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货币银行学答案

货币银行学答案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货币银行学答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货币银行学答案

货币银行学答案范文第1篇

(一)教学语言数学化

随着经济学的发展,数理逻辑逐步融入经济分析中,经济学不断数学化。对学生而言,当鲜活生动的经济现实被描述为复杂而抽象的数学符号时,例如货币供求函数,尤其对于那些文科学生而言,《货币银行学》便变成了一门冰冷的课程,学习愈发枯燥乏味。且教师总在教学中板书许多公式,进一步削弱学生对该学科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理论化

《货币银行学》主要研究货币流通和金融体系运行一般规律,以及两者与经济发展之间关系的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问题。一些教师由于缺乏该领域的实践经验,教学内容主要基于自身对理论的理解和研究,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只是简单照本宣科,或者照搬发达国家市场的经典案例,与我国实际市场情况脱节,从而无法达到使学生深刻理解理论的目的,当然也就难以培养学生应用理论分析和解决现实经济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手段机械化

现在的《货币银行学》课程教学,绝大多数教师都比较偏重教材内容的教学,平铺直叙地讲解理论知识。就算进行案例分析,也是蜻蜓点水般一带而过,忽略案例中问题的实际性和复杂性。这一方面会使学生对理论学习的价值产生困惑,从而导致部分同学失去学习兴趣,另一方面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培养其经济学的思维方式。

(四)考核方式单一化

目前,绝大多数高校的《货币银行学》的考核方式主要为期末考试。然而,其是一门经济学理论和实际应用结合紧密的课程,金融经济现象的情况负责多变,答案也千变万化。因此,该课程需要通过考核评定学生理论基础的扎实程度和对金融经济现象的分析判断能力,而不是如数学等学科那样通过单纯的计算题的唯一标准答案直观获得学习成绩,从而评判教学效果和学生能力。

二、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

由于《货币银行学》课程的特征,因此在现代教学设计中,应该以坚持以“应用能力”为培养目的,充分利用各类教学资源进行实践教学,使教学内容源于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力求教学中充满趣味性、教育性、针对性、实用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培养学生经济学思维方式的目的。基于多年的教学经验,笔者分别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三个方面构建《货币银行学》的实践教学模式。第一,教学内容应该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增加大量的各类实训模拟课程,并将实训成果在专题讨论课上进行分析点评。第二,通过互动性和双向性的教学活动,力求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和灵活性,除案例教学外,增加视频教学、实地教学和项目教学,以丰富的形式吸引学生。第三,本课程在考核过程中避免期末一张试卷决定学生学习成绩的现象,坚持学期初到学期末的过程化考核体系。通过“复合式、全程型、多元化”考核方式,加强对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和真实学习过程的考核。

(一)教学内容的实用性

首先,在选择合适教材的基础上,结合专业特征有侧重地教学。目前,国内各高校货币银行学选用的教材大多在重点内容和理论体系上如出一辙。然而,不同专业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对本课程的定位存在一些偏差,因此,如果简单地采用引进版或者名校版,然后单一地照本宣科,就忽视了专业的特殊性。例如国际贸易专业,其货币银行教材应该在基本内容体系的基础上增加外汇,国际货币体系,以及国际资本等方面的内容;而财务管理专业则可忽略这块内容,重视利率、贴现等内容。其次,在教学过程中,一方面,要将课程内容划分为几个板块,不断强调课程体系,使学生明白所学知识之间的关系,达到知识体系完整的目的。另一方面,教师对于关键概念和核心理论等,需要就知识的难易程度设计分层次的、逐步深入的问题,引导积极启发学生主动思考,在理解内容的同时,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再次,在原有的基本的教学内容中,结合专业特征,开设一系列实训模拟课程,包括书面训练和实地训练。以国际贸易专业为例,进行以《货币银行学》为理论基础,以Excel为操作平台,以外贸业务为主线的实训模拟。又或者由教师提供材料和问题,要求学生到银行实地学习,促使其通过实地学习和分析,读懂汇率牌价表,了解外汇汇兑业务,达到把知识转化为实际分析能力的目的。最后,将实训模拟课程的分析报告在专题讨论课上进行分析和讨论。专题讨论课程以学生为中心,激发学生的“研究”热情,培养学生探究与发现金融问题的能力、思辨金融政策合理性能力及金融决策能力。这种课程在实现本课程教学目标的同时,也将助于提高学生的辨析思维能力、自主学习能力。

(二)教学方法的开放性

1.案例教学

第一,设专门的案例分析课。绝大多数的教师都将案例分析穿插在某些理论之后,作为理论联系实际的一个实证。然而,这样的案例分析都是简单地生强硬套理论,草草地将案例中的某个问题进行分析,学生只能依葫芦画瓢,无法使学生达到理论应用于实际的目的。专门的案例分析课是将案例通过前面课堂上的一系列理论综合分析,引导学生主动、全面地思考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经济学思维能力。第二,选择本土化的案例。首先,案例教学一定要选择与现实贴近、学生能直观认识的真实案例,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兴趣。其次,由于我国的特殊国情,发达国家的案例与我国情况相差甚远。最后,要在本国的案例中尽可能选择典型的案例,即具有启发性、实践性的案例,从而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第三,坚持案例分析的应用性。在案例分析过程中,应该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引导学生围绕该案例的主题,全方位启发学生思索、探讨,借助多元表征加深学生的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理论教学中的概念和原理,进而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学生在案例分析和讨论过程中,首先应阅读案例并归纳出案例的要点,然后根据教师设计的各种问题进行质疑、讨论,形成不同观点、见解和解决方案,最后从这些备选方案中选出最合适或最佳方案。

2.视频教学

视频教学法是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一种教学方法,通过形象的画面、文字和声音等视听信息,将理论形象化、生动化。第一,视频所包含的信息远比教师在同样时间内传递的信息多,大大增加了课堂教学容量。第二,视频所展示的画面、文字和声音等视听信息,比教师单纯用语言表达更易使学生记忆、掌握,有利于让学生接受地理知识。第三,视频可以穿越时空,向学生展现更加真实和直观的信息,从而更容易阐述概念。视频的教学效果有时要好于教师的语言,尤其在新知识的引入这一环节使用视频教学,通过感性的背景知识,让学生完成良好的感知任务。以《中央银行》章节为例,在新课一开始,播放CCTV拍摄的大型纪录片“货币”,从1825年英国的经济危机开始讲述中央银行的起源,从视频中一一找出中央银行产生的四个客观原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扮演“导演”的角色,学生通过教师的指令进行活动,从而自然地进入到新的知识点的学习过程中。因此,视频教学的关键是悬念导入。“疑”是学习的起点,当学生面临问题需要新知识寻找答案时,才会进行积极的学习活动。因此,在视频播放之前,教师应该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有意使学生暂时处于困惑状态,使学生积极地揭开“谜底”。这不但能吸引学生积极投入课堂,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习惯。

3.实地教学

实地教学法是一种现场教学法和自主教学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即以现场为中心,以现场实物为对象,以学生活动为主体的教学方法。这种方法不但能吸引学生兴趣,而且能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锻炼学生的综合素质。例如,要求学生去某家银行,借以换汇的机会理解外汇牌价表上现汇买入价和现钞买入价的差异。

4.项目教学

项目教学是一种综合模拟训练,即将课堂的理论知识综合应用于一个虚拟课题,要求学生组队完成。在项目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将课题中所涉及的专业知识重新回顾一遍,并简单介绍其中将会出现的主要问题和解决方法。在课题的完成过程中,学生需要从设计到实验,再调整,最后得出结论并撰写课题报告。本文提到的实训模拟中所举的“以Excel为操作平台,以外贸业务为主线进行实训模拟”,即项目教学。项目教学法让学生利用网络资源,以自主学习的方式寻找答案,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考核方式多元性

多元化的考核就是以过程考核为主,结合期末笔试得到综合的、合理的成绩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在多元化的考核中,教师可以将理论教学、实训教学和专题讨论三者合而为一,即在理论教学中通过课堂笔记、课后习题及期末笔试等方式考查学生是否掌握;在实训教学和专题讨论中,通过报告和课堂发言来考查学生是否理解。这些方式不仅体现学生参与结果,而且充分反映学生整个参与的过程。在学期结束时,可以采取小组成员互相打分的形式,评价学生在团队合作过程中的具体表现。

三、结语

货币银行学答案范文第2篇

您好!久闻贵公司实力不凡。年轻有实力的工作团队使贵公司不就有独特的市场地位,公司业绩也不在非凡的竞争力上完美得体现。据悉贵公司为了做大做强,正在招聘员工,所以特写此自荐书,希望加盟贵公司,成为你们优秀团队的一员。

我是从XX学院刚毕业的应届毕业生。在校期间,依照我所学的金融与证券专业,学习各种与专业知识相关的知识,比如,《金融期货》《货币银行学》《商业银行》《财务管理》等,还有专业课程如《证券市场基础知识》《证券交易》《证券投资分析》等,对于计算机,也能够熟练地进行操作,不仅如此,本人在校期间还通过学习取得了计算机X级证书。为了能够更好的学习和了解证券市场,我还积极的实地了解了很多证券公司,在网上关注证券市场信息了解市场动态。

因为我知道,想要在证券市场上闯出属于自己的天空,除了对证券行业有独特的偏爱以外还要有属于自己的炒作能力和学习能力,在这点上我还是有明显的自信的。我是一个性格比较开朗的女孩,能够在认真做好工作的同时也能较好的融洽同事之间的关系;对于证券行业,我知道良好的沟通能力是十分重要的,刚好,这一点是我的强项;开朗的性格也能让我对生活变得坚强,从容面对工作中的种种困难,用积极热诚的态度迎接生活和工作带来的挑战。

我是一个非常有上进心的人。如果我进入公司,时间会证明一切。仔细、负责、热情是我的个性。我清楚的认识道:过去的并不代表未来,勤奋才是真,我有很多东西需要学习,走上工作岗位后,我会坚持不懈的虚心学习,严格要求自己,踏踏实实的做好本职工作,在实践中得到锻炼、提高。我热爱贵单位所从事的事业,殷切地期望能够在您的领导下,为这一光荣的事业添砖加瓦,我会尽力为贵公司付出我的一份赤诚的力量,真心的希望贵单位能给我一个展现平台的机会!诚实做人,忠实做事是我的人生准则,“自强不息”是我的追求。我相信我能胜任不同的工作。

追求永无止境,奋斗永无穷期。我要在新的起点、以新的姿态、展现新的风貌,书写新的记录,创造新的成绩;我的自信,来自我的能力,您的鼓励;我的希望寄托于您的慧眼。如果您把信任和希望给我,那么我的自信、我的能力,我的激情,我的执着将是您最满意的答案。现在我渴求能到贵单位去工作,使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有机地结合,能够使自己的人生有一个质的飞跃。

选择单位,工资和待遇不是我考虑的首要条件。我更重视单位的整体形象、管理方式、员工的士气及工作气氛。我相信贵单位正是我所追求的理想目标。我很自信地向您承诺:选择我,您绝不会后悔。

此致

敬礼!

货币银行学答案范文第3篇

[关键词]创造力4Ps模型 大学课堂教学 学生课堂创造

[中图分类号] G642.4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3)11-0097-03

长期以来,大学生创新能力不足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对于如何改变这一状况,许多学者进行了大量研究。整体来看这些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不过也存在一些不足,因为大多数研究都是从学生的实践性教学环节以及课外学术性活动等角度来展开讨论的,对课堂教学关注不多。尽管我们也非常赞成并提倡学生通过这些环节或活动来提高创新能力,但对于很多财经类学校而言,实验、课程设计等实践性教学活动不多。同时,有机会参与课外学术性活动的学生人数相当有限。即使是那些有幸参与的学生,其投入的时间、精力,仍然无法与课堂学习相比。因此,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仍然是一个需要探索的问题。本文首先运用创造力4Ps模型讨论了大学课堂教学的内涵与特点,然后从课堂提问环节说明了促进学生课堂创新的方法。

一、大学课堂教学的内涵

对于创造力的研究,不同学者提出了不同模型,一个简单且比较全面的创造力模型是由美国市场营销专家Couger和Ambile提出的4Ps模型。按照这一模型,创造力包括:创造者(creative person)、创造性压力(creative press)、创造性过程(creative process)和创造性产品(creative product)4个部分。其中创造者是提出新颖思维或方式的人;创造性压力是创造者进行创造的工作环境,它可能促进也可能阻碍创造者创造;创造性过程是创造者如何提出对问题的突破性理解;创造性产品是创造者进行创造的成果,可以是实物性产品,也可以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新颖方法,或者认识世界的新颖观点。

利用这一模型,Ng(2004)讨论了课堂创造力问题。他提出,课堂创造力是一个创造性教师(创造者)构建利于创造的课堂气氛(创造性压力),学生主动参与问题解决(创造性过程),并提出创造性产品的过程。按照这一思路,他从学生角度把创造性课堂的特征归纳为:学生是意志自由的人,是能够进行批判性思考和决策的自主学习者;学习是一项挑战性任务,其本身就是目的;在学习中冒险和犯错误时学生有心理安全感。同时把教师的作用定位为“敬业的教练、经验丰富的导游、启蒙的学者、聪明的法官、智力的催化者”。Ng的观点虽然有助于我们从创造力角度理解课堂教学,但Ng本人从事的是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因此他讨论问题更多是针对中小学教学实践。这一点可以从其提供的教学案例看出,在9个较为完整的教学案例中3个是小学教学,4个是中学教学。由于大学教学的培养目标和教学内容与中小学存在巨大的差异,利用Ng的理论来讨论大学课堂教学,难免存在一些局限。这主要表现为:1.对知识本身蕴含的创造性过程关注不够。其表现为在讨论中没有把知识本身的构建作为独立的创造性过程,而是把它蕴含于学生参与的创造性过程,或学生的知识运用之中,即学生如何运用知识做出了创造性产品。这容易让学生形成误区,即如何得到知识不重要,重要的是怎样运用,从而淡漠知识创新。2.对教师的创造性产品关注不够。其表现为在讨论中很少提到教师的创造性产品,创造性产品往往是学生的成功。这很容易让人产生误解,以为课堂教学中教师本身就没有独立的创造性产品,或者教师的创造性产品不重要。

事实上,课堂教学包括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个方面。相应的,课堂创造力既包括“创造性教”,也包括“创造性学”两个方面。前者指教师作为创造者,不仅要构建利于创造的课堂氛围,而且要把课程知识本身作为创造性产品,运用文字、图形、符号等,通过提问、解答等再现知识的创造性过程。后者指学生作为创造者,通过参与课堂内外的创造性过程,理解和运用课程知识。这一内涵强调:(1)课程知识本身可以是独立的创造性产品,教学不仅要重视知识的运用,也要重视知识的构建。(2)提问、解答是创造性过程的重要环节。(3)师生都是创造者,教师不仅仅要指导学生创造,而且自身也要创造。创造性教的基本要求是教师不能“单纯记忆、照本宣科”;创造性学的基本要求是学生不能“鹦鹉学舌、机械模仿”。而达到以上要求的基本方法只有课堂提问。

二、课堂提问的意义与层次

对于课题提问的作用人们进行了大量研究。从促进学生课堂创造的角度来说,它的作用首先是“示范效应”。但由于长期以来受“解题导向”考核方式和“题海训练”教学模式的影响,学生习惯了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意识淡薄、能力较弱,特别是不能有条理地把一个“大”问题细化为一系列相互关联的“小”问题,并最终解决问题。即教育心理学所说的“问题表征能力”较弱。教师通过提问给学生提供一个示范,看教师提出了什么问题,是如何提出的,又是如何细化、如何转换的。只有这样才能在潜移默化中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逐步养成独立思考,敢于、勇于、善于提出问题的习惯。其次是“吸引效应”。教师通过提出问题,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对课程学习的兴趣,提供思考的机会。最后是“激励效应”。教师通过提出具有挑战性的题目,激发、激励学生挑战自我,享受成功的乐趣和喜悦。

按照创造过程,课堂提问可以分为四个层次。最低层次题目是接触创新题。其目的是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问题意识,提高提问能力,一般在每次课的开始时提出。如在“货币供给理论”教学中,首先用PPT向学生展示了十张不同国家的货币图案,包括现行版本的人民币、美元、欧元、日元等。学生的目光一下子就集中到这些图案上。大约3分钟后,提出本次课学习的主题是“货币”,同时要求学生用头脑风暴法围绕货币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前后左右相邻的学生可以讨论。经过大约5分钟的思考和讨论后,把学生的问题写在黑板上,根据问题与课程内容关系,对学生的问题进行整理,设置了这样一系列问题:什么是货币?它从哪里来?又到哪里去?我国有多少货币?货币就等于财富吗?为什么制造、使用假币是非法的?

第二层次题目是体会创新题。其目的是在提高学生分析能力的同时让学生体会创新过程,让学生在理解本次课知识的同时知道前人是如何创新的。问题应该具有一定难度,最好答案不脱离教材,但不能让学生仅仅是浏览教材,而要对教材内容进行总结、概括,甚至要结合实际才能完成。通常围绕所学知识本身提问,常见问题如某某理论主要包括哪几部分内容,这些内容的逻辑关系如何,结合现实要如何理解。答题采用口头回答的形式,有时候使用图形或其他数学工具。每个问题用十来句话就能说清。需要有一定的准备时间,准备和回答一般不超过10分钟。设问时要考虑到学生的能力,最好让学生进行简短的讨论,由一名学生回答,其他学生进行补充,教师进行总结,必要时教师要做出示范。在教学中,设置了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有多个货币数量统计指标?”从知识形成角度看,“货币”是人们对“货币流通”经济现实进行归纳得出的。该问题要求学生运用逆向思维方式,按照相反思路,对自己遇到的日常经济现象进行分析。

第三层次题目是模仿创新题。其目的是让学生运用本次课的知识,同时模仿前人进行创新。问题应该具有一定代表性和相应的难度,最好答案不脱离教材,是多个知识点的组合。但学生仅仅理解教材是不够的,需要比对教材内容进行分析。通常围绕所学知识本身提问,常见问题如可以从哪几个角度理解某知识点,这些内容的逻辑关系如何,结合现实如何理解等。如在讨论“货币乘数”时,先在人们都以银行存款持有货币的条件下,说明货币创造过程,并利用数列工具说明货币乘数为1/R,其中R为准备金率。然后从中央银行角度说明当人们持有现金时,货币乘数为(1+C)/(C+R),其中C为现金存款比。最后设置这样一个问题:“能否从其他角度,如货币创造过程,推导出货币乘数”。

最高层次题目是探索创新题。其目的是针对部分对创新有兴趣的学生,在提高学生分析能力的同时让学生进行初步的学术创新活动。问题应该具有相当难度,一般是对教材内容的拓展或延伸。学生要在熟练掌握教材内容的基础上,阅读教材以外的内容,如经典书籍、论文等,对相关知识进行总结、概括。常见问题是对教材内容如何进一步拓展。一般在课后完成,花费时间较长。答题采用书面方式,通常是课程论文,字数1000字左右。如在教学中设置了这样几个问题,问题1:有人认为信用卡余额不计入货币数量范围,而借记卡余额计入货币数量范围,因此前者不属于货币,而后者属于货币(曼昆《经济学原理》第29章),但有的人认为信用卡属于货币(货币银行学),你如何看待二者差异。问题2:近年来中国人民银行是如何调节货币供给的。问题3:以校园为对象,讨论经济活动的交易工具。

三、学生课堂创造的指导

教师在课堂上不仅要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创造,同时也要根据学生能力、兴趣以及问题难度及时进行指导。在回答“为什么有不同层次的货币数量统计指标”这个问题时,提示学生“在自己的消费经历中交易工具是唯一的吗”,经过思考,一些学生发现,现实中使用最多的是“现金”,也有人提出“银行卡”,或者其他类型如“充值卡”。从而说明设置不同层次货币数量指标原因是,在不同的交易中人们可以使用不同的交易工具。多层次指标有助于我们全面了解经济运行状况。同时,还要把指导延伸到课外。课外指导的重点是探索性题目。对于“近年来中国人民银行如何调节货币供给”这个问题,可指导学生首先通过浏览中国人民银行网站,做感性了解,然后阅读王国刚撰写的论文《基于资产负债表的央行调控能力分析》(载于《金融评论》2010年第1期)和《中国货币政策的调控工具的操作机理:2001-2010》(载于《中国社会科学》2012年第4期)。

课堂提问和指导需要注意的若干细节:1.构建利于创新的课堂环境。当指定学生回答时,首先到学生座位旁边,而不是站在讲台上,问一下他(她)是否明白了题目内容,是否有含糊不清的地方。这样不仅可以建立师生问答平等的心理氛围,减轻个别学生的心理负担,同时减少答非所问所引起的时间浪费。2.注意引导学生思考。当提问难度较大的题目时,很可能学生会回答说“不知道”,此时可以对学生进行一些启发。而当学生提出疑问时,不要急于给出结论,而是看学生问题出在哪个环节,引导其自己解决。3.加强课外约束和引导合理激励。如果预习目的是能够回答最低层次的了解创新题,并尝试回答第二层次题目,就应该一方面梳理课堂上对第二层次问题回答的结果,另一方面对第三层次的模型创新题再次进行模仿。4.注重对知识的深度挖掘而非对知识广度的简单拓宽。

[ 参 考 文 献 ]

[1] 龚晓林.学生课外科技活动与创新人才培养[J].中国高校科技,2011,(8).

[2] 李杨帆,朱晓东.科研训练计划与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J].中国大学教学,2011,(4).

[3] 刘晓荣.从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谈创新能力的培养[J].科技信息,2011,(22).

[4] 潘军.培养创造性的4Ps模式在市场营销教学中的应用[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3).

货币银行学答案范文第4篇

在美联储的这轮最新宽松政策中,之所以保持低利率,就是为了保持美联储所购买的债券的价值。如果加息,债券是要贬值的,债券与利率的反向关系是有经济常识的人都知道的,既然美联储购买了债券,那么保持更长时间的低利率就是正常合理的,同时维持原有的扭曲操作也是预料之中,因为这不过是原有政策的延续,这个政策必须要延续到今年12月本届总统任期届满,如果此时取消就有政治问题了。因此真正需要研读的就是每月购买400亿美元债券的计划,如果仔细研究,就会发现这轮“宽松”与前面两轮量化宽松是有一些区别的,这样的区别是被人为仔细掩盖的,而且这个区别与之前欧洲央行购买国债、之后日本央行购买国债和贴现国库券都是不一样的。惟有细究根本,方能找出QE3背后暗藏的玄机。

三轮QE存在本质差异

在此有必要首先回顾一下前两轮的量化宽松情况。

2008年11月25日,联储首次公布将购买机构债和MBS,标志着首轮量化宽松政策的开始。2010年4月28日,联储的首轮量化宽松政策正式结束。OE1将购买政府支持企业(简称GSE)房利美、房地美、联邦住房贷款银行与房地产有关的直接债务,还将购买由两房、联邦政府国民抵押贷款协会(Glnnle Mae)所担保的抵押贷款支持证券(MBS)。2009年3月18日机构抵押贷款支持证券2009年的采购额最高增至1.25万亿美元,机构债的采购额最高增至2000亿美元。此外,为促进私有信贷市场状况的改善,联储还决定在未来6个月中最高再购买3000亿美元的较长期国债证券。美联储在首轮量化宽松政策的执行期间共购买了1.725万亿美元资产。

美联储2010年11月4日宣布,启动第二轮量化宽松计划,计划在2011年第二季度以前进一步收购6000亿美元的较长期美国国债。QE2宽松计划于2011年6月结束,购买的仅仅是美国国债。

因而虽然现在美国的购买资产计划被称作QE3,但是笔者还是倾向于将其称为Next OE1(新版QE1),因为这次的宽松与以前不同,以前购买的是国债和政府担保的机构抵押支持债券,而这次购买的是机构抵押贷款支持债券,没有了政府担保字样。国债是国家信誉,政府担保的企业债务是间接的国家信誉和间接债务,国家信誉不变而国债放水则是信用贬值;但机构抵押贷款的信用来自所抵押的资产价值,购买未必造成信用贬值!对比前两轮量化宽松政策,其中QE1资产购买总规模达到1.7万亿美元,历时一年半,平均每月购买额度为1150亿美元,期间黄金从750美元附近涨至1100美元,涨幅约为47%,白银则从8、9美元涨至17美元,价格翻了一倍;QE2资产购买总规模为6000亿美元,每月购买额为750亿美元,期间黄金从1200美元涨至1500美元,涨幅为25%,而白银则从18美元涨至35美元,价格再度翻番。而此轮QE3总体规模不设限,每月购买400亿美元,加上之前的扭转操作,据其说法是每月规模达到845亿美元,略高于QE2,不过扭转操作是早已经公布的,这并不在本轮的增加之中,真正的变化只有400亿美元,不过这恰恰说明了联储政策制定者的一种倾向性,他们倾向夸大这个政策的力度。

QE的概念已被美联储扭曲

全球都在关注QE3的推出,但很少有人追问什么叫做QE或称“量化宽松”。事实上,美联储进行扭曲操作或买一点债券并不一定就是量化宽松,原因就是两轮QE施行下来已经有3、4年了,这2万多亿美元的债券很多就要到期了,到期不再买或者买的不够多的话,不仅不是宽松反而是紧缩了,因此更关键的是盯住美联储的资产规模和资产性质。美国推出所谓的QE3,就是维持美联储现有资产规模而已,每月采购400亿美元远远低于预计的1000亿美元。美国两轮量化宽松总计购买了2.3万亿美元,到期债券会逐步增多,相比到期的债券对冲,本轮所谓“宽松”的规模是有限的,更关键的是这次宽松没有设置总量上限和时间限制,因此最终美联储的资产规模会怎么样并没有最终定案;还有一点就是这次购买的是机构抵押支持债券,QE2所购买的仅仅是国债,QE1所购买的虽然有机构抵押支持债券,但是这些债券是有一个限定的,也就是说QE1所购买的抵押支持债券是政府支持企业等带有政府背景的特殊的抵押支持债券,这样的债券也是变相的政府国债,三轮QE所购买的债券产品不同,效果也自然不同,长此以往美联储的资产构成和资产结构也将改变,美联储资产状态的改变对于全球金融市场也将产生巨大影响。我们可以注意到的就是美联储本次购买的MBS,与之前欧洲央行的国债购买、以及之后日本央行宣布增加购买国债和贴现国库券的情况都是不同的。

对于这一致命差异不但没有人进行分析,甚至连这样的差异本身也被忽略了,这对于一贯目光敏锐的西方观察家、分析家来说,只能说是一种选择性失明。笔者认为这样的差异已经造成所谓“QE3”的性质产生根本性改变,这样的操作不仅不是印钞,而且是一场全球信用战的开始,是为了未来全球信用危机出现后,金融大鳄进行剪羊毛而做的准备,是一场全球的“圈羊运动”,借此大鳄们可以把未来可供剪羊毛的肥羊控制在自己手中,所以笔者认为这一次的“量化宽松”美其名曰“QE3”,实则是挂羊头卖狗肉,实质是与前两轮的量化宽松截然不同的。

按照严格狭义的定义,在最早实行QE的日本,QE就是主要购买国债以及间接国债的行为,央行购买国债是需要特别授权和限制的,购买市场化的债券如央行逆回购则不用,现在购买市场化的有抵押的债券也叫做QE,已经改变了原来对于QE的定义。为什么不把央行的逆回购等操作也叫做QE呢?因为购买有抵押的MBS是比购买没有抵押依靠信用的逆回购还要好的。所以美联储的本次操作不应当叫做QE3,而应当说是Next QE1,美联储前两轮量化宽松是增加美联储的资产规模为主要目的,而这一次则是改变美联储的资产结构,世界新的一轮全球金融信用博弈开始了。

“印钞”概念误导世人

在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以后,“印钞”成为热门词汇,似乎只要有钞票从央行出来那么这样的行为就是印钞,但是央行行使货币职能向金融领域投放货币未必就是印钞,正常的货币发行行为不应该说是印钞,就如我国央行发行央票回笼货币或者逆回购提供流动性,就是一种常见的公开市场操作,如果说这是“印钞”的话,我国央行在2012年以来也是印钞数万亿元了;而商业银行到央行再贴现也是正常不过的金融行为,这就好比在金本位时代拿黄金等资产到央行换取印刷的钞票是印钞吗?这里首先要区分的就是印钞与货币发行的不同概念,明白到底什么样的行为是印钞,不要把正常的货币发行和央行金融操作当做印钞。

到底什么是印钞什么是货币发行,关键差别在于信用的对价上,央行向外提供流动性,没有取得相应的信用对价就是印钞;相反,如果央行取得足够的信用对价向外提供纸币,就是货币发行。根据货币银行学的理论,就货币发行机制而言,央行的基础货币发行渠道主要有四条:在二级市场上购买国债;向金融机构发放再贷款,包括向金融机构再贴现和向货币市场拆入资金;购买黄金等资产增加资产储备;购买外汇,增加外汇储备。而印钞是央行提供货币,货币作为一种信用凭证到市场上流通,但是央行却没有对等地从市场上收回相应的信用,造成市场上信用过剩和贬值,也就是作为信用凭证的货币泛滥通胀。央行的资产与流通在外的基础货币的信用必须是对等的,如果不对等,则流通在外的货币就要贬值到对等。

以国债的国家信用作为发行货币的抵押,在现代金融社会是最普遍的做法,也是最多的货币发行方式,购买国债发行货币是在市场上收回了国债信用提供了货币信用的一个交换,但是我们为什么把美联储购买国债就叫做印钞呢?这里的关键就是国家信用的贬值,拿贬值的国家信用换取了货币,是一种信用不足值情况下的货币发行。

前两轮QE是国家信用的贬值

在西方现代金融理论下,货币是国家信用的托管凭证,国家信用是被看作无限的。但是国家信用真的就是无限的吗?国家信用可以很大很大,但终究还是有限的,在金融衍生品大发展,货币总量海量增加的背景之下,国家信用无限的理论假设近似靠不住了,国家信用不仅仅是有限的,而且在2008年还发生了重大金融危机,这个危机也是国家信用危机。国家信用在危机当中是受到重创的,在国家信用严重缩水的时候国债却大幅度增加,这些国债的信用肯定是大幅贬值。国债信用总额肯定无法超过国家信用总额,而西方社会在2008年危机以来国债负债大幅度增加,仅仅以美国论,10年前美国国债总额仅约6万亿美元,目前已经高达16.4万亿美元,预计本次美国大选结束后国债上限还要往上调,这样的负债规模,也难怪评级机构要下调美国的信用评级。

问题是对于这样大规模的负债,美国政府的偿债能力却是有限的。美国是私有制的国家,政府没有什么资产,收支又处于严重失衡的状态,美国政府财政赤字问题不仅非常严重,而且解决前景非常不明。2009年,美国政府财政赤字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高达11%,是此前6年的2倍,逼近希腊、爱尔兰等国水平。2011财年,美国政府的财政赤字近1.3万亿美元。这是美国政府财政赤字连续第三年超过1万亿美元,显示美国债务风险仍在扩大。而且美国政府计算赤字是根据国会的独特规则而非标准会计规则计算的,若美国政府严格采用标准会计规则计算,2011年的赤字为骇人听闻的5万亿美元(约合人民币31.6万亿元),约占其国内生产总值的1/3。现在16万亿美元的国债,意味着每位居住在美国的成人和小孩平均负债S万美金,这还不算社保等政府隐含负债和地方政府负债;再加上连续的赤字,美国国债的信用存在巨大的问题,国债的价值维持高位,有QE宽松购买的因素,也有美元回流的因素,还有与西方其他国家比较的因素,但是无论何种因素,美国国债信用不足是事实,购买国债是印钞也是共识。

与此同时,在第一轮量化宽松当中购买的大量MBS也是问题重重,这个问题的关键是抵押品的瑕疵。抵押权要讓位于破产人的居住权,这样的抵押是次级抵押。对于次级抵押贷款以及次级抵押贷款形成的次级债和MBS,担保机构的担保是非常关键的,但是担保机构雷曼兄弟公司了,这些贷款能够发放的背后是政府支持,所以房地美房利美等公司都是有政府背景的房贷公司,QE1政策中购买这些政府支持公司的债券就是购买次贷危机问题债券,但是政府支持的两房公司也受到冲击,政府自己的信用也非常不足、难以承担债券担保责任,因此我们可以看到这些MBS债券也是信用不足的。因此前两轮量化宽松无论是购买国债还是政府支持的MBS,都是购买信用不足的问题资产发行货币,所以世界舆论指责美国和美联储印钞。

QE3不是“印钞”而是正常货币发行

但是现在的情况不同了,美国整个住房抵押贷款的规模约为7~8万亿美元,次级贷款存量约为1.5万亿美元,这部分贷款的规模只占整个住房抵押贷款市场的20%,在美联储第一次量化宽松购买上万亿以后,次级抵押贷款的流通市值大部分是被美联储控制的,也就是说如果再想买,市场上流通中的次级抵押贷款支持债券也是不足的,而本次美联储QE政策购买的债券没有了政府支持等要求,购买的MBS债券是完全商业化的,这样的商业化已经挤出了债券资产的泡沫,所购买的债券信用是足值的,如果债券信用是足值的,这样的购买就不是印钞而是正常的货币发行了。

再进一步讲,联储本轮QE基本上与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到央行再贴现等价的。当商业银行持有的票据在到期前,需要资金周转时,可以向中央银行申请贴现,取得贷款,这种贴现称为再贴现。再贴现是金融机构直接把票据交给央行取得货币,因而再贴现未必有抵押,而现在是有抵押担保的金融机构资产变成票据经过市场交易挤出水分,按照市场价格交给央行,其资产保障和泡沫会极大减少。这种做法对于以国债抵押发行货币也是类似的,平时为了限制政府与央行共谋印钞,各国都立法要求不能直接从政府处购买债券,就是要通过市场博弈挤出国债当中信用不足的泡沫,但是危机后政府救市,把这样的规则打破或者形式化了,只有这样的情况下国债抵押发行货币才是印钞。

有人说QE购买的是几乎零利率的债券所以是印钞,这样的认识也是不对的。通常情况下对于信用不好的债券会在利率上有所补偿,以高利率来覆盖债券信用不足所产生的风险,这时利率实际上是债券信用与货币信用之间差别的补偿。但是这样的问题并不绝对,就如央行购买黄金,黄金不但没有利息而且还有保管仓储成本,但我们不会说是印钞,甚至不说是货币发行而是央行增加黄金储备,原因就是黄金的信用比央行的货币信用要高!现在联储购入有抵押资产为保障的债券发行美元,与原来的依靠国债发行的美元相比,这些资产的信用更好,所发行的美元信用是提高而不是降低的,这怎么能够叫做印钞呢?

所以判断央行印钞与否的关键是发行货币是否取得了足够的信用对价,而信用是否足值的关键就是央行的资产负债表当中作为发行货币负债所对应的资产是否足值和是否有泡沫。在抵押支持证券模式下,证券经过市场挤出水分,抵押的资产在当前处于房地产价格的相对低位,这样的资产与购买各国不断规模创新高赤字创新高的国债相比,就是一个金融机构合理取得货币的央行货币发行行为,类似于我国央行的逆回购等金融操作,还比逆回购多出来了资产担保。这次美联储没有说明QE的规模,被舆论说成是无上限,但是实际上货币按需发行,市场是给出上限的。对于机构抵押支持债券MBS的市场规模就是上限,能够创造的债券可能是无限多,但是能够作为担保的抵押物是有限的,抵押物是不能超过社会流通资产的,总体的基础货币发行量是不能超过抵押物价值乘以抵押率的,这与现在国债发行量直线增加没有制约是本质的不同。

北京时间9月20日,纽约原油期货价格大幅下跌,创下6个星期以来的最低收盘价,当日,纽约商业交易所(NYMEX)10月份交割的轻质原油期货价格下跌3.31美元,报收于每桶91.98美元,跌幅为3.5%。在周二的交易中,纽约油价也大幅下跌,创下将近3个星期以来的最低收盘价。本周截至目前为止,纽约油价的跌幅已经超过了5%。同时伦敦ICE欧洲期货交易所11月份交割的北海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报收于每桶108.19美元,跌幅为3.4%。在欧洲QE、日本QE的印钞背景下,如果美国的QE3也是印钞,那么原油价格为何会如此大跌?由此可见,市场实际上已经给出了最好的答案:美联储所谓的QE3不是印钞而是正常的货币发行。

真正的QE3无助美国走出危机

笔者在美国进行了两轮量化宽松以后,对于实施再一次量化宽松的可能性一直是持否定态度的,笔者坚持认为下一步所谓的“宽松”与原来意义上的量化宽松是有本质不同的,为什么原来意义上的量化宽松难以实施呢?在2011年美国评级下调、社会舆论普遍预期QE3立刻就来的时候,笔者就非常肯定地说QE3不会推出。那么为什么与前两轮QE性质相同的QE3难以再实施呢?认清这个问题对于我们理解美联储以及美国下一步的行动目标和方向具有关键性的意义。

首先,不要看现在大宗商品在降价,世界一样是可以进入涨价通道的。不仅是中国的豆粕期货涨价到天价,世界的农产品也在涨价通道之中,未来的涨价会讓作为资源消费国的美国经济复苏受到致命打击。这里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资源的特殊性,石油等资源价格高涨后供给曲线会出现后弯,价格上涨反而供应量下降。资源国出售石油等是为了取得足够的石油美元平衡外汇,需要的不是销售量而是销售额,在石油价格暴涨销售额达到要求以后就不会再多出售了。如果量化宽松,结果必然是石油等价格的暴涨,使得资源国家更加抓紧资源而不是多卖资源换取美元,资源供给量随价格上升而减少,必然导致全球资源市场供需均衡点无法形成而崩溃。美国是严重依赖世界资源供给而生存的国家,资源市场崩溃就是美国经济的崩溃。

其次,美国量化宽松的前提是面临通缩压力而不是通胀风险。宽松出来的货币可以输出,QE3后如果美元不能外流到世界,必然是美国自己通胀,所谓的“量化”是看可以输出多少再量化多少的。例如美联储2010年11月QE2投放6000亿美元,而QE2前的2010年9月,中国的外汇储备为26483 03亿美元,到2011年6月结束时中国外汇储备增长到31974.91亿美元,净流入约5500亿美元的流动性。现在世界危机风险加大,资金回美国避险,量化宽松后印出来的钞票是难以输出的。

真正的QE3有悖美联储自身利益

最后我们要看到,美联储的政策是带有明显的利益取向的。美联储所有权是私有的,管理权形式上归国家,这是由美联储的决策方式决定的。美联储由7名成员组成,其中主席和副主席各1位,委员5名,须由美国总统提名,经美国国会上院之参议院批准方可上任,任期为14年(其中:主席和副主席任期为4年,可连任)。在美联储中最关键的机构是制定QE3等货币政策的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The Federal Open Market Committee,简称FOMC)。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是联邦储备系统中最重要的机构。他由12名成员组成,包括:联邦储备委员会全部成员7名,纽约联邦储备银行行长,其它4个名额由另外11个联邦储备银行行长轮流担任。该委员会设一名主席(通常由联邦储备委员会主席担任),一名副主席(通常由纽约联邦储备银行行长担任),另外,其他所有的联邦储备银行行长都可以参加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的讨论会议,但是没有投票权。在这样的结构下,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代表资本的12个储备银行都有权参加讨论而且有5个投票权,另外的7个投票权由于美国两党势均力敌,很难形成一致意见对抗储备银行的银行家们,美国的货币政策是被金融资本控制的,因此美联储实际上无义务对国民负责。美联储可不是“民主”机构,美联储的权力就象当年教皇的权力一样,是绝对的!美联储主席的选拔方式,类似于基督教会内部主教团选举的教皇。“凑巧”的是,中世纪欧洲利率和金融政策,也是教会决定。

而从利益趋向上看,继续搞原有形式的QE3,美联储是要收益下降到最终亏本的!去年美国信用评级被下调,美国国债反而创造了新高,2011年9月,15~25年期的美国国债期货合约飙升至高位。30年期国债收益率报3.375%,为2009年1月以来最低水平。这反常现象的背后是:美国银行破产还优先保护小债权人,因此对于大资金在银行可能破产的情况下,持有美国国债反而变得比眼行存款更安全。美国的现金如果不存在银行,则要有现钞和现汇3%的差价,大资金也无法拿着纸币现钞,美国信用比欧日等西方诸国还是安全优质的,因此就造成美国国债反而上涨的局面。美债上涨造成美债的收益率比以前降低,量化宽松给美联储所带来的收益也是下降的,这本身也降低了美联储推出量化宽松的动力。

美国实际上并未推出真正的QE3

在美联储公布所谓的OE3以后,9月14日美国国债殖利率(殖利率就是获利率,也有人称为收益率,也就是利息收入除以购买公债的价格之百分比。不同于国债的发行利率和票面利率)美国国债10年期是1.88%,20年期是2.68%,30年期是3.09%。这个收益率一直处于高位。而美国国债的短期殖利率是非常低的,目前是一年期为0.18%左右,这样的收益率已经大大低于美联储的资金成本,美联储给超额准备金付息的利率是0.25%,为此美联储要卖出短期债券买入长期债券的扭转操作就可以理解了,这是避免美联储亏本的行为,当前的情况是2年期长期利率与美联储0.25%的利率水平持平,到5年则为0.72%,7年是1.23%,持有5年以上的长期美债还是有利可图的,但其前提就是美联储需要长期保持低利率,因此美联储不断延长维持低利率承诺的时间,真实目的就是保有其所持有的国债价值。

所以美联储在当今国债超低收益率的背景下,再购买国债,收益率极低可能亏本,扭转操作是避免亏本,维持低利率是维持国债的价格也就是维持美联储持有国债资产的价格,这些政策都是为美联储的运营服务的。美联储是私人机构,代表的是金融资本的私人利益,美联储赚钱多了要交给国家,但是赔钱了国家可不补贴,西方世界就是一个国家政客集团、金融资本集团和宗教集团的博弈制衡社会,从美联储自身利益的考量而言,推出QE3讓美联储经营吃亏的事情是不会干的,因此真正的QE3是难以推出的。

美联储的真实目的:改变自身资产构成

本轮所谓宽松的背后,是对购入资产性质的刻意掩盖,这样的过程就是改变了美联储的资产构成,央行不同的资产构成对于货币的性质和内涵是不一样的,这样的做法就是要逐步改变美元的货币内涵。

货币的内涵在不同历史时期是不断发展变化的,货币内涵的不同也产生了不同的货币学派和古典、现代货币的差别。所谓古典货币是指任何一种可以执行交换媒介、价值尺度、延期支付标准和完全流动的财富的储藏手段等功能的商品,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就是古典货币;而现代货币是指以某一权力机构为依托,在一定时期一定地域内推行的一种可以执行交换媒介、价值尺度、延期支付标准及作为完全流动的财富的储藏手段等功能的凭证。这样的权利凭证就是一种信用凭证,现代货币使用国债抵押来发行,背后就是国家信用。

通过上述的定义,我们可以看到古典货币与现代货币的区别在于:古典货币本身是商品,本质就是一般等价物,不依附于任何权力机构,不会随权力机构的消亡而消亡。现代货币是一种凭证,依托于某一权力机构而存在,随权力机构的消亡而消亡。可以说现代货币在作为交换媒介、价值尺度、延期支付标准方面功能绝非古典货币所能比拟,但作为财富储藏手段方面的功能要逊色于古典货币,储存再多的凭证其功能也会随权力机构的消亡而消亡。而二者的关键的差别在资源!因为资源是有限的,国家信用被定义为无限的,对于古典货币和现代货币,他们的上限是不同的,他们在市场当中的表现就会有差异,这有无上限也是经济模型当中的边界条件,影响到经济模型的最终结论。

不同的货币类型与央行的资产构成是有绝对的联系的,对于以国债为抵押的货币发行,背后就是国债的国家信誉,货币的实质就是一种国家信用的托管凭证!而以资产抵押债券发行的货币则与前者有本质不同,背后是抵押权的价值,是抵押资产的价值,这个价值是对应到被抵押的商品的,是一种广泛被接受的抵押商品的商品信用,带有一般等价物的性质。因此货币的发行是国债抵押还是商品抵押是不同的,决定了不同的货币属性,决定了在市场当中流通的货币是古典货币还是现代货币。在本位货币时代,即使是国债为主的货币发行,我们发现当时发行国债是需要有国家相应的权利抵押的,就如近代中国的战败赔款要以关税或盐税抵押一样,不是现在这样国家可以没有权利抵押地发行国债,因此这样的国债性质本身也是一种抵押债券而不是现在的单纯信用债券。

现在美联储的QE从现代货币的国债抵押发行变成了资产抵押债券发行,货币背后的权利从国家信用已经变成了资产信用,这样的信用的关键就是不会随着国家的消亡而消亡,美联储的信用在脱离美国的国家信用。

货币银行学答案范文第5篇

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国的第一代CIO,注定将是特殊的一代人才。因为在他们还没有完全明了CIO的含义的时候,他们就需要担负起CIO的职责。他们必须完成一次由技术人员向管理人员的蜕变,而这又是一次没有人帮助的、必须由他们自己完成的蜕变,其理由就是这是一次没有前例的蜕变。而同时,这又是一次必须成功的蜕变,因为蜕变的成效将直接关系到中国信息化的未来。也许若干年后,当我们回过头来看中国第一代的CIO,才会明了他们曾经的努力和探索,对日后的发展是多么的可贵。正因为如此,我们关注他们,了解他们,希望让更多的CIO在阅读别人的成长历程中,总结自己前进道路上的得与失。

正是在这种情况下,章鸿进入了我们的视野。从一个初出茅庐的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到一名有着独立见解,担负着几千亿资金安全的CIO,章鸿在成长历程中的得与失,正是我们想要讲述给大家的。

初 轧

1988年,毕业于广州华南理工大学计算机系软件专业被分配到了农行四川省分行科技处工作。作为农行四川省支行的第一批软件专业的大学生,章鸿的心里充满了一股“牛气”。这个时候,农行四川省支行正处在章鸿所说的“计算机从无到有的阶段”,“中国农业银行对公业务处理系统”的开发正处在起步的阶段,学软件出身的章鸿很自然地被领导点了将,参与到了系统的研发当中。

现在回过头去看,章鸿无疑是一名出色的技术人员。出于对计算机的爱好,他对计算机钻研得非常细。当一个又一个的夜晚在计算机前度过之后,章鸿的技术变得越来越熟练。在技术得到提高的同时,章鸿开始把注意力集中到了周围系统的缺限上面。早期农行四川省分行的应用系统非常简陋,界面也不友好,而农行的柜面人员也刚接触计算机,经常会感到无所适从,这时章鸿就开始尝试在自己的系统上开发弹出式菜单,实现在线帮助系统。

应该说,章鸿与许多从技术人员成长为CIO的人一样,对技术有着先天的悟性。当时农行的开发人员主要采用cobol语言编写程序,要实现一个复杂的功能,一些非专业的人员总爱使用很多条初级语句来实现,这样编出的程序就非常复杂而且容易出错;而章鸿则不是这样,他会首先细细地阅读cobol语言手册和教程,然后用1~2条高级语句简捷明了地实现程序功能。

到了1990年,“中国农业银行对公业务处理系统”正式开发完成,章鸿等人获得了农总行颁发的计算机技术应用成果二等奖,同时还获得了全国第二届信息电子展览会优秀奖。但接下来的任务却并不轻松,系统上线后的首要任务就是要让农行全体员工把它用起来,为此,培训和推广的任务摆在了章鸿等人面前。章鸿在今天告诉我们:“当时并没有想到培训工作同样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因为直到在培训班授课时,我们才发现农行基层员工的计算机基础有多差。我们首先要做的不是讲授计算机怎样处理银行业务,而是要教部分学员A、B、C、D在键盘上的哪个位置。”日后,通过章鸿等人的多年努力,农行四川支行在全省范围内的数千个网点终于全部从手工过渡到了计算机处理柜面业务。尽管初期的基础工作是艰苦的,但章鸿却认为自己是幸运的。因为正是和一线的业务人员打成一片,才使他从一开始就能在一个较高的层次上掌握业务原理和业务流程。章鸿认为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从学校毕业出来,都掌握了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和一套自己的学习方法,到单位后首先要从理论过渡到实践,在实际工作中真正掌握对自己有用的专业技术和专业技能。其次是一定要到业务第一线去进行锻炼。两者融会贯通,就会成为金融系统的一个合格的复合型人才,而这是成为一名好的CIO的基础。

到了1991年,章鸿又参与了“中国农业银行UNIX平台对公业务处理系统”的系统设计,程序开发和推广应用工作。在章鸿等人的努力下,这一项目同样非常成功,1995年,这一项目获得了四川省人民政府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农总行计算机技术应用成果奖一等奖,但章鸿却从不断深入的业务中看出了自己的不足,他明白自己实在是太需要系统的学习金融知识了。于是在1994年,在紧张的工作之余,章鸿毅然选择了西南财经大学,开始了金融系货币银行学专业的学习。

在今天看来,这一切似乎是顺理成章的事,但是在1994年,计算机热潮风起云涌的年代,要让已经因开发和研制成功“记账密码器”而获得国家实用新型技术专利的章鸿,再选择进校园读书,需要一种什么样的心态呀。要知道在当时,高校中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可是在还没有毕业的时候就已经被预定一空,而多数像章鸿这样既有计算机教育背景,又有着实践经验的人,在当时不是忙着出国,就是在打理自己的公司。我们无法从章鸿那里找到他当时之所以这么做的答案,但我们知道,要成就一番事业,首要的就是能明了取舍和进退,在充满了诱惑的选择面前牺牲眼前的利益。1995年10月,章鸿开始担任营业电子化科科长。可以说,从这一时刻起,章鸿的事业里程已开始发生了某些变化。农行四川省分行已进入到了在普及的基础上提高应用水平和人员素质的提高阶段,这个时候,形势的发展已经不允许章鸿再仅仅作为一名技术人员出现了。转贴于 成 型

章鸿上任后就带队参加了在广州举办的人民币全国电子汇兑系统培训班。对农行四川支行来说,这是一次信息化的转折。因为农行四川省分行从1996年5月1日起,成功地参加了全国电子汇兑,从而实现了全国范围内农行系统电子汇兑24小时到账。农行的储户们会记住5月1日这一天,但我们相信银行业外的人士不会知道为了这一天,章鸿等人付出了多少心血。为了保证农行四川省分行能参加全国范围内的通存通兑,章鸿等人培训了全省1个分中心、22个支中心和162个经办行的人员400多人;完成了推广应用该系统的实施计划和实施方案,并撰写了多份文件;组织了两次省内试运行,还参加了一次全国试运行。

在农行四川省分行的信息化建设一步步走向完善之时,章鸿自身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这是一个由技术人员向管理人员转化的必经阶段。谈起当时的情形,章鸿这样表述了当时的那次转变:“我觉得我最大的转变就是学会了‘抓大放小’,能够由微观升华到宏观的认识,并用这些观点来指导自己处理问题。我是程序员出身,做事又非常仔细,刚开始当科长时,对同事们总是不够放心,事无巨细都想亲历亲为。随着银行电子化建设进程日新月异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产品、越来越多的系统呈现在我们面前,我当时的感觉是整个人都快要崩溃了。以后,我终于学会了该抓的抓,该放的放,学会了规划,学会了安排。这也为我以后的工作打下了基础。”

技术与管理从来就是两种不同的技能,越接近底层实际工作的人,所需的技术技能就越强,如果一个人准备向上层发展,人际技能和概念技能就要得到相应的充实。中国传统升迁途径是干而优则仕,这使得上层领导往往缺乏良好的概念技能和人际技能,这种情况对其他职业可能会在一段时间内随着职业经理人的兴起而得到改善,但对总是需要高技术技能的CIO,却永远是一个必经的阶段。

章鸿是幸运的,也是聪明的,如果说在第一阶段他还有些运气成份的话,那么在第二个阶段他完全是凭着自己的悟性走完了这个转化阶段。在概念技能和人际技能上暂时处于劣势,并没有阻碍章鸿的成长,因为时势逼迫着章鸿必须成长。随着新世纪的即将来临,许多人充满了对新世纪的憧憬,但2000年对章鸿等人来说却是最现实不过的一个时间。y2k问题实实在在地摆在了章鸿等人面前,人们向往的2000年对章鸿等人来说则无异于最后期限。1998年12月,章鸿调任软件科科长,同时他还多了一个头衔——川农行计算机2000年问题工程实施小组组长。章鸿深知自己肩上的分量,为此他一点不敢大意。同前几次信息化改造的结果一样,当2000年的新年钟声敲过之后,章鸿接过了农总行授予的“中国农业银行解决计算机2000年问题先进个人奖”。

2001年,农行四川省分行的信息化建设进入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集中式的数据处理中心的建设,而就在这一年的7月,章鸿升任科技处副处长,从而开始成为一名真正意义上的CIO。

精 整

从2001年以后,可以说章鸿本人和农行四川省分行的信息化建设,都进入到了一种精整的阶段,但这并不是说这一阶段的道路更平坦,相反,这条道路上充满了曲折和惊险。章鸿清楚地记得2001年自己完成的一切工作:2001年5月~12月,组织了四川省农行省域骨干网技改项目的实施工作;2001年9月~12月,组织了农行四川省分行“新一代”综合业务系统主机方案的实施工作;2001年11月起开始筹备四川省农行综合业务系统(ABIS)工作。从章鸿给出的时间表,我们就不难发现农行四川支行的信息化速度在明显加快,而此时的章鸿所要扮演的,已不仅是一个执行者的角色,他还需要不断地分析当时的业务发展,做出合理的信息化决策。

对于这个不大不小的角色转换,章鸿这样表述了自己的感觉:“做出IT决策的关键是要让IT技术产生效益,为此,就要让IT技术的应用和发展与企业的长期规划结合起来。但我感觉站在我目前的层次上,只能提出某些点上的建议,还无法进行面上的构思。”这其实是章鸿遇到的又一个瓶颈。感受到了在IT管理方面的缺陷,章鸿开始想尽办法进行弥补。目前,农行四川省分行与香港汇丰银行针对IT管理而举办的合作项目正在筹划中。

谈起IT,人们总爱从技术的层面计算国内和国外发达国家的差距,然而,十多年的信息化之后,我们确实还应该从IT管理的层面来看待这个问题。如果我们在技术上和对方差了十年,那么我们在针对IT技术的管理上,也落后了十年。但遗憾的是,因为对技术的重视,我们开始奋起直追,而对IT管理的漠视,却导致了这其中的差距越拉越大。章鸿感受到了IT管理方面的差距,但这一次感到的却是更多的无奈。也许章鸿们的需求会催生另一个IT管理的热潮,我们祝愿这一天早一些到来。

时势的发展同样没有给章鸿太多的思考时间,当四川省农行的“新一代”系统正式上线以后,章鸿和他的同事在日均处理业务达130万笔以上的情况下,要保证全省数据中心和21个二级分行、206个县级支行、2146个网点运行正常。这个时候,数据的安全问题又摆在了他们面前。为了解决安全问题,从2003年起,章鸿又担负起了筹建农行四川省分行同城实时数据备份中心的工作。

在行外人看来,类似于章鸿这样的在银行这类大型企业中但任CIO,是一件风光无限的事情。但通过本文流水账式的记述,人们可能会重新发现,成为一名CIO是多么的不容易。章鸿成长的十五年,恰恰是农行四川省分行信息化发展最快的十五年,从跟随飞速发展的技术,到从较高层面了解业务流程,再到扩展自己的人际技能,最后还要不断加强自己的决策能力,如章鸿这样的CIO们付出的是比常人多得多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