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档案管理与档案服务

档案管理与档案服务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档案管理与档案服务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档案管理与档案服务

档案管理与档案服务范文第1篇

【关键词】城市地下管网;档案管理与服务;策略

1.背景分析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的社会经济发展、城市的开放、开发和投资环境的改善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地下管网的设施也越来越重视。地下管网是现代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赖以长期生存和快速发展的物质基础,经常被称为城市的“生命线”。因为各种地下管网较地上建构筑物的空间体量要小若干个数量级,且集中敷设在城市道路许可的地下有限空间区域内,因此,在规划、建设和维护抢修时,对城市地下管网敷设情况的把握要有极高的精确性,并准确地测出所建项目的三维位置,进而保证施工作业的安全性。但是,城市地下管网一般建在城市道路或绿化带的下面,建成后难以再进行核实,隐蔽性极强,由此为核实所建项目区域地下管网的敷设带来了极大的困难。所以,为了确保城市地下管网的质量和安全,就要对城市地下管网档案进行管理科学的管理,通过城市地下管网档案管理机构提升施工单位对地下管网档案的意识。本文就城市地下管网档案管理与服务的策略进行了研究,旨在能为有关方面提供参考。

2.城市地下管网档案管理与服务所面临的问题

2.1 建设施工单位档案意识较低

目前国内建筑施工项目采取的是分包制,不同工作程序被分包给不同工种的承包单位。与建筑施工、建筑设计和室内装潢不同的是,地下管网的敷设相对工期短,工作内容单一,其工作的精细度往往不受施工单位的重视,施工作业缺少前期的科学与合理的规划。而工程监理职责所属的“三控、两管、一协调”,即控制工程建设的投资、建设工期、工程质量;进行安全管理、工程建设合同管理;协调有关单位之间的工作关系却没有包括对地下管网敷设相关工作的控制与监管。由此,出现了施工与监管的漏洞。根据笔者的调研,大部分从事地下管网敷设的承包机构很少在施工前去城建机构查阅施工地的地下管网敷设情况,一方面他们认为查阅相关地下管网档案时间长、花费高,为了节省作业时间,提高作业效率,可不用事先勘察施工地的地下管网敷设情况;另一方面他们认为施工工人经验丰富,能够准确预判管网的敷设情况。而多数误挖地下管网事故正是由于这些施工单位过于相信经验,野蛮施工,档案意识偏低而引发的。

2.2 城市地下管网档案管理鲜有相关法律规范作为保障

地下管网档案管理机构想要介入建设工程的评价与监管行列,困难较大。同时,大部分城市因无地下管网档案管理专项法规等管理手段,管理无强制性,地下管网档案信息难收集、不准确、未更新,进而导致部门出台的规范、制度相互矛盾,事故发生相互推诿责任,造成了不良的社会影响。

3.城市地下管网档案管理与服务自身存在的问题

3.1 档案收集难,监管制度存在空白点

其一,城市地下管网基本情况不清。由于市政公用管网与非市政公用管网分属不同管理机构,各个机构分别管理其所属的地下管网档案,因此几乎没有一个城市能够提供一张全面准确的地下管网位置全景图;没有一个管网单位能够全面准确地掌握所属行业地下管网信息分布信息及精确位置。因此,城市建设缺乏统一的地下管网档案综合信息平台,其提供的信息服务尚存在空白点,极易导致因为地下管网信息掌握不全而引发施工事故。

其二,缺乏有效监管,城市地下管网档案入馆难。各种地下管网档案信息分属于不同部门管理,分散存档,地下管网档案信息难以集中,管理交叉重叠性较大,管理空白点较多,风险性较高。据笔者不完全统计,全国大约有70%的城市地下管网没有基础性城建档案资料,像北京、广州这样的国内一线城市,地下管网归档率不足50%。

其三,城市地下管网档案信息化进展偏慢,差异明显。目前能够提高城市地下管网档案管理与利用效率的方法就是进行档案数字化及数字化之后的关联。但是由于经济基础和对地下管网认识上的差异,全国各地地下管网普查工作和信息化建设表现出不均衡的发展态势,仅有少数城市开展过地下管网普查工作,大多数城市并没有建立全局性的地下管网管理信息系统。即便开展了地下管网普查工作的城市,也未必能实行动态更新,不能真实反映城市地下管网的现状,利用效果较差。

3.2 档案从业者专业素质不高,服务质量难以满足用户需求

其一,档案利用程序繁琐,过程较长。利用地下管网档案的程序较为繁琐,通常需要施工单位持相关证明与资质证明到指定机构利用档案,从提出利用需求到利用结束,所花费的时间较长,因此部分施工单位为了图省事,而选择不查验档案,直接贸然施工。

其二,利用方式单一,成本高。目前地下管网档案提供利用的方式只能是进馆利用,部分档案管理机构能够提供相关档案的复制服务,但是成本相对较高,如利用的档案数量、门类较多,将无形中增加了施工单位的作业成本。

4.城市地下管网档案管理与服务的策略选择

档案管理与档案服务范文第2篇

一、医院人事档案的概念及其意义

(一)人事档案是医院有关部门按照党的政策,在工作中形成的记载个人经历、政治思想、品德作风、业务能力、工作表现、工作实绩、工资待遇等内容的文件资料。医院人事档案大致可分为三类,即人事档案、科技档案、工资档案。人事档案主要记载个人经历、政治思想等方面的材料,科技档案主要记录专业技术人员开展科研、新技术新项目的应用、职称晋升等方面的内容,工资档案主要记录职工工资及福利历次变动情况。

(二)人事档案既是真实反映职工个人经历的依据,也是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的重要依据,更是单位及有关部门选贤举能、知人善任,历史地、全面地考察了解和正确选拔与使用人才的重要依据。人事档案工作是医院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现行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管理手段陈旧,不利于人事档案的规范管理

在数字化、网络化浪潮的推动下,人事档案管理的管理手段明显显得滞后,不适应现代化的要求。

1.管理较为分散。由于部分单位档案管理人员及场所的条件限制,较为普遍地存在“多^分散管理”的现象,人事档案、工资档案由人力资源部门管理,科技档案由科技管理部门管理,有些单位的工资档案是由财务部门管理的。

2.手工操作归档。手工操作的档案材料既不利于检索利用,更容易被人为破坏,而且人、财、物的消耗相对较大,大量档案卷宗存档导致成本与支出加大。且形成的档案也缺乏严肃性和多样性。

(二)管理形式落后,不利于人事档案的综合利用

1.现行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中过多的注重保管而忽视了对人事档案的开发利用。

2.对人事档案的频繁查阅极易造成磨损和意外丢失。

三、利用人事信息管理系统实现对人事档案的科学管理,为医院发展提供人才信息服务

(一)数字化为人事档案信息的综合提供了物质实现条件基础

1.目前人事档案与其他管理方式中的个人信息存在着较多的交叉或重复,合理整合人事档案、科技档案、工资档案的内容,既可以优化人事档案信息,也有利于节约管理成本,更有利于人事档案的综合性开发。

2.充分发挥目前医疗卫生系统内部已运行成熟的医院信息化系统(HIS),在不增加投资的情况下,有效地使用现有资源,提高服务性能。

(二)利用现代信息化管理手段,实现人员信息资源共享,建立结构完整、操作便捷、系统稳定、安全性能较高的人事档案管理系统

1.计算机管理档案具有协作性、开放性,能够更加便捷的进行及时更新、查阅,同时还可利用计算机判别、诊断、筛选的功能进行档案鉴定工作。

2.运用计算机进行人事档案的现代化管理具有占用空间小、储存信息量大、应用能力强、传输速度快等特点,能及时、大量地提供档案信息,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

档案管理与档案服务范文第3篇

【关键词】养老服务;档案管理;规范化

一、养老服务机构档案管理的现实意义

(一)有助于提升养老服务机构的工作成效。养老服务机构档案主要是记录老年人在养老机构中的生活细节,同时也记录了养老服务机构工作开展的具体内容与成效,此类档案能有效反映我国养老事业的发展与改革,能不断发现养老服务机构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及时解决。档案是养老服务机构客观掌握该机构发展规律的主要依据之一,这是对老年人各项生活活动的真实记录,因此,不断提升养老服务机构档案管理的工作水平与服务质量,不仅能提升工作成效,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推动我国养老事业的发展。

(二)有助于体现养老服务机构的服务水准。从养老服务机构的角度来分析,积极开展档案管理工作,不仅能体现养老服务机构的服务水准,同时更重要的是体现养老服务机构的综合特色。真实、客观、完整、内容丰富、特点鲜明的养老服务档案,以及科学、合理、规范、高效的工作理念能有效提升养老服务机构的声誉。另外,养老服务机构的档案还能为各项相关工作的开展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一定程度上推动养老服务机构的改革与发展。

(三)有助于深入了解老年人生活状况。从老年人的亲属角度来分析,亲属可以通过老年人的个人档案来了解老年人当前的生活状况。档案准确、真实、完整地记录了养老机构老年人的生活过程,并且档案的唯一性与原始性,让广大家属能够及时了解老年人的生活近况,提供了方便快捷的服务。

二、养老服务机构档案管理规范化实现措施

(一)养老服务机构档案管理制度的完善性。根据我国当前颁布的《档案法》与《人事档案工作条例》相关规定与要求,养老服务机构档案管理工作人员要善于分析当前机构的现状,掌握当前养老服务机构存在的一些现实问题,并且还需要考虑到我国养老事业未来发展的趋势,同时结合自身工作经验建立养老服务机构档案管理制度并不断进行完善,尤其是在细则实施方面一定切实进行。养老服务机构档案管理制度的完善要有明确归档的范围,对档案的生成过程进行细化,最大限度保障档案的安全性与完整性,逐步提升养老服务机构档案管理的整体水平。

(二)养老服务机构档案管理的个性化。养老服务机构要最大限度保障档案的个性化特征,通过不断丰富养老档案的内容,能有效实现这一目标。对养老服务机构档案进行丰富的过程中,首先必须考虑到养老机构的实际情况,另外还需要充分重视养老服务机构的发展趋势,要从不同的角度,全方位去探索,建立较为完善的老年人生活、健康、心理以及病理等方面的档案,通过这些资料进一步反映老年人在养老机构当中的实际生活状况与心理状态。注重养老服务机构档案管理的个性化,为养老服务机构的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资料。

(三)养老服务机构档案管理工作机制的健全。养老服务机构必须建立健全的档案管理工作机制,保障档案管理各个工作部门能够有效协调地合作,进一步提升档案管理工作的成效。首先,养老服务机构需要建立档案管理工作的协调机制。基于养老服务机构各个部门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分配专业人才做好收集整理工作,并根据相关规定,及时将档案资料上传到档案管理部门,同时办好交接手续。其次,考核评价机制的完善。要定期对养老服务机构档案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实施工作考核,将考核结构与部门的利益相互结合,让考核的依据公正客观,并且成为职员升职的主要依据之一。最后,加强档案管理工作的监督力度,最大限度避免档案资料出现遗漏等问题。

(四)养老服务机构管理队伍素质的培养。要做好养老服务机构档案管理的规范工作,需要一支素质高能力强的管理队伍。因此,养老服务机构档案管理部门需要加强工作人员档案知识与技能培训,加强团队的素质,让每一个岗位都有专业的人才进行操作。首先,养老服务机构档案管理部门需要对档案分管进行明确,并且同时部署档案与业务,并将之纳入新一轮的档案工作计划与考核范围中,最大限度保障档案管理工作能够有序有效地开展。其次,岗位职能培训。有针对性地进行岗位培训工作与继续教育,不断激发工作人员的管理思维,进一步掌握档案管理的相关技能。最后,养老服务机构管理人员自身要加强专业水平的提升,通过各方面渠道加强档案管理方面的学习,提升自我工作能力,为养老服务机构档案管理的发展贡献力量。

三、结语

综上所述,养老服务机构档案是老年人在养老服务机构中的原始凭证,能有效反映老年人的实际生活状况与身体状态,同时能为养老服务机构积极开展各方面的工作提供有效资料与历史依据。因此,养老服务机构档案管理工作必须得到我们的重视,加快档案管理规范化建设,促进养老服务机构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马文娟.养老机构加强休养人员档案管理的思考[J].赤子(上中旬),2014(11):267.

档案管理与档案服务范文第4篇

关键词:物联网智慧档案馆档案实体管理服务模式

Abstract:The developments and applications in Internet of Things creat an entirely new platform for the information exchange of people and materi? als,things to things.In this paper, we firstly intro? duce the defining about smart archives among the national academia, then propose the concepts of smart archives, analyse the important effecton ar? chivesmanagementbroughtfromInternetof Things and finally state the archives entity manage? ment and service pattern about comprehensive? lyperceptional smart archives on basis of Internet of Things.

Keywords: Internet of Things;Smart Archives; Archives Entity Management;Service Pattern

2005年,国际电信联盟(ITU)在《Internet Re? ports2005: The Internet of Things》中正式提出了物联网的概念,指出物联网是基于各种网络系统的一种全新的动态网络体系,它将信息和通讯技术领域从任何人之间随时随地地连接扩展到了任何人和物之间随时随地的互联。[1]该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为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信息交换创造了一个全新的平台。2008年,IBM首次提出了“智慧地球”的概念,它主张更透彻的感知、更全面的互联互通和更深入的智能化。此概念一经提出,便受到了世界各国的关注,有关“智慧”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如雨后春笋接踵而至。

近几年来,档案学领域也掀起了研究智慧档案馆的概念、特征、顶层设计等内容的热潮,但是智慧档案馆的建设是一个长期而浩大的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本文着重探讨在构建基础层次的全面感知型智慧档案馆的过程中,物联网技术对档案管理产生的重要影响,进而提出基于物联网技术构建的全面感知型智慧档案馆的档案实体管理与服务模式。

一、智慧档案馆的概念

我国对智慧档案馆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目前档案学界对“智慧档案馆”还没有一个统一、明确的正式定义,不同研究视角的学者对智慧档案馆进行了不同的描述。杨来青等人从智慧技术应用于档案信息管理领域的角度,认为智慧档案馆是采用物联网、云计算等新技术管理多元化档案资源、具有感知与处置档案信息能力并提供档案信息泛在服务的档案馆模式。[2]毕娟认为智慧型档案馆是以一种更智慧的方法,通过利用新的信息技术来改变用户和档案馆系统信息资源交互的方法,提高档案馆服务的灵活、准确、便捷,进而实现智慧化服务和管理的档案馆模式。[3]陶水龙则从建设实践的角度出发,认为智慧档案馆是应用集成方法将系统与建筑优化融合,通过对设施设备的自动监控,对各类服务性资源的整合和综合管理,将各职能系统和资源有机地结合,营造安全、舒适、良好的综合环境。[4]

虽然不同学者对智慧档案馆的定义有不同的见解,但是仍然存在一些共性认识,即不是重点关注档案信息资源的智慧管理,还是关注提供全面的泛在服务,智慧档案馆都离不开新的信息技术,尤其是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它是实现智慧档案馆全面感知化的重要保障。目前,随着信息化的逐步推进,物联网的相关技术已经成功应用于物流仓储、零售、交通、门禁管理等众多领域,特别是在图书行业的广泛应用,为档案管理领域应用物联网技术提供了大量可借鉴的经验。部分省市档案馆已经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例如,在整合视频监控系统、幕帘报警系统、多媒体系统等基础上,江苏省太仓市档案局利用超高频射频识别技术,实时联动档案实体和数字档案资源,实现了档案实体的区域追踪定位、移动终端管理、自动盘库等功能,创新构建了档案的安全防范体系。笔者认为,智慧档案馆是在传统的实体档案馆和数字档案馆的基础上,利用新兴的智慧技术,实现档案馆内多种资源的智慧管理,从而提供更加主动、立体互联的深层智慧化服务。

二、物联网环境下智慧档案馆的档案实体管理

依托物联网技术构建的智慧档案馆形成了一个智慧的系统,可以实现档案、馆舍、设备、用户与档案管理者随时随地地沟通和感知,[5]从而可以为档案馆中的任意物体提供智慧的互联服务。但是无论是传统档案馆、数字档案馆还是智慧档案馆,其主要功能之一都要求实现对档案实体资源的保管和利用,主要是围绕档案实体进行收集、整理、利用、统计等管理活动并对档案实体保管环境进行维护,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将使档案实体的保管更加安全,利用更加便利。

(一)传统档案实体管理

20世纪80年代以前,对档案实体进行维护和管理的技术都较为简单,主要以手工方式完成档案整理、检索、利用等各项工作,如用手写方式对归档文件材料进行编号、手工编制档案目录、手工翻阅目录进行检索、手工调档、手写出具档案证明等;同时采用较为简单的物理、化学技术进行档案实体的保管和保护,如采用在地面洒水的方式为档案库房加湿,采用放置木炭、生石灰、硅胶等方式为档案库房降湿等。[6]

随着档案信息化建设的不断发展,依托现代信息技术,有效提高了档案实体管理水平和档案利用查找效率,基本实现了对档案实体的目录、全文等信息的收集、存储和检索。但是目前的档案信息管理系统中,各种技术的应用、流程的改进大多是针对档案虚拟信息的,由于档案实体本身无法自动发送和接受任何指令,因此在对这些虚拟信息进行研究之后,并没有有效的途径反馈给档案实体;而由于档案信息管理系统中存储的都是档案的虚拟信息,无法对档案实体进行实时监控和管理,如果发生档案实体丢失的情况,档案信息管理系统无法得知。

同时,在目前的档案利用过程中,档案用户通过档案信息管理系统查阅到相关档案,如需借阅档案实体,主要依赖档案的分类摆放来进行档案实体的定位查找。然而,经过频繁的借阅和归还,难免造成档案错位放置,给工作带来诸多不便,如需查找错位放置的档案,将耗费大量的人力和时间。

另外,为了有效保障档案实体的安全保管,目前多数档案馆会配备防火设备、防盗监控和温湿度控制等安全管理系统。但总体而言,这些系统的自动化程度不高,很多还需要依赖人工管理实现,并且这些系统一般彼此独立运行,无法形成统一有效的整体管理,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二)基于物联网的档案实体管理

引入物联网技术,在所有档案实体上设置一个带传感能力的电子标签,将会彻底解决档案馆中档案实体与现有的档案信息管理系统之间缺乏沟通桥梁的难题。由于物联网中每个联网节点都具有独立寻址的能力,因此通过植入传感节点的方式可以实现对每一份档案的实时感知和监测。同时,通过建立物联网管理系统与现有的档案信息管理系统的无缝链接,可以有效实现档案资源共享和档案实体快速灵活地查找、准确地区域定位、图形化导航索取、快速查库等智能化管理。

通过为每一份纸质档案粘贴附有该档案题名、存放位置等相关信息的电子标签,档案管理人员可以利用读写设备对档案密集架上的档案进行盘查扫描,以检测每一件档案的状态,并将扫描到的信息与档案信息管理系统中的信息进行比对更新,从而及时发现档案丢失或者错位放置的问题。一旦出现档案实体的错位放置,读写设备就会报警提示,并通过精确的位置引导信息找到错位放置的档案,使其正确归位,从而提高档案信息管理系统对档案实体的监管能力和档案管理人员盘库的工作效率。

物联网环境下,用户在利用档案的过程中,如果需要借阅档案实体,借阅的过程将会变得更加方便与简捷。首先通过档案信息管理系统查找到档案目录,随后可以利用嵌入的传感器节点去图形化导航索取对应档案实体的物理位置并完成实体借阅。同时,由于每份档案都具有独一无二的电子标签,在通过读写设备完成档案实体借阅的过程中,档案实体的档号、题名、借阅人、借阅次数等多种信息被自动地记录到档案信息管理系统中,为后期的档案统计工作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另外,档案资源不可再生的特点要求保管档案的库房环境必须符合相关的要求。基于物联网技术构建的智慧档案馆中,可以将馆内的所有安全防护系统集成一体,形成一个统一的安全管理平台。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还可以在传感器节点上增加更为复杂的深入感知能力,实现对档案实体周围的温湿度、光线等信息的传感,管理平台通过预先设定的程序对库房温湿度、光线等环境情况进行不需人工干预的智能化调节。例如,当档案实体处于温湿度不合适的环境时,传感器节点能够自动向对应的管理节点发送提醒信息,并采取有效措施消除安全隐患,从而有效降低了因温湿度不适宜而导致档案实体发生霉变或脆化等风险。管理平台可以通过档案实体中的传感器节点和视频监控系统共同对档案实体实施监控,如果档案实体未经授权出库,库房门口的传感探测器就能及时检测并报警,同时管理平台可以自动以手机短信、E-mail等方式向预设的管理人员发送警报情况,从而便于管理人员能够随时随地了解库房情况。

因此,随着传感器节点的智能程度不断提高,档案实体被赋予了主动思考和处理事务的智慧,可以感知自身状态和周围环境,并能与档案信息管理系统进行信息交互,使得现有的档案信息管理系统不再是一个被动的信息查询系统,而真正起到了连接用户和档案实体的桥梁作用。档案实体的自我感知能力和简单信息处理能力,也是构建未来智慧档案馆的关键基础。

三、物联网环境下智慧档案馆的服务模式

如果说传统档案馆以对档案实体的保管为重,那么未来的智慧档案馆将更侧重于服务。随着互联网应用的不断深入,档案信息的公_程度将越来越高,档案信息的需求将越来越大,因此档案信息的服务范围、服务方式和服务质量也将越来越重要。[7]智慧技术的应用催生了智慧服务的革新,采用物联网技术构建的智慧档案馆,其应用架构将发生根本性的转变,它提供的服务模式也会随之发生改变。

(一)由静态被动服务转变为智慧主动服务

现阶段的档案信息管理系统与档案实体之间相互孤立,只能管理档案的虚拟信息,无法直接管理档案实体。档案服务过程中,档案实体更多时候呈现出的是一种静态的、被动地等待查找利用的传统特性。

而物联网由传感网络设备、传输网络和应用控制网络系统构成,具有全面感知、可靠传递和智能处理三个重要特征。[8]植入了传感器节点的档案实体可以主动地向档案信息管理系统发送信息,实时更新系统中的数据信息;同时也可以随时随地接受档案信息管理系统的管理,获取应用对象的信息,从而给档案信息管理系统提供更为全面翔实的档案状态数据。当用户需要通过档案信息管理系统查询到某一档案实体的相关信息时,档案实体中的传感器节点将对用户寻找档案实体的过程进行引导,此时的档案实体富有智慧,成为利用活动中的主动参与者。

(二)由水平单向服务过程转变为立体互联的服务过程

现阶段的档案馆中,用户、档案实体和档案信息管理系统之间主要形成如图1所示的服务关系模型。在该模型中,档案信息管理系统是信息交换的核心,用户和档案实体之间无法直接进行信息传递,只能通过档案信息管理系统进行中转。而档案信息管理系统与档案实体之间的联系则呈现为明显的服务单向性,即档案信息管理系统仅在入库前采集一次档案信息,随后,系统中只随时记录档案的借阅信息。由于档案实体本身缺乏信息接收的能力和传递的载体,档案信息管理系统几乎不再与档案实体交互任何信息,从而导致档案信息管理系统与档案实体之间脱节。而档案信息管理系统和用户之间虽然可以进行相互的联系,但是更偏重的仍是用户与档案信息管理系统的联系(比如用户可以通过系统查询档案、订阅电子档案、申请借阅、网上延期等),档案信息管理系统向用户却只提供比较有限的信息反馈服务(比如档案催还提醒、档案借阅审批通知等)。

而基于物联网的智慧档案馆中,用户、档案实体和档案信息管理系统之间则形成了如图2所示的网状服务模型。在该模型中,档案信息管理系统与档案实体都是具有计算能力的智慧节点,相互之间可以进行更为广泛的信息交互。通过这种信息交换,档案信息管理系统中存储的档案虚拟信息与档案实体一一对应,从而加强了档案信息管理系统与档案实体之间的联系。而用户可以通过持有智能设备加入到该物联网系统中,不仅可以和档案管理信息系统进行顺畅的信息交换,还可以通过手持设备和档案上的传感节点建立联系、直接通信。当用户漫步在开架档案旁时,不仅能够实时感知到附近档案的主题内容等信息,而且可以由嵌入其中的传感节点引导用户快速高效地找到目标档案实体。

(三)由孤立的浅层档案服务转变为互联的深层信息服务

现阶段的档案信息管理系统对档案实体的信息存储有限,且实体信息很难更新,无法对档案实体进行实时有效的管理,缺乏足够的档案信息进行用户服务。其能够为用户提供的大多是一个个孤立的档案资料,既无法将所有档案联系为一个整体,也o法提供档案管理与利用过程中产生的相关信息,因此,目前的档案服务往往局限于浅层的资料服务。

然而基于物联网构建的智慧档案馆中,每个档案实体都被赋予了智慧能力。物联网的感知和控制能力使得应用对象在提供感知信息后还能够相互传递信息,同时各个智慧节点自身都具有智慧化的信息处理能力,它们又通过物联网形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相互之间可以进行信息的交换与共享,因此除了丰富的档案内容信息之外,还将产生大量的档案全生命周期过程中的辅助信息。在此基础上,能够自动分析用户的需求,挖掘各种档案知识,对各节点之间的档案知识进行汇聚和融合,从中获得一些隐藏的有价值信息,从而为用户提供综合的深层次的信息服务。

四、结语

随着档案进库量和利用量的快速增长,传统的管理手段难以对所有档案实体资源做到智能、高效、安全的管理和利用。基于物联网技术构建的智慧档案馆,能够使档案信息与档案实体实现有机结合,从而实现更加高效、安全的智能化管理,服务模式也将比现阶段有更为全面的发展。虽然智慧档案馆的研究仍处在探索阶段,物联网环境下智慧档案馆的实际建设也将面临成本、人才等多方面的问题,从而不能在短期内完成,但是笔者坚信,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和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与储备终将促进智慧档案馆的健康发展。

注释及参考文献:

[1]International Telecommunication Union,Inter? net Reports2005: The Internet of Things[R].Geneva: ITU,2005.

[2]杨来青,徐明君,邹杰.档案馆未来发展的新前景:智慧档案馆[J].中国档案,2013(2):68-70.

[3]毕娟.智慧城市环境下智慧型档案馆建设初探[J].北京档案,2013(2):13-16.

[4]陶水龙.智慧档案馆建设思路研究[J].中国档案, 2014(6):67-69.

[5]许德斌.智慧城市新环境下的智慧档案[J].山西档案,2014(5):72-74.

[6]贾玲,周晓林,陆江,陈东.从档案实体管理、信息管理到档案知识管理[J].中国档案,2012(2):42-44.

档案管理与档案服务范文第5篇

本文分析了测绘档案的发展趋势;测绘档案利用与服务管理体系建设现状,促进测绘档案的利用与服务管理体系建设,提出有效策略。

【关键词】

测绘档案;管理体系;建设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于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追求也在逐渐改变。其中,测绘是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防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测绘档案是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的重要资源。本文通过对当前测绘档案的利用与服务管理现状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然后分析其发展趋势,提出一些有效方法促进测绘档案的利用与服务管理体系的建设完善,从而有效实现测绘档案的现代化管理。其实,不同地区的地理特征、环境条件等都不同,测绘则是将地面已有的特征点和界线通过测量手段获得反映地面现状的图形和位置信息,供工程建设的规划设计和行政管理之用。测绘档案是指在大地测量和地图绘制活动中形成并归档的科学技术文件材料。按照使用性质不同,测绘档案一般分为基本测绘档案、专业测绘档案、特业测绘档案和现势参考档案。测绘档案的信息化管理和服务管理体系的建设与完善,有效地实现了档案现代化管理,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为人民生产生活提供更大方便。但是,在测绘档案的管理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阻碍了档案的系统化、信息化管理,有关单位和机构应该高度重视起来,促进改革。

一、测绘档案的发展趋势

(一)纸质测绘档案的提供和使用呈下降趋势。纸质测绘档案由于保存时占用空间大、使用时间短、更新周期慢、产品单一等,逐渐不能够满足人类生产生活需求,它的提供和使用整体呈下降趋势。

(二)数字化档案现势性好。数字化档案的更新周期短、易于保存,并且能够结合计算机进行利用和管理,使得数据更加科学化、准确化,满足人类需求。并且近年来政府正在加大对测绘档案利用与管理的基础投资。有了政府的支持,相信数字测绘档案在各个领域的发展空间是非常大的。

(三)测绘档案的利用与服务管理体系的建设促进地理信息产业的发展。地域的广阔和环境的复杂给测绘工作带来难度,而数字化测绘档案的发展与利用大大地降低了工作难度,可以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代替人工劳动,并且准确度很高,有效促进地理信息产业的发展。当发生一些地震等自然灾害时测绘档案可作为辅助平台。

二、测绘档案利用与服务管理体系建设现状

(一)缺乏具有实际指导意义的标准规范。当前,有些标准规范缺乏实际指导意义,只是对测绘行业或者档案管理进行规定,没有将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无法充分发挥其可操作性,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测绘档案的利用与管理。

(二)归档过程不规范。在测绘档案归档过程中,有些项目人员没有很好的进行数据组织和数据命名,导致数据混乱繁杂,甚至存在重复的数据,加大了后期整理的难度。或者有些工作人员为了省去繁琐的归档步骤,简化归档步骤,可能导致档案的丢失。

(三)管理措施不到位。在测绘档案管理过程中,工作人员的管理措施不到位,每个人的工作能力和职业素养不同,在工作中可能由于操作不当造成档案的损坏与丢失。还有就是部分数字测绘档案和传统载体测绘档案混杂在一起保管,难以确保载体安全,也给利用带来不便。

三、促进测绘档案的利用与服务管理体系建设策略

(一)制定可操作性强的规范制度。有关单位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可操作性强的规范制度,有计划地修改数字测绘档案的接收、整理、保管等标准,将测绘行业和档案管理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有效实现信息数字化管理,提高工作效率。

(二)严格执行归档制度。有关人员应该严格控制归档过程,严格执行归档制度,在归档测绘成果数据的同时,还必须同时归档其对应的技术环境、相关软件、版本、数据类型、格式等技术因素和背景信息。还有就是及时对信息系统进行病毒查杀,保证数据的完整性等。

(三)提高工作人员职业素养。有关机构应该注重提高员工的职业素养,定期安排员工去优秀的其他测绘档案管理单位进行实习,学习先进科学的管理技术。可以聘请专家为员工进行技术指导和知识讲解,帮助老员工学会先进科学技术的使用,帮助新员工进行工作经验的积累。

(四)做好数据检查和数据备份。归档工作的操作不当给数据完整性带来风险。所以有关人员应该注重数据的检查与备份,定期对数据进行系统检查,或者对部门档案进行抽查,加强监督和管理,有效提高数据档案的完整性。

四、结语

数字测绘档案是测绘档案馆藏的核心,更是广大测绘科技工作者多年辛勤劳动与智慧的结晶。针对当前测绘档案利用与服务管理体系建设现状,有关机构领导和员工应该共同努力,互相配合,制定可操作性强的规范制度,加强监督和管理;严格执行归档制度,保证档案的完整性;提高工作人员职业素养,避免不必要的错误发生;做好数据检查和数据备份,确保其数据的真实性、完整性和有效性等。最终有利于人类科学生产发展,信息服务面延伸到各个角落,影响着人们的生活。

【参考文献】

[1]花文博.测绘档案的利用与服务管理体系建设[J].中国档案.2011(7):40-41.

[2]闫霜,李兵.浅谈测绘档案的管理和利用[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10,33(3):245-247.

[3]刘惠英.浅析测绘档案的管理和利用[J].科技资讯.2011(11):43-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