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妇女节手抄报内容文字

妇女节手抄报内容文字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妇女节手抄报内容文字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妇女节手抄报内容文字

妇女节手抄报内容文字范文第1篇

一、制定读书活动计划,并宣传发动。

在上学期末(201x年1月)就制定了读书教育活动计划,成立了专门的读书领导小组,排出了读书活动的行事历。在教师会和学生集会上做了宣传,发动全体学生参与到“共建和谐家园读书教育活动”中来。

二、组织学习交流,并开展各项活动。

1、学习交流。

在寒假,每班布置了读书任务,还要求孩子和父母进行第二次阅读,并和父母交流感受。开学初,各班组织了交流读书心得的活动。老师和学生同步阅读,引导学生充分感受传统节日蕴涵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增强学生对传统节日的认知和理解。同学们阅读《我们的节日》,跨越历史的长河了解了古代的故事,了解了传统的美德,中国人的灵魂、气质和精神,使学生的心灵受到了震撼,思想受到了启迪,意志得到了鼓励。增强了学生的爱国情感和为建设祖国而奋发读书的责任感。

2、实践体验。

我们还把传统节日教育与学生的日常思想品德教育紧密结合起来。如在三八妇女节就要求学生为妈妈做一件事,与妈妈说说心里话;植树节动动手,为自己的家园添一份绿;清明节学校统一组织扫墓活动……创设一系列活动,让同学们由认知走向实践,又通过班队课(辩论赛、讲故事比赛等)、语文课、黑板报等,进一步深化和拓展。

3、手抄报比赛。

3月初,根据读书心得和实践体验,学校组织了以“我读书,我快乐,我智慧”为主题的手抄报比赛。各班积极投入,每位学生一幅作品,先班级作好初评,学校共评出了一、二、三等奖60幅作品。这些作品都图文并茂,版面设计美观,有创意,充分体现了节日带给学生的思索、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及人与环境的和谐这些主题。

4、撰写征文。

在3月下旬,各班语文老师在指导学生充分阅读了《我们的节日》这一读本的基础上,围绕“共建和谐家园”的主题,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征文活动,并在班里进行了评选,对优秀的文章又进一步指导修改。各班都推荐了3——5篇征文参加校级评选。本次读书征文,学校共收到50篇征文。征文都紧紧围绕“共建和谐家园”这个主题,结合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的亲身体验,叙述自己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美德的认识与感受。所推选的文章立意深刻,内容充实,文字流畅,感情真挚,富有特色。通过读书领导组成员的认真评审,共评出一等奖4篇、二等奖14篇、三等奖18篇、优秀奖14篇。

5、诗歌朗诵比赛。

在4月中旬,我校举行了以“共建和谐家园”为主题的诗歌朗诵比赛。各班选出了一名优秀的选手参加年段选拔赛。这次选拔赛非常精彩:诗歌内容有的很有诗意,有的很有号召力,参赛选手朗诵声情并茂。这次比赛决出了6名精英,将参加六·一儿童节的才艺展示。

三、总结评选,教师撰写体会

妇女节手抄报内容文字范文第2篇

【关键词】语文作业; 社会实践;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语文新课程倡导学生积极探究、获取信息、创新知识、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社会实践性作业能成为连接课堂与社会生活的桥梁,能把学生的家庭生活、社会生活以及其他各科的学习活动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和谐的学习整体,促进合作探究学习,从而培养学生协作交往的创新个性。

一、知识实践型作业

可以让学生辑录本地新颖而精当的好对联,并写出赏析文字;摘录最精彩和最差劲的广告词,并简述理由;把读过的好书,分别用短评或介绍文字向大家推荐;就有关问题进行调查,写出调查报告;可以尝试让学生体验小老师、小记者、小播音员等角色,参加学校文学社各种文学活动等,同时积极搭建“平台”,开展诸如春游、参观、演讲、辩论、手抄报等活动,以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交往中,通过广泛涉猎、主动地观察体验、积极地动手动脑,活用知识、增长能力,提高语文素养。在这样的语文学习过程中,教师充分相信学生,为孩子指明探究的方向,提供研究的时间、空间与方法,把孩子们的眼光引向知识的海洋,启迪了思维,激发了想象。

二、生活实践型作业

收看电视节目、参加社会活动、体验实践生活、阅读课外书籍是学生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教师在设计作业时要考虑,将学生的整个生活变成语文学习的场所,使消遣性活动成为充分利用各种渠道获取知识的活动,促进学生以积极、主动的态度,自觉地从各种渠道获取知识,在积累、交流中体验成功的喜悦,有些课文内容,学生体会不深,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亲自体验生活从而让学生体会课文内容和感情。如春天到来的时候,可布置学生到大自然中去寻找春天的足迹,可以到春风中去放风筝;可以搜集赞美春天的诗歌、散文,举行“春之声”诵读会;可以写和春天有关的任何题材的习作;可以拍摄一组反映春景春趣的照片……又如,在传统节日端午节来临之际,让学生去了解端午节的来历,查阅资料了解屈原的生平,搜集、摘抄屈原的诗词进行赏析,了解端午节各地有哪些风俗,并亲自动手包粽子、做香囊,以表达对爱国诗人屈原的崇敬和怀念之情。

三、劳动实践型作业

可结合作文教学,让学生学做家务,体验生活百味,提高生活能力。如“三八”妇女节,让学生给妈妈做一件事(送花、设计贺卡、做家务等)并把这件事记叙下来;阳春三月,春暖花开,让学生到野外踏青、放风筝,领略大自然的美丽景色,再把春游活动的过程写下来。这一类情境型作文最受学生欢迎,而且写出来的文章言之有物、言之有序,充满真情实感,毫无“为赋新词强说愁”的矫揉造作。学生在完成这类作业时,不仅充分学习了教材内容,还广泛涉猎与教材相关的文学、生物、绘画、历史、信息技术等方面的知识和走进社会生活。这样,作业就不仅仅是一个载体,而是一个极好的凭借,由此激发学生进行多方面的感官体验,在愉悦合理的情景中利用熟悉的材料来挖掘和展示自己的潜能,与这些材料或环境不断产生互动,自然地显现出不同的智力类型和能力倾向,不仅获取了许多知识信息,锻炼了全面参与学习的能力,还得到了大量的愉快而难忘的体验。处处皆教育、处处都有语文教育。只要用心,语文教育绝对能在细微之处奏出奇效。

四、课题调研型作业

课题作业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课题作业是指教师布置学生“对学习生活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研究”的学习任务。它需要学生灵活地运用所学的知识,更需要学生自主活动和合作活动,这种作业形式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及主动建构的过程,“课题作业”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乃至综合素质的提高为目标指向。课题作业的特点是:⑴结合生活、关注生活;⑵融合“双基”,广泛参与社会生活,不断增强体验;⑶增强整合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全面提升。

课题作业的操作大致可分为确定课题、论证探索、交流评价和形成阶段性成果以及反思五个阶段。课题作业最大的特点在于能让学生在完整的语文活动(选题、论述、写作、调查等)中最大限度地体验情感,陶冶情操,形成课题及项目意识,培养系统思维,进而形成基本的研究能力和方法。教师在每个单元的教学任务完成后,都可适当设计和布置一些研究性课题作业,以巩固已学知识、强化技能,进而拓展学生的思维和视野。例如在四年级上册“文化遗产”单元的教学任务完成后,笔者给学生设计了一项课题研究性作业:从书本上的“文化遗产”知识出发,对这一内容进行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的调查研究,通过可能的各种渠道,围绕“文化遗产”,做一项课题研究。一个月后,学生的研究结果出来了,形式不一而足,内容千姿百态,效果令人振奋。有的学生研究文物保护,从文物的形成、发掘到开发保护,一直谈到政策的支持和环境的保护。有的学生则直接以我们身边的“文化遗产”――敦煌莫高窟出发,综述了它的历史、分析了它的现状,指出了目前面临的形势,特别对现在的开发、开放和保护等问题,提出了建议和意见。虽然稚嫩,但通过一番真刀真枪的研究、调查、分析和论证,学生的系统思维得到了有效锻炼,热爱文化、热爱家乡的朴素情感在无声无息的探索中得到了升华。

总之,教师要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优化语文学习环境,努力构建开放性、动态性的语文教育体系,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拓宽语文学习内容、形式与渠道,使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丰富知识,提高能力。并积极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区域资源,加强生活体验、感悟、表达,缩短文字与情感的距离,浅化难点,学用结合。

参考文献

[1]朱于新.个性化语文作业设计管窥[J].语文教学通讯,2004(15).

妇女节手抄报内容文字范文第3篇

关键词: 德育 感恩教育 中小学

传统德育中,人被理解为是抽象的“现成”存在物,是一种摆在眼前的,可以用理性的、概念的方式来静观的对象。其实,这个概念本身就太过于抽象。基于这一理念,中小学传统德育观念保守陈旧,重成绩轻思想,重理论轻实践,方法单一,主要依赖课程教学。而传统德育课本内容则存在“旧、大、空”的现象,不能与时俱进,反映时代特征,而落后于潮流,无法引起学生的共鸣,仅仅成为存在的一种形式。相反,美国人每逢11月的第四个星期四都要隆重庆祝一番,全家人在丰盛大餐面前,进行祈祷和感恩。这时,每个人都会怀着感激之情细说他们感恩的事、感谢的人。现在,在许多美国人的心目中,感恩节甚至是比圣诞节还要重要的节日。

实际上,感恩的心在平时就足以培养和流露。不管你在什么场合,请让“谢谢你”、“非常感谢”等不绝于耳。因为看似简单的一声“谢谢”,不仅使世界上的另一些人感到快乐,而且能使自己心情舒畅。在感恩的空气中,人们对待许多事情都可以平心静气;在感恩的空气中,人们可以认真、务实地从最细小的事情做起;在感恩的空气中,人们自发地真正做到严于律已宽以待人;在感恩的空气中,人们正视错误,互相帮助;在感恩的空气中,人们将不会感到自己的孤独……

一、加强德育,就从感恩教育开始

感恩教育又有多大魅力呢?我们来看一下教育家哈尔・厄本曾经做的一个非常著名的实验。他要求学生在接下来的24小时里不准抱怨。对这项实验任务,学生的第一个反应便是一阵抱怨。他们接着讨论了一些具体的事宜。他的第一个要求是,即使他们在第一个小时里便违规发出抱怨,也不能停止实验。其实大多数学生在第一小时里就开始抱怨。假若不能在24小时里不发出抱怨,要至少在一天中尽量减少抱怨。接着,他建议学生在兜里揣张纸条,每次发觉自己在抱怨前便记个数。第二天,他要求学生们猜猜,多少人自昨天以来没有抱怨。他们都写下一个数字。在那个班的30名学生中,大家猜出的不抱怨的人数在6到12之间。而厄本猜出的数字是零,而且这个数字从来不会错。在过去18年里,这个实验反复搞,没有哪个学生能在24小时中一句也不抱怨的。这一实验最精彩的部分是接下来的讨论。他提了两个简单的问题:这项实验的目的是什么?你们从参加这项实验中学到了什么?大家对这两个问题的回答实际上完全一致。对第一个问题的回答是这样的:“你想要我们知道我们多么容易抱怨。”正确。对第二个问题的回答通常是:“我懂了,其实没有什么事情值得我们抱怨。我们的抱怨实在有点傻。”同样正确。不论学生们是否真的抱怨或者是否意识到自己在抱怨,他们都熟悉了两样事情:自己常常抱怨、自己抱怨的事情其实微不足道。以上这两项是这项实验的第一部分。紧接着展开了实验的第二部分。他给学生们一张表格,顶端写着:“我感激,因为……”,下面是三栏,第一栏的标题是“事物”,要求学生在下面列出自己很高兴拥有的物品;第二栏的标题是“人物”,让学生列出自己赞赏的人物;第三栏的标题是“其他”,他们可以在这一栏列出不属于前两栏的任何事物。大约20分钟后,三栏全部填好。紧接着是实验的第三部分。他要求学生在以后的24小时内把自己填写的这张表格读4遍:午饭以后、晚饭以后、睡觉之前、第二天上学之前或开始学习之前。第二天上课时,他问学生,努力不抱怨后,感觉与前一天有没有什么差别。当然,他们的答案他早已经知道了。学生们走进教室时的体态和手势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不但与前一天不同,而且与以往任何一天都不同了。大家脸上开心的微笑更多了,眼睛也睁得大多了,身体也显得更具活力了。这是魔术吗?不,只是赞赏,是感恩。感恩精神让心灵发生了奇迹……

而今天,部分学生生活浪费,大手大脚花父母亲的血汗钱,对亲人的馈赠从不言谢,对朋友的帮助少有感激,稍有不如意便大发牢骚,总觉得世界欠自己太多,社会太不公平,动辄诉诸暴力,或以死相胁。一不小心就走入两个极端,或者目空一切,或者内向自卑……这些事实证明,我们迫切需要使感恩思想深入每个人的心底,进行一次真正的灵魂洗礼。因为,感恩可以消解内心所有积怨,感恩可以涤荡世间尘埃。感恩是一种生活的大智慧,感恩是一切良好非智力因素的精神底色,感恩是学会做人的支点,感恩让世界多姿多彩,感恩让我们如此美丽。加强学生的德育工作就应从感恩教育开始。

二、加强德育,感恩父母

经过几轮反复的商讨,我们决定以“孝心”教育为切入点和突破口,实施以孝心为基础的感恩教育。2005年9月,学校向全校家长发放了“孝心教育问卷调查”,征询家长关于学校开展孝心教育的意见及建议。没曾想,这一活动得到家长的积极响应。家长在问卷中纷纷留言,表达出对孝心教育的热切期盼。我校开展了以“孝心教育为基点”,以“感恩滋润生命成长”为特色的“感恩教育”的活动。

学校文化氛围的影响是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于是活动一启动,我们就开始精心营造“孝育”的校园文化氛围。我们充分利用和开发一切可利用的硬件资源,学校的四层楼梯、墙壁变成了长达30多米的“感恩画廊”,囊括变成了“孔融让梨”等家喻户晓的经典故事的文化长廊;17个教室,都开辟了“班级孝育文化墙”,“孝心小文章”、“孝心名言”等的展区,创意设计虽有不同,但却有着同一个目标―――于点滴中熏陶孩子的“孝心”。

与此同时,全体实验教师群策群力,开设了“孝育课”。孝育课上老师不仅给同学们讲孝敬父母的人和事,而且组织同学们开展“孝敬父母”主题活动。让“孝”从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中走出来,从书本的白纸黑字上走下来,真正进入孩子的生活,影响孩子的行动,熏陶孩子的心灵。

我们的“孝育课”深深地打动了孩子,孩子们学会了感激父母、回报亲人,每天放学回家主动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而父母也乐于和孩子一起分享这种家庭活动的乐趣。

三、加强德育,感恩师情

我们将“三八”妇女节、母亲节、父亲节、中秋节、教师节等节日定为学校的“感恩日”,要求学生在每个“感恩日”至少用约一个课时的时间,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或社会公益劳动。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我们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摸索总结,想出了不少办法,如举办“中华传统美德系列讲座”、邀请家长中的“孝子贤媳”来校作报告、与家庭签订《感恩教育协议书》等。

与此同时,我们建立了完善的评价机制,设计推出了“感恩存折”。存折一经推出,立刻受到了家长、孩子的欢迎,目前,全校孩子们中间已经形成了“日日争填感恩存折,人人争当礼仪标兵”的良性竞争风尚。

在孩子的感恩清单上,除父母之外还没有忘记有教诲之恩的老师。于是,在教师节,我们便组织学生开展了“我对老师说句知心话”活动,鼓励孩子给老师写一封信,用流淌的文字来表达对老师的敬爱之情,并且组织红领巾记者团采访、观察老师一天的工作,以此激发学生对老师每天辛苦工作的理解,对老师教诲之恩的感激。

四、加强德育,感恩社会

一个人,一旦对社会有了责任心、感恩心,他的人生也会因此而精彩。我校建立感恩教育校外基地,以培养学生对社会的责任之心。学校举行了“为福利院奉献一片爱心”大型感恩社会捐赠活动。捐赠中,有的学生家长也自发地参与到活动当中,人人都在贡献着自己的力量。学生将自己看过的图书,拿到学校摆成书摊转卖给其他学生,而活动后又自发将义卖所得一千七百余元,全部捐赠给了社会福利院。通过这样的活动的开展,学生已经将对社会的感恩转化为自己对社会应尽的一份责任。

五、加强德育,感恩祖国

在我们为活动开展得如此成功兴奋之时,却发现,孩子们对于周杰伦等偶像明星耳熟能详,对革命历史却一片茫然。面对这样的情景,我们感到了爱国教育的缺失,“国民无之,国不将国,将若乏之,国则实亡”,爱国教育才是最大的德育。爱国教育重要的应该是培养学生对祖国的使命感,“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对国家的感恩是最根本的感恩。

此前,我们通过国旗下讲话、组织爱国故事演讲比赛、爱国手抄报评比、革命歌曲合唱比赛等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爱国教育。所以我们利用国庆七天长假,给学生布置了一项特别的“作业”――项实践课题――“走进历史上的今天”资料选编整理:一年365天,每天在祖国的历史上、世界历史上都发生了哪些大事?学生根据兴趣自选某一天,通过上网、查阅图书等各种渠道收集、整理有关资料。接下来,我们又为学生布置了第二个实践课题“走进大中国”,同样由学生根据个人兴趣自主调查、收集祖国的地理地貌、人文风情、历史文化、资源特产等相关资料,查阅中国的名人、中国的名胜古迹、中国的世界之最……在这些资料的搜集中,孩子们为中国的秀丽山川而惊叹,为中国的发明创造而骄傲,为中国的飞速发展而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