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仿写金色花

仿写金色花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仿写金色花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仿写金色花范文第1篇

你要是叫道:“孩子,你在哪里啊?”我会暗暗地不做声,一直顶在你头上,让你一点儿也感觉不到太阳光照射的剧烈。

我要悄悄地移动着身体,伴随着你的脚步。

当你穿过大街小巷,跟认识的人打招呼时。我会一直停留在你的头上,也许你会感觉到我的存在,会跟她们说:“今天天气好好的样子,挺凉快的哦。”而她们会回答道:“是吗?我刚才从那边走过来怎么感觉很热啊,而到你这里怎么很凉快似的。”这时,我会一下子“逃跑”,然后再回来,让你不会感觉到我的存在。

当你仰望蓝天,发现许多变幻莫测的白云,你也会看到我。此时,我便要把我所有能够想到可爱的糖果的样子都表演给你看。让你觉得很奇妙,鼓起掌来。

可是你会猜得出,这就是你孩子的变幻魔力吗?

当你准备回家,我便要突然地在落到地上来,又变成了你的孩子。牵着你的手,陪我聊天。陪我回家。

“你到哪儿疯去了?”

“嗯——你猜猜。”

仿写金色花范文第2篇

【关键词】创设 问题情境 培养 思维品质

语文阅读教学活动中怎样创设问题情景,促进学生积极思维,以提高阅读教学效果?

一、变换角色创设问题情境,激活学生思维

语文阅读教学需要通过感知、体验、联想、想象等思维活动方式,进入情境,才能真正领会和理解。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变换角色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情境,激活学生思维,使其产生思维乐趣。例如:如宁鸿彬老师教《七根火柴》时,他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情景:假如有一座博物馆,邀请你当讲解员,请你就展台上的六根火柴向来宾讲述它的来历。这样变换角色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一个个跃跃欲试反响强烈,纷纷发表自己的观点,课堂内容一下子得到了深化。这样精心创设的教学情境激起学生思想上的波澜,点燃他们思维的火花。教师象导游一样,一步步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柳暗花明之处,其思维的敏捷性也得到了最好的锻炼。

二、大胆想象创设情境,开拓学生思维

在国画技法中,非常讲究“空白”艺术,因为它能给读者以广阔的空间。同样,文学作品也包含着许多“空白”,在教学中,我们可以捕捉这些想像因子激发学生“完形”心理的冲动,去补白,去创新。如:学习马致远的《秋思》一词,可借助词中的“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等意象让学生进行想像、描述,体会游子思念故乡的悲凉心情,训练了学生的创新思维。也可通过仿写的形式来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如教学《金色花》一文后,我曾让学生以“假如我是……”为开头仿写几句话,通过想像,学生们纷纷以“伞”、“云”、“床”、“白玉兰”等自比,以表达自己对母亲的爱。这样通过丰富的想象联想,广开思路,多方向、多角度、多途径进行思考,克服思维定势,拓宽了学生的思维,不仅能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而且能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思维。

三、通过多种手段呈现问题情境,提供广阔的思维空间

1.运用多媒体设置问题情境。通过多媒体教学,把丰富的图、文、声、动画等鲜活的情境,多渠道地展示给学生,使学生的多个感官受到刺激,思维活跃,问题火花由此进发。如教学《观潮》这一课时,生在大西北的学生都没有看见过钱塘江大潮,只凭朗读课文,很难唤起学生对这一天下奇观的向往和学习这篇课文的兴趣。所以在上课伊时,我便播放大潮的实况录像,让学生倾听岸上人声鼎沸,江上闷雷滚动,而后变成如同山崩地裂的巨响,目睹一条白线横贯江面,继而又如同千军万马,齐头并进的磅礴气势。在开始新课学习之前,学生们就己陶醉、震撼于这动人心魄的大潮之中,他们不但在兴趣盎然中整体感知了课文大意,而且对新课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在这种“乐学”的氛围中,学生思维活跃,为自己有效地学习奠定了基础。

2.结合学生熟悉的事物设置问题情境。杜威说:教育即生活。“生活的边界就是教育的边界”。教师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熟悉的事物中提出问题,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使教学内容真正为学生的学习服务。例如,在教学何其芳的《秋天》这篇课文时,我想:单凭学生的阅读、思考、想象,单凭教师的解说、描绘,学生只能吃到一个没有成熟的果子。我就把学生带到野外,看田野金色的麦浪,看河面撒网的渔船,看田野上悠闲啃草的牛羊。置身此情此景中,秋天就不仅“栖息在农家里,游戏在渔船上,梦寐在牧羊女的眼里”。而且栖息、游戏、梦寐在学生的心田里、脑海中。

3.通过比较形成问题情境。在中学语文教学中,

相似场景或相似人物,在不同课文中可能展示出不同东西,通过比较阅读,比较设置问题,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导他们去解决产生的问题。如我让学生比较《隆中对》和《出师表》中诸葛亮,让学生结合课文情境,体会两篇文章中诸葛亮的不同心境。又如同是名家词作《卜算子・咏梅》,可比较与陆游两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并分析不同的原因,就可上升到对两人时代、环境、世界观的本质差异的高层次的理解上。这样通过进行求同求异比较,加深了学生的理解,开拓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了学生思维的深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