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跳房子游戏规则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field packs, and it was thought that hopscotch would improve their foot work.3 Roman children imitated the soldiers by drawing their own boards, and creating a scoring system, and“hopscotch” spread through Europe.
Today, hopscotch is a backyard game enjoyed by children (and lighthearted4 grownups) all over the world. And of course, different countries have different name for it. In China, it’s called “tiao fang zi”, for the boards look like a drawing of a house. In Netherlands, they call it “Hinklebaan”. Maybe children in Netherlands play it with Heineken5 beer cans. In Mexico, it is called “bebeleche”, meaning “drink milk”. Do they play it while drinking milk? It’s quite weird!
几千年前,罗马士兵用跳房子来测试力量和速度,有时候他们能够背负重物跳至100英尺之外!跳房子曾用于军事训练。罗马步兵身穿全副盔甲,背负野战背包跑完全程,他们认为跳房子有助于提高步兵的步法。罗马的小孩子模仿士兵们,自己画上格子,自创计分系统,于是“跳房子”游戏传遍欧洲。
如今,跳房子游戏是世界各地的孩子(以及童心未泯的成年人)都喜欢在庭院中玩的游戏。当然,这个游戏在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名字。在中国叫做“跳房子”,因为那些格子看起来就像一栋房子。在荷兰,人们叫它“Hinklebaan”,大概是因为荷兰的孩子用喜力啤酒罐来玩。在墨西哥叫做“bebeleche”,意思是“喝牛奶”。难道他们一边玩一边喝牛奶?好奇怪!
Do remember, though playing hopscotch and jumping around can help develop your body’s coordination and agility, hopscotch should not be played for long periods of time due to the fact that jumping is very hard on the developing bones and tendons of children.6 Too much stress on these areas early in life can lead to
painful knee problems later in life.
Snake hopscotch. Instead of drawing the most common straight course, try drawing a course that curves on the ground like a snake. This will make it more challenging for kids to keep their balance.
Snail hopscotch. The beautiful spiral-shaped7“snail” hopscotch course is said to originate in France and it has more squares and rules for playing. In this game players must take turns
hopping to the centre of the spiral and out again. Each time a player does this successfully, she then gets to write her initials8 on one of the
squares. The initialed square then becomes that player’s resting space, but must be avoided by all other players. The game ends when it is no longer possible to hop over the resting spaces to make it to the centre.
Alphabet hopscotch. This game is great for teaching kids how to spell! Using chalk, make a square on the ground that is six 16-inch squares across and six 16-inch squares down. In each square, randomly place a letter of the alphabet until all of the letters have been used, leaving empty squares scattered throughout.9 To play, you can start by just jumping the alphabet in order, then you can vary the game by trying to jump from letter to letter, spelling out different words.
Well, what more challenging and fun hopscotch can you play?
切记,虽然玩跳房子和蹦跳有助于促进四肢协调和身手灵敏,但不宜长时间地玩跳房子,因为弹跳可能损伤孩子正在发育的骨骼和肌腱。幼年时期对这些身体部位施加太多压力可能会导致日后膝盖疼痛等问题。
蛇爬格子:与最普通的笔直路线不同,蛇爬格子是要在地上画出弯弯曲曲的线,形状与一条蛇相似。这更锻炼孩子保持平衡的能力。
蜗牛爬格子:据说,漂亮的螺旋状蜗牛爬格子源自法国,这个游戏的格子和游戏规则比较繁多。游戏中,玩家轮流跳到螺旋线的中心,然后再跳出来。每当玩家成功完成一次,就可将自己名字的首字母写到任一格子中。然后这个写有自己名字首字母的格子就成了她的歇脚地,而其他玩家必须绕过这个歇脚地。当所有玩家都不可能再绕过别人的歇脚地跳入螺旋线中心时,游戏就结束了。
字母跳房子:这个游戏是教孩子拼写的好办法!用粉笔在地上画出一个大方格,横竖分别为六个边长16英尺的小正方格。在每个格子里,随机写上字母表中的任一字母,直至把所有字母都填进格子里,剩下的空格子散落各处。游戏开始时,你可以先按照字母表的顺序来跳,然后变换游戏玩法,从一个字母跳到另一个字母,拼出不同的单词。
好啦,你还会玩哪些更有挑战性和更加有趣的跳房子游戏呢?
单词卡片
1. nostalgic: 对往事怀念的,怀旧的。
2. military: 军事的,军用的,武装的。
3. armor: 装甲,盔甲;field pack: 野战背包。
4. light-hearted: 轻松愉快的,无忧无虑的。
5. Heineken: 喜力啤酒,荷兰知名啤酒品牌。
6. agility: 灵敏,灵活;be hard on sth.: 可
能损伤,可能损害某物;tendon: 肌腱。
7. spiral-shaped: 螺旋状的。
丢沙包
“丢沙包”曾经风靡南北,是一个经典的群体性游戏,极受男孩子欢迎,也有不怕痛的女孩子参与,但大多数只有做观众的份儿。
丢沙包的玩法有很多,其中最流行的一种是先在晒坪或空地上划好一个大圆圈,将参与者按抽签的方法分成甲乙两组,一组站在圈外,一组站在圈内。毫无疑问,圈内的人已被团团围困。圈外的人一声令下,大家纷纷将手上的沙包扔向圈内的人。如果击中圈内的人的脚部,被击中的人便要淘汰出局,必须走出圆圈。
直到最后一个人被击中淘汰为止,最后两组互换,游戏重新开始。圈内的人没有沙包,赤手空拳,还要遭到不断飞来的沙包袭击。他们跳跃躲避,宁可让沙包击中身体,也不愿意让沙包击中脚部。沙包虽然不大,但圈外的人为了准头,并不吝惜力气,打在身上也很痛。不过,孩子们玩得兴起,那点痛也算不了什么。在这种玩法中,谁坚持到最后,谁便了不起。但圈中人纷纷淘汰出局,最后只剩下一个,遂成了众矣之的,沙包纷袭如雨,左支右绌,任由他如何灵敏,终究要被击中脚部。
还有一种玩法也很常见,同样是在地上画上一个大圆圈,通过抓阄之类的方法,选出一个“犯人”,投入圈中。在这里,那个圈子就要表示监狱,倒是颇有画地为牢的意味。圈中人可就惨了,圈外所有人的沙包纷纷向他掷去,他可以躲,也可以接,但沙包纷落如雨,双拳难敌四手,只听得噗噗连声,身上早被击中了十下八下。
他被打中,也是白打。他唯一的应对方法,就是像八臂哪吒一样,双手疯狂挥舞,希望能接住一只沙包。只要他能接住,便能得到解放,提前出狱,否则要一直被沙包掷下去。当圈中人出来,游戏告一段落,要重新挑选“犯人”,再重新开始。这种玩法相当野蛮,尽管十分刺激,很少有女孩子敢于参与。当然做投手就很不错了,就怕不幸被关进牢里。
老鹰捉小鸡
老鹰捉小鸡,俗称“黄鹞吃鸡”,又叫“黄鼠狼吃鸡”,是一种多人参加的益智娱乐游戏,在户外或有一定空间的室内进行。这种游戏,对发展学生灵敏性和协调能力,培养学生合作练习,合作意识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多人游戏,游戏方法为:游戏开始时前先分角色,即一人当母鸡,一人当老鹰,其余的当小鸡。小鸡依次在母鸡后牵着衣襟排成一队,老鹰站在母鸡对面,做捉小鸡姿势。游戏开始时,老鹰叫着做赶鸡动作。母鸡身后的小鸡做惊恐状,母鸡极力保护身后的小鸡。老鹰再叫着转着圈去捉小鸡,众小鸡则在母鸡身后左躲右闪。游戏规则,若老鹰用手拍着小鸡的身子便算捉到了,小鸡便要从队里退下来。一场游戏结束后,重新分配角色,上一轮被抓到的小鸡则成为下一轮的老鹰角色,开始新一轮的游戏。
以石头、剪子、布定出老鹰、鸡妈妈、小鸡仔。萝莉鸡妈妈后面依次是小鸡仔,老鹰不抓鸡妈妈,只能突破鸡妈妈的防线,抓住最后面的小鸡后,老鹰为胜。鸡妈妈为了防止老鹰抓住自己身后的小鸡仔,可以张开双臂,尽量拦住老鹰,不要抓捕住自己身后的小鸡仔们。鸡妈妈在拦的同时,可以大声喊着老鹰从哪边过来了等话语,告诉自己身后的小鸡仔们。鸡妈妈的身体为防止老鹰的捕捉,可以左右移动,在鸡妈妈身体左右移动的同时,鸡妈妈身后的小鸡仔们也随着以相同方向来转动,万一老鹰突破了鸡妈妈的防线,快要抓住最后面的小鸡仔时,小鸡仔立即蹲下,双手捂住耳朵,这样老鹰得重新站在鸡妈妈的前面,游戏就不得不重新开始。而老鹰一旦突破了鸡妈妈的防线,右手抓住了最后面的小鸡仔后,就算是老鹰为赢,游戏就得从石头、剪子、布那儿重新开始。
老鹰抓小鸡的游戏玩起来非常简单。选择一片平坦、空旷的地面,面积根据人的多少来决定。选好地方后,几个人以石头、剪子、布,或者先是手心、手背等形式,分出老鹰、鸡妈妈、小鸡仔来,游戏就可以开始了。
老鹰抓小鸡的游戏特别简单,没有更多的花花销,没有现代孩子们爱玩的游戏玩具那样复杂,但其中最为重要的是排成一队的“小鸡”们,他们之间必须要配合好,大家齐心,随着鸡妈妈那个人而动,随叫停而停,不然的话,最后面的小鸡就容易被捉到。
跳房子
跳房子又称为跳方阵、跳方格。跳房子活动因为是用一条腿支撑跳动,故青海等地俗称“瘸房房”。
跳之前,先在地上用有色石块画出连在一起的方格,有正方形、长方形,也有长方形与半圆形相结合的,近几年来还有演变成飞机形状的。
参加跳房子的人数不限,形式有两人轮换跳,几个人轮流跳,多人分成两组轮换跳等。
跳时先将一片状石块或用粗瓦片磨成的圆片(也有用沙包的)放在第一方格外,跳者全神贯注,用一只脚将石块轻轻踢进第一格内,然后单脚跳进第一格内,用支撑脚将石块踢进第二格。
依次进行下去,直至将石块踢过全部方格。如果中途累了,可以在规定的“老窝”方格内休息片刻。如果有人在踢的过程中出现石块压线、出格或石块连穿两格的现象,算失败一次,下一轮重新从第一格跳起。先到达终点的,要把石块放在脚背上,轻轻地走出方格。先完成全套动作者为胜,负者要接受胜者的处罚。
也有的地区跳房子时,全部格子跳完后,可以自由选择一格,据为己有,下次跳至该处时,可双足着地休息片刻后再跳:其他人或瓦片到这个地方时,必须跃过或踢过,不准入境。当一方占格子超过一半时就算胜利。
民间游戏是游戏的一种形式,它渊远流长,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玩法不一。大多数民间游戏配有朗朗上口的童谣,具有较强的趣味性和娱乐性,而且民间游戏的玩具材料简单,玩法易学、易会,具有很强的随机性、挑战性和竞争性,符合幼儿好奇、好胜、好满足的心理,深受幼儿的喜爱。如何让传统游戏回归孩子的游戏生活,帮助孩子找回民间游戏在他们身上应有的价值,我们进行了一些尝试和探索。
一、对民间游戏进行搜集整理分类
大多数的传统儿童游戏的教育价值和社会文化功能是公共的。因而在搜集整理、传承传统游戏时,我们都是尽可能地考虑选择符合幼儿学情的,最大限度地体现传统游戏的趣味性、综合性、开放性和时代性特征,我们对收集的几十种传统游戏进行了整理,去其糟粕,选其精华,让幼儿接受健康向上的游戏,如“炒黄豆”“木头人”等游戏适合小班幼儿玩;“揪尾巴”“踢沙包”“跳皮筋”等适合在中、大班玩。
二、大胆创新,赋予民间游戏新的活力
“传统的东西也要体现时代的脉搏。”持着这样的观点,我们在继承发扬儿童传统游戏玩法和意义的基础上,融入现代教育思想,结合所处地域特点、生活环境以及幼儿的兴趣点,对游戏的活动材料、场地布置等方面进行了大胆的改编与创新,使其更符合当代儿童的发展所需。
1.游戏材料的创新
民间游戏具有就地取材、简便易行的特点,我们在游戏材料上注重当地自然乡土、废旧材料的合理利用,努力做到“变废为宝、一物多用”。如,在游戏“挑小棍”中,我们利用吸管、一次性筷子等废旧物品作为游戏材料,让幼儿自由选择,这样不仅增强了游戏的趣味性,而且使游戏有了不同的难度,增强了游戏的挑战性和刺激性。如,在玩民间游戏“抽陀螺”的时候,教师就为幼儿准备了大小不同、长短不等、材料不同的陀螺和绳子,引导幼儿在玩的过程中主动去探索问题,从中找出最适宜的材料,从而提高幼儿的问题意识,培养幼儿的探索精神。材料的创新丰富了游戏的玩法,也开启了教师和幼儿的智慧之门,使得民间传统游戏更具生命力。
2.游戏玩法的创新
民间游戏是民间孩子们自己创编的游戏活动,从游戏的选择、材料的利用,到角色的分配和情节的发展,都由幼儿根据自己的能力特点来完成。因此,幼儿在游戏过程中会自由商定一些新的规则和玩法,使游戏满足不同幼儿的水平,让每个幼儿在游戏中获得快乐与发展。如,“老鹰捉小鸡”的游戏,原来的玩法是“小鸡”被捉到后就被罚下场,有的幼儿由于在游戏中跑得慢或躲闪能力差,很快就被捉到罚下场,然后被关在“鸡笼”里等待游戏结束,失去了游戏的机会。我们发现这种现象后,与幼儿商量改变了游戏规则,就是场上的“小鸡”在躲闪跑的过程中只要用手碰一下被罚下场的“小鸡”,他就可以复活重新上场游戏,从而为伙伴创造了多次游戏的机会。在这个过程中,体现了预设与生成的相互交融。有些玩法是教师和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凭灵感挖掘出来的。如,在大班幼儿玩“踩高跷”时,开始不满足于在平地上稳步前进,他们想寻找新的挑战,当看到其他幼儿在玩“顶沙包”的游戏时,一幼儿像发现新大陆一样兴奋地说:“我们在头上顶着沙包踩高跷走,看谁走得又快又稳!”大家高声叫好,这个提议得到了认同。在这样的互动中,踩高跷有了多种玩法:曲线走、跨椅子走、走独木桥……幼儿也在不同难度的挑战中获得体能、智能的发展。游戏玩法的不断创新给幼儿带来了此起彼伏的刺激和挑战,他们在一次次的尝试和超越中,得到了锻炼和满足。
3.游戏场地布置的创新
关键词:课间游戏活动;大班幼儿;自主性;组织策略
短短的课间活动对于幼儿来说是非常向往的,但对于老师来说却是十分头疼的。在这段时间里,孩子们玩得不亦乐乎,而老师却要时刻紧绷“安全”这根弦,既要顾及幼儿的安全,又要顾及运动量,真是有点顾此失彼。如何组织好幼儿的课间游戏活动,让他们“适度地动”“有益地玩”呢?我们进行了《优化大班幼儿课间游戏活动组织策略的研究》,结合《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组织开展一些活动,从中寻找合理的策略,助力幼儿的积极发展,通过研究,初步探得一些策略。
一、资源筛选策略
课间游戏内容适宜与否直接影响着幼儿课间活动的质量。于是在课题实施初阶段,我们充分尊重每个幼儿的意愿,通过发放调查表,让幼儿和家长一起讨论什么游戏适合在课间玩,什么游戏不适合在课间玩,爸爸妈妈爱玩的课间游戏是什么等。通过调查交流,我们筛选出了适合大班幼儿的课间游戏内容,如智力迷宫、拼图、魔方、七巧板、纸球纸棒、自制打地鼠、套圈等。另外,我们还把民间游戏引入课间,如挑花线、挑小棒、挤囡囡、编花篮、跳房子、丢沙包、抬花轿、斗鸡、石头剪刀布等。在收集到的游戏中,我们进行了合理而科学的筛选、取舍,力争做到既符合大班孩子的年龄特征,又符合我班的实际情况,为孩子所喜欢和接受。同时,幼儿在调查交流的过程中也体会到:课间游戏可以如此丰富多彩,富有乐趣,参加课间活动是一件十分快乐的事情。
二、环境创设策略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提出:“儿童已不再是在教师的指挥下游戏,而是游戏的主人。应为儿童准备符合其发展需要、能促进其发展的游戏环境。”只有立足孩子基础设置的环境,才是调动孩子本真的环境,亦能促进幼儿与环境在交互作用中获得自主发展。
首先在场地分配上,我们根据孩子的身心特点以及游戏运动量的大小,把课间游戏分成室外运动类和室内益智类两大类。室外运动类有跳房子、编花篮、跳皮筋、套圈、绳子等;室内益智类有挑花线、挑小棒、石头剪刀布、拼图、迷宫等,这样的分类很自然地把课间活动的场地以及人员进行了分隔和分配,促使课间活动能有针对性地兼顾室内室外,合理而有效地组织开展。其次,我们采用图示法、儿歌法等不同的方法,将各种游戏规则、游戏活动所要达到的目标,隐含在为幼儿提供的环境中,把教育的要求潜移默化地转化为幼儿自发的需要。比如,在“挑花线”的游戏中,我们将花线藏于“娃娃”的口袋中,进行活动的时候从口袋中取出,游戏结束的时候将花线对折两次后藏于口袋中,有序而整齐。在“跳房子”的游戏中,我们在教室外的走廊地面贴出了不同的“房子”,并在对应的窗户上贴出了不同的跳格子的方法,孩子们看着示意图,一个挨一个有序地进行。在“挑小棒”的游戏中,我们将规则制定成朗朗上口的儿歌(石头剪刀布、先后分清楚、一把一抓放、动静分得清、你我轮着来、一根又一根,比出挑棒小能手),这样就避免了幼儿游戏时可能产生的矛盾。“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合理的环境创设让规则与快乐渗入了孩子们的心中。
三、主题融合策略
经过实践探究我们发现,那些在室内能安静活动的小朋友都是有具体事情可做的,而那些走东串西的小朋友都是漫无目的地玩,难免会影响别人,制造事故。怎样让这后一部分孩子也能有事可做,不“惹是生非”呢?于是我们结合主题活动的开展,自制了一些与主题活动相关的玩具或材料,组织他们在课间活动时玩。由于主题是不断变化的,所以材料也在不断变化,这样就能持续不断地吸引幼儿投入课间游戏中。比如,在开展“春天的秘密”主题活动时,我们在自然角增加一些花生、大蒜、蚕豆等发芽类植物,并提供尺子、绳子、吸管等测量工具,让幼儿尝试测量,感知植物的生长变化,并引导幼儿做好观察记录;还投放了《桃树下的小白兔》《小蝌蚪找妈妈》《种瓜》等故事图片或动物玩偶,供幼儿看图讲故事或扮演角色表演;另外还提供一些柳条等,让他们编手环、头环、项圈等。总之,把课间游戏与主题活动相融合,这些不断变化又方便取放的材料让孩子玩得不亦乐乎。
四、家园合作策略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教师应积极开发和利用家长这个教育资源,引导家长共同参与,共同为孩子的发展提供支持与帮助。
课题实施阶段,我们也碰到了一个难题,如我们精心筛选的、自认为适合幼儿开展的“挑花线”游戏,只有个别几个孩子课间拿出来玩,还有的花线全部是“摆设”。仔细询问后才知道,原来好多孩子都不会玩。这种需要两两合作的游戏如果一方不会玩就进行不下去,而我们老师也难以个个去帮助指导。我们课题组成员就这个问题商讨解决:何不让家长参与进来,让更多的人来唤醒课间游戏的生机与活力呢?于是,我们尝试开展了一个“家长进课堂”的活动,把筛选出来适合课间玩的民间游戏内容列成一张“游戏课程计划表”共享给家长,邀请家长自己选择内容给孩子们“上课”。有家长、老师设计了一个集体教学活动“民间游戏:挑花线”,通过观看视频、讲解示范、两两练习等形式,确实让许多孩子学会了。接下来的课间活动中,我发现玩“挑花线”的孩子比以前明显多了,还有的向同伴、老师展示新学会的“降落恪薄N颐敲吭驴展一次,并把游戏内容、玩法、活动照片等展示在“家长园地”中,这样的做法吸引了更多的家长关注与参与,更唤起了家长陪孩子玩的兴致。在这样一个良性循环中,孩子们比以前更会玩,也更爱玩了。“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当家长全身心参与进来后,唤醒了我班课间游戏的生机与活力。
“一日生活皆教育”,课间十分钟虽然短暂,但幼儿在课间活动的过程中却是愉悦的,课间活动也蕴藏着无数的教育契机。我们只有回归教育本真,回归儿童的立场,真正探寻出一些合适有效的组织策略,才能保证课间活动有序、自主、快乐地开展。
为了幼儿能够尽快适应幼儿园生活,学会与小伙伴交往,开展民间游戏是有效的途径之一。然而幼儿在家庭环境中对原先传统文化中的民间游戏则接触得越来越少了。为了传承这一不可多得的民族文化,我们从幼儿上小班开始就对幼儿开展民间游戏活动。
在对小班开展民间游戏的过程中,我们经历了摸索、实践、反思的过程。下面将开展情况的分析和研究与大家交流分享。
一、根据小班幼儿年龄特点,选择合适的民间游戏内容
民间游戏经过长久以来的文化积淀,内容更加丰富多样,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思想观念都在发生不断的改变,而民间游戏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时代和地方的局限性。
因此,我们对收集到的第一手民间游戏资料进行了进一步的挑选和整理。在挑选时,要充分注意游戏的科学性、思想性和教育性,选择一些积极健康的、寓教于乐的、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民间游戏。当然给小班幼儿选择民间游戏时,应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来选择适合的游戏内容。如:游戏丢手绢、扮木头人、骑竹马、金锁银锁、摇啊摇、钻山洞、跳房子、踢花毽、摸瞎子、点点触触、蚊子叮、梅花桩、过小桥等。
二、遵循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原则,准确定位小班民间游戏多种玩法的目标要求
不同的游戏活动总有难易的不同,我们在实施初期就选择一些易操作、易形成游戏氛围、易稳定幼儿情绪的集体游戏来开展,如丢手绢游戏。在幼儿间的协作能力发展较好时,可以让孩子们玩钻山洞的游戏。
民间游戏的魅力就是同一游戏在不同时期就有多种玩法,我们需遵循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原则,分时期定位游戏的目标要求。
丢手绢这个游戏因为本身有歌曲的辅助,所以孩子们特别喜欢。目标中要求幼儿能学会围成圆形蹲着,学会快速地反应、奔跑、追逐。传统玩法中也要求其他幼儿不能告知游戏当事人手帕在其身后。一开始,我们也是这么做的,而对于初学者来说,自己不知道又没有人提醒手帕就在身后,只会做出呆呆的、不知道发生了什么的样子,这样是学不会游戏的玩法的,正应了那句俗话“一口吃不成个胖子”。因此,我们及时调整了游戏要求,在刚学这个游戏时,允许同伴告知。等到大家都掌握了游戏的基本玩法,幼儿也具备了一些观察力和反应力时,我们再要求孩子遵守不告知游戏当事人的规则,如果违反规则就由他来代替游戏当事人表演一个节目。这样一来幼儿自然进入了由易到难的游戏状态。
钻山洞是“同一游戏、多种玩法”中最具代表性的游戏。汲取前面“一口吃不成个胖子”的经验教训,把游戏分成了几个步骤、几种玩法来玩,试图让这个游戏玩得更好。
首先,定位的目标是了解钻山洞、搭山洞的方法。
先请两名幼儿搭成山洞站在圆圈线的两侧,其他幼儿做火车依次钻过山洞。孩子们觉得很有趣,玩得很起劲。到后来让他们停下来都不肯,还想玩一会儿。说明孩子们对新鲜的游戏非常喜欢。这个游戏重在让幼儿理解最基本的钻山洞方法,为后面进一步加深游戏难度做准备。
第二,要求加入游戏规则,增加游戏趣味性。
这次我先教会孩子们念儿歌《钻山洞》:“我来搭山洞,你来钻山洞,火车呜呜呜,宝宝钻出洞。”要求做山洞的幼儿在念到最后一个字时迅速放下山洞,如果做火车的幼儿被套住,就要替换做搭山洞的人,继续游戏。这样不仅增加了一点难度,而且还增加了很多趣味性。
第三,换种玩法,增加游戏难度。
此时,我给孩子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所有孩子两两握手搭成山洞,站在圆圈线的两侧,然后一头的两名幼儿依次钻过山洞,钻出后在另一头继续搭好,以此类推,直至所有人都钻过。可是在游戏过程中,有的幼儿故意不让小朋友通过,还把山洞压得很低,或者就把手松开,这样就影响了游戏的秩序,于是我就规定如果故意这样就取消一次游戏资格,这样就保证了游戏的公平性。
几次活动下来,孩子们对这个游戏的兴趣仍然很浓,就是搭山洞时,山洞与山洞之间间隔很远,很难做到肩并肩地排列山洞。有时钻的小朋友都不知道哪里才是山洞的尽头,因为看不清明显的断开标记,所以我在游戏的过程中一直提醒幼儿尽量做到肩并肩,使山洞紧凑一些,钻的小朋友也更具连续钻的挑战性。渐渐地在经过多次游戏经验的积累之后,孩子们自己也能知道什么时候轮到自己钻,怎么样才算搭得好了,游戏的过程也比先前顺利多了。
遵循了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原则定位游戏的目标要求后,幼儿才能真正从游戏的过程中体会到玩游戏的乐趣和成就感,民间游戏的魅力才能充分体现。
三、将民间游戏渗透到小班幼儿的日常活动中,使幼儿在游戏中快乐成长
为了能够将民间游戏更加深入地渗透到幼儿的日常活动中,我们给幼儿创设了随处可见、随手可拿民间游戏材料的活动环境。走廊上贴有适合小班幼儿玩耍的各种民间游戏活动的实况照片,材料区有沙包、套圈、毽子、梅花桩、独木桥、跳房子、跨小河、高跷、独轮车、长尾巴、风车、油泥、陀螺、纽扣拉呼子、七巧板、纸牛角、彩带、绸扇、铜铃、新疆帽、水乡服饰等游戏玩具。有了这些民间玩具的加入,我们的游戏活动变得更加丰富多彩了。
幼儿来园后就可以在各区角中选择油泥来做富有创意的泥塑造型,提高动手操作能力和审美能力;玩陀螺可以比比谁转的陀螺平衡性更好,转的时间更长,发展手指部位精细动作的灵活性;玩纽扣拉呼子可以锻炼小手的同步调甩动、拉动的协调性;玩七巧板、纸牛角可以使幼儿在轻松自发的状态下积极开动脑筋,用不同的组合方式拼搭成各种造型,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
这些游戏因为操作幅度小、相对比较安静,还可以作为课间活动时间的游戏内容。这样既不会因为过度释放而难以收拢,又能得到适度的放松、愉快的心情,做到劳逸结合,保证幼儿学习效率。
在幼儿晨间体育锻炼时,除了玩多人玩的民间游戏外,还可以用民间游戏玩具玩分散活动,如玩沙包、套圈、踢毽子、走梅花桩、过独木桥、跳房子、跨小河、踩高跷、推独轮车、揪尾巴、转风车等。当孩子玩这些东西时,或奔跑、或跳跃、或小心翼翼、或躲闪不及,时不时能从他们的脸上看见灿烂的笑容。在收获快乐的同时,也收获了活动的技能。但在活动过程中,教师一定要“耳听六路、眼观八方”,时刻注意观察幼儿的活动情况,及时做好护导,保证幼儿在安全范围内活动。
彩带、绸扇、铜铃、木鱼、小锣、水乡服饰、吴歌磁带等民间材料最适合用作自主游戏中小舞台的道具。幼儿可以学着穿上漂亮的水乡服饰、摆弄着各种道具、载歌载舞,感受着吴歌优美的韵律和富有变化的节奏,体验苏州民间艺术的美,陶冶幼儿的情操,增强幼儿的民族自豪感。
我们的民间游戏活动的开展,也牵动了广大家长的心。家长朋友看到我们准备的游戏材料,同样也勾起了对儿时玩民间游戏的那份回忆。纷纷帮助我们收集制作材料,有的还特地和孩子一起在家里也做了一份玩具,好让孩子能够尽享民间游戏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