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商务宴请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无巧不成书,无酒不成席。在国际商务宴请中,葡萄酒所散发的悠扬气质往往能最快地融化彼此的社交坚冰。酒杯晃动的畅觉往往能柔顺最剑拔弩张的会谈。面对大千世界里林林总总的葡萄酒,作为商务精英的你会如何选择一款最适合的酒让你与客户的谈话渐入佳境呢?或许宴请人本身并不太熟悉酒,这种情况下,记住“事先计划,临场好好发挥”的原则即可,你淡定而得体的点酒礼仪将会给商务合作伙伴留下好印象。
侍酒师(**)有“酒类活字典”的别号。他们在各种西式高级餐厅中会为客人建议最适合餐点的葡萄酒,以优雅的礼仪穿梭席间为客人斟酒。最好的侍酒师往往是最好的服务生,也是提升你与客户用餐体验的最佳配角。在宴请客人之前,在没有客人盯着的压力下,与侍酒师随意休闲地聊一聊,因为他们有的不仅是酒的知识,还有对酒的热情。像所有狂热的爱好者一样,他们喜欢有这样的机会去给你讲各种各样的酒的知识。你可以让侍酒师成为你这次商务宴会的盟友,把他们当成专业人士对待,而不只是一个给你拔开酒塞的人,你也不必担心自己缺乏常识,特别是在这个年代,酒单越来越长,变化又快,把你的意向跟侍酒师说得越明确越好,让他们为你在客人来到之前提供事前建议。你可以放开来聊所有重要的细节、价格,让客人既不会把你当成一个吝啬鬼,也不会认为你太挥霍。吃饭的时候,你点酒时的淡定而迅速会在餐桌上给对方留下好印象。
如果你精通红酒知识,或者碰巧你宴请的餐厅没有侍酒师这样的一个角色可以为您做参考,那么这样的几个问题会让你迅速而从容地找到你与客人餐点需要的葡萄酒:“您是喜欢白葡萄酒还是红葡萄酒,香槟?喜欢新世界的酒还是旧世界的酒?有什么钟爱的国家和年份吗?今晚想吃红肉还是白肉?今晚我们点什么价位的酒呢?”这样的问题组合往往会非常快速地帮助你和你的客人搜索到酒单上配合餐点的那款酒,让你轻松过关。
以客为尊,遵循万无一失的游戏规则
商务宴请的指向很明确:通过轻松的餐饮互动了解你客人的需求从而达成合作意向。充分尊重客人的餐饮习惯至关重要。套用北京王府井希尔顿酒店的侍酒师**的话:“一个商务礼仪得体的客人会要求我尽最大限度的独立,帮助他/她的客人选择最喜欢的饮品,哪怕这款酒他/她自己并不喜欢。”
另外,如果你知道你的客人是个葡萄酒的钟爱者,你一定有办法打听到他/她喜欢的葡萄酒。舍得下工夫的人,会事先咨询客户的家人、朋友或者同事,了解他喜欢的葡萄酒品牌年份以及佐餐习惯。你周到体贴的询问会为你的商务形象加分不少;如果,有关客人的喜好信息无法获取,那么以一瓶口味清淡市场接受度高的白葡萄酒开场,如**,会是一个很好的欢迎仪式;最后,试着从你熟悉的酒品中选择,因为你亲自体验过的酒你会有能力用语言把它描述出来。当你开始表达,客人开始倾听的时候,你们的互动已然开始。你会很快知道对方喜欢的口味,也在这选择酒的瞬间拉近你们的距离。
饭店的预约
在西方,去饭店吃饭一般都要事先预约,在预约时,有几点要特别注意说清楚,首先要说明人数和时间,其次要表明是否要吸烟区或视野良好的座位。如果是生日或其他特别的日子,可以告知宴会的目的和预算。在预定时间到达,是基本的礼貌。再昂贵的休闲服,也不能随意穿着上餐厅吃饭时穿着得体是欧美人的常识。去高档的餐厅,男士要穿整洁;女士要穿套装和有跟的鞋子。如果指定穿正式的服装的话,男士必须打领带,进入餐厅时,男士应先开门,请女士进入。应请女士走在前面。入座、餐点端来时,都应让女士优先。特别是团体活动,更别忘了让女士们走在前面。
入座有讲究
最得体的入座方式是从左侧入座。当椅子被拉开后,身体在几乎要碰到桌子的距离站直,领位者会把椅子推进来,腿弯碰到后面的椅子时,就可以坐下来了。用餐时,上臂和背部要靠到椅背,腹部和桌子保持约一个拳头的距离。两叉的坐姿最好避免。
点酒的学问
在高级餐厅里,会有精于品酒的调酒师拿酒单来。对酒不太了解的人,最好告诉他自己挑选的菜色、预算、喜爱的酒类口味,主调酒师帮忙挑选。主菜若是肉类应搭配红酒,鱼类则搭配白色。上菜之前,不妨来杯香槟、雪利酒或吉尔酒等较淡的酒
上菜的次序
正式的全套西餐上菜顺序是:①前菜和汤②鱼③水果④肉类⑤乳酪⑥甜点和咖啡⑦水果,还有餐前酒和餐酒。没有必要全部都点,点太多却吃不完反而失礼。稍有水准的餐厅都欢迎只点前菜的客人。前菜、主菜(鱼或肉择其一)加甜点是最恰当的组合。点菜并不是由前菜开始点,而是先选一样最想吃的主菜,再配上适合主菜的汤。
如何使用餐巾
点完菜后,在前菜送来前的这段时间把餐巾打开,往内摺三分之一,让三分之二平铺在腿上,盖住膝盖以上的双腿部分。最好不要把餐巾塞入领口。
饮酒与食物的搭配
饮酒时应该搭配食用什么食物,时常困绕着人们,几百年来,饮酒时选择适当的食品似乎已经形成了一条条的规律。但是,随着现代的社会中新食品和新型酒类的不断涌现,这些规矩显得陈旧,越来越不适用了。
饮酒如何搭配食物首先应该明白一点,生活因个人喜好不同,饮酒和食物搭配毫无疑问的也应该随个人品味随意搭配。你可以按自己口味点叫酒和食物,即使是规则中不允许的,或者与你同桌用餐的朋友坚决反对的话,也不用害羞或不好意思。生活中有许多看起来不宜搭配的事物组成在一起,还是显得那样和谐。然而,晚饭时应该用什么酒,你还是拿不定主意时,该怎么办?是不是求助于那些规则搭配呢?多年来,我积累了些经验,可以解决你遇到的难题。这些所谓的“原则”不是告诉你喝酒时吃些什么,只是说明食物与酒类之间如何影响,相互作用的。饮酒时搭配食物重要的是根据口味而定。食物和酒类可以分为四种口味,这也就界定了酒和食物搭配的范围,即:酸,甜,苦和咸味。
酸味:你可能听说过酒不能和沙拉搭配,
如有淋上调味酱的料理了,也可以利用刀子刮取调味酱,再以汤匙或调味酱用汤匙将料理与资料一起送入口中。如以叉子叉住,再用汤匙淋上调味酱后食用,则是错误的动作,因为这样一来,在料理送往口中时,酱料会滴滴答答落得到处都是,搞得一团糟。以叉子舀起料理时,以左手持用叉子,将食物置于叉子正面的叉腹上送入口中。在与朋友聚餐的轻松场合,如果不须用到刀子,可以用右手拿叉子进餐。饭应以正面叉腹而非叉子背面舀起,这样可以比较容易食用,而且也较优雅自然。当盘子内的细碎食物聚集时,可利用刀子挡着,再以叉子靠近舀起。利用汤匙代替刀子也是可以的。以叉子将料理聚集到汤匙上,再以汤匙将食物送入口中。调味酱用汤匙与一般汤匙的用法是一样的。应利用叉子将料理推到调味酱汤匙上食用,而非以叉子叉住料理再以调味酱用汤匙淋上酱料,因为后者是违反礼节的。
如何摆置刀与叉
用餐中为八字形,如果在用餐中途暂时休息片刻,可将刀叉分话盘中,刀头与叉尖相对成”一”字形或”八”字形,刀叉朝向自己,表示还是继续吃。如是是谈话,可以拿着刀叉,无须放下,但若需是作手势时,就应放下刀叉,千万不可手执刀叉在空中挥舞摇晃。应当注意,不管任何时候,都不可将刀叉的一端放在盘上,另一端放在桌上。
刀与叉除了将料理切开送入口中之外,还有另一项非常重要的功用。刀叉的摆置方式传达出“用餐中”或是“结束用餐”之讯息。而服务生是利用这种方式,判断客人的用餐情形,以及是否收拾餐具准备接下来的服务等等,所以希望积闰能够记住正的的餐具摆置方式。特别要注意的是刀刃侧必须面向自己。用餐结束的摆置方式有两种:用餐结束后中,可将叉子的下面向上,刀子的刀刃侧向内与叉子并拢,平行放置于餐盘上。接下来的摆置方式又分为英国式与法国式,不论哪种方式都可以,但最常用的是法国式。尽量将柄放入餐盘内,这样可以避免因碰触而掉落,服务生也较容易收拾。出席结婚餐宴时,不论怎么将餐具摆成“用餐中”的位置,只要主要宾客用餐结束,就应立即把所有的料理收起。所以宴会时,切记皆以主要宾客为中心进行。在宴会中,每吃一道菜用一副刀叉,对摆在面前的刀叉,是从外侧依次向内取用,因为刀叉摆放的顺序正是每道菜上桌的顺序。刀叉用完了,上菜也结束了。中途需是谈话或休息时,应该将刀叉呈八字形平架在盘子两边。反之,刀叉柄朝向自己并列放在盘子里,则表示这一道菜已经用好了,服务员就会把盘子撤去。前菜或是甜点等,如果是可以直接用叉子叉起食用的料理,没有必要刻意地一定使用刀子。在家庭内的餐会或是与朋友之间的轻松聚餐,像沙拉或是蛋包饭之类较软的料理也可以只使用叉子的进餐。但是在正式的宴席上使用刀叉,能给人较为优雅利落的感觉。另外,在欧洲等地,常可看见有人右手拿叉子,左手则拿着面包用餐。不管吃得怎么利落优雅,这样用餐也只能在家庭或大众化的店中,在高级餐厅内是绝对行不通的。没用过的刀子,就这样放在桌上即可,服务生会自动将它收走。
虽说将刀与叉放在餐盘上并拢是代表结束用餐的讯息,但是没有必要把干净刀子特地放入弄脏的餐盘内。没有用过的餐具保持原状放在原处即可,硬要追求形式的规则反而显得奇怪。随机应变,依当时的状况处理事物才是最正确的。即使掉了也不算出丑,但是自己弯下腰去捡就满丢脸的。所以东西掉了的时候最好请服务生过来替你捡起。服务生随时都在注意客人的情况,所以会很快地再拿新的餐具过来,万一服务生没有注意到,可以面向服务生稍微地将手抬高一下,尽量不要引起其他人侧目注视。
服务生的工作是为了使客人能更愉快地用餐,所以尽可向他们提出要求。
如何用手拿着吃
如果你不知道该不该用手拿着吃,就跟着主人做。记住:食物用浅盘上来时,吃前先放入自己的盘子。下面是一些可以用手拿着吃的食物:带芯的玉米,肋骨,带壳的蛤蚌和牡蛎,龙虾,三明治,干蛋糕,小甜饼,某些水果。脆熏肉,蛙腿,鸡翅和排骨(非正式场合),土豆条或炸薯片,小萝卜,橄榄和芹菜等。
三明治
要记住,小的三明治和烤面包是用手拿着吃的,大点的吃前先切开。配卤汁吃的热三明治需要用刀和叉。通过拿面包的方式,可以测试出一个人是否是个有修养的人。不过只要你记住在吃面包或蛋卷时,往上抹黄油之前,先把其切成两半或小块的话,你就可以轻松得通过测试。小饼干用不着弄碎。使用你盘中的黄油刀,抹油应在盘子里或盘子上部进行。把黄油刀稍靠右边放。刀柄放在盘边外面以保持清洁。热土司和小面包要马上抹油。不必把面包条掰碎,可在其一面抹黄油。把丹麦糕点(甜蛋卷)切成两半或四半。随抹随吃。
熏肉
吃法很简单,吃带肥肉的熏肉要使用刀和叉,如果熏肉很脆,则先用叉子将肉叉碎,再用手拿着吃。
如何吃水果
苹果,梨
在宴席上,要用手拿取苹果或梨,放在盘里。你可以用螺旋式将其削皮。如果说样做很难的话,就水果放在盘上,先切成两半,再去核切块,然后用叉或水果刀食用。如果场合更加随便点的话,你可以用手拿着吃。
鳄梨
带壳的鳄梨需要用勺来吃,如果切成片装在盘子里或拌在色拉里,要用叉子吃。
香蕉
如果是在餐桌上吃香蕉,要先剥皮,再用刀切成段,然后用叉子叉着吃。在非正式场合如野餐,海滩等,要把香蕉剥出一半,然后向猴子一样吃。
无花果
鲜无花果作为开胃品与五香火腿一起吃时,要用刀叉连皮一起吃下。若上面有硬杆,用刀切下(否则会嚼不动)。作为饭后甜食吃时,要先把无花果切成四半,在桔汁或奶油中浸泡后,用刀叉食用。
柚子(橙子,桔子)
吃柚子时,要先把它切成两半,然后用茶匙或尖柚子匙挖出食用。在非正式场合,可以把柚子汁小心地挤到茶匙中。剥橙子皮有两种方法,两者都要使用尖刀。方法一:螺旋式剥皮。方法二:先用刀切去两端的皮,再竖直将皮一片片切掉。剥皮后,可以把橙肉掰下来。如果掰下的部分不大,可一口吃掉。如果太大,要使用甜食刀叉先切开,后食用。如果橙子是切好的,也可以象吃柚子那样使用柚子匙或茶匙挖着吃。吃桔子要先用手剥去皮,再一片一片地吃。你可能要剥皮并去除白色覆盖膜,尤其是膜很厚的时候。
葡萄
对于无籽葡萄没什么讲究,一粒粒地吃就行。
若葡萄有籽,林把葡萄放入口中嚼吸食肉质,然后把籽吐到手中。要想容易地剥去葡萄皮,则要持其茎部放在嘴边,用中指和食纸将肉汁挤入口中。最后把剩在手中的葡萄皮放在盘里。
芒果,木瓜
整个芒果,要先用锋利的水果刀纵向切成两半,然后再切成四分之一半。用叉子将每一块放入盘中,皮面朝上,并剥掉芒果皮。你也可以象吃鳄梨那样用勺挖着吃。如把芒果切成两半,挖食核肉,保留皮壳。吃木瓜象吃鳄梨和小西瓜一样,先切成两半,抠出籽,然后用勺挖着吃。
桃李
将桃李先切成二分之一半,再切成四分之一半,用刀去核。皮可以剥下来,但如果带着皮切成小块,用甜食刀叉食用也是不错的。
柿子
吃柿子有两种方法:一是先切成两半,然后用勺挖出柿肉;二是将柿子竖直放在盘中,柄部朝下,切成四块,然后再借助刀叉切成适当大的小块。食用时将柿核吐在勺中,放到你的盘子的一边。不要吃柿子皮,因为太苦太涩。
菠萝(果肉)
很简单,吃鲜菠萝片时,始终使用刀和叉。
草莓
大草莓可以用手柄部,蘸着白砂糖(自己盘中的)整个吃。然后将草莓柄放入自己的盘里。如果草莓是拌在奶油里的,当然要使用勺子。
西瓜
切成块的西瓜一般用刀和叉来吃,吃进嘴里的西瓜籽要及时清理,并吐在紧凹的手中,然后放入自己的盘子。
浆果,樱桃
吃法很多,你可视情况而定,一般来说,吃浆果时,不管有无奶油,都要用勺子;吃樱桃要用手拿,将樱桃核文雅地吐在紧凹的手中,然后放入自己的盘子。
如何吃蔬菜
芦笋如果要吃的芦笋菜中有汤汁,先切成小块,再用刀叉食物。如果芦笋很大而且需要蘸汁,先把头切下,然后分开来食物以防滴汁和掉渣。也可以用手拿着茎柄,蘸汁吃。对于小的芦笋完全可以用手拿着蘸汁食用。
西红柿除做色拉吃以外,西红柿都可以用手拿着吃。挑个小点的,正好放入嘴中,不要张嘴咀嚼,因为这样汁液会溅出来,要把嘴唇闭紧。如果盘中只有一个大的西红柿,用牙轻轻将皮剥掉,先咬交下一半,慢慢吃完再吃另一半。
玉米棒鲜玉米棒大多是在非正式场合吃的,可以先把它掰成两半,以便好拿,值得注意的是,在上面一次不要沫撒太多的黄油或调料。横着吃还是转圈吃,自己选取,两种方法都行。先集中数排或一部分抹黄油,撒盐。吃完后再换地方,这样你的手和面部就不会过多粘染调料。
土豆土豆片和土豆条是用手拿着吃的。除外土豆条里有汁,那样的话要使用叉子。小土豆条也可拿着吃。但用叉会更好。如果土豆条太大,不好取用,就用叉子叉开,不要挂在叉上咬着吃。把番茄酱放在盘子边上,用手拿或用叉子叉着小块蘸汁吃。
烤土豆在食用时往往已被切开。如果没有用刀从上部切入,用手或叉子将土豆掰开一点,加入奶油或酸奶,奶油和小青葱,盐和胡椒粉,每次加一点。你可以带皮食用。
装饰配料
当装饰配料上到你面前时,用餐匙取一部分放到自己的黄油盘里。如果没有黄油盘,就放在自己的主食盘里。永远不要把装饰配料直接放入口中。如果你想在上面加盐,就在盘中配料旁边撒一点。用手拿着配料蘸着吃。橄榄吃进嘴里时,把核先吐进凹紧的手中,再放入盘子里。腌泡菜配三明治吃时用手拿,配肉吃时用刀和叉。莳萝,欧芹和水芹作为餐食的一部分是要用叉食用的。它们也可以用手拿着吃,但如果上面盖有色拉配料或酱汁的话,就不要用手拿了。薄柠檬片是做装饰用的;柠檬角或柠檬半要挤出汁来。用叉轻轻地扎刺肉质。将汁挤入需要调味的食物中,(有些饭店用乳酪布将柠檬半罩住,以防汁液四溅)。
调味品
食用马萝卜酱,薄荷胶,葡萄干胶,芥末,苹果酱,酸果萝酱时,要先用汤匙将其舀入盘子里。然后用叉子叉肉抹油食用。液体酱汁如薄荷,樱桃或杏鸭酱,要直接浇到肉上面。浇的最好要少些,这亲不会影响肉的整体的味道。吃蛋卷和饼干用的果胶,果酱和蜜饯要用汤匙舀到黄油盘子的一边,然后用刀平抹在面包或蛋卷小块上。如果没有汤匙,用刀取果胶前,先在盘子边上擦一擦。吃咖喱菜时,可把花生,椰子,酸辣酱等调料放到盘子里混合后配咖喱食用。酸辣酱也可作为配菜吃,不用混合。
盐和胡椒粉先品尝食物,后加盐和胡椒粉。先放盐或胡椒粉是对厨师不礼貌的表现。如果桌上有盐罐,使用里面的盐匙,如果没有,就用干净的刀尖取用。蘸过盐的食物要放在自己的黄油盘里或餐盘里的一边。如果为你提供一个专人盐罐,你可以用手捏取。
色拉接照传统,色拉要用叉子来吃,但是如果色拉的块太大,就应切开以免从叉子上掉下来。以前吃色拉和水果用的钢刀又锈又黑。现在不锈钢刀的使用改变了这种状况。吃冰山莴苣一般要使用刀和叉。当色拉作为主食吃的时候,不要把它放在餐盘里。要放在自己的黄油盘里,靠在主盘旁。通常用一块面包或蛋卷把叉子上的色拉推在盘子里。
黄油往面包,蛋卷,饼干或土司上抹黄油要用刀,而且小块面包只能抹少量的黄油。不要往蔬菜上抹黄油。因为这被认为是对厨师的污辱。
甜点吃法
冰淇淋吃冰淇淋一般使用小勺。当和蛋糕或馅饼一起吃或作为主餐的一部分时,要使用一把甜点叉和一把甜点勺。
馅饼吃水果馅饼通常要使用叉子。但如果主人为你提供一把叉子和一把甜点勺的话,那么就用叉子固定馅饼,用勺挖着吃。吃馅饼是要用叉子的,除非馅饼是带冰淇淋的,这种情况下,叉、勺都要使用。如果吃的是奶油馅饼,最好用叉而不要用手。以防止馅料从另一头漏出。
煮梨使用勺和叉。用叉竖直把梨固定,用勺把梨挖成方便食用的小块。叉子还可用来旋转煮梨,以使挖食梨肉。如果只有一把勺子,就用手旋转盘子,把梨核留在盘里,用勺把糖汁舀出。
果汁冰糕如果作为肉食的配餐食用可以用叉,如果是作为甜点食用,使用勺子。
炖制水果吃炖制水果要使用勺子,不过你可以用叉子来稳住大块水果。把樱桃、梅干、李脯的核体面地吐到勺里,放在盘边。
如何取食带骨食物
鸟类先把翅膀和腿切下,然后借助刀和叉来吃身体部分。你可以把翅膀和腿用手拿着吃,但不能拿身体部分。
鸡肉先吃鸡的一半。把鸡腿和鸡翅用刀叉从连结处分开。然后用叉稳住鸡腿(鸡脯或鸡翅),用刀把肉切成适当大小的片。每次只切两三片。如果场合很正式,不能使和刀叉取用的,干脆别动。如果是在非正式场合,你可以用手拿取小块骨头,但中能使用一只手。
肉排用叉子或尖刀插入牛肉,猪肉或羊肉排的中心。如果排骨上有纸袖,你可用手抓住,来切骨头上的肉,而这样就不会使手油腻。在正式场合或者在饭店就餐时即使包有纸袖也不能用手拿着骨头啃着吃。这些多余的东西基本上是用来作装饰的,而没有让你暴吃一顿的意思。另外,在非正式场合,只有骨头上没有汤时才可以拿起来啃着吃。
鱼鱼肉极嫩易碎,因此餐厅常不备餐刀而备专用的汤匙。这种汤匙比一般喝汤用的稍大而且较平,不但可切分菜肴,还能将菜和调味汁一起舀起来吃。若要吃其他混合的青菜类食物,还是使用叉子为好。对于鱼骨头,首先用刀在鱼鳃附近刺一条直线,刀尖不要刺透,刺入一半即可。将鱼的上半身挑开后,从头开始,将刀放在骨下方,往鱼尾方向划开。把骨剔掉并挪到盘子的一角。最后再把鱼尾切掉。
先用刀叉把鱼头和鱼尾割下,放在盘边。然后用刀尖顺着鱼骨把鱼从头到尾劈开。这时你有三种选择:
1、将鱼骨滑出
2、将鱼平着分开,取出鱼骨
3、揭去上面一片,吃完后再去骨
如果嘴里吃进了小骨头,用姆指和食指捏出,爱吃鱼的人会连小鱼头吃掉,而吃到鱼的脸颊是很幸运的事。
面包的吃法
先用两手撕成小块,再用左手拿来吃是原则。吃硬面包时,用手撕不但费力而且面包屑会掉满地,此时可用刀先切成两半,再用手撕成块来吃。避免像用锯子似的害是非曲直包,应先把刀刺入中央部分,往靠近自己身体的部分切下,再将面包转过来切断另一半。切时可用将面包固定,避免发出声响。
喝酒的姿势与方法
酒类服务通常是由服务员负责将少量倒入洒杯中,让客人鉴别一不品质是否有误,只须把它经当成一种形式,喝一小口并回答GOOD。接着,侍者会来倒酒,这时,不要动手去拿酒杯,而应把放在桌上由待者去倒。正确的握标姿势是用手指握杯脚。为避免手的温度使酒温增高。应用大拇指、中指和食指握住杯脚,小指放在杯子的底台固定。喝酒时绝对不能吸着喝而是倾斜酒杯,像是将酒放在舌头上似的喝。轻轻摇动酒杯让酒与空气接触以增加酒味的醇香,但不要猛烈摇晃杯子。此外,一饮而尽、边喝边透过洒杯看人、拿着酒杯边说话边喝酒、吃东西时喝酒、口红印在酒杯沿上等,都是失礼的行为。不要用手指擦杯沿上的口红印,用面巾纸擦较好。
天地姻缘
或许会有人不了解世界首富比尔盖茨的生平;但绝对没有人不知道十三世喇嘛仓央嘉措感人恋情吧!西藏,古老神圣的殿堂弥漫着不可侵犯的威严。曾经在这里多少人拜膜,曾经在这里送走又迎来了多少辉煌!
也正是在这里,曾经出现了古今往来一个传说般的爱情故事,一个传奇般的情种一个绝对痴情的人众所周知的仓央嘉措。
那还是一个战争频频的年代。拥有一颗年轻的心的年轻的人仓央嘉措,为了一个不可能实现的诺言,日夜痛苦的俯视这西藏这个风雨里漂泊的苍老的容颜。为了爱人他选择过放弃,选择过逃避。可是,世事总是不尽人意。到最后,美好的姻缘却成了天方夜谭!
爱恨情愁此样的事情简直枚不胜举,后羿嫦娥,牛郎织女!有的时候,故事真的很感人!纵看古今中外,思绪历史现今!情,是一个建立在毁灭里光环,娇横而危险,迷离切诱人。彼此的我们都曾有过,总觉得有点无奈。是否是上天的有意安排?让我在垂手可得的DIS中无法追随,或许这就是无奈、横在心坎的累赘。使我总有点点的疲惫,IQ的表白,灰色头象总那么不欣慰。最终的一丝颓废,沉浸在梦萦的千年之外。偶尔听听的不分手恋爱,现在又滋生在心里的痴心绝对!!我们不曾想过后悔,因为爱的已经腐败,千千心结的颓废,总徘徊在离距之外,还有一点期待,你已不在!轻狂渐蜕,彼此各距在千里之外。卸下伪装,回想我们从山楂树的恋爱,到这条街的分开。那天的雨依旧憔悴,仿佛是在为我们忏悔,那场不该有的错爱,为什么?你头也不回?难道你真的后悔,曾经的恋爱?为何我那么无奈,偏偏只为你伤怀?每次看夜的宁静,总会不自主的惶惚,在那银河线上,我看到了一丝忧伤,象孤傲天使的折翼,那般耀眼!!就连小小的星星也是眼睛一眨一眨的,有点调皮,有点可爱,有点说不出的零碎--貌似幽怨的神情,我都有点无力。
10月16日,12家来自美国底特律的企业来成都“相亲”,促成了底特律大都市国际机场开通重庆直飞底特律航线的姻缘。作为美国最大的货运机场之一,底特律大都市国际机场国内只有上海开通有直飞底特律的航线。
新的增长支柱和新的增长模式,一场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大戏”,正在重庆开放型经济舞台上演。10月13日,商务部与重庆市在京签署《共同建设内陆开放型经济合作备忘录》,以探索内陆地区发展开放型经济的全新模式。西部直辖市重庆,继统筹城乡综改实验区之后,成为内陆首个部市共建开放型经济的“试验田”。
开门“造城”
“相亲”会上,来自底特律大都市国际机场的代表笑意盈盈,带给他们的最深感受是“不虚此行”。该代表表示,希望能寻求航空物流方面的合作者,开通重庆直飞底特律航线,拓展航空物流市场,特别是对“重庆造”汽车零部件出口美国将带来便利。
据悉,底特律大都市国际机场是美国最大的货运机场之一,也是美国福特汽车公司、美国通用汽车公司的航空物流总部。目前,国内只有上海开通了直飞底特律的航线。
越来越多的外企正慕名远道来到重庆,经济合作领域也将越拓越宽,10月13日,商务部部长在该备忘录的签署仪式上称:“这是商务部支持中西部地区扩大开放的新举措,也是重庆发展内陆开放型经济的新探索。”
从内陆实际情况出发,统筹出口和进口、出口和内销、对外开放和对内开放的关系,探索内陆地区发展开放型经济的全新模式,是本次商务部与重庆开展部市共建的出发点。按照合作备忘录内容,今后重庆将在继续发展出口的同时,更加注重进口先进技术、资金、管理;在大力发展内需型经济的基础上,积极发展优势产品和服务出口;在充分利用国外资源的同时,更加重视利用沿海地区的资金、技术和人才。来自商务部的一系列鼓励、扶持、优惠政策和措施,则将为重庆发展开放型经济提供更大、更灵活的空间。
根据这份备忘录,商务部与重庆共建的开放型经济,探索领域包括,统筹出口和进口,统筹对外开放和对内开放,在充分利用国外资源的同时,更加重视利用沿海地区的资金、技术和人才。
10月19日,来参加十七大的重庆市外经贸委副主任李世荣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内陆开放型经济不同于以往所言的外向型经济,也不同于沿海地区大进大出的开放型经济,而是以强调发展内需为重点,寻求产业优势,突破空间地域限制的开放性经济,重庆与商务部展开的这一合作,将对中西部地区具示范意义。
备忘录提出将整合重庆所在国家级开发区与省级开发区北部新区的功能,形成一批各具特色的产业集群,同时,商务部将一定权限下放,对商务部列入重点推介的2亿美元以下的外资鼓励项目,在其权限下委托重庆自行审批,并适当扩大重庆下发对外投资批准证书的权限。
在具体合作项目上,备忘录称,商务部将支持重庆构建六大基地,西部首个承接沿海加工贸易转移基地,科技兴贸(医药)创新基地,中国服务外包基地城市,软件出口软件示范基地,以及国家级外派劳务培训基地,万亩桑蚕养殖基地。
设立内陆保税港区
李世荣介绍,商务部还将建设区域性物流网络,出口农产品冷链物流系统,并对内陆保税港区给予重点关照。内陆保税港区是重庆近期在积极筹备的重要项目。重庆市外经贸委副主任王济光补充,商务部已表示,将与海关协商,将重庆作为“当地通关,口岸放行”改革试点城市,支持重庆建立“内陆保税物流园区”,最终设立内陆保税港区。
重庆本地专家认为,探索内陆开放型经济路径,实为解决中国吸收利用外资的区域分布不平衡问题。据商务部统计的数据,2006年,全国利用外商投资695亿美元,外资项目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西部实际使用外资仅占全国总量的3.45%。
锦上添花的是,这次与商务部的部市合作,亦不像统筹城乡实验区中央政府定调的“自费改革”,商务部承诺将加大资金和项目支持力度。包括西部外贸发展基金,国家级开发区基础设施配套资金,都将在商务部权限范围内倾斜重庆。此外,在政策性贷款,进口贴息、进口信贷,国别补贴,科技兴贸资金项目评审等方面,商务部亦表示会优先支持重庆。
为了争取投资,重庆1997年就在筹划“中西部对外开放实验区”,以争取特殊政策,弥补在吸引外资方面的劣势。重庆方面认为,东部的发展,受益于中央给予的特殊对外开放政策,重庆地处内陆,经济落后,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必须有相应的政策支持。
自1997年就参与筹划、研究西部大开发的中国社会科学院西部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魏后凯向记者详述了备忘录诞生的背景。在去年10月,重庆市联合商务部有关官员、学者,合作就“内陆地区如何发展开放型经济”这一课题展开调究,并在今年3月,完成《关于在重庆设立国家科学发展开放型经济示范城市的方案建议》的课题报告。
“某种意义上,它和统筹城乡综改区是同等级别的关系。”王济光说。重庆外经贸委统计,截至2006年末,世界500强企业有69家落户,实际利用外资6.96亿美元,达到该市历史最高水平。但总体而言,对外经济规模小,水平偏低,其出口规模在西部地区仅处于第五、第六位,对本地区经济拉动更微乎其微。
东西大融合
不可忽视的是,良好的区域经济,一定是软硬环境相结合的。“重庆依托政策的扶植,必须有相应的产业经济发展才能与之相应,成为真正的投资‘热土’。”魏后凯提出了对重庆缺乏产业支撑的质疑。
这点质疑显然受到了重庆城市建设的重视。重庆市外经贸委项目促进处处长蒋中全表示,在产业转移方面,东西部地方政府,特别是各级开发区携手合作应该有新的突破。东部开发区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减弱,土地紧张,人力成本增高,而中西部的开发区则恰恰具有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强,土地资源丰富,人力成本低等优势。东西部开发区存在错位发展与合作共赢的巨大空间。
【关键词】跨文化情境 商务英语 口译研究
2014年3月,中央两会期间,有人就提到,中国已经是世界最大的经贸团体,但还不是最强的经贸团体。这句表述,至少给我们传达出这么一个信息,目前的中国,对外的经贸交往已经非常密切和强劲。中国已经是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世界经贸交往中非常重要的,缺一不可的一员。在这样的大背景趋势下,商务英语的口语翻译工作就显得尤其重要。它要求我们不但要有一大批的英语口语翻译的人才,还要求这些英语口语翻译的人才必须具备相当丰富的商务英语的专业技术知识。比如,翻译中常常会遇到文化意象的处理问题,风俗习惯不同的问题,等等,需要我们的商务英语口译研究者通过有效研究分析,提出可行策略,改进商务英语口译的技巧,提高跨文化情境下商务英语口译的能力,更好更高地为中国对外商务交往服务。
一、跨文化情境下商务英语口译的特点
(一)商务英语的词汇目的性更强
总所周知,商务英语的目的性是非常强的。涉及不同的商务活动,比如商务会晤、商务谈判、电话传真、Email等等,其具体的规则和操作的流程是不同的。商务英语的词汇、语言形式、句式特点与商务交往的专业性联系更加紧密,语言意义要求相对更集中,更简单易懂。因此,在进行商务英语口译的过程中,绝对不能够有似是而非,或者含糊不清,表意不明。涉及的专业词汇,具有国际通用性,口译出来必须保证让听者清楚明白你的表述。
(二)商务英语口译对译员的素质要求更高
商务英语是主体作用于客体的活动,其词汇的目的性强的特点,就要求商务英语口译员必须具备非常扎实的商务英语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口译员要进行好商务英语的口译工作,首先要求口译员必须有着非常扎实的商务英语的词汇积累,对涉及商务交往的各个领域、各个环节的专业术语均应该烂熟于胸。其次,要求口译员必须有较强的口语能力。口语能力是一个综合能力,它不但要口译者有着较强的口语表述技巧和阐述能力,而且要求口译者要有比较强的理解能力,更要求口译者有着较强的“听”的能力。中国的学生学习英语,很多学生做题能力很强,能够得到很高的英语分数。可是他们却听不懂,也说不出来。可以这样说,一个较高素质的口译者,应该是一个知识渊博,兴趣广泛,亲和力强,口齿伶俐的全才,或者说是一个通才,而不仅仅是一个做试卷的高手。要造就这样一个或者一批知识全面、技能过硬、善于沟通的商务英语口译员,绝不是写几篇文章,发几个说说,做几个报告就能够实现的。高素质的商务英语口译人才的培养,要求我们的商务英语的培训机构或者专业学校或者政府机构,必须本着高度负责的精神和务实的态度,长远规划,统筹安排,运用科学的方法,长期坚持,方可实现。
(三)商务英语口译对商务文化背景知识要求较高
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地域,其文化背景、风俗习惯、价值取向,差异也是比较大的。这就要求我们的口译者必须对世界各地的文化背景、风俗习惯甚至价值取向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至少对以英语为母语或者第一语言的国家或地区的文化背景、风俗习惯等方面有一个全方位的了解。不了解这一点,在商务交往中就会闹笑话。比如曾经有过这样的一件事,就很能够说明问题。一位初来中国访问的加拿大客人临行前非常不解地问身边的译员说:“当我赞扬你们时,为什么你们总是否认?总是说:‘不,一点也不好。’我不是一个虚伪的人。当我赞扬你们时,我说的是发自内心的感受。”这就是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和价值取向的差异。按照中国人的价值取向和做人标准,做人是应该且必须谦虚的,不能够直接把自己的优点承认出来,而应该用委婉的方式去表达出来。我们从小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中熏陶,耳濡目染,长大,我们中国人自然就养成了以谦虚的态度对待赞扬的习惯。可在西方人看来,称赞是对他们的鼓励、认可、赞同,他们习惯向称赞他们的人表示感谢。再如,刚改革开放时,一位漂亮的美国女客人来中国,面对一位中国男性对她的夸赞“你真美丽”时,曾非常认真的追问“我哪里美丽”,这样的追问,到真的使这位中国男人为难。因为按照中国的表述习惯,说“你真美丽”或许只是一种礼貌的一般性赞美,如果说你眼睛“美丽”,可能就是说你的鼻子没有眼睛美丽,或者说只有眼睛是美丽的。初次见面,这样去表述肯定是不符合中国人的表达习惯的。所有,在被追着询问我“哪里美丽”时,这位腼腆的中国男人只能含糊地说“你全身都美丽”了事。这说明,我们如果不了解中西文化背景差异,不了解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风俗习惯差异,是不能做好口译的工作的。
(四)商务英语口译现场操作的难度大
商务英语口译的现场完成就决定了其难度是很大的。它既要求口译者有着扎实的商务英语专业基础知识,又要求口译者能够准确听懂,快速口译,而且要表达通顺、连贯、流畅。现场口译是对口译者综合能力的强弱的最真实考量。为了实际应用的需要,口译的速度必须很快。有人做过专业的测算,口译的速度是笔译的10倍至20倍,有时可能会更快。口译员在现场口译时,没有时间去反复推敲,斟酌,也不可能在现场求救于别人,除个别词语可以进行现场纠错外,所有的口译必须迅速、准确、及时、连贯、流畅。所以,商务英语口译对口译者的综合能力要求很高。
二、跨文化情境下商务英语口译的策略研究
(一)加强跨文化情境下商务英语的口译教学
(1)加强口译能力、技巧的训练。要想能够熟练地驾驭临场的口译能力,对商务英语的口译技巧训练是必不可少的。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施教者要着力对商务英语的语法技巧进行专项的训练,利用商务英语约定俗成的规律规则、词法、句法特点,由词到句,组句成段,由段到篇,寻找其内部的规律性、本质性的东西,最终达到掌握其口译技巧,形成较强的口译能力。
(2)加强听力训练。听力的强弱,直接决定了口译者能否快速正确地听懂客人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要达到这一点,其实是不容易的。这要求口译者在平时的学习中必须有意识地去强化听力的锻炼。中国的学生学习英语的最大问题,恐怕就是对听与说两项能力的训练,或者是训练的强度不够,或者是训练的方法不尽合理。加强听力训练,除了利用教材,利用课堂外,我认为还要利用多媒体、碟片或者广播电视等等渠道。我特别反对只是借组试卷上几道听力试题训练听力的做法。
(3)注重口译教学的文化导入。注重口译中的文化导入,是让口译者了解异国文化背景的重要方法。不懂得世界各民族、各个国家的文化差异的口译者,必定是一个不合格的口译者。有这样一个小故事。一位年轻的口译者陪同某个国家的大学校长代表团参观访问。尽管代表团成员都是教授,这位口译者在介绍时却一律称为Mr.so and so。他觉得这样已经十分有礼貌了。殊不知客人们表情中却有几分不快。原来在英语国家里,对有教授职称和有博士学位的人应称呼“某某教授、某某博士”,以示尊敬。而Mr., Miss., Mrs.是对所有的人的称呼,是一种泛称,不怪这些教授们要心生不悦了。再如汉语中的“阴”和“阳”这两个词的翻译成英语就很讲究。如果用英文译为“yin and yang, the two opposing principles in nature, the former feminine and negative,and the latter masculine and positive.”(《新汉英词典》,海南出版社,1994年,第1111页)。如果西方人不了解中国文化,他们还是很难理解这句话的含义的。就平时很多汉英交流的不顺畅的实例来看,大多情况都是口译者不了解各个国家,各个民族的文化差异导致的交流障碍。
(二)正确面对口译过程中的文化差异
无论是商务英语口译的教学者,还是商务英语口译的工作者,都必须正确面对口译过程中的文化差异。要做到既不盲从,又不回避。只有这样,我们的口译培训工作和口译的实际工作才会有成效,才能够在平时的商务交往活动中使口译得心应手,有的放矢。也只有这样,我们的对外经贸活动才会芝麻开花节节高,我们的经贸大国才会逐步变成经贸强国。
总之,要顺利地与外进行经贸往来,必须培养和造就一大批高素质的商贸英语口译人才。而认识跨文化情境下商务英语口译研究的规律,认识商贸英语口译的特点,了解商贸英语口译的特点,及正确认识商贸英语口译人才培训的方法及规律,是每一个从事跨文化情境下商务英语口译研究者必须思考和面对大问题。
参考文献:
[1]李明秋.商务英语口译译员素质要求――跨文化交际主体性探索[M].黑龙江对外经贸,2010.
[1]江峰等.实用英语翻译[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
[2]梅德明.高级口译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3]吴冰等.现代汉译英口译教程[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