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儿童歌曲歌词

儿童歌曲歌词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儿童歌曲歌词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儿童歌曲歌词

儿童歌曲歌词范文第1篇

关键词:儿童唱歌;兴趣;培养

音乐教育的核心是审美,而强化审美体验的重要手段是运用音乐教育中音乐本体(节奏、旋律、速度、力度、音色、和声、调式、配器等)去教育感染儿童,这才是最积极有效的方法。因为无论是歌曲还是乐曲都远远超越了歌词和曲名所能表达的情感,所以人们常说用语言难以表达的情感可以用音乐来表现。音乐能直接地影响人们,特别是影响儿童的情感,这对帮助孩子认识周围世界有着特殊的作用。通过各种音乐活动能培养儿童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提高他们对音乐的感受能力,可使他们掌握简单的音乐技巧,并能发展他们的音乐创造能力。儿童在音乐的感染下能陶冶性情,对美好的事物有良好的感情,对生活无限热爱。儿童只有学会认识音乐,学会体验音乐的美、追寻音乐的美,才能进入音乐的天地。而唱歌兴趣的培养,则是重中之重.

一、正确选择歌曲内容

(一)歌曲材料的选择

在我们平时接触的歌曲材料中有许多好歌,但并不一定完全适合儿童歌唱,有些歌曲歌词太陈旧偏离儿童生活经验,儿童很难理解。有的歌曲节奏过于复杂,不符合儿童的年龄特点。有的歌曲音域过宽,影响儿童的发声,所以歌曲的选择直接影响歌唱的质量。我们有必要选择那些内容健康、旋律简单、形象鲜明、或有游戏性质的歌曲,或从歌词到音乐、从题材到形式、从结构到风格都贴近儿童生活,体现儿童情趣的教材。如:“小兔子乖乖”、“数鸭子”等歌词形象、口语化强,可让儿童边唱边表演,边唱边游戏,从而激发儿童对音乐的兴趣,这样使孩子们喜欢,学起来有积极性。再加上教材的恰当处理和教学的充满趣味性的设计,就能吸引孩子学习。儿童的思维很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所以要把音乐教学与儿童日常生活结合起来,这样既能让儿童欣赏,又能提示儿童。如:在来园时播放轻松愉快的乐曲,激起儿童愉快的情感;儿童锻炼时选择一些活泼有力,带有进行曲形式的乐曲,让儿童积极参加体育活动;午餐时听一些舒缓、优美的音乐,有利于儿童心情愉快,增进食欲。午睡时播放恬静、柔和的摇篮曲,儿童听着音乐很快就入睡了,培养了儿童良好的午睡习惯;耳濡目染,让儿童在快乐的环境中积累经验,在愉悦的体验中获得发展。

(二)根据儿童各年龄班的特点选择适合的音乐材料

1、低段

创设合适的游戏情境,组织儿童开展音乐游戏活动,培养儿童参与音乐游戏的兴趣。旋律、节奏、歌词含有较多重复成分的歌曲,可以减轻儿童记忆、反应的负担,培养儿童对歌唱的兴趣。

首先,可以选择贴近儿童身边生活的歌曲作为教学内容,儿童能轻易体验到歌曲所表达的情感,并学会歌曲。例如:《秋天》、《树叶飘》、《蓬蓬头》、《亲亲我》、《小茶壶》、《不倒翁》、《玩具进行曲》、《三条鱼》、《蚂蚁搬豆》等等。

其次,一年中,人们要过许多节日,在日常教学中可以选择一些与常见节日,相应的、适合低段儿童演唱的歌曲,开展歌唱活动,培养儿童的歌唱兴趣。例如低段歌曲《不再麻烦好妈妈》活动开始环节教师与儿童亲切谈话,鼓励儿童说说自己会做哪些事情,激发儿童说的愿望。并将学习歌词提前到此环节,让儿童在师幼谈话中熟悉歌词“自己穿衣服、自己穿鞋袜、自己叠被子、自己梳头发”等等。这样既萌发儿童爱妈妈的情感,又激发儿童做力所能及的事情的愿望,更能帮助儿童提前熟悉了歌词。歌曲中有多个小节是切分音节奏型,低段儿童就需要通过多次欣赏教师有节奏地反复念、唱这几个小节的歌词后,学习跟着教师学唱有切分音节奏型的乐句,熟练后,再请儿童集体随乐演唱歌曲。这样多数儿童能将有切分音的乐句唱得比较好。

2、中段

中段儿童经过低段的培养,已经打下了基础,所以在活动中会更容易理解。中段要注重儿童能力的培养,如节奏、歌词等。让儿童学习用领唱齐唱的方法演唱歌曲,按原歌词的内容和格式创编新歌词,并体验与同伴合作歌唱的乐趣。在音乐创造能力培养方面的要求是“乐于参与即兴创造活动。”儿童在创作过程中的积极性、创造性的发挥是评价创作教学是否获得成效的主要依据。活动目标是在学习歌曲的基础上,结合歌曲内容,充分发挥想像力,编创的歌词,并结合歌词进行即兴动作表演。教师需改变以往的图谱,换成了生动的背景图,以及相应小动物的图片和节奏卡,让儿童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在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地方,各种动物在这里悠然自得地生活,同时将歌唱、体态律动、创编歌词等儿童喜爱的活动融入教学当中。

3、高段

高段儿童已对音乐有了很深的了解,高段的主要任务是积累一定的音乐语汇,鼓励儿童大胆尝试运用语言、动作、打击乐伴奏,感受乐曲的结构、性质及乐曲所蕴藏的内涵;发展儿童感受音乐的能力,激发儿童在尝试活动中提高对音乐欣赏的兴趣;培养儿童热爱、尊重妈妈的情感。在活动过程中,首先要创设情景,激发儿童学习兴趣,鼓励儿童大胆尝试用语言描述,结合动作表演来分析,表达乐曲的结构性质、情感内容。尝试用动作,巩固对乐曲的乐段、乐句的认识,尝试用乐器演奏。

二、精心设计活动过程

只有教师让教学设计与教材的处理充满趣味性,才能够吸引儿童,使儿童对教学的内容感兴趣。新授歌曲时,在歌曲间奏的地方加进适当的声音,儿童觉得十分有趣。教学设计也包括整个音乐活动的设计,而设计好整节音乐活动的环节与环节的自然过渡也非常重要,做到各环节情节化,承上启下,过渡自然,使儿童从一个意境走到另一个意境。这样做既提高了儿童对音乐活动的兴趣,又在游戏中充分发挥儿童的想象力、表现力、从而达到美育的目的。在组织教学中,教师的语气、表情和动作都会不自觉地影响儿童的情绪。如果教师的语气是儿童化、趣味性的;教师的表情是丰富的、多采的;教师的动作是有童趣的、夸张的。那么,儿童的兴趣会很高涨,儿童会积极参与。另外,注重个体差异进行个别教育也是在音乐活动中最需要做的。

三、儿童自主探究

儿童唱歌兴趣的培养不能只靠简单的教师教儿童学来完成,儿童的自主探究、也是非常重要的。要注重培养儿童的表演力、理解力、创造力。喜欢音乐的孩子们特别喜欢表演,为此,我们要经常为儿童提供表演的机会,让孩子在不同的音乐中,在广阔的音乐舞台上展示自己。在音乐活动中,应注意启迪儿童的形象思维来创造性地表达歌曲的音乐形象。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兴趣能让儿童在身心愉悦的状态下,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去活动,这不仅能让儿童快速的记住学习内容,而且还为教师的教学工作提供了方便。因此教师在教学工作中一定要把培养儿童兴趣放在重要的位置。

参考文献:

[1]黄莉莉《儿童音乐兴趣的培养》

[2]林菁《儿童音乐兴趣的培养》

儿童歌曲歌词范文第2篇

关键词:功能意义;电影歌曲;小时候;及物过程

一  电影歌曲歌词分析的及物性过程理论基础

    系统功能语法把语言的元功能分为三类:意念功能、人际功能、语篇功能。其中,意念功能表示信息的传递,人际功能表示语言的社会关系,语篇功能表示语言的连贯和得体性。系统功能语法的这种语言层次分类为语篇分析提供了极佳的工具。功能语言学的专家黄国文(2001)教授认为,系统功能语法本身就是一种语篇语法,它比其他任何语言学框架都更适合用来分析语篇。电影歌曲的歌词是一种独立的语篇结构,系统功能语法同样适用于这种语篇的分析。

   及物性过程理论是系统功能语法理论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表现意念功能的一个完整的语义系统。功能语言学派的权威Halliday最早运用及物过程系统理论来分析William Golding 的小说《继承者》,总结出了该语篇的民族心理特征,从而证明及物性过程理论的语篇分析实用性。

   及物性过程理论里面的及物性(transitivity)指的是及物动词带宾语的属性。戴炜华(2007)等人认为及物性指系统地表示参与某种交际的人之间的关系并表示参与者的行为、状态或环境之间关系的语法特征;在描述小句时,及物性又指“在对小句作及物性分析时要设计过程、过程的参与者和参与者的作用,同时还要确定环境成分”。Richards(2000)等人则认为及物性是指“对句子所能体现的三大过程的选用”。及物性系统由六个和意义的体验方面相关的过程组成,它们分别为:1)物质过程:行为发生的过程,包括动作者、动作的目标和过程本身。 2)心理过程:表示感觉、思考、理解等心理活动,过程里包括感觉者和被感知的现象 3)关系过程: 事物相互联系的过程,分为内包式、环境式和所有式三类,每种分类又可以分为归属类和识别类。4)动作过程:指生理行为活动过程,包括行为者、行为过程和环境 5)言语过程:说话的过程,包括说话者、言语过程和受话者。6)存在过程:事件存在或发生的过程,包括过程、存在者和环境。

   电影歌曲的歌词往往朗朗上口,韵律优美,富含极其多样化的及物性过程。《喜羊羊与灰太狼之开心闯龙年》自2012年上映以来,得到了大众的喜爱,它的电影插曲《小时候》更是在对父亲深情的演绎之中打动了无数观众的心。为了更好地理解歌词的意义,本文将从系统功能语法的角度,对歌词的及物性过程进行分析。

二  电影歌曲《小时候》歌词的及物性过程分析

经过分类统计,《小时候》的13句歌词共涉及30个及物性过程,其中物质过程11处,占总数的37%;心理过程2处,占总数的7%;关系过程16处,占总数的53%;存在过程1处,占总数的3%。关系过程是整篇歌词中出现最多的及物性过程,其次是物质过程,还有少量的心理和存在过程,但没有动作过程和言语过程。

《小时候》的歌词以关系过程为主。按类别分,16处关系过程里面有9处环境式、6处内包式和1处所有式;按模式分,16处关系过程里面有10处归属模式和6处识别模式。关系过程反映事物之间的关系种类及模式,《小时候》的歌词对关系过程的频繁使用说明创作者极欲突出对父与子的相处关系和情况的描写,同时指明两者关系的特征、情形,例如父亲和儿子在儿子“小时候”的环境中两者之间的相处关系和模式。“梦想的秘密是笑容”是对父子关系的识别,喜洋洋的父亲智羊羊以庸智的话语教导儿子,父子关系亦师亦友。

11处的物质过程在《小时候》的歌词里仅次于关系过程,表明创作者想尽量客观地反映电影《喜羊羊与灰太狼之开心闯龙年》里面父子相处的家庭情况,传递真实的亲情信息。“让我懂”“让我冲”“你轻轻拍我入梦中”“靠着你发呆”“我不用去面对未来”等这些丰富的物质过程告诉人们儿子小时候是如何得到父亲的照顾和关爱。

心理过程在《小时候》的歌词里仅有两处,就是出现了两次的“我喜欢”还伴随着“靠着你发呆”的物质过程。心理过程虽然不多,但直陈了儿子心里的想法和感情,表达了儿子对父亲的依恋与想念。存在过程只有“你总在身旁”一处,被放在了“让我冲”“一点不放松”的物质过程之中,强调了父亲在儿子成长过程中保护和守卫的作用。整篇歌词没有使用动作过程和言语过程,似乎创作者认为父爱是不能用说的方式表达的,只能在一个人成长的过程中,实际的环境里慢慢地体会。

三  结语

    歌曲《小时候》是卡通电影《喜羊羊与灰太狼之开心闯龙年》的插曲,针对的接受群体以儿童为主,因此以描写、直陈、客观的表达手法居多,比较易于理解,这在本文对歌词的及物性过程分析中得到了很好的证明。

参考文献:

  Richards, J, et al. 2000. Longman Dictionary of Language Teaching & Applied Linguistics. 朗文语言教学及应用语言教学辞典. 管艳红,译.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0.

  戴炜华, 等. 新编英汉语言学词典. .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儿童歌曲歌词范文第3篇

关键词:中文歌曲 学习策略 作用

对于喜欢唱歌的留学生而言,在听中文歌曲的时候,也可以从中扩大词汇量,增加对汉语的兴趣,了解更多的中华文化等。所以,学中文歌曲也是学习汉语的一个不错的学习策略。

1.语言和音乐的关系

在国外,早在17世纪,Rousseau(Moran eodel852/1966:34)就提出语言起源于人的歌唱能力。[1]VonHumboldt (1836/1988)也赞同这种观点。[2]尽管这种看法并未完全得到科学证实,但是说明语言学家们很早就注意到了音乐和语言之间的关系。Chomsky(1975:14一23)把音乐和语言结构的关系比作手指与脚趾的关系,认为二者有着相似的形态机制,有着共同的发展基础。[3] Vaneechoutte & Skoyles(1998)认为,儿童更多的时候是通过音乐习得机制(MAD-Music Acquiring Device)而不是语言习得机制((LAD)来习得语言的,因为儿童具有与生俱来的音调识别和复制能力。他们还据此提出了语言的音乐起原假说(Musical Origin of Language Hypothesis)。[4]

在国内,王力先生(1982)曾经指出:“语言和音乐的关系十分密切。汉语的声调是可以用五线谱出来的,研究汉语的人应该懂得音乐。”这是他多年语言研究的经验之一。“音乐在各民族之间是相通的,因此我们可以用音乐的道理讲解声调,我们也可以用唱歌的办法把四声哼出来。”[5]

从上面的一些研究可以看出,我们完全可以利用通过学习汉语歌曲来帮助尽量减少学习中遇到的声调、语调等问题。还可以把词汇、语法、汉字等言语要素穿插其间,同时还能学习到一些文化知识,培养汉语听说读写技能以及交际能力。

2.汉语与汉语歌曲的特点

汉语具有很强的音乐性,汉语具有很强的音乐性,可以说它既是一种能唱的语言,也是一种能唱的艺术。我们知道,音乐最基本的要素是节奏、音高和音色。从语言来看,汉语最适合这三种要素(刘又辛,1997)。

2.1在节奏方面。汉语是以单音节为基础的语言,基本上是一汉字一个音节,每个音节都有其相对的独立性可以组成长短不同的句子和停顿。同时单音节的语言特点也容易调节乐章的节拍。

2.2在音高方面,汉语的声调是旋律型的,高低、升降、平曲的起伏变化在句中体现了音乐上的旋律因素,而作曲家们在给歌词配曲时,往往根据歌词字音的阴阳上去确定歌调的高扬起降。

2.3至于音色方面,汉语音节结构整齐划一,声韵色彩丰富,有双声、叠韵、叠字以及诗歌押韵等现象。运用声韵上的一些变化,使人念起来琅琅上口,尤其是句尾的押韵,有一种韵律和谐美。

3.学习汉语歌曲的积极影响

3.1增加学习汉语的兴趣

有些中文歌曲内容清新,节奏鲜明,非常受学习者欢迎。如《对面的女孩看过来》这首歌口语话强,词句简单晓畅,且具有很强的画面感和故事性。 整首歌压ai韵,不仅朗朗上口利于记忆,而且有利于练习ai,uai等音的发音。

3.2增加词汇量

在《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中出现的8828个词是在歌曲中经常出现的大部分词语。也就是说只要具备这样的词汇量就能识别95%以上的语料词汇了。[6]另外中文歌曲歌词中还出现了许多最新的流行词语,如《人人都爱80后》(花儿乐队)、《麦霸》(花儿乐队)等。这些词语句迎合了最新时代气息,适当地接触并学习,有利于留学生对汉语保持着兴趣与新鲜感,扩充词汇量。

3.3培养语感并提高汉语熟练度

语感是对语言符号的直觉、感受和理解。[7]学唱中文歌曲对于培养学生的语感是功不可没的。学唱包括两个方面,在学习模仿的同时,体会歌唱者所演绎的感情;在自己唱的同时,更深地体会歌唱者的感情,并且通过自己再次演绎出来。通过大量地接触到一些词曲的,显然也会提高语感。

3.4拓展历史文化知识

文化学习也可以帮助语言理解。例如《我的中国心》这首歌,通过歌词,不仅反映了香港等地同胞回归祖国之前的爱国之心,也包含了相关的一些历史背景知识。所以,学习歌曲不仅仅学到的是歌词本身,更重要的是其中的内涵、韵味。

3.5听力训练

某种程度上来说,听中文歌曲,它也作为一个重要的学习工具。尤其现在有不少的中文歌曲带一些RAP的唱法。比如说周杰伦的《听妈妈的话》,经常听这种语速很快的歌曲,可以锻炼汉语听力。我们也知,大多数外国学生,尤其是欧美非洲人,更喜欢听说唱歌曲,RAP的接受程度也相对高些,在一定程度上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4.消极作用

4.1语音方面

由于中文歌曲包含范围较广,除了普通话之外,影响较大的还有粤方言、闽方言、客家方言等等。有些汉语学习者是华人华侨子弟,受老一辈的影响,可能对粤语、闽南语等感到更亲切,这对汉语发音会有一定的消极影响。另外,部分歌星在某些音上不够准确,容易造成误导等等。因此,在选择歌曲时,应尽量避免涉及方言、语速过快、吐字不清的歌曲。

4.2语法方面

学习首先是模仿的,但模仿在这方面是相当不利的。有些中文歌曲中夹杂着英文,甚至有很多歌曲为了达到押韵的和谐,不顾语法正确与否。例如林依轮的《爱在2000》中歌词:“张开沉睡了千万年那一对双眼……”,这里用量词“一对”来形容“双眼”,虽然使歌曲音节匀称整齐,节奏感强,却违背了逻辑和语法,容易误导汉语学习者。[8]

4.3主次不分

有些留学生在学唱中文歌曲时,会出现主次不分,即只对唱歌感兴趣,而不热心于汉语的学习。毕竟中文歌曲的学习只是一种汉语学习的辅助策略之一,与课堂教学相比较,我们所接受的知识更多的还是来源于课堂教学,课外的学习只能服务于课堂教学,不可主次不分。

儿童歌曲歌词范文第4篇

关键词:少儿声乐教育;发声方法;情感表达;训练方法

童年时期是一个人最美好最快乐的时期,通过歌唱表达内心真实而直接的情感是孩子们的天性,歌声无处不在,自然而然的,孩子们对歌唱充满了向往。儿童的生理发育特点、理解领悟能力与成人不同,所以少儿声乐教育要针对儿童嗓音条件、歌曲理解、情感表现等训练进行展开。少儿声乐作为一门综合艺术,需要通过系统、科学的方法来激发、挖掘学生的兴趣与自身潜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要求学生科学的发声,更要重视学生对歌曲的理解以及对歌曲情感的准确表达,要求学生站在更高的审美角度去诠释歌曲深层次的含义与情感,从而打下牢固的声乐基础。

一、童声训练的基本注意事项

少年儿童在变声前叫童声,一般而言,儿童在六岁前为雏声期,六岁开始为童声初期,十岁为童声期,十岁后为童声成熟期,十四至十六岁步入变声期。训练童声不可过分强调共鸣腔体,也不可过分拓宽音域,要充分展现童声的稚气可爱,练声曲和歌曲也要求简单、具儿童特色。

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孩子们对感兴趣的事会投入更多的精力和耐心,甚至激起主动学习的欲望。生活中很常见,有些孩子每当音乐响起的时候就会随着节奏摇摆身体,这说明,孩子们对音乐的兴趣还是很大的。对于教师而言,怎样维持孩子们的兴趣与热情是尤为重要的。(一)营造愉悦气氛、带动学生情绪在学习前,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快乐的学习气氛,使学生以最佳状态进入学习;学习中,贯穿多种教学模式,使学生时刻保持歌唱情绪,学习效率与学习质量双提高;一节课可以以激励学生的进步结束,使学生时刻带有高涨情绪。(二)科学选材、形象教学很多儿童歌曲并不是适合所有的学生学习,有些歌曲歌词对于某些学生而言很难理解,有些歌曲的节奏与音域不符合儿童的年龄与发声特点,所以科学地选择合适的歌曲尤为重要。对于年龄较小的学生,可以进行形象的教学。

三、科学的发声训练

(一)演唱姿势、面部表情正确的歌唱站姿应当注意以下几点:1.歌唱时两脚分开,与肩同宽,女孩可在歌唱时两脚前后分开,丁字站立,身体重心落在前脚,歌唱中可根据实际情况前后移动,避免长时间站立而造成肌肉紧张,不能自如歌唱。2.挺胸抬头,微收小腹,引导学生找到腰背向上伸张的感觉,身体力量自双腿向地下延伸、支撑全身,但过分用力会造成不必要的紧张,适度即可。3.肩膀放松,双臂自然下垂。歌唱中可根据音乐的情绪、表现的要求自然地做动作。4.目视前方,盯住一个点,注意力集中,注意力不集中会造成眼光无焦点,造成的心理紧张。5.面部发自内心的微笑、神情饱满、表情自然,避免撇嘴、皱眉等不自然表情。(二)气息训练呼吸是歌唱的基础,正确的呼吸是歌唱表演艺术中重要的因素、是发声的动力。气息的训练笔者推荐以下几种方法:1.闻花训练。让学生摸着自己的肋骨,深呼吸假装闻花,感受肋骨在一呼一吸中的一张一弛。过程中,提醒学生肩膀放松、不要鼓肚子。2.抽泣练习。引导学生找到不出声抽泣的感觉,让学生体会肋骨、横膈膜的活动,锻炼横膈膜的弹性。3.“嘶”音练习。让学生在深呼吸的过程中停住,保持吸气的状态,发“嘶”音,让气流从齿缝间缓缓流出,让学生体会横膈膜保持、控制气息的感觉,并逐步掌握。(三)喉咙“打开”的训练笔者认为,“打开喉咙”是建立腔体的共鸣,教学过程中不能让学生撑、压喉头。引导学生深呼吸至横膈膜处,同时抬高软腭,喉位自然就会降低,形成一个共鸣的腔体。教学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找到“打哈欠”的感觉,这个动作会很自然的使喉咙打开,“打哈欠”时念歌词,可以更好的提高发声的质量。(四)咬字、吐字的练习歌唱,是将语言在旋律上艺术化表达的形式。引导学生做到字正腔圆、吐字清晰,能让听众明白歌曲表达的内容。作品中每一个字、每一个词都要念准确。笔者认为应做到以下几点:1.韵头。声母唱得清晰,唇齿要灵活、轻巧地配合在一起,来保证声母能快速正确地完成。2.韵腹。韵母上拖腔,也就是说,如果一个字或者一组词所占时值较长,那么在这个长拍上保持的一定是韵母。3.韵尾轻巧。归韵要尽量轻巧,但不要急于归韵,导致发声质量下降,或者时值不够。总之,引导学生要将韵头、韵腹、韵尾都交代清楚,这样才能更好地表达歌曲的内在感情,使得歌曲更婉转动人。

四、情感表达的训练

歌唱是一门用来表达情感的艺术,表达内心的情感是歌唱真正的意义。少年儿童的情感表达训练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理解歌词。歌词是歌曲较为具体的情感表达,所以儿童在学习一首歌曲之前,引导他们带感情地朗读歌词,与学生共同分析歌词所表达的情感,引导学生与自己的生活相联系,并提高立意、升华内涵,这样才可以更好的使学生理解作品深层的情感。如《游子吟》这首作品,笔者在教学之前,首先会和学生一起分析这首诗的含义,明白这是首讲述母爱的诗,然后让学生带着感情朗读一遍,脑中要有画面感。该作品前四句较为平缓,所以应该用较为舒缓的、弱的力度演唱,后两句为全曲,应该采用内心激动的、稍强的力度演唱,这样强弱对比之下,学生就能自然而然的深受感动,就能够自然地表达出真挚的情感。2.掌握旋律。节奏、音准是歌唱中至关重要的,所以在对儿童的声乐教学过程中,必须结合音准的训练,可以适当地加上视唱练耳的训练,可以对学生进行模唱的训练。节奏可以很形象地表达歌曲中所要表达的情绪,所以,引导学生懂得切分节奏、附点节奏等在歌曲中分别代表什么样的情绪是很重要的,在演唱一首作品时不能随意地改变原来的节奏型,要引导学生养成规矩的、良好的歌唱习惯。总之,教学的过程中,既要进行科学的声乐训练,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发声方法,为将来的音乐学习打下坚固的基础,还需要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理解歌词的深层含义,感受作者创作时的情感,进行二度创作,唱出优美动人的歌曲。

五、变声期的训练及嗓音保护

(一)变声期嗓音特点

变声,是一种生理现象,是性腺发达引起的第二次性征候,咽喉在短时期内急剧长大引起变声,儿童的喉头、声带大约只有成年人的一半,这时的发声器官比较脆弱,男孩女孩声音差异不明显,青春发育期,内分泌的作用使得身体各方面迅速发育,喉部在外形与机能上发生变化,喉头、声带迅速生长发育,这些发声器官的变化引起声音的变化。这一时期在生理学上就称为“变声期”。整个变声期分为变声初期,变声期和变声后期。

(二)变声期的训练

变声期前的男童、女童的发声器官无根本区别,而男童在11岁后便逐渐出现明显变化,喉头变得粗大,喉结明显,声带较之女童长而厚,音色逐渐变暗,高音变得困难,为了稳定男童的情绪,在歌唱训练中可以适量多演唱中、低音的曲目,变声期间避免男童大喊大叫,保护好发声器官,为以后的歌唱奠定良好的嗓声条件。变声期间女童变化不大,声乐教学过程中可适当加一些技巧训练,如跳音的练习,也可以进行连音、跳音结合的练习,教学要循序渐进、由浅及深。

(三)变声期的嗓音保护

根据医生在喉镜下的观察,变声期间,声带会有充血、水肿和声门闭合不严等症状,这些症状会导致变声初期出现声音持久性差、容易疲劳、唱歌吃力等现象,变声期(即变声旺盛期)会出现声音控制力差、胸声增多、声音低沉甚至有沙哑和失声等现象,变声后期,喉结与声带的发育基本趋于稳定,声带充血、水肿等症状基本消失,声带闭合基本完好,音域上,男声的实际音高比女声降低了一个八度。变声期这个特殊时期该如何保护好青少年的嗓音呢?笔者认为有以下几点注意事项:1.严禁大喊大叫。要保护好嗓音,首先要引导学生不要乱喊乱叫,高声喊叫造成声带紧张,会引起声带受损,严重者会影响说话和歌唱。2.剧烈运动后不宜歌唱。运动后,呼吸加快、脉搏跳动加速、声带充血,在这种情况下歌唱对声带有损。3.节制发声。变声期不要进行过多的发声训练,节制发声不等同于完全不进行发声训练,只是在练声时音域不宜过宽,音量不宜太大,训练时间不宜太长,一节课中间可以休息20分钟,使喉肌有充分的休息,避免或者减少声带疲劳。若变声期出现发声障碍,可以给学生讲一些生理知识,引导他们懂得青少年变声期是人发育过程中正常的生理现象,出现发声障碍的情况不要恐惧、不要紧张,出现不适要及时治疗,必要时可采取禁声休息。不乱喊乱叫,摄入充足的营养、保证足够的睡眠,女孩子在月经来潮时多休息少用嗓。变声期间少食刺激性食物,少喝冷饮,要让学生注意唱歌之后不要立即喝冷饮,避免引起嗓音疾病。总之,嗓音只有通过科学的发声、训练才能得到进步、锻炼,只有通过平日的保护,才会平稳度过变声期。

六、结语

少儿声乐教育的道路是曲折的,过程中充满了挑战,但是前途是光明的,每个学生都会在老师的教育下逐渐成长。音乐不会唱歌,会唱歌的是热爱唱歌的心,声乐教学的目的就是激起学生们学习声乐的兴趣,教会他们用心唱歌,教会他们感受爱、创造美。对于少儿的声乐教育,老师们不仅要给学生们打下扎实的音乐基本功,更重要的是提升学生们的音乐素养、审美品味,升华学生们的内心情感,使他们的情感世界受到熏陶和感染,让他们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一颗充满爱的心,在潜移默化中建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这就是少儿声乐教育最崇高的意义所在。

参考文献:

[1]沈湘.声乐教学艺术[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99.

[2][日]品川三郎.儿童歌唱发声———怎样训练美好的童声[M].吕永深,缪裴言译.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0.

[3]曹理,何工.音乐学习与教学心理[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1.

儿童歌曲歌词范文第5篇

关键词:20世纪20-30年代;中国艺术歌曲创作;特点;发展

中图分类号:J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5)09-0078-01

从我国近现代音乐的发展历史来看,20世纪20-30年代的中国音乐作品中,艺术歌曲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是艺术品位非常高的歌曲形式,为中国新音乐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20世纪20-30年代中国艺术歌曲在中国音乐史中的意义分析

(一)确定了我国艺术歌曲的形式

在我国古代歌曲史上,总共出现了物种具有代表性的歌曲形式,即琴歌、小曲、散曲、词体歌曲、雅乐歌曲等,他们通常都是根据歌曲填词,或者和宗教、民歌等具有某种联系,或者与传统的诗歌具有紧密的联系,注重中国旋律特色。中国艺术歌曲的创作,引进了欧洲音乐的和声体系,为中国歌曲的创作提供了新的思路,中国语言与欧洲音乐的结合,共同确定了我国艺术歌曲的形式,使我国艺术歌曲的表现力向纵横方面更拓展。

(二)创建了“歌”的体载

五四期间,是新诗与旧体诗的歌名,传统诗词从内容到形式都开始解体,新诗逐渐的蓬勃与兴趣。新诗容纳了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内容,反映的是民主主义的理想与思想意识,具有清新的时代气息以及浪漫主义的诗风,在形式上,新的曲调取代了旧体诗的吟诵调。新诗运动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即音乐会歌曲构成了20世纪20-30年代中国艺术歌曲歌词的主要来源。上海国立音专为了将新诗引进到音乐创作中,创建和推广了“歌”的体载,在我国艺术歌曲的园地中,新歌得到非常快速的发展,为艺术歌曲的发展开辟了一条全新的道路。

二、20世纪20-30年代中国艺术歌曲创作的特点与发展分析

(一)20世纪20年代中国艺术歌曲创作的特点与发展

20世纪20年代是我国艺术歌曲的起步阶段,在这一时期,一大批国内留学生相继回国,他们开始尝试着结合欧洲的作曲方法与中国古典诗词,创作具有中国特色的艺术歌曲,例如赵元任的《听雨》、《教我如何不想他》;萧友梅的《南飞之雁语》、《问》;青主的《我住长江头》、《大江东去》等。尽管这些早期歌曲的创作手法相对简单,音乐风格也比较平淡,相对于欧洲的作曲激发来说上处在初级的魔方阶段,但是这些作品在今天的艺术歌曲中依然散发着艺术的光芒。

赵元任先生是20世纪20年代著名的音乐家,他的艺术作品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以及鲜明的音乐形象,独具匠心的钢琴伴奏以及创造性的和声手法,在半个世纪里都广为流传,无论是在艺术性方面还是在思想性方面都属于上乘之作。他创作的艺术歌曲的歌词通常选用、徐志摩、刘半农等现代诗人创作的新诗,这样既富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又具有非常鲜明的时代信息。从这些艺术歌曲创作理念上来看,赵元任先生非常重视歌词音韵与声调的特点,讲究曲与词的结合,既注重口语化,又富有运维,具有非常独特的风格;从形式上来看,他的艺术歌曲作品不仅具有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特色,还包含欧洲近代多声部音乐的特点。此外,赵元任先生在艺术歌曲的创作中积极的探索了“中国话的和声”,其代表作《教我如何不想她》,是根据四段歌的特点,采用我国传统音乐中罕见的弱起节奏与三拍子和变体分节歌,对原诗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描述与刻画,同时歌曲的结束语还有意识的运用了京剧西皮腔的曲调,使歌曲具有了更为突出的民族风格,堪称我国艺术歌曲的典范之作。

萧友梅是我国20世纪20年代另一位著名的音乐家,其在德国、日本留学学习音乐,具有深厚的技术功底以及西洋音乐修养,一生创作了一百多首歌曲,其中艺术格局占据了非常大的比例,尤其是其在1922年创作的艺术歌曲《问》,是我国近代艺术歌曲创作的著名代表作,尽管该作品在风格以及音乐语言上具有模仿西方艺术歌曲的痕迹,但是富有逻辑性的旋律发展、和声和歌词的有机结合、简明的创作手法,使所有的听者都无比动容。钢琴伴奏采用的是和弦音与旋律音,左手伴奏为典型的四拍子第一排八度低音重复、后三拍柱式和弦的方式,歌曲的这种创作方式虽然在今天看来简单,但是在当时,萧友梅采用的“选曲填词”的创作方式,将欧洲“钢琴、旋律、诗歌”三位一体的艺术形式月自身的创作相结合,为国内艺术歌曲的创作提供了一条全新的道路。

总之,虽然20世纪20年代为我国艺术歌曲创作的起步阶段,但是此阶段的歌曲创作中除了旋律声部以外,还增加了复调、和声、钢琴伴奏等,为创作中具有中国特色的艺术歌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20世纪30年代中国艺术歌曲的特点与发展

20世纪30年代是中国艺术歌曲创作多元发展的时代,30年代音乐家在创作艺术歌曲时,借鉴了20年代艺术歌曲创作者的经验,并有意识的将西方作曲与传统音乐相结合,探索和创作具有中国特色的艺术歌曲。

黄自是20世纪30年代中国著名的音乐家,他短暂的一声创作了六十多首歌曲,但是其创作的歌曲具有非常高的艺术性,情感细腻并且技法娴熟。最能反映他艺术歌曲创作水平与精神作品包括《卜算子》、《花非花》、《南乡子》、《点绛唇》等,这些歌曲的歌词借鉴了古代诗人的诗词,通过词曲与歌曲的细腻处理,深刻而细腻的反映了古代人的面貌与精神气质。

黎锦晖是20世纪30年代另一名著名的音乐家,其创作的学校歌曲,将表演和歌曲结合起来,例如儿童歌曲表演《蝴蝶姑娘》、《好朋友来了》、《老虎叫门》、《可怜的秋香》等,这些歌曲紧抓儿童的心理特点,以艺术性的语言、优美的旋律、生动的形象,在国内儿童音乐创作中具有非常要的地位,其中流传至今并且脍炙人口的歌曲有很多,例如《小小画家》等。

此外,20世纪30年代是我国的动荡年代,抗日题材群众歌曲创作数量空前,例如,贺绿汀的《游击队歌》、捂鞯摹吨谢民族不会亡》、麦新的《大刀进行曲》、洗星海的《青年进行曲》、聂耳的《码头工人歌》和《义勇军进行曲》等。这些以抗日救亡、安国为题材的歌曲,在人民群众中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鼓舞人们勇往直前、义无反顾的为民族解放而战斗。

总之,20世纪30年代是我国特殊的时期,我国艺术歌曲的创作无论是在词曲的题材方面、反映时代风貌方面、创作速度方面都,都远超20世纪20年代,艺术歌曲的创作呈多元化方向发展,不仅采用中国民间的音乐素材,还吸收了西方的作曲技术,实现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音乐元素的结合,创作了非常多的优秀艺术作品。

三、结语

总而言之,20世纪早期我国艺术歌曲经历了起步、发展、成熟的过程,20年代作为中国艺术歌曲的起步阶段,30年代作为我国艺术歌曲多元化发展的阶段,这两个时期创作的艺术歌曲都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并为我国艺术歌曲以及音乐文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并指明了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王培喜.温婉的诗,唯美的歌――20世纪20-30年代中国艺术歌曲的特征分析[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03).

[2]王培喜.20世纪20-30年代中国艺术歌曲的历史意义[J].湖北教育学院学报,2005(01).

[3]杨玲玲.我国艺术歌曲的创作规律与审美范式研究[J].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1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