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钢铁企业

钢铁企业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钢铁企业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钢铁企业

钢铁企业范文第1篇

工业废弃物产生的公害夺走了数万人的健康甚至生命,环境破坏造成了众多的生态难民,传统发展模式已经到了难以为继的地步。严酷的现实,迫使人类对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行深刻反思,逐步形成了“可持续发展观”。

二、循环经济的概念及其基本原则

循环经济既是关于社会经济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新观念,又是具体的经济运行模式。它要求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减少资源消耗和污染排放,提高资源生产率。传统的经济发展是一个从资源到废弃物的线形开环系统,表现出高开发、低利用、高排放的特征;而循环经济是参照自然界物质循环模式,用生态学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通过将上游产业的“废弃物”或副产品,转变为下游产业的“营养物”或原料,从而形成互相依存的工业生态链,对废弃物进行回收利用、无害化和再生。

三、钢铁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动因

中国已成为世界钢铁生产的最大中心和钢铁消费的最大市场。但是,中国钢铁工业还存在着产业集中度低,产品结构不合理,技术创新能力不强,低水平产能占很大比重等一系列结构性的问题。同时,资源、环境的压力进一步增大。

发展循环经济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钢铁工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钢铁工业是能源能源、水资源、矿产资源消耗密集型产业,也是最具潜力、最有条件、最迫切需要发展循环经济的产业,钢铁工业的发展必须以循环经济的发展观念作为重要的指导原则,充分挖掘钢铁工业在能源、水资源、物料利用方面的潜力,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核心,大力节能、节水、节材,加强资源综合利用,加快实施清洁生产,在减量化基础上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最大限度减少废物排放。

四、钢铁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模式

1.发展企业内生产工序之间的循环,水在各个工序内部的自循环及各个工序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副产品在本企业内的循环等。

2.发展各个生产厂之间的物质和能量循环,即下游产品的废物返回上游工序,作为原料重新利用或者将一个生产厂产生的废物、余能作为其他生产厂的原料和能源。

3.发展企业与社会之间的物质和能量循环,包括向社会提提供民用煤气,在冬季将余热输送供社会居民取暖,以替代燃煤锅炉,利用炼焦副产品作为医药、颜料等精细化工产品的中间原料,利用炼铁的高炉水渣、炼钢的钢渣、石灰筛下料及粉煤灰等固体废弃物生产水泥熟料,使用报废的铁质废品作为钢铁生产原料使用。

五、钢铁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基本路径

路径一: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用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改造传统产业,提高企业运行质量,结合产业结构特点、发展规模和水平,将清洁生产、废弃物的资源化等确定为发展循环经济的重点领域。

路径二:从推行清洁生产入手,打造新型循环经济型企业。企业是实施清洁生产的主体,依据“增效、降耗、节能、减污”的清洁生产目标,把开展清洁生产作为实现污染物达标排放和完成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的重要手段。随着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通过引入先进技术工艺,在生产过程中构织一个废物连续利用的“循环圈”结合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推动实施清洁生产。

路径三:推动企业循环经济发展的技术创新。先进的生态循环技术和设备是发展循环经济的基础条件。因此,应加大对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关键技术的攻关力度,突出抓好资源节约和替代技术、能量梯级利用技术、延长产业链和相关产业链接技术、“零排放”技术、有毒有害原材料替代技术、废弃物的综合利用回收处理技术、绿色制造技术及产业化。

路径四:将循环经济理念引入企业设计、管理、生产的全过程,以资源循环利用为主线,延伸产业链。积极探索“资源—产品—再生资源—再生产品”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形成资源开发、加工和废弃物回收利用的良性循环。

六、钢铁企业发展循环经济亟待解决的问题

1.建立循环经济统计指标体系

这是对循环经济进行有效管理的基础。

企业尚未建立完备的基本物质流量表,对于进行循环经济管理缺乏基本的数据信息。针对目前缺失的物料和能量利用的数据,建立相应的综合性的数据统计和信息系统,在企业建立基本物质流量表,企业之间实现物质流、能量流和信息流的关联和交换,逐步形成生态型企业网络。

2.建立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

企业需要逐步把资源和环境代价计入成本,真实反映、科学评价企业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通过设置经济运行指标、资源消耗指标、循环再用指标、废弃排放指标、建设保障指标和发展潜力指标,指导企业循环经济建设,使抽象的循环经济具体化。

3.建立循环经济发展指标考核体系

把发展循环经济的指标和措施具体化、定量化,纳入干部、职工的业绩考核体系,从而将有关监督、考核、奖惩制度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之上,为企业发展循环经济提供应有的动力。

4.加大技术支撑力度

企业要强化循环经济领域有关技术研发工作,把重点放在降低生产过程的资源、能源消耗,减少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废弃物再利用的资源化,生产过程无废少废,绿色产品的清洁生产等科技项目方面,尽可能实现对资源最大限度地利用并将环境污染物的排放消除在生产过程之中。在经济活动的源头节约资源并减少污染,实现整个生产过程的生态化和绿色化。

5.努力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

企业发展循环经济,不只意味着体制和机制的转变,也不只是工艺、技术、设备等硬件的建设问题,同时需要企业文化的有力支撑和配合。把企业社会责任作为企业文化整合和再造的重要内容。企业的社会责任解决的一个主要问题是资本与公众的矛盾和企业与消费者的矛盾。要搞清洁生产、减少污染、保护环境,就要减少利润。生产优质产品,不欺骗顾客,也存在着与消费者争利的问题。这都关系到企业的精神和文化。企业要把循环经济的理念融入到企业文化建设当中,充分发挥企业文化的促进作用,大力营造有利于资源节约、发展循环经济的文化氛围。

钢铁企业范文第2篇

[关键词]钢铁;成本;控制;思考;管理

一、我国当前钢铁企业成本控制现状

钢铁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产业中的重要产业。随着资源的紧缺,采集原材料的成本居高不下,成为了众多钢铁企业当前面临的巨大挑战。如何在有限的资源下最大限度的做好钢铁的生产工作,是企业在这场大浪潮中居于上风,是一个需要我们共同来探讨的问题。在钢铁行业自身的产业链中同样存在着许多问题:一是对于一些回收并进行循环利用的钢铁产品没有进行产品成本核算,许多中小型钢铁企业还认为的将这类型的成本进行调节。比如说对于返矿,废弃的钢铁,或者是由于在加工过程当中出现瑕疵的自产无用钢铁,管理人员由于自身的专业水平、设备上、技术上的限制往往将这些回收并循环利用的钢铁进行统一处理,甚至是根本就不对这些成本进行核算,从而造成重大损失。二是在钢铁生产加工的过程当中,一些企业一味的追求速度,随意的修改控制标准,或者是在加工过程当中不严格的根据国家标准进行产品分类。比如说将产品的钢号随便修改,或者是把低级的钢种当成高级的钢种进行生产。有些企业甚至在加工的过程当中粗略的用相似度不高的材料代替原材料的生产。这样造成的结果是在生产成本的核算中出现严重的误差,错误的核算数据将给企业带来错误的信息,从而在企业根据成本进行决策时造成严重失误。

二、钢铁企业成本控制的特点

钢铁是一门特殊的产业,与其他的行业有许多不同之处。钢铁行业是一个十分依赖能源的重型工业,在生产与加工的过程当中对各个环节都有相当高的精度。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一是钢铁企业是一门严重依赖于能源的产业,尤其是在一次能源的需求上面,最常见的就是大宗原燃料的需求上面。由于原燃料具有很高的价格波动性,从而在成本核算上面也有很大的波动性,加大了成本控制的难度。二是由于钢铁产业的加工工序多而复杂,需要的设备精度也有很高的要求,以及在每一个工序上面的生产状况的汇报以及成本的汇报。三是在各道工序的生产过程当中还有许多副产品的产生,除了要对主营产品进行成本控制的前提下,还要对生产出来的副产品进行成本的控制。还有就钢铁企业普遍实行两级核算制,分生产厂进行责任成本核算的同时总厂还要对差价进行还原的汇总。基于上述特点,我们在钢铁企业产品成本控制的时候就要对症下药。

三、钢铁企业成本控制的具体表现

1.控制大宗原燃料成本。根据上述的钢铁企业生产的特点,我们知道原燃料在成本控制上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于原燃料在生产和加工钢材的过程当中占据了相当大的比重,一般为50%到60%,一些企业甚至达到了70%到80%。可见若做好了这方面的成本的控制的话,企业将会有一个质的飞跃。在原燃料的采购环节我们就可以有许多可以控制的方面,比如说可以才去按质量按数量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议价,大批量的采购时与供应商签好协议,根据提供数量和质量的比例,不合格率超过一定的限度就必须进行相应折扣转让。针对现在许多的钢铁企业在进行废弃刚的回收利用时,对这些产品根本不进行分类,或者是粗略的对成本进行核算甚至是不合算,都会对成本控制造成很大的影响,在这个环节上应该采取相应的措施。还有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对能源介质的成本控制,必须在总厂与分厂之间进行成本控制。比如说对于分厂使用水、电,以及其他能源介质的使用上都要做出严格规定,避免出现过度浪费的情况。

2.加大对炼钢成本的控制。钢铁生产企业是一门在加工和生产工程中工序复杂的行业,根据其自身的特殊性,需要从加工工艺和生产工艺上面进行成本控制,需要我们可以在生产的流程的每一个环节上进行成本控制。在这个复杂的横本控制的过程当中,不仅要对在成品的生产成本进行精确的核算和控制,还可以加大对生产设备和流水线上工人的生产效率进行控制。在钢铁企业的炼钢成本的控制方面,还可以采用不同的控制形式。比如说可以采取日结算的产品成本核算形式;比如说可以要求各个加工生产工厂每天将生产在成品的成本信息,加工情况信息,以及生产的进度甚至还可以是所消耗的能源介质的成本核算上面进行反馈。通过日结算的形式,企业不但可以根据反馈的情况对炼钢成本进行实时监控,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有针对性的产品成本控制。更重要的是在反馈的过程当中,可以改进生产方法,根据企业的生产特点进行创新,从而使钢铁企业的生产效率得到大幅度的提高。

对于客户的意见,也可以根据日成本核算的形式及时给各个分工厂进行反馈。对于钢铁生产企业而言,还可以将炼钢成本分成不同的类别进行核算和控制。比如说钢铁企业从原材料入场到成品出产大体经历两个环节:一是铁前生产阶段;二是钢后生产阶段。每个过程都需要经过很多的工序,做好这两个阶段的成本控制也是相当重要的。铁前阶段除了在焦化这个环节多品种之外,其他的都是进行单品种的成本核算。但到了钢后阶段就要求对各个品种的钢材进行成本核算。有些企业还根据钢炉的不同,规格和技术标准的不同进行精确的成本核算,所以做好炼钢成本的核算也是相当重要的。

3.做好物流成本的控制。根据统计,钢铁产业在物流成本上的投入占据了相当大的比重。由于钢铁生产的流程工序比较多而复杂,产品从生产到成形要经历铁前的焦化,烧结,炼铁和港后的炼钢、轧钢、锻钢、热处理的工序阶段,从而加大了各个工段之间的物流。做好物流成本的控制对企业整个生产过程当中是非常重要的。在钢铁生产的过程当中还会产生许多相应的辅助工段,比如说对于动力,制氧和白灰等辅的生产工段工段,他们对在成品的加工以及生产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并且这些工段与其他的工段之间还存在了许多内部联系,其内部的价值性是不可忽视的,加大对这一部分内部物流成本的控制需要我们从各个生产流通环节进行研究。还有一个值得我们探讨的问题就是到底企业是将物流工作外包,还是由钢铁企业自身完成物流运输的工作。现在有一种趋势是许多钢铁企业选择了将运输工作交给了第三方物流,这样做的好处是节约了由于钢铁企业组建物流运输部门所产生的人工成本和设备成本,让企业能够更加专注的做好钢铁生产的工作。由于中国第三方物流的局限性,许多物流企业没有相应的设备来支撑钢铁企业这样一个特殊群体的运输,若选择大型的物流公司的话也相应增加了物流成本。对于中小型钢铁企业来说是造成很大的压力。总而言之,采取什么样的物流运送形式需要企业根据自身的状况,做好相应的成本分析和策划。

随着经济体制的不断改革与完善,在市场经济的总体规则下,钢铁企业自身想要盈利需要加大对成本的控制。由于钢铁企业自身的特殊性,需要我们从生产的各个环节多加思考,最大限度的节约成本。因为钢铁生产需要经历许多道工序和环节,也加大了对成本监控的难度,只要抓住了对大宗原燃料的成本控制,炼钢成本的控制以及物流成本的控制这条主线,并再在各个环节下细化,就能构建出一套系统的成本控制方案,从而达到最大节约成本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王其藩,李宇宏,我国钢铁行业竞争力的国际比较及发展战略[J].财经研究,2000(07)。

[2]刘平洋,彭中,中国钢铁工业国际竞争力的差距[J].经济师,2003(06)。

[3]王核成,孟艳芬,基于能力的企业竞争力研究[J].科技管理,2004(06)。

[4]柳克勋,钢铁企业发展低碳经济的若干思考[J].中国中小企业,2010(4)。

[5]柳克勋,关于钢铁企业发展低碳经济的思考[J].再生资源与循环经济,2010(4)。

钢铁企业范文第3篇

(燕山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河北 秦皇岛 066000)

摘 要:钢铁工业是国家发展的基础产业,我国钢铁工业也是在改革开放以后得到了迅速的发展,钢铁生产不仅在数量上大大提高,而且在质量上都有了极大提高。然而,当前我国钢铁生产从总量上看,供求基本平衡,但从钢铁产品结构上来看,矛盾十分突出,传统产品过剩,高附加值产品供不应求。因此,钢铁企业TPM管理推进亟不可待。

关键词 :TPM管理钢铁企业理论体系

中图分类号:F27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8772(2014)31-0072-01

收稿日期:2014-10-22

作者简介:王慧子(1984-),女,河北秦皇岛人,在职硕士。研究方向:钢铁企业TPM推进。

一、我国钢铁企业现状

我国钢铁行业仍将继续保持高产量,低价格的状态运行,但高速发展的钢铁行业存在着许多问题,其主要有成本问题、产能过剩、产业集中度低、技术装备水平落后,结构不合理等,在中国尤为明显。

二、钢铁企业的发展趋势

我国钢铁产业在经历了长期粗放型扩张后,必然要进行一次大的结构调整。其中,发展趋势主要集中在以下五点:

第一,始终要把市场需求为出发点,需求多,就多生产,需求少就少生产,控制产量,保证质量,不要盲目的生产,扩大规模,造成资源的浪费。

第二,还是以市场的不断变化为引导,引进新的,淘汰落后的。

第三,经营秩序是需要要遵守的,还要遵守好。最终形成既能保护好生产环境,保证生产质量,资源消耗最低,资源综合利用等方面设置条件,对钢铁行业现有企业生产经营实行规范管理。

第四,兼并与重组也是钢铁企业需要推进的,这样集中起来,更有效率。

三、TPM管理定义

TPM是英文Total Productive Maintenance的缩略语,中文译名叫全员生产维护,是以提高设备综合效率为目标,以全系统的预防维修为过程,全体人员参与为基础的设备保养和维修管理体系。TPM强调五大要素,即:致力于设备综合效率最大化的目标、在设备一生建立彻底的预防维修体制、由各个部门共同推行、涉及每个雇员、TPM通过动机管理,即自主的小组活动来推进。目的是在各个环节上持续不断地进行改善,积小善为大善,最终达成整体上的创新飞跃;同时通过标准化活动,将创新取得的成果持久地加以保持。TPM追求的是生产效率的综合性极限。

其TPM具体含义有:1.以追求综合效率(生产系统效率)的极限为目标,实现设备的综合管理效率即OEE的持续改进;2.从意识改变到使用各种有效的手段的改变,构筑能防止所有灾害、不良、浪费的体系,最终达到“零”灾害、“零”不良、“零”浪费的体系;3.从生产部门开始实施,逐渐发展到开发、管理等全部部门;4.从最高领导到一线作业者,全员参与。TPM对企业进行全方位的改进,是由“设备保全”、“质量保全”、“个别改进”、“事务改进”、“环境保全”、“人才培养”这6个方面组成。

四、企业推进TPM的必要性

针对我国钢铁工业的发展遇到问题,每个企业根据自身情况要有针对性的采取改进措施。时代在不断的推进发展,钢铁公司所需要的设备装备水平以及生产工艺的也需要不断的更新和改良,原有的体制已经难以适应公司生产经营发展的需要,促使企业迫切需要现代的管理方式和管理体制。集中表现在多个个方面,一方面维修的方式跟不上日益突飞的生产技术,维修这方面存在太多问题,比如维修计划,它的准确性不够,最终导致导致资金、工时的浪费和设备事故较高的发生率。在生产管理方面,企业为了自身利益的最大化,管理毫无章法,物料库存普遍较高,资金积压严重。还有就是是定期点检定修体制需要完善。钢铁企业目前存在点检人员专业人员匮乏,管理上也是没有条理没有规律,员工本身对项目也不上新,致使设备故障频繁发生,维修人员应接不暇,工作开展艰难。再一个方面是忽视基础保养工作,只要基础好,工作开展才能顺畅,目前钢铁企业“重维修、轻保养,重事后、轻预防”的观念在各单位不同程度地存在。虽然公司先后开展了5S整治互动,但是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管理方式需要不断的有新的突破。最后是专业维修人员素质有待提高,总体素质偏低,设备不好好保养,维修管理结果也打不到预期的效果,设备发生故障也不能及时的进行维修处理,严重的时候影响生产结果,难以适应越来越先进的设备维修。

推动TPM,就是从基础的设备管理为基础,通过所有员工积极参与的自主保全活动和点点滴滴不断改善的过程,为企业构筑防患于未然的机制。TPM对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改善企业经营管理,增强企业竞争力起着主要作用。鉴于存在的这些问题,钢铁企业推进TPM迫在眉睫。

结论

钢铁企业范文第4篇

2容易出现的问题

企业供应系统的微观物流管理中容易出现的问题概括起来,可分为物流硬件、物流软件和人员管理三个方面。

2.1物流硬件

本文是指在物流基础设备设施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两类:

1)在项目设计中就存在物流硬件上的缺陷有的企业由于在物流基础设备设施设计中存在缺陷,在项目投产使用后,要么受客观条件的限制没有很好的办法加以改变,要么因改造费用太高放弃改造,使得企业长期花费较高的物流成本。例如,鄂钢目前正在运行的4座30t转炉,由于在建设设计中没有对物流供应模式进行科学充分论证,导致在铁合金原料的卸车和流转等物流硬件上存在设计缺陷,将铁合金原料的受料环节全部设计为高0•8m的地上桶,铁合金只能从汽车上经人工卸车、装入铁桶内,再用天车把装满铁合金的桶用天车吊转到漏斗形的料仓内。这种人工卸车和天车吊转的物流方式,不仅会带来铁合金粉尘污染环境、铁合金容易被盗、天车作业繁忙带来安全隐患等问题,而且仅人工卸车费和汽车运输及待班待时费等物流费用,每年就增加约25万元。因受场地限制和需要高额的改造费,被迫放弃改造。

2)物流硬件的改造或发展与企业发展不同步

在我国现有钢铁企业中,很多是始建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其库房、料场、铁路专用线、港口码头等物流基础设备设施是按当时生产规模设计进行的。随着企业不断发展和生产规模不断扩大,有的企业,或受场地限制,或因企业资金困难等原因,其物流基础设备设施发展滞后,没有与生产同步发展,导致整个供应系统的微观物流在卸车、卸船、仓储、供应等方面,不得不用较多物流作业环节和高昂物流成本才能保证企业生产的正常进行。例如宝钢在生产规模逐年发展后,其自有码头建设滞后于生产的发展。在宝钢马迹山矿石中转码头一期工程竣工以前,宝钢每年大约有800多万吨进口铁矿石需要从第三方物流———北仑港进行中转,每年需要承担进口矿石船舶的巨额压港费用和很高的海运费,从而增加了矿石成本,影响了企业的经济效益。

2.2物流软件

在物流管理的理念、方法、基础管理工作等方面,即物流软件方面存在的问题或不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存在“重生产,轻物流”的思想

主要原因是企业上层领导未能体会或获取最优物流配置能创造多少效益的数据,从而没有加大对库房、料场、铁路专用线、港口码头等物流基础设备设施的更新和改造、对物流结构进行调整、对物流网点布局进行优化等投入力度,直接导致或物流作业效率低下;或库房、料场与终端需求者之间布局不合理,存在转运距离远,交通不便利,作业环节多;或物流各环节之间的比例关系不合理、不协调等问题出现,最终导致企业物流成本高。

2)缺乏物流供应链管理理念

物流供应链管理就是将物流和企业活动的相关联的全部作为一个过程来管理,注重各环节之间的合作,该过程是一个大的系统。将企业上下游客户关系理解为供应链关系比较容易被理解和接受,而在企业供应系统中,将各微观物流的作业环节视为供应链的,不易被理解和接受,那么用供应链的运作和管理模式来优化企业供应系统中微观物流管理的就更少,其结果是各供应环节可能会出现各自为政,为了各自的局部利益而牺牲整体利益,势必导致物流综合成本不是最低最优。

3)物流“效益背反”理论没有密切结合到物流管理实践

物流“效益背反”理论是指物流的若干功能要素之间存在着损益的矛盾,即某一个功能要素的优化和利益发生的同时,必然会存在另一个或另几个功能要素的利益损失,反之亦然。例如,通过减少库存据点并尽量减少库存量,可以减少库存资金所占用的成本,其必然会使库存补充变得频繁,导致运输成本增加。对于这种此消彼涨,此盈彼亏的物流领域客观存在的事实,就需要企业各级物流管理人员用系统管理理念,研究物流系统各个领域、各个部分、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采取措施使之有机地结合起来,用最低成本,实现最佳效益。但有的企业在实际供应系统的微观物流管理中,没有将物流“效益背反”理论与物流管理实践密切结合起来,在相关各部门或上下道物流环节中,出现各自为阵,为了各自的局部利益而牺牲整体利益,从而导致物流综合成本无法取得最低最优效果。

4)没有充分利用第三方物流来进行经济地供应不计成本地安排本企业内部的物流作业单位或队伍进行作业;在选择第三方物流进行供应时,没有进行充分比较、好中选优、选择最佳方案,这都会增加物流成本,从而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

5)物流环节没有最大限度的减少某些工作(如信息、采购、物流作业等具体工作)没有做细,甚至可能是主观上工作粗糙、没有精打细算的意识,造成重复转运或额外增加物流环节而增加物流成本;少数企业没有对特定物资(如耐火材料等)实行科学整体承包性采购、供应、使用等一条龙作业模式,导致物流环节较多,物流成本高。

6)没有尽可能缩短物流路径

懂得“物流路径越长,物流成本越高”这一道理的人很多,但实际工作中还是会出现因物资流转过多路径而增加物流成本的现象,其原因是采购计划不周密或出现其他意想不到的事情等等,在近距离物资不能保证供应的情况下,不得不舍近求远,通过付出高额物流成本甚至较高采购价格的代价来保证供应。

7)物流基础管理工作比较薄弱

例如,物流管理相关制度不完善;对采购、供应各环节物流价格的定价和决策具有较大的随意性,缺乏合理性、科学性;物流作业计划性不强,没有做好总体安排和周密计划;没有对实际物资供应中的多种物流方案进行测算、比较和权衡,导致决策失误;对临时性的用工、用车没有有效控制,甚至出现违规用工用车现象;物流作业的原始记录和台帐不够规范,对物流费用的签证结算不能追根溯源,工作随意性大;信息管理工作不到位等等。

物流管理基础工作中信息管理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工作之一。对信息没有进行准确、及时、有效地收集、传递、处理、储存、利用和反馈,可能会给企业增加较多的物流成本。例如对物资的在途信息掌握不准确,就可能给供应造成供应量或太多或太少的被动局面。为了改变被动局面,企业就可能会额外付出物流成本来保证不能间断的生产供应。例如,对国家大幅下调汽柴油价格的信息不清楚,在与第三方物流或物资供应商谈价格时,执行的就有可能不是很合理的物流价格;再如,对企业内生产单位的生产状况、生产节奏、现场用料情况等信息了解不完整或反馈不及时,就有可能导致要么物资库存过低而需要采取紧急措施不计成本保供,要么物资库存过多而需要增加内部物资转运,从而增加物流成本。

2.3人员管理

主要是指企业内部缺乏一支高素质的物流技术人才队伍。虽然近年来很多企业通过多种途径拥有了一定数量的物流管理方面的专业技术人才,但仍有一些企业缺乏一支高素质的、用专业知识武装起来的物流技术人才队伍,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虽然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比较重视物流管理,但大多停留在强调层面,而对物流工作的要求不具体、不明确,导致各级具体物流管理人员在日常物流管理工作中目的不明确、措施不具体、效果不理想。

2)企业具体管理人员虽然有物流管理概念,但管理粗放的不少。

3)企业具体管理人员的物流管理的专业知识不够,不能在采购、物流作业与管理、费用控制与结算等方面深入加强管理。

3优化措施

针对企业供应系统的微观物流管理中容易出现的上述问题,笔者认为可分别从物流硬件、物流软件和人员管理三个方面采取相应措施,对物流管理进行优化,从而达到降低物流成本、增加经济效益的目的。

3.1物流硬件

通过加大对与企业供应系统相关联的微观物流管理硬件的投入力度来优化物流管理硬件,降低物流成本,增加经济效益。

1)在项目设计中对物流硬件进行优化企业在物流基础设备设施方面,在项目设计的过程中就对物流硬件投入进行科学论证和优化,可以起到事半功倍、一劳永逸的效果,可以在物流硬件投入使用后长期带来经济上的效益。例如,鄂钢在新建120t转炉的设计中,就克服了以前在转炉铁合金原料卸车和流转等环节上存在物流硬件上的设计缺陷,加大了对供应系统中的物流基础设备设施的投入,在铁合金的卸料、受料环节中,设计为汽车自卸、卸入地下料仓,再经运输皮带全封闭传送到各个料仓。这种比较科学的设计和操作模式不仅有利于环境治理、物资防盗、安全生产等工作,还会给企业带来长期、持久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2)加大力度促使物流硬件与企业同步发展

由于受多种因素影响,部分企业在物流基础设备设施上的发展滞后于企业的发展,从而影响企业效益;但若在企业发展规划的同时加大物流硬件投入力度,促使其与企业同步发展,就可为企业发展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宝钢为了加快与企业发展相适应的港口建设,于1997年开始在位于浙江省舟山嵊泗县的马迹山港斥巨资分阶段建设其自有矿石中转港,该港建成后可最终形成5000万吨年吞吐能力。建设马迹山港是宝钢破解铁矿石运输瓶颈的战略决策,通过减少进口矿石船舶的巨额压港费用、降低运费等方面来降低宝钢所需进口铁矿石的物流成本,提高企业竞争力,使企业在发展的同时实现效益最大化。在该港投入运营后,开辟了通往巴西、秘鲁、加拿大、委内瑞拉和澳大利亚等南北美洲、大洋洲许多国家和地区的远程航线。据测算,马迹山矿石中转港投入运营后,按其运输泊位等级,以巴西矿石运输成本为例计算,采用25万吨级巨轮比采用15万吨级船舶运营,每吨矿石可节省运费3•26美元,仅一船一航次即可节省运费32•6万美元(按2003年至2004年海运费价格测算)。

武钢和宁波港集团、和润集团合资成立浙江舟山武港码头有限公司,从而在浙江舟山凉潭岛建设年吞吐能力为3000万吨的大型铁矿石中转码头。武钢此举是为了在长江三角洲地区建设自有的大型铁矿石中转码头,打造武钢现代化港口大物流,确保武钢进口矿石供应安全,降低物流成本,必将带来长期的效益。

3.2物流软件

可在物流管理的理念、方法、基础管理工作等方面来优化微观物流管理。

1)改变企业长期存在“重生产,轻物流”的思想

企业的高层要重视物流及其管理、进行物流管理硬件技术论证、加大物流管理硬件的投入力度,其别是对新建、扩建项目应从项目设计开始就注重物流管理硬件的技术论证和投入,改变长期以来企业“重生产,轻物流”的状况。在企业经济效益允许的情况下,注重对现有库房、料场、铁路专用线、港口码头等物流基础设备设施进行更新和改造,对物流结构进行调整,对物流网点布局进行优化,并充分利用现代化工具和手段为企业供应系统的微观物流管理服务,以最经济的方式,带来最优的物流管理效果。

2)对各供应环节进行系统化管理

将供应系统中各微观物流作业环节视为供应链来对待,以整个物资供应系统的整体性、综合性的功能为基础,将物流和企业活动相关联的全部作为一个大的系统,通过对系统加强管理,使系统管理最优、功能最强、效益最佳。不能为局部利益而牺牲整体利益,而应该把局部利益放到整体利益中去考虑,在实际操作中选择整个物资供应系统物流综合成本最低、效益最佳的方案。

3)将物流“效益背反”理论与物流管理实践密切结合起来

在企业供应系统的微观物流管理中强化整体意识、全局意识,运用系统的理论和方法,将物流“效益背反”理论与物流管理实践相结合,既要发挥各个部门、环节的物流管理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又要加强团结和协作,实现整个系统物流综合成本最低最优。

4)充分合理利用第三方物流

由于物流功能众多,物流服务区域广泛,决定了一个企业的规模不管多大,其自身是无法完成其所有的物流需要。在供应系统的多个领域,企业往往需要借助第三方物流来进行供应。例如,由于受本企业专业所限制,从运输作业的安全性、经济性等角度考虑,对远距的矿石、煤炭、大型设备等运输作业,一般需要专业的物流公司或运输企业来完成,其成本比企业自己安排运输工具低廉。在选择第三方物流时,还需要在有资质的第三方物流企业中优中选优,选择综合成本最低、效益最佳的单位来承担。

5)减少物流环节

由于物流总成本是所有物流环节的物流成本之和,因此通过设计科学的物流供应模式和管理方法,减少物资供应系统中的物流环节,就能较大幅度地降低物流总成本。

•增加采购物资供应的一次到位率,减少二次转运,杜绝三次甚至多次转运。

•在一定范围内,对符合条件的(例如采购半径在300km左右以内的物资),推广“零库存”管理模式,增加采购物资直供到用料现场的供应量(即提高直供比),降低物资正常入库后再出库的物资数量。

•对特定物资(如耐火材料等)在采购、供应、使用上,采取科学的整体承包形式,由供应承包方采取最经济的物流供应方式,最大限度地将物资不入库房而直接供应到生产现场,减少物流环节。

•利用机械设备代替人工作业,减少物流环节,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例如,鄂钢从2002年3月开始,对外购敞篷生铁车皮用天车配吸铁盘直接卸车,来代替人工和汽车联合卸车,减少了物流环节,作业效率和效益大幅提高。其中仅2002、2003这两年用天车配吸铁盘直接卸了2608个生铁车皮车,仅此一项就降低物流成本约125万多元(其中不含因作业效率提高而减少的铁路局车延时费),带来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在正常采购供应中,物资库存处于正常储备或保险储备时,新进厂物资直达用料现场,此时物流费用最省。所以在采购供应中要做好日常计划工作,在物资的正常储备或保险储备上面下功夫。

•实行科学的量化考核,促进系统内各单位、各环节通力协作,最大限度克服企业内部料场、库房等方面的制约因素,减少物流环节,节约物流成本。

6)尽可能缩短物流路径

认真做好采购计划工作,尽可能做到计划准确、周密、严谨,做好物资的经济储备和保险储备工作。按计划做好正常的供应工作,避免因物资低于保险储备时,为保产而不得不舍近求远。

7)加强物流管理基础工作

•修订和完善与运输、劳务项目等物流作业相关的制度及规定;制定采购、供应各环节物流价格定价和决策的较为合理、科学的原则和方法。

•制定科学的、切实可行的物流作业计划,并严格按物流作业计划执行,减少物流作业的随意性和盲目性。

•推行预算管理和经济核算,结合物流管理实际,推广先算后干、边算边干的方法;对实际物资供应中多种物流方案进行测算、比较和权衡,选择最佳物流方案,降低物流成本。

•合理调度车辆、船舶、装卸作业人员,加大对用工用车、对临时性物流项目的监控和考核力度,杜绝违规用工用车现象;推进车辆(含汽车、铲车、吊车、叉车等)资源共享工作,减少车辆作业量;实行合理的物资配送制,大幅降低车辆和人工成本;用机械设备替代人工作业,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减少人工、车辆等待时间,提高物流作业效率。

•规范物流作业项目的原始记录和台帐,规范物流费用签证,要求每份签证单都能追根溯源;加大对原始记录、原始台帐的检查考核力度,规范管理工作。

•将需要通过费用签证结算的物流费用按不可控与相对可控进行区分,对不可控费用核准其作业量;对相对可控按一定比例从严控制与考核,用严格的考核促进使用、操作和管理部门厉行节约,创造效益。

•严格用准入和退出制度来审查第三方物流的资质,将不具备相应资质或实力的第三方物流予以退出。否则一旦出现较大的安全等事故,资质差的第三方物流就会没有能力承担责任,最终这些责任将不得不由企业承担而给企业带来损失。

•对采购合同条款中有关物流相关事项进行规范。

•加大对采购物资到货均衡性的考核力度,减少因采购物资(其别是大宗原燃料)集中到达而增加物流成本(如物资落地后再转运的落地转运费等)。其办法是对采购部门制定相应的量化考核指标(如到货落地率),进行当月考核,不滚动结算。这样促进各部门既能经济地完成供应,又能很好地协调配合。

•在企业内部建立健全物流管理人才库,根据需要随时在对外采购业务中、招标议标中发挥应有的作用。例如,在用江海联运、内河直航、铁路公路水路多式联运、陆路运输等方式进行的物资采购中,物流专业技术人才可对过驳费、装船(车)费、卸船(车)费、站台费、仓储费、保险费、货物港务费、码头费用、运输费等相关费用进行测算,在商务谈判中掌握主动,最终为企业带来效益。

•利用专职或兼职信息人员对系统内外相关的信息进行准确、及时、有效地收集、传递、处理、储存、利用和反馈,并用制度规定下来加以落实。信息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交通、运输及第三方物流等相关信息;在途、在卸、库存的物资数量和质量等信息;物资使用单位的生产周期、生产节奏、效率、成本等信息;国内外经济形势和经济政策等。例如,国际经济的兴衰直接影响着进口矿石的海运费涨跌、影响着进口矿石的物流成本;国内汽柴油价格影响着内河船舶和汽车运输价格;某省市对汽车超载治理力度的大小会影响该地区汽车运价水平;国家提高高速公路过境过路费的收费标准会影响汽车运价水平等等。

3.3人员管理

要加大以人为本的工作力度,培养和造就一支高素质的,用专业知识武装起来的物流技术人才队伍。让其具备以下素质和能力,从而在优化和加强物流管理中发挥应有的作用,为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服务。

1)敬业爱岗、乐于奉献;遇事沉着冷静、办事积极稳妥;具备一定的文字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谈判技巧和能力。

2)树立“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效益”的观念,以便能将作业时间、物流路径尽可能缩短,将物流流程尽可能简化,将物流环节尽可能减少。

3)掌握并运用相关的运输、劳务等项目作业标准,通过规范的项目作业标准来减少作业环节,达到降低物流成本的目的;用掌握的相关知识在对外物流价格谈判中占得主动地位,降低物流成本;寻找价格不合理的运输、劳务等方面的作业项目,并加以改变来降低物流成本。

4)懂得经济核算、可行性分析和方案决策。这样可对不同的物流作业方案进行仔细分析、测算,为最经济的决策提供必要的依据。

5)具备相应的财务知识。例如,单纯的运输费用是按其金额的7%抵扣运费进项税,如将运输费用和人工或机械的装卸费同时放在一张签证单上进行结算,其结果会因人工或机械的装卸费不能抵扣税而导致运输也不能抵扣运费进项税,给企业造成损失。在这种情况下,物流管理人员就应要求相关人员对运输费用和人工或机械的装卸费实行分开签证,分开结算。

6)随时获取相关信息,为企业充分、有效地利用信息资源创造条件。

钢铁企业范文第5篇

1.分销钢铁企业通过与经销商签订一定期限的销售协议,将自身产品的部分销售权交予经销商处理,也就是将风险外包,可提前获得经销商一定数量的保证金。企业按照经销商的要求进行生产,经销商也承诺内个月的产品销售量。分销渠道中,企业将产品销售压力转嫁给经销商,同时根据经销商实际的销售状况进行处罚或折扣让利。钢铁企业在获得经销商的全部货款后进行生产,一般也是在三个月内交付产品。

2.分支机构销售分支机构销售渠道与分销渠道基本相同,其客户包含经销商和终端消费者。分支机构是指钢铁企业生产地意外的产品销售机构,也就是不同的销售网点。分支机构首先了解客户的实际需求并拟定订单向钢铁企业生产者订货。

3.零售零售在钢铁企业的销售渠道中所占比例较小,其订货量比最小客户的订货量还小。企业一般在满足直供和分销的前提下才会进行根据产品的结余进行零售,这种当面点清货款的小额交易对钢铁企业营销状况不会造成明显的影响。

二、钢铁企业销售渠道的成本分析

如何判断钢铁企业营销渠道具有明显优势,在我看来,最主要受两个因素的影响:一是销售渠道的营销成本高低,而使钢铁企业产品在销售渠道内所占的比重。钢铁企业有不同的产品种类和结构,每种产品选用的销售渠道是不同的,但在同种销售渠道下,不同产品的营销成本大致相当。以下是对我国钢铁企业4种主要的营销渠道成本进行成本分析:

(一)、直供营销渠道的成本直供渠道成本有三个方面:第一是大客户维护成本,第二是专用产品生产的额外成本,第三是资金成本。因直供营销渠道是是直接和客户打交道,所以在营销过程中钢铁企业需承担客户关系维护的成本,包括产品宣传费用、客户公关费用及日杂费用等。这部分的成本是直供渠道最重要的成本占比。专用产品生产的额外成本是指钢铁企业为有特殊需求的客户生产非标准产品或异类产品所花费的额外成本。最近几年,经济的发展使得许多高新技术产业对钢铁产品特殊性能的要求增高,产品特殊定制已成为重要的生产配送形式,在这样的背景下,产品的加工成本也不断提高。同时,企业还承担了客户确认收货至付款阶段的资金成本,是企业的成本额外增加。

(二)、分销渠道的营销成本分销渠道的营销成本主要是钢铁企业鉴于分销渠道的销售数量给出的价格折扣,并不与产品的直接销售相关。产品具体销售过程中产生的营销成本则主要有经销商承担。

(三)、零售渠道成本钢铁企业自建店面进行产品销售的过程中,零售店面的房租、装修、办公费用和员工工资等维持零售渠道正常运转的成本成为零售渠道成本。

(四)、分支机构营销成本分支机构营销成本主要构成为其正常经营运作的成本、激励和监督员工成本以及客户关系维护成本。机构正常运作成本又分为房租成本、办公费用、产品宣传费用等。激励和监督员工的成本包括员工的工资、奖金以及监督员工产生的成本。客户关系维护成本包括招待费等。

三、我国钢铁企业营销渠道建设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