个阐释过程。“在不及原文的地方,好的译文令原文固有的优点更加凸显;在高出原文的地方,真正的译文会暗示原文也拥有这样的潜质,只是尚未实现而已”[1](P318)。

斯坦纳认为只有通过这样文本之间技术性的补偿,才能达到“完全平衡”,才能赋予“忠诚”实际的含义。“我所谓的‘完全平衡’,完成阐释循环的‘使传递均衡’这一动作,是同时更为广泛而具体的。尽管‘忠诚’(补偿已致平衡的另外一种表述)从根本上说属道德性质,尽管它的表现牵涉到整个理解和文化的哲学,但它最终是技术层面的”[1](P416)。只有文本的比对和考量才能找到“忠诚”的证据,让“补偿”更为切实和具体。

Alice’s Adventures in Wonderland面对的译语环境是陌生的。儿童文学在中国漫长的文学史上几乎是空白,而“文在前,言在后”的文字更擅长作诗抒情,创造美感,而不长于记录口语,讲述故事。文学类型和文字类型两个方面的落差,使得原作面临译后其“小孩子气”、适合父母诵读给孩子听、适合口耳相传的特点面临被削弱的危险,原作中的能量在转换时有流失的趋势,这就需要译者进行补偿。赵元任先生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在译文里补偿,强化原作的故事性。

1.拟声词。译作中对拟声词的翻译丰富多彩,比如蝎虎子的石笔“squeak”的声音是“急嘎急嘎地叫”,楼梯上的脚步“pattering”是“的达的达”,盘子碰碎了的“crash”是“刮喇喇一声”,鸽子飞翔的“hiss”被译成“嗖嗖的声音”;同时译者还主动加上一些拟声词,如“She heard a little shriek and a fall,and a crash of broken glass.”被译为:“她就听见‘哜’地一叫,盆吞一声,一下又是豁喇喇许多碎玻璃的声音。”拟声词的翻译和添加使译文更生动,更能吸引儿童听故事时的注意力。

2.句末语气词、叹词。在大量的对话、独白和叙述句末尾,译者都有意识地添加了语气词,如“呵”、“呀”、“呢”、“啦”、“嘞”、“那”、“啊”、“咯”等。同拟声词一样,有些叹词是原作的翻译。例如,“oh”翻过来有“阿呀”、“啊呀”、“嗳呀”、“哎呀”、“噢”、“嘿”等;“why”有“唉”、“哼”、“哈”、“哆”等。有些叹词是译者添加的,如“唉”、“哼”、“啊”、“啧啧啧”、“啊哟”、“咳”、“呵”等。这些词语模仿孩子的语气,使译作更适合大人讲述。

3.叠词。译者用大量的叠词增加了作品的悦耳性,如阿丽思“咕咕叨叨地说话玩”,“正正经经地一口一口地把那块糕吃完了”,白兔子“穿得讲讲究究的”,阿丽思“客客气气地”和公爵夫人说话,抱怨自己“被人家差来差去的”,素甲鱼要求“解释解释明白”,等等。

4.儿话音、口语词汇和口语句。为了让译作更像故事,译者尽力使文字靠近口语。大量的儿话音,如“有趣儿”、“今儿”、“唱个唱儿”等,使译文更生活化。除此之外,译作还有别致的口语词汇和口语句,如“老实说话”(really),“不晓得”,“有点儿分寸”(reasonable),“我气都有点儿透不过来嘞”(I can hardly breathe.),“吓得脸白手脚没处呆”(turned pale and fidgeted),“可不是吗”(that’s right),“你可知道?”(You know?)。

5.文字游戏。原作里有大量的谜语、双关、荒唐诗、谐音等文字游戏,是作品“好玩”的重要组成部分,译文如何再现,是决定译文成败的关键。赵译本中文字游戏的翻译可谓精彩纷呈。

例5.原文:We called him Tortoise because he taught us.

译文:“我们管这老甲鱼叫老忘,因为他老忘记了教我们的功课。”

例6.原文:and then the different branches of Arithmetic――Ambition,Distraction,Uglification and Derision.

译文:此外就是各门的算术――“夹术”,“钳术”,“沉术”和“丑术”。

例7.原文:and the moral of that is――“Be what you would seem to be”...

译文:于此可见――“画兔画须难画耳,知人知面不知心”。

例5原句是“Tortoise”和“taught us”谐音的文字游戏,译文没有拘于词义,着重保留谐音的效果,自己创造了“老忘”和“老忘记了教功课”的谐音。例6原句中四个学科名词是双关,是对暗示词语语音和语形的游戏,译文没有选择对“加”“减”“乘”“除”四个汉字做字形上的游戏,而是从语音入手,创造双关的效果,使译文听上去讲起来更有趣。例7原句可直译为“别人觉得你是个什么样子的人,你就做个什么样子的人”,但译文为了突出公爵夫人爱说道理教训人的形象,用归化的手法,以改动过的谚语创造了幽默。面对原作中的种种笔墨游戏,译者无论采取哪种翻译策略,都把创造游戏感放在首位,没有让俏皮、好玩“失味”。

综合以上六个方面,译者补偿了源语和译语由于文学体裁和语言文字不同形成的客观差距,更加凸显了原作的故事性、口语化。译作同样是儿童文学的经典,同样令读者忍不住要读出声来,既没有降低原作的高度,也没有美化原作,使翻译过程中冲突的两种语言、文学、文字恢复了平衡。事实上,译文的补偿行为本身也符合当时白话文运动中小说地位上升,文字口语化的趋势。

七、结语

本文运用斯坦纳的阐释学翻译理论,分析了从Alice’s Adventures in Wonderland到赵元任先生《阿丽思漫游奇境记》的阐释运动。怀着同作者一样的“赤子之心”,译者信赖原作的意义,相信自己的文化和语言,他将自己潜入那个离奇怪趣的“梦境”中,跨过诗歌语言、文学体裁和文字类型三个方面的鸿沟,运用过人的语言学功底和翻译技巧,不仅再现了原作完整的内涵,还延伸、丰富了白话文的诗歌创作。通过凸显原作的儿童色彩,他让原作在译语里达到了相同的高度。赵元任先生译活了一部小说,一个五彩斑斓、天马行空的故事在古老而又新鲜的语言中重获生命。

注释:

①本文所讨论的小说版本为Carroll,Lewis.Alice’s Adventures in Wonderland & Through the Looking-Glass[M].Wordsworth Editions Limited,1993.

参考文献:

[1]Steiner,George.After Babel:Aspects of Language and Translation.(3rd edition)[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1.

[2]杨静远.永不消逝的童年的梦――一本老幼共赏的书《阿丽思漫游奇境记》[J].读书,1981,(2):117.

[3]加乐尔(Carroll,L.)著.赵元任译.阿丽思漫游奇境记[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

[4]赵元任.赵元任生活自传[M].北京:中国华侨出版公司,1989:85.

[5]赵元任著.叶蜚声译.伍铁平校.赵元任语言学论文选・附录一[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

[6]宋正伟.中国的儿童文学之路何以走得如此艰难[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8,(6):15.

[7]王文元.论文言文与白话文的转型[J].天中学刊,2007,(6):91.

白话文翻译范文第4篇

因为品茶,因为爱真,谈及历史,谈及文化,也守着不变的概念——真。

我的书架上有着古老而真实的文化,明刻本,线装书,发黄的记忆,永久的思索,不管春温秋肃,还是大喜悦大悲愤,捧起一本原版古书,放在心头,最后总得要闭一闭眼睛,平一平心跳,回归于历史的冷漠,理性的严峻,从一页页几欲风干的书页中,我品到了一份历史的真实,文化的真实。

从未想过要为文化说点什么,只到昨天,同学凌到我家,对着这一排排原版古旧的陈书而大笑,“你真傻,何不买几张电脑光盘,既不需像你这样旧书堆得似山高,又不需捧着文言实虚词嚼半日却难解其内容。”我先是惊愕,继而苦笑。莫名中有丝淡淡的哀愁,名著古书融注于光盘,竟还翻译成浅显易懂的白话文,我不敢想,我不知道“两弯似蹙非蹙绢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该怎样翻译,我不知道“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用时髦的白话文该怎么讲,我不知道“冷雨敲碎吟上心”的心情用白话文如何描绘,又如何让读者真正领会?古典的故事,历史的沉重又怎能用一两句干巴浅显的白话文阐释得清?

还记得余秋雨写在《藏书》中的那句话,当学生问他为何藏如此多明刻线装书,藏这些原版发黄的记忆时,他说:“那是历史风尘,旧得有味,真实”是的,原版的文言书固然难读难懂,但有厚度,一旦失去了原版的真实,几句百话文,简写本已失去了厚度,很容易被岁月长河风干,甚至脆折。

白话文翻译范文第5篇

2001年,针对语文教研活动中的重形式而轻内容、重功利而轻学术的现象,我撰写了《静下心来研讨,交流,做学问》一文。文中呼吁道:“少谈点主义,多研究些问题;少一点报告,多一点研讨;少一点比赛,多一点交流;少一点过场,多一点过程……示范课也好,教学会议也罢,以广泛深入的研讨交流为主才是教研活动的正轨。”这篇文章很快刊登在《广东教育》2001年第5期上。

2002年,我撰写了评论广东省高考作文评卷的文章,主要论述了“标准差的确定与把握”“满分作文与零分作文”“个性化的阅读与写作”等问题。文章刊登在《广东教育》2002年第11期上。

2004年5月,由《广东教育》特别策划了“聚焦高考评卷”的专栏并邀请我撰稿、组稿、写“编者按”。这种信任,对我来说,无疑感到荣光和兴奋。而这,也正是若干年来,深感于高考评卷中的种种问题想表达却未能有机会表达的。我在“编者按”中写道:“习惯上,人们的眼球往往被高考改革、考纲调整、试题变化所吸引。实际上,高考评卷也是高考的关键因素。……高考评卷的过程和结果,应该是对社会的诚信宣言,是对中小学素质教育的指南。……高考评卷既然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和焦点,评卷就不仅仅是评卷了。于是,在科学、民主的氛围中,研讨以下评卷的理念、规则、程序、方法及尚需解决的问题,帮助大家了解如何规范答题,从而提高考试成绩,就显得非常有意义了。”

2005年,我将自己在北师大和澳门大学联合举办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研讨会上的演讲稿投给了《广东教育》,演讲稿以《整合,多了一条途径而已》发表在2005年《广东教育》第2期。原题为《关于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几点思考》,经编辑将题目一改,便化平常为精彩了。这次演讲在现场引起了强烈的反响,给一些高唱信息技术统领、统管其他学科的专家学者以震动,受到与会者的欢迎。连主持人都说,这才有学术研讨的味道了。演讲稿的主要观点如下:有了信息技术,并不就必然会带来基础教育和学科教学的跨越式发展;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是革新而不是革命,是多了一条新的途径,而不是通向罗马的所有大道;信息技术相对于学科,始终是技术、手段和工具;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更要关注教学,聚焦课堂;要实现真正的“整合”,关键在于教师树立正确的与时俱进的教育理念,具备深厚的学科素养、道德素养、文化素养、思想素养和生活素养,同时,又掌握好现代信息技术。

2005年,当我的专著《教育的良心――中国新课程之批注》即将完稿之时,《广东教育》第11期将我书中的11条语录以《中国新课程之批注》为题,作为卷首语发表。之后,编辑对我说:读者们对你的批注很有兴趣。有一位校长表示,那一句“就课程改革而言,改革中求稳定,比稳定中求改革重要得多”真是深刻。

近年来,《广东教育》《师道》又多次刊登我的教学实录、教学设计、教学点评、学术论文。如《精彩歌词・精彩题目》《〈劝学〉――把白话文翻译成文言文》《〈两小儿辩日〉――把白话文翻译成文言文》《〈卖油翁〉――把白话文翻译成文言文》《把白话文翻译成文言文的教学思考》。还刊登了数篇评论我的教学的文章。如《文言文教学的一种新突破》(魏小娜)《再说不枝不蔓的对译》(唐建新)《传统教学法外,又开了一扇窗》(郑文佳)《评价式教学的课堂价值及思考》(黄平)《把枯燥的翻译当成快乐的游戏》(王爱娣)等等。

我还受《广东教育》的委托,参加过《广东第二课堂》中考专刊的编写工作。

每当我有新的思考要表达,有新的实践经验要交流,《广东教育》总是及时给予我支持与奖掖。

十几年来,在匆匆忙忙之中,我与《广东教育》的领导和编辑们谋面不多但关系紧密。不是因为他们刊登了我的文章,只是因为他们对作者的理解、尊重、欣赏与帮助,只是因为他们对教育的正确思考和开阔视野。他们总是屹立在教育教学的前沿,关注着、引领着广东的教育,敏锐的把握教育的热点、改革的焦点、教学的重点,并为广大教育同仁提供交流研讨的平台。他们对教育的真诚、热情和理性思考,他们对工作的严谨、坚守和求真务实,着实让人感动。

值此《广东教育》创刊六十周年之际,遂留以上话语。借用几句歌词,就是:

这一路,

很愉快,

相关期刊更多

北方语言论丛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黄河出版传媒集团阳光出版社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

金山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共镇江市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