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苹果香味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没有思想,一个人就会对真理视而不见。没有思想:吝啬的人是瞎子,他只看见金子,却看不见财富;浪费的人是瞎子,他只看见开始,却看不见结局;虚荣而自负的女人是瞎子,她看不见自己越来越多的皱纹;没有思想,以学问自居的人是瞎子,他看不见自己的无知;城市的人是瞎子,他看不见坏蛋;就连上帝也是瞎子,他创造世界那天,看不见魔鬼混了进来。
有独立思想的人才会心明眼亮,目光深邃。对每个人来说,不管他的癖好怎样,不管这人的性格如何,在进行创造的人生时刻,唯有他具有思想,并且完全沉浸到自己的思想里去,他才可以获得意想不到的收获。再优秀的作家或者演员身上,尤其可以发现这一点。倘非如此,一个人就难以发现真理,坚持真理,并且极容易丧失方寸和原则。在我们这个时代,在我们中间,谁能独立思想,谁能坦然面对生活中的幸福和忧患,谁能坚持自己的洞见,谁就是受过一流教育的人。
苏格拉底的学生,曾向他请教怎样才能获得真理。苏格拉底用手指捏着一个苹果,慢慢地,从每个同学的座位旁边走过,一边走一边说:“请大家集中精力,注意品味空气中的味道。”然后,他回到讲台上,把苹果举起来,左右晃了晃,问:“哪位同学问道了苹果的香味?”有一位学生举手回答说:“我闻到了,是香味!”苏格拉底再次走下讲台,举着苹果,从学生的座位旁边走过,一边走一边叮嘱:“你们务必集中精力,仔细嗅一下空气中的气味。”
【关键词】生评教 教师 教学质量
【基金项目】本文系天津体育学院2014年教育教学研究立项课题(课题编号:20140226)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6-0223-01
生评教是学生对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进行评价的简称,是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中极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其目的是为了收集教师教学信息,从而不断促进教师提高教学水平,国内外生评教实践证明,较之领导评教、同行评教、专家评教,科学的生评教有较高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一、评教范围的选取对评教结果的重要意义
目前我校出台的《天津体育学院教学质量考核评价办法》规定学生评教分数占80%,督导评教分数占10%,校内外同行专家评教分数占10%。从三种评价方式不难看出生评教是三种评价方式的重中之重,而教师对于评教结果的认同感既决定着评教结果的有效性又决定着能否将评教结果纳入教师教学质量考核的重要依据。
二、总体设计思路
1.调查问卷设计
为了进一步探究评教范围的选取对评教结果的影响,本研究选取了实际使用的《天津体育学院学生评教表》作为范本。对我校8个教学院系,根据各院系专任教师数量占全校专任教师数量的比例随机抽取专任教师。本研究设计问卷的发放共分为两次,均采用问卷形式进行了对评教结果满意度的调查。第一次按照随机抽取的专任教师在所讲授的课程打印授课班级所有学生的评教表。第二次问卷发放的对象与第一次发放问卷的范围一样,唯一有所调整的是第二次问卷的参考依据为按照随机抽取的专任教师所讲授的课程打印授课班级该课程按期末考试成绩排名前80%学生的评教表。
2.调查对象
本问卷调查对象包括天津体育学院共8个本科教学院系39名专任教师。具体分布见表1、表2。
表1 问卷调查对象分布情况(按院系)
单位:人
表2 问卷调查对象分布情况(按职称)
单位:人
3.问卷的信度和效度
信度(reliability),得到专家的相关系数为0.81。这表明研究的调查过程可靠性较高。
效度(validity),采用逻辑分析法对问卷的内容有效性与结构有效性进行估计分析,具有一定的公认度和科学性。
4.调查结果和分析
两次问卷发放分别于2014年7月中旬和8月下旬以电子邮件和特快专递形式发放,回收有效问卷38份,回收率97.44%。
通过对两次发放的问卷进行满意度调查得出,因生评教评价范围根据一定原则进行调整后,对任课教师进行评价结果满意度调查。见表3。
表3 任课教师对评教结果满意度调查统计表
单位:人
设立“意向”项,“+”表示该项选择同意的专任教师人数较多于选择拒绝的专任教师人数,“-”表示该项选择同意的专任教师人数较少于选择拒绝的专任教师人数;“0”表示选择同意的专任教师人数明显与选择拒绝的专任教师人数基本持平。见表4。
表4 评教范围的选取对评教结果的影响要因数据统计表
注: P**
表4表明,专任教师在评教范围的选取对评教结果的影响要因的意见中,对“学生的学习态度端正”、“学生评教时间改为期末考试后”、“学生的学习成绩”、“对评教范围应设定一定条件”高度认同,对“所有学生都应参与评教”则不赞同。
三、结论
通过对随机选取的任课教师依照评教范围的不同,任课教师对评教结果的满意度是不一样的,通过期末考试后的成绩排名选取前80%的学生进行评教与所有学生都参与评教,前者对于其最终评教结果任课教师的认可度更高。
参考文献:
著名的苹果公司与名不见经传的唯冠科技(深圳)有限公司(下称“深圳唯冠”)有关iPad的商标权纠纷正朝不利于苹果公司的方向发展。
最新的消息是,据深圳唯冠律师谢湘辉透露,广东省惠州市中级法院已就“唯冠诉惠州苹果经销商iPad商标侵权案”作出一审判决,认定苹果经销商深圳市顺电连锁公司惠州分公司侵权,禁止其销售苹果iPad相关产品。这是iPad商标纠纷中法院首次认定苹果经销商侵权。
惠州中院在审理过程中,也追加苹果计算机贸易(上海)有限公司为本案的第三人,其为苹果在大陆市场的总经销商。深圳唯冠的律师表示,这意味着内地市场上全部iPad产品的销售行为均构成对唯冠的侵权。
深圳唯冠是一家因资不抵债已经破产的显示器生产商。而苹果公司市值4560亿美元,是全球最大的公司。因此,有人把这场诉讼纠纷比喻为蚂蚁和大象的斗争。那么,蚂蚁为何要绊倒大象?
案件详情
2000年,香港唯冠国际集团旗下的台湾唯冠公司在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注册了iPad商标。第二年,唯冠国际旗下的深圳唯冠又在中国大陆注册了iPad商标的两种类别。2006年,当苹果公司准备推出iPad时,却发现iPad商标权已归唯冠公司所有,于是以撤销闲置不用商标为由,在英国唯冠公司,但最终败诉。
于是,苹果公司采用了“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之计。2009年8月,一家名为IP Application Development Limited的公司(下称“IP公司”)在英国注册成立,IP公司花3.5万英镑向台湾唯冠购买了iPad商标权,半年多后,IP公司将iPad商标相关权益以10英镑的价格转让给苹果公司。
2010年4月,深圳唯冠向苹果公司提出,iPad的中国内地商标权并没有包含在3.5万英镑的转让协议中,深圳唯冠才是iPad商标权在中国内地的拥有者,台湾唯冠没有权利出售,所以iPad中国内地商标权不属于苹果公司。
2010年6月,苹果公司将深圳唯冠告上法庭,要求法院确认苹果为iPad商标的专用权人。2011年12月,深圳市中级法院一审判决苹果败诉,苹果公司向广东省高级法院提起上诉。据悉,广东省高院将于2月29日作出苹果iPad商标侵权案的终审判决。
2月14日,苹果公司发表了一份简短声明,称:“多年前,我们购买了唯冠公司在全球10个不同国家的iPad商标权。唯冠拒绝承认和履行涉及中国部分的协议。香港法院已支持Apple。我们在中国大陆的诉讼仍在进行中。”
3天后,深圳唯冠在北京召开会,公布与苹果之间的iPad商标权纠纷详情。唯冠出示了自家产品唯冠iPad的资料,并称苹果曾使用欺诈方式使唯冠转让iPad商标的全球使用权。
2月13日,河北石家庄的工商部门查扣苹果门店45台iPad 2,除此之外,全国已经有20多家工商部门介入调查iPad商标侵权案。据了解,北京市工商行政管理局西城分局还曾对辖区苹果西单大悦城店开出高达2.4亿元人民币的罚单。
2月20日晚,苹果公司通过律师函再度回应称,深圳唯冠全程参与了iPad商标的转让交易,并指责深圳唯冠“不实陈述”。苹果在律师函的附件中列出了一些细节,来证明自己的说法。比如,最初沟通iPad商标转让协议的员工都是深圳唯冠员工;深圳唯冠法务部总监麦世宏曾签署iPad中国大陆注册商标的转让协议等。
深圳唯冠方和君创业副总裁黄一丁表示,苹果的最新回应并没有拿出有力的证据,仅凭一些来往邮件的细节难以服人。黄一丁称,在深圳唯冠掌握的一份最终的iPad商标转让合同上,并没有加盖深圳唯冠的公章。
据悉,深圳唯冠在与美国律师沟通后,发现有望按欺诈苹果索赔20亿美元。唯冠集团创始人杨荣山更指出,最快一个月内在美国苹果。但他也坦承,iPad商标权之争,最好的解决方案是和解。
一旦二审败诉,苹果不仅要支付给唯冠一笔巨额侵权费用,还将面临回购iPad商标或是将产品改名的命运。
律师解读
对于已注册但闲置不用的商标是否依然有效的问题,上海大邦律师事务所合伙人、知识产权律师游云庭向《中国经贸聚焦》记者表示,根据国家商标法的有关规定,注册商标如果3年不使用的话,商标局就有权撤销它。“但在实践中,在没有撤销之前,它依然是一个有效的注册商标。”游云庭指出,实践当中,很少有商标会主动被商标局主动撤销,多数是利益关联方提起的撤销申请。中国一年有上百万个新注册商标,“商标局哪管得过来呢?”
游云庭表示,深圳唯冠现在的维权只是基于它现在是商标权人来进行维权,因为在商标局,iPad商标至少还是在它名下。他估计,有关部门目前不会对苹果公司做出任何处罚,因为商标转让合同的效力还没有确定。“一旦广东省高院就商标转让合同的二审作出终审判决之后,如果是判决深圳唯冠胜诉,则它的投诉就等于落实了,侵权的事实就已经构成,这个时候工商海关等部门可能会对苹果公司进行一定的处罚。”
游云庭认为,像苹果这样的公司在收购商标之前肯定会做尽职调查,详细了解哪些商标是在哪些公司名下,但可能就在中国这边出了点问题,在签订商标转让合同的时候应该同时做一份深圳唯冠向IP公司转让的合同一起签掉。“台湾唯冠现在说中国大陆的商标权是深圳唯冠所有,它无权转让。法律上面有一个关联公司的概念。从商务的概念说,这两家公司确实是关联公司,因为是由同一个人控制。并且这两家公司还有一个特征,就是法定代表人也是同一个人。”
游云庭指出,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稍微粗心一点,就会误认为两家公司是一体的,在99%的情况下都不会出问题,于是直接把合同签掉,但苹果公司偏偏在剩下的1%的可能性上出了事。“我认为苹果公司在法律操作层面上确实有一些瑕疵,导致唯冠钻了这样一个空子。”
关键词:舌尖上的中国;地域文化;平民化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30-0136-01
一、乡土情——地域文化的直观化
中国是几千年历史的农耕文明国家,不同地方的人们形成了不同的饮食习惯,而饮食也成为地域文化的典型代表。《舌尖上的中国》没有选择名厨大餐,也没有过多的讲述各道食物的详细制作方法,就片名可看出,该片以充满地域风味的特色食物为载体,这些食物直观反映当地的独特饮食文化,浓缩当地历史文化的精华,各地风土人情在一道道美食中娓娓道来。靠山吃山,靠海吃海,不同地域的人们就地取材,巧妙地利用自然获取美味的食物。藏民们慧眼识松茸,陕北人老黄用糜子面做的馍馍最好吃,兰州人的造成从一碗拉面开始,而陕西岐山人只吃面不喝汤,蒙古人的奶豆腐的制作方法在云南白族人世世代代流传下来,全国只剩5人继承的高跷式捕鱼,火腿腊肉在黄山、湖南苗家、金华、香港等地各具风味……在对各色食物的细腻描绘中,地域民俗文化活灵活现。
如今城市化进程加剧,生活节奏日益加快,人们为了生计流离他乡,四处奔波,快餐文化成为繁忙工作中的主角。而在家里,留下的只有老人和孩子,尤其是在农村。人们似乎忘记了小时候品尝的味道,忘记了家的味道,只有一个个满载记忆的地方特色的风味小吃才能勾起对家乡的思念,片中大量展现寓意故乡、童趣、亲情等等情感符号,以最朴素的情感打动大多数人。而且,家庭,往往也是片中美食产生的主要场所。在讲述宁波水磨年糕时,以五岁的宁宁为视角,展现她和曾祖外婆一起做年糕的天伦之乐。“等宁宁长大的时候,也许不会记得年糕的做法,但那种柔韧筋道的口感,承载着家庭的味道,则会留在宁宁一生的记忆里。”而对水饺,片子没有着重讲述其具体做法,而以摄影师白波之口讲述了水饺对于中国人来说包含的独特含义,镜头对准全家一起包饺子的温馨场景,充满了浓浓的怀旧气息和朴素的文化情感。在《转化的力量》一集中,安徽南部的毛豆腐,经过菌类的发酵,“这种浓郁的风味,被徽州人称为‘家乡的味道’。”该片总编导陈晓卿在谈到拍摄该片的目的时说:“通过中华美食的多个侧面,感受食物给中国人生活带来的仪式、伦理、趣味等文化特质,这是我们拍摄这部纪录片的目的。”
二、人情味——“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食物背后的人物是该片的另一主角。美食背后的不仅仅是一双烹制的手,更是让一个个平凡小人物的酸甜苦辣的生活故事跃然荧屏,每一道美食总要辅以勤劳、智慧的平凡人物的生活经历,充满了温情和感动,延续了九十年代以来,以小人物为主要表现对象的平民化纪录片风格。人们在品尝各式美味的同时往往忽略食物背后的艰辛,《舌尖上的中国》也是一曲平凡劳动者的颂歌。“如果食物里没有人情味,没有人的故事,就不能被我拍摄,立题的根本是有一个人物在里面。”①在湖北,以茂荣和圣武为代表的职业挖藕人每年9月都要忍受冰冷的淤泥到湖底挖藕,但又期盼寒冷的天气,这样会有更多人吃藕汤。豆腐作为中国最最普通的食品,片子没有只是拘泥于豆腐的本身,而是延伸至“豆腐文化”——顺其自然、平和清淡的人生味道。陕北绥德的老黄一把年纪仍推着车子走几小时的路去兜售自家的黄馍馍,“自足而踏实”,有一套朴素而豁达的生存哲学。我们在路边可以看到太多类似的街头小贩,用双手挣辛苦钱,他们是最容易被忽视的群体。陈晓卿说:“我们希望通过吃食的故事,来展示普通中国人的人生况味。”中国的美食千奇百怪,包罗万象,什么样的食物才能打动观众?“它有很好的人物故事。”②高楼林立的北京城中,住在城市胡同里贵春在屋顶种菜,在品尝其亲手栽植的新鲜蔬菜的同时,贵春风趣、开朗、多才多艺的“老北京”形象深深感染着观众。“时间的味道”中,在介绍“泡菜”、“腊肉”、“腊鱼”、“火腿”、“紫菜”等食物时,着重讲述了朝鲜族姑娘金顺姬的思乡之情,香港阿添家的腊味店、上海三阳南货店、湖南苗族人龙毅家的腊肉的不同口味以及闽东林仁灼种植紫菜的艰辛等。在每集的结尾,每一个平凡的美食制作者会再次出现,带着朴实的笑容,编导以此向他们致敬。
“就地取材、就材化味、就味品人、就人成文。”③《舌尖上的中国》不仅仅是一部美食类纪录片,它的落脚点是人,是根植于中国,但又被渐渐淡忘的乡土文化、地域文化;是中国各地众多的普普通通的老百姓,反映的是他们的日常生活和情感寄托,记录的是古老中国中那些即将或者已经逝去的记忆。
注释:
①汤文靖.《舌尖上的中国》是如何“炼”成的?——对话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部分主创人员.
【关键词】王国维;《红楼梦评论》;悲剧思想
曾有人说,“从一定意义上讲,《红楼梦》是王国维的人生谶语,《红楼梦评论》则是进入王国维精神世界的一把金钥匙。”【1】 《红楼梦评论》是王国维在1904 年写作完成的,发表在《教育世界》上。作者在大量吸收叔本华哲学、美学思想基础上,结合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和自身人生遭际,对其进行继承和改造,形成了一种新的悲剧美学思想,可谓开拓了中国近代悲剧美学的新视野。
一、王国维悲剧思想在《红楼梦评论》的体现
1、悲剧的起源与本质:“欲望”说
叔本华提出“生命意志”和“生存欲求”论,认为意志是世界的终极现实,一切现象包括个体生命都是意志的客体化,是意志的显现,即表象。意志本身是一种盲目的无止境的寻求生存繁衍的生命冲动,个人受这种冲动的驱使,不断产生欲望。某种欲望的不能满足是一种痛苦,即使在满足之后也会产生新的欲望和新的痛苦。王国维正是以叔本华的唯意志论哲学观念为出发点,开篇引用老庄的言论,将其与叔本华悲观主义人生观联系起来,得出悲剧的起源来自人的欲望,如:
“生活之本质何?欲而已矣。”
“故人生者如钟表之摆,实往复于苦痛与倦厌之间者也。”
“然则人生之所欲,既无以逾于生活,而生活之性质,又不外乎苦痛,故欲与生活与苦痛三者一而已矣。”
由此可见,“王国维剖析了生命的立体结构,用欲望和痛苦的生存概念将生活的全方位铺展归总在一起,从而提出了三者合一的生活本质论【2】。”
2、悲剧的美感属性:“壮美”说
王国维认为艺术是能使人超越利害关系,忘却事物与我之间的关系的,也就是说人能在艺术中感觉到美。文中明确指出:
“美之为物有二种:一曰壮美,一曰优美。”
“夫优美与壮美,皆使吾人离生活之欲,而入于纯粹之知识者。”
在王国维看来,悲剧主要是有着壮美属性的,当然也可以有部分的优美,但绝对不可以有眩惑。故在《红楼梦评论》的第三章《红楼梦》之美学上之价值篇中,王国维始把“壮美”与悲剧的美感性质联系在一起,称赞《红楼梦》为“悲剧中之悲剧”,并将《红楼梦》归属于“第三种悲剧”,得出“由此之故,此书中壮美之部分较多于优美之部分,而眩惑之原质殆绝焉”。
同时,王国维认为悲剧的美学价值在于揭示人生的痛苦,使人心灵受到震撼。因此,悲剧之美往往是壮美居多,《红楼梦》亦如此。并且作者还引用亚里士多德《诗论》中的观点,即悲剧应“引起怜悯和恐惧来使这种情感得到陶冶” 【3】,指出壮美能让人心灵得到震撼,能“感发人之情绪”,使人恐惧、悲悯,由此净化心灵,人的精神也得以洗涤。
3、悲剧的功能与效用:“解脱”说
关于悲剧的效用和价值,王国维是将其与悲剧的起源与本质问题结合起来论述的。悲剧的产生其根本原因是对“生活之欲”的追求,悲剧的本质在于“生活之欲”分裂后的矛盾冲突及其产生的痛苦。王国维指出: “美术之务,在描写人生之苦痛与其解脱之道。”这是伦理学上要探讨的问题,也是悲剧的价值之所在。悲剧的价值一方面固然在于揭示人生的痛苦,更重要还在于开启解脱之道。而《红楼梦》之所以堪称“彻头彻尾之悲剧”、“悲剧中之悲剧”,是因为书中展示的是“此生活、此苦痛之由于自造, 又示其解脱之道不可不由自己求之者也”,其精神就在于“解脱”。而关于解脱的途径,王国维又有一番阐释:
“解脱之道,存于出世,而不存于自杀。”
“解脱之中,又自有二种之别:一存于观他人之苦痛,一存于觉自己之苦痛……前者之解脱,如惜春、紫鹃;后者之解脱,如宝玉。前者之解脱, 超自然的也,神明的也;后者之解脱,自然的也,人类的也。前者之解脱, 宗教的也;后者,美术的也。前者,平和的也;后者,悲感的也,壮美的也,故文学的也,诗歌的也,小说的也。”
显然在王国维看来,解脱有两种途径,一种是从他人的苦痛人生里顿悟解脱,一种是自己经历苦难后大彻大悟。他还认为通过和通过文学艺术而达致的解脱是有所区别的。王国维所推崇的解脱是审美的解脱,而非由信仰的解脱。所以,悲剧性的文艺作品,往往能给普通人以更多慰藉。
二、王国维悲剧思想的美学价值和人文意义
1、体现王国维以悲为美,直面现实的美学追求
在第三章《〈红楼梦〉之美学上之价值》中,王国维开篇就说:
“如上章所说,吾国人之精神,世间的也,乐天的也。故代表其精神之戏曲小说,无往而不著此乐天之色彩:始于悲者终于欢,始于离者终于合,始于困者终于亨,非是而欲餍阅者之心,难矣!”
作者一针见血地指出中国人一贯秉承乐观的精神,喜欢团圆的结局,因此中国古代文学中多是才子佳人惩恶扬善式的写作模式。传统文学作品大多无视现实人生的痛苦,只谈纸上团圆和虚幻的幸福,一味迎合读者的欣赏趣味、满足读者的虚幻愿望。这些带着封建意识、阶级局限和些许浪漫色彩的文学作品,其艺术价值是很有限的。唯有《红楼梦》写出了人生的悲剧,个体生命的悲剧,并真实客观地表现出来。因此是“哲学的也,宇宙的也,文学的也。
作者以悲为美,主张文学作品应当直面现实,对违反传统乐天精神的《红楼梦》给予了高度评价,正是看到了《红楼梦》正视现实的真实性和它在浩如烟海充溢着世俗欢乐的文学作品中卓然独立的深刻的悲剧性。这种评价无疑是有其合理性和超前性的,其悲剧观念体现了由古典形态向近代形态的深刻转变,表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素养和独异的美学眼光,同时也为后人认识悲剧提供了新的视角。比如说,鲁迅就曾接过他的旗帜, 用现代悲剧观念审视历史, 指出“大团圆”模式的本质是“瞒和骗”:“凡是历史上不团圆的,在小说中往往给他团圆;没有报应的,给他报应,互相欺骗。这实在是关于国民性的问题。” 【4】
2、体现出悲剧强化内心,开拓人生境界的人文关怀
作者云:“《红楼梦》一书,实示此生活、此苦痛之由于自造, 又示其解脱之道不可不由自己求之者也。”由此可见,王国维虽看到人生充满无数欲望与痛苦,短暂又可悲,但同时也肯定人的主观能动性,提倡人类自觉探寻“解脱之道”,辅以持之以恒和顽强拼搏的精神,直面苦难人生和残酷现实,迎接各种挑战,从而开拓人生境界,获得涅。因为人类只有在饱尝人世痛苦之中,积健为雄,自强不息,而且时时保持着悲壮伟大的气概,遨游人生,才不致于沦入悲观的困境。这也可谓是以艺术的心情,征服可惧可怕的心情,陶冶美感,从而引导人类进入更加高超的人生境界。
而这个境界,也就是作者一直期望的“无希望,无恐怖,非复欲之我,而但知之我”的美好境界。其间山明水秀、鸟飞花落,令人陶醉,流连忘返。王国维也曾用诗一样的语言描述过这个境界:“此犹积阴弥月,而旭日也;犹覆舟大海之中,浮沉上下,而飘着于故乡之海岸也;犹阵云惨淡,而插翅之天使,赍平和之福音而来者也;犹鱼之脱于罾网,鸟之自樊笼出,而游于山林江海也。”通过舟、云、鱼、鸟等这些形而下的物体的比喻,而体现一种形而上的精神追求,一种“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心灵境界,像脱罾之鱼、出笼之鸟、遨游江海、飞翔山林,这或许便是王国维所追求的最高美学境界。
【参考文献】
[1]沈治钧.偶听悲剧泪无端――王国维诗词三首笺议[J].红楼梦学刊,2009(2):37.
[2]邹淑娟.欲的发现――王国维《红楼梦评论》再解读[J].南方论刊,2008(5):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