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李隆基与杨玉环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洛阳牡丹红。
杨家小女灵秀,
深闺初长成。
一笑群芳失色,
一舞万众心惊,
倾国又倾城。
天真自快乐,
不为悦己容。
公子怒,
皇子恨,
天子病。
真心难断,
花有颜色人有情。
享尽荣华富贵,
走罢歌舞人生,
过眼烟云梦。
骊山冬水暖,
马嵬夏月冷。
第二十五集
1,白天。寿王府。后园花厅内。李瑁陪杨玉环赏花。王英进。
王英:启禀王爷,高力士奉旨带太医来给娘娘问病了。
李瑁:快快有请。(高力士带太医进。)
高力士:奴才拜见寿王千岁、王妃娘娘。万岁爷听说王妃娘娘身体不适,特命刘太医前来为娘娘切脉问诊。
刘太医:拜见王妃娘娘。(杨玉环背对着不理。)
李瑁:玉环。
杨玉环:好吧。(有人搬来桌椅。杨玉环坐下,伸胳膊让刘太医号脉。)
刘太医:娘娘请。(号脉。众人看着。杨玉环忽然冷笑。)
杨玉环:你说说看,我得的是什么病?
刘太医:这个……
杨玉环:你说呀。
刘太医:依下官之见,娘娘没病。
杨玉环:没病你来干嘛?哼!(起身离开,径自出花厅而去。)
李瑁:玉环……敢问刘先生,王妃她到底有无疾病?
刘太医:王爷放心,王妃娘娘脉像正常,身体安康得很呢。
李瑁:噢……不对吧?那她为何总说身体不适?
刘太医:这可就难说了。恕下官冒昧,娘娘或许有些神经过敏亦未可知。下官医道粗浅,殿下若实在放心不下,可另请高明。
高力士:哎,万岁爷相信先生,先生的论断自然是错不了的。寿王千岁尽可放心。
李瑁:多谢父皇!
2,白天。皇宫。室内。李隆基听刘太医汇报。
李隆基:噢。如此说来,寿王妃果然没病?
刘太医:回陛下,寿王妃气色润泽,六脉平稳,内无病机,外无病候,实乃健康之态。
李隆基:这朕就放心了。你下去吧。
刘太医:是。(退出。)
李隆基:力士,玉环她说了什么没有?
高力士:回爷的话,寿王妃她什么也没说?
李隆基:一句话也没说?
高力士:没有。
李隆基:嗯?
高力士:……她就问刘太医自己生了什么病,刘太医说刀子没病,她起身就走了。
李隆基:还是的。那你为何说她一言不发?
高力士:奴才错了。
李隆基:大错特错!
高力士:爷!
李隆基:难道她对朕的关心真就无动于衷?
高力士:奴才不敢说谎,寿王妃她压根就没多说一句话。不信,您误码跟班的李建马安,他们都在旁边听着呢。
李隆基:唉,真是个没用的东西!
高力士:是,奴才无能!(李隆基不语,拿起一支做了一半的金钗,继续用锉刀打磨。高力士凑到跟前:)万岁爷,您该午睡了。
李隆基:不用你管。你走吧。
高力士:是。(退出。)
3,晚上。寿王府。室内。李瑁陪杨玉环饮酒解闷。几个江湖艺人在席前表演钻圈、顶坛子之类的杂技。杨玉环借酒浇愁状。
李瑁:姐姐喜欢吗?
杨玉环:挺好玩儿的。
李瑁:这是王英他们出城办事,路过安乐坊时遇见的,他们知道你喜欢,就带回来了。(杨玉环饮酒。)姐姐别喝了。
杨玉环:为什么?
李瑁:姐姐身体不适,不宜过量饮酒。
杨玉环:可我觉得多喝些,心里才舒服。
李瑁:是吗?(杨玉环点头。)那好吧,我陪姐姐多喝几杯。(斟酒。二人碰杯。)
4,晚上。皇宫。室内。李隆基独自面对一桌饭菜毫无食欲,只顾继续打磨金钗。高力士进。
高力士:爷……
李隆基:你有何事?
高力士:爷快用用膳吧,饭菜又要凉了。
李隆基:朕不是说过让你统统给我撤下去吗?
高力士:撤下去,您吃什么呀?
李隆基:让他们给朕弄碗米汤即可。
高力士:这怎么行?
李隆基:怎么不行?朕已是将死之人,想喝口米汤都不行了?(高力士跪。)
高力士:爷!奴才斗胆求您了!爷以万乘之尊而身系天下,却奈何为一红颜女子而置江山社稷于不顾耶?
李隆基:放肆!你弄不来她,还有什么脸面在朕跟前说风凉话?
高力士:奴才说过,爷要是想要,怎么着也给您弄来了,可即使天下人不说什么,以寿王妃之性情,您是知道的——她能顺当得了吗?求爷再三思之!(李隆基发愣。)爷……
李隆基:出去。出去!
高力士:是。(退出。李隆基看看桌上饭菜,继续打磨金钗。)
5,晚上。寿王府。室内。酒席前只剩下李瑁和杨玉环。二人都有三分醉意,仍不住碰杯。
杨玉环:来,再喝一杯。
李瑁:喝!
杨玉环笑:殿下都喝醉了。
李瑁:姐姐也喝醉了。
杨玉环:我没醉。
李瑁:我也没醉。
杨玉环:你没醉?那你怎么脸红了?
李瑁:姐姐脸也红了。姐姐的脸色平时艳如桃花,此时则烂若云霞。(笑。)
杨玉环:我……真的那么好看?
李瑁:寡人决无虚言。记得母后在世时,常夸我艳福不浅。……(想起母亲,转悲。)
杨玉环:看,你又说母后。算了,不说了。来——(二人碰杯。)
李瑁:我太爱你了。
杨玉环:我知道。就因为我长得好看,是不是?
李瑁:姐姐不知,其实你比洛神还要美呢。
杨玉环:别逗了。
李瑁:真的。
杨玉环:还说!洛神是神仙,我是凡人,怎么能比神仙比美?
李瑁:姐姐错了吧——洛神其实不过也是个凡人,她本是魏文帝曹丕的皇后,曹植暗中爱慕之,却又不敢直书其美,所以才编出一个洛神来。
杨玉环:噢,原来是一个皇后?
李瑁:然也。皇后不也是凡人吗?
杨玉环:言之有理。哎,你们男人是不是全都好色?
李瑁: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姐姐何出这不雅之言?
杨玉环:那,要是我将来老了、丑了,你还会喜欢我?
李瑁:笑话!谁都会老的,可姐姐决不会变丑!
杨玉环:又说假话!唉,要是……要是……
李瑁:要是什么?
杨玉环:算了吧,哪儿来的那么多要是?来,喝酒。(碰杯。)
李瑁:姐姐心里一定有事吧?
杨玉环:什么事?
李瑁:姐姐不说,我怎么知道?
杨玉环:没事。我能有什么事?
李瑁:不会的。我看得出来。
杨玉环:是吗?那你就说说看。
李瑁:姐姐自打从骊山回来,就变得怪怪的,所以我想,你……
杨玉环:我怎么?
李瑁:你是不是得罪父皇了?
杨玉环:……没有!
李瑁:真的?
杨玉环:你别问了。
李瑁:可我想知道!我想知道姐姐那天晚上为何匆匆跑回长安,回来后又不肯进宫去见父皇!(杨玉环低头不语。)是父皇嫌姐姐的舞编得不好?
杨玉环:不,是我嫌他的曲子编得太差!
李瑁:啊?!这……
杨玉环:这怎么了?我就是不喜欢嘛!(起身,笑着往外走。)不喜欢!不喜欢!
李瑁:不喜欢?(看着杨玉环出门。)原来是这样……(忽然酒醒。)
6,晚上。太子府。室内。李亨独自喝闷酒。张良娣进。
张良娣:殿下,你不是说要看书吗?怎么又一个躲在这里喝起了闷酒?
李亨:良娣呀。你们在干什么?
张良娣:我和王妃姐姐下了几盘象棋,她说困了,就让我来叫你过去。
李亨:急什么?来,你陪我喝两盅。(张良娣坐下,斟酒。)
张良娣:你到底怎么了?莫非又有什么心事?
李亨:我还能有什么心事?
张良娣:殿下也真是的,都这么些年了,却总也忘不了那个女人。
李亨:忘了谁也忘不了她!(喝干杯中酒。叹气。)说实在的,我觉得不妙呀。
张良娣:有何不妙?
李亨:你说,父皇会不会也看上玉环了?
张良娣:父皇?(笑。)你说什么呢?
李亨:不!我感觉得出来!
张良娣:疯话!
李亨:不是疯话!
张良娣:你看出什么来了?
李亨:你没看见每次去宫中赴宴,玉环一回也没去过吗?为什么?
张良娣:她不想去呗。
李亨:不对!她是怕见父皇!我看得出来,父皇每每总忍不住往十八郎身边的空位子上瞅,他瞅什么?
张良娣:你是说——
李亨:上次去骊山,父皇把玉环留在山上,我就觉得不对劲。听说当天晚上玉环就匆匆下了山,半路上连脚也没歇就回长安了。这是偶然的吗?
张良娣:这些你都是听谁说的?
李亨:我听陈玄礼手下人说的。
张良娣:你倒会打听!
李亨:能不打听吗?父皇要是惦记上玉环,我怎么办?
张良娣:阿弥陀佛!(冷笑。)要依我说,如果真是那样,也未必不是件好事呢。
李亨:你什么意思?
张良娣:我的意思再简单不过,好孬让你死了那条心!
李亨:胡说!……好,好,就算此事与我无关,那父皇的名声怎么办?啊?我大唐的国格国威又将往哪儿放?啊?
张良娣:行啦,你别扯得太远了,有没有这回事还不一定呢。瞧把你给急的。
李亨:我相信我的直觉!
张良娣:就算你是对的,就算父皇有了那种心思,你又能怎样?你劝得了吗?你敢去劝吗?
李亨:这……(韦孺人进。)
韦孺人:瞧你们,聊什么呢,这么热闹?
张良娣:姐姐怎么也来了?
韦孺人:我能不来吗?本指望你来请殿下过去早些休息,没成想你们倒只顾在这里喝上交杯酒,说上贴心话!(笑。)
李亨:行了,咱们也别说了,睡觉,睡觉去!(起身和二女人出屋。)
7,晚上。皇宫。室内。李隆基聚精汇神打磨金钗。高力士进。
高力士:万岁爷。
李隆基:又什么事?
高力士:寿王千岁来了。
李隆基:什么?
高力士:寿王千岁他非要见您。
李隆基:他所为何事?
高力士:奴才不知。他不肯说,只说要当面禀明万岁爷。
李隆基:快!快让他进来!……等等!((匆忙收起金钗及工具。)把奏章给朕拿过来。(高力士忙把成摞的奏章抱到桌上。)去吧。
高力士:是。(退出。李隆基拿起一份奏章假装翻看。片刻,李瑁进。)
李瑁:儿臣拜见父皇。(李隆基故意动作缓慢。)
李隆基:哦,是瑁儿呀。这么晚了,你找朕有事?
李瑁:儿臣罪该万死!(跪。李隆基大惊。)
李隆基:瑁儿,何出此言?
李瑁:父皇!全怪儿臣驯妻不严,致使玉环对父皇出言不逊,冒犯了父皇天威,请父皇责罚儿臣吧!
李隆基:……怎么?玉环都跟你说了?
杨贵妃是唐朝皇帝唐玄宗的妃子。
杨玉环,字太真。她先为寿王李瑁的王妃,后为公爹唐玄宗李隆基的贵妃天宝四载,27岁的杨玉环被李隆基册为贵妃,距杨玉环被册为寿王妃整十年。天宝十五载六月十四日,随李隆基流亡蜀中,途经马嵬驿,禁军哗变,37岁的杨贵妃被缢死,香消玉散。杨贵妃天生丽质,“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堪称大唐第一美女,此后千余年,无出其右者。杨贵妃与西施、王昭君、貂蝉并称为中国古代四大美女。
(来源:文章屋网 )
人生在世,知己难求啊!问那世间有谁没有追求?可是又有谁想拥有知己呐?你可曾问道:“红颜知己多祸水,咋就要寻求知己呐?”这你就有所不知了。何谓知己呐?何谓的知己表面含义是知道自己。可想而知有个美丽佳人知道自己的心事,愿示抚媚、安慰,难道不说很高兴吗?难道反而说别人是什么祸水?这难道说的过去吗?你可以说杨贵妃是祸水,也可以说西施是祸水、貂禅是祸水。那你有凭证吗?
哪个美人不是因为男人而成名的。西施原本不过是一个打渔的姑娘,后因勾践的关系送给夫差,这能说是西施的过错吗?就算西施这么做,也是为了整个越国的百姓,这样做也值得。然而人家一提到“红颜祸水多薄命”,肯定就会想到杨贵妃,我认为杨贵妃并非祸,只是李隆基昏而已。杨贵妃原初只是李亨的妻子,后来被李隆基看上,就封为贵妃,这难道是杨玉环愿意的?后来的安史之乱,也并非杨玉环的错,一、李隆基昏庸无能;二、安禄山野心太大;三、杨国忠乱国。这三条是导致安史之乱开始的三大主犯,其实根本就没杨贵妃的事,更可笑的是什么白居易,写了《长恨歌》来贬斥杨贵妃的事,我认为杨贵妃就是有错,也是杨国忠和李隆基逼的。白居易对杨贵妃的恨虽然不明显,但是从他的《长恨歌》,我可以感受出白居易显示文人的怜逸心软,转而对贵妃和李隆基的荡气回肠的爱情加以描写,在国家大事的“恨”下又莞尔生出卿我千古之爱的生死离别之恨。这让我从中明白,只要有知己,无论有何苦恼之事,都可以侵诉。李隆基虽然逼迫杨玉环成为自己的女人,但是却得到杨贵妃这样的知己,并且有一段让人羡慕的爱情,此二人之爱原本无罪,却因角色的不同终成悲剧。
虽然天下人都在觅寻自己的真爱,但是依我而言知己与心中的她或许相似,或许相差,无论如何我也要找到向杨贵妃那样的知己,伴随我度过苦恼的日子来迎接快乐的日子。
我渴望得到知己,可惜不知那时终究在何时?
沙门中学初一:a***
《长恨歌》的主旋律是以“情”为中心,并以之统摄全诗。诗人把“情”作为写作与歌颂的对象,那种人皆有之的情潮便以其独特的人性之美奔涌倾泻于作者的笔端。“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诗歌用对比夸张的艺术手法极写杨玉环的美丽与娇媚。正因为此,才引发了唐玄宗“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的荒唐误国之举。“渔阳鼙鼓动起来,惊破霓裳羽衣曲。”悲剧的序幕拉开了,剧情进一步发展。“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马嵬坡生死离别的动人一幕,使大唐帝王李隆基完全转化为爱情悲剧的男主角,他真正的爱情生活也划上了最后的句号。日后的李隆基便处在一种不尽的悲痛、怅恨、留恋之中。“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断肠声”,“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便是这种余痛在心,无情无绪心态的真实写照。我们知道,唐玄宗之后的唐肃宗听信宦官李辅国之言,把唐玄宗迁于西宫,实际上等于软禁。此时的李隆基寂寞忧思,孤灯难眠,真是“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衾寒谁与共”。诗人抓住了悲剧男主人公精神世界里揪心的“恨”,裂肺的“情”,用酸恻动人的笔调来写李隆基对杨玉环的梦牵魂绕、哀婉缠绵、孤寂伤感的相思之情,读来真是令人荡气回肠,慨叹不已。结尾“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二句,是对爱情无奈的叹息,是对爱情受命运捉弄,被政治伦理摧残的深深痛惜,此恨之深,穿越时空,永恒回响。
那么,迁居西宫的李隆基,虽说过上了“软禁”的生活,难道真的是到了“落叶满阶红不扫”的悲惨境地吗?我的猜测有三:他一人孤独地生活,无人侍候,无人清扫;他无情无绪,没心思让人清扫;睹物思人,触景生情,自己不愿意扫,也不让人扫。
知道些历史知识的人都明白,犯了大逆不道之罪的皇亲国戚被看押于“专府”――宗人府。宗人府是中国古代管理皇室宗族的谱牒、爵禄、赏罚、祭祀等项事务的机构。例如:明初设大宗正院,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改称宗人府,以亲王任宗人令,其后事权归于礼部。清代宗人府沿袭明制,设于顺治九年(1652年)。长官改称宗令,由亲王或郡王内选充。宗人府负责收发文件、管理宗室内部诸事、登记黄册、红册、圈禁罪犯及教育宗室子弟。据《光绪会典》规定,本府及所属各单位共有职官219人。清代宗人府位居内阁、六部之上,以抬高皇族成员的身份。试想宗人府那里对犯戒的皇室子弟尚且有宫中官员专门伺候,何况李隆基居住的是皇宫中的西宫。就是“软禁”,那里自然也会有“失势”“失宠”的前朝太监、宫女的侍候,更不用说还有一群前朝的妃嫔等的陪伴。分析到这里,我们就可以大胆地排除前两种猜测,而第三种正是我们所要共同探讨的。李隆基失去杨贵妃之后的心情,前面我们已经分析过:悲痛、怅恨、留恋、哀婉孤寂的无限相思。“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君臣相顾尽沾衣,东望都门信马归。”“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作者对李隆基思“ 情”伤“恨”的宣泄性描写已大大超越了帝王妃子间的感情纠葛,甚至诗人主观的理想成分也一览无余。
物是人非,心何以堪。睹物思人,触景生情。那片片“落叶”不正象征他们过去甜蜜爱情生活的岁月与日子吗?那地上的“落红”也就是落花,不正象征着永远失去的艳妃杨玉环吗?“落叶满阶红不扫”不正是风流帝王李隆基对他的宠妃杨玉环以及他们过去爱情生活的全身心投入的回忆、陶醉与纪念吗?
历史上文人所写的诗中,有关“落叶”与“落红”的诗句能很好地说明这个问题。屈原《湘夫人》中“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杜甫《登高》中“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刘勰《文心雕龙》中“悲落叶于劲秋,喜柔条于芳春”;孙逖《淮阴夜宿二首》中“木落知寒近,山高见日迟”;郎士元《送别钱起》中“暮蝉不可听,落叶岂堪闻”; 陆游《北窗》中“北窗鸣落叶,愁绝夜迢迢”。这些诗中的“木叶”或“落叶”就是时光流逝,令人感伤,生活如片片叶子的象征。
元稹《行宫》诗中“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欧阳修的诗句“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李清照《一剪梅》中“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晏几道的诗中有“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的名句。《红楼梦》中有“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透过这些诗词中的“落红”或“落花”,我们想象到的不仅是枯萎的鲜花,更重要的是这些意象的背后是指如花一样的人,即曾经艳丽无比使人赏心悦目,最终又枯竭了生机失去了生命的美丽女子。“落叶满阶红不扫”也正形象地展示了唐明皇李隆基的情感世界:回忆与感伤曾经如叶片般的活力四射的日子,迷恋于珍惜如鲜花般的倾城倾国的艳妃杨玉环。写花名词“花开犹是十年前,人不似,十年前俊”,“花开寂寞红”。古人对花与女子的巧妙联系已是早成定论,在此我不再细说。“落叶”总让人想到生命的流逝,怀念过去曾经拥有过的日子。“落红”总让人产生一种伤春惜玉的绵绵情思。龚自珍不是也曾说过“落红不是无情物”吗?
做演员苦,做戏曲演员更苦。十年的寒窗苦练,无非是为了舞台上那一瞬间的精彩绽放。然而,却几乎与这“绽放”失之交臂了!这就无法不教人感慨“缘分”这个东西的奇妙。好像剧中的杨玉环,“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谁曾想,“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作为演员,能够演一出戏、扮一个角色,就是和这出戏、这个角色结下了不解之缘。于是,受伤的,带伤上阵也要演,可谓精神可嘉;替补的,哪怕只有一分钟,也会倾尽全力,可谓尽职尽责。无论是带伤上阵的,还是替补出演的,此时此刻,都是为了成全一个千娇百媚的杨玉环。最终,成全了观众。
演出当然是没有闪失的。整出戏的舞台和程式都是以极其传统的样式呈现给观众,因此有人用“‘移步’不‘换形”’来评价。饰演杨玉环的王芳,无论是扮相还是唱功都可圈可点,她把杨玉环的“娇媚”表现得入木三分。但是,前几场中,却娇媚得过于清纯了,不像一个宫围中的贵妇,与唐明皇从《定情》到《制谱》,都像是一对闲云野鹤、神仙眷侣。
在《夜怨》一场中,情形有了改变。杨玉环因圣上夜不回宫,心底生怨,打发永新、念奴去打听,知悉皇上赠珍珠给一度受到冷落的梅妃,并与梅妃一同下榻翠华西阁,不由怨怒辛酸之极。《絮阁》一场,更是突出地表现了杨玉坏的过人“手段”。她得知圣上临幸梅妃,便拂晓赶来,高力士在阁门外望风,立即向唐明皇报警,唐明皇惊惶失措,忙不迭命梅妃躲藏在夹道之中。杨玉环拾得梅妃遗下的凤鞋和翠钿,撒娇使性,赌气将金钗钿盒交还唐明皇,并要求出宫。唐明皇陪笑认错,才平息了这场风波。只见那杨玉环,使出浑身解数,活脱脱一个似娇似怨、亦嗔亦怒的美妇娇娃。躲在夹道中的梅妃,无需出场,就已经永远地输在了“夹道”之中。
最喜欢的是那场《惊变》,也叫《小宴惊变》,其实可以分成《小宴》和《惊变》两场。但是,之所以合为一场,或许就是要借《小宴》的浪漫和欢愉,来烘托出《惊变》的惊诧和猝然。常言道,祸福相依,否极泰来。灾难和不幸总是与欢乐如影随形。欢乐到了极点,灾祸也就在不远的地方了。推杯换盏、把酒问情。酒也罢、情也罢,都是醉人之物。于是,美人微醉,憨态可掬。好一幅醉人的佳人才子图!
《小宴》过后就是《惊变》。霎时间,边疆起乱,风云突变。高力士进宫面圣,奏请出宫避祸。唐明皇身为帝王,虽然权倾天下,但却往往有太多的无奈与悲哀。对唐明皇而言,即使无法保全女人的性命,也希望她能够睡一个安稳的好觉;即使无力拯救自己的江山社稷,也要忧心爱人的“玉貌花容”。这是怎样的一种情爱呵!
人世间的皇帝与妃子,最终还是成为了神仙眷侣。《重圆》中,玉帝传来旨意,命李隆基与杨玉环回归仙位,永结夫妻,居忉利天宫。从此以后,相爱的一对旷世男女,在天上过起了幸福美满的生活。爱情在神话中得到了永恒。于是,广寒宫里奏响了《霓裳羽衣曲》,团圆终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