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癌细胞

癌细胞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癌细胞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癌细胞

癌细胞范文第1篇

科研工作者一直试图攻克癌症。此前两日,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在年度报告中,列举过去一年中,人类在对抗癌症方面已取得76项显著的科学成果。对于医学界来说,战胜癌症从某种程度上是与时间赛跑,关键在于如何在癌症发病早期采取行动。

癌细胞在繁衍过程中,会有凋亡的细胞、脱落的组织,现在这些都已成为医务工作者捕捉癌症的线索。比如,医务人员通过器具从子宫颈部取少量的细胞样品,放在玻璃片上,就可透过显微镜发现是否有异常。

问题是,并不是所有癌细胞都这样易于获得。直到研究者发现,从患者的血液中同样可以追踪到癌细胞的线索,使分子检测技术逐渐受到青睐。这些线索被研究者称为肿瘤标记物,是癌细胞产生和释放的物质。“它们就像肿瘤的影子,可以帮助医生追溯肿瘤的信息,不过,由于准确度不够,还只能作为一种辅助的治疗手段。”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肿瘤研究所副教授陈汶表示,目前应用最为成熟的是子宫颈癌的检测。

研究者们设想,随着技术的提升,以及对癌症的认识更为全面时,仅通过抽血,就可以掌控癌症诊疗需要的全部信息。 逼近癌细胞

历史悠久的活检一直被认为是肿瘤诊断的金标准。医生从患者体内取出病变的组织,进行病理学的分析,即为活检。北京肿瘤医院的一位主治医师表示,“从确诊的角度来讲,最好是能拿到一块肿瘤组织,看看到底是什么。”由于在取病变组织的时候,会对患者身体造成创伤,不到万不得已,医生往往不会选择这种有创性的检查。尤其是这种方法不适用于肺癌、肝癌等生长在脏器上的癌症。

无创或微创的检测技术,可以避免对患者造成伤害。最为原始的手段就是听诊、触摸等,这全要依赖医生的经验,漏诊率较高,于是逐渐被超声、X线等基于影像学的检测技术取代。可是,碍于辐射等因素,影像学检测不宜使用过频,使得侵入性较强的恶性肿瘤有机可趁。

至上世纪80年代,科学家迈克尔· 毕晓普(Michae Bishop)与哈罗德·瓦缪斯(Harold E.Varmus)共同发现,癌症的诱因并非外界的病毒,而是特定的基因。研究者们意识到,要想真正了解癌症,就得无限逼近癌细胞,解密藏在它自身的信息。

于是,很多实验室开始摸索分子诊断技术。“分子诊断最大的好处是创伤小,可以反复检测,适用于健康人群。”陈汶说。

临床医生只需要抽取病人1毫升-2毫升血,就可以通过捕捉蛋白质或者游离DN段,探索肿瘤信息。这些组分有可能来自肿瘤破损的细胞,也可能是肿瘤细胞分泌的产物。基于这种方法了解癌症,是从局部推知全局,“犹如盲人摸象,捕捉到的信息尤为重要”。陈汶说,“如果你摸到的是象尾,很可能与其他物种混淆。但是如果你摸到的是象牙,那么就能准确地判断这是一头象。”研究者遵循这样的思路,寻找癌变细胞的“象牙”,来提高方法的精准度。

2013年11月,清华大学教授、抗肿瘤蛋白质药物国家工程实验室主任罗永章课题组摸到了一个 “象牙”——热休克蛋白90α(Hsp90α),他们首次发现这种特殊的蛋白质可以作为肺癌的标记物。肺癌肿瘤细胞分泌的Hsp90α能促进肿瘤侵袭及转移,肿瘤恶性程度越高,它在血液中的含量也越高。该课题组针对Hsp90α研发出了一种定量检测试剂盒,用于肺癌患者病情的监测和疗效评价。

癌细胞和正常细胞间的区别非常微小,且个体间的癌细胞差异很大。因此,寻找到一个既能典型代表癌细胞,又适用于所有人的肿瘤标记物,犹如大海捞针。因此,这类技术目前仅在个别癌症上,作为辅助判断手段应用。

由于这些标记物包含的肿瘤基因很有限,无法为肿瘤治疗提供更有价值的信息。于是研究人员摸索出一种创新的方法:在转移过程中阻截癌细胞,并完成全基因组的测序。癌细胞脱落后,会经过血液或者淋巴系统,转移到其他器官生长成新的肿瘤。哈佛大学化学与化学生物学系讲席教授谢晓亮研究团队,成功阻截了血液中的癌细胞,首次完成了对这些截获的癌细胞的全基因组测序,于12月20日公布了研究结果。此前,如果想要了解癌症的全基因组,只能通过活检。

全基因组测序可以帮助临床医生了解癌症的信息。“它所能提供的癌症信息,比蛋白质,或者游离的DNA更为完整。”谢晓亮说。

原来制定肿瘤治疗方案要参照活检结果,让临床医生苦恼的是,在治疗过程中,肿瘤会发生变异。“最初使用的治疗手段的效果就有可能大打折扣。最理想的状态是,实时追踪肿瘤信息,调整方案。”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胸部肿瘤内科主任医师王洁说,而让患者反复接受痛苦的活检也不现实。新方法将有可能扭转这一被动局面,达到实时跟踪,为个性化治疗提供帮助。 准确度瓶颈

越来越多的诊断技术可供选择,只要价格合适,患者会更加倾向于选择“舒适”的检测手段,然而“精度”始终是新技术所面临的难关。

12月,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FDA)刚刚对一种新兴的乳腺癌筛查技术——抽吸技术发出警告。这项技术通过抽吸器采集中的液体,筛查不正常或潜在的致癌细胞。技术提供商将其包装成可与传统的X线检测相媲美的技术,这使FDA感到担忧,因为迄今还没有科学数据表明,单独使用抽吸检测可以有效筛查乳腺癌,或其他任何病症。

在美国,乳腺癌筛查的常规方法是通过X线检查。为了获得清晰的乳腺平片图像,检测过程中需要挤压,使女性感到不舒服。因此,越来越多的女性选择抽吸技术作为替代。FDA认为,这将有可能造成很多女性误诊。

随着价格的降低,患者也越来越倾向通过静脉抽血检测肿瘤标记物。与抽吸技术类似的是,“它的准确度还不足以作为诊疗的依据”。陈汶说。

活检无可比拟的优势是,在显微镜下,它不但可以让医生观察到病变细胞的形态,也可以观察到病变细胞排列的情况。医生通常会综合这两种信息,判断肿瘤的类型和良性、恶性。陈汶说:“通过外周血获取癌细胞,只能做到前者,无法满足后者。并且,只有在肿瘤标记物检测结果出现非常明显的增高时,医生才有可能怀疑患者已经患癌。”相较于检测,医生更倾向于将这一方法用于治疗过程中的监测,比如,通过对比病人术前术后的肿瘤标记物,判断手术是否完全清除了肿瘤、药物的疗效如何。

实际上,现阶段,新技术出现的意义并不是为了取代传统技术,而是互为补充。“比如,对于某些发展初期的肿瘤,穿刺无法取得肿瘤组织,或者某些部位不适宜取组织。这时候,医生不会束手无策,他可以选择从外周血检测癌细胞,做基因测序。” 北京大学生物动态光学成像中心副研究员白凡表示。 过度诊疗之虑

随着各路技术的发展,跑在肿瘤前面,变得更有可能。检测成本的降低,也使越来越多的患者可以享受到癌症检查带来的好处。然而,研究者们需要考虑,究竟应该在什么情况下采取治疗行动。因为,部分肿瘤成长在初期,并不具有危害,有些早期的肿瘤甚至可以自行恢复。

美国女影星安吉丽娜·朱莉(Angelina Jolie)听从医生建议,选择了双侧乳腺切除术。她在《纽约时报》上刊发“我的医疗选择”解释,原因是通过基因检测,她得知自己携带BRCA1恶性突变,未来罹患乳腺癌和卵巢癌的几率极高。

朱莉事件表明,癌症风险基因有可能被作为常规检测,并用于有癌症家族史的人的诊断依据。然而,这引发了学界的激烈讨论。10月底,在美国波士顿召开的美国人类遗传学会(ASHG)年会上,与会专家对这类技术的不规范使用表示忧虑,他们认为,部分检测技术已经确认了与癌症的关系,然而,部分研究型检测技术尚不成熟,如果大面积应用,会对患者的生活产生不必要的影响。

“朱莉事件后,来我们医院要求做基因检测的人比原先多了一倍。”上述主治医生说。根据她的观察,由于基因检测在中国刚刚起步,根据基因检测结果就下决心做预防性手术的病例还不多。

由于肿瘤诊断的特殊性,即使查出的是早期肿瘤,患者都会觉得很紧张。过度诊疗的情况在中国已经显现。

医生会告诉大多数的早期患者,3个月-6个月后再来复诊,根据肿瘤的变化再判断。然而,这种对肿瘤的未知感,煎熬着许多患者,“有很多病人希望马上得到最准确的信息”。上述主治医生说,这时候,医生就会为病人使用核磁检查,甚至是穿刺。

无论如何高精尖的技术,都需要综合医生的经验做出判断。由于医生们还没有明确的方法,根据症状来区别良性肿瘤、生长缓慢的肿瘤和恶性肿瘤。为了保险起见,医生和患者会倾向选择激进的治疗手段,这往往会给患者的生理和心理带来巨大的痛苦和风险,这种问题通常被称为过度治疗。

比如,此前的研究认为,当食管下端的上皮细胞发生变化时,有可能发生腺癌,而这种变化被称为巴雷特食管。最近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NCI)的一项有关食管癌的研究发现,多数情况,巴雷特食管都是良性的,可能根本就不需要治疗。此前,多数病人会定期接受扫描检查,甚至通过去除食管内膜来进行治疗。

NCI的一个工作组曾经尝试修正癌症的定义,以帮助避免过度治疗。例如,影响的原位导管癌,许多医生认为这不是癌症,应当去掉“癌”这个字进行重新命名,这样患者就不会太害怕,也不会执意寻求那些不必要的,甚至有潜在伤害的疗法,包括切除手术。然而,修正名称缓解恐慌并非适用于所有癌症。

或许分子检测技术能够提供一条解决之道。12月3日,英国伦敦大学玛丽女王学院巴茨癌症研究所研究人员就在这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

研究人员对104名乳腺导管癌患者进行长期跟踪研究后发现,乳腺导管中含有αvβ6分子的患者,乳腺癌复发时间平均仅为2.3年,而不含这种分子的乳腺癌患者平均复发时间则为11年。在健康的乳腺组织样本中几乎没有这种分子,且癌症越严重,乳腺组织中出现这种分子的几率也越高。研究者认为,以这样的方式诊断,将对癌症的治疗方法提出指导性意义。

2007年,美国的研究数据显示,美国在2002年-2004年癌症死亡率每年减少了2.1%,成为世界最先出现癌症死亡率下降的国家。可以说,癌症的早期发现、先进的治疗技术功不可没。

癌细胞范文第2篇

贴壁细胞需待细胞贴壁后,再收集各时间点细胞进行检测。收集各个时间点的细胞(0h、24h、48h、72h)加入CCK-8溶液或cellTi-ter96AQ单溶液细胞增殖检测试剂(Promega,Cat.No.G3582),比例为1/10。即100μl培养液加入10μl检测液。在孵育4h后,酶标仪读板,MTS检测读取OD490数据,CCK-8检测读取OD450数据。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细胞转染后72h后每样收集1×106细胞,细胞固定,离心收集细胞,弃上清,用预冷PBS洗细胞两次,加入预冷70%乙醇,于4℃固定过夜,或-20℃长期固定。细胞染色:离心收集细胞,以1ml的PBS洗细胞一次,加入500μlPBS含50μg/ml溴化丙锭(PI),100μg/mlRNaseA,0.2%TritonX-100,4℃避光孵育30min。流式分析:以标准程序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一般计数2~3万个细胞,结果用细胞周期拟和软件ModFit分析。

2、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

细胞转染后72h后每样收集1×106细胞,细胞固定:离心收集细胞,弃上清,用预冷PBS洗细胞两次,加入预冷70%乙醇,于4℃固定过夜,或-20℃长期固定。将0.5ml细胞悬液从细胞培养板中(5×105个细胞)转移到一个干净的离心管内。加入1.25μlAnnexinV-FITC。室温(18~24°C)避光反应15min。室温1000r/min离心5min,去除上清。将细胞用0.5ml预冷的1×结合缓冲液轻轻重悬。加入10μlPropidiumIodide。将样本放置在冰上避光保存。立即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分析。

3、Westernblotting检测

CD14蛋白表达:在细胞中加入RNA裂解液提取总蛋白,BCA法定量蛋白。将提取好样品的蛋白进行SDS-PAGE,电泳结束后电转移至PVDF膜上,5%脱脂奶粉溶液室温封闭1h。加入合适的一抗稀释浓度4℃温育过夜(CD14按1∶500稀释,GAPDH按1∶1000稀释),加入1∶4000倍稀释的二抗,37℃孵育1h。温育结束后,ECL底物发光法进行曝光。洗涤PVDF膜,剥脱后加入1∶10000内参抗体,4℃温育过夜,曝光成像。Real-timePCR检测TNF-α、IL-8基因表达:收集细胞,用TRIzol法提取各细胞总RNA,采用cDNA第一链合成试剂盒反转录成cDNA。按照引物设计原则设计PCR引物,TNF-α、IL-8的上、下游引物序列如表1所示。

4、统计学分析

用SPSS11.5软件进行数据处理与分析。实验数据以x±s表示。One-wayAnalysisofVariance(One-wayANOVA)进行各组间方差分析,方差齐时用LSD法,方差不齐时用Tambane’sT2法,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5、结果

5.1感染细胞最佳MOI的测定

MTT法检测慢病毒转染SGC-7901后细胞增殖转染后24h,正常组细胞增殖率为218.18%,阴性对照组为216.27%,CD14shRNA组为211.63%,各组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转染后48h、72h正常组细胞增殖率为427.49%、479.22%,阴性对照组为417.84%、473.37%,CD14shRNA组为345.54%、362.64%,经比较,CD14沉默后细胞增殖率下降(P<0.05)。流式细胞仪检测慢病毒转染SGC-7901后细胞凋亡CD14shRNA组细胞早期凋亡、晚期凋亡及总凋亡率均高于正常组、阴性对照组,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图4)。流式细胞仪检测慢病毒转染SGC-7901后细胞周期结果显示,CD14shRNA组细胞G1期42.57%、S期38.65%、G2期13.22%;正常组细胞G1期35.91%、S期52.60%、G2期11.49%;阴性对照组细胞G1期36.78%、S期51.49%、G2期13.67%,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推断,CD14沉默后,主要影响细胞S期,干扰细胞合成。

5.5Westernblotting检测慢病毒载体转染

SGC-7901细胞后CD14蛋白表达Westernblotting检测结果显示,在转染胃癌细胞后,CD14shRNA慢病毒载体组细胞CD14蛋白表达相对于正常组及阴性对照组明显减少,从灰度值分析显示看出,CD14shRNA慢病毒组灰度值(0.01)远远小于正常组(1.0)及阴性对照组(0.83),正常组及阴性对照组的灰度值基本相当,由此推断CD14shRNA慢病毒载体转染胃癌细胞SGC7901后使CD14蛋白的表达量降低,同样以WB的灰度值为纵坐标作图也反映了这样的结果(见图5)。注:RelRatio:相对比。图5CD14Westernblotting检测Fig5CD14WesternblottingdetectionReal-timePCR检测慢病毒载体转染SGC-7901细胞后TNF-α、IL-8表达结果显示,CD14shRNA转染胃癌细胞后,TNF-α、IL-8mRNA表达较正常组、阴性对照组呈下降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推断,CD14沉默后使TNF-α、IL-8表达下降(见表2)。

6讨论

癌细胞范文第3篇

带癌生存的现象客观存在

据金教授介绍,美国科学家解剖80岁以上老人的因其他疾病死亡后的尸体,发现约四分之一的老人体内有肿瘤,就是所说的癌症。但他们生前并不知晓,肿瘤也未对他们生前的健康构成多大的伤害。科学家指出,从这种意义上说,带癌生存的现象一直客观存在着。也就是说,即使患了癌症似乎也没必要大动干戈,非把癌细胞斩尽杀绝不可,且癌细胞也是不可能一下子被斩尽杀绝的。

有专家认为,癌症患者中60%是吓死的;20%是乱用药、过度治疗而治死的;还有20%左右的患者因心态好、治疗科学,从而能够带癌生存。所以,无论遇到什么病,即使是癌症也不要恐惧,要以科学的态度对待。

有的科学家建议,要把癌症与其他慢性病一样来看待。癌细胞是正常细胞在体内氧气不足的情况下蜕变而来的。也就是说,癌细胞似乎是属于“人民内部矛盾”,需要的是协调、理顺,让癌细胞与正常细胞和平共处,这才是消灭癌细胞、治疗癌症最聪明的做法。

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科研人员通过研究认为:每个人身上都带有癌细胞,除非癌细胞爆发式增值,一般检查很难检查出来。如今,有的验血等生化检查增加了“癌症指数”项目,看“癌症指数”高不高,也只是一个参考,未必十分准确。有的癌症病患治疗到一个阶段以后,医生也许会告诉患者其体内已基本无癌细胞。这时,医生指的是其体内癌细胞数量已到了安全线以下,但这不等于以后不复发。

科研人员指出,在每个人的生命周期里,癌细胞增值都会反复出现6至10 次。当人体免疫功能强大时,癌细胞是会被摧毁的。同时,免疫系统能够抑制肿瘤形成及扩增。

当有人被发现患有癌症时,就意味这个人营养大量缺乏或者畸偏,免疫力低下;这可能是由于基因、环境、食物及生活方式等因素造成的。如何克服营养缺乏或者畸偏呢?那就要改变现有的不合理饮食状况,按照营养师的要求,使食物多样、平衡膳食,多食用增强免疫力的食物。

当前癌症治疗有缺陷

如今,西医的癌症治疗大都采用比较剧烈的方式方法,如手术治疗和放疗、化疗等方法。这些方法往往都是双刃剑。初期的化疗及放疗是可以将肿瘤面积缩小到某一程度的,但即使将上述疗法再延长也不能使肿瘤完全消除。放疗在摧毁癌细胞时,也会灼伤健康细胞、组织及器官。化疗及放疗会让体内存有大量毒素而危及或摧毁免疫系统,因而导致病患易于感染及产生并发症。

化疗不仅能毒杀快速增长的癌细胞,也会一并消灭骨髓及胃肠道内的健康细胞,同时可能会造成肝脏、肾脏、心脏及肺脏等器官衰竭。化疗及放疗会造成病患癌细胞突变及产生抗体,从而变得难以摧毁;而手术则易使癌细胞扩散至其他部位。于是,科学家想到一个有效的击溃癌细胞的方式,那就是不供给癌细胞繁殖所需的食物,即饿死癌细胞。

如何饿死癌细胞?

那么,癌细胞以什么为“食物”呢?换句话说,就是癌细胞吸收什么增值最快呢?

癌症的特点之一是癌细胞的快速分裂和生长,而这个过程需要大量能量作为支撑。癌细胞通常依靠分解葡萄糖来获取能量,如果体内的葡萄糖含量不足,则转向别的能量来源。英国的研究人员发现一种名为NF-kB的蛋白质控制着癌细胞能量供应方式的转换,如果抑制这种蛋白质的功能,癌细胞就不能按需转换能量供应方式,会进入能量供应不足的状态,甚至“饿死”。研究人员在实验室中用肠癌细胞进行了实验,结果显示可以通过这种限制能量供应的方式来杀死癌细胞。另外,如果在抑制蛋白质NF-kB的功能的同时,使用一种治疗糖尿病的药物二甲双胍,则饿死癌细胞的效率会大大提高。

我们平常所食用的主食在体内大都会转化为碳水化合物,即糖类化合物,如果不想被癌细胞利用,那就不要吃得过多。可以多吃蔬菜、水果,水果也是以含糖量较低的为好,如橙子、柚子、柠檬、李子、杏、青瓜、枇杷、菠萝、葡萄、樱桃、石榴等。

牛奶被视为营养品,不少患者家属为了给患者增加营养,让其喝牛奶,这就错了。牛奶进入人体肠胃以后,会在胃肠道内产生黏液,而黏液正是癌症的食物。可用不甜的豆浆来替代牛奶,阻止牛奶进入体内,就会切断癌细胞的一项食物来源。

癌症患者因患病,体质往往呈弱酸性。癌细胞是在酸性环境中繁衍的,本来已经患病、又以肉为基本饮食,尤其是猪肉、牛肉、羊肉吃得较多的人的体质易呈弱酸性,不如转而食用鱼类及少量鸡肉。

肉类的蛋白质和脂肪不易被胃肠消化,因为肉类的蛋白质需要大量消化酵素去消化,未消化的肉类物质会残留在肠道之内,引发有毒物质的形成,有助于癌细胞增值。最新研究证实,动物性蛋白质摄入过多,与肝癌发病有一定关系;动物性脂肪摄入过多,与乳腺癌发病有一定关系。癌细胞壁有很硬的蛋白质包裹,而节制食用肉类可让多出的酵素去攻击癌细胞的蛋白质,免疫功能的杀手细胞则有空间摧毁癌细胞。

改变癌症患者的弱酸性体质,可以每天食用80%新鲜蔬菜及青菜汁等饮食,包括全谷类、坚果及少量的水果等,有益于体质转变为弱碱性,剩余20%可进食煮熟的豆类。新鲜蔬菜汁可在5 分钟内被细胞组织吸收,从而滋养增强健康细胞,应多饮用。同时,每天进食生青菜(未煮过的)两至三次,因为活性酵素在40℃时会被摧毁。

尽量避免饮用碳酸饮料,碳酸饮料不仅含糖,还大都含有咖啡因;咖啡、巧克力也含有咖啡因,咖啡因会令人上瘾和产生一系列的身体与心理的不良反应。茶水大都具有一定的抗癌作用。这其中,绿茶的作用最明显,对前列腺癌等癌症的抑制作用较突出。而平时喝水应饮用净化水或过滤水,尽量避免饮用有毒的或含有重金属的水。

做到以上这些似乎并不太难。如果患者和家属能够做到这些,癌细胞得不到所需要的营养,会处于饥饿状态,慢慢也就会被饿死了。

部分营养物质,如抗氧化剂、矿物质等等能增强免疫力,驱使自体杀手细胞去摧毁癌细胞。其他营养品,如多种维生素会使癌细胞萎缩或死亡。

心里有阳光和适度运动

癌细胞范文第4篇

所有数据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SPSS13.0软件作统计处理,两样本均数比较采用成组设计资料t检验,多组之间的均数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细胞活力检测采用双因素方差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ERCC1基因在SKOV3细胞和SKOV3/DDP细胞中的表达RT-PCR检测结果显示:采用2-CT法进行相对定量分析,以GAPDH为内参基因对上样量进行校正。使用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t=-9.856,P=0.01,SKOV3/DDP与SKOV3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n=3(见图1)。Western印迹法检测结果显示:SKOV3/DDP细胞中ERCC1蛋白的相对表达量明显高于SKOV3(P<0.01),表明ERCC1在卵巢上皮癌DDP耐药细胞株SKOV3/DDP中的表达较亲本细胞株SKOV3明显升高(见图2)。

2.2ERCC1shRNA的筛选构建获得的3个克隆有ERCC1shRNA的重组质粒分别转染至SKOV3/DDP细胞,从而筛选获得稳定转染的细胞株,采用RFQ-PCR法检测ERCC1mRNA的表达,PLVX-ERCC1-shRNAC为对照。ERCC1mRNA的检测结果显示,与未转染组相比,PLVX-ERCC1-shRNA1转染组抑制ERCC1基因的的效果最明显,ERCC1基因相对表达量均值为0.24667,明显低于PLVX-ERCC1-shRNA2(0.836667)组和PLVX-ERCC1-shRNA3(0.412667)组,与PLVX-ERCC1-shRNAC相比,PLVX-ERCC1-shRNA1及PLVX-ERCC1-shRNA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LVX-ERCC1-shRNA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从结果可以看出PLVX-ERCC1-shRNA1对ERCC1干扰效果较好,shRNA1为基因最佳片段,因此后续实验选取PLVX-ERCC1-shRNA1进行研究(见图3)。

2.3ERCC1基因沉默后细胞中ERCC1蛋白的表达Western印迹法检测结果见图4。SKOV3、DDP-shRNAC细胞中ERCC1蛋白的相对表达量明显高于SKOV3/DDP-shRNA1,进一步证实本实验设计的shRNA能有效而特异地沉默ERCC1基因,抑制ERCC1蛋白的表达(P<0.01)。

2.4shRNA对SKOV3/DDP细胞ERCC1沉默DDP耐药性的影响细胞活力检测结果显示,不同剂量DDP处理ERCC1稳定沉默细胞株24h后,细胞活力显著低于其对照细胞,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述结果提示,特异性沉默ERCC1基因能增强SKOV3/DDP细胞对DDP的敏感性(见图5)。

3讨论

卵巢是女性盆腔深部器官,原发性卵巢上皮癌起病隐匿,发现多为晚期,是妇科恶性肿瘤中预后较差的肿瘤之一。目前认为有效的治疗方案是理想的初次肿瘤细胞减灭术(optimalprimarycytoreductivesurgery,OPCS,肿瘤残留病灶<1cm)及术后辅以铂类为基础的联合化疗。虽然普遍的以铂类为基础的初始联合化疗被认为有较高的有效性,但肿瘤细胞原发或继发的铂类耐药,严重影响了化疗疗效。化疗耐药已成为目前卵巢上皮癌患者预后差的重要原因之一,20%~30%的卵巢上皮癌患者表现为铂类原发耐药,最终有80%的患者出现继发耐药,多数患者会复发,并最终死于耐药性疾病[9-10]。随着生物及遗传技术研究的迅速发展,顺铂耐药被认为与NER密切相关。ERCC1基因是一种高度保守的单链DNA核酸内切酶,是一组DNA损伤的识别,切除蛋白,在修复过程中起关键作用,其正常表达是维持该修复酶功能的重要分子基础。研究显示,在DNA修复过程中,ERCC1通过与着色性干皮病因子F(XPF)形成ERCC1-XPF异二聚体而发挥作用,被认为是NER途径的关键基因[11-12]。若ERCC1低表达,机体核苷酸切除修复能力降低,细胞发生癌变的可能性将会增加;相反,若ERCC1过表达,则可使细胞停滞在G2/M期的DNA损伤迅速修复,从而降低肿瘤的发生[1]。ERCC1目前已经成为许多研究的焦点,目的在于发现肿瘤抵抗铂基础化疗的机制。Feng-Ying等[2]为评估ERCC1是否与卵巢上皮癌耐药有关,在Medline、Pubmed、Webofscience和CNKI数据中搜索关于ERCC1表达与卵巢上皮癌铂类化疗反应的文章,用固定效应Meta分析进行数据分析,产生有关ERCC1表达与卵巢上皮癌铂类化疗反应的混合优势比及95%可信区间,用Begg测试检验选择偏倚,卵巢上皮癌患者中ERCC1表达阴性的患者对铂类化疗敏感性较阳性表达者好,提示ERCC1的表达与铂类耐药显著相关[2]。赵丹等[3]研究ERCC1,BRCA1,β-tubulinⅢ和TUBB3mRNA的表达与卵巢上皮癌临床化疗敏感性的关系,提示ERCC1,BRCA1mRNA的表达与原发性卵巢上皮癌临床铂类化疗方案的敏感性呈负相关。但Mustafa等[4]研究卵巢上皮癌患者中ERCC1的基因表达与卵巢上皮癌一线化疗药物铂类的耐药性之间的可能联系,结果提示低、中、高ERCC1的表达与自由进展生存期无明显差异,在初始卵巢上皮癌患者中ERCC1的表达与铂耐药无显著相关性。因此,综合目前国内外相关文献表述,ERCC1与卵巢上皮癌铂类耐药之间的关系仍然存在争议。RNA干扰(RNAinterference,RNAi)是指在进化过程中高度保守的、由双链RNA(double-strandedRNA,dsRNA)诱发的、同源mRNA高效特异性降解的现象。由于使用RNAi技术可以特异性剔除或关闭某些特定选择基因的表达(长度超过30的dsRNA会引起干扰素毒性),所以目前这种技术被广泛用于研究基因功能、传染性疾病和恶性肿瘤[13]。但是化学合成siRNA转染细胞介导RNAi,由于抑制时间短、成本高、效果不稳定等缺点限制了其在生物医学方面的研究应用。为了弥补这些方面的局限,近年来迅速发展的shRNA表达载体可在生物体内被加工成siRNA,进而稳定且特异地导致目标基因沉默。与传统的基因沉默技术相比,shRNA表达载体具有稳定性好、效率高、可传递性强等优点,在恶性肿瘤的基因治疗上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14]。

癌细胞范文第5篇

研究人员表示,脂肪是身体功能所必需的,但不节制摄入可能对健康造成影响,增加罹患癌症的风险。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各类膳食摄入的平衡,不为健康埋下隐患。

每天1把坚果降低多种疾病风险

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BMCMedicine》上的研究报告显示,每天摄入至少20克坚果能够降低个体患心脏病、癌症和其他疾病的风险。研究者对当前很多研究坚果摄入和疾病风险之间关系的文章进行分析发现,每天20克(相当于1把)坚果就能够降低个体将近30%患冠心病的风险、15%的患癌风险以及22%的早死风险。

同时每天至少20克的坚果摄入还能够降低个体大约50%的因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的风险,以及大约40%患糖尿病的风险,当然研究者指出,目前还缺乏大量数据来阐明这些疾病和坚果摄入之间的关联。

3个原因让你比同龄人老得快

1.经常熬夜睡眠不足

工作、家庭,常常把女性一整天的时间都填得满满的,甚至把睡觉时间也往后延。而睡眠缺乏往往会造成严重的健康问题:研究发现,睡眠缺乏与高血压、糖尿病、体重增长都存在联系,睡眠不足还会让你看起来没精神,更显老态。并不是说每天都需要一个8小时的完美睡眠,但你得把睡觉这件事放在第一位,持之以恒,你会发现受益匪浅。

2.难以抗拒甜食的诱惑

过多的甜食不但会让你的腰围猛增,而且还会让你的肌肤变暗沉,皱纹也会增加。这是一种自然的代谢程序:糖进入血液,附着蛋白质形成新的有害的分子,称为晚期糖基化终末化产物(AGEs)。你吃进去的糖越多,AGEs产生的也就越多;这些物质会伤害外周蛋白,如胶原蛋白和弹性蛋白,这些蛋白都是保持肌肤紧致、有弹性的。《英国皮肤病杂志》的一项研究发现,这样的衰老会在35岁左右产生,并且随着年龄增加,衰老速度加快。

3.压力巨大心情郁闷

相关期刊更多

肿瘤

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河南省教育厅

中华普外科手术学

统计源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