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脱贫致富奔小康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2、走出扶贫新路子,带动农户奔小康。
3、抓好永续增收产业,推进长久富余之道。
4、抓好入户调查基础工作,准确核定贫困人口情况。
5、整村推进展新貌,产业扶贫促增收。
6、整村推进扶贫富村,扶贫济困到户惠民。
7、栽上“摇钱树”,养上“下蛋鸡”,走上“致富路”。
8、以人为本建新村,产业扶贫奔小康。
9、以积极的态度、得力的措施,扎实的作风完成扶贫开发任务。
10、学会一种技能,带富一个家庭。
11、向贫困宣战,一起动手创造幸福美好生活。
12、先富帮后富,共走小康路。
13、脱贫致富快,全靠产业带。
14、脱贫先立志,致富靠自己。
15、脱贫不等不靠,致富敢闯敢冒。
16、同吃同住同劳动,同心同向同小康。
17、同步小康驻村工作队是咱们脱贫致富的贴心。
18、守住生态底线,建好扶贫产业。
19、认真落实“扶贫十法”,全面加快致富步伐。
20、人穷志愈坚,致富路更宽。
21、全党动员,全民参与,奋力夺取扶贫攻坚的全面胜利。
22、强势推进扶贫开发,加快建设幸福乡村。
23、培育壮大龙头企业,纵深推进农业产业化。
24、培训一人,转移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户。
25、农村低保保民生,扶贫政策脱贫困。
26、落实每个阶段任务,抓好每个环节工作。
27、劳务输出一人,脱贫致富一家。
28、扩大农村低保,落实扶贫政策。
29、开发扶贫,重在执行。
30、紧紧依靠人民群众,打好扶贫攻坚硬仗。
31、结对帮扶,一户一策,脱贫致富,同步小康。
32、建好水、电、路、讯、房,提升科、教、文、卫、保。
33、坚持走科学发展式的扶贫开发新路子。
34、坚持整村推进,提高扶贫效益。
35、坚持项目到村、扶贫到户。
36、家家种上大棚菜,致富路上大步迈。
37、加强农民技能培训,培养农村适用人才。
38、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夯实农民致富基础。
39、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构筑扶贫开发坚强战斗堡垒。
40、基础设施跨大步、特色产业上水平、生态环境争一流、农民素质大提升。
41、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发展优质高效农业。
42、规划到户帮与促,产业扶贫助增收。
43、构建政府,市场,社会三位一体大扶贫格局。
44、干部驻村心连心,同步小康齐步走。
45、扶贫先扶智,治穷先治愚。
46、扶贫先扶志和智,帮人先帮技和艺。
47、扶贫先扶志,治穷先治愚。
48、扶贫开发送温暖,“双到”工作促和谐。
49、扶贫开发铺富路,幸福乡村惠民生。
50、扶贫开发,幸福万家。
51、扶贫攻坚,党心所向,民心所依。
52、大力实施产业化扶贫。
53、大力开发,整村推进。
54、大力发展扶贫合作经济组织。
55、打造幸福乡村,建设美好家园。
56、打造扶贫示范带,典型引路脱贫快。
57、打好扶贫攻坚战,确保二年内基本消除贫困。
58、村有主导产业户,民有致富门路。
59、村有特色产业,户有致富门路。
60、村村有特色产业,户户有增收项目。
61、创新机制抓扶贫,开拓新路奔小康。
62、产业扶贫促贫困户增收。
63、产业扶到户,致富有门路。
64、不甘贫困,奋力脱贫。
65、把贫困人口找出来,把扶贫政策送进家。
66、把村民组织起来、让民主自治起来、使发展和谐起来。
67、“两项制度”暖人心,党的方略惠人民。
68、 一户一策,脱贫致富。
69、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
70、 消除贫困,同步小康。
71、 提升素质,当地就业。
72、 四化同步,减贫增收。
73、 勤劳可致富,扶贫来帮助。
74、 六大行动,情倾民生。
根据新建乡党委政府扶贫攻坚的统一安排部署,为确保河林村脱贫致富奔小康,在认真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特制定河林村脱贫攻坚规划。
一、村基本情况
河林村,位于新建乡东南部,总户数245户,人口825人,耕地2321亩,共有8个村民小组。有党员21人,村支部委员3人,村委会委员5人,支部书记李波。
河林村共有贫困户28户,79人。2014年脱贫8户,22人,2015年脱贫13户27人,2016年脱贫3户,5人。2017年脱贫1户,4人,2018年脱贫户3户9人,全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
二、贫困现状及原因
2018年底,脱贫28户79人,全村需然实现贫困户全面脱贫,但是扶贫工作人务十分艰巨。
通过村支两委认真研究分析,我们认为,造成我村长期贫困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是产业结构单一。该村地处边远山区,农业产业结构单一,发展现代农业的制约因素多。二是农民素质普遍较低。思想观念落后。适应市场经济的思想观念还有差距,等靠要思想比较严重,自力更生,自强不息的精神有待形成;技术型人才少,在发展种植、养殖业中,大多数农民仍然依靠传统的耕作方式和养殖模式,发展经济缺乏有效的科技支撑;技能劳务输出少。大多数在工地从事劳力型工种,劳务收入少较低。集体经济薄弱,无有效的产业支撑村集体经济发展。
三、奋斗目标
以我村实现稳定脱贫,脱贫对象实现“两不愁三保障”为目标,大力培育主导产业,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到2020年底巩固脱贫帮扶成果有所成效。
四、保障措施
1、广泛宣传,营造氛围。动员广大群众积极参与扶贫开发,发挥主力军作用。人民群众市扶贫开发的主体和中坚力量,变“要”为“我要干”。要维护群众对扶贫开发的参与权、知情权、管理权和监督权,进一步激发群众自强自立,自我发展的热情。
2、积极探索帮扶工作举措,开辟新途径。把帮扶工作的重点放在贫困户发展产业之中,多方位,多渠道寻找机遇,牵线搭桥,积极为贫困户提供更多的发展信息,争取种植中药材发展补助资金。进一步建立健全帮扶工作责任制,做到责任到位,项目资金到位,帮扶工作到位。
3、加强村级班子建设,发挥战斗堡垒作用。村支部、村委会是党和政府联系广大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代表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坚强堡垒,要采取得力措施和工作方法。
为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践行科学发展观,围绕街道党工委、办事处中心工作,认真履行扶贫工作职能,创新思路,努力构建和谐社会,现结合我街道实际,对2013年全街道扶贫工作提出以下意见:
一、提高认识,增强责任感
扶贫帮困工作是党和政府的一项长期重要工作,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也是各级组织和领导干部义不容辞的责任。通过街道上下的共同努力,近年来我街道已有不少家庭摆脱贫困,但尚有部分家庭收入较低状态,帮助这些家庭脱贫致富奔小康,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是推进村、居全面奔小康的有效措施,更是改革、发展、稳定的迫切需要。因此,各级领导干部都要提高对扶贫帮困工作的认识,增强责任感、紧迫感和使命感,加大力度,扎实工作,真正做到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使贫困户真正感到党和政府对他们的关怀。
二、搞好调研,当好参谋
紧紧围绕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的工作中心,针对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进村、进社区入户搞好调查研究,为力推群众脱贫致富、农民增收、劳力输出、创业就业等方面积极建言献策,努力当好参谋。
三、明确目标,落实责任制
继续发扬我街道干部联、部门包、大户帮、能人带的这一行之有效的扶贫做法,努力做好富民创业、介绍就业、灵活就业三篇文章,鼓励和支持广大农民、居民向二产、三产转移,向技术型人才转移,不断扩张资本,由打工型向创业型转变。为不断增加扶贫实力,要继续采用多种方法扩大扶贫周转金的规模。今年,街道扶贫协会将通过财政给一点,有关单位支持一点,发动社会能人捐一点的方法,力争达到完成10万元的指标任务。同时使扶贫周转金用在刀刃上,发挥“及时雨”作用,让有限的资金创造出无限的价值。
一、高度重视,狠抓落实
人社局党委对“脱贫奔小康跨年话感恩”活动高度重视,指派分管领导和相关包保工作人员立即开展行动,由每个村驻村工作队员紧密配合,分组对两个村贫困户进行走访访谈,取得了第一手资料,营造了“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的浓厚氛围,引导贫困群众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党的感恩之心转化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脱贫奔小康的自觉行动和强大动力,以建造未来更加美好的新生活。
二、逐户走访,倾心恳谈
在疫情再次来临的严峻形势下,人社局按活动方案要求安排包保扶贫工作人员入村下户走访,在做好疫情防范的同时努力完成了”话感恩”活动。
(一)、结合实情,认真准备
为了将此项活动落实实处,人社局针对两个村近几年来扶贫工作的不同成就和贫困群众的实情做了充分的考虑和完备的准备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连续多年的包保扶贫工作,人社局包保的镇村和村都取得了明显的变化,为了更好地方便访谈活动,两个村的驻村工作队根据本村的发展实况分门别类地准备了相关照片,将本村的脱贫变化前后对比,一目了然而又形象具体。如村容村貌方面,住房改善和自来水修建方面,村企发展和收入方面,个别贫困户收入变化方面等,详实具体,真实丰富。
2.两个村的贫困群众基本都是年迈多病,耳聋眼花,甚至有语言交流困难,用平常人方式难以完成访谈工作,所以人社局采取了直观形象的方式将扶贫成果展现在贫困群众面前,让他们自己通过对比感受和体会党恩,让党的温暖真正熔铸进他们的心里。
(二)、突出重点,讲究实效
在入户走访的过程中,人社局派出人员避免面面俱到眉毛胡子一把抓,突出贫困群众感受最大的变化方面进行访谈,如三道村的村容环境变化和自来水修建,村的自来水井建设和村企发展等,都是近几年有目共睹、实实在在的发展变化,更是村贫困群体切身受益的方面,他们看后从心底感党恩双变化。
(三)、展现未来,坚定信心
扶贫工作已取得了阶段性效果,许多贫困群众对未来的扶贫政策和村的发展产生顾虑,有疑心。为此人社局工作人员在走访访谈工作中向贫困群众耐心交流,打消了他们的顾虑,增强了他们的信心,对未来生活充满了希望。
1.在访谈中向贫困群众承诺“脱贫不脱政策”党和国家的扶贫政策不但不会消除,而且会越来越完善,人们的生活会越来越好。
2.向贫困群众描绘未来农村发展蓝图,特别是村子的未来变化趋势,鼓舞他们的生活热情,坚定他们的信心。如民俗村的建设蓝图和旅游区村落的发展,错草村种植养殖等村企发展目标和规划等。
冒着突然而至的山雨,脚踩泥泞的山间小路,彭德秋一行走访看望了帮扶贫困户谭天杨、胡培民、胡达艮、欧道明、欧道学等。每到一家,彭德秋都仔细询问贫困户的家庭生产生活、子女入学、经济收入来源,以及开展农业种植、牲畜养殖等方面情况,查看饮水、粮食储备、生活设施等,了解脱贫致富愿望,并分别为他们送去慰问金和大米、食用油等物品。
调研走访中,彭德秋实地调研了宣汉县茗洋阁种植专业合作社,考察了专业合作社桔梗生产加工存储车间和桔梗原材料生产基地。当得知贫困户胡培民的妻子庞鲜菊利用农闲时间,在合作社种植基地清除桔梗杂草、施肥和维护,每天可以获得70元收入时,彭德秋对当地这种让留守村民足不出户就可以在家门口打工挣钱的“公司+农户”模式大加赞赏,希望该公司适当扩大规模,综合利用当地自然环境、生态土地、人力资源,积极拓展市场,带领村民早日脱贫致富奔小康。
在村组干部及村民代表座谈会上,大家畅所欲言,从边远贫困山区农村危旧房屋改造、人畜饮水、道路改造、通讯设施,谈到发展乡村特色旅游、宣汉县特色花黄牛养殖,以及山区桔梗、蘑芋种植等。彭德秋听完发言后,为大家认真地宣讲了省委十届六次全会精神,解读了和省委书记王东明关于扶贫开发的重要讲话精神。结合省委十届六次全会精神,彭德秋为村民们讲解了精准扶贫的相关政策,要求县、乡、村、组四级组织要把贯彻实施“3+10”组合拳作为根本途径,集中力量推进精准扶贫工作。一是要准确分析致贫原因,按照“五个一批”进行梳理,把全村贫困户分别纳入进行扶持,确保户户明白脱贫路径,明确帮扶单位和个人责任。二是要加强干部驻村帮扶,指导落实“四个一”全覆盖,切实做到联系贫困村有一个以上县级以上部门、有一个部门领导、有一个驻村工作组、有一名第一书记,每个贫困户有一名帮扶责任人。三是要完善贫困户帮扶规划,确保“六个精准”落实到位,细化每个贫困户的帮扶项目、实施时间、具体内容、发展规模等,明确年底增收目标、脱贫时限,真正做到不脱贫不脱钩。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内容均来源于本站老师原创或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学习和参考。本站不是任何杂志的官方网站,直投稿件和出版请联系出版社。
工信部备案:蜀ICP备18023296号-3 川公网安备:51010802001409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蓉零字第CH-B061号 统一信用码:91510108MA6CHFDC3Q © 版权所有:四川好花科技有限公司
免责声明:本站持有《出版物经营许可证》,主要从事期刊杂志零售,不是任何杂志官网,不涉及出版事务,特此申明。