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网络学习

网络学习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网络学习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网络学习

网络学习范文第1篇

关键词:网络学习;在线交流;应用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8-0175-03

一、问题的提出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把教育信息化纳入国家信息化发展整体战略,超前部署教育信息网络,促进教育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现代化。网络学习社区作为一种融合了最新信息技术和现代教育理念的学习方式,日益成了当前教育领域中的一个热门话题。

然而,现实的教学效果却难以令人满意。究其原因,其中一个最重要的方面就是现有的网络学习社区其功能主要侧重在教学资源的上传与管理上面,学习者缺乏必要的情感交流与沟通渠道,缺乏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在线讨论恰恰是交互在网络学习中最常采用的形式和手段,也是网络学习中最具生命和活力的部分,一个良好的在线讨论,不仅能够促进学习者的自主学习,促进彼此交流和协作,还能够增加社区归属感和凝聚力,创造良好的网络学习氛围。因此,如何组织设计、管理在线讨论,让学习者参与其中,培养和锻炼其合作交流能力,是实现成功在线讨论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探索在线教学设计,提高教学效果的切入点和突破口。

以世界大学城职教新干线为平台建立的网络学习社区实现了各功能模块的有效整合,为学习者的交流与沟通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大大提高了学习的效果,显示了较强的生命力。

二、职教新干线对网络学习社区在线论坛的应用特性

世界大学城职教新干线以六度分隔理论等现代教育理论为基础,融合了互联网领域最先进的技术特点,聚合了视频分享、视频直播、社区交友、电子交互教室、即时通讯等具体应用,以职教新干线为平台构建的网络学习社区,既是丰富的学习资源汇集空间,又是同步和异步的文字交流场所,更是语音和视频实时互动的舞台,为学习者提供了良好的信息交互与共享、沟通与协作网络学习环境,具有良好的应用性,表现如下。

1.交流过程的便捷性和反馈性。由于网络学习环境的独特性,能够保存在线讨论的内容,可以为在线交流的内容提供文字和声音记录,便于保存、回顾和浏览,参加者据此进行反思和分析,以便回复时进行理流,甚至质疑,从而获得启发,提高交流的效果。

2.时空环境的广泛性和自由性。职教新干线学习平台能为每一个学习者提供参与讨论的机会,而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而且由于交流是非面对面的,消除了参与者保守防卫的心理负担,可以更加大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思想,而不会感到胆怯和害羞,更好地促进参与者积极发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意见。

3.交流方式的开放性和私密性。职教新干线为学生之间、师生之间提供了多种交流方式,对一些私密性较高的话题可以采用一对一的方式进行交流;对一些大众性的、开放性的话题则可以采取在线论坛的群组交流方式,甚至还可以在上述两种方式进行切换,从而满足不同的个体对不同论题在交流方式上的个性化需要。

4.交互工具的多样性和立体性。首先,从交流的工具上看,可以选择Email、BBS、讨论区、计算机视频会议等多种交流工具;其次,从交互的层次上,社区可以从班级、小组等多个层次提供交互支持,既有个别化学习,也有小组协作与交流;第三,从通讯角度来看,既有同步教学,也有异步教学。

5.参与身份的社会性和平等性。社区提供了关于社区协作学习的整个过程资料,包括学习者的个人资料、小组学习的分组情况、成果展现等,这使得每个参与者都是社区的主人,都为任务的完成贡献自己的力量。社区平台使协作中的学习者无形中产生一种互相依赖、互相影响的社会网络关系。

6.资源呈现的生动性和丰富性。目前的网上同步小组讨论工具主要以文本交流为主,而职教新干线以图片、声音、动画和视频资源和以多种媒体的内容形式为主,不仅会激励学生的学习的动机,也容易加深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

三、职教新干线网络学习社区在线交流的设计与应用

湖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2011年开始引入职教新干线网络平台,经过几年的摸索与实践,我们总结出了一些成功的经验与方法,职教新干线网络学习在线交流的具体实施流程主要分为六个步骤。

1.学情分析。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教育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教学中的各种因素如教师、教学环境、教学资源等都是为学生服务的,都以学生为其存在的前提。为确保在线交流的有效性就必须分析、了解参与者的一些最基本的情况,包括学生的专业基础、学习能力、学习风格、兴趣特点,只有明确了这一点,才能正确地确定交流话题的内容以及话题的表现形式。

2.明确学习目标。学习目标贯穿于网上小组正交流讨论的始终,讨论过程就是促进师生朝着学习目标所规定的方向产生变化的过程。学习目标的分析与确立是网络学习过程中至关重要的环节,其他一切环节都要以学习目标为依据来展开。

3.确立学习交流议题。选择议题是个比较复杂的过程,教师既可从学生的私下谈论的内容中选择一个议题,也可以根据教学的内容和目标来确定话题。一个好的讨论主题能够激起小组成员的热烈讨论、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并最终获得丰硕的学习成果。一般来讲,一个良好的话题需要满足下面几个基本的要求:(1)能够激励学生的动机。(2)必须有专业知识支撑。(3)与课程的目标一致。(4)具有时效性和时代性。(5)能引起后续讨论话题。

4.网上讨论的环境分析。目前较为常见在交流工具主要有:网络电话、网络会议、视频会议、语音聊天、在线聊天、论坛、BBS、QQ等,我们主要根据学习者的特征、学习目标以及议题的需求,选择合适的交流工具和交流方式。

5.分设小组,设定任务。在综合参考学生家庭条件、生活环境、学习成绩、兴趣爱好、性格和个性确定小组成员,小组成员必须相互协作、相互依赖、相互商讨从而获得共同的学习成果。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任务分工,任务难度要适中,既要确保每个人都要承担一定的小组责任,又要避免小组成员总是接受单一种类任务的挑战,促进小组成员的多元智能发展。

6.探讨问题,交流意见。先让学生确认问题所在,然后引导学生讨论问题,交换意见,小组成员经过多轮讨论之后,形成一致意见。在这个阶段,老师要特别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不要急于直接评论对错或者直接给出正确答案,应该继续鼓励学生探讨问题。(2)在讨论偏离主题时要及时终止讨论或者让某个学生终止讨论。(3)时刻注意那些打断学生讨论的问题,特别是一些攻击性话语。(4)对那些控制并主宰讨论过程的学生,要私下提醒他,以确保交流的良好氛围。(5)适时总结小组讨论过程中的重点内容,这可以减少讨论的混乱。(6)在讨论遇到障碍时,教师要及时指导并鼓励学生。

7.总结与评。讨论结束后,老师对讨论的结果进行总结与评价,并通过一些发散性思维、延伸性的问题拓展学生的学习视野,促进学生的进一步学习。

四、结束语

总之,在线讨论是网络学习中一个比较重要的组成部分,影响着网络学习的效果与成败,如何将在线讨论与技术平台有效地整合起来,如何提高社区的吸引力,使在线讨论成为传递信息、交流情感、平等合作的空间,值得我们进一步去研究和思考。

参考文献:

[1]赵建华.知识建构的原理和方法[J].电化教育研究,2007,(5).

[2]高文.教学模式论[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

[3]甘永成.虚拟学习社区中的知识建构收敛过程分析[J].现代远距离教育,2005,(5).

[4]柴少明,赵建华.CSCL环境中基于对话学习理论的教学设计[J].电化教育研究,2008,(4).

[5]甘永成.论虚拟学习社区中的知识建构[J].中国远程教育,2006,(2).

[6]丁家永.建构主义与心理学研究的新发展[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5).

[7]高春丽,顾曰国.影响课程论坛参与度的诸因素[J].外语电化教学,2005,(6).

[8]胡勇王陆.基于学习共同体视角的网络交互案例分析[J].中国电化教育,2007,(1).

网络学习范文第2篇

【关键词】云计算;网格计算;网络学习;教育信息系统

【中图分类号】G40-057 【文献标识码】A【论文编号】1009-8097(2008)11-0081-04

引言

Web2.0环境下,互联网所需要处理的业务量快速增长。除了传统的门户网站外,社会媒体网站提供了越来越多的互联网服务,如视频在线、图像共享、社交网站等,这些服务需要处理大量的数据。移动宽带网络和移动智能终端的普及也使越来越多的移动设备接入互联网,给互联网系统带来了更多的负载。同时,数据中心建设和维护的成本在不断上升,如硬件的购买、管理以及能源的消耗等。如何处理海量的数据与服务,有效地为用户提供方便、快捷的网络服务,成为互联网当前发展面临的一个问题。

网络学习也面临着类似的问题,学习者对信息获取和服务的要求在不断增长,移动学习和泛在学习的发展进一步提出了更高的数据和服务要求。同时,学校和教育机构的网络中心和教育技术中心的软硬件建设和维护成本在不断上升。如何在有效的成本投资下最大程度的满足学习对海量数据和服务的要求,成为网络学习中逐渐引起关注的问题。

在这种背景下,基于分布式计算特别是网格技术的发展,产生了一种新型服务计算模型:云计算。云计算是能够提供动态资源池、虚拟化和高可用性的下一代计算平台的核心技术。它以用户为中心,提供安全、快速、便捷的数据存储和网络服务,使互联网成为每一个用户的数据中心和计算中心,使用户从以桌面为核心使用各项应用转移到以Web为核心进行各种活动。在教育领域,云计算为网络学习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解决方案。云计算将是未来网络学习的基本环境与平台,并通过“云服务”支持并推动网络学习的发展。

一 云计算的含义与特点

1 云计算的含义

云计算是在分布式系统、网格计算等发展的基础上提出的一种新型计算模型,是一种新兴的共享基础架构的方法,它面对的是超大规模的分布式环境,核心是提供数据存储和网络服务。

云计算借用了量子物理中的“电子云”(Electron Cloud)思想,强调说明计算的弥漫性、无所不在的分布性和社会性特征[1]。 “云”是指计算机群,每一群包括了几十万台、甚至上百万台计算机,是数据存储和应用服务的中心,用来完成存储和计算的工作,“云”中的计算机可以随时更新,并且这种更新是透明的。主要的IT厂商,如谷歌(Google)、微软(Microsoft)、IBM、雅虎(Yahoo)、亚马逊(Amazon)等,都已经具有并正在建设“云”。

在云计算中,用户所处理的数据并不存储在本地,而是保存在互联网上的数据中心,用户所需的应用程序并不运行在用户的个人电脑、手机等终端设备上,而是运行在互联网上大规模的服务器集群中。提供云计算服务的企业负责管理和维护这些数据中心的正常运作,为用户提供足够强大的存储空间和计算能力。用户只需能够接入互联网,就可以通过电脑、手机等终端设备,在任何地点方便快捷的使用数据和服务,而不需关心存储或计算发生在哪朵“云”上,如图1所示。可见,云计算将改变传统以个人计算机为基础的生产模式,Web将成为交往聚合与设备聚合的中枢,最终改变人们获取信息、分享内容和互相沟通的方式。

2 云计算相关技术

云计算由一系列新技术组合而成,如图2所示。它由分布式计算、网格计算等技术发展而来,并融合了公用计算、虚拟化、Web 2.0等技术。从本质上来讲,云计算是服务器虚拟化技术和基础架构即服务(IaaS,Infrastructure as a Service)两者的结合,其核心是将某一或某几个数据中心的计算资源虚拟化之后,向用户提供以计算资源为形式的服务。

(1) 云计算与网格计算

云计算技术是网格技术的发展,两者有许多相似之处,都希望利用大量计算机,构建出强大的计算能力。云计算环境可通过快速提供运行网格应用的物理和虚拟服务器来支持网格计算。同时,云计算也支持非网格环境,比如标准的三层Web架构或Web2.0应用。两者之间的主要区别在于:从服务角度来看,网格计算一般更重视异质资源整合,而云计算更重视提供基础服务;为了方便管理,并充分运用服务器的效能,云计算使用了虚拟化技术;网格运算通常只使用专属的应用协议和数据格式,而云计算当前则存在多种技术架构。

(2) 云计算与虚拟化技术

虚拟化是云计算最强调的特点。在计算机领域,虚拟化通常是指计算元件在虚拟的基础上而不是真实的基础上运行,是把物理资源转变为逻辑上可以管理的资源。虚拟化技术可以扩大硬件的容量,简化软件的重新配置过程。在云计算环境下,虚拟技术将网络中的服务器、存储和网络虚拟成一个资源池,统一灵活调配。每一个应用部署的环境和物理平台无关,通过虚拟平台进行管理实现对应用的扩展、迁移和备份。

(3) 云计算与SaaS

SaaS(Software-as-a-service,软件即服务),是通过互联网以服务形式交付和使用软件的业务模式。据Gartner公司估计,到2011年,25%的软件将通过服务模式,SaaS将会逐渐成为软件行业主流的应用模式。但是随着SaaS软件客户的增长,网络存储和带宽等基础资源逐步成为发展的瓶颈。云计算为SaaS的发展提供了条件,服务商可以选择云计算平台,使用云计算基础架构,通过低廉的价格为海量的用户群提供更为稳定、快速、安全的应用和服务。

3 云计算的特点

云计算的特点和优势主要表现在:

(1) 可靠、安全的数据存储

云计算提供了最为可靠安全的数据存储中心,数据(如文档和媒体)将会自动同步,通过Web可在所有的设备上使用。这样避免了用户将数据存放在个人电脑上可能造成的数据丢失或病毒等问题。同时,云计算通过严格的权限管理策略支持数据的共享。

(2) 方便、快捷地云服务

云计算时代,用户将不需要安装和升级电脑上的各种应用软件,只需要具有网络浏览器,就可以方便快捷地使用云计算提供的各种服务。这将有效地降低技术应用的难度曲线,进一步推动Web服务发展的广度和深度。

(3) 强大的计算能力

云计算为网络应用提供了强大的计算能力,可以为普通用户提供每秒10万亿次的运算能力,完成用户的各种业务要求。这种超级运算能力在普通计算环境下是难以达到的。

(4) 经济效益

据预计,相对于机构自身运营的数据中心而言,云计算服务提供商的存储成本一般只有其十分之一,而带宽成本只有二分之一,计算处理能力成本只有三分之一。这将帮助一些机构以比较低廉的架构成本进行运作。

二 云计算研究现状

云计算已经得到包括谷歌(Google)、微软(Microsoft)、IBM、雅虎(Yahoo)、亚马逊(Amazon)等软件厂商的重视,各个软件厂商都在积极推进云计算的研究和应用,分别提出了针对云计算的方案和实现。

1 亚马逊的弹性计算云

亚马逊(Amazon)公司是最早的云计算实践者之一。亚马逊公司在构建自身零售平台时,使用了云计算的方法,将购物平台构建在其基础之上。Amazon的云计算服务总称为Amazon Web Services(AWS,Amazon WEB服务),它包括四种主要的服务:Simple Storage Service(S3,一种简单的存储服务);Elastic Compute Cloud(EC2,弹性可扩展的云计算服务器);Simple Queuing Service(一种简单的消息队列);以及仍处在测试阶段的SimpleDB(简单的数据库管理)。

2 Google的云计算平台

Google的云计算平台主要包括Google针对云计算提出的大规模分布式计算的基础架构以及Google在此基础之上构造的云计算应用服务程序。2008年4月,Google推出了App Engine云计算平台[2]。App Engine是一个由Python应用服务器群、BigTable(Google的一个内部的数据库系统)数据库访问及GFS(Google File System,Google文件系统)数据储存服务组成的平台。它能为开发者提供一体化的主机服务器及可自动升级的在线应用服务,由用户编写应用,Google提供应用运行及维护所需要的一切平台资源。

3 IBM的云计划

IBM公司在与Google的合作过程中,提出了自己对于云计算的理解以及相应的技术解决方案。IBM公司于2007年11月15日在上海宣布了蓝云“Blue Cloud”计划[3],使公司的数据中心能够按照互联网应用服务程序的形式进行组织,将计算能力分配到分布式全局可以访问的资源组织中,而不是局限于本地的一些服务节点或者固定远端的服务器机群中。在蓝云中采用了Xen的系统级虚拟化方法,同时提供虚拟化的服务器以及物理服务器的计算资源。

4 微软的“云-端”策略

微软的云计算战略是“云-端”的共存与互动[4],并提出了“软件+服务”(S+S:Software + Service)业务模式,希望通过整合最优秀的软件和实时更新的服务,充分发挥技术在选择性、适应性和功能性方面的价值。Software主要指前端展现层,包括桌面客户端(如:Vista、Office等)和智能/移动终端(如Windows Mobile等);Services主要是指后端数据模块,包括云计算服务(如:Windows Live)和企业后端(如Biztalk等)。微软的Live Mesh是云计算及其Live战略的最重要一步,目前正处于测试阶段,已推出多个Beta版。Live Mesh可以称为“互联网上的Windows”,它以“软件+服务”的方式将计算机、手机和其他数字设备通过互联网整合起来,允许用户同步访问、共享或存储文件。

三 云计算对网络学习的影响

在教育领域,2007年10月,Google和IBM联合宣布推广“云计算”的计划,包括卡内基梅隆大学、斯坦福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在内的多所高校都参加了该项计划,我国的清华大学也于2008年3月加入了此项计划。通过这项计划,高校的研究者能够更方便地利用Google和IBM的云计算资源,搭建出各种创新性的应用。

传媒学家麦克卢汉认为“任何技术都倾向于创造一个新的人类环境”。云计算模式将为教育领域拓展出一个崭新的学习空间,也为信息共享、信息协作和学习创造了一个全新的环境。随着云计算模式的逐渐发展和普及,学校、教育机构和个人的信息处理会逐渐迁移到“云”上,这将对网络学习带来积极的影响。一方面,学习者可以通过云计算提供的服务,自由地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更好地利用信息资源和服务。另一方面,教育管理机构和教育科研工作者能更好地管理教学资源、开展教学设计、优化教学过程。对于我们教育技术工作者来说,掌握云计算技术的思想和应用模式,并在网络学习系统的设计和开发中进行应用,将对网络学习带来新的推动。

1 学习者

云计算是学习者方便快速地构建个人学习环境的有效手段,将支持并推动个人学习环境和非正式学习的发展。

(1) 构建网络学习环境

Web2.0环境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个人学习环境将是网络学习的发展趋势,非正式学习将在学习者的学习活动中占据越来越大的比重。网络学习已不再被局限在学校机构的范围中,而是更广泛的、学习者可自行创建和管理的空间,学习活动也更多地由学习者自己而不是学校机构来控制。学习者控制和管理个人学习,选择所需要的学习资源和服务,不同的学习者会选择不同的学习内容和工具来创建其个人学习环境。在云计算支持下,个人学习环境的基本要素如文本、音视频、培训等都可以由云服务实现控制和管理。学习者只需要通过浏览器即可获取构建学习环境所需的数据和服务,而不需再掌握复杂的软件操作,这样极大降低了网络学习环境构建的门槛。

(2) 提高学习生产力

云计算增强了网络学习的灵活性和敏捷性,能够实现学习资源和学习工具的“按需而用、即需即用、快速聚合”,降低Web学习资源与服务的成本与难度,创建灵活敏捷的学习方式,创设丰富的学习情境,从而有助于提高学习生产力,最终提高学习效果。

2 学校管理机构

云计算模式能极大地降低教育信息系统建设的成本。对于学校来讲,通过投资建立计算中心成本较大,并且难以与教育信息系统的快速成长和服务多元化要求相匹配。云计算模式为学校提供了合适的借鉴方案,教育机构数据中心、网络中心的相关任务将可以选用云计算服务来完成,通过云计算提供的IT基础架构,可以节约成本,不用再投资购买昂贵的硬件设备,负担频繁的维护与升级。同时,云计算也将有效地消除教育信息系统中的“孤岛”现象。网格技术给出了消除信息孤岛的解决方案,作为网格运算模式的发展和改进,云计算提供了更强的管理机制、自动化部署和高层次的虚拟化,将实现网络虚拟环境上的最大化资源共享和协同工作。

Gartner研究机构的分析家称,尽管云计算的全面实际应用依然有一定距离,但是需要及早进行规划。在教育领域,学校管理机构在现阶段进行信息系统建设和资源建设时应该考虑到这一因素,一方面避免将来采用云计算时造成的硬件和软件建设浪费,另一方面,能使现有的信息系统和资源能将来更好的与云计算环境缝合。

3 教学系统开发人员

在云计算环境下,需要构建支持网络学习的“云”服务,云服务的设计与开发是将来教学信息系统开发者要掌握的技术。图3是e-Learn云的构架,这里,基本云服务由服务商提供,e-Learn云服务和数据将由教学设计者和系统开发者共同研究、设计和开发。在云服务开发中,开发人员可以利用“松散耦合模式开发各个组成部分”[5],使用相关的语言和框架开发出能够在联系松散的设备网络之间无缝使用的各种应用。学习者通过Web浏览器或手机等移动设备,获得互动性、体验性、移动性和存储服务。e-Learn服务和数据可以在最大范围内共享,避免了教育信息系统的重复开发。

四 结束语

互联网的精神实质是自由、平等和分享。作为一种最能体现互联网精神的计算模型,云计算必将在不远的将来展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并将从多个方面改变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教育新技术研究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将技术更好地应用于教学,如何做到这一点,需要在对新技术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设计开发其在教学中的应用,充分发挥新技术的技术特点和优势,通过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体现和提升其价值。对云计算技术的研究,将有助于对网络教育软件未来方向的把握,促进我们对相关技术进一步的广泛深入研究,为技术在网络学习中的科学合理应用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Ammon. 云计算简介[EB/OL].

[2] Paul McDonald. Introducing Google App Engine.

[3] IBM. IBM Introduces Ready-to-Use Cloud Computing[EB/OL].

网络学习范文第3篇

网络学习者可有效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传统的“应试教育”是教师为“考试而教”,学生为“考试而学”,都是让考试牵着鼻子走,这样的学习方式大大限制的学生的能动学习能力,不能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这与素质教育所提倡学习方式刚好走相反的路。素质教育要求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而网络教育恰恰可以实现这个特点。因为网络学习的特点要求学生要自主学习,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如果碰到什么难题,只能自己去想办法,在这种学习方式中,不仅学习了知识,而且提高自身自主学习的能力。

网络学习者的学习方式的多样性互联网的普及和网络传输速度的提升为网络学习者进行多样学习提供了可能的条件。例如:1)教师与学生是一对多授课学习方式。2)教师与学生一对一的互动学习方式。3)学生与学生之间互相讨论,互相学习的方式。4)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等等。如今网页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有文字、图像、表格、课件、视频、动画等形式,网页形式的多样性为网络学习者找寻最适合自身的学习方式。

学习者需要在网络的海洋里提取有效的知识网络上的知识多种多样,而且信息量非常大,利用一些简单的搜索软件,输入一些关键字,网络学习者可以轻松从网络上获取自己想要的知识。但网络的知识量异常多,要求学习者要有一定的识别能力,获取对自身有用的内容,有效在学习知识,提高自身水平。

网络学习对学习者终身学习提供可靠的基础21世纪是知识爆炸的社会,人们需要不断地学习,才能跟上时展的步伐。中国有句古话“活到老,学到老”,体现了学习者学习的一种态度、一种习惯,不仅要爱学习还要善于学习、坚持学习。网络的普及化为学习者的终身学习提供可靠的基础,只要条件允许,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学习。

网络学习者学习的现状

网络学习的目标是要建立一个学习开放、方式灵活多样、学习者有效学习的一个教育体系,使学习者能够不受学历层次、知识水平、自身专业、工作性质等局限。而是根据学习者个人兴趣、学习爱好、职业发展需要自主的选择学习内容、方式与途径。它强调的是一种自主、有效的学习方式,这种有效的学习不仅依赖于网络环境为学习者提供的潜力,而且取决于网络学习的环境和过程与学习者个体因素相适应的程度。通过对福建省内的五所高等学校下的网络学院或成人教育学院或继续教育学院(福州大学应用技术与继续教育学院、福建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院、集美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华侨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福建农林大学远程教育学院)进行问卷调查(一所高校100份,总500份问卷调查,有效回收问卷472份)分析得出进行网络学习者目前学习的现状概括起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有效学习时间利用率低通过对问卷调查中的数据进行分析,做出图表可以得出图3-1。在图表中可以得到:52%的网络学习者平均每天用在学习上的时间少于1小时,32%的网络学习者平均每天学习时间在1~2小时之间,这说明大约84%的网络学习者每天用在学习的时间不超过2个小时。从图3-2中可以看出每天上网主要用于学习的非常少,只有12%的人数,大部分都是从事与学习无关的事。从问卷中还可以发现相当多的同学经常是一边观看要学习的内容,另一边在进行其它的娱乐活动。实现“一脑双用”,甚至“一脑多用”的境界。网络学习成了他们网上聊天、看直播、看视频或打游戏的辅助功能,娱乐却成了他们的主题,把网络学习看成是“见缝插针”和“走马观花”的事。也有同学对网络学习的方式不适应,坐在计算机前面不知道要做什么,学习效率很低。有些学习者是被一些难题难住了,就觉得学习太枯燥、乏味、难度太大。就想去网络上其他地方去,找找灵感,结果就转去闲聊或游戏等,结果就与学习的初衷大相径庭。这些散漫、随意、不正确的学习态度在网络学习者中是比较常见的,多数学习者用于学习的时间不多或是费时较多,而真正用于有效学习的时间却微乎甚微。

网络学习者的信息素养水平参差不齐要进行高效的网络学习,要求网络学习者要有良好的的信息素养。由于各方面的原因,网络学习者的信息素养水平参差不齐,包括对信息的认识、对信息理解、和信息的应用都存在着水平的不一致。在网络学习过程中,有效地利用信息素养来进行网络学习对学习者学习效率的提高显得至关重要。从调查的结果中表3-1中可以看出网络学习者进行网上各种操作容易、相对容易总数只有26%,能进行熟练操作的人并不是很多。

网络学习者学习资源利用率低在网络学习者进行自主学习中,学习资源主要包括内容性资源、环境性资源和指导性资源。例如:网络课件、课堂录像资料、教科书、参考书、网上练习、复习资料、学习进度指导、一对多教学、一对一互动教学、学生相互讨论学习等等。因此,在网络学习中,学生可根据自己的情况,采用比较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自主选择合适的学习内容、学习时间、学习地点、自我控制学习进度。然而,传统的“应试教育”对学生的影响很深,很多学生对老师的依赖性还很大,习惯于传统的听课方式,他们把对网络课程的学习演变为传统的课堂听讲,只重事实和结论,不善于利用网络的各种学习工具来学习。不善于同学间的讨论交流。真正主动发起课程讨论的人很少。网络学习者更习惯于面授辅导可见,学习者未能充分利用网络学习资源来提高网络学习效率的现象还是比较普遍的。

网络学习者学习质量不高由于网络学习者很多时候都不能发挥教师引导性的作用,都需要学习者自主学习,但传统教育的影响,以及网络学习本身的特点,使得许多网络学习者都不能有效地进行自主学习。在对网络学习者进行的学习收获调查中做出图表,在表3-2中可以看出,19%的人认为很有收获,26%的人认为有收获,37%的人认为只有一般收获,这些都间接的说明,大多数网络学习者的学习效果并不是很理想,他们从网上学习获得的知识缺乏系统性和整体性,学习质量不高的现象普遍存在。

网络学习范文第4篇

网络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并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学习者是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面对网络学习环境中大量的信息和无人监督看管的情况下,学习者能主动地、积极地、独立地选择、接受和理解信息的动力来源于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因此网络学习中学习动机对网络学习的效果具有关键作用。主要表现在:

1.驱动功能

在网络化的学习环境中,教师和学习者处于一种相对分离的状态,学习效果如何,主要取决于学习者自觉性和积极性。学习动机是引起学生学习行为的内驱力,它可以激发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高涨的学习热情,驱使学生积极采取一系列学习行为去接受信息,并对知识进行有意义的建构。

2.导向功能

网络学习要求学生对各种学习资料、媒体和手段作出自主选择,相对独立地开展学习活动。面对丰富的教育教学信息,学生容易迷茫困惑、无所适从。而学习动机犹如指南针,能将学生的学习行为引向一定的学习目标。从纷繁复杂的信息中选择有意义的、自己感兴趣的信息,避免无关信息,采取有意义的学习行为,直到实现学习目标。

3.维持和监督功能

良好的自我监督、自我调节、自我控制的意识和能力是网络学习中必须具备的条件。而这种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学习过程中不断培养和锻炼出来的。学习动机就如“加油站”,不断地给学生打气加油。

二: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传统教育心理学把学习动机定义为激发与维持学生从事学习活动的原因。但现代教育心理学赋予这一概念更多的含义。如沃尔夫克(Woolfolk,A.E.,2001)说:学习动机不只是涉及学生要学或想学,还涉及更多含义,包括计划、目标导向,对所要学与如何学的任务的反省认知意识,主动寻求新信息,对反馈的清晰知觉,对成就的自豪与满意和不怕失败。学习动机是学生学习的“驱动器”。

学习动机可分为内部学习动机和外部学习动机。认知心理学家奥苏贝尔指出:“一般称为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至少应包括三方面的内驱动决定成分,即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的内驱力、附属内驱力。”认知内驱力是一种要求了解和理解的需求,要求掌握知识的需要,以及系统地阐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需要,也称之为内部学习动机。由内部学习动机激起的学习活动的满足在学习过程本身,而不在学习活动之外的奖赏或分数,可以说是“乐在其中”。例如:有的儿童对阅读文艺作品很感兴趣,一有空就读文艺作品,从中不仅获得知识,而且获得语言表达技能。自我提高的内驱力是个体因自己的胜任能力或工作能力而赢得相应地位的需要。附属内驱力是学生为了获得和保持长者们(如家长、教师等)的赞许与认可而表现出来的把学习搞好的一种需求。后两者也称外部动机。无论是内部学习动机还是外部学习动机,都是促使网络学习取得预期效果的重要的支持性条件。

三:网络学习中学习动机的影响因素

影响网络学习中学习动机的因素是非常广泛的。一般认为,和其它领域的学习动机一样,网络学习中的学习动机也主要概括为三个方面:内部学习需要、外部学习诱导和网络学习自我效能感。

学习需要是教育发展的根源,现代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创始人马克思曾经深刻指出:“没有需要,就没有生产”。学习需求的主观体验形式是学习者的学习愿望和学习意向,这种愿望和意向是驱动主体学习的根本动力,也称内部驱动力。内部学习需要是最根本的驱动力。外在学习诱导是指外界环境施与学习者的诱导和产生的压力。人是一个“社会人”,必然受到外界环境的诱惑和影响,如外在的奖惩或害怕考试不及格等。就像很多中国学生不喜欢学习英语,但为了出国,不得不学习英语。网络学习自我效能感有助于激发网络学习的内在的学习动机、增加对学习的努力程度和坚持性。Schunk(1984)发现自我效能感不仅仅能激发学生的动机层面,维持学习者的学习过程中的耐力,而且能将学习由被动的知识接受转化为主动的求知过程。

四:激发和维持网络学习中的学习动机

网络课程中融会了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策略、激励方法。网络课程在激励作用方面设计好坏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动机,进而影响网络学习的效果。学习动机对网络学习而言是这样的重要,但目前我国对其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现实状况不容乐观。而且网络学习作为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发展到现在其有效性还受到怀疑,需要寻找有效的途径和切入点来增强其有效性。所以这些都要求我们加强对学习动机的激发和维持。考虑到它的影响因素和网络课程在网络学习中的作用,笔者认为设计出既能激发和维持学习动机的网络课程是解决该问题的有效的途径。以下从几个方面来设计这样的网络课程。

1.设计能满足学生需要的教学目标

心理学家认为,人的许多行动都可以用目标指向来解释,目标对人有激励作用。其原因有三:第一,目标能指导人的注意,使之集中精力去完成当前任务,第二,目标能激发人的努力,“鼓足干劲,力争上游”第三,目标能增加人的持久性,“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网络课程的教学目标就是学生的学习目标,是对学习者通过网络学习以后应该表现出来的可见行为的具体、明确的表述。同样教学目标可以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动机。要激发学习者的认知内驱力,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必须让学习者了解预期的学习成果,这样,他们才能明确成就的性质,进而进行目标清晰的成就活动。

网络课程的教学目标设计时应该注意以下几点。第一,为学习者设置合适的学习目标。要考虑到网络学习自身的特点,把长期的、困难的目标分解成具体的、近期的、简单的目标,使学习者看到从事复杂网络课程学习过程中的每一点进步,认识到自己还有潜力可挖。如教学目标可包括课程教学目标,章教学目标,节教学目标以及知识点教学目标等4个层次。但它们有着层次区分和领域划分的体系,并逐层体现细化。第二,教学目标要有灵活性和贴切性。由于网络学习者大多数是成年人,他们是带着工作或生活中的需要来学习的,因此网络课程的教学目标设计必须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和贴切性,允许学习者对学习目标有所选择。为了提高课程目标的贴切性,也可以让学习者参与制定学习目标。

2.设计能吸引学生兴趣的学习内容

网络课程的教学内容就是将网络课程所表现的知识内容按照网络教学环境的需要和网络课程的教学目标进行分解、重组,并根据不同的知识内容特点,选择各种不同的资源类型,使教学面容以更适宜于网络教学形式和手段表现出来。为了使学习者对网络课程的内容产生兴趣,并吸引他们的注意。在内容设计时应该注意几点:第一、应用多种表达方式。通过采用文字、图象、动画、视频等多种媒体呈现知识,以此来培养学生对学习材料浓厚兴趣。第二、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求知欲。创设问题情境应注意问题要小而具体,新颖有趣,有适当的难度,有启发性,同时与学生的需要和生活相贴切。第三、应该不断动态更新学习资源。一成不变的内容会使学习者产生厌倦。

3.提供简单实用的交互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学的本质是“交往”,是对话,也就是网络学习中的“交互”。根据穆尔的交互分类理论,网络教育中存在三种交互类型,学生与内容的交互,师生间的交互,生生间的交互。提供一个简单易用的交互,能确保交互的有效进行,能提高学习者的自我效能感,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如:在师生和生生的交互设计中,可以通过NetMeeting,聊天室,BBS,E-mail等形式来实现。在设计学生与内容的交互时,交互不应该只是单向进行的,内容作用于学习者,学习者也应该作用于内容,允许学习者对资源进行相关的操作、添加注释、发表感想,提供笔记本、小字典、书签等等。同时,网络课程应当及时对学习者的学习活动做出相应的反馈。

4.设计能给予及时反馈和归因反馈的作业测试

作业和测试在维持学习者积极性方面起到一定的作用。在作业测试的设计时要注意几个问题:1.提供及时反馈和归因反馈。W.汉尼(WsltHaney)(1991)的研究发现,及时反馈是学习本身固有的成分并能激发学习兴趣,并指出,立即给予反馈都比测验完成一天后给予反馈更有效,同时还指出指导学生怎样确定正确答案的反馈比仅仅指出对错的反馈更能促进学习。2.给予学生自由选择他们感兴趣或对他们来说更富有意义的题目的机会。3.评分要公平,且平分机制要公布。根据美国心理学家亚当斯提出的公平理论可知,学习者的得分的公平性对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有影响。

5.提供激励性的学习评价

学习评价具有激发学习者行为动机,调动学习者积极性的作用。具有激励作用的评价必须具备下列性质。第一、尽可能提供肯定性评价。肯定性评价能使学习者受到鼓舞,产生成功感、自尊感和自信感,从而不断地提高成就动机,焕发积极的热情,做出更大的努力。第二、实行激励性、多元化的评价制度。对学习者的评价,尤其是一些差生以及积极性不高的学生,要降低评价标准,在其取得相对较小的成功时要及时给予鼓励。倡导多元化的评价制度,尽可能挖掘学习者的长处,给他们充分展现自己长处的机会。评价要努力着眼于指导和帮助被评对象改进学习,取得更好的成绩。经验和研究都表明,在一定限度内,经常进行记录成绩的测验对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具有很大的激励作用。第三、提供对学习和进步的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当学生学会反思他们的个人成就时,他们就学会了在他们的能力限度内进行学生。

【参考文献】

[1]童金皓,边玉芳.网络学习中的自我效能感.现代远程教育[J]2005,3

[2]冯锐,张浩.关于网络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有效策的研究[J].扬州大学学报.2005,9

[3]王守恒主编,教育动力论.人民教育出版社[M]

[4]李新宇.远程学习者自主学习动机的激活[J].中国远程教育,2003,4

[5]唐清安,韩平,程永敬等主编.网络课程的设计与实践[M].人民邮电出版社2003,10

[6]云南省教育厅组织编写.现代教学设计[M],2005,1

【摘要】学习动机强度与学习成效关系呈倒U性曲线,学习动机的强弱也直接影响网络学习的效果,而网络课程承担着激发和维持学习动机的使命。本文首先阐述了学习动机的概念及其对网络学习的重要性,然后在分析其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设计能激发和维持学习动机的网络课程。

网络学习范文第5篇

关键词: 网络教学 教师 角色

美国著名的未来学家阿尔温・托夫勒曾预言:“谁掌握了信息,控制了网络,谁就拥有整个世界。”信息时代的学习是“一种主动的学习,一种基于信息的学习,一种以多媒体为主要手段的学习,一种建立在网络上的学习”[1]。

网络学习已成为大学生学习活动的重要方式之一,也成为当今社会对终身学习能力的一种要求。然而,大学生是否能够有效地利用网络促进自己的学习;有效地利用和筛选网络学习资源;很好地控制自己的网络学习行为,抵制网络干扰信息对学习活动的影响呢?

英国远教专家伯纳狄特・罗宾森发现,中国学生的整体特征表现为“缺乏自主性、独立性,缺乏自我控制学习能力”,因此在网络学习面前普遍缺乏必要的准备;而西方国家的学生则表现出了很多适应于网络学习的特征。这是由不同教育文化所决定的,中国教育文化是面向社会而不是面向个体和个性发展的,学习的模式是在一个群体中面对面地学习。

本文通过对当前大学生网络学习活动的调研,探求影响网络学习效果的因素,探求和完善大学生网络学习能力和习惯的培养措施,希望能够改善网络学习绩效低下的状况,以提高网络学习者的学习质量。

一、学习者的角色需转换的外在因素

综观国际或国内网络教学发展,基本上趋于模拟实现课堂面授的功能,其中以教师功能的模拟再现为最难。集体面授中教师的功能传授知识、学习监控、管理学生。人们往往注重第一个功能,而忽略后两个微妙却重要的隐,尤其是教师对学生的学习监控。因此,我国网络教学在实施上往往是将一个“单维”的教师搬上了网络,只看到教师传授知识的“知识体”形象,注重知识内容组织、网络课程设计、学习资源提供等方面,而忘记了对注册学生施加必要的学习监控和采取动机保持措施。

传统教育注重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网络教育着重体现学生作为学习过程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网络教育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宽更广的学习环境。学习模式、教学模式的改变使教学真正达到了因材施教、发展个性的目的。

网络学习崇尚学习者主体的自主学习,但在网络学习中,师生时空分离,没有了教师对学生面对面的实时监控或权威辐射,学习变得没有监控,学生的学习得以进行的学习动机、自主意识和自控力的保持,对学生本身的素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而这往往是最大的问题所在。

二、学习者的角色转换的途径和措施

(一)更新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学习者的建构性活动;知识具有相对性;学习内容包括结构性知识,也包括大量的非结构性的经验背景;要重视学习的情境化;提倡合作学习[1]。

教育评价学的观点认为,学习者评价是对学习者学习进展与行为变化的评价。学业成就当然是学习者评价的一个内容。但是,学习者除学业成就外,还包括对学习者智能、态度、个性以及兴趣、爱好的评价。一般认为,这种评价有五种功能:了解学习者的学习起点;评定学习者的学习结果;使教师了解教学的得失;诊断学习者的学习困难;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动机[2]。

教育评价学的观点认为,学习者的自主学习是一个自我控制的过程,它是学习者在自我激励的基础上自我评价与自我诊断,在发现问题的基础上自我调节的活动。从自我激励开始,学习者经历了自我诊断、自我调整,最终达到了自我提高。这一周而复始的活动就是学习者自我发展的过程。这种活动的成功将增加学习者的自信与自尊,而自信心的提高将在更大程度上增加学习者自我发展的成功可能性[2]。

(二)网络学习环境促进学习者角色调整

成功有效的学习不是一个人独自默默苦读的过程。在网络学习环境下,学习不但是个体行为,而且是社会行为,是人与人交往、交流、参与、分享和沟通的过程。网络学习环境支持学习者的网上学习。

1.帮助提高学习、工作和研究效率

网络学习环境应为学习者提供易于学习的框架以及各类辅助工具,如文字处理工具、图形编辑工具、信息搜索工具、学习日程表、书签、笔记本、通信薄、资料收藏夹、导航图等。

2.帮助发展思维和解决问题

网络技术可以搭建有效的支架帮助学习者开展更高级的思维和学习活动,如,将学习者带入令人激动的、需要解决或解释的疑问和现象的情景描述中;为学习者解决问题提供建模工具;通过可视化信息或数据帮助学习者分析和验证结论;支持学习者有意识地改变某种变量,通过虚拟实验探寻改变变量和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提供概念图帮助学习者组织与表征知识;为学习者提供反思和问题思考的支架等。

3.帮助沟通协商和共享

学习者需要与网络学习伙伴和辅导者相互交流,进行异步、同步的信息传递和共享。

4.辅助学习者的自我管理与自我评价

在网络学习中,提供一些自控工具有助于学习者调整自己的学习,建立学习动机,调动学习者的参与性。这些工具通常包括在线测试和练习的及时反馈、学习情况或历史档案的记录和分析反馈、自评和反思工具等。

(三)网络交互学习环境促进学习者角色调整[4]

网络作为信息的载体、交流的场所,是发展思维、提高素质、培养能力的工具,我们在构建网络学习环境时,首先要考虑是否有利于交互的发生。

1.网络学习中的交互类型

在网络学习过程中,信息交互主要包括学习者与学习资源的交互、学习者与辅导者的交互、学习者之间的交互三种类型。

(1)学习者与学习资源的交互:学习者与学习资源的信息交互过程的基本内容是单向信息传递,仅限于对学习者概念交互的促进,不能对学习者概念交互的结果给予及时的自动反馈。

(2)学习者与辅导者的交互:组织学习者应用他们所学的内容,练习技能或应用知识;组织正式或非正式的测验以了解学习者是否取得进步,进而帮助学习者决定是否需要改变策略;辅导者还需要为学习者提供咨询、支持和鼓励。

(3)学习者之间的交互:学习者之间的信息交互是网络教育中的新维度。这种交互是学习者内部的交互。

目前网络学习中学习者之间信息交互的主要形式包括自由交流(限定主题或非限定主题)和协作学习(基于任务的合作)。

这样,通过不断加强交流与协作能力的培养,从而保证网络教育能够实现教育的双重功能:促进社会文化的个体化和特定个体的社会化。

2.网络学习中的交互方式

网络学习中,我们可以要求学习者利用同步和异步的交流方式,向其他同学展示自己的作品,并通过采纳建设性意见对自己的作品加以改进,学习者进行成果汇报时,有时可以利用同步技术进行实时交互,有时则通过异步技术即学习者自己创建网页进行,这对鼓励多样性学习经验的有效传输来说是一个很好的启示。

总的来说,网络技术在教育上的应用,必将使教育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网络用户的学习者、教师及家长,不仅可以共享网上的信息资源,还可以相互交流信息。网络提供的学习内容的广泛性和呈现的多样性,使学习者可以按自己的学习基础和兴趣来选择学习内容和方式,使学习者真正从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网络方式的交互性,适合集体学习、协作学习、个别化学习,将彻底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的学习方式,是其应用的最高层次,也是网络技术应用的追求目标。

四、网络学习评价系统促进学习者角色调整[5]

网络学习作为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学习评价不能再简单沿袭传统的评价方式,网络学习评价应该建立适合的评价体系。

1.网络学习评价的要求[6]

网络环境下学习评价的重心应在于调节学习者的学习行为,监控学习过程,促进和指导学习的有效进行,因此,要建立促进学习者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树立发展性评价观。

进行网络学习评价时,首先应该注意以下四个方面:

(1)尽量缩短评价的周期和时间。这不仅有利于激发学习者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帮助学习者发现问题,弥补不足,而且有利于消除和克服网上学习的孤独感。

(2)充分发挥网络的应用潜能。网络学习中,借助网络的记录和追踪功能,对学习者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变化进行记录,依据这些信息进行及时地评价和反馈,有利于促进学习者的学习。

(3)评价方法应该多样化。应与各种学习活动如探究、协作、讨论、辩论、自学等有机结合,对学习者在学习中的主动性、自控性、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学习效果等进行动态评价和调控。

(4)注重过程评价。评价应该基于动态的、持续的、不断呈现的学习过程以及学习者的进步、教师所采用的教学策略和所创设的学习环境,评价学习者如何进行知识建构要比评价由此产生的结果更为重要。

2.网络学习评价的方式[8]

网络学习者学习效果如何,我们可以采用多种方式进行评价。当前网络上常用的方式主要有三种,包括学习伙伴、辅导者、学习者自己等对学习者的学习进行的评价。

(1)学习伙伴评价。把学习伙伴的评价作为课堂作业的一部分,要求学习者对在BBS上张贴的告示做出应答,同时要接受学习伙伴反馈。在学习伙伴的响应之下,学习者能得到更多的反馈,完全超过了由辅导者一人给予的评价。

(2)辅导者评价。除了使用BBS外,辅导者还可以使用电子文档系统,用来为学习者提供张贴他们学习内容的空间,以及从辅导者那里接受文本信息反馈。通过电子文档系统进行评价,使评价变成充满合作性的活动,更容易在学习者和辅导者之间形成丰富的交互,同时还允许多个辅导者和教学助理参与评价过程。

(3)自我评价。对于学习者的自我评价,我们采用的方法是让他们把自己的学习和他人进行比较。在电子学档系统中可以实现这种类型的比较。学习者可以看到其他学习者的值得效仿的作品。通过看别人的作品,学习者可以从中判断自己的学习质量。

(4)广泛的观众评价。评价已经超出了网络教室的范围,扩展到大量的观众中。例如,别的教育者也可以在网络教室中对学习者的工作给以评论。对学习者而言,其他人对他的作品感兴趣是一件很开心的事。

3.网络学习评价的内容

网络学习评价的目的应该是促进学习者的发展,在网络学习评价中评价学习者参与学习的机会和成绩评价同等重要,要重视自我评价,突出真实性评价,重视过程评价,淡化等级评价。网络学习评价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点:

(1)对科学探究过程的评价。具体评价的内容包括:提出问题、进行猜想和假设,制定计划、设计实验,观察与实验,获取事实与证据,检验与评价,表达与交流等6个方面。对于每一个具体的科学探究活动,可以有重点地选择其中几项,有针对性地制定评价标准。

(2)对知识与技能的评价。主要是学习者对知识的理解力,这种理解力需要学习者对概念和规律的理解,需要运用知识进行推理的能力。因为没有交流,就不可能辨别学习者学到些什么和学习者如何进行推理,所以交流是理解力的第3个要素,包括口头交流和书面交流。

(3)对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的评价。主要依据学习者在学习的各类活动中的表现(如是否积极参与,是否热情关注、记录实验结果,是否实事求是,是否有学习科学课程的兴趣)来评价学习者在情感、科学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现状和变化。要注意观察,做出记录,并和过去的记录进行比较。学习者也应该在这些方面反思自己的表现和内心体验。

(4)对科学技术与社会关系认识的评价。要联系实际、创设情景和寻找范例,来评价学习者对有关科学、技术与社会问题的关注程度、参与决策的意识以及对科学、技术与社会关系的认识。

三、结束语

网络学习虽然是开放的、自主的,但对于我国大学生而言,出于受其多年养成的传统学习习惯的影响,网络学习绩效低下现状难以一朝改变。目前还需要我们在分析其成因的基础上,为大学生创建良好的网络学习环境,提高大学生自身的学习能力,对大学生的学习实行一定的监控、评价和管理,并在此过程中逐渐引导大学生获得自学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逐步从外部控制的学习过程向自我控制的学习过程转变,从而实现真正高质量的网络学习活动。

参考文献:

[1]张建伟,陈琦.从认知主义到建构主义[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4):75-82.

[2]陈玉琨.教育评价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25,63-79,110-111.

[3]武法提编译.国外网络教育的研究与发展[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1-10,205,210-227.

[4]Beveerly Abbey主编.丁兴富等译.网络教育――教学与认知发展新视角[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3:7,104,127,153-173.

[5]武法提编著.网络教育应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18,1-10,61-69,176-191,210,330.

[6]曹梅.网络学习监控初探[J].中国远程教育,2002,(7):47-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