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调控情绪

调控情绪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调控情绪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调控情绪

调控情绪范文第1篇

一、营造良好情绪氛围是关键

《指南》在教育建议中强调要为幼儿营造温暖、轻松的心理环境,让幼儿形成安全感和信赖感,要以积极、愉快的情绪影响幼儿,要欣赏幼儿、接纳幼儿等,这对于帮助幼儿逐渐形成安定、愉快的情绪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也是促进幼儿心理健康的重要条件。所以教师要以关怀、理解、接纳、尊重、支持、平等交流、共同分享的态度与幼儿交往,使每个孩子有一种被关爱、被接纳的心理感受,让每个孩子都认为老师喜欢我。笔者曾见到这样一幕:在一次户外活动中,一幼儿将其他孩子的沙包扔出墙外,教师来询问原因时,他哭了。这时,教师并没有批评他,而是抱起这个孩子,拍了拍,渐渐地,他平静了。该幼儿的情绪能很快安定下来缘于他的哭闹得到了教师的理解。一个因调皮行为而紧张愧疚的孩子更需要他人的宽容与抚慰。教师与幼儿交往时,应尽可能减少事务性、指令性互动,代之以情感性、交流共享的互动。如:当幼儿想对教师讲述某件事情时,教师可以蹲下来以期待的目光注视幼儿,用鼓励的言语支持幼儿的表达,这样会使幼儿感到自己的言行受到了教师的重视。

自我实现、获得成就感是幼儿更高层次的心理需要。教师应为幼儿创造条件,尊重幼儿,使他们在各种活动中能够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并从中获得成就感,这样幼儿才会产生持久的愉快情绪体验。如:在环境创设过程中,许多教师经历了从过去独自布置环境到探索让幼儿参与布置,直至现在尝试如何使幼儿成为环境的主人、让幼儿在与环境互动中主动发展的转变过程,也因而发现在环境创设中每一次角色的变换都使幼儿高兴不已。

二、提高情绪调控能力是根本

调控情绪范文第2篇

一、创设环境,助幼儿积极情绪的形成

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幼儿的情绪体验逐渐丰富,愤怒、疯狂、郁闷、烦躁高兴、恐惧和悲伤等成人所能感受得到的情绪,他们基本都有机会感受得到,只是和成人的自我调节相比,他们的情绪是显性的、缺少控制的、迷茫的,他们不知道该如何有效的调控以远离那些另自己不快的消极情绪。

在营造氛围的过程中,教师首先要为幼儿做好表率,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时刻以积极的情绪影响每一个孩子。它包括教师对幼儿的态度,处理幼儿同伴关系的方式以及教师之间的合作关系等等。

当孩子之间出现纠纷、矛盾时,教师处理问题的方式也会对幼儿的情绪造成影响。不管责任在谁,教师都不应对孩子进行简单、粗暴的斥责,当发生行为纠纷时,教师首先要做的是想办法让“当事人”冷静,引导他们分析产生纠纷的原因以及争执行为对大家的不良影响。在这种分析、梳理的过程中,教师既可以巧妙化解孩子的纠纷,同时又能帮助孩子学习正确的调控情绪的方法,可谓是一举两得。

二、理解包容,允许幼儿的情绪释放

1、设立“宣泄吧”,帮助幼儿释放愤怒情绪。要让孩子学会和自己的情绪和平相处,最直接的方法就是让他们将情绪发泄出来,这对他们的身心发展都有好处。因此,我们可以在班级的一角设置一个“宣泄吧”,里面可以放置一些枕头、沙袋让孩子带上拳击套击打;或放置一些旧报纸,让有情绪的孩子尽情撕扯;还可以准备一些面巾纸,让孩子毫无顾忌地放声大哭等等,以帮助孩子把愤怒的情绪给释放出来。而当孩子宣泄完自己的愤怒情绪后,他会发现原来这样的方式可以让自己快乐起来,还可能觉得自己先前的愤怒有些小题大做了,宣泄完了,愤怒的情绪就会被积极的情绪所替代,也就会从愤怒的情绪中走出来了。

2、借力艺术活动,帮助幼儿宣泄情绪。理解包容孩子的情绪释放,有利于教师与孩子之间的思想交流,让孩子觉得自己被重视、被尊重,从而促进孩子性格的正常形成和心理的健康成长。当然,在让孩子充分宣泄自己情绪的同时,我们要让孩子懂得怎样用既不伤害他人也不损坏物品的方式表达和释放出自己的情绪。当孩子理解这一点时,他会更加接纳自己、包容别人,其情绪调控的能力自然会得到提升。

三、循循善诱,帮助幼儿有效调控情绪

由于孩子的身心发展特点,他们对情绪的自我调控能力比较有限,因此,成人的正确引导对孩子情绪调控能力的提升显得尤为重要。

在我们的班级中,总有几个情绪波动较大的孩子,遇到一点点的小事都足以让他们情绪激动,甚至大叫大笑,虽然这些是情绪极度兴奋的表现,可其行为却经常会扰乱正常的活动秩序,让大家很是无奈。

同样,在孩子因和他人发生争执而产生愤怒、烦躁等不良情绪反应时,教师

应鼓励他把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慢慢抚平他激动的情绪,引导他发现化解不良情绪的正确方法。

四、移情教育,积淀幼儿的愉快经历

当孩子产生烦躁、忧伤、愤怒等消极情绪时,我们不妨找一个可以转移他情感注意力的支点,帮助其将消极情绪转化为积极情绪,让孩子学会如何将美好的时刻变成自己精神世界的一部分。这种“移情教育法”不仅适时地化解了琳琳的不良情绪,还能让孩子找到对自身肯定的积极情绪,使其情绪管理能力进一步提高。

每个孩子都会有很多快乐的情绪体验,如果这些愉快的经历能够积淀下来,等他再次遇到挫折时将会成为他自我调节情绪的精神财富。因此,当孩子在出现不良情绪时,我们要让孩子明白,不能把自己束缚在引起自己产生不良情绪的状态中,要让他们学会运用转移的方式化解不良情绪,尽快地摆脱这种情境,投入到自己感兴趣的其他活动中去。

五、创造机会,帮助幼儿体验各种情绪

幼儿亲身经历过的场景,比起故事、图片来更能引起他的情感共鸣,也更能深入其心。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组织一些有针对性的游戏活动,在游戏中幼儿可以借助角色的扮演来体验积极情绪,在内心产生一种满足和快乐的感受。为了促进孩子的情商发展,培养孩子初步的情绪调控能力,我们还应该让孩子全面体验各种情绪,其中既应包括积极的情绪体验,又要包括消极的情绪体验,因为只有当孩子面对一些不良的消极情绪时,才有可能学会通过情绪调控去释放消极情绪。比如,有的孩子太以自我为中心,总希望自己是每个活动的焦点,根本不管别人的感受。面对这样的孩子,我们可以有意识的“忽略”他的存在,让他体验被冷落的感受,有了这样的情感体验后,今后在同样的情境下就能激发出他为他人着想、关心他人的的情感。

六、家园携手,共促幼儿情绪调控能力的提高

调控情绪范文第3篇

关键词:紧张情绪 焦虑 羞怯 非理性

对于演唱时心理紧张的形成因素。国内已有很多研究者从宏观上作了研究。从主观上的技术。心理因素到客观环境的影响,研究者们已分析得比较全面。本文试图从情绪心理学角度分析声乐演唱时紧张心理的形成。并提出一些调控情绪的方法。

一、情绪的定义

对于情绪的定义不同学派各不相同。心理学家阿诺德(Amold)的定义为:情绪是对趋向知觉为有益的、离开知觉为有害的东西的一种体验倾向。这种体验倾向为一种相应的接近或退避的生理变化模式所伴随。拉扎勒斯的定义为:情绪是来自正在进行着的环境中好的或不好的信息的生理心理反应的组织,它依赖于短时的或持续的评价。弗朗索·瓦勒洛尔(FrancoisLelord)的定义为:情绪是人体整个身体组织的突然反应。包括生理成分(如心跳加快或减慢)、认知成分(有的情绪可以扰乱或提升理智)及行为成分(如喜欢让我们靠近,厌恶让我们远离)。任何定义都不一定十分完善,定义的作用应是方便研究。我们无需再为“情绪”单独下定义,只需从这些定义中看出情绪的几个特点:1、与体验倾向相关:2、依赖于他人或自己的短时或持续的评价:3、会引起生理和心理的各方面反应。

二、演出时的情绪分析

同样是上台演唱,并且我们可以假设是同样的作品和技术基础上,不同的演唱者的情绪是不一样的。有的紧张得脚发抖,手出汗,有的则是轻松自如。显然,引起紧张的原因并不是上台演唱这一件事情本身。要不然每个人都应该同样的紧张。那么,引起紧张的原因就应该是存在于每个人心中对上台演唱这件事的不同看法和态度。某些对于演唱产生的负面的看法和态度就可能引起焦虑和羞怯。进而感到紧张。焦虑是指一种缺乏明显客观原因的内心不安或无根据的恐惧。是人们遇到某些事情如挑战、困难或危险时出现的一种情绪反应。羞怯或难为情主要就是怕自己的言行表露在陌生人的眼光下。

三、关于焦虑

1.焦虑的形成与表现

焦虑就是指对某件事可能形成的负面影响而产生的过度的非理性的关切。美国精神病联合会给焦虑下的定义是“由烦躁不安或身体症状所伴随的。对未来危险和不幸的忧虑预期”。如有的学生或年轻演员为演唱准备了很久。而在还没正式上台前好几天就开始担心、焦虑。他们焦虑什么呢?他们在想着“万一那个高音唱不上去或唱破了就糗大了。”“如果唱的不好或在台上有什么差错,老师和同学们肯定以为我是个笨蛋。”“要是有人喝倒彩怎么办?”由此可见,让他们焦虑的其实并非演唱这件事本身。而是他们自己想想出来的让自己感到难堪的种种假设。这些假设都是他们太夸大了负面情况的可能性。这些情况都有可能发生,但不代表一定会发生。只要尽力去唱,就会避免这些情况。比如很多人怕高音唱不上去,演唱时都一直担心着这个高音。其实这可能形成一种心理暗示,到高音来了就真唱不上去。只有积极自信的心态才是对唱高音有利的。如果这些情况真的发生了,演唱者们一定要有一个乐观宽容的心态。

2.焦虑的自我调节

很多人都用一些分散注意力的技巧来克服焦虑,如放松自己,深呼吸,数数字等,但这些技巧只能暂时的克服。如果对焦虑的态度没有改变。真正的问题并得不到解决。

那么如何才能克服演唱前的焦虑,以及焦虑带来的紧张和恐慌呢?首先你必须要清楚,任何人上台前都会有不同程度的心理紧张,这很正常。如果一个人当他以为他所经历的痛苦只有他一个人会感受到,那是最糟糕的。这种想法会让他陷入更加痛苦的状态与自卑自怜中(安妮?艾尔诺)。其次必须要告诉自己:焦虑会让自己感到不舒服。不自在,但它并不就糟透了,完蛋了。你要清除地了解,并理性的认识焦虑。它的确会让人不舒服,紧张,甚至有的人会恶心呕吐,但这并不意味着一切都完了,再次你要知道要完全根除焦虑是需要花很长一段时间的,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因为你的潜意识里一直都认为焦虑是非常糟糕的事,要改变这种潜意识是需要时间的。然后你就需要在实际行动中去慢慢建立新的正确的态度。可以先在家人朋友面前演唱,而不要一来就想在观众多得自己根本无法接受的场合中得到锻炼,到完全无拘无束了,就加进多一些的陌生人,或观众少一些的舞台上。克服焦虑就是在容忍不舒服,所以既要在会让自己感到不舒服的场合中锻炼,又不能是自己完全无法面对,只想逃避的场合。要既有挑战,又不是完全无法招架的情况。并一直牢记“焦虑虽让我不舒服,但并不就是糟透了”。

四、关于羞怯

1.羞怯的形成与表现

人们常错误地认为,羞怯只是儿童和少年的问题,随着他们长大成人自会变得大方起来。但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菲利浦?津巴多经过20年的研究,调查了10000人后发现,大约有40%的成年人认为自己羞怯。那么羞怯是怎样形成的呢?归纳起来大致可分为三种情况:一是气质型的。这种类型的人神经活动较为敏感,对外界刺激感受性高,而耐受性低。在声乐学生中也有这样的例子。喜欢安静。不喜欢和人接触。平时上课发言都吞吞吐吐,说话做事都思前顾后,顾虑重重,就更别说上台演唱了。另一种是认识型的。这种类型的较多。受后天影响,形成了某种不正确的认识或态度。过度在意别人的评价。一会儿想“我在台上的站姿好不好看”,一会儿想“手是不是有点别扭,是不是应该做个什么动作”,一会儿又想“我是不是脸红了”,“遭了,好像我腿都在发抖了”,“刚才那个歌音没唱好”。这些担心只会让自己陷入更担心害羞的状态。形成恶性循环。越想表现得更好,越是表现不好,越是不自然。最后一种叫挫折型。就是曾经唱砸过,害怕类似的事再次发生。如文章开始提到的那样。害怕重蹈覆辙。

2.羞怯的自我调节

要调节好羞怯的情绪。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办到。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羞怯心理是自己花了很长时间形成的。要想改过来则需要更长的时间。如前所述,糟糕的情绪其根本是源于我们非理性的想法与态度。前一段所分析的羞怯的三种类型,不过是三种造成羞怯的情况。而究其根本原因其实只有一个:就是自己非理性的想法造成的。而究竟是什么想法左右了我们,则是我们首先要找出来的。有的学生说不知道为什么,一上台就紧张。这就要首先问一问,是不是一个羞怯的人?进而找出羞怯的原因。可以把每次上台前后的想法、心理活动记录下来,慢慢的就会发现到底是哪些想法是非理性的。或是上台前就担心唱不好。或是上台时总觉得手脚都不知道往哪儿放,或是一个人也能唱就怕众人的眼光。有没有前面讲到的心跳加速、脸红、思维混乱、语无伦次、举止失常等典型的羞怯生理症状。这些心理现象的背后都有着某种非理性的想法在作祟。而走上台随时都是大大方方、自信满满的人,自然也是有着某种健康的心态。这种健康的心态就是:“不管我在台上的表现如何,都不能构成对我最终的评价。即使别人对我的评价不好。也没什么大不了的。”非理性的想法无非就是“我的站姿不好看”。“我现在这样一定很丢脸”。“众人的目光让我好不自在”诸如此类等等。而一旦你仔细去想一想。事实真的如此吗?或许也没那么严重。待时过境迁时,一切都烟消云散了。只有自己学到的东西是真的,其它都不是那么重要。而即使在台上出丑了又有多大回事呢?假设自己的朋友同学在台上出丑了,你会去嘲笑他么?为什么不拿你对别人的态度来好好对待自己?

最后笔者愿以美国临床心理医生艾伯特,埃利士的这样一句话结束:人类在精神上所受的痛苦。并非直接源自那些缠绕我们的问题,而应该归因于我们对于这些问题所产生的非理性及虚妄的观念和想法。愿每一位歌者都能克服负面情绪的影响。成为舞台上的强者,成为生活中的强者。

参考文献:

[1]孟昭兰.情绪心理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2]弗朗索瓦·勒洛尔,克里斯托弗·安德烈.情绪的力量[M].杨燕明译.北京:民主与建设出版社,2004.

调控情绪范文第4篇

[关键词]军事训练 情绪调控

一、军事训练中情绪调控的必要性

军事心理学研究表明,军事训练的环境越近似于实战,越有助于军人心理素质和生存能力的提高,但前提是军人必须以良好的心态和积极健康的情绪参与其中。未来信息化战争的突然性、隐蔽性、不间断性、非接触性等作战方式,以及战场环境的复杂、多变和险恶等,都可能使军人面临意志、情绪、智能等的严峻考验。因此,必须对军人训练中容易出现的负性情绪实施科学的心理疏导与行为调控,全方位锤炼青年军人良好的情绪品质,使军人有一个比较稳定的情绪状态,不会因轻易的刺激就引起大幅度的情绪波动;使军人在各种艰难环境和危急条件下,尤其是在异常紧张的情景下,能理智地克制和有效地控制自己的情绪,使自身机体潜能得到最大发挥,进而提高军事训练的质量效能。

二、军事训练中军人负性情绪的主要表现

情绪往往左右人的行动。在军事训练中,情绪状况的优劣能直接影响训练的质量和训练任务的完成与否。调查发现,当前军事训练中,军人人员产生的负性情绪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急躁对立情绪。急躁对立情绪是军人在军事训练中常见的一种不良情绪状态。军事训练开始阶段,军人对即将学习训练的内容充满着好奇与憧憬,总是想着快速接触装备,早些学好本领,等等。但是,军事训练的高强度、高难度以及反复训练,很容易使青年军人出现心理上的波动。有的认为利用大量的时间重复训练、反复训练,既枯燥又没有意义;有的认为现在是和平时期,没仗可打,不必要高强度高标准要求;也有人认为将来面临信息化战争,多学点高技术才是正理,根本没必要进行与体能相关的大量训练,等等。另一方面,有些军人由于很长时间内都不能掌握要领,训练成绩较差,便认为自己再怎么练也达不到要求,甚至认为是班排长故意刁难自己,因而产生对立情绪,表现为训练消极,也有部分军人由于训练组织者的严格管理,思想上产生抵触情绪。急躁情绪和对立情绪的产生,给正常的军事训练带来非常不利的影响,表现为训练前怨声载道、训练中烦躁不安、训练后容易疲惫,有的甚至表现为对军事训练的消极怠工,进而严重影响训练的进程和效果。

(二)畏难焦虑情绪。畏难就是害怕困难,焦虑则是一种综合性的较为复杂的情绪表现,是青年军人在军营生活中面对挫折和各种心理冲突时一种不愉快的情绪体验。军事训练中那些技术含量高、标准要求严、动作难以掌握的科目,最容易令青年军人产生畏难焦虑情绪。有的军人认为自己文化基础差、天生手、脚协调性差,动作技能水平低,根本就学不会;有的军人因为缺乏锻炼,身体素质较差、体质较弱,面对高标准、高强度的训练吃不消而产生畏难情绪,从而产生焦虑情绪。这些表现严重妨碍军事训练的质量和训练目标的顺利实现。

(三)过度紧张情绪。军事训练中保持适度的情绪紧张和精神压力或紧迫感,可以提高军人的适应能力和训练效率。但是,军人在第一次接触装备或操作新装备时,遇到新的事物、新的环境或新的问题时,或者得知将有上级首长检查、观看训练时,等等,都极易引发军人过度情绪紧张。研究表明,如果过度情绪紧张或长时间处于紧张状态,就会导致军人认知狭窄、行动刻板、注意力局限、思维呆滞、理解力减弱、操作正确率下降等各种问题的出现。过度情绪紧张会严重影响训练效果,甚至出现重大失误。

三、军事训练中军人负性情绪的调控策略

军事训练中军人负性情绪的调控,目的是培养军人良好的情绪品质,重点是使军人有一个比较稳定的情绪状态,使军人能理智地克服和有效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免受不良情绪干扰。但是,情绪调控既是科学,也是艺术;既需要他人的关怀、指导和帮助,更需要自身的积极努力。

(一)军事训练组织者和管理者应做好的几项工作。

一是加强情绪品质教育,增强军人自我疏导与调控的自觉性。青年军人情绪尚未定型,更需要掌握有关情绪发展及活动规律的知识,有意识地进行自我心理训练,自觉地调节自己的情绪,不致被情绪冲动所支配,成为情绪的奴隶。部队应当利用各种训练、教育资源,向军人讲解、宣传、灌输关于情绪方面的心理、生理学知识,让军人了解其基本理论,认清情绪对军人个体发展的重要性,从而发挥自己的主动性,自觉地开展情绪稳定性及控制能力的训练与培养。

二是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促使青年军人尽早树立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情绪是受外界刺激而产生,并通过军人个体评价而深化发展的。如果军人的政治思想觉悟较高,能够正确处理个人与军队、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的关系,能够正确处理各种人际关系,正视各种困难,自觉排除各种不良因素对情绪的干扰,军人就会时刻保持良好的心态,有一个积极、稳定的精神风貌。因此,情绪的培养,首要的、关键的环节是发挥军营、班排和军人本人的合力作用,在培养塑造军人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上下功夫,在树立践行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上下功夫。这方面,我军的光荣传统中有很多好的做法和实例,应不断发扬光大,并不断结合新时期军队建设的特点和规律,创造性的开展工作。

三是注重情境感染,优化军人情感。一般而言,人的情绪和情感总是相互感染的,军人也不例外。他们在特定的军营环境中彼此之间经常进行感情的沟通,往往有意或无意地受到情境感染。军事训练既是军事技能培养和信息交流的过程,又是指挥员和参训人员之间情感的交流过程。作为军事训练活动的主导者,指挥员应力求以健康愉悦的情感与言行去感染自己的训练对象,使其产生强烈而积极的内心体验,从而把训练要求内化为每位军人的动机与需要。这就要求指挥员和参训人员之间产生情感共鸣,一方面要为军人创造有利的训练“情境”,使其对军人起到感染作用;另一方面要积极引导军人带着丰富的情感进入训练情境。如果此种训练情境中的要求能转化为每一位军人的自觉需要,将十分有助于缩短指挥员和参训人员之间的心理距离,使军人在军事训练活动中保持积极、稳定而持久的情绪,大大提高训练效果。

(二)军人个体应注意的事项。

一是积极避免军事训练中负性情绪的产生。首先,积极认清负性情绪的危害。心理学研究表明,当意识到负性情绪对自身健康和军事训练会带来不利影响时,往往就会产生自我情绪调适的愿望和主动性。其次,找出容易引发负性情绪产生的不合理信念和因素,以便分析判断自己负性情绪的产生原因与解决的办法。通过向消极的不合理信念挑战或质疑,可以帮助军人自觉树立正确的自我意念,避免或减少负性情绪的产生。

二是端正认知评价,淡化紧张源的存在。导致军事训练中过度情绪紧张的原因很多,一般来讲,它与军人的个性特点、生活经验、适应能力、认知评价、理想信念以及受社会支持程度等有密切关系。尤其是由于缺乏对新的情景的认识,不知道这将给自己带来什么样的影响而心中无底时,极易导致在认知评价上出现偏差引发过度情绪紧张。可见,正确地认识评价过度紧张产生的原因,使紧张不致持续发生作用,或者将其变为专心和效率的源泉,就是解除和控制过度情绪紧张的主要技巧。

三是掌握负性情绪的调适方法,做自己情绪的主人。用积极的态度和措施去处理自身产生的负性情绪,做自己情绪的主人,是成为一个快乐军人、合格军人的重要途径。因此,掌握一些基本负性情绪调适方法就非常必要。

1.自我安慰法。这是掌握情绪的重要方面。尤其是当遇到自认为难以跨越、难以克服的训练课目,导致无法如期完成训练目标时,为了暂时缓解内心的失望,为此后的军事训练积蓄精神和力量,不妨稍稍发挥一下“酸葡萄效应”,找出一个或几个理由来安慰自己,比如“这次我没有做好,不是我不努力,是因为我身体不舒服”,或者“这方面我做得不好,是因为这不是我的专长”,等等。这不是阿Q精神,更不是自欺欺人,将其作为缓解不良情绪的方法偶尔用之,是很有好处的。

2.语言暗示法。语言是影响情绪的强有力工具。负性情绪出现时,青年军人应该“战略上藐视,战术上重视”,不断用“沉着”、“冷静”、“细心”“自信”等积极的词语自我提醒、自我暗示,用“使命”、“精武”词语自我命令、自我要求,对调节自身的负性情绪有非常不错的效果。

3.意识控制法。例如,当跃跃欲试的冲动情绪即将爆发时,要用意识控制自己,提醒自己应当保持理性,决不能冲动,“冲动是魔鬼。”如此坚持下去,一般都能控制冲动急躁情绪。

4.音乐调节法。音乐是人类精神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是调节情绪的一剂良药。研究资料证明,在不同的情绪状态下倾听相应的音乐能够调节人的情绪,使人产生愉悦感。如:急躁时,可选用海顿的组曲《焰火音乐》;忧郁时,可选用莫扎特的《第40交响曲》(B小调):可选用格什温的《蓝色狂想曲》第二部等等。

准确地了解、判断自己的情绪,及时敏感地发现自己情绪的变化,积极有效的调控、消除自己的负性情绪,就一定能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做自己情绪的主人!

[参考文献]

[1]韩晓慧,青年军人心理素质教育训练,北京,国防大学出版社,2006:43-47.

[2]刘树林,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9:82-86

[3]杨长君,加强军事训练中消极情绪管理,政工学刊,2008年第10期

调控情绪范文第5篇

【摘要】情绪对一个人的心理成长和发展有着极大的影响。对于在校大学生来讲,管理情绪,调节情绪,驾驭情绪,做心境的主人,不仅是维护身心健康的需要,而且也是自我发展和人格成熟的条件。

【关键词】 大学生;情绪; 管理; 调控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11)06-0439-01

大学生正处在人生观和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其情绪是复杂多样的,与个体的需要、认知和行为相联系。同时,情绪具有自我保护、人际交往和信息传递等方面的功能,对大学生的学业、成长和身心健康都具有直接影响[1]。对于大学生而言,掌握情绪的特征、作用,学会情绪管理和调节,不仅是身心健康的重要内容,而且也是自我发展和人格成长的必要条件。

1 情绪对大学生的影响

1.1 对行为目标的影响:1979年,心理学家埃普斯顿在《人类情绪的生态学研究》文章中,介绍了他对大学生的自我观念、情绪与行为变化之间关系的研究成果。他让数百名大学生描述其自我观念发生积极或消极的显著变化时的生活经历,用12点量表表示此事件前、中、后的情绪变化情况,并报告其相应行为、态度和目标方面的变化。结果表明:积极的情绪体验与积极的行为变化总是有一致的关系[2]。埃普斯顿通过分析大学生被试的自我报告后认为,那些消极体验之后,行为出现积极变化的大学生,在这种体验出现前,其生活是幸福、快乐和充足的,后来发生的消极体验导致他们对价值和长远目标的重新评价,使其变得更加明智、更富于思想和现实感、更少轻浮和脆弱,结果,随着时间的推移,消极的结果减少,积极的结果增大。可见无论何种情绪,都会对大学生的行为目标发生一定的影响。问题在于情绪发生时,要善于因势利导,使之起到强化或促进积极的行为变化的作用。

1.2 对身心健康的影响: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从总的来说是紧张的。如果大学生不善于适应这种富有竞争性的环境,或对自己期望与要求过高,精神长期处于紧张状态,容易导致各种身心疾病。据国外某医学研究者对大学生的情绪特点进行跟踪调查发现,多愁善感、情绪一直不佳、对人妄求或过于拘谨的人,其患病率比活泼开朗、举止大方、情绪一直保持相对稳定的人要高出三倍[3]。

2 情绪的自我管理与调控

2.1 认识和把握自己的情绪

2.1.1 了解自己的个性特征:一个人的情绪特点,往往与其气质和性格特征密切相关。因此,了解自己的气质与个性,对于认识和把握自己的情绪特点有着重要的意义。例如我们可以看到每个人的情绪表现都是不尽相同的。有的人脾气急,有的人则是慢性子,有的人风风火火,也有的人多愁善感。这些都与一个人的个性心理特征有直接的关系。

2.1.2 了解自己的情绪年龄:人的情绪表现与其情绪年龄相关。所谓情绪年龄是指一个人情绪发展水平的一种衡量标准[4]。心理学研究表明,不同年龄的人在其情绪的各方面具有不同的发展水平和特点。当一个人的情绪与其应有的情绪表现相符合,即具有相应的情绪年龄。反映人的情绪年龄水平有两点:其一是情绪反应是否符合该年龄段的认知逻辑水平。其二是表现和调节情绪的方式。例如,一些独生子女大学生由于父母长期地过度照顾,情绪的自我控制能力滞后于他们的实际年龄。

2.1.3 分析把握自身成长经历及早期经验:人的情绪特点往往与他们的成长经历和早期经验有关。心理学研究表明,在人的婴儿期乃至幼年期,失去家庭的关爱和父母照顾,会给个体带来情绪上的伤害,并在以后的成长中产生不良的影响。一般而言,幼年时期或在以后的成长经历中,有比较平和、乐观的生活环境和经历的学生要比经历过挫折、创伤的学生在情绪上更趋于稳定和积极。

2.2 善于控制情绪

2.2.1 克服冲动:延迟满足:能正确地识别自己的情绪(知道自己是在什么情绪状态下作出的决定和选择);正确地说出自己的感受(通过倾诉减少冲动情绪)。

2.2.2 克服怒气:认清怒意:学会换位思考;给别人找一个理由;从一数到十;以不攻击对方的方式将不满表达出来;倾听;宽容。

2.3 学会排解负面情绪:精神分析理论认为,个体的消极情绪必须得到有效地宣泄才能保持心理的平衡。如果抑郁的情绪得不到发泄的机会,随着挫折的增多,消极情绪就会不断积累,最终超过人们的心理承受能力而导致心理失衡。因此,精神宣泄疗法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自我心理调适的方法。这种方法就是人为创造出一种情境,表达、发泄自己被压抑的情感,通过宣泄达到心理平衡。精神宣泄的途径很多,比如,大哭一场、向人倾诉、拿替代品出气、写日记等。

2.4 学会自我平衡情绪

2.4.1 不要期望值过高,过分苛求自己:在现实生活中,不少人的挫折感均来源于对自己的期望值过高,苛求自己。因此,我们要学会以平和的心态待人处事,学会给自己留下一定的空间,把目标锁定在能力所及的范围之内。同时,对任何人、任何事都不必期望值过高,这样,当事物发展没有朝着你预期的方向进展时,你就不会产生强烈的挫败感。

2.4.2 学会妥协和放弃:人的一生会有许多愿望和追求,但由于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不可能一一实现。这就需要我们学会放弃和妥协。否则,就会被这些欲望和目标所累,而失去了人生的洒脱和生活的乐趣。

2.4.3 学会自我安慰:自我安慰也称合理化,指个体遭受挫折后,为了维护自尊,减少焦虑,就找出种种理由为自己辩解,增加自己行为的合理性和可接受性,以起到减轻心理压力、获得自我安慰的作用。自我安慰又有两种具体表现形式:酸葡萄式和甜柠檬式。酸葡萄式即“酸葡萄”一词源自寓言《狐狸与葡萄》的故事。狐狸因得不到自己想吃的葡萄,就说葡萄是酸的,根本没法吃。用这个寓言比喻,人们对于自己想要但又得不到的东西,就故意说它不好,从而弱化其意义和价值,以起到平衡心态的作用。甜柠檬式即甜柠檬式的自我安慰是指人们对于自己的某种行为明知不妥,但又不愿意承认,只好找出各种理由来增加行为的合理性,以获得自我安慰,减轻心理压力。

3 讨论

通过上述笔者认为,情绪对大学生的学习、身心健康都有着显著的影响。通过培养大学生情绪的自我管理与调控,使当代大学生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中成为合格的人才。

参考文献

[1] 方平,自助与成长,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0;

[2] 侯桂芳,新世纪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概论,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7;

相关期刊更多

中国地产市场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

百年建筑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北京神州百年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口腔生物医学

统计源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江苏省教育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