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房补政策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中国经济增速下降,这是回归常态的结果,是健康、正常的,毕竟,任何经济体都不能永远在刺激下生存。况且,目前的数据只是显示在胶着状态,环比下降,同比并未下降。所以,中国调控政策不会放松,也不能放松。
7月1日,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的6月份PMI指数下降为52.1%,比上月回落1.8个百分点,连续两个月回落。而汇丰银行公布的PMI指数较上月大幅下行2.3个百分点至50.4%,连续第三个月放缓,达到14个月内最低点。两组数据显示,无论是规模以上企业,还是民营中小企业,经济增速开始下降。
与此同时,中国的固定资产投资增幅放缓。由于固定资产投资占GDP的2/3强,让人担心中国的GDP增速是否会大幅下降。对于房地产贷款与地方投融资平台的监管,会造成投资率的下降,但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我国的房地产开发投资并不低:上半年,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19747亿元,同比增长38.1%,其中,商品住宅投资13692亿元,同比增长34.4%,占房地产开发投资的比重为69.3%。6月当月,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5830亿元,比上月增加1845亿元,增长46.3%。
只要投资不大幅下挫,中国经济就不会出现失速的情况。野村证券的房地产分析报告称,如果中国平均房价下跌20%,房价也只是回到去年中期水平,这仅仅表示去年下半年和今年上半年期间发放的贷款(约1.5万亿元人民币)存在风险,这些贷款仅占2010年一季度银行贷款总额的3.5%。
事实上,中国的商品房价虽然环比下降,但同比依然处于高位。6月份,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同比上涨11.4%,虽然涨幅环比下降0.1%,为2009年2月以来首次出现环比下滑,但值得关注的是,房价同比大幅上升,使得中国房价目前仍处大幅上涨通道。
让人担心的倒是欧美经济紧缩导致中国出口在下半年出现下滑,但6月的顺差仍维持在高位。海关数据显示,6月进口较上年同期增幅从5月的48 3%下滑到34.1%,出口同比增长由5月48 5%小幅滑落至43.9%。
反观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虽然反弹,但仍处于下降通道,波罗的海航运指数重挫,两个月内跌幅超过50%,下探到9个月以来的最低点。但中国出口订单没有显著下降,今年难以出现重挫的局面。
摩根斯丹利首席经济学家罗奇认为,今年下半年,中国面临着外部需求的“显著放缓”,加上中国自身因为4月份以来的政策调控而带来的房地产降温,预示着中国今年经济增速可能降至8%-9%的区间。但这对于中国而言,是能够保持经济平稳发展的。
近年,大众一直都在担心投资与出口主导中国经济,房地产绑架中国经济,认为调整经济结构才是王道,但投资和房价稍有回落,重新刺激的呼声就甚嚣尘上,这无异于自打耳光。
当然,如果三季度中国出口与投资急速下挫至可以承受的范围,比如投资额环比下跌50%以上,再现四月份的贸易逆差,政府有必要略微放缓调整节奏,以维持就业与民生,避免地方债务危机爆发。但这绝不意味着中国调控政策应该出现180度的大转变。如果说2009年中国经济政策的转变是为了应对次债危机,2010年再次出现大转折,除了说明政府失去公信力、决策缺乏科学论证之外,不能说明其他的任何问题。
关键词 冰雹;分布特征;防御对策;甘肃和政
中图分类号 P426.6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04-0256-02
和政县地处青藏高原与西北黄土高原交汇地带,境内山丘起伏、沟壑纵横、山多川少,平均海拔2 200 m,是甘肃省冰雹多发区。平均每年因冰雹遭受灾害的农作物面积达2 300 hm2以上,是危害农业生产最主要的气象灾害。冰雹是强对流天气的产物,具有明显的局地性和分散性。冰雹虽然持续时间短,影响范围小,但来势猛,强度大,并伴有雷雨大风天气,容易引发山洪、泥石流等其他次生灾害,对局部地区工农业生产、交通运输、通讯、电力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严重损害。近几年来,对西北地区的冰雹气候特征,由大范围到小地域,从不同角度、不同空间进行了大量的分析和研究[1-9]。该文利用和政县气象站1982―2011年共30年降雹资料和农作物受冰雹危害资料,分析了和政县降雹日数的特征和遭受冰雹危害的农作物面积年际变化特征,由此提出了冰雹防御的对策和建议。在为冰雹预报预测提供理论依据的同时,也为各级领导指挥防灾减灾工作提供决策参考。
1 资料来源与分析方法
统计和政站30年(1982―2011年)冰雹实况观测资料和该县民政局上报的冰雹灾情资料中降雹日数、降雹时间、受灾面积和降雹(乡)镇。一日内数次降雹和同次降雹过程跨日界只计1个冰雹日。
2 冰雹时空分布特征
2.1 冰雹的日变化
冰雹是强对流天气,具有明显的日变化。和政县13:00后冰雹频数迅速增加,18:00―21:00达到高峰,22:00后迅速减少。凌晨至上午降雹的频率相对很低,30年间只出现过2次个例。和政县降雹主要分为午间型(11:00―13:00)、午后型(13:00―18:00)、傍晚型(18:00―23:00)3种。傍晚型为当地的主要降雹高频时段,占全年降雹日数的63.1%,午后型降雹占全年降雹日数的32.4%,午间型则占4%。
2.2 降雹的月变化
从图1可以看出,和政县降雹时段具有明显的月变化。冰雹月际变化呈单峰型,主要发生在4―10月,集中在5―8月,占总降雹日数的82.8%;6月最多,占总日数的23.4%,5月次之,占22.5%,进入9月开始逐月减少,与甘肃冰雹月际变化基本一致[5]。其中1―3月、11―12月为无冰雹月。统计表明,和政县冰雹出现的最早日期为4月16日(1990年),最晚日期是10月21日(2008年)。10月出现冰雹个例只有3次,分别为2000年出现1次,2008年出现2次。
2.3 降雹的年变化
从图2可以看出,和政县冰雹日数具有明显的年代际变化规律,总的趋势呈逐年减少。近30年降雹年均日数为3.7d。 20世纪80年代保持增长态势,且出现了30年来最高峰值10 d。1988―1999年主要呈下降趋势,且1995年为无冰雹年。2000年猛增,出现第2个峰值8 d,而后逐年下降,2004年降至低谷。2005年开始又震荡上升,从2009年开始持续保持低谷。近30年降雹日数明显高于平均日数3.7 d的年份只有9年。
2.4 冰雹日数地理分布
经统计各乡镇30年累计降雹日数可知,冰雹的空间分布受地形影响十分明显。海拔高的地区发生较多,山区多于川区,气候冷湿地区多于气候温暖、干燥地区。和政县地处太子山北麓,海拔为1 900~4 368 m,地势南高北低,是高山阴湿区。年降雹日数自东南向西北逐渐减少。和政县多雹区位于县城偏南部的山区。新庄和吊滩是降雹日数最多的地方,年均成灾日数接近1 d(图3)。
3 冰雹造成的农业灾害及防御对策
3.1 降雹造成的农业灾害分析
和政县近30年降雹总日数为111 d,农作物受灾面积70 916 hm2,平均每年受灾2 363.9 hm2。从近30年农作物受灾面积分布图(图4)来看,冰雹灾害主要集中在20世纪80年代至21世纪初,占总受灾面积的93%。最高峰出现在2002年,农作物受灾面积8 798 hm2。次高峰分别在1988、1992、1996年,其中1995、2004年为无冰雹灾害年。从2003年起作物受灾面积大幅减少,主要原因是高炮防雹和生态环境治理措施的应用。尤其是近几年与周边县市的联合防雹作业效果十分显著。
3.2 防御冰雹的对策
1999―2011年,和政县退耕还林、荒山造林、封山育林面积为1 125.8 hm2,截至2012年全县森林覆盖率为30.56%,植被覆盖率95%以上。主要冰雹带安置有5门三七高炮,取得了防御冰雹的阶段性胜利。但全球气候变暖日益明显,极端气候事件时有发生,预防冰雹对农业生产的危害是确保和政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防御冰雹的对策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充分利用闪电定位仪资料,探空资料、雷达检测资料等提高预测冰雹的能力,及时预警,尽早采取预防措施。二是在现有固定炮点的基础上,配备流动式发射火箭弹,进行防雹作业,以联合防雹体系代替孤立防雹方式,消雹效果会更理想。三是在保护好现有森林覆盖面积的同时,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宜草种草、宜林造林,绿化荒山秃岭,改善气候条件,抑制冰雹产生。四是可适当增大不易遭受冰雹打击危害的地下块茎、块根作物的播种面积,积极推广具有籽粒紧、茎杆壮、抗逆性强的农作物。
4 小结
一是和政县冰雹以傍晚型(18:00―23:00)为主。夏季冰雹多发时段在5―8月,9月开始明显减少。从近30年降雹资料分析得知,和政县冰雹总体呈下降趋势,尤其2008年以后下降明显。和政冰雹主要集中在海拔较高的南部山区。二是农作物受冰雹危害时段主要集中在20世纪80年代至21世纪初,从2003年起明显减少。主要原因是高炮防雹效果显著,森林和植被覆盖率大幅提高,抑制冰雹产生。三是准确预报,及时预警。建立固定加流动的联合防雹作业体系;种植抗逆性强、不易受冰雹危害的农作物;加大生态文明建设,改善植被条件,抑制冰雹产生是预防冰雹行之有效的科学手段[10]。
5 参考文献
[1] 张强,王润元,邓振镛,等.中国西北干旱气候变化对农业与生态影响及对策[M].北京:气象出版社,2012:81-87.
[2] 白肇烨,徐国昌,孙学筠,等.中国西北天气[M].北京:气象出版社,1991:258-278.
[3] 温克刚,董安祥.中国气象灾害大典.甘肃卷[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5:120-123.
[4] 汪治桂,王振国,王建兵.甘南高原近30a冰雹的气候特征[J].干旱气象,2007,25(S1):22-24.
[5] 李荣庆,李宗义,程瑛,等.甘肃省冰雹分布特征及灾害分析[J].干旱气象,2007,25(S1):8-9.
[6] 尹宪志,等.临夏气象[M].北京:气象出版社,2011:276-278.
[7] 刘德祥,白虎志,董安祥.中国西北地区冰雹的气候特征及异常研究[J].高原气象,2004,23(6):795-802.
[8] 赵红岩,宁慧芳,徐金芳,等.西北地区冰雹时空分布特征[J].干旱气象,2005,23(4):37-40.
从乌鲁木齐市纪委了解到,乌鲁木齐市日前已下发《关于加强干部职工住房建设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出台多项新规,遏止利用单位土地私自建房重复享受住房优惠政策等行为。此次通知特别规定,乌鲁木齐市属机关事业单位(不含自收自支事业单位)一律不准通过单位资助修建住房、建经济适用房、购买商品房。干部职工不准再以任何形式、任何名义,直接或间接享受房改优惠政策。
新疆暂住证工本费调高
新疆将使用新版暂住证,新版暂住证采用了与防伪居民身份证相近的制作工艺,制作成本有了一定程度的增加。根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关于暂住证卡收费标准有关问题的通知》,新疆暂住证的工本费由每证5元调整为每证15元,证件有效期为一年以上。
“阳光采购”商务用卡新疆推行渐显“曙光”
今后出差住宿、采购的过程中必须刷卡,然后再回单位根据银行账单报销。这一剂“阳光采购”的药方,同时让疆内银行看到了商务用卡推广的“曙光”。工商银行新疆分行相关负责人在统计已发放的数字后表示:“工行从2003年推广商用卡开始起,6万多户单位只有100余户接受了它。其原因很简单:这种支付形式会影响到个别人的‘灰色收入’。”
负泥虫害影响农业
由于高温、干旱天气的持续,给负泥虫产卵、孵化带来有利条件,使青河县负泥虫危害日益加重。全县已有 8000亩麦田不同程度发生小麦负泥虫危害,其中2000亩麦田为发生较重面积。青河县农业部门一直在积极防治和监控,但药剂效果不尽人意。目前农业部门已向自治区植保部门求助,希望使负泥虫得到有效控制。
乌鲁木齐医保个人账户异地汇寄业务开通
为方便参加医保人员在异地就医,乌鲁木齐市社保中心近日开通了基本医疗保险个人账户异地汇寄业务。在乌节参加基本医疗保险本人在异地居住的人员在办理相关尹续后即可收到由乌市社保中心通过邮寄或者银行、邮政诸蓄汇寄的个人账户上的基本医疗保险金。
米东新区化工工业园申报区级工业园获肯定
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经贸委、环保、土地、财政等多家单位组成的评审组,对米东新区化工工业园申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级工业园进行评审,评审一致认为,在米东新区建设化工工业园符合米东新区的发展定位,有利于发展米东新区的区位优势、产业优势和资源优势。据介绍,米东新区化工工业园共计106平方公里,包括 11,3平方公里建成区、8.7平方公里再建区、42平方公里待建区以及30.8平方公里绿地和13.2平方公里商贸居住区。
裕民推出全疆首条边防游线路
“一棵小白杨,长在哨所旁……”军旅歌手阎维文的一首《小白杨》使守卫在边防哨所的边防官兵为世人所关注,但歌中提到的小白杨在哪里,知道的人并不多,这棵小白杨就在塔城地区的裕民县。裕民县推介的最新开发的边防旅游。这是全疆第一条边防游线路。从裕民出发,边防游包括小白杨哨所等6个边防哨所。
乌鲁木齐市出台清欠农民工工资新举措
乌市出台新举措,严格规范施工企业劳务用工行为。新举措规定,施工承包企业劳务作业只能分包给具有相应资质的劳务企业,禁止使用非法人资格的“包工头”或无组织的散杂农民工承接工程。凡违反规定使用非法人资格的“包工头”以及无组织的散杂农民工而造成拖欠农民工工资的施工总承包企业要承担连带责任,并先行支付农民工工资。劳动合同履行期间农民工享有《劳动法》规定的各项权利。对不与农民工签订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有关部门要依法进行处理。
关键词:公交补贴;公交票价;公交民营化;政策细化
中图分类号:U49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05-0125-02
引言
我国政策对公交补贴给予了明确的肯定。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建设部等部门《关于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意见的通知》,明确了公共交通的社会公益性。城市公交企业因价格限制因素造成的政策性亏损、承担社会福利(包括老年人、残疾人、学生、伤残军人等实行免费或优惠乘车)和完成政府指令性任务所增加的支出,政府应该给予补贴[1] 。目前,北京市公交补贴数额巨大,而且对交通日益拥堵,还应充分利用公交补贴的这一经济杠杆,改善城市交通,提高居民生活水平。
一、公交补贴的必要性
公交补贴的必要性源于以下因素:
1.公共交通是准公共品,具有非竞争性与非排他性,但到了拥挤点附近,便出现竞争性,进而出现排他性,部分消费者将被迫放弃消费,不但对部分消费者不公,也会对整个城市的经济发展产生消极作用[2]。
2.公交的二重性:商业性与公益性。公交服务具有经济效益,企业有存在的需要。公交服务又是城市公益性事业,必须满足群众需要,票价由政府管制,部分边远的线路即使客流少、损失严重,也不能关闭,公交还要对学生、残疾人及老年人等执行公益性政策。公益性具体包括两方面,一是普遍服务,二是出行方式引导。
3.公交外部价值:公共交通创造的不仅是对乘客的直接服务,它创造的价值融于生产、流通等社会的各个领域之中,对公共交通的投资是一种投入产出率很高的投资方式[2]。
二、当前补贴存在的问题
1.对象模糊:很难分清经营性和政策性亏损,无法保证有限的补贴用在最需要补贴的对象上[2]。完全区分公益功能与经营功能存在一定的难度,或者进行区分的成本相当高[3]。经营者往往是争取更多的补贴而不是降低运行成本[3]。公交企业缺乏提高公交服务的激励,使补贴资金利用效率低下。
2.方式单一:目前,我国补贴的方式主要是对国有公交企业的直接财政补贴,而这种补贴方式对资金的浪费程度是最大的。
3.资金来源有限:全部是地方财政资金,没有任何基金的来源或交通规费,给政府造成了严重的财政负担。
三、北京市公交补贴的方向
针对以上问题,北京市公交补贴应从政策细化入手,区分补贴中的不同因素,并以民营化为发展目标。
1.区分政策性亏损与经营性亏损:引入市场的竞争机制,如实行特许经营制,实行公交线路招标,并对消费者进行要素补贴,才是最终解决政策性亏损与经营性亏损的办法。在目前的情况下,虽然区分政策性亏损与经营性亏损有种种困难,但是仍然应该作为补贴所遵循的原则与所应该追求的目标。
2.区分普遍服务与出行方式引导两种目的:即区分两种人群、两种不同的措施。普遍服务的目的,实际上是政府帮助弱势群体享受公交服务,是体现社会公平的无偿补贴。这部分人无力使用小汽车等昂贵的出行方式,在出行方式上别无选择,如果公交出行费用过高,就剥夺了他们出行的自由。对他们进行补贴不会起到改变出行方式结构的作用,费用应由政府支付。另一部分是客流少的偏远地区人群,也需要为他们提供普遍服务。
出行方式引导是针对城市交通出行方式结构来说的,对象是一般市民,尤其是拥有小汽车的市民。国外大城市的公交出行比例非常高,而我国如北京市,则在40%以下。公共交通对改善城市交通、环境等方面具有优越性,建立以公交为主的综合交通体系已经成为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共识。出行方式引导的目标是使人们从道路资源利用效率低的小汽车出行转移到公交出行,这部分人群有能力使用小汽车,且由于各种的原因——如小汽车的众多负外部性没有内部化,心理因素,公交服务水平低,私密性、机动性不好等——不愿意放弃小汽车出行。这部分人群对公交的要求是更好的服务,如舒适度、准点率等,只有当公交服务的效用与小汽车相比足够显著,他们才会转向公共交通。
不同人群对公交票价的可接受程度存在差异,研究表明,目前统一支付0.4元/次的价格,对弱势群体来说是偏高的,但对普通人群来说是有部分优惠的[4]。
不同人群对公交票价的敏感性存在差异。总体来说,普遍服务的对象关心票价,价格敏感性较高;出行方式引导的对象更关心服务质量,价格敏感性较低。从另一方面来看,出行次数多的价格敏感性高,反之则低。然而某些人群除公交以外别无选择,这样的情况也会降低其价格敏感性。总体来说,在目前低票价的条件下,市民对公交价格的敏感性并不高。
这两种目的对公交企业的意义涉及到公交能否由企业经营,企业能否存在、能否盈利、能否民营化的问题。企业需要经济效益,需要利润,如果没有盈利的可能,那么企业的积极性就不能发挥,只能依靠政府补贴维持其生存,如果进一步民营化,企业面临更严酷的竞争环境,从政府而来的支持减少,则必定以服务水平下降、企业亏损以及失败告终。
公交企业创造利润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降低成本,一是提高服务质量,争取更多乘客,若为了降低成本而降低服务质量,则成为消极的方式,后者是应当追求积极的方式,但往往由于公交企业没有后者的条件与激励,只能通过采取前者来维持企业的生存。
在提供普遍服务的目的下,政府对弱势人群实施补贴,即共同承担享受公共交通出行的费用。由于该类人群出行方式选择少,因而市场比较稳定,不存在提高公交服务质量能吸引更多客流的可能性,同时,政府在这方面按补贴政策性亏损的原则,只弥补公交企业的成本,这样,企业将没有创新、提高服务水平的激励,甚至在补贴额短期内不变的情况下,尽力压缩成本,以从补贴中获得更高的利润。因而政府应明确对公交企业的要求,保证其服务质量。在补贴中考虑企业的合理利润,引入竞争机制,对路线、经营权进行招标,使企业能自主为弱势人群提供更细化的服务。
在出行方式引导目的下,票价上的管制可以更加放松,公交存在盈利的可能。目前,公交的服务质量在许多方面都有提升的空间,车上的拥挤,站台的舒适度,公交信息服务等,最重要的是准点率,准点率与城市的交通状况有关,单单依靠公交企业无法解决该问题,政府应该发挥作用,为公交企业创造条件。
对于目前使用小汽车通勤的人群,应采取多种方式鼓励其放弃小汽车,如规划停车换乘设施,将小汽车外部成本内部化,免费发放或低价出售通勤所需的公交卡等,由于企业应为其员工通勤而产生的交通量所造成的交通外部效应承担部分责任,因而其中补贴费用由企业及政府负担。采取更细化的措施,如位于拥堵区的企业征收交通费,鼓励企业不建私人停车场,提供就近住宿等,表现良好的企业则可返还全部或部分交通费,即政府负担大部分对通勤的补贴,征收私人停车场税等。但最终还是要使公交服务水平,尤其是准点率提高,才能真正把这部分人群转移到公交上来。
补贴要兼顾效率与公平,效率体现在对后一类人群的补贴中,而公平体现在对前一类人群的补贴中。在当前公交管制的情况下,充分市场化的时机还不成熟,效率还不能充分由公交企业的经营体现出来,必须在政府的扶持下逐步打开局面。
3.区分盈利线路与亏本线路:盈利线路体现公交服务的经济效益,最能发挥公交企业的主动性;亏本线路往往是出于公益性的需要而保留。政府应对公益且亏本的线路进行补贴,而盈利线路由企业自负盈亏。若将来实行路线招标经营,盈利线路将比较容易引入竞争,政府应将竞争控制在适度范围内,而将亏本线路作为经营盈利线路的附加条件。
4.区分生产者补贴与消费者补贴:在没有民营化的状况下,对生产者的补贴应以要素补贴的形式为主,对企业的监管要更加细腻,实际上是由政府去弥补市场的作用。在市场化条件下,公交企业会主动去提高效率、提高服务质量,而在管制条件下,企业失去动力,政府在监管方面的成本上升,容易陷入“政府失灵”。若引入竞争机制,由于企业间存在竞争,会主动减少经营性亏损,政府可以高效率地以总额补贴的方式进行补贴。
对消费者的补贴若以交通费,交通补贴等资金形式发到消费者手里,效率较低。北京市当前以IC卡、低票价的形式对消费者进行补贴,则效率较高。不直接补贴到企业,而由消费者的消费来决定补贴额,能发挥公交企业的主动性。但目前的低票价也存在着问题,主要在于票价的确定、各类人群的优惠程度上,没有达到一个比较合理的水平。政府也承担着不合理的过重负担。
目前,北京市的低票价采取一刀切的形式,没有区分公交使用者的差异,忽视市场作用,补贴额巨大而城市交通状况仍然不佳。如果票价制定时把公交正外部性考虑在内,完全覆盖其为社会创造的经济效益,同时,私人小汽车出行的社会成本、负外部性没有体现在其出行成本上,那么,公交的价格将失去吸引力。香港政府采取了地铁与房地产联合开发的策略,某种程度上成功地将正外部性转化为收入,这一点为寻求合理补贴的来源提供了依据。公交票价制定应该以公交企业能获得基于成本的合理利润为原则,并保证达到公益性的目标,防止垄断价格,结合公交服务特点,以社会效益为主要目标的资源配置论为出发点制定。
5.区分基础设施规划建设与公交运营:基础设施建设、城市规划、公交网络规划是公交企业难以独自承担的任务,这些都需要政府来完成,政府在这些事项上必须为公交企业创造良好的经营环境,使其能通过提高服务水平来实现企业的经济效益,而非通过降低成本,依赖补贴来维持生存。对基础设施进行投资,是政府对公交的一种“资本补贴”。公交企业仅负责公交的运营,使其不需负担基础设施建设的巨大投资,获得存在及盈利的可能。
四、民营化
北京市的公交市场化改革以失败告终,主要原因是当时还不具备良好的公交企业经营环境,随着小汽车的增加,人口增加,城市交通问题日益严重,经营环境日益恶劣,加上2003年非典的冲击,更加速了市场化改革的失败。
公交民营化是使提高公交补贴效率的有效方法,也是未来公交发展的方向。首先要回答的问题是要厘清政府与市场之间的关系。政府必须维持公共交通的公益性质,不可能使公交事业完全市场化。必须使竞争处于适度的状态,从开放市场、到开放价格、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这个过程的发展速度、程度取决于城市整体交通状况为公交企业市场化竞争所准备的经营环境的良好与成熟程度。在这个过程别需要政府的宏观调控,发挥政府调动各方面力量、统筹全局的能力,建设良好的公交运行环境。如规划建设公交专用道,形成有效的网络,使公交运行不受路面拥挤情况影响,建设快速公交(其服务水平是公交服务应该追求的目标),形成有效的规模。同时,限制小汽车数量增长与出行,如将小汽车的外部成本内部化,提高小汽车出行成本,引导其转向有利于交通改善的使用方式,如停车换乘等。另外,要限制公车特权,严禁公车私用等。
政府对公共交通的巨额补贴应该是中短期内存在的暂时的权宜之计,在近期应该优化补贴机制,增加对公交企业监管的细腻程度;另一方面,政府应推进以上措施,多方面为公交经营创造良好条件,使公交事业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能得到统一,逐渐放松管制,引入竞争,使补贴更有效率,逐渐减少,逐步走向民营化,这时公交补贴即可转向对企业的总额补贴,这时候的公共交通应该逐渐呈现畅通高效的状态。长期来说,最终可进一步开放票价,那时公交补贴应该以消费者公益性补贴为主,公交企业从更多渠道来弥补公交运营成本,市场能极大激励企业对乘客需求主动反应,积极创新,使公交企业能在一般运营中实现盈利。
五、总结
公交服务属于准公共品,具有商业性与公益性,为社会创造了巨大效益,必须由政府给予一定的补贴。当前,国内公交补贴存在若干问题,本文给出当前公交补贴要朝向细化政策方向发展,区分政策性与经营性亏损,区分公益性中普遍服务与出行方式引导两种目的,区分盈利与亏本线路、生产者与消费者补贴、基础设施规划建设与公交运营,并指出未来民营化的发展方向及为此应该作出的准备。
参考文献:
[1] 牛翠兰.城市公共交通补贴机制研究[D].西安:长安大学,2008.
[2] 张一帆.城市公共交通补贴效率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09.
政府应转变调控房价的方式
现在,人们的一个普遍的共识是,廉租房制度应该成为长期内中国住房保障制度的基本模式,而经济适用房的兴建则应该得到控制。很多人批评中国的土地招拍挂制度,说这是造成房价高的原因,但这个批评最多打了6环,没中靶心。
房价从根本上由房子本身的供求决定,而土地招拍挂制度主要是决定了房价中多少被政府拿走。问题的关键在于,政府拿走了土地财政用来做什么了,是用来作为办公经费――养人了,还是用来提供公共品――做事了?如果政府能够将土地财政收入更多投入到廉租房的供给,那么,买房的需求就可以得到适当控制,而居住的需求却可以得到满足,这样,房价自然会相应下调。
用土地财政投入廉租房供给的一个间接效应是,它可以成为一个让高收入的买房者补贴低收入的租房者的机制,使得住房政策带来福利均等化的效果。这个道理我相信很多人都明白,包括政府官员,问题是,地方政府有没有积极性将土地财政更多地投入到廉租房的供给当中去?在大量提供廉租房这件事没有做好之前,去谈通过物业税来降房价,难免被指为新的“与民争利”。
以笔者之愚见,缓解房价上涨之势,关键还是要增加城市建没用地的供给。人们总是简单地认为,增加了城市建设用地的供给就会危害到耕地的保护,其实不会。这里有层“窗户纸”需要点破,如果在城市化进程中,城市建设用地增加的同时,能够让农民更多地进城工作、生活和居住,居住用地的容积率可以大幅度提高,反而是可以节约用地的。
通俗地说,农户原来把住宅建在农村的宅基地上,如果把多家农户集中居住在城镇的多层(甚至高层)住宅里,住宅总占地面积反而减少,而且,越是让农民集中居住在大中城市,用地越是集约。当然,从长期来看,城市规模的扩张又会吸引更多的人口,并且借助于规模经济效应来提升收入水平,更进一步推升房价,但这种基于收入上升的房价上升就属正常了。
租买同权,也可控房价
现在走遍全国,特别是在大城市,一个普遍的现象就是房价相对于租金太高了。通常的经济学规律是,房价乘以利率应该就是租金,因为贷款买房,相当于是向银行租房,用这个标准,中国的房租相对于房价真是便宜。
一个解释是,因为人们都预期房价还要上涨,所以,买房的回报不能只看租金,还要算上房价上涨的幅度。但是这条理由需要以住房价格不断上涨为前提。这又提出了一个问题:如果租金反映了真实需求,那么,在租金偏低的情况下,房价持续上涨的动力来自何方呢?只能来自于对未来城市扩张进程中的住房需求增长,所以,还是要分析人们为什么要买房。
另一个解释是,中国人有置业的偏好,所以,人们把一家三代人的钱都用来买房了,这等于在说,同样的房子,中国人宁愿买而不是租。偏好是个筐,里面是什么,不知道。其实,中国人买房不一定是偏好问题,而是因为租房市场不规范,与买房挂钩的权益太多,而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基础教育。
在中国城市,上中小学原则上都是“就近入学”的,但“就近入学”的权利只给予在本学区内有户口的家庭,而租房子的人因为没有办法在本区内入户,无法在本区内“就近入学”,只能交择校费。或者反过来说,要“就近入学”也行,得把租的房子买下来,然后落户。笔者最近的一项研究表明,在上海,好学校附近的“学区房”价格要明显地高于其他非学区房子,而且幅度还不小。这种政策实际上也在逼人们买房,如果租房子也可以享受“就近入学”的权利,就可以使不少人从买房转为租房。
当然,租房和买房的同权需要规范租房市场本身,比如租约的法律保护要跟上。另外,如果政府想通过租房市场的发育来控制房价过快上涨,那么,租房的收入也可以暂时性地减税(甚至免税),这一方面可以使得一些“地下”的租房见光,另一方面,也可以在特定的转型期,促进人们租房不如买房的观念的变化。
住房政策要着眼于城市发展
政府的住房政策对城市的发展有深远影响,制定住房政策应该有更宽的视野。在廉租房制度之下,笔者认为还有四个容易被忽视的问题,应该被纳入政府住房政策的视野。
其一,从房源上来说,并不一定要大量兴建新的住房,而应该可以适当地在市场上购买。
政府在城镇土地使用权出让的时候,应将一部分收益定向地用于廉租房的购买,使土地的租金用于提供公共品,将国有土地的回报用于回馈社会。当前中国有大量相对低价的农村集体用地上建设的小产权房,在有些城市,部分小产权房随着城市的扩张已经成为“城中村”,地段还不错。对于这一部分存量的小产权房,如果一直使其处于小产权状态,不利于住房市场的规范,但如果大规模地将其无补偿地转为大产权房,又会对既有的大产权房房价产生负面冲击,使大产权房的业主受损。因此,可以考虑由政府以土地出让收入来购买一部分相对低价但质量过关的小产权房(特别是位于城镇范围内的小产权房),作为廉租房的供给,这样做既可以省去政府在市场上购买大产权房作为廉租房时的更高支出,又可以将小产权房的未来产权性质问题回避掉,是一举两得的措施。
第二,在廉租房的建设方面,政府应适当注意其布局,不能为了省钱,而将廉租房全部布局在远郊。应该注意到,对于城市内部的低收入群体而言,其就业岗位有相当一部分来自于对技能要求不高的服务业。随着一个城市的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制造业可能会逐步让位于服务业,越大的城市,经济越发达的城市,通常其服务业在GDP和就业中所占的比重也越高,而大量服务业的基本特征就是生产和消费是同时进行的,因此,要求服务的需求者和供给者在居住上不能离得太远。
有研究显示,如果上班的交通时间太长,会极大地影响劳动生产率。因此,如果仅仅为了获得城市中心地带的土地租金,而将大量为低收入群体提供的廉租房建在郊区,那么,就有可能或者不利于提高服务业的劳动生产率,或者造成低收入群体放弃就业。在离市区不远的地方提供廉租房表面上看起来好像损失了土地租金,但是却促进就业,提高了服务业的劳动生产率,可以增加社会福利和政府税收,这对进入后工业化阶段的城市尤其重要。
同时,在空间上也可以减少居住区的过度分割,有利于促进低收入群体与高收入群体的社会融合。在现在的中国城市,特别是在一些大城市,如果不重视已经逐渐显现的不同收入群体之间的居住区分割现象,那么,今后就可能对城市控制收入差距和缓解贫困的工作留下难以治愈的痼疾。
第三,在廉租房制度里,还需要一些城市发展所需要的有针对性的政策。在中国的城市,一个越来越清楚的趋势是,大量没有城市户籍的外来居民正在城市的角落里生根,他们在城市里有就业,创造GDP和税收,但是却不被与户籍挂钩的公共服务所覆盖,其中,就包括城市的廉租房制度。未来政府应该将城市的廉租房政策逐渐覆盖到非户籍的常住人口。
在类似的公共政策上,城市户籍居民必须放弃外来人口在“分蛋糕”的陈旧观念,事实上,在外来人口更多地被城市的公共服务所覆盖的过程中,城市内的福利差距得以缩小,社会和谐得以促进,城市资源因为社会矛盾而引起的无谓消耗就可以减少,城市化进程可以推进,城市经济便能更快发展,最后,“蛋糕”是被做大了,原城市居民也得到了更多,这才是中国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