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养猪效益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从养猪生产条件、养猪生产水平、外部市场环境变化规律和养猪生产过程等方面综合分析了决定养猪生产经济效益的主要因素,从而为养猪生产获得最佳经济效益提供了理论基础,为养猪业产业化的实现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猪;经济效益;主要因素
随着市场的需要,养猪业逐渐由农村副业向产业化转变,产业化经济的影响因素颇多,提高猪的生长速度和健康是获得经济效益的重要条件,但绝非唯一决定因素。从宏观经济分析,养猪的经济效益取决于两大方面:第一,取决于生猪卖出所得的总收入;第二取决于饲养过程中所支出的全部费用。以上两者的差值才是养猪获得的税前盈利收入。
1影响出售生猪获得总收入的因素
影响出售生猪获得总收入的因素可从两个方面进行考虑。总收入等于某段时期内的产品数量与产品单价之积。产品数量由养猪条件和水平决定,产品单价由某段时期的市场决定,因此猪场生产条件和市场共同决定了养猪生产总收入。
1.1猪场生产条件及水平生产条件和水平是获得经济效益的关键点,直接决定着在相同时间和相同资金投入的条件下所获得的产品数量。
1.1.1品种:品种选择是养殖业最基础的环节,没有好的猪群品种,其他生产条件的经济生产效能就无从得到最大的发挥,进而间接造成生产设备条件的相对闲置浪费[1]。
1.1.2全价日粮:在选择好的品种基础上,提供充足的全价日粮是猪生长发育的关键所在。随着饲料工业的快速发展,猪的全价配合饲料极大地推动了猪只潜在生产力水平的发挥。要根据不同生长阶段的饲养标准配制适应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猪的日粮,以满足其对蛋白质、能量、矿物质、微量元素、维生素的需要。另外,在饲料当中适当添加酶制剂、抗菌保健药品以及增重剂等,可有效促进猪只的健康快速生长。
1.1.3猪舍环境:适宜的环境可保证猪只生长潜力得到最佳发挥。温度、湿度、空气新鲜度是衡量猪舍环境的几个主要指标。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的猪对温度要求不同,小猪畏冷,大猪惧热,无论是冷应激还是热应激都会降低生产力水平,在设置猪场环境时还应充分考虑湿度与温度共同作用对猪的影响;必须严格控制猪舍内的H2S、NH3、CO2等有害气体的含量,以免损害猪的组织器官及免疫系统[2]。
1.1.4疾病防治:猪的生活环境当中存在着大量的细菌、病毒等病原微生物,猪是否被感染取决于猪本身健康状态和免疫系统功能以及病原微生物的致病能力之间的互动关系。在实际生产当中,每个猪场都应制定出适合于本场的免疫程序,但疫病的控制重点在于防,应引起养殖者的高度重视[3-4]。
1.2市场价格以上所述为猪场内部条件,在生产出优秀商品猪的基础上能否获得好的经济收入,还要取决于当时的市场价格。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生猪价格受买卖双方的影响会有较大的波动。因此,要抓住市场变动机遇,灵活经营。
1.2.1产品销售的灵活性:在预测市场变动的前提下,衡量出售仔猪和商品猪的效益关系[5]。
1.2.2猪场规模变动的灵活性:根据市场形势变化趋势,当形势看好时,决定购进仔猪或种猪以扩大饲养规模,增加出栏量;当形势出现下滑时,要尽快出售仔猪或种猪以缩小养殖规模[6]。
1.2.3出售肥猪的灵活性:育肥猪的最佳出栏体重应在90~110kg。当肉料比价大于5∶1时可再育肥一段时间再出售,小于5∶1时则提前出售以减少损失。
2养猪生产过程当中各种费用的支出
[7-8]①饲料费用。饲料费用约占养猪生产成本的70%左右,它包括统计生产周期内饲喂各类猪群所消耗的饲料费用总合。生产单位畜产品所消耗的饲料费用高低直接决定着生产单位畜产品成本的高低。降低生产成本必须提高饲料的转化效率,提高肉料比。②房屋和设备折旧费。砖木结构房屋折旧年限一般为20年;土木结构一般为10年;产仔箱和饲料生产加工机械折旧年限为10年;拖拉机和汽车折旧年限为15年。③燃料费、水电费;兽药、防疫费。④仔猪费和产畜摊销费,指动物本身折旧费。产畜摊销费=产畜原价值-净残值/使用年限。⑤生产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工资、奖金及福利待遇费用。⑥运输费、维修费、低值易耗费、差旅费、招待费、经营税、人员培训费及其他费用。
3线性规划法
采用线性规划法确定最佳生产规模和生产经营方向,以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9]。畜牧经济原理表明:只有经营方向正确,经营规模适度,才能进行养猪资源与生产的最佳配置,从而取得最佳经济效益。研究与实践证明,用几种有限资源从事多种项目的养猪生产,在进行资源和生产的最佳配置时,可采用“线性规划法”确定最佳生产规模和生产经营方向。以下举例说明线性规划法的使用,相关数据见表1,线性规划法图示见图1。该猪场的生产方向选择肉猪和种猪兼养,资金消耗和收益根据当时市场供求关系计算,公母猪比例为1∶25,将公猪的消耗加到母猪的消耗当中去,肉猪育肥一年按2批计算,每头种猪资金消耗为:1800元+1800元×1/25=1872元,每头种猪占用猪舍面积为:8m2+8m2×1/25=8.32m2。设饲养育肥肉猪每批为X头,饲养种猪为Y头,Z为一年所得收益,根据以上资料。用图解法求解,建立直角坐标系见图1:从图1可以看出,在ABD范围内,有资金而无猪舍;在BCE范围内,有猪舍无资金;在DBE3点以外的范围中,既无资金又无猪舍,以上3种情况生产都不能进行,只有在四边形OABC区域内取值,生产才可行。但要使目标函数值最大,只能取OABC4个凸点值,另外O点为未生产状态,A、B、C3点是生产状态,从约束方程可计算出A、B、C3点的值。比较A、B、C3点Z值,可知B点Z值使目标函数Z值最大,即肉猪每批养54头,一年共养108头(2批),种猪含公母共养91头时该场收益最大。
4结论
关键词 中小规模猪场;饲养管理;效益
中图分类号 S858.28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04-0250-02
随着养猪业生产方式的转变,“三三三”养殖模式在我国快速推广,小型规模养猪场(即家庭牧场型)如何在当今饲料原料高涨、生猪市场行情变化多端的环境下参与竞争,立于不败之地,创造更好的经济效益,是值得研究的问题。笔者结合近年来的工作经验,总结提高中小规模猪场效益的措施。
1 母猪群结构
1.1 保持合理的胎龄结构,及时更新母猪群
许多养猪场经历了2年的生产高峰后,生产力下滑严重,主要原因是母猪老龄化严重,没有及时补充后备猪群。等到发现问题时,往往面临着大面积淘汰、大批量补充的局面,造成养猪场固定设施和人力资源的浪费。持续有效的保证后备母猪的均衡补充是保证生产周期稳定的重要因素,为此,不同猪场应根据本场的淘汰更新率进行有计划的补充。
1.2 减少能繁母猪的非生产天数
母猪的非生产天数是指繁殖群内任何一头生产母猪和超过适配年龄(一般是230日龄)的后备母猪没有怀孕、没有哺乳的天数。非生产天数造成饲料的浪费,成本的增加,为减少能繁母猪非生产天数,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后备母猪适时配种。后备母猪在5.5月龄左右,就要用公猪进行刺激诱情。在母猪圈内赶入旺盛的种公猪,利用种公猪的唾液、气味来刺激后备母猪,促使母猪生殖系统发育,提前进入期。公猪诱情可以调整后备母猪的内分泌,促使同批次母猪集中,并及时记录批次后备母猪的首次时间,为其第2或第3情期配种及配前的短期优饲做准备工作。后备母猪的适配日龄在220 d以上,体重为130~150 kg。二是返情母猪、空怀母猪及时复配。母猪配种18 d后开始进行公猪查情工作,发现返情的母猪,找出原因及时处理。三是不母猪可通过合群调圈、每天短时间的与不同公猪接触刺激、与母猪混关在一起、饥饿疗法与催肥疗法相结合、运动疗法、激素疗法等刺激,300日龄未出现现象的后备母猪应及时淘汰。四是控制怀孕母猪的流产、死淘率。猪瘟、蓝耳、伪狂犬、细小病毒病、乙脑等疫病都能造成母猪流产、产死胎、木乃伊胎,造成巨大的损失。五是加强哺乳母猪的饲养,缩短断奶至配种的间隔天数。六是淘汰母猪。连续2个情期未配上种的应及时淘汰;流产2次以上的立即淘汰;连续两胎产仔8头以下母猪要及时淘汰[1-2]。
2 断奶仔猪的管理
2.1 适时断奶
为了提高母猪的利用率,有21日龄断奶和28日龄断奶2种作法。但是断奶日龄不是越早越好,要根据养殖场的生产条件和气候条件决定。适当延后断奶可以减少弱仔,提高仔猪的成活率[3]。欧盟提出了不到28 d就不得让仔猪断奶的保护动物福利的行动计划。延后断奶不但尊重了母猪的天性,还可以增加随后胎次的产仔数,能够提高养猪场的效益。
2.2 提供一种适宜的断奶仔猪料
优质的乳猪料既要让仔猪断奶后迅速生长,又不能有任何后遗症。用复合酸代替普通的酸制剂,更有利于激活胃肠消化酶系统;利用微生态理论,采用益生素维持正常消化道菌落平衡,抑制有害微生物的繁殖,保护小肠绒毛,防治腹泻的发生;采取屏障技术,按照消化道的不同生理功能,设立多处屏障,保证仔猪消化道的正常功能;选用酸结合力低的原料,并使其用量尽可能低。
2.3 做好饲料过渡工作
保育期间饲料品种多,营养变化大,从转入到转出使用至少3种以上的饲料,营养成分变化很大,每次饲料变化都会造成仔猪消化系统的不适应,从而出现相关症状,如腹泻、水肿、生长停滞等,做好饲料过渡工作减少应激反应非常重要。
2.4 分散应激,增加仔猪的抗应激能力
断奶后到保育舍,除饲料变化外,同时会出现许多的应激因素,如脱离母猪的应激、转群应激、抓猪应激、注射疫苗应激、换饲养员应激、调群并窝的应激、环境变化的应激、温度应激等。每一种应激都会降低仔猪的抵抗力,如果将过多的应激集中在一起会影响仔猪的生长甚至发病,但如果将多种应激分散在不同时期出现,单种或少数应激对仔猪的伤害会减轻[4]。
2.5 提供适宜的环境条件,控制温度、湿度和空气质量
温度是环境因素中影响最大的部分,只有做好温度调节工作,才能确保猪群健康。断奶仔猪易因为温差大,身体抗病力下降,引发感冒和其他疾病,进而出现大面积呼吸道病。保育舍的温度要比产仔舍温度高2 ℃左右;温度计感温点的位置要与仔猪背部平行,以显示其真实的温度;靠近门口的保育床要有挡风设备,防止“贼风”;防止温度频繁变化,特别是冬天,昼夜温差大,会对仔猪产生非常强烈的应激。
湿度对猪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舍内粉尘的多少和仔猪对温度的感受。湿度过低,过干空气刺激猪只呼吸道,使其分泌大量黏液,鼻涕、痰液增多,呼吸系统负担加重,导致病原乘虚而入,引发呼吸道感染。湿度过高,伴随低温,往往诱发腹泻[5-6]。
空气流通不良,氧气浓度低,二氧化碳、硫化氢等有毒气体含量高,是保育猪发生呼吸道病的主要原因,冬春季节,猪舍内外温度差异较大,一般开窗通风较少,为改善猪舍环境,加强通风是必要的。通风时应注意不能过急,特别是舍内外温差大时。
3 参考文献
[1] 刘宏.仔猪养殖应注意的问题探讨[J].现代农业科技,2013(22):249.
[2] 吴学军,时广明,刘广亮.中小规模养猪场应对市场低迷期的策略[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3(14):31-32.
[3] 冯细钢.提高当前规模化猪场经营效益的相关举措[J].猪业科学,2013(7):49-50.
[4] 王桂荣.提高母猪受胎率的措施[J].养殖与饲料,2011(12):13-15.
一、增加产出
要增加猪场产出、提高出栏量,做好管理工作至关重要。管理工作贯穿于整个养猪过程,渗透于遗传、环境、营养各个方面,可用一个公式表示:产出=(遗传+环境+营养)×管理。这表明,产出的多少与遗传、环境、营养各方面的综合管理有密切的关系。当各个方面的管理工作都做得非常到位时,就会获得更多的畜产品;如果任何一项管理工作有所欠缺,必然会影响到猪的产出。
1. 遗传管理
只有遗传基因优秀的种猪群,才能够繁殖出优良的后代,这也是扩大产出的根本。所以,发展养猪业做好遗传管理工作极为重要。
在良种繁育场,遗传管理工作就是运用生物技术培育、繁殖、改良猪种。
在商品猪生产场,遗传管理工作就是引进产仔多、生长快、抗病力强的优质种猪,通过自繁自养,及时淘汰性状退化的变异猪,选留经济性状明显且稳定的纯种母猪和二元杂交母猪作为基础母猪群,从而生产出更多更好的二元杂交和三元杂交商品育肥猪,提供给社会。
2. 环境管理
环境能改变猪的生活习性和生产能力。优良的环境可使猪只发育正常、生长旺盛、繁殖力增强,能充分发挥其应有的生产性能。恶劣的环境会引发猪的应激反应和多种疾病,造成其生长发育迟缓、繁殖力下降,从而导致猪场生产受阻。
影响猪场环境的因素很多,主要有噪声、水和空气质量、温度、湿度、卫生状况以及对猪的护理情况等。要消除环境因素对猪的影响,就必须对各个生产环节中影响猪只生活生产的环境问题都要考虑到,并加以改善和控制,为猪营造一个“安乐”的生活环境,使之“舒心”生产。猪场选址时,应远离机关、学校、村庄、医院,以利于公共卫生安全和疫病防治,避免相互影响;远离主要交通干线、工厂、码头,免受噪声干扰;远离其他养殖场、化工企业,防止水和空气污染。猪场建设时,各功能区应严格分开,净道、污道分设并且硬化,建筑设施要整齐规范;无害化处理设施要完善;地面、道路两旁要种花栽树,以利防风固沙和空气净化。养殖生产过程中,要保持猪舍无粪便,无污水,无杂物;场区干净卫生,无蚊蝇,无鼠害,无疫病;异物、粪污做到安全处理和达标排放。总之,对于不利于猪场运行的任何环境问题,必须及时合理解决,切实做好环境管理工作。
3. 营养管理
猪通过采食饲料摄取营养,经过消化吸收转化成自身物质,用于生活生产。不同生长阶段的猪只,对营养的需要不同,而不同的饲料中所含营养物质的种类和数量也不一样,这就需要对多种饲料进行科学合理搭配,使其营养互补,以满足不同类别猪只的营养需要。
母猪的营养搭配,依照其不同妊娠阶段或哺乳的营养标准,再根据现有饲料原料中各种营养物质的含量,分析计算出不同饲料原料的用量,从而调配出适合不同母猪的饲料配方,满足母猪生产需要。
生长猪的营养搭配,依照保育、育肥不同生长阶段对营养的需要,根据现有的饲料原料,配制出全价配合饲料,满足其营养需求。
二、降低投入
产出多收入高固然是好事,如果这些产出是建立在增加投入的基础之上,即使产出再多、收入再高也无任何意义,原因是利润并没有增加甚至还会减少,所以说高产出不一定有高效益。在产出一定的情况下,养殖成本越低,利润越大,经济效益越高。引起养殖成本增加的原因很多,分为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
1. 直接原因
如与实际用途不相适应的高规格建筑、包含相同功能的重复建设;无计划多采购的闲置设备;不合理地增加劳动用工;饲料、水电的大量浪费等,都是造成养殖成本增加的直接原因。根据这些原因的形成,找出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可将养殖成本降至最低。
2. 间接原因
这类原因主要表现为财物的损耗和减少,最终影响到养猪效益:一是由于使用管理不当造成财产损坏和丢失;二是由于设备、用具维修不善造成财产损失,如电器设备老化更换不及时引起火灾、伤人等事故;三是由于饲养管理不科学,致使猪只饲喂时间延长,造成饲料无形浪费,导致养殖成本增加。如育肥猪饲养时间后延,超出最佳出栏体重(90~100千克),会造成饲料利用效率下降,利润降低。母猪泌乳时间拖后或错过配种时机,会导致生产周期延长,养殖成本增加。下面介绍母猪3种不同生产周期年产胎次和生产年限情况:
由左表可以看出,Ⅰ种情况是母猪较理想的生产周期,年产仔2.57胎。按当地母猪生产6胎开始淘汰的习惯,这样母猪的生产年限为2.33年。Ⅱ、Ⅲ种情况年产仔分别是2.45胎、2.06胎,6胎生产年限分别为2.45年、2.91年,比Ⅰ种情况多饲养0.12年和0.58年。按当前市场物价分析,每头经产母猪每年的养殖成本(饲料、水电、用工、医药等)是4000元,这样因生产周期延长造成的无形损失分别是480元和2320元,并且仔猪哺乳时间越长,错过配种的次数越多,造成的损失就越大。
1.材料和方法
1.1材料
苏太母猪从江苏省苏太猪育种中心引进为试验I组,外二元母猪从贵阳台农公司种猪场引进为试验为II组。
1.2试验方法
2005年5月选择苏太母猪5头,外二元母猪5头,母猪选留后,转入后备猪,前期自由采食,后期限制试喂,体重达60-70时,注意观察并做好记录。配种前注射细小病毒疫苗,春季注射乙脑苗,伪狂犬防止死胎及流产。配种采用本交方法,一般在24-36小时配种,间隔8-12小时后重复1次。母猪产仔后做好接产、称重、去犬牙等工作。5-7日龄用英伟饲料开食,20日龄注射猪瘟单联苗,35日龄断奶,42日龄进入保育舍。
1.3饲料配方及营养价值
2.试验结果
2.1配种苏太母猪正常
由于后备猪群养,比较集中,有利于季节性产仔,苏太母猪可观察到的症状为食欲略有下降,东张西望,红肿,微皱,粘液变稠,多数有爬跨行为,少数鸣叫,适时配种,苏太母猪一次情期配种受胎率达到90%,外二母猪可观察到的症状为,食欲不下降,红肿,少数有爬跨行为,不鸣叫,适时配种,一次情期配种受胎率达80%。
2.2繁殖性能试验结果表明
头胎苏太母猪与外二元母猪之间总产仔数,产活仔数,35日龄断数各项指数之间,新培育的苏太母猪已发挥了高产性能。苏太母猪比外二元母猪每头每年多产仔猪4头以上。
3.苏太母猪与外二元母猪饲养成本对比及苏太杂交商品猪与外三元杂交商品猪饲养成本对比
苏太母猪与外二元母猪
饲养成本对比表
每头苏太母猪比外二元母猪节省饲料成本是670.34-534.94=135.4元,由于苏太母猪较耐粗饲,能够充分利用农户的米糠、青饲料、洋芋等农产品,可更节省饲料成本。
苏太杂交商品猪与外三元杂交商品猪饲养成本对比表
以上可知,满双月龄时苏太杂交商品猪平均为18.5kg,而外三元杂交商品猪可达19.5kg,外三元猪的增重和料肉比优于苏太杂交猪,但饲料营养要求较高,其价格要高,综合比较:双月龄时每头苏太杂交商品猪比外三元较商品猪多需要饲料成本为54.06-53.2=0.86元。
苏太杂交商品猪与外三元
杂交商品猪销售额比较
经济效益分析:饲养每头苏太母猪的纯利润为苏太杂交商品猪销售额一(母猪饲料成本+仔猪饲料成本+母猪、仔猪的防疫治疗成本)即1764.9-(534.94+54.06×10.6+20+10.6×5)=583.924元。
饲养每头外二元母猪的纯利润为外二元杂交商品猪销售额一(母猪饲料成本+仔猪饲料成本+母猪、仔猪的防疫治疗成本)即1489.02-(670.34+53.2×8.3+20+8.3×5)=315.62元。
可知,饲养每头苏太母猪每胎比外二元母猪多增收583.924-315.62=268.3元,每年以2.2胎计算,则每头苏太母猪比外二元母猪每年纯增收268.3×2. 2=590.27元。
4.结论
关键词:生猪;规模养殖;成本效益;发展策略
在当前,生猪养殖作为重要的农产品再生产产业,相关人员对其需要投入适量的生产要素,所谓的生产要素就是指一些饲料、养殖设施、仔猪以及劳动力等。通过这种形式能够有助于生产出需要的产品。对于养猪的经营者来说,对生猪养殖就是为了能够在已经定量的资本投入中获取更高的养殖效益和生猪利润。根据现阶段已有的生猪数据来看,其都是以生猪单位增重为主要基础,来对不同养殖规模的生猪成本效益来进行分析的。
一、不同的生猪养殖规模输出成本的变化
1.关于总成本的变化。根据相关生猪养殖的数据资料得知,在2010年到现如今这个阶段,关于生猪养殖规模的形式,也就是散养、小规模、中规模以及大规模这几种饲养模式。在这种几种饲养模式中,生猪都是以每千克增重成本输出逐年都在呈现上升的态势。这种态势分别是从2010年的6.80元、6.22元、7.55元逐渐上升到2014年的13.28元、12.35元、12.40元以及12.99元。对于生猪养殖规模,则就需要输出的成本增重要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高于其他几种不同的饲养模式。
2.生猪单位增重的物质服务成本以及人工成本。根据相关数据表明,关于生猪的养殖成本有明显的上升态势。关于生猪的成本比重的含量,其主要由两个部分组成,即生产成本和土地成本。土地成本在整个生猪规模的养殖中所造成的影响比重要比生产成本比重小。因而,土地成本在生猪规模养殖成本中占有绝对性的作用。关于生猪的生产成本,其是由两个部分组成的,即物质服务成本和人工成本。根据这两种指标来评价生猪的养殖模式,也就是衡量散养、小规模、中规模和大规模这四种养殖规模的输出成本。根据相关数据的显示,近几年对生猪物质服务以及人工成本都与生猪养殖规模的大小呈反向的变化。具体来说,就是生猪养殖规模越大,其单位所占的物质服务成本也就不断增加,而生猪单位随占有的人工成本就会随之降低。通过这种情况能够得出,对生猪进行大规模的养殖对劳动力效率就会提高。对于同样的生猪物质成本也就会高,其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今后生猪养殖规模的生产发展走向。散养的生猪养殖模式与规模养殖比较的话,散养会在很大程度上消耗更低的物质服务成本{2}。在所有养殖规模的形式上,只有人工成本是远远高过于其他三种的生猪养殖模式,由此可见,生猪养殖损耗的生产成本和总成本是最高的。
3.直接费用合间接费用的变化。关于物质服务成本,其主要就是分为直接费用与间接费用。通过相关数据显示,在2010年开始,生猪养殖损耗的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开始逐渐呈上升的态势,并且这种上升态势还会随着生猪养殖规模的扩大而继续上升。
在近几年,关于生猪的间接费用在随着其规模的不断扩大而逐渐呈现下降的趋势。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由于生猪单位增重的管理费用以及财务费用的降低。这种情况在很大程度上就已经能够说明生猪养殖管理的水平在不断地提升和改变。
二、不同生猪养殖规模增重收益的变化
1.单位增重的产值。根据相关资料的显示得知,在2010年与2014年之间,生猪养殖的四种模式,也就是散养、小规模、中规模和大规模。在这几种模式中,生猪每千克增重的总产值在总体上是呈现上升的趋势,在2010年的7.31元、7.29元、7.34元和8.07元,都在2014年中逐步增加为 14.25元、13。77元、14.09元和14.39元。根据这四种生猪养殖模式得出,除了特殊的年份外,生猪每千克增重的总产值中时所有规模中养殖效益最高的,而其他三种的养殖模式都是以先后交替来排序的,并且其产生的差距也比较小。
2.生猪单位增重的净利润。根据近几年的发展得出,散养、小规模、中规模和大规模者几种养殖模式下,生猪的每千克净重净利润都会在不同的年份之间呈现不规则的波动,特别是上下波动的幅度特别大。其中幅度最大的就是散养模式的生猪波动最大,而其他三种的养殖模式产生的波动较小。这个现象就能够说明,现阶段的生猪市场盾散养的养殖效益是有一定的影响的,也就是说散养户对生猪的养殖是很难抵御市场的风险。除了个别的年份外,中小规模的生猪养殖每千克净重的利润是处于比较高的价值。
三、发展策略
1.坚持 “适度规模”的原则,进一步的推进生猪养殖的发展。根据当前我国对生猪养殖发展的状况,为了能够更好的发展生猪养殖,相关人员不能够只是扩大生猪养殖的规模,而是要能够发挥出其养殖规模的优势。相关部门也要不断的鼓励和引导来使散养户不断的扩大其养殖的规模,并且能够逐渐向小规模的养殖模式进行过度,通过这种方式来有效的提升其对生猪养殖的抗风险能力以及盈利能力;除此之外,还要能够记忆不得发展中小规模的养殖模式,从而提升生猪的生产水坪。
2.科技创新。随着我国科技技术的发展,为了能够更好的促进生猪产业的发展,养殖户可以将科技来融入到生猪养殖的环节中来,其可以通过对营养与饲料配制技术、健康养殖技术、环境工程技术等力提高对生猪规模养殖的技术管理水平,从而能够有效地提升经济效益。
3.政府要提高农村生活水平和就业机会。在当前的农村,大都是老年人以及幼小的儿童,而农村中的青年人却很少。造成这种现状主要就是由于农民发展水平低下,越来越多的青年人转向城市发展。长期下去不利于农村的生猪养殖发展以及生猪饲养的效率。面对这种情况,当地政府就要不断的提高其生活水平,政府也可以通过招商引资的方式来提供青年人更多的就业机会,从而能够改变农村生猪饲养效率以及青年人过少的现状。
四、结语
综合上述得知,生猪单位增重的人工成本随养殖规模的增大而不断降低,其就已经说明大规模养殖生猪的劳动效率最高,从而体现了生猪养殖规模所带来的优势,但由于其物质服务成本相对于其他规模来说,则比较高。并且生产成本和总成本依然处于较高值。关于散养生猪,其净利润波动幅度最大,其他 3 种规模养殖方式相对较小,说明生猪市场波动对散养方式的影响最大。生猪单位增重的间接费用呈逐年降低趋势,主要是由管理费与财务费降低而影响的,这种情况就说明了我国生猪管理水平总体在逐年提高。大规模养殖生猪的间接费用及直接费用也是一直明显高于其他 3 种养殖方式,这就说明了我国当前的生猪的管理水平并没有得到较大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吴敬学,沈银书.我国生猪规模养殖的成本效益与发展对策[J].中国畜牧杂志,2012,18:5-7+11.
[2]付东.生猪饲养规模及其成本效益[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5,05: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