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端午祭

端午祭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端午祭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端午祭范文第1篇

本是个吉日

而于你

却成了个忌日

这是你精心挑选的日子

还是与忠贞不谋而合

五月初五

你抱石悲愤一跳

这一天因你而流芳千载

时过境迁

两千余年

情深悠悠的呼唤

始终没有停歇过

当《九歌》的乐章化作无奈的碎片

飘入汨罗江时

滔滔江水

已痛苦不堪

面对一江碧水

那悲愤绝望的一跳

永远定格在我们永远的怀念中

这一天

江水安静

鱼儿禁食

一枚枚青青的苇叶,

一粒粒香软的糯米

承载着一代代不朽的祭奠

尽管我们中间

隔着两千多年的距离

可我对你的崇敬

一直在穿越着历史的时空

悠悠岁月

漫漫路长

但无论需要多少岁月和脚步

我都要一步步走进你的内心世界

聆听你的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端午祭范文第2篇

2017年的端午节是2017年05月30日。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龙舟节、重午节、龙节、正阳节、天中节等,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祭龙演变而来。仲夏端午,苍龙七宿飞升至正南中天,是龙飞天的吉日。

端午节,本是南方吴越先民创立用于拜祭龙祖、祈福辟邪的节日。因传说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屈原在五月五日跳汨罗江自尽,后来人们亦将端午节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也有纪念伍子胥、曹娥及介子推等说法。

(来源:文章屋网 )

端午祭范文第3篇

1、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屈原,相传屈原在楚国京都郢城被秦军攻破后,抱着一块大石头跳进了湖南长沙附近的汨罗江,当地人在听到消息之后,为了不让江里面的鱼虫虾蟹咬屈原的身体,把树叶子包的饭团、鸡蛋以及雄黄酒倒入江中,后来就有了端午节吃棕子的习俗。

2、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龙舟节、重午节、龙节、正阳节、天中节等,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祭龙演变而来。仲夏端午,苍龙七宿飞升至正南中天,是龙飞天的吉日,即如《易经·乾卦》第五爻的爻辞曰:“飞龙在天”。端午日龙星既“得中”又“得正”,乃大吉大利之象。其起源涵盖了古老星象文化、人文哲学等方面内容,蕴含着深邃丰厚的文化内涵;在传承发展中杂糅了多种民俗为一体,节俗内容丰富。扒龙舟与食粽是端午节的两大礼俗,这两大礼俗在中国自古传承,至今不辍。

3、端午节,本是先民创立用于拜祭龙祖、祈福辟邪的节日。因传说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屈原在五月五日跳汨罗江自尽,后来人们亦将端午节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也有纪念伍子胥、曹娥及介子推等说法。总的来说,端午节起源于上古先民择“飞龙在天”吉日拜祭龙祖、祈福辟邪,注入夏季时令祛病防疫风尚;把端午视为“恶月恶日”起于北方中原,附会纪念屈原等历史人物纪念内容。

4、端午节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端午文化在世界上影响广泛,世界上一些国家和地区也有庆贺端午的活动。2006年5月,国务院将其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自2008年起,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2009年9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批准将其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端午节成为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

(来源:文章屋网 )

端午祭范文第4篇

端午节的诗词佳句

1、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苏轼《浣溪沙·端午》

2、便当裹米粣,烂醉作端午。——陆游《春晚叹》

3、年年端午风兼雨,似为屈原陈昔冤。——赵蕃《端午三首》

4、好酒沈醉酬佳节,十分酒,一分歌。——苏轼《少年游》

5、粽团桃柳,盈门共饮,把菖蒲、旋刻个人人。——秦观《端午》

6、旧俗传荆楚。正江城、梅炎藻夏,做成重午。——许及之《贺新郎》

7、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鬣。佳人相见一千年。——苏轼《浣溪沙》

8、绿杨带雨垂垂重。五色新丝缠角粽。——欧阳修《渔家傲·五月榴花妖艳烘》

9、正是浴兰时节动。菖蒲酒美清尊共。——欧阳修《渔家傲·五月榴花妖艳烘》

10、高咏楚词酬午日,天涯节序匆匆。——陈与义《临江仙·高咏楚词酬午日》

11、入袂轻风不破尘,玉簪犀壁醉佳辰。——苏轼《浣溪沙·端午》

12、小雨湿黄昏。重午佳辰独掩门。——李之仪《南乡子·端午》

13、谁家儿共女,庆端阳。——舒頔《小重山·端午》

14、儿女纷纷夸结束,新样钗符艾虎。——刘克庄《贺新郎·端午》

15、空惆怅,谁复吊沅湘。——舒頔《小重山·端午》

16、冲波突出人齐譀,跃浪争先鸟退飞。——卢肇《竞渡诗/及第后江宁观竞渡寄袁州剌史成应元》

17、玉台金盏对炎光,全似去年香。——朱翌《朝中措》

18、入袂轻风不破尘,玉簪犀壁醉佳辰。——苏轼《浣溪沙端午》

19、但夸端午节,谁荐屈原祠。——褚朝阳《五丝》

20、莫唱江南古调,怨抑难招,楚江沉魄。——《澡兰香·林钟羽淮安重午》

21、四时花竞巧,九子粽争新。——李隆基《端午三殿宴群臣探得神字》

22、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殷尧藩《端午日》

23、端午临中夏,时清人复长。——李隆基《端午武成殿宴群官》

24、屈子冤魂终古在,楚乡遗俗至今留。——边贡《午日观竞渡》

25、风雨端阳生晦冥,汨罗无处吊英灵。——贝琼《已酉端午》

26、入袂轻风不破尘,玉簪犀壁醉佳辰。——苏轼《浣溪沙》

27、碧艾香蒲处处忙。谁家儿共女,庆端阳。——舒頔《小重山·端午》

28、独写菖蒲竹叶杯,蓬城芳草踏初回。——汤显祖《午日处州禁竞渡》

29、五日长蛟虚问祭,九关雕虎枉招魂。——宋祁《屈原祠》

30、阿房舞殿翻罗袖,金谷名园起玉楼,隋堤古柳缆龙舟。——张可久《卖花声·怀古》

31、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李隆基《端午》

32、仙宫长命缕,端午降殊私。——窦叔向《端午日恩赐百索》

33、文字间金钗,消尽晚天微暑。无雨。无雨。不比寻常端午。——陈三聘《如梦令》

34、鹤发垂肩尺许长,离家三十五端阳。——殷尧藩《同州端午》

35、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陆游《乙卯重五诗》

36、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苏轼《浣溪沙·端午》

37、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张耒《和端午》

38、榴花三日迎端午,蕉叶千春纪诞辰。——范成大《鹧鸪天》

39、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杜甫《端午日赐衣》

40、石溪久住思端午,馆驿楼前看发机。——卢肇《竞渡诗/及第后江宁观竞渡寄袁州剌史成应元》

41、阿房舞殿翻罗袖,金谷名园起玉楼,隋堤古柳缆龙舟。——张可久《卖花声·怀古》

42、石溪久住思端午,馆驿楼前看发机。——卢肇《竞渡诗/及第后江宁观竞渡寄袁州剌史成应元》

43、榴花三日迎端午,蕉叶千春纪诞辰。——范成大《鹧鸪天》

端午祭范文第5篇

在民间当中端午节不仅仅是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也是一个祭祀节日,而在节日到来的时候人们都会想要了解的就是端午的时间,那么2021年端午节时间是什么时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2021端午节是几月几日星期几_2021端午节是哪一天,欢迎大家查阅!

2021端午节是什么时候2021年06月14日,星期一,农历五月初五

端午节,本是南方吴越先民创立用于拜祭龙祖、祈福辟邪的节日。因传说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屈原在五月五日跳汨罗江自尽,后来人们亦将端午节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也有纪念伍子胥、曹娥及介子推等说法。总的来说,端午节起源于上古先民择“飞龙在天”吉日拜祭龙祖、祈福辟邪,注入夏季时令“祛病防疫"风尚;把端午视为“恶月恶日”起于北方中原,附会纪念屈原等历史人物纪念内容。

端午节节日习俗端午节习俗-赛龙舟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1980年,赛龙舟被列入中国国家体育比赛项目,并每年举行“屈原杯”龙舟赛。在竞渡前,举行了既保存传统仪式又注入新的现代因素的“龙头祭”。“龙头”被抬入屈子祠内,由运动员给龙头“上红”(披红带)后,主祭人宣读祭文,并为龙头“开光”(即点晴)。然后,参加祭龙的全体人员三鞠躬,龙头即被抬去汩罗江,奔向龙舟赛场。此次参加比赛、交易会和联欢活动的多达60余万人,可谓盛况空前。

端午节习俗-吃粽子

端午节吃粽子,这是中国人民的又一传统习俗。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其由来已久,花样繁多。一直到今天,每年五月初,中国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其花色品种更为繁多。从馅料看,北方多包小枣的北京枣粽;南方则有豆沙、鲜肉、火腿、蛋黄等多种馅料,其中以浙江嘉兴粽子为代表。吃粽子的风俗,千百年来,在中国盛行不衰,而且流传到朝鲜、日本及东南亚诸国。

端午节习俗-小孩佩香囊

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传说有避邪驱瘟之意,实际是用于襟头点缀装饰。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玲珑可爱。在中国某些南方城市,青年男女还用香囊来表达爱意。

端午节习俗-插艾叶

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节,人们把插艾和菖蒲作为重要内容之一。家家都洒扫庭除,以菖蒲、艾条插于门眉,悬于堂中。并用菖蒲、艾叶、榴花、蒜头、龙船花,制成人形或虎形,称为艾人、艾虎;制成花环、佩饰,美丽芬芳,妇人争相佩戴,用以驱瘴。可见,古人插艾和菖蒲是有一定防病作用的。端午节也是自古相传的“卫生节”,人们在这一天洒扫庭院,挂艾枝,悬菖蒲,洒雄黄水,饮雄黄酒,激浊除腐,杀菌防病。这些活动也反映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端午节上山采药,则是我国各国个民族共同的习俗。

端午节习俗-钟馗捉鬼

钟馗捉鬼,是端午节习俗。在江淮地区,家家都悬钟馗像,用以镇宅驱邪。唐明皇开元,自骊山讲武回宫,疟疾大发,梦见二鬼,一大一小,小鬼穿大红无裆裤,偷杨贵妃之香囊和明皇的玉笛,绕殿而跑。大鬼则穿蓝袍戴帽,捉住小鬼,挖掉其眼睛,一口吞下。明皇喝问,大鬼奏曰:臣姓钟馗,即武举不第,愿为陛下除妖魔,明皇醒后,疟疾痊愈,于是令画工吴道子,照梦中所见画成钟馗捉鬼之画像,通令天下于端午时,一律张贴,以驱邪魔。

端午节习俗-挂荷包、栓五彩线

挂荷包和拴五色丝线,中国古代崇拜五色,以五色为吉祥色。因而,节日清晨,各家大人起床后第一件大事便是在孩子手腕、脚腕、脖子上拴五色线。系线时,禁忌儿童开口说话。五色线不可任意折断或丢弃,只能在夏季第一场大雨或第一次洗澡时,抛到河里。据说,戴五色线的儿童可以避开蛇蝎类毒虫的伤害;扔到河里,意味着让河水将瘟疫、疾病冲走,儿童由此可以保安康。

端午节的由来说到端午节,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吃粽子、赛龙舟和诗人屈原,因为我们早已把这天当做是纪念屈原投江的节日。但大家知道嘛这并非是端午节真正的由来。实际上端午节本应是祭祀大火星的日子,却变成了纪念碰巧那天自杀的屈原,也就是从那时候中国文化就开始走向歧途。我们的文化就是在这一代一代人的胡编乱造和臆想中,一点一点偏离了方向,以至于忘记了我们究竟为什么是华夏民族、为何会有个端午节。

其实端午这一天,本来是一个感恩祭祀的日子,感谢大自然的赐予,黍子丰收,为人类提供了粮食。因此在这天,人们会把收获的黍子包在叶子中,包成棱角的形状,也就是现在粽子的雏形,做为贡品,在人类享用之前,先献给大自然享用。

那么古代人们用黍子做成的角黍,在端午这一天究竟祭祀什么呢?据记载是用于祭祀大火星,这颗星就是心宿二,指得是曾经的商星,是商朝时期对商部落来说最重要的一颗星。因为此时的大火星在中天,大火星在中天时,代表着黍子成熟、收获的时节。另外端午也叫中天节,午是地支中的一个,把中天节改成端午也是一个历法变更的过程。

祭祀端午,过中天节,这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人与自然关系的一个重要节日,目的是感谢自然的风调雨顺,为下一季节的来临做祈祷。那么,屈原又是怎么一回事呢?我们不妨先看看下面的一个故事吧。

当年的屈原,眼看自己的国家已经无望,于是悲愤之时便自沉于汨罗江。从网上查询得知,屈原自杀的日子可能是五月五日,或距这一天很近的一个日子。五月五日原来是楚地的传统节日,后来人们就把这一天作为纪念屈原的日子,后来被广为流传成为了今天的节日。传说屈原投江的时候,百姓们怕江里的鱼把屈原吃了,就把粽子投在江里。

但是百姓们的手里为何会有现成的粽子?难道是他们听闻屈原投江的时候,回家找糯米、叶子发明的粽子包好蒸熟了再投到江里吗?这么做难道不是多此一举吗?

这究竟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原来是老百姓在祭祀大自然时,刚好碰到屈原投江,就把手中现成祭祀大火星的粽子扔到了江里。把感恩大自然,祭祀大火星,变成纪念碰巧那天自杀的屈原,所以中国文化在某一时节就走向了一个歧途。

中国文化是与自然和谐的文化,是纯自然的文化,从战国就开始不断加入人文的装饰,中国文化也因此逐步脱离自然。夏商周三代之时,人人皆懂天文,那时的人们把自然科学当作最基本的常识,就像今天西方文化进入中国之后,我们每个人都在受自然科学的教育一样。

人们一直执迷不悟于把屈原当作端午祭祀的对象,就跟认为易经是迷信一样的,让人非常痛心。一方面渴望中国文化的复兴,一方面却不断地作践中国文化。

楚地南岳衡山,火神祝融的道场,祝融被尊为火神,是远古主持观测大火星的人。端午祭祀屈原,远不如祭祀祝融还更有文化意义。祝融代表的是科学,是自然,是中国文化的核心—易的应用。

祭祀屈原,还不如好好看看《天问》,看看什么是屈原眼中的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