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懂事的孩子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我最早接触“懂事”的概念还是个孩子,老师给我们讲《孔融让梨》的故事。孔融是个懂事的孩子,因为懂得把梨让给其他兄弟姐妹。我听完之后唯一的收获是觉得梨子一定好吃极了,必须是世界上最美味的水果,否则不至于吃个梨都得让来让去那么麻烦,就像大人在餐馆饭桌上彼此谦让鸡头,弄得满桌子汁水四溅一样。
在吃了第N个梨子并且失望之后,我不禁开始阴暗地想:孔融之所以要让来让去,估计是知道梨子并不好吃。他挑选最小的一个,那么受的苦也就最少。你知道,阴暗的想法一旦升起,就会完全停不下来。从听到《孔融让梨》的故事的那一天起,一直到今天我都有一个疑问:为什么不给一个小孩子一筐梨,爱怎么吃怎么吃,有什么好分的呢?
由此,我得出了一个猜想:所谓“懂事”,意思是用它作为迫使人接受不公平结果的借口。尽管在许多时候,这个词字面上的意思的确有设身处地、不逾规矩、安守本分的意思。但真正用起来的时候,大多数情况就是让人去做自我牺牲,放弃欲望,忍受不公平。
只有一个出国进修机会,因为你还年轻,所以要求你让出名额给老同志,让了就是你懂事;晚上要宴请领导,因为你很漂亮,所以要求你过去陪酒,陪了就是你懂事;无凭无故封了你的店,停了你的业,你还要请客送礼点头哈腰,这么做了才是你懂事。打落了牙齿和血吞,这大概就是成年之后“懂事”的真正含义吧?
那么,我们怎么忍心赞许一个小孩子懂事呢?“来,雪糕分叔叔吃一口”,从眼泪汪汪的小朋友手里抢过雪糕,换来摸摸头称赞一句“乖,真懂事”,据说这样可以让孩子明白分享的快乐?那难怪成年人听到分享两个字,感觉和听到打劫没什么区别。一个懂事的小孩子是不快乐的,只有一个在欲望完全不能伸张的世界里,才会有懂事的孩子。孔融让梨的本质是梨子不够多,注定有人要拿最小最烂的一个梨子,所以,需要给这种牺牲一个好听的名字罢了。
别的地方我不清楚,但是在中国的社会里,说谁懂事跟说谁是好人一样,潜在的含义是:你是最弱的那一环,可以被最先牺牲掉。
因为这两天正在报考志愿,小女孩自己又不懂,家里的大人也不怎么懂这些事情,就说过来让我帮忙参考一下!我看他选的那些学校都比较偏,民族大学,内蒙古民族大学什么的,都是一些偏远地区的,我问他为什么要选这些偏远地区的学校?她说偏远地区的学校分数低,并且学费也不贵!
我说你走的学校是二本,又不是三本院校,学费其实都贵不到哪里去?何况现在你基本上不学那些比较特殊专业的话,学费也就在四五千块钱左右,没必要去考虑学费的事情,去选一个好的学校,别考虑学费的事,更加重要!
小女孩说道理她都懂,但是因为家庭条件比较贫困,所以不想走太贵的学费的学校!
自己突然之间感觉这个孩子真的是太懂事了!记得自己高中毕业的时候,高考落榜两次,最后选学校的时候,压根也就没有考虑学费的事情,只是选了一所自己认为专业不错的学校,学费5500块钱,倒也没有觉得太贵,或者太便宜什么的!
大概真的是每个家庭培养出来的孩子都不一样吧,有一些家庭贫困的学生确实是特别的懂事!虽然自己的家庭不是特别的富有,但是自己自认为感觉做不到像这个孩子这么理智,从现在开始就考虑学费的事情!
我每天在家里,都会看到妈妈工作回来的样子,她是那么的疲倦,是那么的劳累。于是我想:母亲节快到了,在母亲节的那个晚上,我要给妈妈一个最大的惊喜。
母亲节的那天晚上,吃完晚饭,我想:到底给妈妈一个什么样的惊喜呢?突然,我看到妈妈的指甲长了,我脑子机灵一转,说:“要不就给妈妈剪指甲吧。”过了一会,我把妈妈拉到沙发上坐,拿出指甲刀,学者妈妈平时给我剪指甲的样子,慢慢地帮妈妈剪指甲。妈妈坐在沙发上,一是惊讶的都说不出话来。过了一会,我剪好了,便对妈妈说:“妈妈,您辛苦了!”妈妈感动极了,把我抱起来,还问了我一下,说:“mx_,你真是一个懂事的好孩子!”
在妈妈稳我那一刻,虽然是短短的一秒,但是我感到了,母爱是多么伟大呀!那一刻会永远记在我的脑海里。
海口市白龙小学三年级:李宗瑜
今天,我在网上看到了一则新闻。这个新闻讲述了是一个非常懂事而又孝敬的女孩。
这个女孩已经在上大学了,而她的妈妈是一个清洁工,她的爸爸是一个在建筑工地干零活的。那个女孩还有一个弟弟在读初中了。他们一家人租了一间四十平方米的房子。而女孩的母亲每天是在早上和晚上两个时间段负责打扫他们所居住的那一块区域。只要一放假,女孩就陪着妈妈一起打扫马路,后来她的弟弟也加入到了这个队伍中。每当夜幕降临的时候,人们就会看见他们三个人在路边打扫的画面。
当人们得知真是情况后,都夸奖这两个孩子是如此的孝顺。的确,这位清洁工的两个孩子真的是非常的懂事,懂得帮大人分担,真是难能可贵。
可真到了生日那天,儿子却极度失望:妈妈送的生日礼物由豪华版变形金刚,变成了一辆童车。在儿子看来,这种变化简直就是“凤凰变土鸡”,心理落差极大,他哭着问:“为什么不是变形金刚?”
妻子跟儿子解释:“变形金刚好贵哟,妈妈没舍得买,就买了童车——你也正好要学骑车了呀!”
“我要变形金刚,不要童车。”儿子提出抗议,委屈得泪流不止。
我虽然心里责怪妻子“先吹牛,后食言”,但出于“在孩子面前不可以抹黑妈妈”的家教原则,并没有对妻子的做法提出异议,只是劝儿子:“变形金刚虽然没得到,但童车的确也不错——要不,爸爸陪你去练车?”
儿子知道童车不可能再变成变形金刚,还算讲道理,擦了一把眼泪,跟我下楼了。
我让儿子骑在童车上,先用手机给他拍了几张照片。儿子看过照片,感觉自己骑着童车还挺威风,心情好了一大半,问我:“爸爸,我像不像个骑大马的大将军?”我立即吹捧他:“嗯,真像个骑马的大将军。那赶紧看看你这匹大马跑得快不快吧!”儿子顿时来了劲头,让我在后边“护驾”,跨上童车便学骑起来。
童车后面有两个辅助轮,我就是不在后面“护驾”也很安全。不一会儿,儿子就完全掌握了骑行技巧。只见他两只小手紧握车把,稍低头,微弓腰,腿上一使劲,童车就飞驰起来了。儿子一边骑一边喊“冲呀”,还真把自己当成骑大马的将军了。
骑童车,不但是个技术活,还是个体力活,运动量蛮大——骑了半小时的童车,儿子累得小脸发红,脑门儿出汗。我怕儿子太累,截住他问:“是不是可以休息了?”
儿子倒是不觉得累,绕开我说:“还要骑。”我只好依他。
天快黑时,妻子打来电话:“在哪儿呢,饭都准备好了,快回来吧。”
我赶紧对儿子说:“暂时不能骑了,回家吃饭过生日了,吃完饭再来骑吧。”
儿子估计也饿了,同意回家,但提了个条件:“吃完饭,过了生日,真的还要下来骑童车啊!”我点头同意。
回到家,儿子看到生日蜡烛已经点燃,高兴地问妈妈:“我可以吹了吗?”
一看儿子情绪这么好,妻子有些疑惑,偷偷问我:“老公,下楼的时候儿子还哭哭啼啼的,这会儿咋变得这么高兴了?”
我告诉妻子:“在下边骑了好长时间的童车,应该是运动调节了儿子的情绪,儿子才从不高兴变得高兴了吧!”
妻子还有点儿不相信,说:“是运动的功劳?不太可能吧。你是不是给儿子许了愿,承诺回头就给买变形金刚呀?”
“看你说的,我怎么会跟他许这种愿呢?你想象力可真丰富!”我告诉妻子,我没给儿子许任何愿,就是在下面陪他骑了半天车。可妻子仍一脸的不相信。
我不想跟妻子争执,说:“算了,你要是不信,下次等儿子再不高兴了,我用事实向你证明,运动可以让孩子变得高兴。”
那个生日,即使没有得到变形金刚,儿子过得还是很愉快,妻子“哄骗儿子”的内疚感也因此消失,家里的氛围称得上其乐融融。
没过几天,儿子又遇到了烦心事——要好的小朋友想看儿子的一本卡通书,儿子借给小朋友看,结果让小朋友给弄丢了,那可是儿子很珍视的一本卡通书呀,他十分伤心。
妻子给儿子抱不平,说:“让他赔你。”我表示反对:“让人家赔也太小气了,都是好朋友,怎么张得开口呢,算了吧!”
妻子不同意,说:“哪能算了呢?儿子心疼自己的书,肯定要难过几天,除非你能让儿子高兴起来。”
经妻子这么一提醒,我立即想起了对妻子的承诺,用事实证明运动可以让孩子高兴起来。于是我从儿子的玩具堆里找出一只篮球,跟儿子商量:“我们一起追球吧。”
追球是我发明的一项游戏——把篮球向前一抛,让球在地上滚,然后我和儿子一起去追,看谁先追上。当然我得故意跑慢些,好把追上的机会让给儿子,给儿子更多的成功的快乐。平时儿子特别喜欢跟我玩这个游戏,尽管这次心情不好,对我的提议还是很支持,说:“那好吧!”
然后,儿子抱着篮球,跟我下楼玩起了追球——我们在小区的广场上你追我赶,跟着满地滚的篮球猛追,运动量好大哟,很快就累得气喘吁吁了……
妻子下楼来察看“运动调节心情”的效果,一看就服气了:经由追球运动的调节,儿子脸上已经一脸兴高采烈的表情。
“乖乖,运动果然可以调节情绪呀,这下我信了。”妻子小声跟我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