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计算机审计质量

计算机审计质量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计算机审计质量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计算机审计质量

计算机审计质量范文第1篇

为适应信息技术发展的需要,加快改进审计技术方法和审计作业手段,运用现代化的工具——计算机审计已势在必行。

(一)进一步推进计算机审计是实现审计工作科学化的重要举措。当前,我国的审计事业正处于传统审计向现代审计发展的技术转型期和战略机遇期。国际经验表明,计算机审计是现代审计发展的必然趋势。我们应当遵循世界审计的发展规律,不断吸收、借鉴发达国家现代审计的经验和做法,跟上世界审计信息化的发展潮流。对此,李金华审计长曾经作过精辟的论述:要提高审计工作的科技含量,要把信息化建设,把计算机的推,“应用,看成是我们提高审计效率,改善审计手段,提高审计质量,降低审计成本,加强廉政建设的一个重要途径。因此,审计机关的信息化建设不仅仅是个方法、手段问题,而且是关系到审计事业发展的问题。

(二)进一步推进计算机审计是现代审计的必然选择。首先,计算机审计既突出了审计重点,又丰富了审计手段。运用计算机的自动筛选、汇总、分析等功能,改变过去手丁逐笔分析的做法,使审计思路更为清晰,重点更为突出,发现重大违纪违规问题线索更为可靠。同时,利用计算机快速、准确的特点,使得全面审计成为可能。其次,计算机审计拓展了审计空间,提高了审计效率。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可把社会经济各方信息汇集起来,及时地进行综合和分析,完整地把握被审计对象经济活动的实质,为国家审计在拓展审计空间、加强宏观经济管理和监督服务等方面构筑有利的作业基础和信息平台。

(三)进一步推进计算机审计是提高审计质量和审计时效的重要手段。现代计算机技术使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软件系统提供的操作权限控制功能,并在各审计环节设置质量控制点,实行适时监控,从而有利于审计质量的跟踪检查,同时也使得审计质量的控制更加实时有效。此外,对审计人员收集的各种电子数据,可以采用数据挖掘技术,高效、准确地进行统计、分析,为领导决策提供及时的审计信息,最大限度地发挥审计在宏观调控中的建设性作用。

二、当前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计算机技术在审计工作中的运用,是审计事业发展的一个里程碑,是审计技术和手段的一场深刻变革。但在开展计算机审计的过程中也遇到许多一时难以克服的困难和问题,这些困难和问题正阻碍和制约着地方审计机关计算机审计工作的进一步推进。

(一)传统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模式,阻碍了计算机审计的快速推进。首先,存在着用传统思维方式看待审计信息化,缺乏推进计算机审计的信心和远见。在计算机审计遇到困难时,不是从主观上找原因,而是简单地否定计算机审计的应用价值。其次,对计算机审计持观望和等待的态度。有的认为计算机审计没什么大的用场,还不如手工审计快,不愿把时间浪费在掌握计算机技术上,无暇顾及计算机这一技术问题,自我隔离在信息化之外。其三,存在着技术困难和理念困惑,还没有真正认识到审计信息化必将带来人们思维疗式、审计作业方式和作业流程的变革。

(二)审计业务能力与信息化发展水平不匹配,影响了计算机审计的整体推进。目前,有些审计机关面临的一个较大的问题是审计业务水平与审计信息化建设和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一方面,由于审计人员队伍的老龄化,部分审计人员虽然有丰富的财会、审计知识和经验,但由于历史、客观的原因使他们没有机会接触计算机,造成一些知识结构上的欠缺,他们还很难提出符合信息化规律的审计需求,将传统的审计技术方法转换为计算机可以操作的语言还需要有个磨合的过程。另一方面,年轻的审计人员虽然掌握一定的计算机知识,但由于非计算机专业毕业,仅掌握浅层次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和运用技能,缺乏深层次的计算机系统设计、程序编译检测技能,还不能有效分析系统结构。因此要真正运用计算机软件,完成难度较大的实质性审计程序尚有难度。此外,由于培训时间短,技术掌握不熟练。在审计过程中,还没有将计算机审计真正应用起来,实际运用与软件设计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

(三)审计机关信息化程度与被审计对象不对称。造成计算机审计的“短缺与过剩”现象并存。一方面,在金融、税务、社保等信息化程度较高的领域,由于审计系统信息化建设与这些部门相比开发较晚,以及其他原因,使审计人员的计算机审计水平难于满足对这些行业的审计需要;另一方面,在涉及农业、基本建设等领域又由于审计对象信息化水平较低,不具备开展计算机审计的条件,也影响了审计信息化建设和发展。

(四)计算机审计还存在不少误区,不同程度影响着计算机审计作用的发挥。首先,计算机审计审前准备不够充分,审计重点不够突出,制定的审计方案操作指导性不强。其次,存在“五重五轻”现象。当前,个别地方存在着重建设轻应用、重开发轻推广、重数据库构建轻加载更新、重设备配置轻人员培训、重形式轻实效等现象,不同程度影响着计算机审计作用的发挥。此外,计算机审计存在“信息孤岛”现象。一方面,尚未对分散的信息资源,实行统一管理和使用,尚未形成一个有效的信息共享链,从而造成审计信息资源的浪费。另一方面,有的审计机关局域网与相关部门没有实现互联互通,形成一个个信息孤岛,还没有为联网审计提供更加便利的条件和环境。

(五)国家法律法规不健全影响计算机审计的开展。首先是对计算机审计有抵触,觉得我们不能保护被审诂单位的信息、有可能损坏信息系统。其次是国家的法律规定不明确,在相关单位配合方面,缺乏可操作性使我们的审计工作处于被动状态。其三是所开发计算机信息系统资料不全,数据库五花八门甚至加密,给政府和审计对信息系统的检查失去了有效的控制和监督。

三、进一步推进和深化计算机审计的几点建议

信息社会的发展,正深刻地改变着审计工作的理念和行为。正如李金华审计长指出的,“计算机审计是一场革命”,“审计人员不掌握计算机,将要失去审计的。资格”。为适应我国经济与管理信息化的发展,必须进一步推进和深化计算机审计。

(一)要克服两种倾向,提高对计算机审计的认识。要进一步推进计算机审计,首先要转变观念。近年来,通过,审计机关不遗余力的宣传推动,审计人员对开展计算机审计的重要性、紧迫性已有一定认识,审计人员已初步认识到“审计信息化是一场革命”、“不掌握计算机技术将失去审计资格(这一点好多人认识不清,不以为然)”,但还不够全面、深刻,难以克服两方面的模糊认识:一是认为计算机审计是辅助审计仅仅是个手段,作用有限,不必急于推进;二是认为计算机审计专业性太强,高不可攀,离自己很远,只要由计算机审计科室和专业人员完成即可,和自己关系不大。因此,推进计算机审计必须以转变观念为先导,既要破除神秘感、克服“恐高症”,又要摒弃“无用论”、“无为说”,全面准确地理解计算机审计的重要性、紧迫性,为推进计算机审计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二)要加强人才培养和全员培训,为计算机审计储备一批高素质的人才。计算机审计效果如何,关键在于审计人员将计算机技术与审计思路结合的能力。因此,地方审计机关首先要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实效性,突出以应用为导向,做到缺什么、学什么,学什么、用什么,力争学用结合,提高培训实效。其次要突出重点,培养骨干,以点带而……在搞好全员计算机基本技能普及培训的基础上,重点要加强审计业务骨干计算机中高级培训,将其逐步培养和锻炼成为推进计算机审计的“排头兵。再次要确保培训的系统性和连续性,让更多的审计骨干通过培训实践、再培训、再实践的良性循环,拓展技能、提高能力,成为推进计算机审计的中坚力量。

(三)要营造一种“以结果为导向,以应用促发展”的激励机制,为推进计算机审计创造一种良好的氛围。计算机审计对我们来说,本就是创新,所进行的工作,没有成例可循,从审计开始到审计结束和我们传统审计有很大的不同,这必然会造成传统审计方式与现代审计方式的冲突。李金华审计长指出,“审计信息化只有与审计实务相结合。在审计实践中开花结果,它才有强大的生命力。”这既是推进计算机审计的根本目的,也是关键所在。转变观念、强化培训的目的在于应用、在于提高计算机审计水平。要强化对审计项目;进行计算机审计的考核力度,通过激励机制阿导向作用,着力营造鼓励开展计算机审计的氛围。对于计算机审计取得优异成绩的审计项目。部‘门或审计人员,要给予表彰奖励:此外,要及时组织各科室开展计算机审计情况交流总结,互相启发,成果共享,为尽j陡提高计算机审计的整体水平提供有力保障。

计算机审计质量范文第2篇

会计基础工作是对会计核算和会计管理服务的基础性工作的总称。内容包括:会计凭证的格式设计、制取、填制、审核、传递、保管等。会计账簿的设置、格式、登记、核对、结账等,会计报表的种类设置、格式设计、编制和审核要求等,会计档案的归类要求、保管期限、移交手续、销毁程序等,会计电算化的硬件和软件要求等。会计基础工作范围非常广泛。有人甚至将与会计工作直接或间接联系的工作,如定额管理、计量管理等也纳入会计基础工作的范畴,这充分说明了会计基础工作在范围上的广泛性。

二、会计基础工作的必要性

1.加强会计基础工作是改善经营管理,加强宏观调控和维护市场经济秩序的需要。会计工作是一项重要的经济管理工作,会计基础工作又是会计工作的基本环节。是会计工作最基本的要求,也是最重要的会计行为,在工作中,会计行为的规范和会计资料的质量,完全取决于会计基础工作。而会计基础工作的好坏,不单纯是单位内部事务,它影响到会计资料使用者及时知悉了解和有效利用会计资料的合法权益;影响到会计资料在加强宏观调控、改善经营管理、防范经营风险等方面功能作用的发挥;进而影响到整个社会经济秩序的顺利运行。这是维护社会经济秩序正常运转的客观要求。

2.会计基础工作,是规范会计工作秩序的需要。会计工作,应当是以规范的会计基础为保证的。国家非常重视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要求得到真实可靠的财务数据,这在客观上也要求会计工作要符合《会计基础工作规范》。

3.加强会计基础工作是提升会计工作水平的需要。会计工作是一项重要的经济管理活动,为改进和加强经营管理服务。如果没有健全的会计基础工作,会计工作水平也就无法提高。实际情况存在,一些单位账务不清、账目混乱,在这种状况下的会计工作难以在单位的经营管理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因此,会计人员不能只重视会计基础工作现状,同时必须加强会计基础工作的学习,提高自身素质。更新知识结构,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完成会计工作。

三、当前会计基础工作现状

1.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一些单位没有按照《会计法》的要求建立健全各项财务管理制度和内部监督控制制度、岗位责任制度等。制度的不健全必然造成一些会计人员对自己的工作范围、岗位责任认识不清,把习惯当制度,给日常的会计工作留下死角,长此以往将会使会计秩序混乱,扰乱经济秩序、危及经济安全,助长腐败的滋生和蔓延。

2.随意填制会计记账凭证。关于填制会计记账凭证,《会计基础工作规范》明确指出:记账凭证是用来确定经济业务性质和分类的一种凭证,会计人员必须根据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填制记账凭证。目前有的单位会计人员随意填制记账凭证,没有按照经济业务的发生时间及时、序时记账,摘要记录不能真实反映经济业务内容性质,会计核算科目使用不正确,导致会计信息抢走,不能给企业的经营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

3.财务报告数据不真实。关于编制财务报告,《规范》明确指出:应当根据登记完整、核对无误的会计账簿记录和其他有关资料编制,做到数字真实、计算准确、内容完整、说明清楚。然而一些单位为了掩盖真实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随意伪造、编造虚假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有些会计人员违反会计职业道德,不认真行使会计监督职能,参与违法违纪活动,甚至为违法违纪活动出谋划策等等。这些,都严重地干扰了社会经济秩序,对各单位的经营管理产生了极为恶劣的消极影响。

4.不按规定记账、结账。会计人员应根据审核无误的会计凭证记账,记账时应将会计凭证日期、编号、内容摘要、金额和其他有关内容记入账内。而有的单位在记账时,只记金额,不记内容摘要、日期、编号等,不及时核对总账和明细分类账。造成总账与明细账严重不符,账簿记录与实际资产严重不符。《会计基础工作规范》还明确规定:年度终了结账时,所有总账账户都应结出全年发生额和年末余额,有余额的账户要将其余额结转下年。有的单位结账不规范,一是对结转次页的不进行合计后结转,只结转本页最后一笔金额,或不进行任何结转。二是有的会计年末根本不结账或不累计,不能从总账账面上反映出本年的累计发生额和年末余额。

四、提高会计核算工作质量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是领导重视。领导重视是对会计基础工作的最好支持,从领导做起,严格要求会计人员取得真实、完整、无误的原始凭证,账簿记录、报表填制都要规范。从源头上控制,可为会计数据的真实性提供保障。

2.应配备高素质的会计工作人员。高素质,主要是指会计人员应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相应的会计专业知识,熟悉单位的经营业务,有较强的综合分析能力。会计人员仅会会计专业知识是不够的,若没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工作中不给领导提供真实资料,使领导做出错误的决策。

计算机审计质量范文第3篇

关键词:建设工程结算审计;质量;计算工程量

中图分类号: O21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建设工程结算审计工作是合理确定工程造价的重要环节。在建设工程的施工中,必须要加大审计环节的工作力度,并不断提升建设工程结算审计的质量,才能及时发现建设工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解决,才能达到对工程总造价进行有效控制。建设工程结算审计工作的技术性较强、难度较大、风险也较高,因此必须要掌握提升建设工程结算审计质量的有效抓手,才能从根本上提升建设工程结算审计质量。

一、提高建设工程结算审计质量要全面掌握审计内容

要把握好建设工程结算审工作,必须要有切实可行的审计实施方案,在制定审计方案之前,就必须要全面掌握要审计的内容。这些准备工作是否充分,对建设工程结算审计质量都有着重要的影响。首先,要有审计工程竣工结算编制依据。这里面主要包含工程竣工报告、图纸、验收单,施工合同或者是协议书,施工预算以及合同标价。设计图纸以及会审纪录,设计变更通知单及现场变更纪录。预算以外的各种施工纪录资料。合同中所涉及到的材料、价格等。国家或施工地区所颁布的最新相关规定。要注意相关材料的合法、齐全、完善、合规等等。其次,要对工程量进行审计。决定工程造价的重要因素就是工程量,它也是建设工程结算审计的关键。可以通过多种审计方法进行核定施工工程量,但需要注意的是要重点审计投资比例较大的基础工程或者是钢筋混凝土以及钢结构等等。还有就是容易出现问题的重点项目审计以及容易重复列项的项目,需要现场丈量无图纸的项目;材料的用量以及差价是否符合预算,材料的代用以及变更是否与纪录相吻合,在退补差价的金额上是否符合当时的实际市场价格;对隐蔽的验收纪录要进行审计。建设工程结算的前提就是要做好隐蔽工程验收纪录,要检验验收纪录是否符合程序,是否是当时纪录而不是工程结算后补纪录的,凡是不符合纪录标准以及变更手续的都不能列入结算之内;工程所执行的定额标准是否与设计文件一致,避免通过不同的计算单位对工程项目的定额提高费用等;工程类别是否与国家规定、规范一致;在施工过程中各项费用以及附属工程的费用是否混淆或者进行重复计算,在审查时过程中,应重点审查不同项目的费率、价格指数以及换算的系数是否准确无误,价格差价的调整计算是否符合相关要求。最后要审计施工单位的资质以及工程合同相关材料是否合法、齐全。建设工程结算审计所包括的内容较多,工作量较大,需要审计人员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以及丰富的审计经验,必须要细致真实的进行审计才能保障工程结算审计工作顺利开展,才能保障我国建筑市场规范有序地运作。

二、提高建设工程结算审计质量要综合运用审计方法

面对不同的施工企业,不同的建筑工程规模,不同的合同签订时间,面对这些不同的情况,就要采用不同的审计方法,并综合运用。一般所采用的审计方法包含分组计算审计法、对比审计法、全面审计法、重点抽查法、利用手册审计法等等。其中分组审计法就是把所有的预结算项目分为若干组,相关联的项目放在一起,这样可以利用不同项目间的相同或相似工程量计算基础来推导出其他的工程量计算方法是否准确。对比审查法可以应用在已经完成的建设工程的预结算或者是没有完成但已经通过审查并且修正的工程,这些适用于工程设计、建筑面积、图纸这三项中有一项是相同的工程。这样就可以根据不同的工程的不同条件来进行对比审查。

三、提高建设工程结算审计质量要严格遵循质量控制原则

要想切实提高建设工程结算审计的质量就首先要建立质量控制原则,这也是进行工程结算审计最基本的保障。必须要在基于事实的基础上来遵循质量控制原则,它包含依法开展、全面审计,突出重点、成本效益四项基本原则。要想顺利开展建设工程结算审计工作并且保证结算审计质量必须要遵循依法审计原则,审计方案要符合建筑工程结算要求,方案严谨并能够实现工程审计目标。审计人员的审计行为要规范,并通过调查、判断后精确编写工作底稿,面对出现的问题必须要依据条款进行及时处理,同时履行审计监督职责。建设工程结算审计工作要加强审计人员的审计目标设定、综合分析等能力确保审计结果的准确性,从整体上把握审计对像的经济运行规律。在建设工程结算审计工作中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要分清主次,遵循突出重点原则,这也是提升审计质量的关键点之一,要分析清哪些是工程中的要害问题,进行重点审计,再做出综合分析。结算审计工作既繁琐又责任重大,因此在建设工程结算审计质量控制中,必须要基于成本来进行审计,要既能保障效率还要降低费用,遵循成本效益原则。

四、提高建设工程结算审计质量要提高风险防范意识

建设工程结算必须要未雨绸缪,在不断改进创新的基础上,做好风险防范工作。审计人员要对工程计算中的风险有清醒的认识,并养成风险防范意识。首先,所有的审计项目都有其固有风险,这些都是由建筑工程的设计方案、施工技术、施工时间、施工运行方式等等决定的,是审计人员无法避免的。其次,建设、施工、监理等单位对工程的控制程度与审计结果有着最直接的影响,但与审计人员没有直接联系,这些单位对施工内部控制越严格,审计控制风险就会相对较小。最后,就是审计检查风险。审计人员的职业水平、审计方案的设计、审计方法的使用以及审计成本投入等也是影响工程造价的因素之一。

意识到有风险就必须要做好相应的风险防范工作。第一,要抓住防范审计风险的关键点,分清工程属性,确立审计方案。不同的建筑工程涉及到地专业非常广泛,审计人员要在接受审计工程时,充分了解工程属性,熟悉工程业务,再确定审计方向,确立审计方案。第二,提升审计人员的专业素养,经过业务学习或其他审计人员的经验分享,不断提升判断能力和分析能力。复杂的建设工程大部分都是进行事后审计,这样的审计方式就离不开建设单位提供全面的原始资料,这些原始资料时间久远并不齐全,因此作为审计人员必须要有较高的业务水平,不断更新审计方法技能,具有精确的判断和分析资料真实性的能力,这是防范审计风险的主要途径和技术保障。第三,建设主管单位、施工单位以及审计单位要在审计中进行工作协调,这样可以分散风险的同时又减轻审计单位的压力。审计单位也要在审计报告中表达精确的审计意见,实事求是,重点突出,简明扼要,并及时送交相关部门。

综上所述,我们要切实掌握提高建设工程结算审计质量的抓手,不断提升专业素养、业务水平,不断创新,以确保建设工程结算审计工作的高效开展。

参考文献:

[1]孔春玉.浅谈基建工程结算审计风险防范[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05).

[2]曹建新,董瑞超,刘宇峰,詹长杰.行业专门化对审计质量的影响研究[A].中国会计学会审计专业委员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李大明,张小红.工程结算审计应注意的几个方面[A].河南省土木建筑学会2010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4]管少华.浅议工程结算审计容易忽视的几个问题[J].中国审计信息与方法.1998年06期.

计算机审计质量范文第4篇

关键词:计算机控制系统;课程改革;研究生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5-0040-02

在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学科中,计算机控制系统课程属于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同时在培养硕士研究生的工作中起到重要的作用。从1998年开始,我校开设了计算机控制系统课程,经过十五六年的课程建设,各方面都获得了显著的成效,主要体现在课程内容、知识体系、教学方法、教学改革等。

一、丰富教学内容,满足社会发展需求

计算机控制系统课程就知识结构主要分为三类: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硬件系统分析与设计、计算机控制软件设计、离散系统理论与系统分析。该课程主要内容包括:计算机控制理论基础、计算机控制系统分析与设计、线性离散系统状态空间分析、计算机控制系统离散化设计、复杂规律计算机控制系统的设计、集散控制系统、计算机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等。该课程从理论到实践,深入阐述了计算机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法、设计理念、设计实践,叙述了不同类型计算机控制系统的设计原理及特点。关于计算机复杂控制系统的分析设计方法,通过学习计算机控制系统课程,学生就能够掌握并且为将来的研究生课程中的理论和技术支持做铺垫。

计算机控制技术不断发展,但是计算机控制系统课程的教材多年来从理论和设计内容上都非常相似,往往是内容陈旧、枯燥并且理论和实际脱节,学生学习起来不容易理解。基于上述问题,我们在课程讲授中,将收集到的计算机控制理论相关的论文和最新成果资料作为讲授及课堂讨论内容;将计算机控制、楼宇自动控制方面的课题研究成果引入教学;通过现场教学、专家教学等方式,理论联系实际,收到良好效果。

定期召开专业研讨会和学科前沿知识研讨会。注意学科发展动态,并结合学科专业特点,出版了计算机控制系统教材及辅助教材,对于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以及使计算机控制系统课程的教学内容更加充实起到很大作用。

二、探索研究生教学规律 提高授课质量

1.开展研究型教学,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积极探索研究生教学规律,将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作为课程建设的重点。在计算机控制系统课程建设中,积极探索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途径,开展研究性教学、前沿研究、理论知识,进行艰难的专题研究。这样的教学课程和课外活动的结合,将能力培养和素质教育相结合,通过研究型教学尝试,收到了显著效果。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大大增强,同时拓展了知识面,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创新能力。

2.重视产学研相结合,强化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建立校外实习基地,与东北建筑设计院、辽宁省建筑设计院、中科院自动化研究所、沈阳电梯厂等单位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并签订协议联合培养本科生和研究生。同时与这些单位的专家联合指导研究生,聘请专家讲座,结合实际工程,深入浅出,讲述计算机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通过实际工程案例分析,使学生理论联系实际,通过实习环节让学生亲自参与实践工程设计,在学期间得到实际工程技术知识的训练,收到良好效果。

三、多种教学方法的融合 提高教学效果

(一)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激发创造性思维

改变单一的教学知识,建立一种合理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教师起到主导作用。在课堂教学中,将启发式的教学方式持续用下去,利用学习国内外一些典型的计算机控制项目,教师引导学生的方式变得更加多角度和全方位,让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将学生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使学生更多的潜能被激发。在实际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增加教师和学生的交流,鼓励学生提出问题,使他们逐渐形成独立思考的习惯,有助于创造性思维的开发。

(二)模块化 案例教学收到良好效果

实际课程教学中,进行模块化分类,三大模块分别是基本理论、设计方法和实例分析。采用模块化教学分析方法,深入浅出地从理论知识学习到实践工程应用,学生掌握起来更加得心应手。结合计算机控制系统案例,实现学生对学习兴趣增加的方法是利用多媒体这样的现代化教学方式。

(三)采用多样多样化教学方式,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1.深入实际,现场教学。到一些相关单位采取现场教学,效果更佳。在进行现场教学之前预先安排一些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能更好的把课堂上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请专家解释在机器人控制理论,计算机应用技术的智能建筑,并基于演示和实际操作,从理论到实践,通过实际的对象,说明计算机控制理论的应用更加真实、直观,使学生真正理解计算机控制理论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供大量的实际工程材料课程进行教学指导,让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实际工程问题的过程中做到理论与工程实践紧密结合。这样既能把学生对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又能对学生自身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起到很大作用,达到学以致用,是提高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

2.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授课质量。通过计算机控制系统课程多年不断总结和探索,形成了具有特点的教学风格,并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验证了教学方法的有效性。①采用模块分析方法,深入浅出。按课程的知识体系,将课程内容进行模块划分,明确课程的知识体系结构,并总结各知识模块的相互关系,使学生对课程的知识结构有一个总体的把握,便于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结构。②将抽象的理论描述转化为形象化的描述。利用图形、图像信息资源使学生能够尽可能的接近实际系统理论部分,紧密结合系统工程实例进行讲述,理论联系实际,提高了学生认知度和学习兴趣。③流程图分析法。在分析复杂系统时,采用流程图方法,直观明了易于理解。系统环节多而复杂,采用流程图方法分析易于掌握。④知识融合分析法。通过系统的实例将系统定性分析、定量分析、校正设计融合一体,使学生明确系统分析设计总体思路,更好地把理论与实践结合,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综合分析设计能力。⑤案例分析法。在课程讲授过程中引用了大量工程案例,通过案例分析,产生计算机控制理论及设计方法,充分发挥了它的启发性、实践性,开发了学生思维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结论

在计算机控制系统的课程建设中,完善课程体系,强调了理论与系统的结合。理论联系实际,实现教学、科研、实践相结合的教学理念。采用了模块化、开放型、互动式教学模式,强调创造力与综合解决问题能力相结合、设计实践与综合设计能力相结合。将科研成果引入课堂,理论联系实际,收到良好效果。将智能建筑特色融入计算机控制理论教学中去。实现根据“产、学、研一体化”教学模式,取得了显著效果。

参考文献:

[1]孙延鹏.优化和构筑创新型人才培养平台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J].辽宁教育研究,2006,(5).

计算机审计质量范文第5篇

关键词:预应力张拉 伸长值 锚固回缩量 量测

1 工程概况

某桥引桥为单箱单室预应力钢筋混凝土连续箱梁结构,梁高1.8米,砼设计标号为C55。预应力钢束采用符合GB/T5224—2003国家标准的φS15.2mm的低松弛钢绞线,每股公称面积140mm2,标准强度fpk=1860Mpa,弹性模量1.95*105Mpa。设计张拉控制应力0.75fpk,采用对称张拉,预应力束张拉采用双控,以张拉力为主,引伸量为辅。

现结合工程实际,以其中横梁钢束H1为例,研究后张法构件预应力伸长值的计算与量测。

①横梁钢束H1,15根/束,长度6060mm,两端张拉,设计总伸长量为42mm。

②实际施工中,由于钢束较短,初应力定为0.15σk,张拉程序:0初应力(0.15σk)0.3σk张拉控制应力(σk)持荷2分钟锚固。采用测量千斤顶活塞伸出量的方法。0.15σk0.3σk段伸长量为8mm,0.3σk张拉控制应力(σk)段伸长量为36mm,按《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要求0初应力(0.15σk)段伸长量取相邻段伸长量值,计算出总伸长量为52mm,偏差23.8%,远大于6%的要求。

2 验算伸长量的计算

2.1 对设计伸长量验算

后张法预应力钢绞线在张拉过程中,因为管道不够直及管道出现偏差所产生的摩擦力减少了锚下张拉控制应力,而且在顺着管壁向梁跨中是越来越小,为了精确计算其伸长量,采用分段计算的方法。

①预应力筋伸长量计算:

Δl=Pp*x/(Ap*Ep)

说明:Ep——预应力筋的弹性模量(Mpa),取195000MPa

Δl——分段预应力筋的伸长量(mm)

Pp——分段预应力筋的平均张拉力(103KN)

x——分段预应力筋的孔道长度(mm)

Ap——预应力筋的截面面积(m2)

②分段预应力筋平均张拉力计算:

Pp=P(1-e-(kx/1000+μθ))/(kx/1000+μθ)

说明:Pp——分段预应力筋的平均张拉力(103KN)

θ——分段预应力筋切线的夹角(rad)

x——分段预应力筋的孔道长度(mm)

k——孔道每米局部偏差对摩擦的影响系数,取0.0015

μ——预应力筋与孔道壁的摩擦系数,取0.16

P——预应力筋张拉端的张拉力,进行分段计算过后,前后两个分段相互联系在一起,通常情况下,前者的起点张拉力就是后者的终点张拉力(103KN)。

式中k和μ是后张法钢绞线伸长量计算中的两个重要参数,这两个值的大小取决于多方面的因素:管道的成型方式、预应力筋的类型、表面特征是光滑的还是有波纹的,表面是否有锈斑,波纹管的布设是否正确,偏差大小,弯道位置及角度等等,由设计要求及类似工程施工经验,取k=0.0015,μ=0.16。

进行分段计算时,靠近张拉端第一段的终点力即为第二段的起点力,每段的终点力与起点力的关系如下:

pz=pqe-(kx/1000+μθ)

说明:Pz——分段终点力(103KN)

Pq——分段起点力(103KN)

x、k、μ、θ——意义同上

H1为非对称结构,且为两端张拉,故应从两侧向中间分段计算,至跨中某一点时钢绞线的受力基本相等为止。(受力值越相近,计算结果越精确)

③张拉端张拉力计算:

P=0.75fpk*Ap

说明:P——预应力筋张拉端的张拉力(103KN)

fpk——预应力筋标准强度,取1860Mpa

Ap——预应力筋的截面面积(m2)

根据H1结合上述公式,计算时,调整第一段第3小段与第二段第1小段X的取值(但其总和保持不变),使其分段终点力相等。

2.2 对计算模型分析

钢绞线预应力张拉施工设计控制张拉力,即预应力张拉完成后钢绞线在锚夹具前的拉力。所以说,在计算钢绞线预应力张拉理论伸长量的时候,需要把钢绞线两头锚固点相隔的距离长短算作是钢绞线的计算长度的大小,然而因为千斤顶工具锚完全控制着预应力张拉时钢绞线的控制张拉力的大小,所以说来,为了使得控制和计算张拉力更加的便利,通常情况下,钢绞线预应力张拉理论伸长量的计算长度就是钢绞线两头锚固点之间的距离,再加上钢绞线在张拉千斤顶中的工作长度的和。

3 伸长量的量测

在钢绞线预应力张拉时,锚具和千斤顶将会包裹住几乎所有的钢绞线的在外面的地方。要计算钢绞线的张拉伸长量就必须使用被用来测量张拉千斤顶的活塞行程,因为它没有办法直接通过钢绞线进行测量。然而于锚固整个过程,钢绞线存在相应程度上的回缩,所以说计算钢绞线的张拉伸长值的同时要注意把钢绞线张拉整个过程的锚塞回缩量控制到一定范围内。

依据《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的通常情况下的计算式是:ΔL=ΔL1+ΔL2-b-c。式中:ΔL1:为一个千斤顶活塞的张拉行程,范围是从初始拉力至张拉设计控制拉力间;ΔL2:为初始拉力时的推算伸长值;b:工具锚锚塞回缩量;c:工作锚锚塞回缩量。

钢绞线预应力张拉锚塞回缩量的量测:钢绞线预应力张拉锚塞回缩量通常情况下是出现在在两个“工具锚”部位:就是指产生在张拉千斤顶使用的“工具锚”,和把钢绞线锚固在混凝土中的,参与钢绞线预应力工作的“工作锚”部位。

如何进行工具锚锚塞回缩量的量测有以下几个步骤:首先是在钢绞线开始张拉,当千斤顶张拉力达到钢绞线张拉至初始拉力的时候,就可以拉紧处在松弛状态的预应力钢绞线,就在这个时候充分的固定好千斤顶,测量从千斤顶工具锚锚杯外露端面至钢绞线外露端头的长度,并记下精确量:b1。

其次是,当千斤顶张拉力达到钢绞线预应力张拉设计控制拉力的时候测量从千斤顶工具锚锚杯外露端面至钢绞线外露端头的长度,并记下精确量:b2;然后把计算b1和b2的差,获得工具锚锚塞回缩量:b。此回缩的出现对张拉力量测没有影响。钢束H1工具锚锚塞回缩量实测为2mm。扣除回缩后,实际伸长量为52-2=50mm,偏差为4.2%

4 锚塞回缩量对设计控制张拉力的影响

为了避免工作锚回缩对预应力造成的损失,确保张拉力能达到设计的需求,要采取以下的措施进行补救:当实施两端张拉达到设计控制张拉力时,应按一端先锚固,再将另一端补张拉力后锚固的方法操作。要注意的是在B端补张拉后再锚固;B端补张拉锚固时,为了确保设计控制张拉力达到要求,其修正后的设计控制张拉力PK应按下式计算:PK=P+ΔP式中:P:为设计控制张拉力;ΔP:工作锚回缩对预应力损失的影响力。

5 结束语

影响预应力钢束伸长量的因素较多,本文就张拉工作长度、锚固回缩量等因素对其影响进行论述,为类似工程施工给予指导。

参考文献:

[1]《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