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关于时间的格言

关于时间的格言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关于时间的格言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于时间的格言

关于时间的格言范文第1篇

人生的价值,并不是用时间,而是用深度去衡量的。

人生在勤,不索何获。

花有重开的,人无再少年。

你若要喜爱你自己的价值,你就得给世界创造价值。

关于时间的格言范文第2篇

关键词:歌唱语言 生活语言 两者关系

人类生活从什么时候开始有了音乐,已无法查考。在人类还没有产生语言时,就已经知道利用声音的高、低、强弱等来表达自己的意思和感情。随着人类劳动的发展,逐渐产生了统一劳动节奏的号子和相互间传递信息的呼喊,这便是最原始的音乐雏形语言形式,是人类敞开心扉的交流形式:是人类搭架心灵桥梁的快捷方式;是人类情感交集的抒发模式:是人类释放悲喜的表达公式。如何淋漓尽致、唯美完善地运用语言这门深奥的哲学,是一种深内涵、高层次的学问。歌唱与语言之间的关系,在声乐教学中是极其重要的。

一、歌唱语言

歌唱语言包括四部分:

(一)歌唱语言的发音发声 。在日常生活中进行一般交流的语言活动,原是无须进行特殊的发声训练或练声的。然而作为舞台语言,歌唱都必须进行艺术的加工,语言与歌唱的发声或者说是说与唱的发声具备了同样的生理发声条件。首先,在呼吸或气息的运用上有明显的差异,歌唱需要更多的气息,这样就要比说话增加呼吸的次数或增加呼吸的深度,使肺的气息量出入量加大,说话时的气息出入量是自然的控制,其次,在发音上说与唱也截然不同。人体的发音体一声带在适应不同的发音需要时它的颤动频率有明显差异,一般说话时声高的变化较小,声带的震动次数也较少,而歌唱时音高次数变化较大,声带震动次数也较多,同时,在声音共鸣上,说话一般保持自然状态无须进行共鸣的集中或声色的修饰,而歌唱则是语言的美化,歌唱的共鸣是丰富音色的重要的声音造型手段,美好的共鸣是提高声腔美与声乐艺术表现力的关键。

(二)歌唱语言的咬字与吐字。说话时咬字、吐字一般比较轻快,字音之间没有太多的空隙,歌唱时则必须加强力度或弹性,尤其是声母中的字音。同时随着旋律的变化要拖腔拉着,这样表现可以充分发挥韵母的共鸣作用。这样说话时的音素表现由于间隙短,一般不十分明显,而歌唱时由音拉长,字的头,腹,尾或每个音节中的各个音素都表现较为明显。

(三)歌唱语言的语调色彩。歌唱语言的语调色彩则是有声语言语调的音乐,它不仅蕴涵着语调的自然形,且充分调动音乐的旋律、节奏等特殊手段加强并发挥语调的艺术表现力与情感作用。

(四)歌唱语言的艺术风格。歌唱语言的艺术风格是由多方面因素构成的,不同的国家,民族,地区。不同的历史时代及其相应的文风,不同的题材形式,以及不同的作者,演唱者的具体创作表现及其所形成的流派等,反映在声乐艺术的风格上各不相同。

二、生活语言

生活日常的语言组织,遣词造句相对比较自由,更多随机性和随意性。尤其是非正式语言交流的言语表达更加不拘形式不受语言格式,声韵的限制。有时甚至可以不顾及语法。句法,语汇,语音音色,语音声调,语态的种种限制。只要语言顺畅自然表意清楚,明白,相互就能够领会即可实现语言交流的目的。日常生活中的生活语言通常是人与人之间的说话,包括最基本的声母,韵母,声调练习还有绕口令,台词等都是一些常用的生活语言。

三、两者之间的关系

歌唱语言是人类社会生活语言与歌唱音乐艺术声响的完美结合,是一种人类特殊形式的高级语言,歌唱语言是有别于生活语言的独特语言,它具有与生活语言相同的语音形态、语音结构、语法规则及语言规律,然而,人类歌唱艺术活动不是单纯的语言活动,歌唱语言与生活语言也存在着诸多的异同点。

(一)歌唱语言与生活语言在语音声响表现形式上的差异

1.音值差异:通常情况下,说话的语频、语速、语言节奏都明显快于歌唱。关于歌唱语言与说话方式的语言节奏速度的比较,我们可以采用一种方式来加以测定。任选一首歌曲,先按作品规定速度歌唱完全曲并记下所需的时间,然后与朗读完歌词所用的时间进行比较,我们会很容易地发现二者在语速、语频方面的具体差异。

2.音调差异: 歌唱语言与生活语言的表达之间还存在着语音音调的差异,所谓语音音调的差异,实际上是指无声发声时出现的嗓音音调高低的变化。一般而言,说话的元音音调起伏变化不大,音域相对较窄,音高差异一般不超过五、六度范围,而歌唱音乐元音音高一般会达到两个八度。与说话方式不同的是歌唱语言的语调几乎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不同的较大幅度的变化。

3.音强差异:歌唱与说话时的语言表达在语音的音强方面同样存在一定的差异。日常生活中,几乎每个人的说话音量都与自己的说话习惯有关,致使不同人之间形成了一定的差别。有的人天声嗓门大,声音洪亮,而另一些人则可能更习惯于轻声细语。生活中大部分人说话的声响多半居于两者之间,习惯用中等音量进行交谈。

参考文献:

[1]袁静芳.中国传统音乐概论. [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0

[2]余笃刚.声乐语言艺术. [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00

关于时间的格言范文第3篇

关键词:食品感官检验;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0-0008-02

《食品感官检验》是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重要专业课,该门课程是在食品理化分析的基础上,集心理学、生理学、统计学的知识发展起来的一门学科,包括各类食品的感官检验的方法和技术,是一门综合性的专业学科。食品感官检验对食品的质量评价,食品的贮藏和保鲜,新产品开发,市场预测,产品评优等方面有重要意义。对这门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进一步加强对《食品感官检验》的原理和理论的理解,而且能正确掌握食品感官检验的基本实验操作技能、统计分析能力、检验方法,以及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科研能力,为学生从事食品生产和科学研究工作或进一步深造打下坚实的基础。学校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和创新人材的摇篮。素质教育是21世纪教育的方向,作为完整的高等教育专业课程体系,实验课程、实验手段是进行素质教育、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1]。所以,本课题组对食品感官检验课程实验教学的改革作了一些探讨与实践。以期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与创新能力。

一、培养学生做实验的兴趣

《食品感官检验》的实验课相对其他专业课来说比较烦琐,做实验时间长,特别是准备工作很多,每次实验前均有大量的样品制备、分装、编号、送样等工作。实验后,还有大量物品需要清洗整理。许多学生认为食品感官检验实验很简单,并不需要多少深奥的知识与技术,只是通过品尝食品鉴评食品。因此,应向学生讲明,食品感官检验这门课不仅仅是要学生学会怎样去鉴评食品,更重要的还是应该掌握实验的整个准备过程及其最后的实验统计报告。通过学习可以掌握食品感官检验技术、检验方法,学得好坏将影响未来从事科研和质检等工作的能力,使学生了解这门课程的重要性。改善学习环境和更新仪器设备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两年我们对食品感官检验实验室进行了装修,开展多媒体教学,借助多媒体手段,为学生创造思考的学习情境,制造有趣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也更换了一批仪器设备,例如,把架盘天平换成了电子天平,缩短了学生称量时间,搞高了学生做实验的效率。在学生做实验过程中,不断向学生提问题,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细心观察和做实验的兴趣,培养学生利用已学的基本原理解决实制问题的能力。平时,鼓励学生组成实验兴趣小组,针对市场上的食品进行感官检验分析,评定食品的质量,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方法的改革

实验性教学对巩固理论知识、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以及开发他们的创造力均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2]。以往的实验教学主要是教师按照实验要求,给学生制备好实验材料,学生上实验课时来做一下就好了,在实验过程中只是机械照搬,样品是实验老师准备好的,仪器设备也是老师调试好的,结果是学生对食品感官鉴评的方法有个浅层次的认识。其实食品感官检验这门课程不仅要学生学会鉴评食品,更重要的掌握实验的整个准备和实验统计报告撰写,否则学生只做了实验的一部分,只充当一个操作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不到锻炼,碰到实质的问题无从下手。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首先对实验教学内容进行改革,组织科学合理的教学内容。选择实验内容的时候,我们注重与理论课程相结合,让学生进入实验室前对实验有足够的认识,避免盲目空洞实验。同时,有意识地选择实验操作能够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达到理论和实验课程相互促进的教学效果。比如,精选基本实验,严格基本操作的训练,增加综合实验项目所占的比例,开出设计性实验,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

1.让学生参与设计和准备实验。食品感官检验实验的特点是:准备工作很多,每次实验前均有大量的制备、分装、编号、送样等工作,实验结束后还要进行大量实验工具的清洗和整理。而这些工作也是食品感官检验实验所必须要掌握的内容,由于受到学时的限制,而完全由教师包办代替,会造成学生坐享其成,学生因缺乏这方面的锻炼在日后的工作中无法独立开展。因此,我们让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参与设计和准备实验,在教师指导下,分批让学生自己设计和准备不同类型的实验。这样既解决了教师人手不足的困难,又增加了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有利于系统掌握食品感官检验实验方法和技能,也可以加深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

2.精选基本实验,严格基本操作的训练。实验基本操作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提高实验技能的重要环节,学得好坏将影响将来从事科研和专业工作的能力,我们开设了两个基础实验,目的是使学生熟练掌握试验技术,为后面开设综合性与设计性实验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部分学生对实验不重视,只追求实验速度而忽视实验的基本操作,所以,在学生做实验过程中,教师应耐心严格指导学生进行规范化操作,要及时纠正学生操作过程中发生的或正在发生的问题,要求学生重视每个细小的操作环节,采取多样的教学方法指导学生实验。如“边实验,边提问”法等[2],通过对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提问,引导学生客观全面地观察实验现象,激发学生扩散思维,养成边看边想、边想边看的观察习惯,加深学生对知识技能的理解和记忆。实验结束后要求学生将用过的物品清洗干净,摆放整齐,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实验室工作作风。

3.增加综合性实验、开出设计性实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通过基础性实验训练,在学生掌握基本实验技能的基础上,增开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对于强化学生的实验技能,加深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提高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大有益处。我们尝试开设2~3个综合性实验,1个计设计性实验。如葡萄酒的品尝与鉴赏、茶叶的品评与分级、饼干的品评三个综合实验,对于动手能力强、学有余力的学生鼓励他们选修市场调查试验(以凉茶饮料为例)的设计实验,进一步提高科研能力,培养其创新能力与综合素质。

4.考核方法的变化。合理评定学生的实验成绩,客观反映学生实际动手能力是实验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过去,我们对实验成绩的评定,仅限于批改实验报告,根据实验报告给出学生实验成绩。由于每一次的实验内容对每一位学生都是一致的,而且实验报告是评判学生实验成绩的主要指标,实际操作和平时成绩被忽略,部分学生出于想取得好成绩的想法,对自己的实验结果缺乏自信,就去抄别人的数据,任意涂改实验结果,会导致部分学生对科学实验的态度极不严谨,这种态度对将来走上工作岗位和进一步深造有害无益。即使老师发现学生有抄袭现象也没有时间追查谁抄谁的,不好处理,如果同时降分,会对认真学习的学生不公平,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实验课程成绩评定改革势在必行,为了减少学生抄袭现象,我们把一个学习班分为四个大组,每一大组的样品编号都不一致,从而减少学生的抄袭现象。由单一的实验报告改为课堂上提问、基本操作、数据记录、实验环境卫生、实验报告等,全方面考核学生的学习成绩。同时严格考勤,规范值日,并纳入成绩记录范围。促使学生遵守纪律,养成良好的实验室工作作风。合理的评分标准对学生的学习起到了良好的导向作用,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改进不足。考核是手段不是目的,重要的是培养学生严谨的工作作风和实是求是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较强的创新能力。我们改变了以往片面注重实验结果的取向,更多关注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实验的过程和方法,以及实验过程中体现的态度和行为习惯,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实验教学队伍的建设

师资队伍的建设关系到教学的质量和实验教学改革的成功,推进实验教学改革和提高实验教学质量,教师也要加强自身的学习和提高,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如,实验教学人员通过进修或攻读学位提高工作能力和学历层次,其中一位主讲老师通过一年的进修学习业务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参加相应的学术会议了解新知识、新信息,鼓励和支持高水平的老师、学术带头人参加和投入到实验教学工作中,并将科研成果引入到实验教学,为学校人才培养提供保证。

四、结束语

通过对培养学生做实验的兴趣、实验内容的选择、考核方式的变化等方面进行改革和实践,目前本课程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大大激发了同学们上好实验课的热情,有效调动了学生做实验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观察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学生勤奋、严谨的工作作风和认真负责、实是求是的科学态度,增强了学生实验操作技能和综合应用能力及创新精神,加深了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教学质量得了很大的提高。实验教学改革任重道远,今后将继续加强实验队伍的培养,深化实验教学和管理体系的改革,进一步提高食品感官检验课程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刘亚,吴晓萍,李素云.对食品分析课程实验教学与管理的思考[J].湛江海洋大学学报,2004,24(2).

[2]虞湘宾,徐伟业.信息论与编码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0,(3).

关于时间的格言范文第4篇

现代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能力、技能和知识等综合素质的要求增多,用人单位对毕业大学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要求要牢固确立人才培养在高校工作中的中心地位,着力培养本领过硬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1]。而近年来,社会各界对高校毕业生的动手能力及适应能力有些失望,不少企业在招聘中甚至倾向实践操作较强的职高生,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对目前高等教育的不认可。

实验教学是高等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等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2]。为减轻目前高等教育承受的社会争议,改变社会的负面看法,高校必须重视实验教学,加强大学生动手及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高校实验教学改革势在必行,下面结合自身教学情况,就高校实验教学改革提几点建议。

一、重视实验教学

长期以来,实验教学作为理论课程的附属环节,被看成是理论教学的补充,在绝大部分高校均未得到重视,将实验教师和管理人员放在了次要地位,极大地挫败了实验教、管人员的工作热情,其教学质量大打折扣。而教师的教学态度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误认为实验课可有可无,实验中机械地按照实验步骤,获得几组数据,对实验设计思想、实验方案等缺乏最起码的思考,学生仅为了上交一份实验报告来到实验室,对实验现象视而不见,对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束手无策。因此,部分高校的实验教学形同虚设,完全散失课程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目的。

为此,要改变此种状况,高校需加强对实验教学重视,至少应将实验教学和理论教学放在同等地位,并且同工同酬,提高实验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并对教师的实验教学进行严格监控,进而促进其对学生实验的严格要求。因此,学校加强对实验教学的重视,可促进教师及学生均认真对待实验教学,起到一箭双雕之效。

二、加强实验课程改革

首先,需要增加实践教学比重。根据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文件,原则上人文社会科学类本科专业不少于总学分(学时)的20%、理工农医类和师范类本科专业不少于30%,高职高专类专业不少于50%[1]。

其次,加强实验课程的改革。传统的实验课是对应理论课而设置,这样只利于单独一门课程的改革和完善,而不同科目的实验课程之间缺少配合和沟通,整个实验教学缺乏系统的统筹安排[2]。使得教学内容既有空隙又交错重叠,降低了学生的学校效率,也造成教学资源的浪费[3]。且多数实验为验证性实验,学生只需跟着步骤完成报告即可,严重阻碍了其创新思维的培养。因此,实验课程应根据需要更新教学实验内容,及时删除陈旧实验,引入新的具有实用性的实验内容,将理论与新的实验技术结合,使实验课程能够与时俱进,且能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具有新颖性、先进性、创新性[4]。可将实验课程划分为基础性实验、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形成较强的实验教学系统。基础性实验及传统的验证性实验,使得学生掌握基本的实验技能;综合性实验,在基础实验的前提下,增加一定的难度,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设计性实验,用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与创新能力。由教师提出实验目的、要求,由学生自主设计、自主完成,要求学生综合一门课程或一类课程的知识点完成实验[5]。

最后,在实验教学中,针对实验课程,教师应向学生灌输一定的科研思维,启发一定数量的对学术兴趣浓厚的学生,为其进一步的深造奠定基础。教学中,教师可将实验当作一个科研课题,可以提出有针对性的、学生感兴趣的、与科研应用密切相关的问题,平时教师也应注重查阅研究性文献和书籍,将零散的知识点、理论热点系统地穿插在实际应用中,给学生展示学科的发展趋势、科研成果,开阔学生的眼界,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探索精神[6]。

三、加强实验教学观念改革

目前高校实验教学受传统教学模式影响,方法相对落后,大多数实验课仍采用教师事先告知学生实验项目、方法,学生按照已知的步骤进行操作;且通常教学将理论和实践独立开来,加之实验条件的限制,多数情况在理论课结束一段时间后,才进行实验课的安排,造成了理论与实验的脱离。

因此,关于实验教学观念改革,首先,实验教师的教学方式,应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的实验教学,可将实验教学分为基础性实验、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这样循序渐进,打破固定的实验教学模式,增强学生自主动手操作能力,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实验教学质量[4]。其次,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紧密相结合,且同等对待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将实验教学也单独作为一门课程,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进行实践教学[2]。实践教学中尽量让学生根据自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独立思考、自主设计和操作,必要条件下老师给予帮助。最后,多样化考核实验课程,改革传统的实验考核方法,建立以能力评价为核心的成绩考核体系,建立实验过程、实验结果、创新意识和实验考试等多环节相结合的综合评定方法,迫使学生端正对待实验课的态度[5-7]。

四、加强实验室管理与建设

实验室是高校开展实验教学的硬件基础,其管理和建设直接关系实验教学的正常开展。因此,首先实验室应投入资金,及时更新仪器,淘汰陈旧设备。因为随着科技的发展,实验技术总在不断更新,造成许多新技术学科课程难以开出实验,或是因实验设备数量不足,只能开出演示实验,使学生失去动手的机会[5-7]。可见,学校在实验仪器上的经费投入非常必要。其次,实验室的运行需要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目前,许多高校的实验室管理基本上由专业教研室直接进行管理,缺少一个统一的管理中心,不能对有限的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因此,实验室管理需要实行统一管理、资源共享,最大限度地利用所有教学资源,并不断完善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制度、安全制度、仪器设备管理办法等。人员管理上,实行校领导、二级学院领导分管统筹,实验室主任主管,结合实验员具体实施及学生助管等多级管理方式,促进实验室管理的不断进步。

五、加大实验教学经费投入

实验教学经费是进行实验教学的有力保证,是决定实验教学开展的根本依据。因此,实验教学要适应学校的发展,就必须根据学校办学规模的扩大,提高教学经费的投入。目前部分高校不断扩招,而学校实验场地面积并未相应增加,造成学生人均实验面积减少,同时实验教学经费也没有随之加大投入,造成实验经费的不足,实验教学远远达不到实验教学课程的标准。更为不妥的是,实验教师为完成教学任务,不得不减少实验项目,实验耗材试剂质量也得不到保证,使得实验教学质量大打折扣,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因此,随着学校办学规模的扩大,学校必须保证实验经费的相应增加,且为促进实验教学质量的提高,应有计划地逐年增加实验教学经费投入,用于教师实验教学改革、实验设计的创新,真正做到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培养好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所以实验教学经费的持续投入,是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的有力保证,既是对学生成长的负责,也是对学校声誉的负责[8]。

六、加强实验教师队伍建设

高校实验教师队伍在实验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建设优秀的实验教师队伍对实验教学改革至关重要[6-9]。对于实验教师队伍的建设,首先,加强对实验教师岗位的重视,在岗位津贴、年终考核、职称评定及求学深造等做到同理论课教师一视同仁,充分调动实验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其次,支持和鼓励高职称、高学历的教师参与到实验教学,更欢迎他们带着研究课题参与实验室的工作,为实验教学带来新的理念及知识,丰富实验教学,促进实验教师队伍素质的提高[2,7-10]。

关于时间的格言范文第5篇

关键词:练声曲;关系;歌曲;演唱

歌唱是人类的一种本能。纤夫、车夫、渔夫及一切劳动工作者,几乎都有代表他们生活的歌唱,他们歌唱是为了抒发心中的情感,减轻工作的压力和疲劳,使身心得到放松,他们的歌声虽然没有歌唱家唱得美妙动听,但他们歌唱时的状态是自然、放松的,这也是对一个专业歌曲演唱者的基本要求。

当然一个专业的歌曲演唱者不仅在歌唱状态上有所要求,对其声音音色、位置的统一及各共鸣器官有机的协调、配合等,也有很高的要求。所以要使歌声达到完美的效果,就必须从基本练习开始,即歌唱前的发声练习。

一、练声曲在歌曲演唱中的目的及意义

练声曲是声乐学习者用以发展声音技巧的练习曲,是声乐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是训练学生歌唱基本功和提高演唱技巧的重要手段之一。

发声练习是用于训练声音技能、技巧最基本的一种练习。其目的就是通过有规律、有步骤的发声练习,逐步提高歌唱发声的生理机能,调节各种歌唱器官的协作运动,调整巩固科学的发声状态,改变平时生活中自然的发声习惯,把良好的歌唱状态保持到歌曲演唱中去,使歌唱发声的技巧成为歌曲演唱表现的有力手段,为达到声情并茂地演唱而服务的。

二、如何选择练声曲

不同类型的练习有其主要功能作用,当采用某种类型的练习达到某种技术要求时,常常会因练习的准确度不高而带来一些副作用,阻碍发声训练的进展,这是学习过程中的常见现象,为消除这些副作用,应适时地调整发声练习的类型和方式,使技术训练得以顺利进行。

1.母音练习

发声练习一般都采用单纯的母音。欧洲传统唱法中使用、e、i、o、u五个母音,我国汉语语音则使用、e、i、o、u、ü六个母音进行练习。但是,无论何种语言,在其母音发送时,都是促使喉腔、咽腔与口腔的共鸣空间的扩大,其目的是为了增强声音的响度。因此,在选择不同的母音练习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当强调打开喉咙、稳定喉头,用单纯的母音练习阶段,由于“稳定喉头”和“开喉”二者分寸很难恰如其分地掌握,可能会出现压喉头、撑喉咙、压舌根导致咽、喉、口腔部分肌肉疲劳的现象,这时,如采用带舌尖音的音节(如l、li、t、ti等)练习,用以调节喉、咽、舌根的机能状态,减轻这些部位的疲劳能获得轻松自然的声音效果。

(2)在强调声音的力度和共鸣阶段,如发声、呼吸、共鸣器官的机能调配不当,可能会导致声音的“滞重”。这时,用音程或琶音式的流畅练习和灵活的跳音练习有助于克服声音“滞重”的毛病。

(3)对于初学者来说应从自然共鸣较好的母音和声带张力较好的i母音开始练习,或者在母音前冠以唇边音m、b、p和舌尖音l、n、d、t构成音节练习。

(4)根据初学者发声习惯,结合汉语语音特点,从复韵母o、uo、i、ei、u、uo、ue、io、iu、ui、uei中选择合适的几个练习。

2.哼唱练习

在开始练声时,先练练哼鸣是很有益的。因为哼鸣练习容易使声音达到高位置和靠前、明亮、集中的效果。能较易体会到声音的共鸣和听辨自己的声音,是较易获得正确混合共鸣的有效方法。哼唱练习适宜在中声区练习,不要太响,哼唱练习的意义在于它容易找到发声时身体稳住的力量和感觉。

3.元音练习

对于初学声乐的人来说,选择运用单元音(即、o、e、i、u、ü)练声是比较适合的,这些单元音练习的关键在于练就一个“通”字,即上下贯通,气息流畅。当然,对于已经接受过声乐学习的人来说,也是最基础的练习。因为,它对于稳定腔体、固定口型具有很好的效果。

综上所述,母音的练习对于发声练习是极为重要的,在发声练习时除了注意母音的选择外,还应注意阶段性的练习。实践证明发声练习通常是由三个阶段组成的。即:第一阶段为自然声区的练习,因为自然声区的范围只有几个音,是人声中最自如、最富有色彩的声音,所以,自然声区的训练是发展我们声音的基础和起点。第二阶段,在巩固自然声区的基础上,扩大音域锻炼发声技术。这一阶段要注意加强锻炼呼吸控制的能力,声音的圆润、统一以及咬字的正确和清晰。第三阶段是发声练习的最后阶段,其音域进一步扩大,练习曲都是较为复杂、难度也是很高的。这三个练声阶段是循序渐进、环环相扣、联系非常紧密的,缺少任何一个部分的训练,声音都是不可能达到完美的。

三、歌曲演唱与练声曲的关系

综上所述,发声练习是声乐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声乐训练的一个重要环节,是训练学生掌握歌唱基本功和提高演唱技巧的重要手段之一。

发声练习是歌曲演唱的前提,是歌唱的基本训练。通过有规律、有步骤的发声练习,逐步提高歌唱发声的生理机能,调节各歌唱共鸣器官的协作运动,调整巩固科学的发声状态,改变平时生活中自然的发声习惯。这样在歌曲演唱过程中,有利于声音位置的统一,使发声的音色纯正,为达到声情并茂地歌曲演唱做好充分的准备。

发声练习是一种带有技能性的训练,从了解到掌握必须通过一个实践的过程,而方向正确、方法对头,可以达到事半功倍节约时间的效果。比如前面提到过的打开喉咙、放松下巴和喉部肌肉、稳定喉头等。在歌曲演唱过程中,由于没有阻力,气息能够把声音顺利地送到头腔。这样有气息支持的声音在听觉上的效果是有流动感的,而不是因挤压喉咙取得僵直、刺耳的声音。当然对于一个初学者来说是很难理解的,必须通过一个阶段的训练,才能真正地体会其中的含义,再去实践就比较容易了。

发声练习的选择与歌唱实践是同步进行的。不同程度、不同类型的声乐作品,选择的练习曲也不尽相同。根据作品的难易程度、风格特征来选择练习曲,有利于歌曲演唱过程中情感的把握。通过练声曲的训练,把良好的歌唱状态合理地运用到歌曲演唱中去,才能把歌曲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

发声练习对于歌曲演唱时咬字、吐字,清晰地表达词汇和语句,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因为,一条练习曲的母音、旋律都是固定的,上行、下行练习时比较单一。这种单一性的练习,有利于口型的巩固。这样在演唱歌曲时,就可以很轻松、清晰地表达整首歌曲的内容,给听众一种清晰、悦耳、美妙动听的声音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