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腔静脉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下腔静脉阻塞综合征;导管;溶栓;血管成形术
Clinicalinvestigationofcatheter-basedthrombolysisandPTAinacuteIVCSwith
thrombosisinthemiddleandlowersegmentsofinferiorvenacava
CUIYanfeng,ZUMaoheng,XUHao,GUYuming,LIGuojun,ZHANGQingqiao,WEINing,XUWei
(DepartmentofInterventionalRadiology,AffiliatedHospitalofXuzhouMedicalCollege,
Xuzhou,Jiangsu221002,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investigatetheclinicalefficacyofcaterer-basedthrombolysisininferiorvenacavaobstructionsyndrome(IVCS)withthrombosis.MethodsAretrospectivelyanalysiswasconductedontheclinicaldataof7inpatientsofIVCSwiththrombosisfromJan.2006toJun.2008.Allthepatientsunderwentcatheter-basedurokinasethrombolysisviathejugularveinandballoonangioplastyorpercutaneoustransluminalangioplasty(PTA)withtotheobstructedIVC,followedbytheveinpatencyaccessbycolorDopplerultrasonographyandfollow-upforshort-termclinicaltherapeuticeffects.ResultsAllthepatientshadtheirthrombicompletelydissolved.Follow-upslastingfrom1monthtoayearafterdischargefromhospitalshowedsatisfactoryshort-termeffectsanddisappearanceofclinicalsymptoms.ConclusionCatheter-basedthrombolysisviatherightjugularveincouplewithPTAisaneffectivetherapeuticstrategyforIVCSwiththrombosis.
Keywords:inferiorvenacavaobstructionsyndrome;catheter;thrombolysis;percutaneoustransluminalangioplasty
下腔静脉阻塞综合征(inferiorvenacavaobstructionsyndrome,IVCS)系下腔静脉的任何部位受压或阻塞,导致静脉回流障碍所引起的一系列临床表现。在下腔静脉阻塞端的下方,下腔静脉及双侧髂股静脉可以继发血栓形成。我们对2006年1月—2008年6月在我科就诊的7例中、下段下腔静脉阻塞综合征合并血栓形成患者进行了介入治疗,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男5例,女2例;发病年龄18~58岁,平均年龄(40.4±10.8)岁。发病时间1天~1.5年。所有病例均经静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或MRI初步诊断,行血管造影而明确诊断。7例患者中,有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临床表现者4例,右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临床表现者3例;同时有腰痛者2例。所有患者肝、肾功能正常。腹部B超检查均正常,未见肝、肾病变。
1.2治疗方法
1.2.1下腔静脉造影介入治疗前,采用Seldinger技术穿刺右侧颈内静脉,引入4F猪尾巴导管至下腔静脉,行下腔静脉造影,明确下腔静脉阻塞的上端。经股静脉穿刺插管行下腔静脉造影,明确阻塞的部位以及下腔静脉、髂股静脉血栓的范围。
1.2.2置入溶栓导管进行溶栓治疗经股静脉途径引入超滑加硬导丝,通过阻塞段后经颈静脉引出,然后经颈静脉途径引入16孔溶栓导管,先置于右侧髂股静脉,然后置于左侧髂股静脉,最后置于下腔静脉,进行经导管途径溶栓及抗凝治疗。尿激酶10万U溶于20ml生理盐水中,经溶栓导管快速注入溶栓,每4h1次。溶栓的同时应用低分子肝素钠5000U皮下注射,每12h1次。溶栓治疗3~5天后复查造影,并调整溶栓导管的位置。
1.2.3球囊导管扩张治疗待新鲜血栓溶解后,引入球囊导管,分别扩张狭窄下腔静脉阻塞段。
1.2.4其他治疗术后嘱患者适当下床活动以促进深静脉回流;同时予以抗感染治疗,静脉输注血栓通及丹参等药物。溶栓结束后,口服华法令2.5~5mg,待华法令起效后停用低分子肝素。术后继续口服华法令抗凝6~12个月,定期监测凝血指标,控制PT-INR在2~3单位之间。
1.3疗效观察观察治疗前后患肢疼痛、肿胀的变化。定期经导管造影了解血栓溶解情况,评价静脉管腔通畅程度。出院前以及术后1、3、6、9、12个月时门诊复查及电话随访,行静脉彩超检查,观察静脉通畅程度。
2结果
7例患者治疗前造影示下腔静脉中段闭塞5例,下腔静脉下段闭塞2例。所有患者下腔静脉阻塞段下方下腔静脉均广泛血栓形成,其中伴双侧髂股静脉血栓形成4例,右侧髂股静脉血栓形成3例。治疗后复查造影及静脉彩超检查示双侧髂股静脉及下腔静脉血流通畅,患者临床症状消失,无并发症。
3讨论
下腔静脉阻塞可分为3种类型[1]:①阻塞在肾静脉入口以下即下段下腔静脉阻塞,表现为双下肢水肿及下腹壁静脉曲张,水肿的轻重视静脉阻塞的程度和侧支循环的建立程度而定,少数可见下肢色素沉着或溃疡。②阻塞在肾静脉入口以上即中段下腔静脉阻塞,常引起蛋白尿、全身水肿和血胆固醇、血脂增高等类似肾病综合征的体征,晚期发生肾衰。③阻塞在肝静脉入口平面或入口以上,此类型为Budd-Chiari综合征,多伴有肝静脉狭窄和闭塞,主要表现为腹腔积液、肝肿大、脾肿大、腹壁静脉曲张,下肢水肿可有可无。IVCS多发于男性,介入治疗IVCS是近年来介入放射学研究的热点,其中Budd-Chiari综合征的介入治疗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疗效[2]。Budd-Chiari综合征合并血栓形成的介入治疗也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3],而中下段阻塞同时合并髂股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报道较少。
下腔静脉阻塞的原因很多,本组患者术前均进行了详细的检查,所有患者肝、肾功能均正常,彩超及MRI排除了肿瘤所致的下腔静脉阻塞。
局部置管溶栓的作用机制是:纤溶酶原激活物经导管注入血栓内,可以更有效地激活与纤维蛋白相结合的纤溶酶,发挥溶解血栓的作用;血栓内置管溶栓可以保护尿激酶免受循环血液中的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的中和,同时可以避免激活的纤溶酶被血液中的抗纤溶酶中和。国外的文献[4-6]报道,静脉内置管尿激酶溶栓的成功率为80%~85%,成功率因发生血栓的部位及发病时间不同而异。我们采用溶栓导管进行局部溶栓治疗,效果满意。
目前,对于下腔静脉狭窄或闭塞主要采用球囊扩张治疗[2,7]。局部溶栓成功后,我们采用球囊扩张治疗下腔静脉闭塞或狭窄。由于肝脏以下下腔静脉,为避免下腔静脉破裂出血,我们采用18mm球囊进行扩张治疗,复查造影示下腔静脉血流通畅、管壁光滑,因而未进一步放置下腔静脉支架。术后口服华法令,彩超随访示下腔静脉血流通畅,未发现血栓形成。
在治疗过程中,无出血、肺栓塞等并发症的发生。因此,我们认为采用介入方法治疗下腔静脉阻塞综合征合并血栓形成,安全有效,临床效果满意。
【参考文献】
[1]章志霖,吴恩惠.下腔静脉阻塞的X线诊断[J].国外医学•临床放射学分册,1981,(5):262-264.
[2]崔进国,冯艳姣,张书田,等.节段性狭窄闭塞Budd-Chiari综合征的介入治疗[J].中华放射学杂志,1996,30(9):611-615.
[3]徐浩,祖茂衡,顾玉明,等.Budd-Chiari综合征合并血栓形成的介入治疗[J].中华放射学杂志,2001,35(1):24-27.
[4]BjarnasonH,KruseJR,AsingerDA,etal.Iliofemoraldeepvenousthrombosis:safetyandefficacyoutcomeduring5yearsofcatheter-directedthrombolytictherapy[J].JVascIntervRadiol,1997,8(3):405-418.
[5]MewissenMW,SeabrookGR,MeissnerMH,etal.Catheter-directedthrombolysisforlowerextremitydeepvenousthrombosis:reportofanationalmulticenterregistry[J].Radiology,1999,211(1):39-49.
【中图分类号】R473.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4-0356-02
上腔静脉综合症近年有报道97%是恶性肿瘤所致,其中以支气管肺癌最多,占75%,尤其是小细胞未分化癌,其他恶性淋巴瘤占15%,转移性癌占7%.发病时具有典型的临床表现,面部浮肿,甚至躯干和上肢浮肿,头皮、颈静脉怒张,呼吸急促,甚至出现中枢系统的症状。如果护士能够严密观察病情,及时发现病情变化,预知病情进展,采取积极正确的护理措施,不仅能为患者争取有效地治疗时机,甚至还减少并发症,延长患者的生命
上腔静脉综合症(superior vena cava syndrome, SVCS)又称上腔静脉阻塞综合症,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完全或不全性上腔静脉及其主要分支阻塞,导致上腔静脉系统血液回流受阻,侧支循环形成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组综合症。
上腔静脉位于中纵隔,从左、右无名静脉汇合而成,回流到右心房,长6~8cm,包裹在心包内,在心包膜反折处有一点相对固定。周围有右主支气管、动脉、胸腺及淋巴结包绕,因其管壁薄,压力低,故易受外来压迫造成阻塞,如长时间阻塞,可导致不可逆的血栓形成或中枢神经系统损害和肺部并发症,呈急症或亚急症肿瘤危象,需急诊处理才能缓解症状。
1 上腔静脉综合症临床特征
1.1 初期症状:常发生在清晨,包括脸部水肿,领口紧缩及眼眶周围结膜水肿,起床后几小时症状会改善。
1.2 中期症状:手臂、手指及手部肿胀感,鼻出血,脸,颈及上躯干发红。
1.3 晚期症状:心血管系统:颈部、上胸及手部静脉扩张,声音沙哑。
呼吸系统:咳嗽,呼吸困难,呼吸急迫。
中枢神经系统:头痛、思维混乱、焦虑、视力改变、颅内压高。
胃肠道:吞咽困难。
1.4 体征:颜面部充血、水肿、发绀,颈静脉、胸壁静脉怒张,上肢水肿、球结膜水肿、腹壁静脉曲张。
2 上腔静脉综合症护理要点
2.1 心理护理
肿瘤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焦虑、恐惧、孤独、抑郁、不安,尤其是上腔静脉综合症出现的呼吸苦难、颜面肿胀、咳嗽等症状,使患者极易产生忧虑、悲观,如不正确引导会加大精神负荷,影响疗效。在护理中掌握患者的心理特征,对患者进行成功病例的举例说教,介绍化疗的目的和意义,及可能出现的毒副反应,并对放疗可能出现的情况进行说教,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并指导家属多关心与支持患者,遵医嘱给予止痛药及镇静药,避免患者精神紧张,使其顺利完成全部治疗。
2.2 神志及生命体征的观察
密切观察神志及生命体征的变化,警惕有颅内压增高的征象;测量血压时尽量避免使用上臂,最好测量腿部血压。
2.3 呼吸道护理
观察患者有无咳嗽、咳痰、咯血及胸痛的症状;保证病室的通风,湿度维持在60%以上;持续低流量吸氧;指导患者正确的咳嗽、排痰及深呼吸;清除呼吸道的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痰多不宜咳出者可给予雾化吸入;坚持翻身拍背,促进引流,必要时吸痰。
2.4 与皮肤护理
卧床休息,抬高床头30?-45?;指导患者穿柔软宽松的棉质上衣,勤换内衣;协助患者定时变换,检查皮肤的完好性,班班交班;保持床单位清洁;水肿部位禁做穿刺点。
2.5 静脉输液
遵医嘱使用脱水剂、利尿剂及激素等药物;禁忌上肢静脉输液,应下肢输液;较安全的输液方式是由股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给药;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量,维持体液平衡。
2.6 放化疗前的护理
患者入院后即刻采用头低卧位及持续低流量吸氧,降低心输出量及静脉压;为患者创造一个舒适的进餐环境,指导患者进食清淡、无渣饮食,忌进食过热、粗糙、辛辣等食物,限制食物中钠盐及水的摄入,加强营养,促进组织的修复;饭前、饭后、睡前刷牙以去除口味或气味;对化疗呕吐的患者可协助其在呕吐期间歇期进食,少食多餐,化疗前给予格拉司琼3mg,甲氧氯普胺20mg,地塞米松5mg等止吐药物处理,并告知患者限制含5-羟色胺丰富的水果、蔬菜,如香蕉、核桃、茄子等。
2.7 化疗的护理
对化疗敏感的小细胞未分化肺癌和恶性淋巴瘤患者,化疗可作为首选方法。全身毒副反应及处理,恶心、呕吐、压食、消化道粘膜炎、便秘是消化道常见的反应,化疗前做好解释工作,消除紧张情绪并给予止吐,补液治疗;输液部位的选择,静脉穿刺部位只能选择下肢,严禁在双上肢输液,否则会加重病情;静注速度不宜过快,一旦发现化疗药物渗漏出血管,立即停止推注,并使用相应的解毒剂和2%普鲁卡因局部封闭,并根据不同化疗药物选择冷敷或热敷,以减轻局部皮肤组织反应。
2.8 放疗的护理
放疗为首选治疗方法,常可很快缓解症状,一般最初用大剂量(3-4Gy/d),数天后改为常规剂量。照射野皮肤的护理,保护照射的皮肤,禁贴胶布和刺激性药物,勿用肥皂水擦洗,避免照射野皮肤受机械物质刺激,避免阳光照射及禁用热水袋,保持照射野标记清楚;内脏反应的护理,照射开始35天,具有呼吸困难等症状的部分患者可能会加重,只要注意休息,适当使用激素,1周后可逐渐缓解。
2.9 活动指导
【关键词】 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肺栓塞;置管药物溶栓;护理
作者单位:350025 福建医科大学护理学院(何秀芳 阎成美);福州总医院护理部(阎成美);福州总医院普通外科(林瑞娇 夏印)
通讯作者:阎成美 Email: 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指血液在深静脉腔内不正常凝结,阻塞静脉腔,导致静脉回流障碍,如未及时治疗,将造成慢性深静脉功能不全,影响生活和工作能力,甚至致残,全身主干静脉均可发病,尤其多见于下肢[1]。血栓脱落引起的肺栓塞是深静脉血栓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是目前开展的一项新技术,既能阻挡3 mm 以上的栓子进入肺动脉引起肺栓塞,又不至于影响静脉回流,且具有并发症少、损伤小、出血量少、恢复快等优点[2]。置管药物溶栓(CTD)就是利用血管腔内技术将溶栓导管插入血栓中,经导管直接灌注溶栓药物溶解血栓。2010年9月至2011年9月,我科行下腔静脉滤器置入加置管药物溶栓术治疗76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使阻塞的血管再通。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76例,其中男46例、女30例,年龄22~76岁。平均年龄(46.3±7.8)岁,均经下肢彩超和静脉造影诊断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其中左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为58例,右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18例,临床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患侧腹股沟以下肿胀、疼痛伴麻木,肢端青紫,活动受限伴跛行,皮温升高,足背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
1.2 手术方法 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下常规消毒铺巾,于健侧股静脉穿刺,导入鞘管,进行下腔静脉造影,了解下腔静脉口径及有无解剖变异,确定肾静脉开口位置,了解髂静脉及肾静脉下方的下腔静脉有无血栓存在,导入下腔静脉滤器外鞘管口在下腔静脉近肾静脉开口1~2 cm以下,导入下腔静脉滤器予以固定,撤出外鞘,释放滤器,再造影观察滤器的位置。然后在DSA协助下采用Seldinger技术由腘静脉置入溶栓导管,保留鞘管。
2 结果
所有患者手术顺利,结合抗凝溶栓治疗,治疗昱日患者下肢水肿消退,疼痛、麻木减轻或消失,于出院前2 d取出下腔静脉滤器,平均住院7~22 d,术中术后未发生肺栓塞、滤器移位、出血等并发症,术后随访6~24个月,超声检查下肢血流通畅,无继发栓塞发生。
3 护理
3.1 心理护理 由于患者对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缺乏了解,往往产生紧张、恐惧心理,既想尽快解除疾病带来的痛苦,又担心疗效。因此,护士应主动关心患者、耐心细致地与患者及家属交谈,向其讲解各种检查的目的和注意事项,该治疗的基本原理,手术过程,介绍成功病例,使其消除紧张、恐惧心理,积极主动地配合治疗。
3.2 术前准备 ① 完善术前检查,包括血、尿常规,肝、肾功能及电解质,出、凝血时间,胸片,心电图,超声检查等。② 食易消化食物,避免术后便秘,导致腹内压增高,引起穿刺点出血,停用延长出血时间及显影的药物。③ 训练床上大小便,以适应需要卧床及肢体制动。④ 作碘过敏试验。⑤ 备皮。⑥ 术前1 d晚上适当给予镇静剂,消除紧张心理。
3.3 病情观察 患者卧床休息,抬高患肢20°~30°,使其高于心脏水平,以利于静脉回流,减轻患肢肿胀。未置入滤器前禁止按摩患肢,不宜频繁翻身和深呼吸、咳嗽,以防血栓脱落引起肺栓塞。观察患者有无呼吸困难、胸痛、咳嗽、咯血,常规监测心电图及生命体征的变化,注意肺栓塞的表现。观察皮肤温度、颜色、疼痛程度等。经常检查肿胀程度是否改变,以软尺测量患肢周径,同健侧下肢比较并做好记录。
3.4 术后护理 术后绝对卧床休息,24 h内穿刺侧髋关节禁屈曲,穿刺部位纱布加压包扎压迫6 h以止血,密切观察局部有无出血情况,适当减少术侧肢体的活动量,并经常给予活动脚趾,仍需抬高患肢20°~30°,以利静脉回流。注意患肢腘窝处溶栓导管和静脉鞘管有无脱出。持续心电监护24 h,观察生命体征变化,早期发现并发症的发生。
3.5 用药的护理 ①溶栓护理:术后遵医嘱从患肢腘窝处溶栓导管和静脉鞘管持续微量泵入溶栓药物,一般给NS100 ml+尿激酶20万Uq8 h溶栓导管持续泵人,NS100 ml+肝素钠注射液6250Uq12 h静脉鞘管持续泵人,低分子肝素钙5000万U皮下注射,2次/d,经溶栓导管泵入尿激酶溶栓时间5~10 d;术后每2~4 d经导管鞘造影了解血栓溶解情况,根据溶栓情况逐渐退出导管。泵连接管要每日更换,连接处用0.5% 碘伏消毒,注意排尽气泡,防止空气栓塞。尿激酶宜现用现配,每次配制药液时50 ml针管上要标识药名、剂量、开始时间,以便下一班核对和观察输液通畅情况。应用尿激酶期间,要注意观察有无出血点、有无鼻出血及牙龈出血、伤口有无渗血、大小便颜色有无变化,还要观察有无头痛、呕吐、意识障碍等颅内出血的表现。少数用尿激酶患者可出现皮疹、头重感、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胃肠道症状,症状一般很快消失。溶栓期间,每天监测患者血常规、PT(凝血酶)及APT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FIB(血浆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Ddimer),根据结果调整药物剂量,使凝血指标维持在正常的1.5~2倍,一般PT>正常值2.5倍,ATPP>90 s即停止溶栓,尽量避免各种创伤性操作,应集中采血,减少穿刺次数,且穿刺后注意加强局部压迫。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钠时,应在患者腹壁前外侧左、右交替进行,注射针垂直进人拇指和食指捏起的皮肤皱褶处,直至注射完毕,用干棉签按压5 min,可避免皮下淤血的发生。②口服抗凝药物:本组病例术后3 d给予华法令1片,1次/d,并嘱患者不能漏服或停服。术后前2周每周定期复查凝血酶原时间及活动度,以调整华法令的剂量,用药期间凝血酶原时间应保持在25~30 s,凝血酶原活性至少应为正常值的25%~40%。一般连续使用半年,告知患者某些食物对药物的影响,如波菜、白菜、动物肝脏、花生、芝麻、等含维生素k丰富的食物均可降低药效;乙酰水杨酸、保泰松、水合氯醛、利尿酸、奎尼丁、氯贝丁酯消炎痛、磺胺类等,能增强其抗凝血作用,从而增加出血倾向;苯巴比妥、格鲁米特和苯妥英钠能加速本品的代谢,减弱其抗凝血作用。
3.6 健康教育 指导患者进低脂、粗纤维、富含维生素、易消化的饮食,如新鲜水果和黑木耳等,避免用力排便,便秘时给予缓泻剂,防腹压增高而影响下肢静脉血液回流。保持病房环境安静,温湿度适宜,病房内禁止吸烟,避免尼古丁诱发小血管痉挛,妨碍康复。嘱患者戒烟、酒,肥胖者控制体重,注意休息,避免久坐、久站、久行及重体力劳动,鼓励加强日常锻炼,遵医嘱口服华法令,观察皮肤黏膜有无出血现象,定期复查血常规、凝血指标,根据病情电话随访,如发现下肢剧痛,呼吸困难马上就诊。
4 讨论
4.1 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可以有效预防肺栓塞 深静脉血栓形成是一种常见病,绝大多数发生在下肢,50.0%~70.0%患者并发肺栓塞,其中25.0%~30.0 %患者因未接受正确及时的治疗而死亡[3]。一旦发生大面积肺栓塞,抢救成功率低,故临床上以预防为主。自从1982年腔静脉滤器应用于临床以来,下肢静脉血栓所致肺栓塞发生率由60.0%~70.0%下降至0.9%~5.0%[4]。本组患者置入下腔静脉滤器后,置管药物溶栓过程中无一例发生肺栓塞,说明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可以有效预防肺栓塞。
4.2 置管药物溶栓能有效溶解已形成的血栓 尿激酶对纤维蛋白有很强的亲和力,能迅速渗入血栓内部,激活纤维蛋白溶原酶成纤维蛋白溶酶,后者对血栓的主要成分纤维蛋白有很强的水解作用,从而使血栓溶解,恢复血液灌注[5]。因此疗效的提高取决于尿激酶尽可能多的与血栓接触。置管药物溶栓可以使溶栓尿激酶直达血栓部位,增加药物接触血栓的时间,从而能迅速溶解血栓。1994年Semba等[6]首先报道采用CDT治疗急性下肢DVT,血栓完全溶解率为72%,部分溶解率为20%,临床疗效满意。代雪娜[7]研究证实介入溶栓治疗对于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治疗效果优于经外周静脉系统溶栓治疗。
4.3 加强用药护理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溶栓时机体呈低凝状态,极易造成内出血和皮下出血。据Joffe HV报道[8],溶血栓治疗出血发生率为5%~7%,致死率约为1.0%,故观察和防止出血是其护理重点。本组患者均未出现明显的出血,可能与每天严格的抽血检查血常规、PT、APTT、FIB,及时调整药量有关。总之认真细致的用药观察和护理是溶栓成功的关键。
参 考 文 献
[1] 景在平.血管腔内治疗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300305.
[2] 黄连军,蒋世良,赵世华,等.经皮穿刺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介入放射学杂志,2000,9(2):7677.
[3] 梁善言,康俊升,周玉藤.下腔静脉滤器在下肢深静脉血栓治疗中的意义.实用放射学杂志,2000,16(11):659661.
[4] 郭曙光,陈翠菊.下腔静脉滤器在下肢深静脉血栓治疗中的应用.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03,12(6):446448.
[2] 杨景文.下肢深静脉血栓溶栓治疗机制的研究.中华血液学杂志,2002,(9):450454.
[6] Semba CP, Dake MD. Iliofemoral venousthrombosis aggressive therapy with catheterdirected thrombolysis. Radiology,1994,191(2):487494.
【关键词】 深静脉血栓;下肢;腔静脉滤器植入术;护理
下肢深静脉血栓(LEDvT)形成是临床常见周围血管疾病,易并发致命的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ll,PE)和慢性静脉瓣膜功能不全,近年来发病率呈上升趋势。2010 年5 月至2011 年2 月,我科收治下肢深静脉血栓(LEDVT)病人39 例,采用药物溶栓和下腔滤器植入术为主的治疗方案,均取得了满意的临床疗效,现就其护理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0 年5 月至2011 年2 月收治下肢深静脉血栓(LEDVT)患者39 例,男25 例,女14 例,年龄32~86 岁,平均住院15 天。患者主要的临床表现:患侧下肢肿胀、疼痛,皮肤青紫,皮温低,软组织张力高,活动受限,常不能行走或伴跛行。经血管B超及下肢静脉造影确诊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1.2 治疗方法
为了预防PE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所有患者均先行下腔静脉滤器(IVCF)置入术。首先行超声检查,超声诊断有下肢深静脉血栓者(或症状典型者),经足背静脉注射造影剂行下肢静脉顺行造影进一步确定栓塞部位及程度。再经健侧股静脉行下腔静脉和肾静脉造影。依影像学检查结果确定放置IVCF入路途径和位置。本组均从股静脉入路,每例放置IVCF 1 枚,在介入治疗前、治疗期间,静脉给予罂粟碱,凯时改善微循环治疗,皮下给予低分子量肝素钠及术后口服肠溶阿司匹林、华法林等抗凝治疗。
2 术前护理
2.1 心理护理
术前与患者进行适宜的沟通,因为有创伤的手术作为一种应激源常可使患者产生一系列的生理及心理应激反应,严重时会对神经、内分泌、循环系统等产生影响,直接影响患者的生理及心理健康。因此术前应根据患者的心理、生理、社会环境、接受文化教育程度的不同,运用恰当的语言技巧,着重介绍手术的必要性、术后的恢复过程及最终效果,消除或减轻患者对手术的恐惧心理,调整患者达到最佳的心理状态来面对手术,配合治疗。
2.2 皮肤准备
充分清洁双侧腹股沟及会皮肤并剃除毛发,皮肤准备时间应接近手术开始时间。若备皮时间超过24 h,应重新进行皮肤准备。皮肤准备过程中应小心,防止刮伤皮肤增加感染的机会。
2.3 患肢的护理
抬高患肢20~30 cm,避免膝下垫枕而致膝关节屈曲,以防腘静脉受压阻碍静脉回流。患肢禁止输液或注射,注意观察患肢情况,每天测量、比较并记录患肢不同平面的周径,周径测量的部位为髌骨上缘10 cm,髌骨下缘10 cm,可黑色记号笔作好标记。
2.4 严防肺栓塞发生
绝对卧床休息,避免动作过大,术前禁止按摩患肢,防止血栓脱落引起肺栓塞,如果突然出现胸闷、胸痛、呼吸困难及血压下降等症状,提示发生肺动脉栓塞,应立即给予高流量的吸气吸入,并立即通知医生,配合抢救。
3 术中护理
备好急救器材和药物,左手给予留置针建立静脉通路,连接心电监护,给予吸氧,监测血氧饱和度,术中防止血栓形成。
4 术后护理
4.1 生命体征的观察
持续给予心电、血压、动脉血氧监测,密切观察呼吸、心率、心律、血压、动脉血氧饱和度等生命体征的变化,并准确记录。
4.2 患肢的观察
观察患肢皮肤色泽改变、水肿、动脉搏动、皮温变化及感觉运动情况。每日测量肢体平面周径,以判断治疗效果。
4.3 卧位
患者床上平卧24 h,穿刺侧肢体制动24 h。同时用沙袋或盐袋压迫穿刺点24 h。 转贴于
4.4 穿刺点的观察
穿刺点给予无菌纱布覆盖并采用局部加压法,并观察穿刺部位是否渗血或出现血肿,防止术后感染。
4.5 用药护理
抗凝等冰箱药物应现配现用,剂量要准确,按时给药,方法正确。拔针时应延长按压穿刺点时间,防止局部出血。由于病人长时间使用抗凝药物,容易出现出血,应定时抽血查凝血功能,观察伤口、皮下、穿刺点、牙龈以及消化道有无出血,警惕颅内出血的发生,如发现异常,立即停止用药,通知医师及时处理。
4.6 加强基础护理及心理护理
患者术后应平卧及穿刺肢制动24 小时,这种特殊的治疗给患者的心理和生理都带来了巨大压力和不适感,如烦躁不安,全身酸痛,关节痉挛等。针对此现象,我们应该向患者讲解这种卧位的重要性,给予积极的心理安慰。同时保持病人的皮肤清洁,定时按摩关节部位,以促进病人的舒适感,对于易发生压疮的高危人群给予气垫床等加以保护,按时巡视,加床档,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5 康复指导
5.1 饮食指导
饮食宜少盐、清淡、富含纤维素,以便保持大便通畅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及黑木耳等降低血液黏稠度的食物。
5.2 生活指导
规范生活护理,避免使用硬毛牙刷刷牙,禁止抠鼻、剔牙,以免损伤黏膜导致出血。
5.3 活动
术后早期适当的运动,避免久坐,经常抬高患肢,做足背伸直运动,短期内避免剧烈运动及长时间行走。恢复期逐渐增加活动量,如增加行走距离和锻炼下肢肌肉,以促进下肢静脉再通和侧支循环的建立。若长时间行走,可使用弹力绷带或弹力袜,以补偿由于深静脉血栓导致的静脉瓣功能缺损。
6 出院指导
患者术后需长期服用抗凝药(6~12 个月),指导患者坚持正确服药,定期复查血常规、凝血四项,根据结果及时调整抗凝药剂量,以保用药安全和疗效。嘱其定期复查超声多普勒,有异常及时复诊。对永久滤器置入患者嘱其每隔0.5、1、2 个月门诊随诊,术后第1、6、12 个月摄腹部X线平片,复查滤器位置,告知患者绝对戒烟并远离吸烟环境,以防烟中尼古丁刺激引起静脉收缩,引起静脉瓣功能缺损。
7 结果
39 例下肢静脉血栓患者,经下腔静脉植入术和药物抗凝治疗为主综合治疗后,肢体疼痛均消失,肿胀明显消退,活动自如。
8 讨论
在整个治疗过程中,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积极预防肺栓塞及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是护理的重点。而在改善血液循环,促进组织间渗液的吸收,减轻患肢疼痛与肿胀,这是护理的要点。耐心地给予患者心理护理和健康宣教,为患者正确认识疾病,坚持治疗、早日治愈,增强自我防护意识、建立良好生活习惯、预防复发提供了重要保证。
参考文献
[1] 黄晓钟,张纪蔚,梁卫,等.介入腔内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J].介入放射学杂志,2006,15(10):592.
关键词:全髋关节置换术;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下腔静脉滤器植入;护理
随着人工关节置换技术的成熟和广泛开展,深静脉血栓及肺栓塞的问题越来越受到国内骨科医师的重视[1-2],矫形科医师对关节置换术后血栓的物理预防和药物预防有了一定的共识[3-4],随着药物抗凝和术后早期的主、被动活动等物理预防措施的使用,膝关节置换术后发生深静脉血栓的风险显著降低[5] 。已有结果表明下腔静脉滤器植入术可预防致命性肺栓塞[6],但其临床价值仍存不少争论[7]。目前国内多集中在理论上研究导致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对策,在实践中研究合并深静脉血栓行人工关节置换技术同期置入下腔静脉滤器的护理研究还并不多见。我们回顾性研究我院2013年1月~2015年2月20例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在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植入下腔静脉滤器,取得较好的预防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3年1月~2015年2月20例患者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并术中预防性植入下腔静脉滤器。其中男15例,女5例,年龄45~62岁,平均年龄(51.35±8.36)岁。入院合并高血压12例,糖尿病5例。全部患者入院时合并左下肢DVT 13例,右下肢DVT 2例,双下肢DVT 5例。临床表现有不同程度患肢肿胀、疼痛、活动受限、肌张力明显增高,下腹部水肿。下肢深静脉多普勒检查示患侧或双侧深静脉血栓形成,全部患者均为急性血栓,下肢肿胀等症状发生时间小于1周。
1.2 手术方法 术前血压、血糖、心律失常、肺部感染等合并症控制良好,行全麻或连硬麻,经健侧股静脉穿刺,采用seidinger法穿刺后置人F5或F6导管鞘,将15ml非离子型造影剂注入导管鞘内进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DSA)。观察健侧髂静脉和下腔静脉内有无血栓,测量下腔静脉直径,定位肾静脉汇入下腔静脉的位置,将下腔静脉滤器植入于肾静脉开口下方L2~L3水平。再次进行DSA,观察血流是否通畅,检查下腔静脉滤器是否完全展开、有无移位及倾斜。确定下腔静脉滤器植入情况满意、下腔静脉通畅后,拔出导管鞘,穿刺点压迫止血10~15 min。取患侧卧位,患侧在上,取患侧髋关节后外侧长约10~12cm切口,依次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剪开深筋膜,劈开髂胫束达切口长度, 自附着处切断部分外肌,充分暴露髋关节囊,沿股骨颈方向纵形切开关节囊,内旋显露骨折处, 调整股骨颈,保留股骨距1~1.5cm 为宜,取出股骨头,测量股骨头周径。全髋安置髋臼后,应用配套股骨头复位髋关节,屈髋外展,内外旋转,确认无假体脱位活动,松紧适宜,放1根护理引流管,逐层缝合皮肤。术后患肢外展15°,术后早期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预防各种可能的并发症。术后24h开始进行股四头肌功能锻炼,48h内拔除引流管。
2 护理
2.1术前护理
2.1.1 心理支持 术前多与患者沟通,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告知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植入滤器全髋关节置换术的详细情况,利用图片、幻灯及成功病例做示教,消除患者及家属对手术治疗的恐惧感,树立信心,达到配合治疗的最佳效果。
2.1.2 饮食护理 嘱患者多饮水,清淡易消化饮食为主,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戒烟,控制血糖血脂,保持大便通畅,避免便秘,减少用力排便,防止腹内压增高影响下肢静脉回流[8]。
2.1.3 及患肢的护理 患者绝对卧床休息,穿刺侧肢体制动24h禁止蜷缩,密切观察穿刺部位有无血肿渗血,保持敷料干燥。患肢抬高20~30°,以皮牵引固定,观察患肢皮肤颜色、温度、肢端循环、足背动脉搏动情况及感觉变化并记录。每日固定一处测量患肢和健肢同一水平肢体周径,并与术前比较,测量部位为髌骨上缘10cm 和髌骨下缘10cm,2次/d,与健侧比较,观察肿胀、回流情况记录[9]。
2.2术后护理
2.2.1 一般护理 术后患者应绝对卧床,健侧腹股沟处(滤器经健侧股静脉置入)予沙袋压迫,健侧下肢禁弯曲6h。饮食宜清淡,忌油腻、辛辣饮食,多食青菜、水果,保持大便通畅,避免腹压增加[10]。
2.2.2功能锻炼 术后6h即鼓励患者做下肢主、被动活动,股四头肌、臀肌的伸屈、外展及踝关节屈伸训练,每个动作保持5s,20~30次为一组,2~3组/d。2d后在护士指导下进行髋与膝关节的伸屈运动。
2.2.3 抗凝护理 皮下给予低分子肝素同时口服利伐沙班抗凝治疗。各项护理操作动作轻柔,防止机械性损伤。注意观察有无淤血、淤斑,鼻出血及牙龈出血,有无血尿,黑便及呕血等情况。患者应禁止刷牙,防止粘膜出血。尽量使用留置针输液,穿刺点应加压止血5min,禁止动脉穿刺和肌内注射,定时检查出、凝血时间调节药物剂量[11]。
2.2.4压疮护理 患者卧床制动,易受压部位给予自制水袋减压,每2h定时翻身,注意观察皮肤情况做好交接班,协助患者摆舒适,以防压疮发生。
2.2.5 手术切口与管路护理 妥善固定滤器植入术后鞘管位置,保持敷料干燥,观察有无妥善固定引流管,接负压吸引器,经常挤压引流管,确保有效引流。观察引流液的量、颜色、性质并记录。
2.2.6并发症观察 严密观察有无植入下腔滤器并发症:如滤器移位、下腔静脉穿孔、穿刺点出血、气栓等[12]。呼吸系统:加强翻身叩背,鼓励咳嗽、咳痰预防肺部感染。预防关节脱位:保持正确。预防泌尿系感染:保持尿管通畅,防止逆行感染,拔尿管后鼓励患者多饮水,协助清洁会阴。安全防范:患者卧床期间防坠床,加强巡视,专人陪护,安床档。患者下床活动后,光线充足,专人陪护,穿防滑鞋。
2.2.7 生活指导 嘱患者半年内禁止下蹲,盘腿坐、绕腿、坐矮板凳、髋关节不能深曲、内收、外旋,以防关节脱位。使用坐便器,拿东西时先转向东西一侧,避免屈曲髋关节活动。嘱患者术后2w取出下腔静脉滤器。术后6~8w患肢可逐渐负重,避免外力撞或击,避免持续剧烈活动。
3 结果
所有患者术中置入美国强生可回收腔静脉滤器(OptEase 15例),国产先健可转换滤器(Aegisy 5例)。术中、术后无致命性肺栓塞发生。无滤器横向、折叠、展开不全、阻塞肾静脉、进人静脉大属支、移位,以及血管破裂等下腔静脉滤器置入相关并发症。无穿刺部位血肿、假性动脉瘤及动静脉漏发生。术后肺部感染1例,压疮1 例,切口感染1例。术后下肢肿胀减轻,肌张力下降接近正常,患肢周径明显缩小。
4 讨论
下肢深静脉血栓脱落的栓子造成肺栓塞是下肢深静脉血栓最严重的并发症,下腔静脉滤器是防止血栓脱落引起肺栓塞的有效方法。既能阻挡脱落的栓子进入肺动脉引起肺栓塞,又不影响静脉回流,使血栓脱落造成的肺栓塞发生率明显降低。本组搜集患者均采用经皮穿刺股静脉入路下腔静脉放置滤器,有效地拦截了下肢静脉脱落的血栓,预防了血管栓塞的发生.尤其是肺动脉栓塞的发生。此种手术获得成功,不仅要求要具有先进的医疗技术和良好的影像设备,同时临床医师还要妥善处理患肢,合理应用抗凝及扩血管药物,并且做好精心细致的术前、术中及术后护理也是非常关键的一步。通过总结20例全髋关节置换同期置入下腔静脉滤器患者的护理,我们体会到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在介入治疗深静脉血栓中必不可少,护士应具有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相关的药理学知识,仪器的熟练使用,有效而完善的护理,在保障治疗效果起到积极支持作用,促进了病情的恢复,避免了并发症的发生[11]。
参考文献:
[1] Carpintero P, Caeiro JR, Carpintero R,et al. Complications of hip fractures: A review[J]. World J Orthop,2014,5(4):402-411.
[2] Parvizi J, Huang R, Raphael I J, et al. Symptomatic pulmonary embolus after joint arthroplasty: stratification of risk factors[J].Clin Orthop Relat Res,2014,472(3):903-912.
[3] Koo KH, Choi JS, Ahn JH,et parison of clinical and physiological efficacies of different intermittent sequential pneumatic compression devices in preventing deep vein thrombosis: a prospective randomized study[J].Clin Orthop Surg,2014 ,6(4):468-475.
[4] Jobski K1, Enders D, Amann U,et al.Use of rivaroxaban in Germany: a database drug utilization study of a drug started in hospital[J].Eur J Clin Pharmacol,2014,70(8):975-981.
[5] Mirdamadi A1, Dashtkar S, Kaji M,et al. Dabigatran versus Enoxaparin in the prevention of venous thromboembolism after total knee arthroplasty: A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J]. ARYA Atheroscler,2014,10(6):292-297.
[6] 潘烨,赵B,孙玉强,等. 下肢骨创伤并深静脉血栓行下腔静脉滤器植入的单中心回顾性研究[J]. 中华外科杂志,2014,52(4):254-257.
[7]Sarosiek S, Crowther M, Sloan JM. Indications, complications, and management of inferior vena cava filters: the experience in 952 patients at an academic hospital with a level I trauma center[J].JAMA Intern Med,2013,173(7):513-517.
[8] 李云霞,龚雅萍,邱瑾,等. 老年患者全膝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程序化
疼痛护理规程的建立与应用[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4,30(12):19-23.
[9]李建群,周怡,丁旭云,等.预防骨科手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综合护理干预研究[J].医学临床研究,2014,31(6):1240-1241.
[10]廉军孝,王燕,宋国敏,等.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预防的国内外护理文献研究[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4,30(15):74-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